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重要的代谢、解毒、合成和排泄功能。
肝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如感染、药物、毒素等)而导致肝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
研究肝损伤的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肝病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模型在肝损伤的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构建不同类型的肝损伤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不同病理状态下肝脏的损伤过程,进一步探究肝损伤的发生机制。
目前,常见的肝损伤动物模型包括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热损伤模型、放射性损伤模型等,每种模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新型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应用。
这些新型的模型包括基因改造动物模型、细胞移植模型等,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肝损伤动物模型在药物筛选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为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肝损伤动物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模型构建的复杂性、模型与人类疾病的差异性等。
未来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
2. 正文2.1 常见的肝损伤动物模型一常见的肝损伤动物模型是大鼠模型。
大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其生理结构和代谢方式与人类相似,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肝损伤研究中。
在大鼠模型中,可以通过给予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高脂饮食、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方法诱导肝损伤,模拟人类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另一个常见的肝损伤动物模型是小鼠模型。
小鼠的遗传背景和基因组较为清晰,能够进行基因敲除、转基因等技术操作,有利于研究肝损伤的遗传机制和信号通路。
小鼠模型也可以通过给予化学毒物或者基因工程技术诱导肝损伤,为研究肝脏疾病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猪模型和狗模型也被广泛应用于肝损伤研究中。
猪和狗的生理结构和代谢方式更接近人类,尤其是猪模型在肝移植和再生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肝脏作为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在机体代谢和排毒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由于各种原因,肝脏可能遭受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
肝损伤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发展为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严重疾病,甚至威胁生命。
为了深入了解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人员需要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来模拟肝损伤的发生过程。
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肝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为疾病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建立合适的肝损伤动物模型成为肝损伤研究的基础,也是探索肝脏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断改进模型建立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模拟不同类型的肝损伤,为相关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研究背景】中的内容至此完结。
1.2 研究意义肝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肝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研究肝损伤的机制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动物模型在疾病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肝损伤的研究也不例外。
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肝损伤动物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人体肝损伤的情况,便于研究人员深入了解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和寻找有效的治疗途径。
肝损伤动物模型也可以在药物研究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对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断深入探究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评价指标、研究机制及应用,可以为肝病的治疗和防控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减轻社会负担。
【2000字】2. 正文2.1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是肝脏疾病研究的基础,通过模拟不同的肝损伤机制,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药物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建立肝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多样,常用的包括化学药物诱导、手术创伤、放射线或热损伤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模型建立方法。
常用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常用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肝脏是人类重要的代谢器官,承担着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其中一些有损肝脏的物质也必须依靠肝脏解毒,故肝损伤的发生率极高,肝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寻找一种较为适合的肝损伤模型是进行肝病防治研究的必要前提,目前常用的肝损伤模型有化学性、免疫性、酒精性还有其他类肝损伤模型。
本文将近几年常用的各种急性肝损伤的动物模型进行综述,为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提供思路。
标签: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化学性肝损伤四氯化碳(CCl4)。
四氯化碳是最常用的致化学性肝损伤的药物,其特异性高,能够有效造成肝脏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
CCl4进入体内后,能够在肝药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自由基,与细胞膜上的大分子物质共价结合,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周迎春[1]给小鼠灌胃1% CCl4(0.1 ml/10 g),24h后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该模型重复性好,具有强烈的肝毒性,能使血清中ALT、AST含量迅速升高,是理想的造模药物。
但CCI4挥发性强,可经多途径传播吸收,对实验人员有一定的危害。
对乙酰氨基酚(AP)。
AP是目前临床常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但长期过量应用,会造成肝损伤疾病。
AP在体内代谢产生的N-乙酰对苯醌亚胺(NAPQI)可与肝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共价结合,影响蛋白质的正常生理功能。
吴洋东等[2]给昆明种系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AP 200mg/kg,40h后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AP 可造成肝损伤而不会损害其他组织器官,模型重复性好,是常用的肝损伤模型。
D-氨基半乳糖(D-GaIN)。
D-氨基半乳糖(D-GaIN)可对肝细胞磷酸尿嘧啶产生干扰,可以损害质膜,形成肝细胞内复合物,消耗尿苷三磷酸,使肝细胞出现炎症和弥漫性坏死,其病理变化与病毒性肝炎相似。
王超等给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10% D-GalN 生理盐水溶液,剂量为600 mg /kg ,16h后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肝损伤是指肝脏受到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程度损害的病理过程。
肝损伤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肝脏病理生理学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新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模型是肝损伤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构建适用的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肝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肝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常用的肝损伤动物模型包括化学性损伤模型、物理性损伤模型和生物学性损伤模型。
化学性损伤模型是利用特定的化学物质对动物肝脏进行损伤,常用的化学物质有四氯化碳、二乙二酸、乙醇和亚硝酸等。
物理性损伤模型是通过不同的物理因素对动物肝脏造成损伤,常见的有手术切除、缺血再灌注和冷冻等。
生物学性损伤模型是利用病原体感染、毒素作用或基因突变等因素引起肝损伤。
在化学性损伤模型中,四氯化碳(CCl4)是常用的肝损伤诱导剂。
CCl4会在肝脏中产生活性氯自由基,进而导致肝细胞膜的破坏和肝细胞损伤。
研究表明,CCl4模型可以模拟急性和慢性肝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在物理性损伤模型中,手术切除是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肝叶的摘除可以模拟肝切除术后的肝再生和组织损伤修复过程。
在生物学性损伤模型中,病原体感染模型是研究肝炎和肝硬化等感染性肝损伤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特定基因敲除或过表达的动物模型,可以探究特定基因在肝损伤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使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一些促炎因子基因,可以研究这些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利用转基因和基因表达技术构建特定基因表达的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肝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构建APOE敲除小鼠模型,可模拟人类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
利用大型动物模型,如猪、猴等,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的肝损伤,并提高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
猪模型可以模拟人类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硬化的发展过程。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肝脏疾病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研究肝脏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需要动物模型的支持,其可以模拟人体肝脏相关的疾病,从而可以更加直观、深入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因此,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就成为了肝脏疾病研究的重要方向。
当前,常用的肝损伤动物模型主要包括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生物性肝损伤模型、物理性肝损伤模型、营养失衡性肝损伤模型等。
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是最为常用的肝损伤模型之一。
化学性肝损伤模型主要通过注射或灌胃方式给予实验动物特定的化学药物,从而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如四氯化碳、二乙酰氨基氮杂硫酰胺和苯并咪唑等。
这些化学药物能够诱导肝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活性自由基,损伤细胞内膜和细胞结构,导致肝细胞死亡,从而引发肝功能异常。
由于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肝脏疾病的发生机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研究中。
生物性肝损伤模型主要是基于肝细胞灭活或毒性素材的应用。
由于某些病原微生物和毒菌分泌出的毒素会引起肝细胞死亡和肝损伤,因此可以通过注射病原微生物和毒菌,或者直接注射其中可引起肝损伤的毒素,模拟肝脏疾病的发生机制。
物理性肝损伤模型主要是利用某些物理性因素,如冷冻、高温、辐射等对肝脏进行一定程度的刺激,引起肝细胞的损伤。
其中,冷冻和高温是目前运用最广的方法。
物理性肝损伤模型通过简单、方便、易于操作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肝损伤的研究中。
营养失衡性肝损伤模型是指通过不同的营养缺乏模型所导致的肝损伤疾病模型。
如高脂饮食模型、蛋白质营养缺乏模型等。
这些模型通过调整实验动物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成分,使其出现代谢异常,最终导致肝脏损伤疾病的发生。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人们对肝脏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也将不断展开。
尤其是一些新型疾病所需的动物模型,也将随之不断涌现。
这些动物模型的应用将为肝细胞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提供更为精准的支持,使得肝脏相关疾病治疗和预防工作取得更好的进展。
急性肝损伤研究近况_单静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0 No. 1 Jan . ,任 江,指导:姜树民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研究近况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8) 01-0079- 03
临床上造成急性肝损伤的原因主要有病毒感 染、服用药物不当、食物添加剂、酒精摄入过量、误服 有毒食物如毒蕈、放射线损伤,除此之外肝外组织器 官功能障碍简接造成其损伤的也不少见。这些因素 还和患者的身体对导致损伤的因素的反应性不同而 呈现出很大差异。如不同基因型导致的病人个体药 物生物转化的差异,称为遗传多态性药物性肝病也 不容忽视。
中医认为急性肝损伤,其发病规律是:正虚不 能抗御外邪→湿热毒邪入侵→由气入血→肝阻脾 胃,脏腑功能失调→血脉受病,肝络瘀阻。其病机要 点为:毒邪是致病的基本因素,正虚是发病和邪气 滞留的关键,血瘀是病证的主要特点。临床常见证 型是:热毒炽盛和湿热熏蒸;气滞血瘀和肝郁气滞; 脾胃不足和肝肾亏虚等。但实际病情中,单一证型 少见,而多型并见者多见,治疗也应多药联用,或清 热解毒为主,或补益正气为主,或活血化瘀为主而兼 用他法。故解毒、益气、活血可谓是治疗急性肝损害 的常用基本法。近年来单味药制剂、复方制剂用于 临床治疗有所增加。
80
组小鼠各项指标较 CCl4 模型组均有所降低,但差异 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 CCl4 所致大鼠慢性肝损 伤模型中,茵陈提取液治疗组可显著地降低大鼠由 CCl4 造成的 AST 活性升高,与模型组比较,P<0.01。 可见,茵陈提取液对 CCl4 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有较 好的治疗作用,但对 CCl4 造成小鼠急性肝伤模型没 有保护作用。选用 D -半乳糖胺所致小鼠急性肝损 伤模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CCl4 所致大鼠慢性肝损 伤均有保护。结论茵莲 [10] 清肝颗粒具有保肝降酶 作用。③甘草酸二胺系中药甘草提取物,具有保护 肝细胞作用,近年来甘草酸二胺产品如甘利欣等广 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应用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报 道尚不多,刘思纯等 [11] 应用甘草酸二胺对此类患者 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或接近 正常时改为口服甘利欣胶囊 150mg,每日 3 次。对 照组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 或接近正常时改为口服 10mL,每日 3 次。甘草酸二 铵组疗效显著,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善,且可缩短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病程。④ 20 世纪 80 年代已有报 道氧化苦参碱 [12](OM)对四氯化碳及 GalN 所致小 鼠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近年研究发现,OM 对 撤除苯巴比妥钠后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亦有抑制 作用。⑤吉孝祥等人用黄芪注射液 30mL / 天静点辅 助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治肝损伤患者,疗效优于单 纯用氯磷定、阿托品 [13]。⑥陈利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防治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由此可见,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 用,其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5 中药制剂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具有排毒、合成蛋白质、解毒、能量储备和胆汁分泌等功能。
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研究肝损伤的动物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本文将从动物模型的选择、建立方法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动物模型的选择在研究肝损伤的动物模型时,研究者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物种类。
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猪和猕猴等。
小鼠和大鼠是最为常用的实验动物,它们具有生殖力强、易于获取、成本低等优点,更适合大规模的实验研究。
而猪和猕猴则更接近人类的生理特征,更适合用于某些特定的研究。
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1. 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模型,常用的损伤剂包括四氯化碳(CCl4)、酒精、丙酮、二乙酰肼等。
CCl4是最为常用的肝损伤剂,它会在肝脏内产生自由基,进而导致肝细胞损伤和坏死。
通过给予动物不同剂量和不同途径的CCl4,可以模拟出不同程度的肝损伤,从而用于疾病的研究。
2. 生物性肝损伤模型生物性肝损伤模型是通过给予动物不同病原体或毒素,来诱导其产生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从而模拟出相应的肝损伤。
常用的病原体包括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而常用的毒素包括霉菌毒素、大豆异黄酮等。
3. 物理性肝损伤模型物理性肝损伤模型是通过给予动物不同的物理性因素,如电击、冷冻等,来诱导其产生肝损伤。
这种模型一般用于肝损伤的急性期研究。
三、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方面,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转基因动物技术,研究者可以构建出更为理想的肝损伤动物模型,从而更好地模拟出人类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利用影像学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者可以对肝脏进行更为直观和准确的研究,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肝损伤的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还利用干细胞和干细胞衍生物,构建出更为完整和复杂的肝脏器官模型,从而更好地模拟出人类肝脏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肝损伤是指肝脏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导致肝功能异常或肝组织结构的改变,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研究肝损伤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肝损伤模型的分类及建立、模型的评价和研究进展,对当前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分类及建立目前常用的肝损伤动物模型主要可以分为4类:药物性肝损伤、外伤性肝损伤、毒性肝损伤和病毒性肝损伤。
下面对每一类肝损伤动物模型进行简要介绍。
1. 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是造成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立药物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应首先选择有致损性的药物,并在适当的剂量和时间内给动物肝脏滴注或口服,从而诱发肝损伤。
常用的制作药物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药物有四氯化碳、丙酮、D-半乳糖、异烟肼等。
外伤性肝损伤是指外力造成肝脏损伤,可分为直接性肝损伤和间接性肝损伤两种。
直接性肝损伤是指外力直接作用于肝脏引起的损伤,如切断、钝挫或压迫等。
间接性肝损伤是指外力作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引起肝脏功能改变,出现肝损伤,如创伤性休克和创伤性脑损伤等。
建立外伤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有经皮肝穿刺、手术创伤和牵拉等。
毒性肝损伤指外界因素作用于肝脏细胞,导致肝脏损伤的一种形式,如重金属、有机磷、二恶英等。
对于毒性肝损伤的研究,主要是对毒物的毒性进行评价,并探讨其毒性机制。
其中,重金属毒性肝损伤模型是研究比较多的模型。
病毒性肝损伤是指肝脏受到各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损伤,如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
建立病毒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病毒直接注入动物体内;另一种是通过转染的方法将病毒载体导入动物体内。
评价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好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病理学评价通过对肝脏的病理学形态进行观察,可以判断肝损伤的程度。
观察指标包括肝细胞形态、肝细胞核形态、血管血液流量、细胞浸润及变性等。
生化学评价是判断肝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可根据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LT)、胆汁酸(Bil)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来反映肝损伤的严重程度。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 收稿 日期 :∞6—0 2 9—1 ) 5
・
综 述 与讲 座 ・
急性 肝损 伤模 型 的研 究 进 展
刘彦双 朱淑霞 王 永利
由基 ( C 0 C L 2和 c) 1及一系列 氧活性物 , 可与肝 细胞 质膜 或亚细 胞结 构的膜脂 质发 生过 氧化 反应 , 磷脂 大 量降解 , 而破 坏 膜 从 细胞膜结 构 完 整 性 , 引起 膜 通 透 性 增 加 , 终 导致 肝 细胞 死 最 亡… 。另 外 , c c h的 代谢产 物能 迅速 与细 胞成 分如胞 内脂 质 、
维普资讯
煎 医蕴
6 第 2 卷第 6 9 期 H bi e c u a, n O7v 19N . eeM d aJ r lJ 0 ,02 ,o6 i lo n u 2
61 3
停滞 因素有关 , 制动 、 理疗 、 注药效果 良好 , 极少手术治疗n 。 参考文献
do uig ad o e rg mmy. sl re2 0 2 91— 7. rmed rn n f rpen MuceNev ,0 2,5: 491 1 P d aL, reI C l n r e 1C )ltn d y do np enn y 2 a u Api , ai doP,ta . l a a u n sn rme i rg ac :
1 栾继青 . 妊娠期腕管综 合征 , 妇产科杂志 , 8 , :3 . 中华 1 41 1 9 9 5 2 朱莹 妊娠与腕管综合征 3 例临床分析 , 6 黑龙江医学 , 0 ,6 1 . 2 2 2 :0 0 3 3 张宏志 , 徐莉 沽 , 李继 萍 . 妊娠 期 腕管 综 合征 , 国矫 形外 科 杂 志 中
snnm n r n m e ee n a r or . e ercisp l ydo eadpe m yi i n dnt a cus A t N uohr up, g nd a ul e a
巨噬细胞在急性肝损伤中研究进展
值炎症介质的释放就会导致肝损伤。 因此,在急性肝损伤
中,一种稳态反调节过程正在起作用,旨在抵消未受阻的促
炎性 KC / 巨噬细胞激活的损害作用。 不仅仅寄居在肝脏内
参与免疫调节,还参与了胆红素和功能铁在机体内的代谢
过程。
枯否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 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Di Gioia M,Spreafico R,Springstead JR,et al. Endoge⁃
细胞,发挥一个抗炎症肿瘤的作用;而在与炎症病变肿瘤细
胞进行黏附作用之后,则会促进炎症肿瘤细胞的转移性增
长,有促进肿瘤的作用。
巨噬细胞功能具有相当高程度的可塑性。 根据功能的
不同,巨噬细胞可分为具有促炎功能的 M1 型和具有抑炎功
能的 M2 型。 研究发现,M1 型巨噬细胞可分泌多种促炎性
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例如,IL-1、IL-6、TNF-α、一氧化氮和活
mgb1,可以与潜伏位于一型肝脏内部外膜巨噬蛋白细胞外膜
表面的一种 tlr4 受体相互直接结合,进一步可以引起细胞核
极化因子 α- 型中的肝脏细胞进行酶的极化;同时,肝脏巨噬蛋白细胞
内所有酶分泌的促炎性巨噬细胞极化因子比如 ifn-γ、tnf-β
等也都认为可以直接与潜在于一型肝脏巨噬蛋白细胞内肝
rophage heme-heme oxygenase-1 system and its role in inflam⁃
mation.Biochem Pharmacol.2018,153:159-167.
[5] Mills CD. Anatomy of a discovery:m1 and m2 macro⁃
急性肝损伤研究
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外对肝损伤的防治仍是一个严峻课题。
选择合适的肝损伤模型是做好防治肝损伤研究的前提。
通过建立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肝病的发生机制,筛选保肝药物,探索保肝作用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综述将目前应用较多的模型做一列举分析。
一、化学性肝损伤1. 四氯化碳肝损伤CCl4是一种常用的诱发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的剧毒类化学药物之一,因其接触后发病率高。
易在动物实验中复制,能准确反映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在研究保肝降酶药的实验中经常使用[1]。
CCl4引起肝损害的主要机制是CCl4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t1 P450)活化后生成三氯甲基自由基(·CC13) ,在其启动的过氧化连锁反应中,生毒性作用更强的二氯甲基自由基(·CC12)及过氧化甲基自由基(·OOCC13) ,这些自由基攻击肝细胞膜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 引发脂质过氧化[2]。
CCl4溶于植物油,配制0.1 %-0.2%浓度,按10 ml/kg小鼠腹腔注射,或灌胃0.1 %~0.2 %,或皮下注射0.5 %,12~24 h 内处死动物。
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反应肝功能的指标;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D)或丙二醛(MDA)等反映脂质过氧化的指标,肝脏取同一部位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此模型是肝损伤的经典模型,应用最多,能准确反映肝细胞的功能、代谢及形态学变化,重复性好。
但缺点是CCl4还同时损害动物的其他多种脏器,此外,CCl4 挥发性较大,可经人体多种途径吸收,故对实验人员具有一定的中毒危险性。
2. D-半乳糖胺肝损伤D-半乳糖胺(D-GalN),又名D-氨基半乳糖,是一种肝细胞磷酸尿嘧啶核苷干扰剂,可造成肝弥漫性坏死和炎症,与临床病毒性肝炎的肝脏病理变化相似。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肝损伤是指肝脏组织受到破坏、细胞受损或炎症反应,导致肝功能下降的一种疾病。
肝损伤的原因包括感染、药物、酒精、营养不良、免疫方面等多种因素。
为了深刻了解肝损伤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法,需要建立一些肝损伤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下面就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1. 感染模型病毒感染是引起肝损伤的一种常见原因,因此,通过感染肝炎病毒来建立肝损伤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注射乙型肝炎病毒(HBV)来建立乙型肝炎肝损伤模型,通过给小鼠、大鼠等注射包涵体携带丙型肝炎病毒(HCV)进行感染,然后检测其肝脏的生化指标(如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等)和炎症指标(如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以评估感染的效果。
2. 药物模型药物毒性是另一种常见的肝损伤原因。
目前已经有很多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被证实可以引起肝损伤。
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大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氨唑啉、甲氨蝶呤等药物来诱导小鼠或大鼠的肝损伤模型。
具体操作方法是先按一定剂量注射这些药物,然后等待一定时间,再取出其肝脏进行检测,以评估药物对肝脏的损伤效果。
3. 酒精模型酒精也是亲肝毒素之一,长期饮酒会导致肝损伤。
通过让实验动物长期接触高浓度的酒精来建立酒精肝模型。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酒精加入动物饮水或食物中,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暴露,然后取出肝脏进行检测。
目前已经有很多酒精肝模型,如可接受的饮水酒精模型、高脂饮食酒精模型等。
4. 荷尔蒙模型荷尔蒙也可以影响肝脏的健康,例如内分泌失调、怀孕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肝损伤。
通过控制荷尔蒙水平来建立荷尔蒙肝损伤模型。
例如,可以在大鼠身上通过手术移除或移植卵巢来模拟荷尔蒙失调的状况。
综上所述,建立肝损伤动物模型是深入探究肝损伤病理机制、寻求有效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肝损伤模型有其独特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研究。
改良法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建立的研究2126
由饮水 , 仍禁食。
假手术 组 :0只, l 手术方式同模型组 , 但腹 腔 内注射生
理 盐 水 02 /O g开 腹 后 不 进 行 部 分 肝 叶 切 除 术 , 腹 后 . lO , ml 开
造模组大 鼠胆 酶值均高于对照组 ,说 明其具备 了急性
肝 损 害 动 物 实 验要 求 ,是 一 种 可 行 高效 的实 验 模 型 建立 方
21 0 0年 6月 下 第 2卷 第 1 2期
Jn ue
1 2 2 0 01 Vo. No 1 .2
中 国 中 医 药 咨 讯
J un lo iaTrdio a ieeMe ii fr to o ra f Chn a t n l i Chn s dcneI omain n ・1 5 ・ 7
三氯 甲烷 自由基 ( C 3 , C L )使得蛋 白合 成障碍 , 且使得脂质 分解代谢紊乱[ 并且可 引起细胞膜的变性损伤 以及酶渗漏 2 1 。 等 细胞病变 以及 坏死 [ 3 1 。本实验按 02m / 0 . L1 g体重给予 0 2 %( 积 比) CA 植物 油溶液腹腔 内注射制作 急性化学 5 体 CI 性肝损伤模型[】在此基 础上行肝部分切除术 , 4。 存活率决定 于受化学损伤的残肝 的代偿能力。此 种方法所得 的肝损伤
1 实 验 动物 及 试 剂
观无 明显变化 , 呈棕红色 , 颜色均匀一致 , 光泽度好 , 腹腔内
无腹水 。
成年、 健康 、 洁级雄 性体重 10 2 0 雄性 s 清 8— 5 g D大 鼠 2 0只 , 清洁级 , 由沈阳军区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操 作遵循《 实验动物学》 的有关规定。动物在实验 前在实验室
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肝损伤动物模型制作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制作研究进展Progress on animal models of liver injury researchBU XiujuanDepartment of Pharmacy, School of Pharmacy and Medical Examination, Daqing Medical College, Heilongjiang Province, Daqing *****, China[Abstract] Liver disease is a common disease which affects human health. So, it is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 screening of liver disease by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liver injury animal models.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on the liver injury animal modelswill be summarized and explored.[Key words] Liver injury animal models; Chemical liver injury: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mmunological liver injury肝脏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因此, 重中之重是要研发治疗肝脏疾病的有效药物。
在研发过程中,以人本身作为实验对象受空间、时间、方法乃至道义上的局限,于是,对各种肝脏疾病治疗药物的筛选与发病机制的探究,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建立较完善的肝损伤动物模型,对肝脏疾病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制备研究进展
常用大 鼠和小 鼠进行造模 , 将氨基半乳糖用生理
第 4期 张 琪 , 急性肝损伤 动物模型制备研究进展 等.
盐水配制成 1%溶液 , 0 并用 1 m l a H将 p o LN O m / H调
至 7 0 一 次 性 腹 腔 注 射 60—90m / g 2 ., 0 0 gk ,4—4 8h 后 处死 。顾 呈华 等 人 曾用 IR小 鼠进 行 急性尾 静 C 脉 注射 氨基半 乳糖诱 导小 鼠肝 损伤模 型 , 发现具 有染 毒 特异 性高 、 量 . 剂 效应关 系好 、 指标 特异 性 和灵 敏度
前 , 肝损 伤 的治疗 仍 是 一个 全 球 性 的严 峻课 题 , 对 而 各 种肝 脏疾 病 的发病 机制 的研究 与 治疗药 物 的筛 选 ,
近年 来 , 致 认 为 C 1肝 毒 的 主要 机 制 为 自由 一 C 基 的形 成 及引发 的链 式 过 氧化 反 应 。C 1 代谢 产 C 的 物 能迅 速 与细胞 成分 发 生不 可 逆 的共 价 结合 而导 致
射, 一次给予 0 15 0 2 % 、. % 、.% C 1 溶 .2 %、 .5 0 5 1O C4 液, l 2 2~ 4h后处死 , 均可制造 小 鼠急性 肝损伤模
型 。其 中 0 15 q腹 腔 注 射 制 造 的 小 鼠急 性 肝损 .2 %e
基金项 目:吉林 医药 学 院大 学生 科研 基 金 资助 项 目( 医学 科 字 吉 [0 0 第 3 ) 21] 号 .
剧 引。
常用 大 鼠和小 鼠进行 急性 肝 损 伤 的造 模 。大 鼠 造 模 : 鼠体 重 为 20—20g 常规 饲 养 , 1 / 大 0 5 , 按 0mL
C 1所致 急性 肝损 伤 动 物模 型形 态 学一 般 表 现 C 为肝 小叶 中央 区坏死 和脂 肪 变性 , 血清 学指 标为 丙氨 酸氨基 转 移酶 ( L ) 天 门冬 氨酸 氨基 转 移酶 ( S ) AT 、 A T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肝损伤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包括感染、药物、毒素、真菌和寄生虫等多种因素,造成患者的肝功能受损。
在肝损伤的研究中,动物模型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因为它能够复制人类肝损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从而为学者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思路和手段。
目前,常用的肝损伤动物模型包括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柯西(CCL4)引起的肝损伤模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肝移植和肝切除模型等。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介绍它们的应用和优缺点。
1、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是运用化学物质刺激动物的肝脏,如大剂量的二乙二醇(DEG)或氯仿(CCl3)等,使其产生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
这种模型在肝损伤研究中应用广泛,因为它操作简便、易于控制剂量和时间,对实验人员的安全性要求低。
但是,化学物质是非特异性的,可能会对其他器官产生影响,特别是在高剂量用药时,会造成动物死亡,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化学物质的选择和剂量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动物种类进行精确设计,否则可能导致模型的建立失败。
2、柯西(CCL4)引起的肝损伤模型柯西是一种强效的肝毒素,它能够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
柯西引起的肝损伤模型也是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
该模型操作简便、易于控制剂量和时间,对实验人员的安全性要求低,能够有效地模拟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损伤等多种肝病。
虽然柯西引起的肝损伤模型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其严重程度会随着柯西剂量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且模型的建立必须使用动物较高的剂量,有可能对动物产生其他毒性反应,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动物模型,它需要给动物口服一定浓度的酒精。
这种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人类酒精性肝病,但其操作难度较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助,且需要更长的实验时间。
此外,酒精引起的肝损伤难以精确地控制和模拟,因此需要反复实验和修正,增加实验的耗时和费用。
4、肝移植和肝切除模型肝移植和肝切除模型虽然对动物模型技术的要求较高,但其能够较好地模拟人类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之一。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摘要】肝损伤动物模型是研究肝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
本文从建立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目的、常见的肝损伤动物模型、新型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肝损伤动物模型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研究显示,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对肝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望未来,新型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将不断推动肝病领域的发展,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关键词】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目的、常见模型、新型模型、药物研究、影响因素、肝病治疗、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损伤是导致世界范围内肝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肝损伤的动物模型对于探索肝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肝损伤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体不同类型的肝脏损伤疾病,如肝炎、脂肪肝、肝纤维化等。
常见的肝损伤动物模型包括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热损伤模型、营养性损伤模型等。
近年来科学家们还不断探索新型的肝损伤动物模型,如基因工程动物模型、细胞移植模型等,为肝病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肝损伤动物模型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研究人员利用肝损伤动物模型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加快新药的研发进程。
影响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结果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如动物种类、模型建立方法、环境因素等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对于肝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为肝病研究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2. 正文2.1 建立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目的建立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模拟人类肝损伤疾病的病理过程,探究肝脏损伤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急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NF一出大量研究表明,NF一出在各种原因造成的肝
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7—9J。它通过对多种炎性因子转录的
调节而参与肝损伤的发生、发展。活化的NF一出可以使
TNF一口、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一1(MCP一1)、巨噬细胞炎性蛋 白一1(MIP一1)及MIP一2、ICAM一1的mRNA表达明显增
加[7J。李跃华等[川的研究证明,NF一出活化可引起TNF一
TNF—a作为一个关键因子参与各种肝脏
游离基或反应性氧化产物(ROS)及其代谢的产物超过了机 体的防御或去毒能力,即促氧化物与抗氧化物之间的动态平 衡产生了失调。目前认为,氧化应激造成肝细胞损伤的可能 机制为:肝细胞大小膜泡的形成;膜通透性、流动性丧失;肝细 胞钙超载,激活Ca2+依赖蛋白酶,活化磷脂酶及核酸内切酶 等;线粒体功能异常和ATP耗竭;直接活化信号转导分子。 线粒体是氧应激和ROS产生的主要来源,ROS通过传 递1个或2个电子,氧化大分子物质,引起脱氧核糖核酸损 害、蛋白质和脂质等氧化和再氧化损害。脂质过氧化为氧化 应激增强后发生的ROS与膜磷脂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起过氧 化反应,产生壬烯(HXN)和丙二醛(MDA)2个脂质过氧化
万方数据
・2212・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m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9 Jun,18(18)
靶细胞的能力,它也是急性期反应蛋白如C反应蛋白(CRP) 的强力诱导剂,后者的升高可加重肝脏的病理损伤。IL一8 可促使炎症细胞,如活化的中性粒细胞聚集至肝脏。引起炎 症。IL一18能诱导免疫细胞大量产生IFN一7,亦能诱生 TNF—d、Fas配体(FasL)及穿孔素等免疫分子,通过肝细胞 炎性坏死或凋亡途径引起肝坏死。Tsutsui等【61研究表明在 内毒素介导的肝损伤中IL—18能诱生TNF—a,上调FasL水 平,从而激活TNF—a和Fas—FasL介导的肝细胞损伤。而 Fas—FasL介导的肝细胞损伤又可导致IL—18分泌增加,从 而形成一个正反馈。使肝细胞损伤持续加重。IL一18亦能激 活NK和CTL,增加Fas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而导致肝细胞 的免疫性损伤。因此目前认为,IL在介导组织免疫和炎性损 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作者:刘彦双朱淑霞王永利作者单位:050200 河北省石家庄市卫生学校(刘彦双);河北武警总队医院(朱淑霞);河北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王永利)【关键词】急性肝损伤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复制是进行防治肝损伤药物研究的前提。
目前,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复制主要有生物性、免疫性、化学性等方法,生物学方法要求实验条件高且费用昂贵,限制了应用。
免疫方法是造成免疫肝损伤,主要用于通过免疫机制而抗肝损伤的药物研究。
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化学性肝毒物质,如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硫代乙酰胺、黄曲霉素等致肝损伤。
在我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药理实验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定应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肝损伤动物模型进行保肝降酶新药的药理实验,应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复制肝损伤动物模型,条件要求低,技术易于掌握,可靠性强,重复性好,是其他任何肝损伤模型无法比拟的,故目前研究抗肝损伤新药常采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复制动物模型。
1 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1.1 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四氯化碳(CCl4 )溶于精致植物油,配制0.1%浓度,按10ml.kg小鼠腹腔注射,12~24h后处死动物。
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质(TB)、总蛋白(TP)、白蛋白(A)、,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物(LPD)或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或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等反映肝功能及脂质过氧化的指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关于CCl 4 肝毒的作用机制,存在多种假设,但都一致公认,自由基的形成及引发的链式过氧化反应是其主要机制。
CCl 4在体内可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代谢激活,生成两个活性自由基(CCl 3 O 2 和Cl)及一系列氧活性物,可与肝细胞质膜或亚细胞结构的膜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膜磷脂大量降解,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引起膜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1]。
另外,CCl 4 的代谢产物能迅速与细胞成分如胞内脂质、蛋白、核脂质、核蛋白和DNA等多种大分子发生不可逆的共价结合而导致细胞死亡,特别是当自由基作用于DNA时,损伤核糖和碱基,使核酸直接破坏引起DNA链的断裂或DNA 链与蛋白间交联,影响其信息传递功能以及转录和复制特性。
在CCl 4 代谢产物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物和共价结合的双重作用下,导致膜脂质流动性降低、钙泵抑制、谷胱甘肽活性抑制、肝微粒和线粒体功能丧失、肝细胞内钙稳态失调及代谢紊乱,引起肝细胞损伤加剧[2]。
1.2 D-氨基半乳糖性肝损伤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0g.L的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nine,D-GalN)溶液,大鼠或小鼠腹腔注射600~900mg.kg,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染毒24-48h后处死动物,检查肝功能、病理及脂质过氧化指标[3,4]。
Keppler 首先于1968年应用D-GaLN制备大鼠肝损伤模型。
D-GaLN在肝细胞内代谢,首先与尿苷酸(UDP)结合成尿苷二磷酸半乳糖(LIDP-GalN),并在肝细胞内聚集,由于这种结合的速度大大超过尿苷酸的生物合成速度,致使尿苷酸耗竭,进而导致依赖其进行生物合成的核酸、糖蛋白和糖脂等物质减少,限制了细胞器的再生及酶的生成和补充,使细胞器受损,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均出现异常,甚至死亡。
另外D-GaLN还可以引起肝细胞内Ca 2+ 增多,Mg 2+ 减少,Mg 2+ .Ca 2+ 的比例失调[5],这可能是D-GaLN导致肝细胞不可逆损害的因素之一。
1.3 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PA-PA),又名扑热息痛、醋氨酚。
PAPA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每日25mg治疗剂量下较安全,过量则使肝脏不同程度损害。
对乙酰氨基酚加热下溶于生理盐水,给小鼠300~50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6]。
也可配成质量浓度为2.5%混悬液经口灌胃,制成肝损伤模型。
染毒24h后处死动物,检测肝功能,病理及脂质过氧化指标[7]。
PAPA经体内P450 代谢可生成活性代谢产物(NAPQI),需GSH参与其灭活,当NAPQI生成过多或GSH下降时,NAPQI和肝细胞内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NAPQI诱发氧应激反应造成过氧化损伤,与线粒体结合干扰细胞内的能量代谢及使生物膜系统发生脂质过氧化,最终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8]。
PAPA诱导肝细胞损伤程度与IL-10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巨噬细胞移动限制因子呈正相关,提示肝损伤涉及炎症因子与抗炎因子失衡。
2 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2.1 刀豆蛋白A诱导法小鼠直接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canalinA,ConA)20mg.kg制成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2~8h后取样测定肝功能、病理及脂质过氧化指标[9]。
刀豆蛋白A(ConA)是一种植物凝集素,它是一类可与多种细胞表面的糖分子残基结合的蛋白质分子,其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使细菌、植物、以及哺乳动物的细胞凝集,促进T细胞分裂,此作用与其促进淋巴因子类的生物活性多肽的释放有关。
同时,植物凝集素类也可诱导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由于植物凝集素可以将效应细胞和靶细胞连接起来,同时能够活化效应细胞,因此其诱导的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反应可影响免疫不相关的靶细胞,如:它可活化T淋巴细胞使之能够杀伤免疫不相关的靶细胞,当给动物静脉注射ConA后,ConA与循环中的常驻巨噬细胞成分组合,然后活化肝细胞中的T 细胞,对肝细胞造成损伤,因此ConA对肝脏有器官特异性。
在ConA诱导的肝损伤模型中,淋巴细胞或者单核细胞以及肝脏中的kuppffer cells通过炎症反应参与了损伤过程,它们进一步激活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继而通过调亡机制毁损实质细胞[10]。
2.2 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导法给小鼠尾静脉注射卡介苗浆液0.2ml.只(含5×10 6 个菌以上),致敏后10d,再尾静脉注射脂多糖7.5μg.只,16h后测定肝功能、病理、脂质过氧化指标[11]。
其损伤机制为BCG首先激活致敏T淋巴细胞,尤其是致敏肝内枯否氏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大量聚集于肝脏,当注射LPS后,进一步激活处于致敏状态的巨噬细胞,使其释放大量细胞毒性因子,如: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自由基、白三烯等造成肝细胞损伤[12]。
3 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3.1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或大鼠以50~60度白酒或体积分数为50%~60%的乙醇一次性经口灌胃4.0~6.0g.kg,4~24h内处死动物,检查肝功能、病理、脂质过氧化指标[13]。
3.2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白鼠以50~60度白酒或50%~60%的乙醇经口灌胃2.4~5.0g.kg,每日1次,连续2个月。
每天同时喂饲造模饲料,即营养不良饲料(面粉∶次粉∶草粉∶豆粉按2∶1∶1∶1比例配方,另加少量豆油及食盐),正常对照组喂饲常规饲料,末次染毒后24h取样测定有关指标。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诊断主要靠病理学检查[14]。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以肝及血中的某些化学指标改变为主要特征,如肝组织MDA显著升高,GSH明显下降,而血清转氨酶和肝组织结构改变却不明显。
但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则以肝脏组织结构病变为其主要特征。
如肝细胞脂肪变性、凋亡和坏死等,并可出现特征性“酒精小体”(光镜下肝细胞浆内出现的云絮状或均质颗粒的噬伊红小体),而酒精小体还具有抗原性,通过体液与细胞免疫,可能引起肝细胞损伤加剧,促进肝细胞崩解。
乙醇进入机体后,在乙醇脱氢酶催化下,可被脱氢氧化为乙醛和乙酸盐,使三羧酸循环障碍和脂肪酸氧化减弱而影响脂肪代谢,乙醛又能和细胞内大分子如蛋白质、DNA脂质反应形成复合物,乙醛的产生以及乙醇刺激肾上腺素的释放,还可引起肝脏血管收缩,肝窦内压升高或肝组织缺氧,导致肝细胞空泡变性[15]。
对肝损伤的防治目前仍是一个全球性的严峻课题,通过建立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研究肝病的发病机制,筛选保肝药物,探索保肝作用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 Sanmugapriya E,Venkataraman S.Studies on hepatoprotective and antioxidant actions of Strychnos potatorum Linn.seeds on CCl4-induced acute hepatic in-jury in experimental rats.J Ethnopharmacol,2006,105:154-160.2 Shiga A,Kakamu S.Acute toxicity of pierisin-1,a cytotoxic protein from Pieris rapae,in mouse and rat.J Toxicol Sci,2006,31:123-137.3 Fukuda T,Mogami A,Tanaka H.Y-40138,a multiple cytokine production modulator,protects against d-galactosamine and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hepatitis.Life Sci,2006,79.822-827.4 Guan LP,Nan JX,Jin XJ.Protective effects of chalcone derivatives for acute liver injury in mice.Arch Pharm Res,2005,28:81-86.5 Keppler D,Lesch R,Reutter W,et al.Experimental hepatitis induced by D- galactosamine.Exp Mol Pathol,1968,9:279-290.6 Cover C,Liu J,Farhood A.Pathophysiological role of the acute inflammatory response during acetaminophen hepatotoxicity.Toxicol Appl Pharmacol,2006,216:98-107.7 Liu ZX,Han D,Gunawan B.Neutrophil depletion protects against murineac-etaminophen hepatotoxici.Hepatology,2006,43:1220-1230.8 Merrick BA,Bruno ME,Madenspacher JH,et al.Alterations in the rat serum proteome during liver injury from acetaminophen exposure.J Pharmacol ExpTher,2006,318:792-802.9 李月梅,李向阳.混合核苷酸对刀豆蛋白A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5,5:671-673.10 李常青,刘丽丽,朱宇同.中药清肝排毒饮对刀豆蛋白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283-1286.11 Shea-Budgell M,Dojka M,Nimmo M.Marginal zinc deficiency increased the susceptibility to acute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liver injury in rats.Exp Biol Med (Maywood),2006,231:553-558.12 巴吐尔·买买提明,帕尔哈提·克里木.草棉花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28:212-214.13 Song Z,Deaciuc I,Song M.Silymarin protects against acute ethanol-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mice.Alcohol Clin Exp Res,2006,30:407-413.14 Choi JS,Yoon TJ,Kang KR.Glycoprotein isolated from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protects against hepatotoxicity induced by acute and chronic alcohol treatment.Biol Pharm Bull,2006,29:306-314.15 Choi JS,Yoon TJ,Kang KR.Glycoprotein isolated from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proteits against hepatotoxicity induced by acute and chronic alcohol treatment,Biol Pharm Bull.2006Feb;29:30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