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分娩前后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

分娩前后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

分娩前后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在分娩过程中,产程进展顺利与否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对保障母婴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常引起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难产、产后出血等。

现将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分娩前后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恐惧和焦虑心理:孕妇担心陌生的分娩环境、宫缩痛,害怕周围产妇痛苦地呻吟或喊叫、担心阴道分娩不成功再行手术,产程中表现为紧张不安、拒绝饮食和休息。

产前各种检查如肛门指诊、人工破膜、阴道检查、导尿、胎心监护等都会引起产妇的不适而使其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产妇担心疼痛、出血、发生难产、胎儿性别不理想、胎儿畸形等,致使情绪紧张,处于焦虑状态。

依赖心理:产妇人院待产后期望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为她们接生和手术,期望得到一流的护理、更好的待产、分娩及休养环境;从怀孕就受到亲人和社会的重点保护,在分娩过程中,依赖有经验的医生、助产士为其助产[1]。

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剖宫产及术后镇痛技术的发展使剖宫产痛苦减轻,致使有些产妇依赖剖宫产。

矛盾心理:产妇对即将出生的新生命抱着期待、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对分娩心怀恐惧,担心分娩不顺利、胎儿是否畸形、胎儿安危、胎儿性别、难产、自己能否做好母亲等,随着分娩的临近,烦恼、恐惧加重,为能否分娩一个理想的孩子而感到忧虑和紧张。

自尊心降低:自尊心低会导致抑郁、孤独、疏离社会,严重影响他们生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全面健康。

在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让他们改变以前对事态的瞻望,重新看待人和事,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进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和谐关系,从而增强自信,提高自尊心。

攻击行为:由于无病状态下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妇女在分娩前后经常无法适应,产生抑郁、忧虑、不安、害怕等不良情绪,进而可能发展为烦躁、易怒、具有攻击性等行为。

心理护理措施分娩是否顺利与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周围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临产前护理:①产前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时应避免使用书本化的语言向产妇灌输知识。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第1篇:产妇产后抑郁的医疗护理模式研究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4土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个医学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的医疗护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除了熟练地掌握医疗和护理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和相关的社会因素问题,从促进健康的角度开展全方位医护干预工作,以提高治疗水平和患者康复质量。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0年2月到201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分娩的200名正常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拒绝合作、合并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多胎妊娠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完整问卷195份,应答率为。

最终纳人的195位产妇中98人来自对照组,97人来自干预组,两组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人、妊娠种类、流产史和婴儿性别企盼等方面和居住条件均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产妇均在产前、产时和产后接受常规的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

在此基础上,由指定的医护人员对干预组产妇实施“一对一”的产前、产时和产后心理干预。

1.2.1产前心理干预采用交谈方式给待产妇解释分娩过程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应对措施,消除对分娩产生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指导产妇进行腹式深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

产时和产后心理干预产时通过交谈,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产后帮助产妇认同角色。

1.3评估项目(1)心理测评:产妇人院当天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医院焦虑一抑郁自评量表、出院前1d填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比较不同组别不同产程心理测评结果;(2)总产程时间:用产程图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

1.4评分方法EPDS量表每一条目按0?3分进行4级评分。

各项目得分累加即为量表总分,总分>13分提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总分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严重。

HAD表由14个条目组成,分为2个分量表,A值表示焦虑,D值表示抑郁。

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产后心理护理是指对妇女在分娩后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支持的临床措施。

随着对女性健康关注的增加以及产后心理问题对母婴健康的影响的认识加深,对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包括相关的理论模型、评估工具以及干预方法等。

1.理论模型: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发展了多种理论模型,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产后感受理论》。

该理论认为,产妇产后的心理体验可以通过情绪、情感和认知来解释,进而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

此外,包括《社会支持理论》、《应激-适应理论》、《应对模型》等也被应用于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中。

2.评估工具:产后心理护理的评估工具主要用于评估产妇产后心理问题的程度和类型,从而为干预提供指导。

目前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产后抑郁症筛查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简称EPDS)和《产后自我认同量表》(Postpartum Self-Evaluation Questionnaire,简称PSEQ)等。

这些工具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3.干预方法:4.影响因素:产后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产妇的年龄、婚姻状况、孕产历史、个性特点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的支持与压力、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文化背景、社会支持体系等。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产后心理护理方案。

总结起来,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涉及了多个方面,包括理论模型、评估工具、干预方法和影响因素。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产后心理护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高评估工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促进产妇产后心理健康的增进。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康复的影响研究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康复的影响研究

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与治疗现状
要点一
影响
要点二
治疗现状
产后抑郁症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可 能对婴儿的成长发育和家庭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使用抗抑郁药物,而心理治疗则包括认知 行为疗法、人际疗法等。同时,家庭支持和物理治疗等 方法也被证明对缓解产后抑郁症有帮助。
研究结构
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为实验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康复的影响;第四部分为结论,总结研究结果和贡献 。
02
产后抑郁症概述
产后抑郁症的定义与症状
定义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在产褥期或产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抑郁症 状,通常发生在分娩后1年内。
增强职业能力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职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生活。
04
基于实证研究的心理护理 方案优化
实证研究方法与结果
01
02
03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选取产后抑郁症患者100例,随 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 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 预。05来自结论与展望研究结论与贡献
1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2
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产妇的抑郁症状和生 活质量。
3
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症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当前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选择偏 倚。
针对不同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的产后抑 郁症,可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以 提高治疗效果。

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

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

论文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申请人:刘晓妮学科(专业):护理学指导教师:金燕2019年7月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班级护理学1709 层次专升本攻生名刘晓妮学号"7031603042832_、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2019年5月22日起至2019年9月26日止三、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金燕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评议书论文题目: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学科(专业):护理学申请人:刘晓妮指导教师:金燕摘要目的探索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并制定护理干预对策。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足月分娩后抑郁产妇64例, 总结分析其岀现心理障碍的成因,并制定干预对策,后将其分为行常规干预对照组(n二32)与并行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n二32),验证制定护理对策的有效性。

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产妇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C0.05。

结论导致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因素较多,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不良情绪,所以应该加强对于产妇产后的心理护理,减少产后孕妇心理障碍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护理;产妇;心理障碍论文类型:理论研究1绪论 (1)1.1背景及意义 (1)1.2研究目的及目标 (1)1.3关键词及定义 (1)1.4文献回顾 (2)2研究设计 (4)2.1 一般资料 (4)2.2研究方法 (4)2.3评价标准 (5)2.4研究工具 (5)3研究结果 (6)4讨论 (7)5推论及建议 (8)5.1推论 (8)5.2建议 (8)5.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8)5.2.2创造适宜的孕后恢复环境 (8)523帮助角色转换 (8)524加强与孕妇家属沟通 (9)致谢 (9)参考文献 (10)网络学院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11)毕业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11)II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疗学院论文1绪论1.1背景及意义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事件及心理危机时期,产后心理障碍是指产妇产后发生的沮丧及抑郁情况,也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研究对产后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价值

研究对产后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价值

研究对产后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将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产妇实施的作用。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产妇共60例,按照数字表法对其分组,设定其中30例为参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其余30例为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对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的产后抑郁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产妇实施能够有效调节其心理状态,从而对产后抑郁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产妇;产后抑郁[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partum women. Methods atotal of 60 pregnant women who gave birth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0 to March 2022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They were p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table method. Among them, 30 cases were set as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implement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ther 30 cases were implemen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study group.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partum women can effectively adjust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 so as to prevent postpartum depression.[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Maternal; Postpartum depression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改变,使得孕产妇的数量显著增加。

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摘要】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孕妇和产妇应对产前和产后的各种压力和情绪问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引言部分介绍了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正文部分分析了心理干预的定义、在产前和产后护理中的应用,评价了心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局限性,结论部分总结了心理干预对助产护理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重要性,并为今后的助产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助产护理、心理干预、产前护理、产后护理、效果评价、局限性、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产妇缓解焦虑情绪,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预防或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对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评价,对提升产妇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定义、产前护理、产后护理、效果评价和局限性等方面探讨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助产护理的意义,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研究意义: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助产护理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而心理问题在孕产期间往往被忽视,容易导致产妇和新生儿的不良健康影响。

深入探讨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作用与效果,有助于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对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的研究,可以为助产护理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助产护理实践的进步和发展,为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定义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定义是指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针对孕产妇及其家庭成员在孕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以提高孕产妇及其家庭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围产期心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围产期心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围产期心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产后抑郁;围产期;心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是孕产妇分娩后出现的心理障碍,包括睡眠障碍、心神不宁、悲观消极、自杀倾向等[1、2],严重危害产妇和婴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家庭、婚姻的稳定,是产科临床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

现本文对心理干预可预防产后抑郁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期待能为临床认识、研究、预防产后抑郁提供新的思路。

1.产后抑郁症的现状及危险因素1.1 抑郁症的现状妊娠和分娩是女性经历的一种特殊生理过程,刺激人体产生各种反应,持续性情感或心境的低落可产生抑郁严重影响机体健康。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rm depression,PPD)是孕妇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产褥期精神综合征[3],多发生在产后3个月,影响产妇康复、婴儿生长发育、家庭、社会的稳定。

对产后抑郁症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预防并治疗、有针对性的对孕产妇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能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

研究表明孕产妇围产期抑郁症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4]。

特别是80、90后独生女已成为我国生育人员领域主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独特的双面个性,难以承受孕产的应激事件,全面开放二胎、三胎政策的实施高龄产妇增多,不育不孕通过治疗而怀孕的产妇,家族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影响等的诸多因素,促使孕产妇更易出现情绪的波动产生PPD,对产妇、婴幼儿、家庭和社会都具有负面的影响[5-17]。

PPD的发病率高已达成共识,最近的研究发现PPD高达38.75% [18],并且治疗不当PPD可持续存在或者复发风险[19],严重者影响婚姻家庭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1.2 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PPD的发生与生理结构改变、心境变化、生活环境、病理损伤均密切相关,影响产褥期恢复、心血管、运动等多个系统的功能与腺体分泌,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和家庭关系,甚至导致产妇无法照料婴儿[20]。

PPD的危险因素具有多维性,与产妇的生理、心理、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相关联,都是PPD的影响因素[21、22]。

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摘要】产后抑郁是一种产后并发症,产妇出现消极、负面的情绪,形成异常的行为举动,其身心健康会受到损害,同时会影响其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对于产后康复进程产生干扰和妨碍,甚至会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而产后抑郁的形成,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产后抑郁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重点结合相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改善产妇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关键词】产后抑郁;社会心理因素;心理护理产妇在分娩后,其生理、心理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产妇在分娩后表现出敏感、焦虑和情绪低落,精神状态不稳定,并会产生异常的行为举动,说明产妇出现了产后抑郁症状[1]。

产后抑郁所引发的心理障碍,会影响其家庭功能,不利于产后恢复。

产后抑郁的形成,主要与分娩因素、内分泌因素有关,应做好产后护理工作,注重日常生活的保健,加强对生活作息、饮食、运动锻炼的管理,改善其营养状态,维持内分泌和代谢稳定[2]。

而在心理护理方面,则需要关注家庭、社会因素对于产妇心理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笔者查阅了有关产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报道,分析社会心理因素对于疾病发生、进展的影响,并对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现综述如下。

1.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1.1家庭关系妊娠、分娩是较为辛苦、困难的过程,产妇承担着较大的压力,并需要忍受分娩阵痛和手术创伤带来的痛苦。

在产后恢复期间,产妇会感到身心疲惫,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

家庭关系是否和谐,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妇产后的情绪状态。

在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中,产妇与家人之间产生矛盾,容易产生抑郁情绪[3]。

缺乏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则会增加其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逐渐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与此同时,生活、工作压力也是影响产妇情绪和精神状态的主要因素。

在孕期和产后恢复阶段,产妇接触到负性生活事件(失业、亲友病丧),会对其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

另外,在产后恢复期间,产妇的生活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心理状态。

产后抑郁预防性护理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预防性护理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预防性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许多产妇在生产后心理上通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产后抑郁为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它对产妇的健康生活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严重者会导致产妇出现病理性改变。

因此,产后抑郁的预防应受到大家的关注,产前、产时以及产后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科学有效地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改善孕产妇的生活质量,进而维护孕产妇的身心健康。

本文综述了产后抑郁的发病现况、危害、表现、以及相关因素,讨论了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护理方法,并对本文做了小结。

关键词:产后抑郁;预防;护理。

产后抑郁症又称为产后抑郁障碍,但产后抑郁症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病症,只是出现在产后这一特定时期的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典型的产后抑郁症通常发生在产后2周,以分娩后4-6周最为突出,主要症状为心情低落、食欲不佳、自责自卑感、焦躁不安、失眠、精神病症状等情况[1]。

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或伤害儿童的倾向。

多数人会于3-6个月自行康复,但严重的可延续1-2年。

1.产后抑郁的危害1.1对产妇的影响产后抑郁患者可出现伤害自己甚至危及生命的行为,不利于产妇产后精力、体能恢复;提高产妇滥用药物或酒精上瘾的风险;导致合并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头痛等身体病症,以及产后并发症严重化或慢性化。

同时,产后抑郁还会使产妇心理情绪发生极大的变化,使产妇难以适应生产之后的角色转变,使产妇抚养心态不佳、与宝宝沟通困难。

1.2对婴儿的影响产后抑郁症患者可能对宝宝造成器质性危害、母婴感情出现障碍;造成儿童智力、心智发育障碍;性格孤僻;青少年时发生暴力行为倾向;对婴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1.3对家庭与社会的影响产后抑郁症患者情绪极其不稳定,使其无法与家人好好相处,感情交流上产生障碍,影响产妇与家人的感情,甚至会导致日后的一些偏激行为,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2.产后抑郁的预防性护理进展产后抑郁症是剖宫产妇最普遍的心理问题,也是产科最关键的心理护理问题。

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产程的影响进展研究

 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产程的影响进展研究

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产程的影响进展研究摘要】作为一项女性生理性活动,分娩过程是一个相对痛苦的过程,其对产妇的心理与生理均有着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初产妇来说,由于缺乏分娩相关知识,无分娩经验,往往伴随焦虑、恐惧等心理,影响分娩的顺利进行,临床中提出要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通过心理安慰、情感支持等,争取产妇的配合,缓解初产妇的焦虑、紧张心理,其对于提升分娩质量、缩短产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产妇;分娩质量;产程;影响分娩是女性生命活动中心极为重要的生活体验,同时也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正常生理过程。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一方面要承受到心理的压力与变化,另一方面也遭受巨大的生理疼痛,尤其是对于初产妇来说,其缺乏直接体验,对分娩相关知识的了解往往是道听途说,产妇多伴随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等心理[1-4],会导致人体产生内分泌失调,严重时甚至影响到分娩质量。

研究将从产妇分娩心理护理的方法、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产程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1.产妇分娩心理护理方法1.1创造温馨的环境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能够舒缓产妇的心理压力。

首先,护理人员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迎接产妇,向产妇及家属介绍院内环境及病区环境,带领产妇熟悉病房环境,确保病房整洁、舒适,定时通风换气。

与此同时向产妇介绍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基本情况,增强产妇信赖感。

在走廊及病房内可摆放绿色植物,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5]。

主动询问产妇的基本情况,严密监测其体征变化情况,并对产妇心理状态予以评估,观察其情绪变化,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6]。

对产妇给予分娩知识相关指导,并邀请已经自然分娩产妇向待产产妇讲述自身的分娩体验,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关系,使待产产妇能够明确分娩相关注意事项,树立分娩信心,以积极、愉悦的心态面对分娩[7]。

1.2加强心理指导作为一项创伤性生理活动,分娩会对产妇产生巨大的心理应激,对分娩过程及产程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缺乏分娩经验或对分娩认识不到位,产妇对医务人员有着较高的依赖性[8]。

产妇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心理护理

产妇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心理护理

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摘要】目的转变产妇对产后的认识,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

方法对我院2010年至2011年共90例,在住院期间的忧郁症,进行原因分析以及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分析,从而针对性的制定心理护理具体措施。

结果经过2周的护理,所有患者心理状况均有显著性改变。

结论多方面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是可行的和有效地【关键词】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抑郁症状,这不仅影响到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儿的发育,还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

因此,为了解影响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笔者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对在本医院妇产科分娩的90例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0例产妇均系2010年1月——2o11年1月住院分娩的产妇。

年龄22-36岁,孕周37-42周,新生儿体重2500-4200克。

大专以上文化42例,中专以上文化39例,小学及以下文化9例,剖宫产51人,正常分娩39人。

1.2调查方法采用艾氏产后抑郁量表(fpds):为自评量表,共有10个项目,满分30分,总分少于13为阴性,大于等于13为阳性可确诊为产后抑郁症。

2产妇产后抑郁的原因2.1生理因素妇女从怀孕至妊娠分娩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产后72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

这种内分泌的突然改变往往会造成抑郁不安的情绪。

2.2心理因素妇女从怀孕,分娩到迎接一个新生命的来临,期间对分娩的恐惧、紧张对新生儿的性别、外貌、健康状况的担忧,育婴知识的缺乏以及自身身体外貌的变化的焦虑,转换为母亲角色的不适应从而使产妇精神负担加重,造成身心疲惫和痛苦。

2.3社会因素婆媳关系紧张,丈夫缺乏关心体贴。

有的产妇家庭经济条件差,孩子出生时家庭开支增加。

也有的产妇由于分娩丢失劳动就业的机会造成经济方面的压力加大。

2.4遗传与个性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产妇焦虑抑郁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康琳张利萍刘浪沙范馨莉张悦思杨柳杨敏

产妇焦虑抑郁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康琳张利萍刘浪沙范馨莉张悦思杨柳杨敏

产妇焦虑抑郁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康琳张利萍* 刘浪沙范馨莉张悦思杨柳杨敏发布时间:2023-06-19T08:47:58.685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5期作者:康琳张利萍* 刘浪沙范馨莉张悦思杨柳杨敏[导读] 近年来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相关。

攀枝花学院康养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摘要】近年来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相关。

这种焦虑抑郁情绪对胎儿、产妇分娩过程和结局以及产妇产后出血和泌乳都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产前健康教育,舒适化护理,心理干预,产后访视早期干预等一系列措施可以缓解产妇的焦虑抑郁。

目前,我国对产妇焦虑抑郁的研究干预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化产科监护干预模式和聚焦解决模式。

本文就产妇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改善产妇的心理及健康状况提供信息。

【关键词】产妇;焦虑抑郁;护理现如今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高收入国家为6.9%~12.9%,一些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国家甚至达到20%以上[1]。

焦虑一般表现为情绪激动、恐惧、坐卧不宁;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注意力下降、兴趣缺乏。

严重的焦虑抑郁状态给产妇自身及其家庭婚姻乃至社会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产前教育等可以有效的缓解她们的焦虑抑郁情况。

目前,我国对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1.产妇焦虑抑郁的现状及干预模式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女性在孕产期极易出现焦虑和抑郁。

研究发现,产妇焦虑在孕产期的发生率为18.10%,产妇抑郁在孕前的发生率为27%,孕产期的发生率甚至高达33%[1-2]。

产后焦虑和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可能导致产妇情绪变化、行为改变、性格改变、社交能力下降、记忆能力减退、注意力分散、社会交往能力受限,甚至自残、虐待和伤害他人,给母亲和孩子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3-4]。

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保健指导研究进展

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保健指导研究进展

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保健指导研究进展无锡市锡山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江苏无锡 214101【摘要】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对母婴身心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对孕产妇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健康指导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为孕产妇制定全方位、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孕产妇;心理健康;保健指导;研究进展受到我国生育政策的影响,加之医疗条件、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优生优育的重要性,因此对孕产妇的保健工作十分重视。

孕产妇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除了生理变化之外,其在心理方面也会产生较多变化,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心理情绪,且很多孕产妇对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甚至存在错误认知,这些都不利于母儿健康,还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1,2]。

对孕产妇实施了心理健康与保健指导,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1孕产妇的心理问题及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婚育年龄趋向高龄化,因心理问题而导致产后抑郁症和并发症等呈现增长趋势。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层次的孕产妇,妊娠情况和心理情况各有不同,但心理问题出现较多的大致有以下几种:1.1对妊娠分娩过于敏感妇女妊娠后,为了胎儿的生长发育,自身会调动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但这种应激性的调整也会给身体增加负担,带来例如恶心、呕吐等不适。

有的孕妇对这种调整变化缺乏正确认识,稍有不适就产生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

例如:因负面性的情绪导致或加剧妊娠呕吐,不能正常进食,将妊娠过程中的生理现象视为疾病,对孩子的健康、智商的过高期望,还有少数家庭存在的重男轻女偏见。

各方压力汇聚在一起,大大增加了孕妇心理负担,使她们出现了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加重了早孕反应的症状,有的甚至造成分娩障碍,不利于产后的康复,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3]。

1.2对分娩过程过于恐惧产妇在分娩期时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对即将出生的新生命抱着期待、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又因各种原因而感到恐惧、紧张和焦虑不安。

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分析

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分析

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分析1. 引言1.1 产后抑郁的定义产后抑郁是指产妇在产后出现的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疲倦、失眠、食欲改变等症状。

这种抑郁状态可能会影响产妇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亲子关系,严重时甚至会对母婴的健康造成影响。

产后抑郁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激素水平的变化、产程中的心理压力、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因素有关。

社会心理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产后抑郁的发生和发展。

社会支持的程度、亲子关系的稳定性、家庭环境的和谐与否等都可能对产后抑郁产生影响。

了解产后抑郁的定义和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这一问题。

通过心理护理和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实现家庭的和谐发展。

对产后抑郁的认识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2 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引言:产后抑郁是指女性在生育后出现的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症状。

产后抑郁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也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而社会心理因素在产后抑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产后抑郁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影响。

社会支持是产后抑郁中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得到家人、朋友和社区的支持对产妇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缺乏社会支持会导致产妇感到孤立和无助,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母婴关系对产后抑郁也有一定的影响。

良好的母婴关系可以促进产妇对母性的接受和喜爱,有助于减轻产后抑郁的症状。

相反,母婴关系紧张或不良会加重产后抑郁的程度。

职业因素和家庭环境也会对产后抑郁产生影响。

工作压力、职业歧视、家庭纷争等问题都可能加剧产后抑郁的症状。

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必须引起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社会心理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对产妇的社会支持,建立健康的家庭环境和积极的母婴关系,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分析这些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具体影响,并探讨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

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结论
结论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进展显 示,通过为产妇提供支持和安慰、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建立良好的睡眠 习惯、鼓励参加适宜的运动和社交活动以及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等措施,可以 有效缓解产后抑郁的症状,提高产妇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然而,现有的 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引言
引言
产后抑郁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抑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悲伤、 自责等,甚至可能伴有自杀倾向。产后抑郁的发病率较高,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和家庭关系。因此,对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有一定的实践 意义。
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1、原因
1、原因
产后抑郁的原因包括生理变化、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因素。其中,生理变 化是产后抑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激素水平变化、睡眠不足、身体疲惫等。 家庭环境也是影响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如家庭矛盾、夫妻关系紧张等。此外, 社会支持不足、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差等也会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
内容摘要
针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产后康复、激素调节 和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等方面。心理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支持、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 干预等,旨在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产后康复主要包括体 育锻炼、健康宣教和产褥期保健等,有助于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
内容摘要
结论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深入研究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机制、开展多中心大样 本的研究、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护理模式以及加强孕产期心理健康教育 和服务等方面。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女性生育观念的改变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生育延迟现象,高龄产 妇逐渐成为一个备受的群体。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对其身心健康和 家庭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针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措施成为了研 究热点。本次演示将探讨高龄产妇产后抑郁及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旨在为 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和优化高龄产妇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产后心理状况的研究和调整治疗

产后心理状况的研究和调整治疗

产后心理状况的研究和调整治疗【摘要】目的探究产妇产后的心理状况以提高医护人员对产妇产后心理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方法以我院98例产妇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制成一份问卷,让产妇对自己在生产一周后的具体情况如实填写,根据产妇的生产方式分成阴道生产组和剖腹产组,根据产妇的学历情况分成高学历组和一般学历组,分别将几组的调查数据整理出来,并与国内常摸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产妇在产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的情绪。

剖宫产组焦虑症状评分高于阴道生产组,高学历组的抑郁症状评分低于一般学历组(P <0.05)。

结论产后是产妇焦虑抑郁症高发的时期,对产妇可能出现的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的疏导,稳定产妇产后的情绪。

产妇焦虑的情况与生产方式有关,而抑郁的情况与学历的高低有所联系。

【关键词】产后;心理状况;治疗随着医学的进一步的发展,医学健康的评判标准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

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在对产妇进行护理时,不仅仅只是需要对产妇的身体恢复进行护理,同时也不能忽略对产妇产后心理上的护理。

女性在妊娠以及分娩过程中,身体和心理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产妇产后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抑郁症。

这些都影响了产妇在生产后回归正常的生活[1]。

所以,在对产妇产后出现的心理情况要进行严密的注意,并对产妇可能出现的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的疏导。

为了更好地了解产妇产后的心理状况,采取较好的治疗手段,笔者对我院的98例产妇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了我院在2014年整整一年期间收治的98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98例产妇的生产方式主要为阴道生产和剖宫产;其学历水平分为高学历(专科以上学历)、一般学历(专科以下学历)。

1.2方法在生产后2~3周内获得产妇的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制成一份问卷,让产妇对自己在生产一周后的具体情况如实填写,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只需要填写生产方式以及学历情况。

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总结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方法:通过临床经验及查阅有关期刊、杂志报道进行综述。

结果:积极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影响产妇的心理活动,帮助产妇获得最佳的身心状态。

结论:妇产科工作人员要学习相关护理知识,研究孕妇的心理需要,掌握产后心理护理技能,提高产后心理护理的效果。

【关键词】产后;心理护理;研究进展心理护理,指在护理过程中,医务工XXX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心理护理在现代产科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是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护患间的人际交往,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1]。

为了做好孕妇产后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与产妇的交流技巧,做好她们的心理疏导,促进产妇产后的身体心理恢复,妇产科工作人员要学习相关护理知识,研究孕妇的心理需要,掌握产后心理护理技能,提高产后心理护理的效果。

本文通过总结相关参考文献,对产妇产后的心理护理综述如下。

1 产妇产后的心理特点1.1 不稳定情绪因为产妇产后身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与情绪活动有关的儿茶酚胺分泌减少,体内的内分泌调节处在不平衡状态,所以其情绪很不稳定,有50%~70%的妇女在产后3天发生抑郁症,表现为精神沮丧、焦虑不安、失眠、食欲不振、易激动、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等[2]。

1.2 分娩结束带来精神上的解脱和体力上的疲乏,而忘却了不良的主诉产妇经过10月怀胎的辛苦和分娩时痛苦折磨之后,亲眼看到自己期待已久的婴儿,做妈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产时巨大的体力消耗,使产妇倍感辛劳,由于这两种感觉占据了主导地位,掩盖了一些不良现象,使产妇不能及时诉说,导致产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如某产妇,以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入院,经用药控制,病情稳定,预期顺利分娩一男婴。

由于疾病本身的特点,加之产妇产后过度的兴奋,病情呈发展趋势,曾一度感到头痛、头晕,但因过度疲劳的掩盖而失去诉说的机会,使病情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治,从而引起产后子痫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总结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方法:通过临床经验及查阅有关期刊、杂志报道进行综述。

结果:积极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影响产妇的心理活动,帮助产妇获得最佳的身心状态。

结论:妇产科工作人员要学习相关护理知识,研究孕妇的心理需要,掌握产后心理护理技能,提高产后心理护理的效果。

【关键词】产后;心理护理;研究进展心理护理,指在护理过程中,医务工作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心理护理在现代产科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是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护患间的人际交往,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1]。

为了做好孕妇产后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与产妇的交流技巧,做好她们的心理疏导,促进产妇产后的身体心理恢复,妇产科工作人员要学习相关护理知识,研究孕妇的心理需要,掌握产后心理护理技能,提高产后心理护理的效果。

本文通过总结相关参考文献,对产妇产后的心理护理综述如下。

1 产妇产后的心理特点1.1 不稳定情绪因为产妇产后身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与情绪活动有关的儿茶酚胺分泌减少,体内的内分泌调节处在不平衡状态,所以其情绪很不稳定,有50%~70%的妇女在产后3天发生抑郁症,表现为精神沮丧、焦虑不安、失眠、食欲不振、易激动、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等[2]。

1.2 分娩结束带来精神上的解脱和体力上的疲乏,而忘却了不良的主诉产妇经过10月怀胎的辛苦和分娩时痛苦折磨之后,亲眼看到自己期待已久的婴儿,做妈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产时巨大的体力消耗,使产妇倍感辛劳,由于这两种感觉占据了主导地位,掩盖了一些不良现象,使产妇不能及时诉说,导致产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如某产妇,以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入院,经用药控制,病情稳定,预期顺利分娩一男婴。

由于疾病本身的特点,加之产妇产后过度的兴奋,病情呈发展趋势,曾一度感到头痛、头晕,但因过度疲劳的掩盖而失去诉说的机会,使病情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治,从而引起产后子痫的发生。

1.3 受传统习俗影响而产生的忌口心理这种心理在农村产妇中尤为显著,由于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和产妇营养卫生知识的缺乏,她们在饮食上往往沿袭传统的做法,忌这忌那,认为除了小米稀饭加鸡蛋以外,其他的食物都要忌口,都有回乳的可能,殊不知,正是由于这种不良的传统饮食习惯认识,造成了一些产妇食欲不振、微量元素缺乏、缺铁性贫血、乳量不足[3]。

1.4 受传统“月子”习惯影响而产生的依赖性心理产妇由于分娩时巨大的体力消耗,产后非常的疲劳,体质比较虚弱,强调产妇的充分休息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活动。

许多的产妇仍按照我国的传统的习惯,产后静养,不活动,吃饱了就睡,整天的躺在床上,这必然就养成了依赖与懒惰的心理[4],特别是现在的产妇,她们成了家里的“有功之臣”,“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任何事情都依赖他人去干,更有甚者在产后最初几天不坐起来吃饭,而让家人一口一口的喂饭。

由于长期平卧姿势,使松弛的子宫韧带得不到恢复,从而造成子宫后位,以至产后腰痛等。

1.5 婴儿性别不理想的失望心理由于受家庭环境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农民产妇对生育男性婴儿比较满意,生育女性婴儿则怏怏不乐,思想压力较大,怕丈夫公婆嫌弃。

1.6 在母乳喂养方面常残存不正确的心理认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妇的娇气情绪,对初次哺乳时的疼痛产生惧怕的心理,以致不敢哺乳;个别城市产妇为了保持体形美,误认为哺乳会影响体型而不哺乳;孕妇对初乳的价值认识不足,认为初乳又黄又稠不干净,吸出后弃之;对纠正乳头凹陷缺乏耐心,这样,使大多数婴儿得不到初乳[5]。

2 心理护理经历妊娠及分娩的激动与紧张,产妇精神极度放松,对哺育婴儿的担心。

产后不良情绪是产妇在产褥期发生的常见的情绪,它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危害产妇及婴儿而且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

护理人员应给予产妇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和护理,这对促进产妇健康和婴儿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

2.1 改变不适应的认识和行为分娩原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而不少产妇对此却抱着恐惧和危险的意识,以致产生焦虑。

对此应采用方法可靠,应用广泛的认知行为疗法,利用电视、资料、讲课等多种形式,向产妇及家属反复讲授妊娠分娩经过和相关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科学育儿方法,及早了解可能出现情况的对应措施[6]。

2.2 放松训练技巧的应用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对自身能否顺利分娩持怀疑态度,信心不足,在剧裂宫缩阵痛下,往往变得烦躁不安,甚至失去理智。

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强烈的生理疼痛下,仅靠简单的语言是不够的,应选派有分娩经历和经验的助产士陪伴分娩全过程[7]。

2.3 帮助产妇增强适应性应付能力与产妇建立良好的关系,给予有效的情感支持,取得她们的信任和配合。

当术后伤口疼痛时,提供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与人交流、听音乐,按摩相关穴位并予以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必要时遵医嘱用镇痛药物。

正确指导产妇产后的休息或锻炼产妇产后强调充分的休息,但并不意味着不活动,适当的活动或者锻炼,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顺产妇于产后6~8h就可以坐起吃饭喝水,24h后就可以下床适当活动,如在室内走动,到厕所大小便等,还可以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活动量小的康复体操或做一些轻微的家务劳动,但难产、高龄危产和剖宫产的产妇应适当的推迟下床活动的时间[,8]。

2.4 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讲解生男生女的原并纠正重男轻女的错误思想,消除产妇的自卑和失望感。

举出实例说明不良的情绪可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如2例同是剖宫产产妇,手术后身体情况差不多,但其中1例因生女孩遭到家人的冷落,使其情绪低落,抑郁寡欢,导致抵抗力下降,刀口感染,乳汁分泌不足;而另1例则刀口预期拆线,愈合良好,身体很快恢复。

2.5 针对产妇的忌口心理,要宣传产后营养的重要性产妇一方面自己需要营养以补充怀孕和分娩期的消耗;另一方面,还要担负哺育的责任,要做到营养合理,同时对她们的饮食进行科学的指导:在产褥期,进食原则应该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的鱼虾肉、蔬菜及水果等。

如果饮食过于单调,难以满足产妇的营养需要,也会影响母婴的健康[9]。

2.6 大力宣传母乳喂养尤其是早哺乳的优点首先介绍初乳的成分,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保护婴儿娇嫩的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抵抗病毒的侵袭,预防肺炎、腹泻等疾病,还要讲明早哺乳可刺激母体的泌乳功能,乳汁是越吸越多;如果产后不及时哺乳,一部分产妇将永远不会泌乳,一部分产妇即使有乳房发胀、泌乳,如没有婴儿的吸充刺激,泌乳也会渐渐的减少。

建立母乳喂养信心在分娩后的最初一两天,因分娩的疲劳尚未恢复,乳汁减少。

因此有些产妇会出现烦躁,紧张,焦虑的心情,怀疑自己没有足够的乳汁去喂乳婴儿,从而添加母乳代用品。

这时责任护士应有高度责任心和爱心,多给产妇鼓励和服务。

讲解早期母乳喂养的一些常遇的问题。

必要时用手挤出些乳汁[10],告诉她们少量的初乳完全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

只要坚持早期频繁吸吮,促进乳汁的分泌,母乳喂养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

杜绝使用奶瓶,橡皮奶头作安慰物。

成功的母乳喂养可以建立母乳感情因数产妇都是初为人母,往往担心不会照顾孩子。

因此,我们取消以往的婴儿室,建立母婴同室,让产妇与与婴儿24小时在一起,便于随时随地都可以把婴儿抱起进行母乳喂养,真正做到按需哺乳。

责任护士手把手地教会产妇喂奶的姿势和体位,示教手法挤奶,保持泌乳。

并让产妇及家属在医院中学会如何照料新生儿,从而提高提高母乳喂养率,并为出院后的持续母乳喂养创造条件。

2.7 调节产妇心境和情绪,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舒适环境针对产妇产后心理脆弱易受暗示和依赖的特点,护士态度和蔼热情,关怀细致,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决不因言语和行为不慎,增加产妇心理负担,避免医院不良刺激,向产妇介绍同室病友及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提供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的读物,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拥有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食欲[11]。

2.8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由于抑郁症多发生于产后,因此,除做好对产妇的治疗及日常护理外,要继续观察产妇的心理活动。

根据产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育经历、性格脾气、家庭关系等方面的不同,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及时发现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先兆,因婴儿性别不如意,加上家人歧视,产妇出现心情抑郁、失望,不愿哺乳婴儿等反常心理和行为。

婴儿有生理缺陷或意外情况产妇则长吁短叹,暗自落泪,不语,不思饮食.表现为自卑、痛苦不能自拔。

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产妇详细了解症结所在,诱导产妇疏泄情感,按照接受、支持、保护心理护理三要素,给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护理,消除各种刺激因素。

通过医护人员和家庭的良好的护理,产妇就会慢慢调节好自身的心理状态,确保母子平安[12-13]。

2.9 初产妇产后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充分了解产妇家庭背景,重点了解产妇心理改变,由于初产妇缺乏育儿经验和相关护理知识,不能尽快适应角色改变,易造成心理应激产生焦虑、抑郁。

护理人员根据上述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对有不良心理状况的产妇给予心理辅导,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对存在焦虑、抑郁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运用放松疗法,提高其心理素质;对重男轻女观念较严重的家庭,积极宣传男女平等的意义,使健康教育深入家庭和社会。

同时,充分发挥家庭支持作用,促使家人尤其是丈夫关心安抚产妇,消除焦虑、抑郁情绪。

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初产妇提出的各种疑问,用通俗语言及时给予讲解,加强沟通,以减少其紧张、恐惧情绪。

此外,还可以通过音乐疗法提高产妇的快乐情绪[14]。

3 实施产后护理应注意的事项3.1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做孕妇产后心理护理时,要首先保持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性的动作与产妇接触,以期实现心理护理的成功进行。

3.2 医护人员应注意的问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善于运用多种沟通技巧,耐心倾听产妇的诉说,设身处地地理解产妇的情感。

交谈中要自然、放松,要与产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还要注意尊重病人人格。

做心理护理时应让病人对交谈有思想准备,不感到突然和勉强,以消除其焦虑、抑郁、愤怒情绪等[15]。

4 小结产妇产后的心理问题受到很多问题的影响,护理人员应通过相关方法和技巧对产妇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和行之有效的疏导和治疗,帮助产妇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在现代产科中已成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产后产妇的情绪对饮食,乳汁分泌有极大的影响,实施产后心理护理能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产妇保持身心舒畅,顺利完成角色转换,确保母婴身体健康及家庭的幸福。

护理人员应加强产后产妇心理特点的学习,多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通过对产妇产后各方面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促进产后产妇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