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新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囝
生 在 数 学 学 习 中 的 创
■ 刘渡 江
数学新《 课标》 中明确指 出高 中数学教学 目标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创新 能力 。 因此 , 数学教学应 对创新意识及 创新能力 的培养 加 以重视 和提高 , 如 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 意识 、创新能力是 新型数学教师教学 的重点之一 。我们知道具有一定 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的基
下面给出评价交流 的例子 。 在《 从折纸中的图形 性质》 这节课快结束时要求 学生进行交流思考。
学生 1 : 通 过 折 纸 可 以 折 出一 些 几 何 图形 , 发 现 些 数 学 结论 , 也 可 以 验 证 性质 , 并 且 熟 悉一 些 图 形 的性质。
一
学生2 : 折纸是一种 纸上 的操作 , 是 否可 以作 为 几何 的论 证 方 法 ? 学生3 : 折纸可 以验 证一些学 过的性质 , 可 以为 证明性质提供思路 。 通过评价交流使学生有 了许多体验 , 收获情感 。 总之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数学学 习 的 重点 。教 师 可 以通 过 思 维 训 练 、 问题 教 学 、 变式 教学 、 研 究性学 习 、 民主教学 、 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 的 逐步实施 ,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创新 意识 和创新 能力 。这样我们就能够唤起学生数学学 习的创新 意 识、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形。
注 重 问 题 教学 ,通 常要 尽 可 能 地 让 学 生 参 与 活
动, 把学生作为活动 的主体 , 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 教学功能 , 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 , 培养学生 的创
新意识 ,及时在学 习的过程 中及 问题解决后进行小 结, 将触发思维进行显现 。引导思维的方法 、 策略进 行提炼 , 让学生分析把握 , 为今后 的创新思维打下基 础。教师对数 学例题 的设计 和选择 , 要有针对性 , 进 行 一 题 多 解 的训 练 ,要 引导 学 生 对 原 理 进 行 广 泛 的 变换和延 伸 , 尽 可能延伸 出更 多相关性 、 相似性 、 相 反性 的新 问题 ,进 一 步 发 展 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例 如: 关 于 的方 程有解 , 试求 实数t 的取值范 围。对于 这样 的问题 , 首先要求学生思考用不同的解法 , 然后 进行 变题训练促进学生 的创新思维 。 解法 1 : 将方程 化为 2 x z 一 2 t x + t 2 = 0 在[ t , + ∞] 上有 解 ,借用 二次 函数 当 自变量取定义域上 的一个子集 时, 其值域的求解问题模型来解 决。 解法2 : 将 方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文章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好身心发展规律,探讨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字:初中数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据此,我们应把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并作为评价数学教学的重要指标。
一、初中数学的特点(1)注重直观经验在初中生这样一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力正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即由直观形象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
这个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学生对直观的内容印象最深,最容易引起内心的共鸣。
所以,新教材中知识体系的出现总是从学生最直观、最熟悉的事物开始。
(2)回归现实生活数学的价值只有通过与现实世界相联系才能体现出来,数学知识虽然有抽象的一面,但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臆造的,人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图形意识、记数意识和度量意识。
而初中数学正是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去感悟和理解所学的各个知识点。
(3)注重动手操作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因此,初中数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操作、活动、思考、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同伴交流、反思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理性思考(1)对创新意识的思考创新包容了“创造”,是对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
创新是分层次的,科学家,发明家的“首创”是创新,中学生对原有知识经验的“重新组合”和对人类已有知识的“再次发现”也是创新。
中学数学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对中学生来讲,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发现新问题,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思考问题,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等,都属于创新。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当务之急。
如何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成为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积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创新是指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领域,一定层面上淘汰落后的思想、事物,创造先进的、有价值的思想和事物活动过程。
因此,要创建创新型社会,我们首先要发展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础价值取向的教育。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我们应着重研究和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学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培养高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意义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成为推动人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但如果不为这种需要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二、培养高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策略(一)创设有特色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数学源于社会生活实际,又应用于指导社会生活实践。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使学生感觉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例如,概念、定理可以通过实际问题或从实物模型中引入,如指数函数的概念可从“细胞分裂”“病毒传播”的模型倒入;对数函数的概念可从“复利问题”模型引入;极限思想可以从“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事不竭”的史例引入。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求解问题的工具,更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科。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成为了当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入手。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以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尝试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思维游戏,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就可以获得锻炼,增强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和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他们尝试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鼓励,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鼓励孩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创新的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教师、家长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进入了21世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进人信息化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词是“创新”。
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
本文探讨一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数学创新思维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一直面临着教师过重对学生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现象,教师习惯于用划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也过于片面单一。
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讲授的时间多,而学生思考与讨论时间少,对问题的求解,学生大多在模仿中进行,很少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挥,抑制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尤其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今后的再学习和再发展,从而在整体上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逐步完善,应试教育已经不再适合社会的需要,我们迫切希望创新式教育与人才的出现。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势在必行。
二、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吴康银的《浅谈中学数学创新教育》中就写到创新型的教育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倡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
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尤其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质量观。
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都不同有强弱之分,也就是说在创新方面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要以正确的观念去珍视和爱护学生的创新性、平等的看待学生的创造能力、并满腔热情地去培养这种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释放与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应认 真学习新课 程标 准, 钻研教材 , 分析教材 , 抓住本 质 , 因材施教 。 不断更新教
学方法 , 运用多媒体教学 , 使用激励性语言评价 , 引导学 生
创新 。 1多媒体教 学是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 的重要途径 .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乐学 了, “ ” 学 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 从而 变被动学 习为 主动学 习。教学
2 手 让 学 生尝 试探 索 . 放
、
转 变 教 学观 念 。 教 学 为 导 学 变
作为教师 , 不仅要传授知识 , 更要 教会学生探求知 识 的方法 。这就要求教 师彻底改变居高 临下主宰课 堂的局
面, 树立为学生学习排忧解难 的服务意识。把学习的主动 权交给学生 , 让他们多一些思考 的时间 , 多一些活动 的空 间, 多一些表现的机会 , 多一份创造 的信心 , 多一次成功的 体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 , 不仅使他们轻松地学到了知 识, 加深了对公 式的理解 。 为重要 的是 , 更 使他们在解决问 题的实践中得到锻炼 ,培养 了他们勇于探索 和创新 的精 神。
激励 、 赞许 的 目光 , 使学生充分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 ; 于 对
研究课 题。 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 , 真正把学生看成是 “ 发 展 中的人 ”通过逐 步 自主地 “ ” 悟” 学会学 习 , , 做 和“ , 学会
创造 , 从而学会生存 , 学会发展 , 这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 责任所在 。 因此 , 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 开发学生创 新潜能,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根本任务 , 勇于探索 , 不断 提高。
新 饺 州 沦版
X 1)㈨ i n m X 1 L l 】 aY u  ̄
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显得更重要。
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显迫切。
根据农村初中自身的环境和特点,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下是课程改革以来,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一、数学教师具备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前提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进行大胆革新,确立创新型教学原则。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随意去想,任意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对学生来说都是创新。
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是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是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
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意识。
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学风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首先就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也随之发展。
现代教育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只有拥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今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创新观、育人观作为教学过程的实施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
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创新观和育人观,就不可能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很好地贯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本的思想。
没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教师应该拥有正确的育人观,对创新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并且时时刻刻保持创新的心态,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二、教师要发扬民主,创设利于学生创新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心理放松,有安全感,从而能够开发个性,发展思维,迸发创新的火花。
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有敬畏感,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下,自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
此外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与学生共同探索,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而合适的自由,给他们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能在其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尝试,从而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中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一、优化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创新意识的萌芽。
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往往表现在对一些新颖的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是爱问为什么,或者异想天开。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创新的先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引起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
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质量是直接诱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动力因素之一。
以旧引新,引发兴趣;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这些方法都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二、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前提。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新才能。
个体的创新是建立在自己独立思考基础之上的,创新意识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思维活动的非模仿性和独特性;实践能力不是“听”出来的,也不是“看”出来的,它是在自主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一、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新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思考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创新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力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实践、思考、尝试,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创新思维导向教学。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求解方法和思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实践性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数学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比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简单的几何模型来感受几何图形的特性,通过制作几何图形的过程来巩固几何知识。
通过这些实际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
3. 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尝试。
每道数学题都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学生展示成果。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在学生完成一道数学题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介绍,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摘要: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趋向,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切不要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要努力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大胆质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培养;质疑;习题课21世纪是人类的创新时代,创新时代呼唤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那么,怎样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呢?一、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起点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趋向。
对中学生来说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好奇”。
他们常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提出一些教师也可能没有思想准备甚至意想不到的问题。
如学正负数时,学生就会问为什么要把整数、分数叫做有理数,难道还有无理数吗?有的学生平时喜欢搞“小动作”,把计算器、复读机、手表等东西拆开来,看看里面的零件。
这种好奇心和探求欲望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也是发明创造的前期准备。
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心爱护他们的好奇心,要铭记陶行知说过的那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这一心理特征,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果缺乏兴趣,学什么都是难以学好的,更谈不上创新。
二、让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其创新能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
创新的第一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发明与创造往住是从质疑开始的。
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是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重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育,造成学生善于求同思维,而缺乏求异思维,使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做“学问”。
一个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懒于思考,不会提问的人也就无创新可言。
提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对 学 生 具 有 强 烈 的 吸 引 力 .能 激 发 学 生 对 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 热 情 . 发 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如 在 教 学 “ 的认 识 ” , 引 、 圆 时
我先让 学生观察 车轮的形状 、 车轴 的位置 , 然后设 问 :
为什么是 圆的?能不能做成其他形状 ?车轴 为什么在 2 升基 本 技 能 小 学 数 学 除 要 求 学 生 掌 握 一 些 . 提 还 轮子 的中间?使学生 产生弄个 明白的愿望 , 再引导学 基 础 知 识 以 外 . 需 要 学 生 熟 练 地 掌 握 一 系 列 的 基 本 生 寻找 圆 的 特 征 . 大 胆探 求 . 去 去认 识 圆 技 能 , 计 算 技 能 、 合 运 用 知 识 的 能 力 、 面 表 达 能 如 综 书
传 统 教 学 一 味强 调 “ 基 ”而 忽 视 学 生 其 他 能 力 双 .
的发 展 我 们 要 清 醒 地 认 识 到 完 全抛 弃 “ 基 ” 万 万 双 是 不 能 的 基 础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是 创 新 的 基 础 . 识 量 知 教 学 中 .我 着 力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意识 和 创 新 能力 . 做 了 如下 的 尝试 越 多 . 象 就 会 越 丰 富 . 而 产 生 出 的新 东 西 也 就 越 想 从
一
、
激 发 学 生的 学 习兴趣 , 强化 创 新意 识 的 前 提 是
多 学 生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必 须 以扎 实 的 基 础 知 识 和 熟 练 的基 本 技 能 为 基 础 才 能 有 成 效 1夯 实基 础 知 识 数 学 是 一 门 基 础 学 科 . 学 数 . 小
激情 。同 时 . 养 了学 生 自主学 习 的 能 力 和 创 新 意 识 。 培 二 、 好 “ 基 ” 是 培 养 创 新 能 力 的基 础 打 双 。
谈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谈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一、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 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更加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2.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数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它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创新。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提出假设、推断结论、进行验证,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3.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与其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1. 创设启发式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实验、发现、探索等方式,自主地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规律,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2.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数学竞赛、数学创新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3. 提倡合作学习和研究型学习。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让他们在小组中自主选择课题、开展调研和研究,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老师的示范和引导。
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示范作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潜能。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方法和观点,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能力
号呢?” 教师设计 的这一 问题 , “ 确立” 了学生的“ 决 策者 ” 的“ 地
为创新情境 的营造提供了条件。学生为 了圆满完成教师 布置 的
, 树立 了学生 的主体意识 , 激发 了学生极 大的参予热情 , 从而 在开展师生互动 的环节 中,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 位 ”
目标 。围绕数学教材的内容 , 结合学生的实际 , 给学生创设轻松 愉悦 而充满活力的教学气氛 , 鼓励学生积极 思考 、 大胆发言 , 帮 助学生将创新 的潜能充分地释 放出来 。比如 , 在学生学 习几 何 三、 创设良好的情境 。 培养学生 的创新品质 良好 的教学情境 , 可 以激 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因此 , 教师 在 开展 教学活动的过程 中, 应为学生创设有利 于激 发创 新思维 的教学情境 , 以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创新 的行为习惯 。比如 , 在学
现 的失 误 , 不要急 于纠 正 , 忙 于批评 , 也不 要简单粗暴地 加以指 责甚 至嘲笑 , 而应在及时表扬学生积极表现的前 提下 , 对学生在
课 堂上 的积极表现给予正面的评价。 然后再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
“ 采购任务 ” , 就会积极 开动脑筋 , 采 取各种方法 , 对 于学校的每
一
如何培 养学 生 的数学 创新意识和能力
江 苏省新 沂 市合 沟 中学 周 小建
新课程标准指 出:学生应能够具有初步 的创新意识与实践 能 力。因此 , 教师在开展教学 的过程 中, 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 现代教学理念积极倡导“ 教” 与“ 学” 的相互协作。即要求教师在
教 学过程中把学生 当作课堂 的“ 主人 ” , 促使学 生主动参与学习 过程, 采取有效 的教学策 略 , 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 , 让 学生亲身体
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摘要:随着国家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越来越多的社会有识之士认识到基础学科在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数学又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所以如何发挥数学在科技进步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创新能力数学建模一、为什么要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重视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加强应用意识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世界范围内,数学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
数学教育应该通过具体的问题来传授抽象的数学内容,应该从学习者所经历、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数学思想,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意识,才能显露数学教育的本色。
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编写的始终。
如集合与简易逻辑以运动会参赛人数的计算问题引入;数列以一个关于国际象棋的传说故事引入;又如指数函数引入:某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的函数关系式:。
并且在每章后都开设有研究性课题和阅读材料,如数列中的“有关储蓄的计算”和“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等,就是为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需要。
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高考的需要。
从考试角度上说,国家从1993年起在高考中正式出现数学应用题,经过多年的摸索,近年应用题在高考试题中又出现加大考查力度,重在考查能力的趋势,应用题的教学更加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时代的需要。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我们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点笔者的看法。
一、教师备课要创新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真正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备课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着想。
备课时一般应做到:(1)教学目的要创新,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2)教学过程要创新,设计时不循旧规,对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及其他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3)教学方法要创新,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4)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5)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6)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等。
二、课堂教学要创新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创设创新情境,诱发学生主动创新。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使之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其创新行为;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
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引言创新是指能够不断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以及新事物的能力,它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种重要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三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生主动寻找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以下是几个方法:1.提供挑战性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通过让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的时候,可以问学生:“你们对这个概念有什么疑问?”或者“你们觉得还有哪些相关问题可以探讨?”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法和多种角度的思考方式。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种解法的比较和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和变换,产生新的想法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下是几个方法:1.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思维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求实创新思维。
2.开展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和解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数学是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能把数学进行应用呢。
一、营造学习氛围营造自然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体验成功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的精神振奋,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
因此,我们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法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更好地展示创新思维。
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使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师要善于保护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其次,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多思善问、错了绝不挖苦、讽刺;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否定所谓“权威”认定;要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闻题、提出新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具有感情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并在这种热情的驱使下产生一种迫切要求获取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积极地开动脑筋,使创新思维得以发挥。
其次,培养学生创新的关键是教师的思想要创新,要相信学生,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将思维的空间更多的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引导主动参与创造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本人去探索,走科学家探索知识的道路,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才是学习数学比较好的方法。
因此在探索中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从中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内容、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进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教过学生,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发现和形成这些知识的结论的思维过程集中地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这一思维过程。
谈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谈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有着深厚学术基础的学科。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在数学领域中具有更高的发明和创新能力。
一、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具备不断创造、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培养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寻找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不应局限于教材的例题,而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不同路径和更多可能性。
2.鼓励不断思考:数学学科需要高强度思考,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应该停止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帮助他们养成流畅的思考习惯。
二、实践能力培养数学是一门看似抽象的科学,但实际上数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1.培养模型建立的实践能力:数学建模是将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过程,学生通过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计算机辅助学习: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成为了数学教学的必备工具。
利用计算机等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数学实验和模拟实践等,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提高实验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学习,进一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和性质,同时激发他们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科和思想方法的传授,也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社会所追求的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基本素质,也是数学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教师创新能力的应用,本文就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
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
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
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
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
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
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3.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
批判性质
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
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
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
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
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
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教学实践中,教师创新能力的应用是多方位的,既需要自身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