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翻译

合集下载

四年级古诗论语六则

四年级古诗论语六则

四年级古诗论语六则《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将孔子的教导和智慧记录下来,成为重要的文化经典之一。

下面是论语六则原文及简要解释。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释:孔子说:“学习并及时复习,这样不是很愉快吗?”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知识的反复强化。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解释:孔子说:“巧言令色虽然华丽,但是缺乏真正的仁爱。

”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只看表面的言辞和外貌,而要关注内在的道德品质。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孔子说:“了解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热爱的人。

”这句话强调了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的重要性。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释: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任何人都能成为自己学习的对象的开放心态。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孔子说:“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取新知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这句话说明了通过不断回顾旧知识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学习和教导的能力。

6.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解释:孔子说:“君子如果不严肃认真就无法展现威严,如果不不断学习就会变得固步自封。

重视忠诚和诚信,不和不如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

犯错误时不要害怕改正。

”这段文字强调了君子的修养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拓展知识:《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了他的言行的经典著作。

其中的每句话都富含智慧和人生哲理,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论语》分为20篇,收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对话和讨论,涉及的内容包括礼仪、道德、政治、教育等各个方面。

《论语》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被视为人类文化的瑰宝之一。

阅读《论语》有助于人们探索人生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提供了思考和指导自己行为的智慧。

《论语》六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六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六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六章原文如下: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子曰:“先学习了礼乐而后做官的,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做了官而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

如果让我来选用人才,那么我赞成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3.子曰:“曾跟我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困厄的弟子们,现在都不在我的身边了。

” 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能说会道的有:宰我、子贡;精于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古典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4.子曰:“颜回这个人啊,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5.子曰:“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异议。

”6.南容把几句“白圭”诗读了好多遍,孔子就把自己老兄的女儿嫁给了他。

翻译如下:1.孔子说:“晚辈小子在家孝顺父母,出外敬爱长者,谨慎守信,泛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做到这些仍有余力,就要学习六艺之文。

”2.孔子说:“先学习了礼乐而后做官的,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做了官而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

如果让我来选用人才,那么我赞成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3.孔子说:“曾跟我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困厄的弟子们,现在都不在我的身边了。

” 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能说会道的有:宰我、子贡;精于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古典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4.孔子说:“颜回这个人啊,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5.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异议。

”6.南容把几句“白圭”诗读了好多遍,孔子就把自己老兄的女儿嫁给了他。

《论语六则》翻译

《论语六则》翻译

《论语》六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字词:说:通假字,通“悦”,愉快高兴。

(译)先生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字词:愠:(yùn)怨恨。

(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字词:以为:“以(之)为”省略式,“凭(这个)做”(译)先生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字词:罔:迷惑不解,现在写作“惘”。

殆:危险。

(译)先生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字词:何以:“以何”的倒装,凭什么,为什么。

文:谥号,古代贵族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译)子贡问(先生)说:“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呢?”原文: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字词:耻:“以……为耻”,认为可耻、感到羞耻。

是以:即“以是”的倒装,因此。

(译)先生说:“聪敏而且爱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学识或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被称做‘文’。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字词:识:古今异义词,古义是“记”,读“zhì”。

今义是“知道、认得、能辨别”。

厌:满足。

诲(huì):教导。

倦:厌倦,失去耐心。

何有于我哉:“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译)先生说:“默默的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字词:焉:“与之”。

“在其中”(译)先生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人所记录和整理而成。

《论语》涵盖了孔子的言行,探讨了伦理道德、政治、教育等重要问题,并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风格广为流传。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论语》中的六个典型篇章,并提供原文及翻译。

一、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后要不断地温习,这样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喜悦吗?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会生气,这不是君子之风吗?”二、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诗》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翻译:孔子说:“修治国家要以德行为根本,就像北辰一样在固定的位置上,而其他的星辰都随之而共舞。

《诗经》中有句诗说:‘燎原之火,可以燃起大火。

’意思是小小的火苗也能引发燎原之势。

”三、里仁篇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在家庭中做到仁爱的行为才是美德。

如果不选择与仁爱为伍,又怎么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仁爱呢?”四、公冶长篇原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翻译:孔子对公冶长说:“你是可以成为贞妻的人,即使被关在牢狱之中,也不是因为你自身的过错。

”五、乡党篇原文:子谓颜渊:“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翻译:孔子对颜渊说:“可惜啊!我看到过他的进步,但还没有看到他的止步。

”六、述而篇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翻译:孔子说:“善于引述而不自己创作,相信且喜欢古人的智慧,我觉得自己就像是老彭一样。

”结语:《论语》中的这六则篇章,涵盖了孔子在不同情境下的教导和思考。

每一篇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思想,反映了孔子对人际关系、社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独特见解。

通过学习和理解《论语》中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并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21、《论语六则》翻译

21、《论语六则》翻译

1、先生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有什么不满,不也是君子吗?”2、先生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3、先生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4、先生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先生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6、先生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就有所成就了,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先生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有什么不满,不也是君子吗?”2、先生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3、先生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4、先生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先生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6、先生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就有所成就了,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先生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有什么不满,不也是君子吗?”2、先生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3、先生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4、先生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论语》六则文言文翻译

《论语》六则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一位君子吗?”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在学习中不断复习巩固,以获得知识的提升。

同时,也表达了孔子对待人际关系的宽容态度,认为君子应具备的品德是:不以他人不了解自己为怨,保持内心的平和。

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翻译:孔子说:“政治,就是正道。

您以身作则,谁还敢不端正?”解读:这句话强调了政治的本质是正道,领导者应以正道为准则,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使整个社会风气端正。

三、《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局限于一种器物。

”解读:这句话表明孔子认为君子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才能,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要有全面的素养。

四、《论语·里仁》原文:子曰:“仁者,爱人。

”翻译:孔子说:“仁者,就是爱护他人。

”解读:这句话揭示了仁的本质,即关爱他人。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君子必备的品质。

五、《论语·公冶长》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要改正。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从中学习,同时也要勇于改正自己的不足。

六、《论语·述而》原文: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孔子说:“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解读:这句话体现了孔子“仁爱”的思想,要求人们在待人接物时,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做到以仁爱之心待人。

综上所述,这六则《论语》经典语句,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孔子的思想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六则

《论语》六则

《论语》六则
《论语》六则内容及解析如下: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内容: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解析:这是孔子论述学习和交友的态度。

孔子认为,学习知识要不断地复习巩固,这是很愉快的事情;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学问,当然是很快乐的事情;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并不怨恨,这不是君子之风吗?这一则里,孔子从三个层面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和交友的原则。

第二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内容: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解析: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第三至六则也讲述了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道理。

例如,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并且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同时,还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等。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全书共二十篇,每篇有若干章,为大家分享了论语六则原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论语》六则原文及译文(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

”(四)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孔文子)思考问题敏捷,学习努力,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文’。

”(五)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下来,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

论语六则阅读答案一、填空题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关于记录。

它与、、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字,(时)家、家、家,儒家的人。

后世称其为“至圣”,后来的儒学大师孟子被称为。

二、课下注释:1.词汇解释:子时习说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君子故知为矣乎罔殆敏好耻是以默识厌诲哉其善者从何以2.句子翻译: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温故而知新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何有于我哉?⑤三人行三.按要求默写。

论语六则

论语六则

论语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能够常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你,你又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作为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光学习不思考,就会(因为不思甚解而)迷惑不解;光思考不学习,就会(因为思路狭窄而)危险。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并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于此当老师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面对任何事都能从容面对不疑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

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论语》六则》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六则》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六则》原文、注释、译文【原文】《《论语》六则》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③,六十而耳顺④,七十而从⑤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为政》)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⑧也! 于予与⑨何诛⑩?”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11),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公冶长》) 子在齐(12)闻(13)韶(14),三月不知肉味(15),曰:“不图(16)为(17)乐(18)之至于斯(19)也。

”(《述而》)子曰:“饭(20)疏食(21),饮水,曲肱(2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见本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①有(yòu):同“又”,“十有五”即“十五”。

②立:有自立、成立等意思,引申为说话做事有独立见解,能立足于社会。

③知天命:简言之,谓之“知礼”;细言之,则是指对社会变化和人生道路的应变能力很强。

④耳顺:听人谈话能明辨是非,能听逆耳之言。

⑤从:随。

⑥逾(yú):超越。

⑦矩:规矩。

⑧杇(wū):通“圬”,指泥工抹墙的工具,这里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

⑨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

⑩诛:责备。

(11)邑:古代庶民聚居之所。

(12)齐:齐国。

(13)闻:听到。

(14)韶:传说帝舜时代的音乐名。

(15)不知肉味:指身心得到了调和而消除了物欲。

(16)图:预料、料到。

(17)为:演奏和欣赏。

(18)乐:音乐。

(19)斯:这样。

(20)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21)疏食:即粗粮。

(22)曲肱(gōng):即弯着胳膊。

肱,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并能分辨真假,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论语六则》翻译

《论语六则》翻译

《论语六则》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孔文子)思考问题敏捷,学习努力,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下来,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我做到了哪些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

”第一则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讲学习方法,强调要温习已学过的知识。

第三则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

第四则讲学习态度,强调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第五则讲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强调要学会默记,并且学习要不知满足。

第六则讲学习态度,强调要多向别人学习,“择善而从”。

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论语六则翻译

论语六则翻译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 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 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 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 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论语六则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 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
•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 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 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 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 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 ,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 礼人。”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这 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 ,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 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 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 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 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 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 子曰:“十室之邑,Βιβλιοθήκη 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
• 【译文】 •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 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 我那样好学罢了。”
• 子在齐闻《韶》(1),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译文】 •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 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 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古诗论语六则翻译赏析

古诗论语六则翻译赏析

古诗论语六则翻译赏析论语六则第一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⒈学:学习⒉而:而且,并⒊亦:也,语气词,起强调作用。

⒋时:按时⒌习:坚持,实践⒍之:代词,这里指学到的知识或技能。

【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第二则【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第三则【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学:学习而:但是,表转折思:思考罔:迷惑殆:在学习上陷入困境【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第四则【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赏析】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五则【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赏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

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第六则【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陈太丘与友期/ 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全部翻译

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全部翻译

论语六则译文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二、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教师了.”三、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四、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译:子贡问孔子说:“ 孔文字(死后)凭什么谥号被称作‟文‟呢?”7.〔子曰:“敏而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孔子说:“因为他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可耻,因此被称作…文‟。

”五、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孔子说:“暗暗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有哪一样呢?”六、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优点)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就应该加以改正。

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论语六则翻译

论语六则翻译

论语六则翻译
以下是《论语》中的六则:
1.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第一)意为每天要反思自己,检
讨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第十二)意为人在
做事之前,需要先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条件,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第一)意为学习后适时
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会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里仁》第一)意为有朋友从
远方来见自己,难免心中喜悦。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述而》第十
五)意为知道只是第一步,真正重要的是去实践和执行。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第十七)意为不要对别人
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这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金科玉律。

论语六则

论语六则

《论语》六则孔子●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翻译】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

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樊迟没有想通这番话。

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皋陶来任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伊尹来举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评析】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三个德目为基本内涵。

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

●宰予昼寝①。

子曰:“朽木②不可雕也,粪土②之墙不可圬③也!于予与④何诛⑤?”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六则翻译

论语六则翻译

论语六则翻译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下面是《论语》中的六则名言及其翻译。

一、子曰:“巧言令色鲜于礼,是为浮于唐僧,无益。


翻译:孔子说:“虽然能巧言令色使人印象深刻,但若不符合
礼仪,那就只是表面虚华,对他人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心胸开阔,小人则常常忧虑不安。


三、巧言不如直言,择言不如简言。

翻译:巧言不如直接坦率的表达方式,择言不如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

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的话,就会变得愚昧无知;只思考而不学习的话,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五、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翻译:只是听说不如亲自听一遍,亲自听一遍不如亲眼看一次,亲眼看一次不如亲自去实践一回,亲自实践一回不如真正去理解它。

六、温、良、恭、俭、让。

翻译:温暖、仁慈、恭谦、节俭、宽容。

这些名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孔子的智慧和价值观。

它们强调了真实、正直和谦虚等美德,教导人们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实践自己的理念和道德准则。

这些名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礼仪等方面,对于引导个人行为和社会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六则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先生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2、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3、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先生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4、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先生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先生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正午过后友人还没有来,太丘就离开了,走后客人才到。

元方这时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您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了您很久您却没有来,已经走了。

”太丘的朋友便很生气,说:“真不是君子啊!与别人相约出行,却抛下别人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出行。

正午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无比惭愧,忙下车拉元方的手。

元方走入家门,不再回头。

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

(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

华歆感到很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

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环谒(yè)于邑(yì)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mǐn)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译文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他忽然大哭索要这些写字的工具。

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居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提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族人为诗的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父亲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消失,与平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木兰诗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卖油翁雕塑康肃问曰:“汝(r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shú)尔。

”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shú)尔。

”康肃笑而遣(qiǎn)之。

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

(有一次)他曾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也不离开。

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此)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而钱不湿。

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罢了。

”康肃公笑着让他走了。

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空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如果有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这中间大约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各种景物。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很多乐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

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鸣,叫声连续不断,声音非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的翻译蔡璘,字勉旃(zhān),吴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

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致之。

【译文】:蔡璘,字勉旃,吴县人。

在意由于许诺或承诺失信而招致的谴责,重视情谊。

有一位朋友将一千两白银寄放在他那里,没有立凭证。

不久,这位朋友就死了。

蔡璘召唤那人的儿子来,(把钱)还给他。

(那人的儿子)感到惊讶不接受,说:哎,没有这件事呀,哪里有寄放一千两白银却不立凭证呢?况且我的父亲也没有告诉过我(这件事)呀。

蔡璘笑着说:“凭证立在心中,不是立在纸上。

你父亲把我当做知己,所以没有告诉你。

”最终用车子运着送还给他。

陌上桑翻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

(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