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姓名:尚砚娜学号:ZY1017117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它是一部优秀的从新的视角来研究现代性的专著,作者独到的分析令人信服。

当大家都在关注所谓的“后现代”的时候,安东尼·吉登斯却指出,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而是处于“盛期现代性”时期。

现代性是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对于现代性的伴随物,作者作了深刻的分析,对集权主义、生态环境的恶化、核武器的威胁作了详细地分析。

此外,还对现代人的心态作了独到的分析,对“现代性”进行来比较全面的诊断,并试着开出治疗的方子。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收获。

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现代性是一个十分复杂和难以言说的话题。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17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

”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历程来看,没有源于文化观念、思想观念的自觉启蒙运动,现代性就不会发生;即便发生了,也不能证明其存在的合法性,不能抵御传统的不断侵蚀,最终无法坚持下来。

启蒙及其张扬的思想观念的价值潜在地制约着现代性的生成和发展,使得西方社会的思想家和人文主义者能够直面现代性问题,能够反思、批判现代性的负面价值及其后果。

现代性作为一种观念,是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只有现代的思想才能创造出现代的世界。

因而,现代性开始于文艺复兴的思想革命,这一革命又反过来孕育了一系列其他革命——政治的、经济的、工业的、技术的、社会的、心理的和文化的革命。

现代性通过众多的机构——公司、学校、官僚、交通、媒体、通讯、实验室以及大城市得以传播。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理念的话,大量复杂的现代技术和机构是无法运转的。

最早提出“后现代”概念的是英国画家查普曼,他在1870年以此指称比法国印象派绘画更前卫的作品。

恰好在100年之后即1970年,博德里拉、利奥塔和哈桑等理论家重新启用该概念,宣称在当代高科技媒体社会中,新近出现的变化和转型过程正在产生一个新的后现代。

读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

读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

读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作者:张展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09期摘要: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吉登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现代性的反思性、动力机制、制度性维度,并对现代社会信任的产生和信任风险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提出现代性后果的同时,为我们指出了一条乌托邦现实主义的道路。

笔者通过对书中脱域机制,尤其是专家系统的理解,结合当代中国凸显的专家体系问题进行反思,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现代性;专家体系;思考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138-02放下《现代性的后果》,理智和情感都备受触动。

吉登斯在书中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对现代性进行了制度性分析的解释。

在我们已经真切地感受到现代性时,深入了解“现代性以及可能会出现在本时代彼岸的后现代秩序的性质”[1]3,更易产生共鸣,抑或发现问题。

安东尼·吉登斯是战后英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他的学术一直处于当代社会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前沿。

《现代性的后果》是其社会思想脉络的第二阶段[2],即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现代性问题进行集中研究,系统阐述其“现代性思想”过程中的一部代表作。

吉登斯认为,在20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一个高度现代性的时期,它与传统社会发生了“断裂”,全球化的特点使得“新的”风险纷纷出现,或者隐藏在现代性的浓雾下。

在书中,他对现代性的动力机制、制度性维度,以及相关的信任、风险、危险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在提出现代性后果(严重后果)的同时,为我们指出了一条乌托邦现实主义的道路,防范不适应反应,给我们描绘出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但是,在思考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过程中,笔者对现代生活中出现的“砖家叫兽”①的争议进行了反思,并设想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有所助益。

一、现代性思想的产生的基础:反思性吉登斯反对诸如“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工业社会”、“后资本主义”等一系列在21世纪即将到来时(此书首版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时代转变出现的新的术语;他采用学者们对利奥塔等人提出的后现代性观点的典型回应——“一种首尾一致的认识论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人们能够获得关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模式的普遍性知识”[1]21——的不同路径: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断裂论的”解释。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0421完结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0421完结
双向解释 一方面,社会学知识的发展依赖于外行的行动主体的概念;另一方面,那些在社会科学抽象化语言中被创造出来的概念,又不断的重新返回到它们最初由之提取出来,并对其进行描述和解释的活动范围中去。
22现代性的动力机制派生于时间和空间的分离和它们在形式上的重新组合,正是这种重新组合使得社会生活出现了精确地时间——空间的分区制,导致了社会体系(一种与包含在时空分离中的要素密切联系的现象)的脱域;并且通过影响个体和团体行动的知识的不断输入,来对社会关系进行反思性定序与再定序。
两种脱域机制的类型,第一种象征标志的产生, 第二种 专家制度的家里。
所谓象征标志,是指相互交流的媒介,它能将信息传递开来,用不着考虑任何特定场景下处理这些信息的个人或团体的特殊品质。
28货币的早期形式,它是由债务来定界的。银票在其更广泛的传播开来以前,是对私人债务的认可。只有现代的民族国家能够把私人债务交易变为标准的支付形式,换言之,只有国家能使债务和债权在数量不定的交易中处于平衡。
现代性出现 反思被引入再生产每一基础内 思想和行动总是处在连续不断彼此相互反映的过程之中。
42现代社会生活反思 社会实践总是不断的受到关于这种实践本身的新认识的检验和改造,从而在结构上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特征。在所有的文化中,由于不断展现的新发现,社会实践日复一日的变化着,并且这些新发现又不断的返还到社会实践之中。但是,只是在现代性的时代,习俗才能被如此严重的受到改变,由此才能在原则上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上对物质世界的干预。
专家系统指的是由技术成就和专业队伍所组成的体系,正是这些体系编织着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物质与社会环境的博大范围。
建立在机械化大生产基础上 统一的标准 不同于过去
社会系统的延伸,是通过应用于估算技术知识的测试的非人格性质以及用来控制其形式的公众批评来实现的,而这种公众批评正是技术性知识产品存在的基础。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读后感大全安东尼·吉登斯的著作《现代性的后果》2000年7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社会学领域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

作者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

他认为,在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盛期现代性”时期。

在这一时期,现代性的后果变得前所未有地激剧和普遍化。

由此,他更现实地考察了许多人备加褒扬的现代性的各种严重后果,并且探讨了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的出路。

说起“现代性”这一词汇,大家可能都不陌生甚至经常提起,但是若要对“现代性”这个词语进行准确的解释、精准的描述它的特征以及了解它从何而来,恐怕很少有人反思过这一问题。

关于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否处于现代化时期,或已经超越现代化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后现代化时期以及现代化具体带来的后果有哪些,这些问题都在吉登斯所著的《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进行了全面的解答。

作者吉登斯对于现代性的本质以及传统社会形式与现代性的特殊关系等问题都以自己的全新视角进行解读,同时也为处于现代性的双重后果环境中的人们提供了一条乌托邦式的现实主义道路。

该著作从宏观角度对现代性进行较为透彻且全面分析,然而却存在着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的立场对现代性过程进行分析的局限,尤其体现在对现代性的四个分析维度方面。

作者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对于现代性问题的阐释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现代性的定义、现代性的特征、现代性的动力机制、现代性的四个维度以及现代性的后果及态度。

该书按照文化与认识论研究的笔调对于现代性做出制度性分析。

01现代性的定义作者首先开门见山的提出对现代性的具体定义,即“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这将现代性与一个时间段和一个最初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但是到目前为止,它的那些主要特征却还仍然在黑箱之中藏而不露。

”从作者对现代性的定义中我们可以获取到现代性是一个时空的概念,现代性发生的时间以及地理位置,现代性包括了社会生活以及组织模式的方方面面。

《现代性的后果》详细分析

《现代性的后果》详细分析

第三、历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这一阶段的突出成果体现在1985年出版的《民族国 家与暴力》一书上。该书主要从军事暴力的角度分析 了世界史的演进过程。在吉登斯看来,世界的演进过 程是一个从传统国家、绝对主义国家向民族国家演化 的过程,军事暴力在推动这一演化的过程中发挥着独 特的作用。它着重分析了民族国家的产生、面貌及其 内在张力,反映了吉登斯深厚的人文关怀。


在吉登斯看来,社会学在本质上是批判性的。 他将自己的学术活动建立在两个基点上,一是对 已往经典和社会学理论的梳理与批判性反思,进 而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 二是对现代社会变迁的认识与研究。他认为社 会理论的‚宗旨是探讨人的行动与行动中的自我 性质,研究应该如何从概念上理解互动及其与制 度的关系,努力把握社会研究的实践意涵‛。

在大多数学术文献中,‚现代‛一词被认为主要是 指大约从17 世纪开始以来的这一段历史演变时期,在 这之前的历史演变过程则被称为‚古代‛和‚中世 纪‛ 。
2. “现代主义”


(1)广义的‚现代主义‛指的是由波德莱尔在 19 世纪中期首先加以揭示,然后在从19 世纪下半 叶直到20 世纪60 年代之间的各种‚先锋艺 术‛( 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 义、超现实主义、建构主义、表现主义、波普艺 术、新现实主义、事件艺术、概念艺术等) 以及 相关的哲学与社会理论中得到体现和张扬的那样 一种对‚现代性‛或‚新奇性‛永恒地加以追求 的精神。 不断地批判和否定既存的‚现代‛,用新的 ‚现代‛来取代已经或即将成为‚过去‛的老的 ‚现代‛,就是广义的‚现代主义者‛们的伟大追 求。

他所理解的‚社会学‛ 并不是有关人类社会整体 研究的一门通用学科,而只是社会科学的一门分支, 只关注发达的或现代的社会。因而社会学是关于现代 社会的理论。基于此,吉登斯形成了自己理论的两大 重要论题,结构化与现代性。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优选.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优选.

读书笔记—现代性的后果一、抽象体系与亲密关系的转变1、抽象体系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大量前现代秩序所缺乏的安全。

对抽象体系的信任既是时空延伸的条件,也是现代制度(而非传统世界)所提供的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的普遍性条件。

在现代性条件下,就本体性安全而言,这种嵌入进抽象体系的常规是关键性的,然而,这种情况也造成了脆弱的心理奇特方式。

2、亲密关系的转变包括以下几层意思:①现代性的全球化倾向与日常生活中的地域性时间之间的一种内在关系。

②自我构建作为一种反思性的“项目”,是现代性的反思性的一个基本部分;个人必须在抽象体系所提供的策略和选择中他或她的身份认同。

③建立在基本信任之上的自我实现的趋势:这种基本信任在个人化的情境下只有通过自我向他人“敞开胸怀”才能得以确立。

④个人和作为“关系”的情感纽带的建构受到相互自我开放的引导。

⑤对自我实现的关心,不仅是个人对几乎无法控制的带威胁性的外部世界的自恋式的防卫,而且部分地也是向全球化影响对日常生活环境冲击的一种积极调适。

二、信任与个人关系在个人的早起发展过程中,对自我认同的稳定环境和周围环境(本体性安全)的基本信任,最初并不是建立在一种事物或事件的连续意义上的。

相反,如我们注意到的,它是从对个人的信任中派生出来的,而且,它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建立起一种无疑会持久存在于生活中的信任他人的需要。

对个人的信任建立在回应和它所包含的相互关系之上:相信他人的诚实是自我诚实和可靠干的一种最初来源。

对抽象体系的信任为日常的可信赖性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是它的性质本身决定了她不可能满足个人信任关系所提供的相互性和亲密性的需要。

现代性对大规模的官僚组织的控制和“大众社会”的一般影响所导致的结果,是私人领域被“非制度化”了。

换句话说,公众生活领域“过于制度化了”,其结果是个人生活变弱了,市区了原有的固定参照,由此人类的主体性发生了转向,在自身内部去寻找意义和稳定性。

三、现代世界中的风险与危险1、风险强度。

读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权威资料]

读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权威资料]

读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权威资料] 读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吉登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现代性的反思性、动力机制、制度性维度,并对现代社会信任的产生和信任风险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提出现代性后果的同时,为我们指出了一条乌托邦现实主义的道路。

笔者通过对书中脱域机制,尤其是专家系统的理解,结合当代中国凸显的专家体系问题进行反思,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现代性;专家体系;思考C911 文献标志码:A 1002-2589(2013)25-0138-02放下《现代性的后果》,理智和情感都备受触动。

吉登斯在书中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对现代性进行了制度性分析的解释。

在我们已经真切地感受到现代性时,深入了解“现代性以及可能会出现在本时代彼岸的后现代秩序的性质”[1]3,更易产生共鸣,抑或发现问题。

安东尼?吉登斯是战后英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他的学术一直处于当代社会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前沿。

《现代性的后果》是其社会思想脉络的第二阶段[2],即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现代性问题进行集中研究,系统阐述其“现代性思想”过程中的一部代表作。

吉登斯认为,在20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一个高度现代性的时期,它与传统社会发生了“断裂”,全球化的特点使得“新的”风险纷纷出现,或者隐藏在现代性的浓雾下。

在书中,他对现代性的动力机制、制度性维度,以及相关的信任、风险、危险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在提出现代性后果(严重后果)的同时,为我们指出了一条乌托邦现实主义的道路,防范不适应反应,给我们描绘出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但是,在思考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过程中,笔者对现代生活中出现的“砖家叫兽”?的争议进行了反思,并设想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有所助益。

一、现代性思想的产生的基础:反思性吉登斯反对诸如“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工业社会”、“后资本主义”等一系列在21世纪即将到来时(此书首版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时代转变出现的新的术语;他采用学者们对利奥塔等人提出的后现代性观点的典型回应——“一种首尾一致的认识论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人们能够获得关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模式的普遍性知识”[1]21——的不同路径: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断裂论的”解释。

现代性后果-读书报告

现代性后果-读书报告

SY10DF112 刘倩读书报告--现代性的后果摘要现代性是学者特别是社会学学者争论和研究的很重要的话题之一,如今,许多人站在时代的角度上,也已经认识到现代性的到来带来的机遇和危机,使现代性的研究更加炙热。

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吉登斯以一种批判和辩证的视野对现代性做出了制度性的分析。

本读书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阅读《现代性的后果》一书,学到的关于现代性的一些知识的概括;第二部分是在读了此书之后,我的一些所想所感,有些浅显和不对之处,希望老师给予指导。

关键词:现代性全球化制度风险一、所学在本书中,作者以尖锐锋利独特的角度,对现代性做出制度性的分析。

我用了接近一个星期的时间来读这本书,到现在仍然感觉自己认识到的内容太过肤浅,暂且把自己感悟到的一些东西写一下,《现代性的后果》这本书值得大家去仔细认真反复阅读。

想起来老师在课上讲的关于“经典”的理解,其中一条很适合此书,“经典就是我在重读一本书”,我觉得《现代性的后果》就属于这种经典,无论对于专业学者或者一般读者,本书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现代性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我心中一直萦绕,简要说,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者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此书包括六个部分,本书作者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

作者认为,我们现在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时期,二是进入了“盛期现代性”时期,在这一时期,现代性的后果变得前所未有地急剧和普遍化。

由此,作者更现实地考察了许多人备受褒扬的现代性的各种严重后果,着重讨论了极权的增长、经济增长机制的崩溃、生态环境的破坏、核冲突与大规模战争等问题,并且讨论了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的出路。

第一部分主要讲了现代性动力的三个三种主要来源以及其中每一种与另一种相关联。

首先,时间与空间的分离。

这是在无限范围内时-空伸延的条件,它提供了准确区分时间-空间区域的手段。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1500字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1500字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15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1500字之前草草翻过《社会的构成》,仔细阅读过的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后者与本书讨论的内容相似,包括现代性,全球化,高度现代性的机制(专家系统),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在大范围的影响与对个体的影响等。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报告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报告

2014-3-6
三、时空分离的结果—脱域
脱域: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 中,从通过对不确定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 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 两种脱域机制:象征符号(symbolic tokens)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吉登斯着重介 绍了货币这种象征符号。

四、现代性的反思性

2014-3-6
谢谢大家
2014-3-6

2014-3-6
Hale Waihona Puke 第五部分 对现代性的超越2014-3-6
一、驾驭猛兽

现代性的不确定性。因素:未预期的后果, 社会知识的反思性。
现代性的不确定性使得对其很难驾驭,产 生许多严重的现代性后果。 如何驾驭:构建一个乌托邦现实主义社会。

对后现代的期许:多层次的民主参与、超 越匮乏型体系、技术的人道化、非军事化。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报告
报告人:安利鹏
2014-3-6
作者安东尼· 吉登斯简介



战后英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 1938年出生于北伦敦的埃德蒙顿, 1976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 任教于莱切斯特大学、西蒙· 弗雷泽 大学,1997年起任伦敦政治经济学 院院长。 吉登斯一直处于当代社会学理论与 实践的发展前沿,其著作综括了近 三十年来的社会政治变革,尤以构 成理论和“第三条道路”的学说为 全球学界所瞩目。 它的主要著作还有:《社会学》 (1982)、《社会的构成》 (1984)、《民族国家与暴力》 (1985)、《超越左与右》 (1994)、《第三条道路》 (1998)。


2014-3-6
后果二:信任与风险(微观层面)
吉登斯信任定义 现代性下的信任 抽象体系与信任 信 专业知识与信任 任 本体安全与信任 个人关系与信任 个人认同与信任 亲密关系的转变

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

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
• 监控指的是在政治领域中,对被管辖人口的行 为的指导,尽管作为行政权力的基础,监控的 重要性决不只限于政治领域。监控可以是直接 的,但更重要的特征是,监控是间接的,并且 是建立在对信息控制的基础之上的。 • 监控虽然指涉于政治领域,但也遍布于社会经 济生活各领域。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监控的不 断密集化,一方面,会提高统治精英牢固把握 权力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以及整个 世界体系也会昭示出迈向民主的趋势。
对“现代性”的理解
• 将“现代性”理解为“现代社会生活”或“现代世界”。 持这种理解的人往往把“现代性”等同于“现代社会形 式”,然后从制度、结构及存在形态等方面来对它进行具 体描述。 • 将“现代性”理解为贯穿在现代社会生活过程中的某种内 在精神或体现、反映这种精神的社会思潮。从这种角度来 加以理解的“现代性”,往往成为“现代主义”或“现代精 神”的同义词。 • 将“现代性”理解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物(在时间 和空间上) 所具有的一种特殊性质或品质,以及人们对这些 特殊性质或品质所获得的某种体验。
对知识的反思性调整
• 现代性是在人们反思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并 通过这一过程)被建构起来的。“反思性,是对 所有人类活动特征的界定”,但是在传统社会和 现代社会中,反思性有着根本的区别。 • 传统社会:反思被限制为重新解释和阐明传统, 以至于在时间领域中,“过去”的方面比“未来” 的方面更重要。 • 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思存在于这样的事实中,即 社会实践总是受到这些实践本身的新认识的检验 和改造,从而在结构上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特征, 并由此使得知识成为制度组成和转型中的一种建 构要素。
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
资本主义
• 资本主义指的是一个商品生产的体系,它 以对资本的私人占有和无产者的雇佣劳动 之间的关系为中心,这种关系构成了阶级 体系的主轴线。 • 资本主义社会有以下几个特征:资本主义 企业强烈的竞争与扩张本性;经济与其他 社会领域的彼此隔离或者经济关系对其他 关系的极大的支配性;私有制和国家对于 资本积累的依赖等等。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现代性后果》一书由英国作家安东尼·吉登斯所著,为考察现代性的本质及其与传统社会形式的特殊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相当吸引人的视角。

作者以一种杰出的方式,吸收了自古典社会学家以来的社会思想传统,并且让不同的理论家们作为对手相互竞争,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

以下是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1(一)主要包括本书第一部分的导言、现代性的断裂、安全与危险,信任与风险、社会学与现代性等四部分内容。

本文是笔者阅读这五部分的内容后作出的知识梳理,以达到加深记忆,巩固阅读效果的目的。

在文书的导言部分,作者指明了写作的侧重点是依据文化与认识论的笔调。

对于何为现代性,作者认为将现代型与时间段和地理位置联系起来并不能真正揭示现代性的主要特性。

作者通过分析一些关于新时代的专业术语,指出此类现象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制度转变上,认为我们正在从建立在物质产品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体系向主要地与信息相关的社会体系转变的讨论。

并得出结论:认为这些争论更关注的是哲学和认识论的问题。

作者通过分析利奥塔的扬弃“宏大叙事”的观点及一般意义上的对利奥塔的回应(认为一种首尾一致的认识论是可能存在的)。

进而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观点。

作者认为为了说明我们对于自身的迷茫(即认为关于社会组织的系统性知识是不可能获取的),这些迷茫主要是源自我们被超出我们控制的无法理解的事件所困扰,就必须重新审视现代性的特征。

作者提出的论点的出发点是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断裂论”的解释。

所谓断裂,是指现代社会制度在某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其在形式上异于所有类型的传统秩序。

作者认为理解断裂的性质,是分析现代性究竟是什么并诊断今天它对我们产生的种种后果的必不可少的开端。

在现代性的断裂这一部分内容,作者分析了现代性在内涵和外延上断裂的特点。

并指出了现代性的断裂特性未能受到重视的原因(原因之一是长久以来受到社会进化论的影响,“进化论”可以按照一条“故事主线”来描绘历史)并提出了取代进化论的叙事或者结构其故事主线,即不能把历史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或者不认为它体现了某种组织与变革的统一性原则。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体会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体会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体会最近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课程的学习,我阅读了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这本书。

安东尼·吉登斯是战后英国重要的社会学家。

他的思想始终处在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前沿,他的构成理论和“第三条道路”思想为学术界所关注。

在这部著作中,他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对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进行了阐述。

他认为,在世纪终结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时期,而是进入了现代化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现代性的各种后果变得前所未有的急剧和普遍化。

他对现代性的含义、特征、动力机制、制度性维度、全球化维度、现代世界中的信任和风险、现代性的后果等进行了论述,并在最后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蓝图书中对于现代性的本质及其与传统社会形式的特殊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相当吸引人的视角。

吉登斯以一种杰出的方式,吸引了自古典社会学家以来的社会思想传统,并且让不同的理论家们作为对手相互竞争,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

他的理论不仅建立在整个传统之上,而且建立在自己的早期著作之上。

在这本重要的理论著作中,作者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阐释了与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

他认为,在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盛期现代性”时期。

在这一时期,现代性的后果变得前所未有地激剧和普遍化。

由此,他更现实地考察了许多人备加褒扬的现代性的各种严重后果,严重讨论了极权的增长、经济增长机制的崩溃、生态环境的破坏、核冲突与大规模战争等问题,并且探讨了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的出路。

无论是对于专业学者,还是对于一般读者,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吉登斯将现代性看作是一股主宰力量和摧毁力量。

现代性就像是一匹冲撞性十足但又有控制能力的引擎系统,到处冲撞,但其路经的轨迹和方向却又没有必然的规律。

现代性的这一特征,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个体常常失去方向,变得迷惘。

吉登斯又指出,现代性是共存于时间和空间中的,吉登斯的这一观点,符合其提出的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将现代性分为四个制度性层面,分别是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军备力量和监视能力。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总结阅读了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一文后对于现代性的认识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它让我认识到现代化对社会的发展在具有其有利的一面的同时也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其两面性,对社会的长远发展也具有其风险的一面,下面是在看完现代性的后果一文后,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和自己的一点感受和体会。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是断裂;现代性有三个动力机制:时空的延伸和分离、脱域机制、对知识的反思性;现代性有四个基本的制度性维度: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军事力量和监督体系,由此所导致的全球化也有四个维度: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名族国家体系、国际劳动分工和世界军事秩序。

结果,现代性与全球化交织的现代社会有着不确定的风险。

但是吉登斯认为,同时卷入到现代性进程中的四种运动(劳工运动、民主运动、和平运动、生态运动)可以化解这些风险,从而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光明的前景。

1.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及其动力机制(1)基本特征:断裂究竟什么是现代性呢?吉登斯认为要理解现代性就要先弄明白提出该论点的“出发点”,即“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断裂论的解释”,吉登斯分析现代性的一个特点是他不像很多社会理论家所认为的现代性的出现是随着某一既定的发展线索内部自身演进的结果,他认为现代性在历史发展中有其特殊的阶段,也就是说,非延续性或者说是断裂时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断裂是指现代化的社会制度在某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其在形式上异于所有类型的传统秩序。

吉登斯认为这是诊断今天现代性对我们产生的种种后果的必不可少的开端。

(2)动力机制吉登斯认为现代性与前现代的传统是断裂的,而使它与先前其他时代区别开来的最为明显的性质就是现代性的动力机制。

这一动力机制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时间和空间的分离;而是脱域机制的发展;三是知识的反思运用。

在吉登斯看来,现代社会的所谓的秩序的问题,实际上是“时空分离”的问题,也就是说,现代社会的各种制度是在时间与空间的分离的过程中形成现代性的整体特征的。

2023年《现代性》读书笔记

2023年《现代性》读书笔记

2023年《现代性》读书笔记2023年《现代性》读书笔记1序言:1、今天与一二十年前不同,这个星球的每一片土地,除了鲜有的几个例外,都在顺应一场现今被称为“现代化”的急切的,强迫性的,不可阻挡的变迁,并被迫接受与之俱来的一切事物,包括持续扩大的人口过剩和它必将导致的社会紧张2、现代生活方式可能会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但是把它们联合在一起的恰恰是脆弱性,暂时性,易伤性以及持续变化的倾向3、成为“现代”的意思是急切地,强迫性地去进行现代化,不只是“成为”,更别说使其身份保持不变,而且是要永远处于“变化”中,避免完成,保持未定状态在任何阶段和任何时间,一直处于“事后”状态也是现代性一个不可或缺的特点4、现代性整体因其强迫的,急切的现代化而从之前的时代凸显出来,而且现代化意味着液体,溶解和熔炼与其说现代智力主要着迷于熔炼技术,还不如说着迷于设计将被熔化金属顷注于其中的模具以及使之保持这种形态的技术。

现代智力技术追求的是完美前言:论轻灵和流动1、秩序的可靠和坚固,是人类自由力量的典型产物和结晶。

这种坚固和可靠是“松开闸门”的总的结果:是解除管制,自由化,灵活化,弹性化的结果,是技术的速度,扩散和顺从的结果换言之,是技术允许制度和它的自由的行动者实行快速分离,允许它们相互回避的结果2、我们正从一个前设的“参照群体”时代走向一个“普遍观照”的时代这一时代的模式和框架,不再是已知的,假定的,更不用说是不证自明的,它们中有许多是相互冲突的,戒律之间相互矛盾,每条戒律都被剥除了许多强制性的,约束性的力量。

而且它们的特征都已改变,因而都已依每条戒律的任务情况按条目重新分类,这些戒律不是先于生活政治而存在并塑造生活政治的话语框架,相反,这些戒律是生活政治的结果,是生活政治的转变重新塑造了这些戒律“液化”的力量已经从“制度”转移到了“社会”,从政治转移到了生活政治,或者说,已经从社会共处的宏观层次转移到了微观层次3、我们对现代性的看法,就是一种个体化,私人话的观点,编造模式的重担和失败的责任,都首先落到了个体的肩上,依附和互动模式的转变——“液化”已经开始。

实用文档其他之读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

实用文档其他之读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

读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摘要: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吉登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现代性的反思性、动力机制、制度性维度,并对现代社会信任的产生和信任风险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提出现代性后果的同时,为我们指出了一条乌托邦现实主义的道路。

笔者通过对书中脱域机制,尤其是专家系统的理解,结合当代中国凸显的专家体系问题进行反思,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现代性;专家体系;思考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138-02放下《现代性的后果》,理智和情感都备受触动。

吉登斯在书中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对现代性进行了制度性分析的解释。

在我们已经真切地感受到现代性时,深入了解“现代性以及可能会出现在本时代彼岸的后现代秩序的性质”[1]3,更易产生共鸣,抑或发现问题。

但是,在思考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过程中,笔者对现代生活中出现的“砖家叫兽”①的争议进行了反思,并设想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有所助益。

一、现代性思想的产生的基础:反思性吉登斯反对诸如“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工业社会”、“后资本主义”等一系列在21世纪即将到来时(此书首版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时代转变出现的新的术语;他采用学者们对利奥塔等人提出的后现代性观点的典型回应——“一种首尾一致的认识论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人们能够获得关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模式的普遍性知识”[1]21——的不同路径: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断裂论的”解释。

他所说的“断裂”,表现为现代的社会制度在某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其在形式上异于所有类型的传统秩序。

他认为,要想理解现代性的本质以及现代性的后果,对断裂的理解必不可少。

作者在第一部分的后半段详细讲述了现代性的反思性,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为现代性本身所具有的一个特点,也可以把它同作者对现代性阐述的起点相联系,作为一种基础的思考模式。

社会学在反思现代性的过程中的关键地位,源于它用最普遍化的方式反思现代社会生活;作为硬性资料的统计数据,对这些“官方数据”的例行监测等都是反思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姓名:尚砚娜学号:ZY1017117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它是一部优秀的从新的视角来研究现代性的专著,作者独到的分析令人信服。

当大家都在关注所谓的“后现代”的时候,安东尼·吉登斯却指出,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而是处于“盛期现代性”时期。

现代性是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对于现代性的伴随物,作者作了深刻的分析,对集权主义、生态环境的恶化、核武器的威胁作了详细地分析。

此外,还对现代人的心态作了独到的分析,对“现代性”进行来比较全面的诊断,并试着开出治疗的方子。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收获。

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现代性是一个十分复杂和难以言说的话题。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17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

”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历程来看,没有源于文化观念、思想观念的自觉启蒙运动,现代性就不会发生;即便发生了,也不能证明其存在的合法性,不能抵御传统的不断侵蚀,最终无法坚持下来。

启蒙及其张扬的思想观念的价值潜在地制约着现代性的生成和发展,使得西方社会的思想家和人文主义者能够直面现代性问题,能够反思、批判现代性的负面价值及其后果。

现代性作为一种观念,是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只有现代的思想才能创造出现代的世界。

因而,现代性开始于文艺复兴的思想革命,这一革命又反过来孕育了一系列其他革命——政治的、经济的、工业的、技术的、社会的、心理的和文化的革命。

现代性通过众多的机构——公司、学校、官僚、交通、媒体、通讯、实验室以及大城市得以传播。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理念的话,大量复杂的现代技术和机构是无法运转的。

最早提出“后现代”概念的是英国画家查普曼,他在1870年以此指称比法国印象派绘画更前卫的作品。

恰好在100年之后即1970年,博德里拉、利奥塔和哈桑等理论家重新启用该概念,宣称在当代高科技媒体社会中,新近出现的变化和转型过程正在产生一个新的后现代。

现代性的后果:修订版(人文与社会译丛)

现代性的后果:修订版(人文与社会译丛)

目录分析
导言 现代性的断裂
安全与危险,信任与 风险
社会学与现代性
0 1
现代性、时 间与空间
0 2
脱嵌
0 3
信任
0 4
现代性的反 思性
0 6
本部分概要
0 5
现代性,还 是后现代性?
现代性的制 度性维度
现代性的全 球化特性
两种理论视 角
全球化的诸 维度
对抽象体系的信任
信任与现代性
信任与专业知识
现代性的后果:修订版(人文与社 会译丛)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社会
制度
体系
吉登斯
本体性
社会
维度
人文
现代性
现代 现代性
现代
后果
信任
现实主义
后现代性
导向
风险

内容摘要
现代社会为何不同于传统社会?这种差异的底层机制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吉登斯在本书中为现代性 的制度变革提供了一套全新的阐释框架,展示出人们对时间、空间、信任和个人亲密关系等概念的理解和使用, 已然随着现代性的出现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此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现代世界的面貌。
吉登斯提醒读者,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高度现代性”的时代,现代性的到来所引发的后果已经呈现出激进化 的态势。只有理解了现代性制度和全球化的诸多维度及其背景下社会运动所具有的可能性,我们才能真正参透现 代社会,审慎地处理现代性的挑战,进而迈向具有现实意义的“乌托邦”未来。
读书笔记
虽然不是看的非常懂,但收获很大。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大全五篇)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大全五篇)

《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大全五篇)第一篇:《现代性的后果》读书笔记现代性的后果一、抽象体系与亲密关系的转变1、抽象体系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大量前现代秩序所缺乏的安全。

对抽象体系的信任既是时空延伸的条件,也是现代制度(而非传统世界)所提供的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的普遍性条件。

在现代性条件下,就本体性安全而言,这种嵌入进抽象体系的常规是关键性的,然而,这种情况也造成了脆弱的心理奇特方式。

2、亲密关系的转变包括以下几层意思:①现代性的全球化倾向与日常生活中的地域性时间之间的一种内在关系。

②自我构建作为一种反思性的“项目”,是现代性的反思性的一个基本部分;个人必须在抽象体系所提供的策略和选择中他或她的身份认同。

③建立在基本信任之上的自我实现的趋势:这种基本信任在个人化的情境下只有通过自我向他人“敞开胸怀”才能得以确立。

④个人和作为“关系”的情感纽带的建构受到相互自我开放的引导。

⑤对自我实现的关心,不仅是个人对几乎无法控制的带威胁性的外部世界的自恋式的防卫,而且部分地也是向全球化影响对日常生活环境冲击的一种积极调适。

二、信任与个人关系在个人的早起发展过程中,对自我认同的稳定环境和周围环境(本体性安全)的基本信任,最初并不是建立在一种事物或事件的连续意义上的。

相反,如我们注意到的,它是从对个人的信任中派生出来的,而且,它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建立起一种无疑会持久存在于生活中的信任他人的需要。

对个人的信任建立在回应和它所包含的相互关系之上:相信他人的诚实是自我诚实和可靠干的一种最初来源。

对抽象体系的信任为日常的可信赖性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是它的性质本身决定了她不可能满足个人信任关系所提供的相互性和亲密性的需要。

现代性对大规模的官僚组织的控制和“大众社会”的一般影响所导致的结果,是私人领域被“非制度化”了。

换句话说,公众生活领域“过于制度化了”,其结果是个人生活变弱了,市区了原有的固定参照,由此人类的主体性发生了转向,在自身内部去寻找意义和稳定性。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

如果要例数战后英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必不可少。

他的构成理论和“第三条道路”为全球学界所瞩目,他的思想更是始终处在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前沿。

是什么成就了吉登斯深刻的思想和他捕捉时事的敏锐,又是什么使吉登斯的理论如此另人信服,以至能为英国政府大胆实践,又是什么让吉登斯的学术思想始终为学术界所关注、探讨?在《现代性的后果》之中,我隐约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一、以激进亢奋的姿态去怀疑、颠覆和重估全部的价值预设。

1、方法和结构创新安东尼•吉登斯选取的题目是现代性的后果,这似乎在题目上就决定了这部作品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叙事和论证,但事实上,在不足160页的全文论述中,吉登斯并没有象许多论述现代化的作品那样将大部分精力用在论述什么是现代性和现代性的产生、发展、表现、结果这样固定的框架之内,而是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在批判中提出论点,在论述中又着力于他所描述的现代性图画中的结构框架。

吉登斯对于现代性的历史一句带过,却在描述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时不惜笔墨。

他认为,监督、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军事力量构成了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而这四种维度之间又存在着由此及彼的相互关系,在现代性的全球化进程中,全球化的制度性维度又与现代化的维度交相作用,共同呈现出目前的现代社会形态。

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吉登斯又显得与众不同,他没有简单停留在现代性的框架中,而是回归到人与人和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来考察现代社会体系,用精神分析法和现代心理学来解释现代社会的信任体系和存在的风险,将研究和具体的日常生活结合,冲破以往社会学研究中框架大但却不切实际的做法。

2、、怀疑吉登斯首先展开他对现代性概念的澄清,但是在一开始,他就开始试图另辟蹊径。

他认为“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在后来的岁月里,不同程度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直到目前为止,它的那些主要特性却还在黑箱之中藏而不露。

”这看似简单的论述,已经在前提上对现在十分流行的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后现代”社会的论调截然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
—现代性的后果
一、抽象体系与亲密关系的转变
1、抽象体系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大量前现代秩序所缺乏的安全。

对抽象体系的信任既是时空延伸的条件,也是现代制度(而非传统世界)所提供的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的普遍性条件。

在现代性条件下,就本体性安全而言,这种嵌入进抽象体系的常规是关键性的,然而,这种情况也造成了脆弱的心理奇特方式。

2、亲密关系的转变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①现代性的全球化倾向与日常生活中的地域性时间之间的一种内在关系。

②自我构建作为一种反思性的“项目”,是现代性的反思性的一个基本部分;个人必须在抽象体系所提供的策略和选择中他或她的身份认同。

③建立在基本信任之上的自我实现的趋势:这种基本信任在个人化的情境下只有通过自我向他人“敞开胸怀”才能得以确立。

④个人和作为“关系”的情感纽带的建构受到相互自我开放的引导。

⑤对自我实现的关心,不仅是个人对几乎无法控制的带威胁性的外部世界的自恋式的防卫,而且部分地也是向全球化影响对日常生活环境冲击的一种积极调适。

二、信任与个人关系
在个人的早起发展过程中,对自我认同的稳定环境和周围环境(本体性安全)的基本信任,最初并不是建立在一种事物或事件的连续意义上的。

相反,如我们注意到的,它是从对个人的信任中派生出来的,而且,它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建立起一种无疑会持久存在于生活中的信任他人的需要。

对个人的信任建立在回应和它所包含的相互关系之上:相信他人的诚实是自我诚实和可靠干的一种最初来源。

对抽象体系的信任为日常的可信赖性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是它的性质本身决定了她不可能满足个人信任关系所提供的相互性和亲密性的需要。

现代性对大规模的官僚组织的控制和“大众社会”的一般影响所导致的结果,是私人领域被“非制度化”了。

换句话说,公众生活领域“过于制度化了”,其结果是个人生活变弱了,市区了原有的固定参照,由此人类的主体性发生了转向,在自身内部去寻找意义和稳定性。

三、现代世界中的风险与危险
1、风险强度。

我们风险强度的东西肯定是跟我们今天生活于其中的环境“可怕的外表”的基本要素。

现今全球所有危险中,核战争显然是潜在的最直接和最可怕的危险。

2、风险环境。

风险环境在世界范围扩张,所有脱域机制都使具体的个人和团体失去对事物的控制。

3、风险经验。

风险被非专业人士普遍承认为风险,这个事实是现代世界和前现代世界之间发生断裂的一个主要标志。

四、现代性的现象学
有两种关于生活在现代性社会中的感受是什么的设想在社会学文献中占统治地位,但它们似乎都不够准确。

一是韦伯的设想,根据这种设想,理性的束缚越来越牢固,它把我们囚禁在官僚程序的毫无个性的牢笼中。

第二个设想来源于马克思和其他许多学者。

现代性是一个怪物。

他觉察到现代性的影响多么具有破坏性,并意识到它是多么不可逆转。

现代性的现象学,每一种都以一种内在的方式与书本前面的讨论密切相关:
①非地域化与再嵌入:疏远与熟悉的交叉点。

②亲密与非个性:个人信任与非个人纽带的交叉点。

③专业化只是与对知识的再占有:抽象体系与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能力的交叉点。

④隐私与卷入:实用主义的接受与积极行动的交叉点。

现代性是“非地域化”的,地点变得变幻不居。

可这是一种符合的或者矛盾的经验,而不仅仅是共同体的失落。

非地域化的一个特征是我们进入了全球化的文化与信息环境之中,这意味着熟悉性与地域性不
再像从前那样始终联系在一起了。

五、日常生活中的脱技能化与再技能化
专业化知识是现代性条件下亲密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表现为五花八门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建议,而且也出现在大量的书籍、文章和电视节目所提供的如何建立和搞好“关系”的技术信息中。

六、评价与反思
1、吉登斯认为当代社会正处于激进现代性时期,而未进入现代性,这一点我非常认同。

在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意义上来说,后现性指的是一种不同于现代性基本制度性特征(如资本主义、科层制、民族国家等)的社会秩序,在那里,人的生活方式与当代社会应有质的不同。

至于当代哲学、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出现的种种潮流只能被称作后现代主义,它们实则是现代性种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虽然对现代性做出了种种反思和批判,但本身没有超越和挣脱现代性。

比如,现代压抑的城市生活给很多人造成痛苦,艺术家把这种痛苦转化为先锋艺术,而这些“痛苦”被商品化之后反而被创造它的城市生活所消费,这成为了“痛苦”再生产的条件。

这是个典型的资本主义逻辑。

2、吉登斯现代性动力论的核心是脱域机制。

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创见的,它确实是现代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特征。

但是要用它来概括现代性的总体属性,是有些勉强的。

脱域机制难以解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种种后果(包括贫富分化),也难以概括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而以上两点是公认的现代性的重要标志。

而且我认为吉登斯在此处出现了一些逻辑混乱,他把脱域定义为现代性的动力似乎是为了突出自己理论中最具原创性的部分,但他又不能抛弃经典理论,因而把资本主义和工业主义定义为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这似乎又倒置因果之嫌。

我个人觉得前者更像后者的结果:正是资本的持续扩张创造了大规模复杂性交往的实际需求(比如金融市场),正是生产领域日益细密的劳动分工和社会结构中的科层制产生了所谓的专家系统,而工业主义下的技术进步(互联网等)使时空的延伸在事实上成为可能。

因此脱域更像是现代性的特征之一。

另外,我对所谓的知识的反思性的重要程度也表示怀疑。

我认为迄今为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还没有强大到直接影响社会制度性变革的程度,它们只是通过推动经济变革间接地塑造历史。

即使是启蒙运动甚至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也不是天然的知识性反思的结果,社会内部结构性矛盾的变化起着远未重要的作用。

3、很多人指责吉登斯的理论有欧洲中心论的嫌疑,我认为这是无法否认的,他丝毫没有提及现代性与不同文明的关系。

这里我提两点:一、今天的被称为现代性的东西有很多是西方文明的自身个性发展的产物,这不等于其他文明的发展仅有这一种模式。

只不过由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打断或者暂时压制了其他文明独特的发展道路,但不能说未来这些原有的可能性不会发挥出来。

二、即使是今天的现代性也有非西方文明的成分,例如根据弗兰克的理论,世界经济体系原本就是东亚的创造。

4、吉登斯的分析缺乏历史感。

我认为这正是今天的社会学家与马克思的差距(我说的是总体上,我承认吉登斯对马克思的很多批评是合理的)。

马克思通过经济史透视社会史,不仅追溯了重大社会问题演变规律,还对历史发展的各个环节给出了系统性的解释。

尽管这种宏大叙事在今天遭到了质疑,但理论家至少应该说清各种社会现象的源流,以及历史中那些部分可以用因果律来解释,那些地方纯粹是自组织的偶然性造成的。

比如,吉登斯要用脱域解释现代性,他首先应该追溯脱域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以及脱域通过何种具体的方式使世界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如果这一切仅仅源于钟表的产生,那就太令人震惊了。

5、我赞成吉登斯的乌托邦现实主义以及他对乌托邦基本原则的描述。

我们必须保持对现有社会的批判力和对未来社会的想象力,但任何改造都必须与现实的社会要求相结合,并尽可能降低风险。

在某种意义上,我承认传统社会主义失败的必然性,但不可否认苏联和中国几十年的伟大实践确实在某些方面创造了人类理想的图画,例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实践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正是对资本主义微观社会的批判和超越。

我想这里离有一处吉登斯着墨不够的地方,那就是对现代社会所造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批判,尽管这些观点来自于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但毫无疑问,乌托邦必然是彻底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的社会。

另外,我不赞同吉登斯把希望寄托在发达国家的社会运动,甚至是跨国公司身上。

未来乌托邦意味着对当今市场经济的重大改造,而发达国家是世界经济体系的受益者,可以通过转移矛盾来释放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相反,在亚洲、拉美等文化深厚的边缘地区,矛盾较为集中,工农群众与进步知识分子的结合更有可能接近历史的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