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教案)
边塞诗 教案(全国)
边塞诗教案(全国)边塞诗教案(全国)2021届一轮复习边塞诗教案(全国)一、自学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技巧.2、体会边塞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控边塞诗歌品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边塞诗歌鉴赏能力。
二、独立自主先学(一)边塞诗词简介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居多,充份显现出来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照。
其蓬勃发展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悍,不断开拓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存有若干仕途不得志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作求得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截然不同,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代莱生活经验与相同的视野,提振了写诗的启发。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常用意象与意境:1、事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2、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3、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意境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的特点:1、就是浓烈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存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战的军队称作汉兵,将领称作汉将,边塞称作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作汉月。
不仅如此,通常的边塞诗在提到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用汉代的称呼,把激战对方称作匈奴,把其首领称作单于、左贤。
在称许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及的也就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重回。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承继,又就是对历史的打破。
2、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
描写的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
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戍卒、胡儿。
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边塞诗的鉴赏
阅读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回答1—2题。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 ,地点是 是 ,人物是 ,事件是
,具体时间 。
2、“无那金闺万里愁”,写的是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 这与戍卒思亲有什么关系?
1 、秋天 烽火城西 黄昏 戍卒 戍卒征战之余思亲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请你分析这首诗表达技巧方面的特色 1、通过写景来正衬戍将士孤寂艰苦的生活,反衬豪迈 之情 2、通过夸张来表现将士生活的艰苦以及昂扬的斗志 3、炼字的功力很雄厚,一个“穿”字内涵丰富:① 作战的频繁②战斗的激烈③生活的艰苦④士意志的 坚韧……
怨之情。而恶劣环境的描写对这种情感的表达有强烈的渲 染和烘托作用。
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连声边角起。千嶂里,长 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上片,写所见的有 、 、 、 ,写所闻的有
和
,展现了一幅
的战地风光画面。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将军征夫为什么通宵不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 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够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 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有人说,第四句虽豪迈,却反映出戍边将士们思归和厌战 的情绪:不把敌人消灭终究回不了家。你怎么看?
边塞诗鉴赏讲解
2011级语文专题复习之边塞诗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一、介绍边塞诗的主要特点1、什么是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2、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3.归纳特征(1)从内容看特征------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家乡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等。
(2)从风格看特征——雄壮豪迈。
(3)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烘托。
二、赏析方法1.词句分析法2.形象分析法常用词语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三、分析举例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一、前两句是写景,所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问题二、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请略作分析。
景物特点: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
荒凉、辽阔、寒冷的沙漠景象。
边塞诗鉴赏教案【最新】
边塞诗鉴赏【学习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一、介绍边塞诗的主要特点什么是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二、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边塞诗鉴赏》教学实录
下边 塞诗 的有关 知识 。 二 朋 确边 塞诗 中常见 意象
师 :下 面请 一位 同 学 朗读一 下
《 燕 歌行 》 ,大家 在听 的 同时 要 注意 在 书 上 标 出 诗 歌 中 与 战 争 有 关 的 景、 物、 人 。( 学生 朗读 ) 师: 大 家觉得 这位 同学 读得 怎 么
生: 李 白, “ 金樽 清酒斗 十千 ” 。 师: 对诗歌 记得很 牢呀 。大家还
师: 从 诗歌 哪句看 出来 ? 生: “ 君 不 见 沙场 征 战苦 ,至今 犹 忆李将 军” 。这 句写道 爱护 士卒 的
师: 找的很 准 确 , 哪 位 同学 再来
交流 一下 。
生: 我 找 的是 “ 物” , 有烟尘、 金、
落 日。
生:
师: 哪位 同学 有补 充 ?( 师提 示 ) 既 然有笛 子 , 就一定 要有 …… 生: 音乐 。还 有 《 行路难 》 。 师 :许 多古代 诗 歌都 是 可 以用 来 演 唱的 , “ 行 路难 ” 是古 乐府 歌 名 , 许 多诗 人都 曾以它 为题写 过诗 。
至名 归 。请 同学们 默读课 文 , 结 合诗 中的相 关语 句 分析 ,这首 诗 歌表 达 了作 者什 么样 的复杂情 感 。
生: 我 分析 的是 “ 战 士军 前半 死
师: 听得很 仔细 。大家还 能举 出 “ 校” 读“ x i a 0 ” 的例 子吗 ?
生( 七嘴八舌 ) : 上校 、 少校、 学
校、 校 长 ……
生: 我 来说 。有 汉 将 、 天子 、 校 尉、 单于、 胡骑 、 战士 、 美人 、 少妇 、 征
人。
师: 同学们 总结 的很好 。下面请 同学 们整 理 一下 刚才 的问题 ,等一 下我们 进行 交流 。( 生思 考整理 ) 师 :哪位 同学先 来 交 流一 下你
边塞诗鉴赏教案
边塞诗鉴赏宁德五中崔锦华【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边塞诗的概念屏显王维的《汉江临眺》和《使至塞上》,问:这二者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明确:分别为山水诗和边塞诗。
我们知道山水诗在唐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其实边塞诗在唐朝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屏显边塞诗简介: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二、边塞诗的意象边塞诗抒写的地点大多在塞外,与战争有关,具体的如:萧关、大漠、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等。
诗歌中出现的人物有:将军、征人、匈奴、单于、胡儿等。
将士们日常弹奏的乐器是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弹奏的曲目主要有《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等。
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这些也就构成了边塞诗固有的意象。
(屏显)总结意象。
那么同学们所知道的边塞诗都有哪些呢?这些边塞诗所写的思想内容一样吗?三、边塞诗常见的思想内容依次屏显《从军行》、《雁门太守行》、《送元二使安西》、《夜上受降城闻笛》、《行营即事》,引导学生分析各自所体现的思想内容。
屏显:边塞诗主要的思想内容1、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
2、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
3、与朋友、亲人的离情别绪,思乡思亲的情感。
4、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这些边塞诗的语言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但不管怎样这些诗句都渗透着诗人的一腔爱国深情,可以说爱国主义是边塞诗的主旋律。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盛衰。
屏显:“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边塞诗鉴赏 (1)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
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
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 鹰扬 、箭飞马走 ;
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等少 数民族)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 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 州、楼兰。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芦管、
角、鼓。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
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者的穷兵黩武。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出塞》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 松《己亥岁》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 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 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 美之情)
安化县乐安镇中学戴思妹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要点和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鉴赏能力的培养
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
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 题材的诗歌。它是时代 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 运兴衰的作品。
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2011年高考古典诗词复习:边塞诗鉴赏教学案
2011年高考古典诗词复习:边塞诗鉴赏教学案教学博苑03-13 06352011年高考古典诗词复习:边塞诗鉴赏教学案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鉴赏点拔:王昌龄的边塞诗,或是歌颂边塞健儿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或是反映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
风格或悲凉慷慨,或缠绵婉。
从该诗二、三句可以看出:本诗主要表现戍边将士浓郁而缠绵的思家之情。
解答第一题,要把内容理解和情感表达结合起来。
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翻出一曲曲“新声”,让人爱听又怕听,因为那“听不尽”的曲调,总离不开“离别情”啊!欲是翻新琵琶语,欲是搅扰思乡情,鲜明的对照手法强化了“边愁”的深重。
第二题从表达方式来设题。
该诗前面叙事,最后以写景收束,描写出一幅悲凉而又壮阔的秋月高挂图,把戍边将士“不尽”的怀乡思绪融注在典型的意象中,意蕴丰富,引人联想,这就是创设意境,寓情于景。
参考答案:(1)不矛盾。
这样的对照手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情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技法点睛边塞诗是特定时期的作品,赏析这类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比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
边塞诗鉴赏
(5)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漠风尘,红旗半卷,前两句描写了唐军乘夜 色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威。
B.前军夜战,生擒敌酋,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勇 猛善战。
由于唐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战争频繁,统治者 重武轻文,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 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 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 大发展起来了,边塞诗也就成了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 束奇葩。
不同时期边塞诗的主题特点:
1.唐以前的边塞诗: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C.诗中正面描写了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锋 部队只从侧面带出。
D.诗中的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给读者提供了广 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A (不是夜晚,而是白天。错在对于“日色昏”的理 解。“昏”指昏暗的大漠景色,并非指晚上。)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5、用典故(常用典故:李广的典故、燕然的典故、玉门 关的典故、楼兰的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诗人有陆游等。 他们直面冷酷的现实,表达拯救国家和沦 陷区人民于水火的强烈愿望,诗歌紧紧围绕国 家领土完整、边塞安危的主题,常常表达为国 建功、收复失地、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梦绕沙 场与现实受阻的内心矛盾。
边塞诗教案初中
边塞诗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边塞诗,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能够分析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边塞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使学生感受边塞诗的豪迈、悲壮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2. 边塞诗的表现手法3. 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边塞诗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
2. 教学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如写作背景、地域特色、表现手法等。
3. 教学边塞诗的表现手法:通过具体诗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表现手法,如夸张、比喻、象征等。
4. 教学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通过分析具体诗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如豪迈、悲壮、思乡等。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塞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分析一首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边塞诗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分析边塞诗的特点和主题。
但在情感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边塞诗初中教案
边塞诗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边塞诗的背景特点,能够分析边塞诗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边塞诗的背景特点和主题思想。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边塞诗的艺术价值的评价。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边塞诗的相关资料,如边塞诗的定义、发展历程、代表诗人等。
2. 学生预习《凉州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边塞诗,如《出塞》、《塞下曲》等,总结边塞诗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凉州词》,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凉州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诗歌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边塞诗的背景出发,深入理解《凉州词》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黄河”、“长城”、“烽火”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3. 探讨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编写一篇关于《凉州词》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2. 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边塞诗,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解析,使学生对边塞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使他们在欣赏边塞诗的同时,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自豪。
高三语文第7讲教案边塞诗
遁逃,唐朝将士追击作了铺垫。 【解析】
与“夜遁逃”“轻骑逐”串联思考,问题迎刃而解。 2.诗中能表现主题的形象是什么?
【答案】 主题是表现边境战争艰苦,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能表现这一主题的
形象在最后一句,一支骑兵列队正要出征,刹那间,将士的弓刀上落满 了大雪。 【解析】
联想指向“唐军”的行动。
5.题目“从军行”中的“行”的意思是指
。
【答案】
这首诗的体裁是歌行体。
【解析】
“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
府诗的基础建立起来的。
6.这首诗写“夜战”的前军用侧面描写,而写增援的后军则是用 面描写。从诗中的描写来看,增援的后军出发的时间是在 。 【答案】
二、知识讲解
常见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 刀、铩、箫笛……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 夷、楼兰、安西、单于…… 思想情感: 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 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同情边关将士。 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 专业术语: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同情、厌战、离恨…… 表现手法: 对比、触情入景、虚实结合、用典 。 考点1 边塞诗的情感赏析。 考点2 边塞诗的手法赏析。 考点3 边塞诗的语句赏析。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边塞诗歌教案
边塞诗歌教案篇1:边塞诗歌教案边塞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主题;2、进一步了解边塞诗,包括诗歌意象、主旨等;3、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边塞诗歌主旨,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歌曲《出塞曲》导入二、《从军行(其一)》鉴赏(一)回顾所学边塞诗(二)王昌龄简介“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三)学生朗读诗歌评价学生朗读(四)找感情基调“愁”(五)如何写“愁”“黄昏”、“独”、“秋”、“羌笛”、“关山月”(六)曲笔表现征人思乡怀人的感情,不直接写出,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
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
(七)主旨表现征人思乡怀人三、总结边塞诗1、意象: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比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
常见意象还有: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2、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5)。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思妇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3、边塞诗歌意境边塞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初中语文_古诗词鉴赏——边塞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诗专题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典型的边塞诗,归纳边塞诗的常见意象,体会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2.通过典型的习题,让学生运用边塞诗的相关知识去鉴赏边塞诗。
3.体会戍守边疆将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归纳边塞诗的常见意象,体会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鉴赏边塞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点拨教学过程:一、导入。
齐读诗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共同的名字:边塞诗。
二、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征战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汉魏六朝初步发展隋代开始兴盛唐代黄金时代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三、梳理“边塞诗”常见意象1.边塞诗中有哪些常见的意象?(提示:可以从景物、地名、战事意象、乐器等方面考虑。
)生找出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能体现典型的边塞风情的)、战事意象、常见的地名、常见的音乐(乐器和乐曲),各小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2.教师点评,小结: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四、体会边塞诗人的情感1.边塞诗的常见主题有哪些?请大家阅读一组边塞诗,结合诗句说说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3.学生发言。
师点评并板书。
【1】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边塞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边塞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边塞诗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点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整体感知:学生背诵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整体感知边塞诗的意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阳、雁、角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燕然、羌管、霜、将军、征夫总结边塞诗的主要意象: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
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边塞诗 教案(全国)
2017届一轮复习边塞诗教案(全国)一、学习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技巧.2、体会边塞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握边塞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塞诗歌鉴赏能力。
二、自主先学(一)边塞诗词简介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
其兴起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1、事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2、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3、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意境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的特点:1、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
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
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2、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
描写的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
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戍卒、胡儿。
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边塞诗(教案)一.概念边塞诗是指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以反映边塞风光、边界战争、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卢伦等。
盛唐边塞诗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广阔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即把握边塞诗的时代特征:1.盛唐: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例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少年行(其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2.中晚唐: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却夹杂着几许悲壮,几许婉伤。
【例句】碛(qì,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3.宋代:仍洋溢着爱国热情,却多些凄凉,多些惆怅。
【例句】报国无门的愤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归家无望的哀痛: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二.思想内容(背一背)①表现戍边将士忠君报国,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精神。
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②表达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家中妻子的离恨。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从军行》)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③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人民的同情。
誓扫凶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李颀《古从军行》)④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和对将领腐败的揭露,呼唤英主良将。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⑤描写迥异于中原的边塞风光,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单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李颀《古从军行》)三.常用词语(1)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shā)、战车、胡笳、琵琶等。
(2)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qì)西(唐朝对西域的称呼)、轮台、龟兹(qiū,古代西域国名)、夜郎(位于湖南西部边陲的新晃县,古夜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楼兰(西域古国名)、玉门关、凉州、阴山;胡、羌、羯(jié)、夷、单于等。
(3)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4)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5)感情特点:豪迈、豪气、杀敌豪情、报国之志、昂扬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四.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奇壮美、豪放悲慨、委婉清丽五.常用表现手法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从军行》)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李颀《古从军行》)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2.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杜甫《兵车行》)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
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燕歌行〉)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等效果。
4.用典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其一)》)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5.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六.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岁岁、朝朝”表达了对戍边生活的不满。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南宋)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①。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②。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③,身老沧州④。
【注释】①梁州:今陕西南郑一带。
②貂裘:貂皮大衣。
③天山:即祁连山,这里指抗金前线。
④沧州:指隐士住的地方。
①上阕“尘暗旧貂裘”句的诗眼是什么?请作分析说明。
(答案:是“暗”字,一个“暗”字不仅写出了画面的暗淡,而且将岁月流逝,人事消磨,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融入其中,此外还与“匹马戍梁州”的梦想形成对比,造成强烈的情感落差。
)②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答案: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奔赴抗敌前线,报效祖国,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志,与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有志向难申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沉郁的浩叹,令人荡气回肠。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题目。
燕歌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唐朝边塞诗中的典范作品。
说出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内容。
(答案)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骚扰以及张守珪立功受赏的情况。
它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来说,并无重要意义,但它给全诗开辟了一种比较恢宏和开阔的气势,而这正是其时的边塞诗所共有的特色。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在开放向上的盛唐时期,男儿的赴身边塞,建功立业的豪迈风采。
从“从金伐鼓下榆关”到‘力尽关山未解围’十二句,具体描写了战斗的整个过程。
这里有逶迤不断的行军阵容,有萧条凄凉的边塞景色,还有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和战士的血洒疆场的细致描摹等等。
语气逼真,描写及其生动。
富于形象感。
特别诗人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运用及其鲜明的对比,感情激烈地谴责了边塞将帅的腐朽生活。
“铁衣远戍辛勤久”四句,描写了征人们因长期戍守边防不能回家而产生的苦闷绝望的心情。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诗人把征人与少妇的相互思念,运用类似蒙太奇的手法连接在一起,在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悲剧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从“边庭飘飖那可度”到全诗结束,在对边塞生活的描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深切感受。
在这里,诗人既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又表现了他对李广这样的安边将帅的崇拜和渴望;并谴责将帅不体恤兵士,骄奢淫逸的恶劣行为。
诗人的感情基调很凝重,在褒贬中体现了思索的痛苦。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③。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
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③紫骝:骏马名。
(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含义?明确:边塞的艰苦。
(2)“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作者对“幽并客”表现什么态度?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
赞扬他们的慷慨豪迈精神。
(3)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贬”的不同态度。
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说说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
“幽并客”和“游侠儿”。
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
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4)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体地点。
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
C.“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的杀敌本领。
答案:D (并非“劝勉”,而是劝戒不要学“游侠儿”。
)(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B.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C.这首诗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然后抒发了对驰骋沙场的健儿们的歌颂,由景到情。
D.诗人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目的在于突出戍边战士长期驻守边塞的决心。
答案:D (诗中用“幽并客”指戍边战士,把他们与“游侠儿”作正反对比。
)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①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
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说明。
②这两首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也不相同,请任选一个鉴赏角度分析这种不同。
简析:这是两首边塞诗的比较鉴赏题目。
所拟的两道题目带有较强的综合性,但命题角度指向性很明确:第1题是要求从内容角度比较抒发情感的差异性;第2题是从一个小角度比较艺术手法的差异性,虽然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但作答角度单一,要求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