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野外1:500数字化测绘成图技术设计书(RTK版)

合集下载

全野外1:500数字化测绘成图技术设计书(RTK版)

全野外1:500数字化测绘成图技术设计书(RTK版)

全野外1:500数字化测绘成图技术设计书(RTK版)目录1 任务概述 (2)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2)3 已有资料 (3)4 作业依据 (3)5 基本规定 (4)6 技术方案 (5)6.1 软、硬件设备 (5)6.2 地形图作业流程 (5)6.3基础控控制及图根控制测量 (6)6.3.1 一级GPS点点位布设 (6)6.3.2 一级GPS点标石埋设 (7)6.3.3 一级GPS点命名 (7)6.3.4 一级GPS点测量 (7)6.3.5图根控制测量 (10)6.4地形图测绘 (12)6.4.1数字地形图的基本要求 (12)6.4.2地形图的精度 (12)6.4.3地形图数据采集 (13)6.4.4图幅编号 (13)6.4.5地形要素表示方法 (13)7 软件应用 (25)8 图廓整饰 (25)9 元数据制作 (26)10 检查 (26)11 测绘成果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27)12 生产组织实施计划 (28)13 提交的成果资料 (29)1 任务概述受宁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的委托,北京威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承担宁东核心区C、D级大地控制网建设、三、四等水准测量、像片控制测量、野外调绘、空三加密、1:2000比例尺地形图(DLG)制作、1:500比例尺地形图(DLG)制作等测绘工作。

依据有关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在全面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宁东核心区国土资源信息化项目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建库技术设计书》。

其它测绘内容详见各专业技术设计书。

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宁东核心区规划总面积766平方千米,其中1:500成图范围面积约15平方千米(如下图绿色范围线内部)。

宁东核心区位于宁夏中东部、银川市东南部、灵武市宁东镇。

地理坐标:东经106°31′00″-106°51′12″、北纬37°54′32″-38°15′42″。

1 ∶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示例

1 ∶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示例
6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2 标准约定 在本项目中,对涉及的各种要素进行标准化约 定有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就以下要素进行 标准约定: 1.坐标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7某市独立坐标系(1954 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中央子午线102°,高程抵 偿投影面为1 800米)。 2)高程坐标系统 高程坐标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 高距为0.5 m。
18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光电测距导线 光电测距导线技术要求如附表38和附表39所示。 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 于±13 cm。附合导线的边数不能超过12条。 光电测距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2.4的要求。
19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4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5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四、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 4.1 碎部测量 1.地形图分幅 地形图的分幅采用40 cm×50 cm矩形分幅,图 幅号按图幅西南角坐标计算编号(N1N2),并以 图内显著名称作该图图名。
26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地形图的精度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 ±0.5 mm(图上),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0.4 mm(图上);高程注记点建筑区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 中误差不大于±0.15 m,其他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 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2等高距。隐蔽地区可放宽 50%。 3.碎部测量具体要求 用全站仪施测地物、地貌特征点时,测距一次读数, 当经纬仪2C差小于±40″时,水平角可测半测回;每一测 站测完碎部点后应归零检查,归零差应不大于±40″。 测站定向后需用另一已知点进行定向检查。检查精度平面 小于±0.15 m,仪器对中偏差不大于±5 mm,仪器高、觇 标高量到0.01 m。

1比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毕业设计

1比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毕业设计

1比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毕业设计第一张绪论随着电子全站仪、RTK技术的发展逐步成熟,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地形图的成图方法正在逐步地由传统的白纸法成图向数字测图方向发展。

特别是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数字测图几乎已占据了大部分的地形图测绘市场,数字化测图以其成图精度高、成图周期短、即用即测,快速建立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等特点,已经被一些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领导所青睐和引用,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全数字地形图测在现代机助制图技术支持下已经发展成为了高新的制图技术。

而全站仪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绘仪器,是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结合发展的光电测量仪器,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的优点于一体。

因此全站仪也是目前实用的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

数字测图(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DSM)系统是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利用全站仪、GPS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为GIS提供数据源,广泛用于测量工程、水文、工民建、道路桥梁、水利水电工程等建设领域。

数字地图(Digital Map)以数字形式存贮在磁盘、磁带、光盘等介质上的地图。

数字测图主要作业过程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打印图纸、提供软盘等)。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全数字地形测图在现代机助制图技术支持下已经发展成为了高新的制图技术。

而全站仪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绘仪器,是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结合发展的光电测量仪器,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的优点于一体。

因此全站仪也是目前实用的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工具。

任务概况:针对我们即将走出校门的大三学生,为了夯实我们的基本技能,使我们在工作单位工作的更加顺利和自如,更好的展现我们*****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专业素养,系里组织了这次毕业实习---校园地形测量工程1:500地形图测绘任务。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 任务来源随着××市××城区的快速发展,该市原有的地形图已不能满足当前规划设计的要求,因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我院在××城区西南方向的××、××及××片区增测1:500数字化地形图,以满足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需要。

1.2 工作内容和范围测区位于××市××城区西南方向的××片区、××片区一带,分为二个独立区块,测图具体范围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人实地指定。

任务内容包括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用1980西安坐标系施测,并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具体包括:(1)测区控制测量;(2)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将所测绘的1:500数字化图地形图缩编为1:1000地形图(80坐标),面积约6平方公里;(3)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地形图。

(4)在2009年城区地形图测绘成果的基础上,增加图幅分幅编号,并完善原有图幅结合表(电子版);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市××城区地处××省西北、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城区介于东经108°00'~108°07'、北纬24°39'~24°45'之间。

测区地处××城区西南方向城郊结合部,测图范围主要分布有××、××村及京峒等3个村庄,该项目东北面接边地区2009年已测过1:500地形图。

某地区综合实验区1:500地形图航测数字化测图技术设计书

某地区综合实验区1:500地形图航测数字化测图技术设计书

目录1、项目概况 (1)2、已有资料分析及利用 (2)3、引用标准及作业依据 (2)4、产品规格及技术指标 (3)4.1、数学基础 (3)4.2、数字化地形图产品规格要求 (3)4.3、数字化地形图产品精度要求 (4)5、生产流程 (4)生产流程图 (5)6、像控测量 (1)6.1、技术路线 (1)6.2、技术要求 (2)6.3、像控布点 (3)6.4、像片控制点的判刺和整饰 (4)6.5、像控成果 (5)7、航测内业数据采集 (5)7.1 技术路线 (5)7.2、数据采集总体原则 (5)7.3、空三加密 (6)7.4、航内数据采集要求 (8)8、外业调绘及内业数据成图 (11)8.1、一般规定 (11)8.2、外业补测 (12)8.3、外业调绘 (13)8.4、数字化地形图编辑成图 (19)9、质量控制 (23)9.1、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23)9.2、质量监理制度 (23)9.3、检查验收方法及比例要求 (24)9.4、质量控制内容 (25)10、项目实施方案及进度安排 (28)10.1、项目期限控制 (28)10.2、组织实施方案 (28)10.3、项目进度计划 (28)11、提交成果 (29)11.1、像控点测量成果 (29)11.2、数字化地形图成果 (29)11.3、项目技术文档 (29)某地区(某地区)综合实验区1:500地形图航测数字化测图技术设计书1、项目概况某地区县简称“岚”,位于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

东临台湾海峡,是福建省以及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岛县,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市、莆田市邻,南近莆田市的南日岛,北望白犬列岛。

全县由126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371.91平方公里,滩涂6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99.82公里。

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面积267.13平方公里。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批准单位:申报单位:审批意见:总工程师:20xx年xx月xx日主要设计人:20xx年xx月xx日审批人:20xx年xx月xx日目录一、测区概况二、设计及作业依据三、已有资料情况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六、基础控制测量七、图根控制测量八、地形图测绘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1.控制资料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④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利用。

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地形图资料由XX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0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500、1: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5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

目录1 地形图测量概况 (3)1.1 测区范围和工作量 (3)1.1.1 测区范围与分布 (3)1.1.2 需要完成的工作量 (3)1.1.2.1 平面控制测量 (3)1.1.2.2 高程控制测量 (3)1.1.2.3 数字地形图测绘 (3)1.2 项目分阶段实施计划 (3)2 实施技术方法 (4)2.1 已有资料分析应用 (4)2.2 图幅分幅与测量基准 (4)2.2.1 图幅分幅、图幅编号及图名 (4)2.2.2 测量基准 (5)2.3 测量精度与方法 (5)2.4 采用的主要技术 (6)2.4.1 GPS测量技术 (6)2.4.2 数字测绘技术 (6)3 引用、依据技术标准 (6)4 生产硬件、软件配置 (7)4.1 生产硬件投入 (7)4.2 生产软件投入 (7)5 控制测量 (8)5.1 平面控制测量 (8)5.1.1 控制网布设方案 (8)5.1.2 坐标系统选择 (8)5.1.3 基础控制网成果提供 (8)5.1.4 GPS四等网与GPS一级网设计 (8)5.1.5 GPS四等点与GPS一级点选埋 (10)5.1.6 GPS控制网测算 (11)5.1.6.1 GPS控制网外企观测 (11)5.1.6.2 GPS基线向量解算及检核 (11)5.1.6.3 GPS网平差计算 (12)5.2 高程控制测量 (13)5.2.1高程控制网设计 (13)5.2.2 高程基准 (13)5.2.3 四等水准观测 (13)5.2.3.1 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和观测技术要求 (13)5.2.3.2 四等水准测量外企观测 (14)5.2.4 水准网平差计算 (14)5.3 图根控制测量 (15)5.3.1 图根控制点埋设 (15)5.3.2 图根控制点埋设 (15)5.3.3 图根控制点编号 (15)5.3.4 图根控制网观测 (15)5. 3. 5图根控制高程测量 (16)5. 3. 6 图根控制网平差计算 (16)6数字地形图测量 (16)6.1 测绘基本要求 (16)6.2 数字地形图图面表示 (17)6.3 建筑物结构、性质、层次表示 (18)6.4 交通表示 (18)6.5 水系表示 (18)6.6地貌表示 (19)6.7 等高距与高程注记点精度要求 (19)7.质量报称与安全措施 (20)7.1 生产设备保障 (20)7.2 作业技术力量保证 (20)7.3 加强质量检查 (20)7.4 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方法 (21)7.5 安全措施 (21)8 提交成果 (22)8.1控制测量成果 (22)8.2地形测量数据 (22)8.3文档成果(须同时提供电子文档): (23)1 地形图测量概况1.1 测区范围和工作量1.1.1 测区范围与分布根据****的实际情况和规划建设工作的轻重缓急,本期控制测量在****进行1:500地形图测绘的区域进行布测。

数字化成都大学1:500基本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数字化成都大学1:500基本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成都大学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目录一、概述 (1)1.1测区概况 (1)1.2 测区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利用 (1)1.2.1地形资料 (1)1.3 作业依据 (1)1.4坐标和高程系统 (1)1.4.1坐标系统 (1)1.4.2 高程系统 (1)1.5 拟投入设备及人员: (1)1.6 质量目标 (2)二、地形测绘 (2)2.1基本要求 (2)2.1.1 成图方法 (2)2.1.2 测图比例尺 (2)2.1.3 图幅分幅与编号 (2)2.2控制测量 (3)2.2.1基准点建立 (3)2.2.2控制点布设 (3)2.2.3 .控制点编码 (3)2.2.4 首级控制网测量 (3)2.3 图根控制测量 (6)2.3.1图根点的布设 (6)2.3.2图根点编号 (6)2.3.3 图根点的测量 (6)2.4地形图测绘 (6)2.4.1基本要求 (6)2.4.2 数据采集方法 (6)2.4.3 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 (7)2.4.4 数据处理 (7)2.4.5 图形编辑 (8)2.4.6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8)2.4.7 精度要求 (10)2.4.8 图廓整饰规定 (10)三、成果检查验收及资料提交 (11)3.1 成果检查与验收 (11)3.1.1 检查验收内容 (11)3.1.2 检查与验收方式 (11)3.2 资料提交 (11)3.2.1 文字报告 (11)3.2.2 控制测量成果 (11)3.2.3 图形资料 (11)一、概述1.1测区概况成都大学地块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测区位于北纬30.647度东经104.178度—北纬30.656度东经104.195度。

测区内主要是校园教学区和住宿区,测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通视情况不太好。

本次作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成都大学的2000余亩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1.2 测区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利用1.2.1 地形资料有天地图四川免费提供成都大学测区无坐标数据航片,可用于控制点布设指导和点之记示意图。

1:500数字化地形图高程测绘采集策划案

1:500数字化地形图高程测绘采集策划案

1:500数字化地形图高程测绘采集策划案二○一六年十月七日一技术规范1.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1.5《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1.6《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73—2010;1.7《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1.8《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1.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1.10《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1.11本项目策划案。

二系统基准2.1成图方法采用解析法数字化成图(全野外数据采集)。

2.2成图比例尺成图比例尺为1:500。

2.3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为1m。

三项目投入及工期计划投入人员安排投入设备投入主要交通工具:机动车1辆。

工作时间安排早上6点半到7点起床,下午7点下班。

早饭宿舍附近吃饭,午饭就近或送餐,晚饭回宿舍附近吃饭。

为保证项目进度,白天主测外业,晚上回宿舍做内业。

本项目的工期计划为2016年10月31日前完成全部测绘工作,我公司将全力确保工期目标,保证在规定的工期内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四 RTK图根控制测量技术要求4.1 RTK图根控制测量基准站技术要求RTK图根控制测量基准站应符合下述技术要求:4.1.1 基准站应设在测区布设的高等级控制点上。

4.1.2 利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应尽量设在测区相对较高的位置;4.1.3 采用移动通信进行数据传输时,应确保基准站有移动通信接收信号;4.1.4 利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应按约定的通信频率进行数据链设置,以避串频;4.1.5 应正确设置随机软件中对应的仪器类型、电台类型、电台频率、天线类型、数据端口、蓝牙端口等;4.1.6 应正确设置基准站坐标、数据单位、尺度因子、投影参数和天线高等参数。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例范本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例范本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根据测绘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要求,为测绘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都应进行技术设计。

一、测绘技术设计分类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一般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专业技术设计一般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

二、测绘专业技术设计内容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1、概述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别,特别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已有资料情况主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例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设计方案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为了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需要,XXX在2011年8月份为我们系的学生安排了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的实。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对校区进行了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的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测区位于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本校区占地大约60多亩,地理位置为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作业时间为一个月,由于季风气候影响和测区内草木茂盛,测绘工作有一定难度。

本次测绘工作的技术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GB/T7929-199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包括平面控制点资料、高程控制点资料和地图资料。

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标志完好,成果可供利用;在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的国家四等水准成果,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测区有武定县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本次测绘采用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分别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85国家高程基准。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为0.5米,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为Windows XP nal操作系统和Autocad软件2005版本。

平面控制测量以校区的已知点为起算点,使用全站仪直接布设图根点,以测区内D002(E级)进行测区校正。

图根点相对于D002,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5厘米。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在选择控制点时,应考虑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易于长期保存和扩展的地方。

在硬性路面上,宜埋石并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为标志。

最新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最新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 任务来源随着××市××城区的快速发展,该市原有的地形图已不能满足当前规划设计的要求,因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我院在××城区西南方向的××、××及××片区增测1:500数字化地形图,以满足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需要。

1.2 工作内容和范围测区位于××市××城区西南方向的××片区、××片区一带,分为二个独立区块,测图具体范围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人实地指定。

任务内容包括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用1980西安坐标系施测,并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具体包括:(1)测区控制测量;(2)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将所测绘的1:500数字化图地形图缩编为1:1000地形图(80坐标),面积约6平方公里;(3)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地形图。

(4)在2009年城区地形图测绘成果的基础上,增加图幅分幅编号,并完善原有图幅结合表(电子版);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市××城区地处××省西北、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城区介于东经108°00'~108°07'、北纬24°39'~24°45'之间。

测区地处××城区西南方向城郊结合部,测图范围主要分布有××、××村及京峒等3个村庄,该项目东北面接边地区2009年已测过1:500地形图。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XXX校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书班级:XXXX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X年X月X日第一章概况为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所有学生的实习需要,XXX学院2011年八月份的实习安排,我们系的学生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在此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并且对校区进行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的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测区概况:武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而武XX区位于XX,本校区占地大约60多亩。

该校区处于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作业时间为一个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以下简称《规范》)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一、平面控制点资料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在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的国家四等水准成果。

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测区有武定县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0.5m。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的软件系统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Autocad软件2005版本第七章平面控制测量一、以校区的已知点为起算点。

01册-1:500技术设计书

01册-1:500技术设计书

XXXXXXXXXXXX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1 / 31XXXXXXXXXXXXX2010年11月XXXXXXXXXXXXX1∶5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编写单位:XXXXXXXXXXXXX2010年11月编写人:XXXXXXXXXXXXX申报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2010年11月审批单位: XXXXXXXXXXXXX测绘局(盖章) 2011年月2 / 31审批意见:审批人:2011年月目录1、项目概述 (1)1.1 项目来源 (1)1.2 项目工作内容 (1)2、测区概况 (2)2.1 测区自然地理位置 (2)2.2 测区范围 (2)2.3 行政隶属 (2)2.4 已有资料 (2)3、设计依据 (2)4、项目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及规格 (3)4.1 数学基础 (3)4.2 基本要素 (5)4.3 主要技术要求 (5)5、设计方案 (6)5.1 项目软、硬件环境 (6)5.2 项目工艺流程 (7)5.3 控制测量 (7)5.4 地形图测绘 (11)6、质量保障 (16)6.1 质量管理 (16)6.2 检查验收 (16)7、成果成图资料提交 (17)7.1 技术文件资料 (17)7.2 控制测量资料 (17)3 / 317.3 地形图资料 (17)附图 (18)附表 (21)4 / 31XXXXXXXXXXXXX1∶5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1、项目概述1.1 项目来源XXXXXXXXXXXXX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是由XXXXXXXXXXXXX进行招投标工作,XXXXXXXXXXXXX中标后,为该项目的承担单位。

1.2 项目工作内容1.2.1收集、分析资料并编写《XXXXXXXXXXXXX1∶5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1.2.2控制网布设、控制点选点、埋石与GPS观测。

本项目分别布设D级、E级GPS控制网作为测区基本控制网:D级GPS控制点根据测区周边高等级控制点的分布情况布设和埋石,E级GPS控制点根据测区范围布设和埋石。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 任务来源随着××市××城区的快速发展,该市原有的地形图已不能满足当前规划设计的要求,因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我院在××城区西南方向的××、××及××片区增测1:500数字化地形图,以满足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需要。

1.2 工作内容和范围测区位于××市××城区西南方向的××片区、××片区一带,分为二个独立区块,测图具体范围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人实地指定。

任务内容包括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用1980西安坐标系施测,并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具体包括:(1)测区控制测量;(2)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将所测绘的1:500数字化图地形图缩编为1:1000地形图(80坐标),面积约6平方公里;(3)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地形图。

(4)在2009年城区地形图测绘成果的基础上,增加图幅分幅编号,并完善原有图幅结合表(电子版);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市××城区地处××省西北、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城区介于东经108°00'~108°07'、北纬24°39'~24°45'之间。

测区地处××城区西南方向城郊结合部,测图范围主要分布有××、××村及京峒等3个村庄,该项目东北面接边地区2009年已测过1:500地形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任务概述 (2)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2)3 已有资料 (3)4 作业依据 (3)5 基本规定 (4)6 技术方案 (5)6.1 软、硬件设备 (5)6.2 地形图作业流程 (5)6.3基础控控制及图根控制测量 (6)6.3.1 一级GPS点点位布设 (6)6.3.2 一级GPS点标石埋设 (7)6.3.3 一级GPS点命名 (7)6.3.4 一级GPS点测量 (7)6.3.5图根控制测量 (10)6.4地形图测绘 (12)6.4.1数字地形图的基本要求 (12)6.4.2地形图的精度 (12)6.4.3地形图数据采集 (13)6.4.4图幅编号 (13)6.4.5地形要素表示方法 (13)7 软件应用 (25)8 图廓整饰 (25)9 元数据制作 (26)10 检查 (26)11 测绘成果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27)12 生产组织实施计划 (28)13 提交的成果资料 (29)1 任务概述受宁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的委托,北京威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承担宁东核心区C、D级大地控制网建设、三、四等水准测量、像片控制测量、野外调绘、空三加密、1:2000比例尺地形图(DLG)制作、1:500比例尺地形图(DLG)制作等测绘工作。

依据有关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在全面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宁东核心区国土资源信息化项目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建库技术设计书》。

其它测绘内容详见各专业技术设计书。

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宁东核心区规划总面积766平方千米,其中1:500成图范围面积约15平方千米(如下图绿色范围线内部)。

宁东核心区位于宁夏中东部、银川市东南部、灵武市宁东镇。

地理坐标:东经106°31′00″-106°51′12″、北纬37°54′32″-38°15′42″。

307国道、银青高速公路、磁马公路、大古铁路横穿而过,成为宁夏与东部地区沟通的重要经济通道,作为“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主战场,是宁夏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窗口。

宁东核心区内共有5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一个园区;5个行政村分别是清水营村、回民巷村、马跑泉村、东湾村、永利村,一个园区是临河园区。

宁东核心区处于荒山丘陵地带,地形平缓,地势开阔,有成片的发展用地,为工业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土地资源。

3 已有资料1)2013年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MDB格式)。

从2013年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提取宁东核心区范围。

2)北京威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11月实测的C、D基础控制点和三、四等水准点。

详见《宁东核心区国土资源信息化项目大地控制网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

4 作业依据1)《 1:500 1:1000 1:2000 外业数字地形图测图技术规(GB/T14912-2007);2)《 1:500 1:1000 1:2000 内业数字地形图测图技术规(GB/T14913-2007); 3)《城市测量规范》(CJJ8-201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6)《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7)《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简称《图式》;9)《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1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 1 部分: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 20258.1-2007;11)《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1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H/T 1007-2001;13)《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1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1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16)本技术设计书。

5 基本规定1)坐标系统:“CGCS 2000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

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中央经线108度;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3)成图比例尺:1:500;4)基本等高距:0.5米;5)测图范围:以甲方提供的2013年度土地变更数据库内的范围为准;6)成图规格:(1)数据规格分别为:1:5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DLG成图分幅全部采用统一规格,50cm×50cm图幅。

采用标准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1:500地形图取至0.01km;图名选取一般以图幅内主要居民地名称、单位名称或山名选取,选取困难时可以邻图幅名加注东、南、西、北等作为图名。

6 技术方案6.1 软、硬件设备本次测绘任务投入的仪器设备有:6台南方双频GPS接收机;6台全站仪;2台水准仪。

6台笔记本电脑,5台台式电脑,1台绘图仪,1台打印机,车辆1部。

采用软件:控制软件包括GPS(RTK)相应配套随机解算平差软件、南方平差易。

测图软件采用南方测绘公司的南方CASS9.0绘图软件。

6.2 地形图作业流程6.3基础控控制及图根控制测量以测区附近现有C、D级GPS点和三、四等水准点为基础,在测区周边补测加密部分一级GPS点,并对有条件的一级GPS点进行等外水准联测,作为测区像控点联测和调绘补测的控制基础。

一级GPS基础控制点,采用多边形构网静态模式观测并进行平差计算获得平面坐标,高程采用等外水准联测。

6.3.1 一级GPS点点位布设一级GPS点主要满足布设下一级图根控制加密时方便,选择的点位在充分满足GPS观测的条件下同时也应考虑加密的需要。

点位选择的基本要求如下:(1)满足GPS观测条件;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和遮蔽物。

(2)点位分布相对均匀,平均点距1000米左右,点位能长期保存的地方。

(3)至少一个以上通视方向;方便下一级控制点的加密。

(4)方便设置仪器;相对安全不容易与人、畜相碰的地方。

6.3.2 一级GPS点标石埋设一级GPS点应采用预制好的标石进行埋设,当一级GPS点位于水泥路面、柏油路面或山顶岩石面时,可以用大铁钉射入路面。

1) 一级点标石规格为l2cm×20cm×60cm,标石质料为混凝土,标志中心为直径l2mm,长度为20cm,顶面刻有“十”字形的钢筋,钢筋顶面应高出标石顶面5mm;2)对于交通条件差的预制和运输标石困难,可以采用现场浇灌方式,中心标志为(直径12mm,长25cm)大铁钉,周围浇灌(12cm×12cm×30cm)混凝土:3)埋设岩层标石,采用铸铁标志,周围用水泥浇灌稳固;4)埋设时应将标石底部及周围松土夯实,以防标石下沉或松动影响观测精度。

6.3.3 一级GPS点命名测区内选埋的一级GPS点均应按顺序编号,点位以地名命名,不得有重号重名。

6.3.4 一级GPS点测量6.3.4.1 观测方式本项目一级GPS控制点采用GPS-RTK方式测量。

RTK作业使用宁夏CORS系统。

采用双频GPS接收机分别对控制点进行RTK测量。

6.3.4.2 仪器要求GPS-RTK观测采用双频GPS接收机,使用的接收机应在检定有效期内,出测前须对仪器进行相关检查。

RTK接收机标称精度(动态)应符合:平面≤10mm+2×10-6×d,高程≤20mm+2×10-6×d。

6.3.4.3 一级GPS点观测技术要求一级GPS点符合下面表的技术要求。

测量控制手簿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1.5cm,高程收敛精度应≤2cm。

控制点平面和高程成果在限差之内取各次观测成果的平均值。

6.3.4.4 RTK测量的技术要求RTK平面控制点测量基准站的技术要求应满足:a)采用网络RTK时,基准站网点的设立要求按CH/T 2008的要求;b)自设基准站如需长期和经常使用,宜埋设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c)自设基准站应选择在高一级控制点上;d)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宜选择在测区相对较高的位置;e)用移动通信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必须选择在测区有移动通信接收信号的位置;f)选择无线电台通讯方法时,应按约定的工作频率进行数据链设置,以避免串频;g)应正确设置随机软件中对应的仪器类型、电台类型、电台频率、天线类型、数据端口、蓝牙端口等;h)应正确设置基准站坐标、数据单位、尺度因子、投影参数和接收机天线高等参数。

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的技术要求应满足:a)网络RTK测量的流动站获得系统服务的授权;b)网络RTK 测量流动站应在有效服务区域内进行,并实现与服务控制中心的数据通信;c)用数据采集器设置流动站的坐标系统转换参数,设置与基准站的通信; d)RTK的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 e)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f)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g)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h)每次作业开始前或重新架设基准站后,均应进行至少一个同等级或高等级已知点的检核,平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7cm;i)RTK平面控制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2cm;j)数据采集器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不应大于2cm;k)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不小于20个,采样间隔2s~5s,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不大于4cm; l)应取各次测量的平均坐标中数作为最终结果;m)进行后处理动态测量时,流动站应先在静止状态下观测10~15min获得固定解,然后在不丢失初始化状态的前提下进行动态测量。

6.3.5.5 RTK测量质量检核为检验RTK测量精度,分别采用GPS静态观测及全站仪观测方式对一级GPS 点进行坐标、边长和高程检查,其检测点应均匀分布测区,且检测点不少于总点数的10%。

用全站仪检测时宜按一级点观测要求进行边长、角度观测,观测数据宜进行相关气象及常数改正。

检核工作结束后应对RTK平面测量精度进行评定。

6.3.4.6 外业观测记录和成果输出GPS-RTK外业观测记录采用仪器自带的天线、内存卡和测量控制手簿,记录项目及成果输出包括下列内容:(1) 转换参考点的点名(号)、残差、转换参数;(2) 流动站点名(号);(3) 流动站的天线高、观测时间;(4) 流动站的平面、高程收敛精度;(5) 流动站的WGS-84坐标、平面和高程成果;(6) 测区转换参考点、观测点位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