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规范要求
设计标准及规范
设计标准及规范设计标准及规范是指在进行设计工作时所需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它们旨在保证设计作品的质量、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设计标准及规范的制定对于规范设计行为、提高设计质量、保障设计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设计标准及规范的概念、制定原则、内容要素以及应用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概念。
设计标准是对设计活动中所需遵循的技术要求和规定的统称,它包括了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规范、设计规程等内容。
设计规范是对设计中所应遵守的强制性规定,它是为了保证设计作品的质量、安全性以及可持续性而制定的。
设计标准及规范的制定是为了规范设计行为,提高设计质量,保障设计安全。
二、制定原则。
1.科学性原则,制定设计标准及规范应当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依据,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2.先进性原则,设计标准及规范应当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3.适用性原则,设计标准及规范应当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设计领域和设计对象。
4.严谨性原则,设计标准及规范应当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能够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内容要素。
设计标准及规范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规范、设计规程等内容。
其中,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了设计的目标、原则、方法和手段等内容;技术规范包括了设计所需遵循的技术要求和规定;设计规程包括了设计的程序、流程、方法和要求等内容。
四、应用方法。
设计标准及规范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等方法。
其中,标准化是指将设计标准化为标准文本,以便于设计人员的遵循和应用;规范化是指将设计规范化为规范文件,以便于设计人员的遵循和应用;制度化是指将设计制度化为设计制度,以便于组织和管理。
五、结语。
设计标准及规范的制定对于规范设计行为、提高设计质量、保障设计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标准及规范的内容应当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严谨性,能够确保其合理性、可行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设计标准及规范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等方法,能够确保其便于设计人员的遵循和应用。
道路设计标准规范要求
道路设计标准规范要求一、道路设计基本要求1. 安全性:道路设计应以确保行车安全为首要原则,充分考虑行人与车辆的视线、行车速度、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设置道路线形、交叉口、交通标志及信号灯等。
2. 连续性:道路设计应保证线路的连续性,避免不必要的弯曲和急弯,确保车辆行驶平稳,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4. 环保性:道路设计应遵循环保原则,合理规划绿化带、隔音屏等设施,降低交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经济性:在满足安全、舒适、环保等要求的前提下,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力求经济合理。
二、道路线形设计要求1. 平面线形:道路平面线形应简洁、流畅,尽量避免采用小半径曲线。
直线段长度不宜过短,曲线段应保证足够的过渡段长度。
2. 纵断面线形:道路纵断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合理设置坡度、坡长,确保车辆行驶稳定。
坡度变化应平缓,避免突变。
3. 横断面线形:道路横断面设计应满足行车、行人、绿化、排水等需求,合理分配各功能区的宽度。
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绿化带宽度等应符合相关规定。
三、交叉口设计要求1. 交叉口形式:根据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交叉口形式,如平面交叉口、立交桥等。
2. 交叉口视距:交叉口视距应满足行车安全要求,确保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能及时发现对向车辆和行人。
3. 交叉口信号灯:交叉口信号灯设置应合理,确保交通流有序、高效。
四、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要求1. 交通标志:交通标志设置应醒目、规范,便于驾驶员识别。
2. 路面标线:路面标线应清晰、完整,引导车辆有序行驶。
3. 路灯及照明:路灯及照明设施应满足道路照明需求,确保夜间行车安全。
4. 排水设施:道路排水设施应完善,确保路面无积水,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五、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要求1. 绿化配置:道路绿化应根据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实现生态多样化和景观美化。
绿化带应合理布局,形成连续的生态廊道。
2. 景观设计:道路景观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道路两侧的建筑风貌、历史文化等因素,创造富有特色的道路景观。
环境设计中的设计原则与规范要求
环境设计中的设计原则与规范要求环境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求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与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环境设计中常用的设计原则以及相关的规范要求。
一、统一性原则在环境设计中,统一性原则指的是整个环境设计应该具有一致的风格、色调和风格。
这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整体效果的统一性,包括色彩搭配、材质的选择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等。
同时,设计师还要确保设计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实践中,设计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统一性原则:1. 选择统一的色彩搭配方案,确保整个环境设计在色彩上保持一致;2. 使用相同或相似的材质,使得整个环境在触感和质感上保持一致;3. 保持元素间的平衡和比例,避免一些元素过于突兀,破坏整体效果。
二、功能性原则功能性原则是指环境设计应能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
无论是公共空间还是居住空间,设计师都需要根据空间的使用需求,合理规划和布局空间。
这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使用者的人性化需求,使得整个环境设计更加人性化和舒适。
在实践中,设计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功能性原则:1. 根据不同空间的使用需求,合理布局空间,确保使用者的活动便利性;2. 考虑使用者的人际交往需求,设计出便于交流和互动的空间;3. 与其他相关科学学科进行合作,如人类工程学、照明设计等,共同提高环境的功能性。
三、可持续性原则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可持续性原则在环境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可持续性原则要求设计师选择环保材料、节能设备和可再生能源等,在设计中兼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设计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可持续性原则:1. 选择环保材料,拒绝使用有毒有害的材料,如低甲醛板等;2. 设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案,如太阳能、风能等;3. 合理规划照明系统,采用节能灯具和智能控制系统,达到节能效果。
四、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环境设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设计师需要确保设计的环境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设计部制图规范
设计部制图规定一:基本设置要求1.图框1.1图幅1.2标题栏图框已经制成标准图块。
2 比例3.字体3.1 字高a、图面字高应严格采用3.5、7mm(图幅里的图名)等2类字高,高宽比设定为0.7;b、汉字字高应不小于3.5mm,英文字符与数字高度应不小于2.5mm;c、设计说明部分采用3.5mm字高,尺寸标注采用2.5mm字高。
即模型字高为700mm,采用1:200比例,布局字高即为3.5mm, 模型字高为350mm,采用1:100比例,布局字高也为3.5mm。
3.2 字间距及行距字间距宜使用标准字间距,行间距宜采用1.5倍行距。
3.3 字体标准图内及说明的字体要求统一选用LLR(领路人,宋体),使用字体类型定为宋体。
二:图层管理根据图纸模板,管理图层三:图纸顺序1:图纸顺序如下:1 封面2图纸目录3 设计说明4 系统图5 平面图(附图例表)6 立面图(附图例表)7 节点图2:设计说明要点:用统一的设计说明四:管线敷设方式线路标注a-b(c×d)-e-fa:线路编号b:电缆或导线型号c:导线或芯线数d:导线截面积(mm2)e:敷设方式f:安装部位例:配电箱编号-回路编号-线缆型号-管材型号-敷设方式AL1-N1-WDZA YJY3*4-SC20(或线槽、桥架)-FC导线敷设方式的标注:导线敷设部位的标注:六:其他注意事项1:管子一般选用原则1〉室内一般选用JDG管、暗敷。
2〉室外一般选用PC或SC管。
优先采用PC。
3〉出户管一般选用RC管。
埋深-700mm。
出散水坡1000mm。
2:图纸中的文字一般同类型的说明或标注应一致。
大小应有设计原则。
设计 规范
设计规范设计规范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标准和规范,目的是为了保证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在设计规范中,通常包括设计原则、排版规范、配色规范、字体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设计规范应该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例如,界面设计中的简洁性原则,要求设计简洁明了、没有冗余的信息,避免视觉的混乱。
另外,一致性原则也是设计规范中的重要部分,要求相同功能的元素在不同的页面中应该保持一致的样式和布局,以提供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其次,排版规范也是设计规范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良好的排版能够提高设计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在设计规范中,应该规定标题的字号、行距、对齐方式等,以达到统一的风格。
此外,段落的行距、字号、首行缩进等也应该有相应的规范,使得整个文档的排版风格统一,对用户具有良好的阅读体验。
配色规范是设计规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合理的配色能够给人以舒适感和美感。
设计规范中应该规定所使用的颜色范围,以及颜色之间的搭配原则。
此外,对于不同的设计主题,也应该有相应的配色规范,以保证整体的视觉效果。
字体规范也是设计规范中的重要内容。
字体的选择可以直接影响用户对设计的观感。
在设计规范中,应该规定标题和正文所使用的字体、字号、字重等。
此外,还应该规定字体的适用场景,例如正文使用简洁易读的字体,标题可以使用更加突出的字体,以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
最后,设计规范还应该包括对于图片和图标的使用规范。
在设计规范中应该规定图片的尺寸、分辨率、格式,以及对于不同设备的适配要求。
对于图标的使用,应该规定图标的样式、尺寸以及在不同界面中的应用方式,以保证整体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总之,设计规范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参考,能够确保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设计规范应该包括设计原则、排版规范、配色规范、字体规范等方面的内容,以达到一个统一、简洁、美观的设计效果。
同时,设计规范也应该随着技术和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和更新,以保持与时俱进的设计标准。
设计规范要求
设计规范要求设计规范是指为了保证设计作品的质量和一致性,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要求。
良好的设计规范可以提高作品的可读性、易用性和美观度,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
在设计各类作品时,如网站、产品、标志、海报等,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范要求。
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设计规范的重要性,并列举一些常见的设计规范要求。
一、设计规范的重要性设计规范是保证设计作品质量的基石,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性:设计规范能确保在同一项目中,不同设计师完成的作品具有一致的风格和风格。
2. 易读性:设计规范要求合理的字体大小和行距,使得作品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易懂性。
3. 可用性:设计规范要求作品的布局合理,界面简洁易懂,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减少使用上的困难。
4. 美观度:设计规范要求作品的颜色搭配、排版、图形比例等方面符合美感,提高作品的吸引力。
二、常见的1. 色彩规范:设计作品的色彩要求统一、协调,颜色的使用应符合品牌形象和用户需求,避免色彩过于单一或过于花哨。
2. 字体规范:设计作品的字体要求统一、易读,字体的大小、行距、字重应根据内容和排版风格进行合理搭配,确保文字清晰易懂。
3. 图片规范:设计作品中的图片要求清晰、高质量,图像的尺寸、比例和色彩饱和度应符合整体风格和排版要求。
4. 布局规范:设计作品的布局要求简洁、明晰,重要内容放置在显眼位置,避免过分拥挤或冗余的布局,使用户可以快速获取信息。
5. 交互规范:设计作品的交互要求合理、便捷,按钮、导航栏、表单等用户可操作的元素应符合用户习惯和设计的整体风格。
6. 响应式设计规范:针对不同设备和屏幕尺寸,设计作品要求具备良好的适应性,确保内容和布局在不同平台上都能显示完整和美观。
7. 可访问性规范:设计作品应满足无障碍的要求,包括对残障用户的友好设计、键盘操作的支持等。
8. 版权规范:设计作品不应抄袭他人作品,应该依法保护原创作品的版权。
设计规范的要求因不同的设计类型和项目而有所不同,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规范要求,以确保设计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产品设计规范要求
产品设计规范要求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说明产品设计规范的要求,以确保产品设计满足用户需求、行业标准和公司政策。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产品设计项目,设计师应遵循本文档中的要求,以确保产品设计的一致性和高质量。
2. 设计目标产品设计应实现以下目标:- 满足用户需求和期望- 符合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 具有高质量、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易于使用和操作- 具有竞争力3. 设计原则产品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用户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关注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简洁性:设计简洁、直观,减少用户操作步骤- 一致性:界面元素、交互方式应保持一致,提高用户熟悉度- 可用性:确保产品易于使用,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可访问性:考虑不同用户群体,满足无障碍访问需求- 可靠性:确保产品在各种环境下稳定运行,降低故障率- 可维护性:设计易于维护和升级,降低后期成本4. 设计要素产品设计应包括以下要素:- 用户界面(UI):界面布局、色彩、字体、图标等- 交互设计(UX):用户操作流程、交互逻辑、动效等- 功能设计:产品功能模块、业务流程、数据结构等- 架构设计:系统架构、模块划分、技术选型等- 界面原型:使用原型工具绘制界面原型,展示产品功能和交互- 设计规范:制定设计规范,确保产品设计一致性5. 设计流程产品设计应遵循以下流程:1. 需求分析: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明确产品目标2. 竞品分析:分析竞争对手产品,汲取优点,弥补不足3. 概念设计:提出创新性概念,为产品增值4. 原型设计:绘制界面原型,展示产品功能和交互5. 设计评审: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确保质量6. 设计修改:根据评审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7. 设计输出:输出设计成果,包括图纸、规范等6. 设计规范1. 界面布局:合理规划界面元素布局,关注用户体验2. 色彩:使用符合产品调性的色彩,提高视觉舒适度3. 字体:选择合适字体,保证阅读清晰,具备辨识度4. 图标:制作简洁、直观、符合风格的图标5. 交互逻辑:确保交互逻辑清晰,操作流畅6. 动效:合理使用动效,提高用户体验7. 界面风格:保持界面风格一致,提高产品熟悉度7. 验收标准产品设计成果应满足以下标准:1. 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2. 界面美观、简洁、易于操作3. 交互逻辑清晰,用户体验良好4. 设计成果完整,包括图纸、规范等5. 代码规范,可维护性强8. 变更管理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如遇变更需求,需进行以下操作:1. 评估变更对项目的影响,包括时间、成本、资源等2. 分析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 修改设计方案,重新评审4. 通知相关人员进行调整5. 更新设计成果和相关文档9. 附录本文档未涵盖的所有内容,请参考以下文献:1. 《产品设计手册》2. 《交互设计原则》3. 《界面设计规范》4. 《系统架构设计》10. 修订历史- 版本号:V1.0- 修订日期:2021年10月1日- 修订人:张三- 说明:制定本文档,用于指导产品设计工作。
常用设计标准规范知识总结
常用设计标准规范知识总结设计标准规范是设计行业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对设计师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下面是我对常用设计标准规范的知识总结。
1. 图标设计规范:图标应具有简洁、直观、易识别的特点,颜色鲜艳、对比度高、形状清晰。
图标尺寸不宜过大,要考虑在不同分辨率设备上的显示效果。
2. 网页设计规范:网页设计要求布局合理、信息清晰、界面美观。
网页要兼顾不同浏览器和设备的兼容性,采用响应式设计、流体网格布局等方法。
3. 字体设计规范:字体的选择应符合设计风格,要注意字体的易读性和美感。
在设计中要合理使用字号、字距,避免字体过小或过大对阅读造成困扰。
4. 颜色设计规范:颜色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不同颜色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颜色应搭配合理,避免过于杂乱和刺眼的色彩。
在设计中要考虑色彩盲人的使用体验,选择对色盲友好的配色方案。
5. 移动应用设计规范:移动应用设计要注意界面简洁、操作便捷、图标清晰等特点。
要遵循移动设备的人机交互原则,减少用户操作步骤,提高用户体验和效率。
6. 印刷设计规范:印刷品设计要考虑色彩的还原性和打印效果,合理选择印刷材料和工艺。
在设计中要注意文字的层次感和排版的规范性,尽量避免文字重叠和过于拥挤的排版。
7. 标志设计规范:标志设计要突出企业的特色和形象,具有简洁、独特、易辨识的特点。
标志应具备可复制性,不受尺寸限制,可以灵活应用于各种媒介和场景。
8. 交互设计规范:交互设计要注重用户体验,合理安排页面布局、按钮位置和交互路径。
交互设计要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和学习成本,提供友好的操作提示和反馈。
总结起来,设计标准规范是设计工作的基本准则,通过合理运用标准规范可以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设计师在工作中要根据具体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标准规范,并结合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进行创作。
《办公建筑设计要求规范》
《办公建筑设计要求规范》办公建筑设计要求规范,是指对于办公楼建筑设计的一系列规范要求。
以下是一份办公建筑设计要求规范的示例:一、建筑外观设计要求1.办公楼的外观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符合城市整体形象要求。
2.外立面材料应选取耐候性、耐腐蚀性及易清洗的材料,如石材、玻璃幕墙等。
3.外立面设计应考虑采光、遮阳、通风等要求,确保室内舒适度。
二、建筑布局设计要求1.办公楼应合理布局,不同部门之间应有明确的划分,同时也要考虑到部门间的合作关系。
2.办公楼的走廊、楼梯等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合理,通风和采光应充足,同时要考虑到人员流动的需求。
3.办公楼的入口和接待区域要设计得舒适、大气,给人以良好的第一映像。
三、办公室设计要求1.办公室的布置应合理,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工作需求和工作流程。
2.办公室采光要好,遮阳要适当,通风要良好,并考虑到员工的舒适度。
3.办公室的室内装饰应简洁大方,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4.办公室的设施应完善,包括桌椅、文件柜、灯具等。
四、会议室设计要求1.会议室的设计应合理,考虑到会议的规模和功能需求。
2.会议室的布局要合适,确保与会人员的听取和交流不受干扰。
3.会议室的设备应完备,包括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五、公共设施设计要求1.办公楼应配备适当数量的洗手间,且位置合理便捷。
2.办公楼应配备适当数量的电梯或扶梯,方便员工和来访人员的上下楼。
3.办公楼应配备适当数量的停车位,方便员工和来访人员的停车。
综上所述,一份办公建筑设计要求规范旨在确保办公楼的外观、布局、办公室、会议室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合理性和舒适性,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这些规范要求为办公楼建筑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建筑设计要求及技术规范
建筑设计要求及技术规范
本文档旨在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一组基本的要求和技术规范,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建筑设计要求
以下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基本要求:
1. 结构稳定性: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应具备足够的稳定性,能够
承受自身及外部荷载的影响。
2. 功能和实用性:建筑物的设计应符合使用者的需求,提供舒适、便捷的功能空间。
3. 美观和协调性:建筑物应具备良好的外观设计和空间布局,
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4. 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设计应考虑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可持
续发展因素。
5. 安全性:建筑物应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包括消防安全、应急
疏散等。
技术规范
以下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基本技术规范:
1.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考虑建筑物的材料、结构类型和承载能力等因素。
2. 火灾防控:建筑物应具备防火阻燃性能,包括各种防火墙、防火门窗、消防设施等。
3. 电气安全:电气设计应符合相关电气安全标准,避免电气设备故障和漏电等问题。
4. 通风与空调: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通风和空调系统,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性。
5. 建筑材料:设计人员应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建筑材料,确保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请注意,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建筑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具体要求还应结合具体项目和当地法规来确定。
> 注意:本文中的规范为常见规范,具体项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法规做出详细规范。
办公楼设计规范及要求
办公楼设计规范及要求1.建筑风格与外观设计:-办公楼设计应与周边环境和城市风格相协调,符合相关法规和设计标准。
-外立面设计应注重建筑的整体形象,采用合适且耐用的材料,遵循绿色建筑原则。
-办公楼外观设计应尽量使员工感到舒适和专业。
2.办公楼功能布局:-办公楼应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规模合理规划办公区、会议室、休息区、卫生间等功能区域。
-办公区应提供足够的工作空间,包括工作站或办公室,并考虑到不同部门的工作需要。
-会议室的数量和大小应根据企业的需求合理安排。
3.室内设计与布局:-室内设计应充分考虑照明、通风和空气质量,确保办公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办公楼内的走廊和楼梯应保持通畅,易于员工的流动和交流。
-员工的工作区域应充分利用空间,提供适当的隐私和舒适感。
-办公室的家具和设备应经济实用,符合人体工学原则。
4.设备和设施:-办公楼应配备先进的电力、通讯和网络设施,以满足员工日常工作的需求。
-应安装适当的安全设备,如紧急照明、消防系统、监控设备等。
5.节能和环保要求:-办公楼的设计应符合节能建筑标准,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应采用高效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以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
-设计应考虑到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并使用节能设备和材料。
6.无障碍设计:-办公楼应考虑到身体残疾人士和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入口、电梯、洗手间等。
7.办公楼绿化:-办公楼应注重绿化,栽植适宜的植物和树木,改善室内和周围环境。
-应提供员工休息和放松的场所,如花园、露台等。
8.建筑安全和紧急处理:-办公楼应符合建筑安全标准,包括防火、防盗和安全疏散等。
-应设置紧急出口和应急设备,并对员工进行紧急处理的培训。
9.声音和噪音控制:-办公楼设计应考虑到声学效果,减少噪音干扰员工的工作。
-应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以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影响。
总结而言,办公楼设计规范及要求涵盖了建筑风格、功能布局、室内设计、设备与设施、节能环保、无障碍设计、绿化、安全、声音和噪音控制等多个方面。
设计标准及规范
设计标准及规范设计标准及规范是指在进行设计活动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要求,它们是设计师进行设计工作的基准和指导,以保证设计效果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下面将对设计标准及规范进行详细说明。
一、设计标准设计标准是针对设计活动的要求和目标所制定的具体标准。
设计标准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功能性标准:指设计所需实现的功能和效果,包括设计的目的、设计的功能需求、设计的实施效果等。
例如,对于一幅海报设计,功能性标准可以包括传达信息清晰明了、吸引人眼球等。
2.美学标准:指设计的审美要求,包括色彩搭配、字体选择、排版布局、形式表达等。
美学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类型和对象来确定,例如,对于一幅室内设计,美学标准可以包括舒适感、和谐统一等。
3.可持续性标准:指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等。
设计师应该注重材料选择、工艺制造等方面的可持续性,以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
二、设计规范设计规范是对设计过程中具体操作和流程的要求,旨在保证设计的一致性和效率。
设计规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要求:指设计需满足的基本要求,如设计的尺寸、规格、材质等。
设计师需根据实际需求制定设计要求,并在设计中进行严格遵守。
2.制图规范:指设计中绘制图纸的规范要求,包括线条粗细、符号使用、图例标注等。
制图规范可确保设计图纸的规范性和可读性,方便其他人员参考和使用。
3.工艺标准:指设计中所使用的工艺和制造方式的标准,包括产品的加工精度、组装要求等。
设计师需根据产品本身的特性和使用需求制定相应的工艺标准,以保证产品质量。
4.安全规范:指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安全要求,包括材料的安全性、设计的稳定性等。
设计师需在设计中考虑安全因素,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设计标准及规范是设计师进行设计工作的基准和指导,它们的制定和遵守可以提高设计效果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应该与设计实践相结合,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不同的设计需求和发展趋势。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景观设计规范是指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以确保设计结果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常用的景观设计规范:1.城市规划要求:景观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与城市的总体风格和氛围相匹配。
2.生态环境保护: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尽量保留原有的植被和生态系统,并合理配置植物种类,以促进生物多样性。
3.空间布局:景观设计应合理布局空间,考虑景观元素之间和整体的相互关系,平衡开放空间和私密空间的需求,确保人们可以自由流动和使用。
4.功能需求:景观设计应满足特定的功能需求,如交通流线、停车需求、户外聚会、娱乐设施等。
设计师应充分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提供适合的设计解决方案。
5.车辆和行人安全:景观设计应注意提供安全的行车和行人通道,确保道路和人行道的宽度、坡度和斜率符合相应标准,避免尖锐物和障碍物的存在。
6.植物选择和配置:景观设计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其他环境因素,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并合理配置植物,营造美观的景观效果。
7.水资源管理:景观设计应考虑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包括收集和利用雨水、使用低水耗植物、设置灌溉系统等。
8.废弃物和污水处理:景观设计应考虑合理处理废弃物和污水,设置垃圾箱和污水处理设施,并确保它们不会对环境和用户造成危害。
9.可持续性设计:景观设计应考虑可持续性,包括使用环保材料、节约能源的设施和系统、减少碳排放等,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10.可访问性:景观设计应提供适应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无障碍设施和路径,确保他们可以自由进出和使用场所。
11.安全规范:景观设计应符合相关安全规范,包括防止滑倒和摔倒的措施、减少安全隐患的设施和材料等。
12.维护需求:景观设计应考虑日常维护的需求,包括植物养护、绿地管理、设施保养等,以保持景观的整洁和美观。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并遵守这些规范,以确保设计结果的质量、安全和可持续性。
工程制度模板设计规范要求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及管理需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工程制度模板设计规范的编制目的是为了规范、统一公司工程管理制度,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第三条工程制度模板设计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
第四条公司工程管理部门是制度模板的主要编写部门。
第二章设计规范第五条工程制度模板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适用性原则:制度内容必须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及管理需求。
(二)科学性原则:制度内容必须合理、科学,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三)规范性原则:制度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规范性,能够规范工程管理行为。
(四)操作性原则:制度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操作性,能够指导员工具体操作。
第六条工程制度模板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制度名称(二)编制依据(三)适用范围(四)主管部门(五)负责人(六)制度内容(七)操作流程(八)相关表格(九)配套文件第三章编制流程第七条制度模板的编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二)搜集相关资料(三)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四)编写制度草案(五)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六)审批发布第八条制度的内容应明确、具体,不能含糊其词,确保员工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
第九条制度的编制过程中,应征求相关部门、人员的意见,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符合公司实际情况。
第四章实施、监督第十条制度的实施由主管部门负责,负责人要督促员工严格执行制度。
第十一条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及时进行监督和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第十二条制度执行情况应不定期进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五章其他第十三条制度模板应定期进行修订、完善,以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第十四条制度模板制定应遵循本规范,确保制度的科学、规范、操作性。
第十五条本规范由公司工程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以上规范是公司工程制度模板设计所需遵循的基本要求,希望各部门依据实际情况认真执行,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国家规范设计标准要求是什么
国家规范设计标准要求是什么国家规范设计标准是在国家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为了保证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规定的必须遵守的技术要求和工艺标准。
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国家规范设计标准的要求也可能有所不同。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国家规范设计标准的要求:1. 规范性:国家规范设计标准是国家统一制定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必须严格遵守。
任何设计机构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规范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不能随意变更和忽视。
2. 安全性:国家规范设计标准要求设计符合安全要求,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和运行过程中不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对于可能带来潜在危险的设计,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和测试。
3. 实用性:国家规范设计标准要求设计具有实际可行性,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设计应该符合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同时考虑到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和便利性。
4. 可靠性:国家规范设计标准要求设计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在长时间使用和恶劣环境下保持正常运行。
对于产品的关键部件和系统,要有特定的可靠性要求和测试方法。
5. 经济性:国家规范设计标准要求设计具备经济性,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设计应该考虑到材料的选用、加工工艺的优化等因素,使产品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6. 可持续性:国家规范设计标准要求设计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设计应该考虑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提倡绿色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总之,国家规范设计标准要求设计在技术、工艺、质量、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要求。
它不仅保证了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也能够提高设计的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和相关从业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和遵守国家规范设计标准,不断提升设计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品安规设计要求规范
产品安规设计要求规范产品安规设计要求是指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的安全性能、安全功能及其评价方法进行规范化的设计要求。
这些设计要求旨在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用户、环境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造成伤害或损害,并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1.产品安全性能要求:产品安规设计要求应明确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能要求。
这包括设计安全保护装置、防止电击等措施,并确保产品符合电气安全、机械安全、化学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要求。
2.安全功能要求:产品安规设计要求应明确产品的安全功能要求,例如应急停机按钮、防误操作装置、报警装置等。
这些安全功能能够及时警示用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3.评价方法要求:产品安规设计要求应规定相应的评价方法,包括安全评价、风险评估等。
安全评价旨在评估产品在设计和使用阶段的安全性能,以确定产品是否满足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风险评估则是对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4.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和法规:产品安规设计要求应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和法规的要求,例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相关标准、欧盟(EU)的CE认证要求等。
这意味着产品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需要满足这些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认证。
5.安全性能测试要求:产品安规设计要求还应包括相应的安全性能测试要求,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这包括产品在正常使用和异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能测试,例如电气安全测试、机械安全测试等。
总之,产品安规设计要求的规范化对于确保产品的安全性能、安全功能以及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规范化的要求可以确保产品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用户、环境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造成伤害或损害。
此外,产品安规设计要求还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和可靠性。
因此,制定和遵守产品安规设计要求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设计相关规范
建筑设计相关规范一、《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352—2005(一)室内净高(1)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或楼板或梁底面之间的垂直高度计算;楼盖或屋盖的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下悬构件下缘或管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
(2)建筑物各种用房的室内净高应符合专项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地下室、局部夹层、走到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二)楼梯(1)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平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
并不得小于1.2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在适量加宽。
(2)每个梯段的他不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小于3级。
(3)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4)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他不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超过0。
5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
05m。
(5)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
(6)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栏杆应采用不宜攀登的构造,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
11m。
(7)楼梯踏步的高宽比应符合表1-1的规定.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m)表1-1注:无中柱螺旋楼梯和弧形楼梯离内侧扶手0.25m处的他不宽度不应小于0.22m。
(三)台阶(1)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
30m,他不高度不宜大于0.15m,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2)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
7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护栏设施。
(四)坡道(1)室内坡道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不宜大于1:10,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
(2)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根据轮椅或病床等尺寸所需缓冲空间而定。
(3)坡道应采取防滑措施。
(五)栏杆凡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顶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
建筑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行业中,规范是确保建筑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质量和安全的基石。
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旨在规范从建筑物的功能和外观到细节设计和材料选择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并对其重要性进行讨论。
一、功能规范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
这包括建筑物的用途、空间布局和功能性要求。
如办公楼应满足员工工作的需求,学校应满足学生学习和活动的需求。
这些要求应在设计中得到充分的考虑,并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通风和采光设计等实现。
此外,还应考虑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环保要求,以确保建筑物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结构规范要求结构规范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的基础。
在建筑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用途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并根据结构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应满足荷载和抗震要求,以确保在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发生时的安全性。
此外,结构设计还应考虑建筑物的节能性和可持续性,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安全规范要求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目标。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火灾安全、电气安全、应急疏散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建筑物应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如火灾报警系统、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等,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撤离。
此外,还应求助于各种相关安全规范和技术标准,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四、卫生规范要求卫生规范是保障建筑物内外环境卫生的基础。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相关卫生规范要求,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卫生设施和排水系统。
建筑物内部、外部的卫生设施应与建筑物的功能相适应,并便于清洁与维护。
同时,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应设计合理,以确保排水畅通,预防污水外溢和疾病传播。
五、可持续性规范要求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可持续性规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建筑物的节能性、资源利用和环保性能。
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应从建筑外观、隔热材料、建筑构造等多个方面入手,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机械结构设计规范
机械结构设计规范
一、结构设计要求
1、设计合理,结构形式选用合适,并与应用能力完全符合。
2、建议结构尽量简单,结构数量尽量少;
3、重量控制需满足重量约束条件;
4、设计应考虑紧凑性,要求结构占用空间尽量小、回转半径尽量小;
5、设计应考虑传动运行平稳性及结构精度;
6、设计应保证铸件不破裂,采用规范的铸件结构;
7、机械元件要求质量良好,无缺陷,安装角度的精度符合要求;
8、润滑系统设计要求:确保机械系统满足要求的运行效果,按要求
进行安装和應用;
9、检查要求:将安装和调试结果交叉检查,确保技术要求满足;
10、安全要求:设计、安装和使用元件时,应考虑预防和纠正因人为
或机器原因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11、运行要求:运行时应避免机械性能早期老化或可能出现的损伤。
二、结构分析
1、结构分析主要要进行结构受力分析、疲劳分析、结构振动分析、
稳定性分析、结构模态分析等,根据实际使用状况,确定机构的刚度、承
载能力;
2、结构动力学分析:
(1)关节转动的分析:总致使机构工作有效,保证机构的运动状态;。
建筑项目的规范设计要求
建筑项目的规范设计要求建筑项目的规范设计要求是确保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和使用阶段都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保证建筑的安全、稳定和功能可行性。
以下是建筑项目的规范设计要求的概述。
1. 规划设计要求规划设计是建筑项目的基础,它包括项目定位、用地规划、布局设计等方面的要求。
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土地的可行利用、交通配套、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等因素,确保项目的整体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2. 结构设计要求结构设计是建筑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满足相关的力学和结构设计规范,确保建筑在正常使用和极端情况下都能够承受外部荷载并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3. 建筑设计要求建筑设计是建筑项目中最具创意和艺术性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建筑的外观、空间布局和功能性。
建筑设计要求考虑到建筑的外观形式、交通流线、空间分配和功能布局,以及与环境的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 给排水设计要求给排水设计是建筑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建筑内部水、电、气等管线的布置和功能。
给排水设计要求考虑到建筑内部的管线布置、水、电、气的供应和排放,以及与外部给排水系统的衔接,确保建筑内部的水、电、气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5. 节能设计要求节能设计是建筑项目中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采光和通风条件、能源设备的选择和运行方式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6. 消防安全设计要求消防安全设计是建筑项目中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要求。
消防安全设计要求包括防火墙、防火门、疏散通道、消防设备和消防演练等,以确保建筑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尽快疏散人员和进行有效的灭火救援。
7. 环境保护设计要求环境保护设计是建筑项目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环境保护设计要求包括噪音、振动、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控制,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编制目的规范铝合金门窗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提高本部门门窗设计的水平和效率。
以便公司设计的产品在安全、美观、经济、功能等方面满足甲方的要求并符合现行的国家规范。
2、编制依据GB/T 8478-2003 《铝合金门》GB/T 8479-2003 《铝合金窗》GB/T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JGJ 113-2003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范》JGJ 102-2003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GB/T 7106-2003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 7107-2003 《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 7108-2003 《建筑外窗雨水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运行(2003)2116号3、门窗的建筑设计3.1门窗建筑设计的方法门窗的建筑设计是门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一个设计人员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
门窗的建筑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立面设计、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和综合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来确定。
同时门窗的建筑设计也是我们施工单位提高型材和配件利用率、节约生产成本的关键阶段。
3.1.1 门窗的建筑设计应从门窗的性能、功能、美观、安全、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
不同的建筑物对门窗上述要求的则重点不同,因此设计时一定要有主次之分突出重点、兼顾其它。
3.1.2 门窗的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性质、所在位置,门窗在建筑物内部的具体部位和性质、甲方的要求、周围的环境、合同的规定、成本等综合因素。
3.1.3 门窗的建筑设计必须具备以下文件:门窗部门的设计任务书、建筑施工图(平、立、剖面图,门窗大样、门窗表、建筑设计总说明、建筑变更相关文件、节点图)和门窗承包合同。
3.1.4 卧室、书房、客厅、医院病房、学校教室、公司净化间、会议室等建筑物对门窗水密性、气密性和隔音性能的要求比较高,窗型应以平开窗为主。
3.1.5 厨房、卫生间、楼梯间、公共走道、工业厂房、电梯间、设备房、室内隔断、阳台、内门、内窗、地下室、架空层等建筑物部位对门窗水密性、气密性和隔音性能的要求相对比较底,窗型应以推拉窗和上悬窗为主。
3.1.6 会所、别墅、写字楼、行政办公楼、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大型购物广场、机场等在门窗设计的时候主要要从建筑物的立面效果和安全角度上来考虑。
窗型应以幕墙为主。
3.2门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3.2.1 平开窗的开启宽度应在400—600mm之间,但最宽不能超过700mm。
窗扇的开启位置需考虑房间通风问题,开启扇的位置要有利于房间的空气对流一般开启位置为斜对角。
3.2.2 平开窗的开启高度应在800—1500mm之间,但最高不能超过1600mm。
3.2.3 带上亮的平开窗上亮的高度按黄金分割法来分占整个窗的高度的1/4—1/3。
3.2.4 凸窗落地固定部分的高度应在400—500mm之间,但最高不能超过600mm。
3.2.5 落地窗下端固定部分的高度应在900—1100之间,固定窗除外。
3.2.6 平开窗的开启面积应不少于该窗面积的30%。
3.2.7 上悬窗的开启宽度应在500—1000mm之间,但最宽不应超过1200mm;高度应在400—1000mm之间,但最高不应超过1200mm。
3.2.8 上悬窗的开启角度应在30度以内,开启的距离不能大于300mm;高度在50以上的高层建筑开启角度不能大于20度,开启的距离不能大于200mm。
3.2.9 平开门的宽度应在700-900mm之间,但最宽不能超过1000mm;高度应在2000—2200mm之间,但最大不能大于2300mm。
如平开门无下槛时需考虑防水问题。
3.2.10 推拉门扇的宽度应在500—1000mm之间,但最宽不能超过1100mm;高度应在2000—2200mm之间,但最好高度不要超过2400mm。
如特殊需要应选用加强型材。
3.2.11 推拉窗扇的宽度应在400—900mm之间,但最宽不能超过1000mm;高度应在800—1500之间,但最高不应超过1700mm。
其带上亮的高度的要求同3.2.3相同。
3.2.12 平开门窗框和扇的搭接量不应少于6mm,推拉门窗框和扇的搭接量不应少于8mm。
4、门窗的结构设计门窗的结构设计应满足门窗在安全、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并使设计出来的门窗易于制作、安装和维护保养,同时门窗的结构能够有足够的承载力、强度、刚度以便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能够正常使用。
门窗的结构设计产品选型是关键。
4.1型材选型4.1.1 产品的选型应满足门窗在安全、美观、经济、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要求。
4.1.2 产品选型要以合同依据、以安全为基础、以经济为原则、以美观为目标。
4.1.3 一般普通民用建筑外窗以PC40、PC50系列平开窗和PC80系列推拉窗为主,没有明确规定的内窗可以考虑用PC40系列平开窗.由于公司的型材种类繁多结构各异在同一种系列的型材中可能有多种选择,但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简单、经济、安全。
4.1.4 中挺的选型是型材选型的关键,因为它是直接受力构件。
中挺的选型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门窗是否能够安全使用。
在中挺的选型过程中我们既要力求经济同时也要注重安全,一般来说中挺的长度不能超过1800 mm;高度不能超过2200 mm 。
对于一些特殊的结构必须经过结构计算该加强的就该加强,加强还不行的就要改变设计方案。
边框和扇料只是传力构件在抗风压计算过程中是参与计算的构件,所以框料和扇料的选型只要满足合同和国家规范的要求就行。
4.1.5 一般普通民用建筑的铝合金门主要是在厨房、卫生间和阳台。
在合同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厨房、卫生间以PC70系列平开门为主以PC50系列平开门为辅;阳台门以PC80系列推拉门为主,在推拉门扇料的选型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竖料型材强度的要求。
4.1.6 门窗型材的选型必须经过部门内部审核和方案评审后才能最终定型。
4.2抗风压设计建筑外窗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荷载的作用影响,其中最主要的荷载就是风荷载。
为了保证建筑外窗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能够正常、安全使用,因此在门窗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对一些特殊部位的杆件进行抗风压计算来确定其受力部位杆件的截面大小和厚度。
4.2.1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W k=βgz*µz*µs*w0式中W k:风荷载标准值,Kpa;βg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µ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µs:风荷载体型系数:w0:基本风压,Kpa;4.2.2 各项系数的确定A、基本风压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选取。
B、风振系数按下式计算:βgz=K(1+2µf)µf=0.5*351.8*(a-0.16)(z/10)-a式中K—地区粗糙度调整系数。
对A、B、C、D四种类型分别取0.92、0.89、0.85、0.80;µf——脉动系数;a—地面粗糙度指数。
对应于A、B、C、D四类地貌,分别取0.12、0.16、0.22、0.30;A类地区—是指近海海面、湖面、海上建筑物、沙漠、沼泽等地区;B类地区—是指田野、丘陵、平原和建筑物比较密集的城市郊区;C类地区—是指建筑物比较密集的城市市区;D类地区—是指高层建筑比较密集的城市市区;C、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下式计算:A类地区—µz=1.379(Z/10)0.24B类地区—µz=1.000(Z/10)0..32C类地区—µz=0.616(Z/10)0.44D类地区—µz=0.318(Z/10)0.60D、风荷载体型系数墙面取1.2,墙角取2.0;4.2.3 抗风压计算方法A、风荷载的标准值:W k=βgz*µz*µs*w0B、风荷载的设计值:W=1.4 W kC、弯矩:M=qL2/8,q=W*B式中q—风荷载线荷载的设计值;L—受力构件的跨度;W—风荷载的设计值;B—分格宽度;D、抗风压强度校核σmax=M1.05W≤f式中σmax—材料截面设计最大正应力值;M—弯矩;W—截面抵抗矩;f—铝合金材料的强度设计值;E、抗风压刚度校核u x= 5q wk L4384EI≤20mm,q wk= W k*Bu/L≤1/180式中 u—扰度;q wk—线荷载的标准值;L—受力构件的跨度;E—铝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I—惯性矩;5、玻璃玻璃在整个门窗的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玻璃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的高低和门窗是否能够在安全、性能和功能上满足使用要求。
因此玻璃的选用在门窗的设计过程当中占有重要地位。
5.1玻璃的种类5.1.1 玻璃按其制作工艺可分为平板玻璃和浮法玻璃一般都选用浮法玻璃。
5.1.2 玻璃按其功能可分为中空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镀膜玻璃、夹丝玻璃、吸热玻璃、防弹玻璃、防火玻璃、LOW—E玻璃和磨砂玻璃。
5.2玻璃的选用要求5.2.1 一般普通民用住宅在没有特殊要求的部位都是以5mm浮法玻璃为主。
5.2.2 七层及七层以上的外开窗扇全部使用安全玻璃。
5.2.3 面积大于1.5 m2的玻璃或玻璃底边距最终装饰面小于500 mm的落地窗须采用安全玻璃。
如果离地面小于500mm部分是中空玻璃则中空玻璃需双面钢化,其它部位采用单面钢化。
5.2.4 所有的内门平开门在离地面900mm以下部分须采用安全玻璃;推拉门除上亮外须全部采用安全玻璃。
如果采用中空玻璃则相应部位的中空玻璃需双面钢化。
5.2.5 所有玻璃的具体厚度须经计算来确定,具体见JGJ113-2003。
玻璃的颜色和种类以合同为依据。
5.2.6 人员流动密度大、青少年或幼儿活动的公共场所、室内隔断以及使用中容易受到撞击的部位必须使用安全玻璃。
5.2.7 玻璃栏杆在不承受水平荷载时要用不少于5mm的钢化玻璃或公称厚度不少于6.38mm的夹层玻璃;承受水平荷载的栏杆应用厚度不少于12mm 的钢化玻璃或钢化夹层玻璃,当玻璃位于建筑高度在5m以上的应使用钢化夹层玻璃。
5.2.8 雨棚、采光顶必须使用安全玻璃,当玻璃位于建筑高度在5m以上的应使用钢化夹层玻璃。
5.2.9 对于采光要求比较高的建筑物不适合选用镀膜玻璃;对于隔音、隔热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建筑物宜采用中空玻璃。
5.3玻璃抗风压设计5.3.1 玻璃抗风压设计的方法σmax= (6mqa2/t2)η≤f g式中σmax—玻璃截面最大应力设计值;m—弯矩系数,可按边长比a/b查表;q—风荷载的设计值;a—玻璃的短边长度;t—玻璃的厚度;η—折减系数可按折减计算系数θ查表;f g—玻璃强度设计值;θ=qL4/Et4式中θ—折减计算系数;q—风荷载的设计值;L—玻璃的宽度;E—玻璃的弹性模量;t—玻璃的厚度;5.3.2 玻璃的热应力设计σh=0.74Eaµ1µ2µ3µ4(T C—T S)≤f g式中σh—玻璃的热应力;E—玻璃的弹性模量;a—玻璃的线胀系数;µ1—阴影系数取1.3;µ2—窗帘系数取1.5;µ3—面积系数取1.07;µ4—边缘温度系数取0.65;T C——玻璃的中心温度;其计算方法详见JGJ113-2003附录BT S——窗框温度;其计算方法详见JGJ113-2003附录Bf g—玻璃边缘强度设计值;5.3.3 玻璃最大允许面积和两对边支撑玻璃的最大跨度确定5.3.3.1 玻璃最大允许面积A、当玻璃厚度t≤6mm时,A max=0.2at1.8/F.w kB、当玻璃厚度t>6mm时,A max=a(0.2t1.6+0.8)/F.w k式中 A max—玻璃的最大允许面积;w k—风荷载的标准值;t—玻璃的厚度;a—抗风压调整系数(见下表)F—安全因子取2.5;5.3.3.2 两对边支撑玻璃的最大跨度L≤0.142a1/2t/ w k1/2式中 L—玻璃允许的最大跨度;a—抗风压调整系数(见下表)t—玻璃的厚度;w k—风荷载的标准值;玻璃抗风压调整系数(a)6、五金配件五金是门窗的重要配件,五金的选型直接关系到门窗的使用性能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