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健康宣教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课件.doc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课件.doc](https://img.taocdn.com/s3/m/575abb4bbd64783e08122b5f.png)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一、概念: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障碍,导致内耳、小脑、脑干等组织的功能缺损,所引起的眩晕、复视、头痛为主要症状,呈一过性发作或间歇性复发的临床综合症。
二、护理评估:1、了解病人眩晕发作的时间跟程度。
2、了解病人诱发眩晕的原因,是否被外力撞击。
3、是否出现耳鸣或者复视的现象。
4、生活自理的能力。
三、常见护理问题与相关因素:①有外伤的危险;与眩晕、四肢麻木、乏力有关。
②舒适的改变:头晕;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③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④焦虑;对疾病的预后担扰。
与住院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环境改变有关⑤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易醒、多梦。
与住院造成环境改变。
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四、护理措施1、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
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时,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
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将信号灯置于床头,听到铃响立即予以答复。
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
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
病人入厕、沐浴或外出时有人陪伴。
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
2、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满足其生活需要。
保持病室安静,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便于病人心情放松、舒适入睡。
病人主诉头晕时应立即给予反应,如承认病人的感受,关心和安慰病人。
指导病人采取放松技术,如想象和回忆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做深呼吸、听轻音乐等,达到缓解头晕的目的。
遵医嘱用扩张血管药,改善循环,达到治疗目的。
密切观察病人头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及次数。
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安慰关心病人,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
病人呕吐时,用手托住病人头部,使其增加舒适感。
病人呕吐完毕后,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病人漱口,更换干净被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教学及宣教)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教学及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a70aa86e83d049649a665803.png)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疾病概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耳鼻喉科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眩晕"、"厥证"等范畴。
其病机常与血虚血滞,夹痰上扰,气机受阻有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病机制①颈椎骨质病变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强直、椎间盘突出、颈椎脱位、颈椎结核及外伤等,压迫椎动脉使管腔狭窄。
颈椎骨质病变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百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
②椎动脉粥样硬化为常见病因之一,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多阻塞管腔,引起血流量减少,一侧椎动脉阻塞另一侧椎动脉通畅时,尚可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可不发生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双侧椎动脉发生阻塞,则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③解剖异常双侧椎动脉粗细不一,或一侧椎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1、前庭系统症状眩晕为常见症状,多为旋转性眩晕,眩晕发作常于2-5min内达高峰,维持2-15min,常伴有共济失调,但多无耳鸣及听力下降。
2、视觉症状因脑干及大脑缺血可引起视力模糊、复视、单眼及双眼同侧视野缺损,出现黑蒙,甚至失明。
3、大脑症状头痛为常发症状,为跳痛,有时呈炸裂痛,多位于枕部,弯腰或憋气时加重,常伴有神智迟钝,昏厥或跌倒,构语障碍,言语含糊不清,记忆力减退等。
4、锥体束症状面部及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等。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多见于中老年人,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颈椎病、低血压及心脏病史。
突发眩晕,与头位有关,眩晕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1~2天,可出现水平性、垂直性或旋转性眼球震颤,偶有耳鸣、耳聋。
可伴有或不伴有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
常在1~2天内症状减轻或消失,以后可以再发。
影像学检查有颈椎关节病的证据,前庭功能冷热试验正常或减退,经颅多普勒及BAEP检查有异常改变。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ppt课件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bdeca8aef8941ea66e0509.png)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② • 视觉症状: 视力模糊, 复视,视野 缺损,黑蒙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④ 感觉异常: 面部及四肢 麻木。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①
内科治疗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②
外科治疗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的健康教育
------扬大广陵谢玉
.
什么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呢?
• 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吧!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各种
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狭窄或闭 塞而出现临床上间歇性、反复 发作性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 的表现。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③
• 头痛:跳痛, 有时呈炸裂痛, 常伴昏厥或跌 倒,言语不清, 记忆力减退等。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健康教育③ • 劳逸结合:避免
过度劳累,忌烟 酒,注意休息。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健康教育④ • 保持情绪稳
定,避免精 神刺激。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健康教育⑤ • 早日下床活
动,增加机 体抵抗力。
.
.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健康教育①
• 饮食:低脂, 清淡饮食, 多食蔬菜。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健康教育①
• 饮食:眩晕呕 吐厉害时,暂 禁食,由静脉 补充。呕吐减 轻多饮水,食 半流质饮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健康教育②
• 休息:卧床休 息,翻身时动
作轻缓。不能
突然从床上坐 起。眩晕厉害时 不能坐起。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健康宣教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da37985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b.png)
定期体检
01
04
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寿命
03
预防疾病,保持 身体健康
02
及时发现疾病, 及时治疗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了解身体状况
椎-基底动脉供 血不足的治疗
药物治疗
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
形成
2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 素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3
扩血管药物:如尼莫地平、 硝苯地平等,用于改善脑部
谢谢
危害和影响
头晕、头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患者出 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视力障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 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影响视力和日常生活。
平衡障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 平衡障碍,影响行走和日常生活。
认知功能障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患者 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
04
提高公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警惕性,及时发现并就医
建立健康支持体系
1
建立健康教育团队: 包括医生、护士、 康复师等专业人员
2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包括健康知识讲座、 健康咨询、健康评
估等
3
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包括健康手册、健 康宣传单、健康视
频等
4
建立健康教育网络: 包括线上、线下健 康教育平台,方便 患者获取健康信息
06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 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水果,少吃油腻食 物,控制盐和糖的摄入
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游泳等,提高心肺功能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 疾病的风险,适量饮酒对身体有益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 息时间,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健康教育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1f2e62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a.png)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如何预防和管理椎基底动脉供 血不足?
如何预防和管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健康饮食
建议摄入富含纤维、低饱和脂肪的饮食。
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减少盐和糖的摄入。
如何预防和管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规律运动
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改善 血流。
这些可能是中风或其他严重问题的征兆。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加重
如果已有症状逐渐加重,应及时咨询医生。
早期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随访
老年人应按时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有相关风险 因素的患者。
定期随访有助于监测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谢谢观看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健康 教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 3. 如何预防和管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法 5.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什么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什么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定义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减 少,引起大脑后部供血不足。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生理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流动力学 改变。
这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合并症
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这些疾病的管理不当会加重血流供应不足的 风险。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生活方式
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剧烈运动。
如何预防和管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定期体检
脑供血不足健康教育
![脑供血不足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6af90f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c.png)
脑供血不足健康教育
《脑供血不足健康教育》
脑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了解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和预防方法对于大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主要有头晕、头昏、视觉模糊、晕厥以及手脚发麻等。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加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预防脑供血不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膳食,保持饮食营养均衡;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避免过度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减少吸烟和酗酒的行为,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总的来说,预防脑供血不足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当然,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可能是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建议,以确保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护理PPT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护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fbf488a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3.png)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 谁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 4. 怎样进行护理? 5. 为什么护理重要?
什么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什么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定义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椎基底动脉血流不足 ,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的病理状态。
通过有效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自理能力。
为什么护理重要? 预防并发症
系统的护理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及并 发症。
如防止跌倒、心脑血管事件等。
为什么护理重要? 促进康复
良好的护理能帮助患者更快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
包括心理支持及社交活动的参与。
谢谢观看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知识 及护理要点。
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怎进行护理? 监测体征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及意识状态。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意外发生。
怎样进行护理? 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
包括饮食、运动及心理支持等方面。
为什么护理重要?
为什么护理重要? 提高生活质量
急性发作期
在患者出现急性症状时,应立即进行护理。
如有意识障碍或严重眩晕,应及时就医。
何时进行护理?
稳定期
在病情稳定后,护理应着重于康复和预防。
定期复查,调整护理方案。
何时进行护理?
日常生活中
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应进行持续的监测和护理 。
如定期评估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怎样进行护理?
怎样进行护理? 健康教育
常见于老年患者,可能引起头晕、眩晕等症状。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cad04a19c77da26925c5b0b8.png)
1、 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操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 、概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障碍,导致内耳、小脑、脑干 等组织的功能缺损, 所引起的眩晕、 复视、头痛为主要症状, 呈一过性发作或间歇性 复发的临床综合症。
、护理评估: 1、了解病人眩晕发作的时间跟程度。
2、了解病人诱发眩晕的原因,是否被外力撞击。
3、是否出现耳鸣或者复视的现象。
4、生活自理的能力。
三、常见护理问题与相关因素 :① 有外伤的危险;与眩晕、四肢麻木、乏力有关。
② 舒适的改变:头晕;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③ 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④ 焦虑;对疾病的预后担扰。
与住院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环境改变有关 ⑤ 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易醒、多梦。
与住院造成环境改变。
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四、护理措施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
时,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
拿取的地方。
将信号灯置于床头,听到铃响立即予以答复。
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 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
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
病人入厕、沐浴 或外出时有人陪伴。
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
2、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满足其生活需要。
保持病室安静,提供充足 的休息时间,便于病人心情放松、舒适入睡。
病人主诉头晕时应立即给予反应,如承认病 人的感受,关心和安慰病人。
指导病人采取放松技术,如想象和回忆自己最开心的事情, 做深呼吸、听轻音乐等,达到缓解头晕的目的。
遵医嘱用扩张血管药,改善循环,达到治 疗目的。
密切观察病人头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及次数。
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安慰关心病人,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
病人呕吐时, 用手托住病人头部, 使其增加舒适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护理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bb756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f.png)
处理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控制血压:根据患者病情,合理控制血压,防止血压过高或过低。
康复治疗: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康复治疗,如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扩血管药物等。
鼓励患者参与决策:与患者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
01
02
03
04
操作技巧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功能恢复。
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减轻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体位护理: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合适的体位,如平卧位、头低脚高位等,以减轻脑部缺血缺氧症状。
预防并发症
监测血压: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血压稳定
01
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02
预防感染: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03
康复锻炼: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04
心理护理
保持积极心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配合治疗
减轻焦虑和恐惧: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减轻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常见护理注意事项
观察病情
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观察意识状态:如清醒、嗜睡、昏迷等
观察肢体活动:如肢体无力、瘫痪等
观察语言能力:如言语不清、失语等
临床护理路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护理路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128af7acba1aa8114531d905.png)
5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做好基础护理、口腔护理。
健康宣教
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服药须知、安全知识、各项检查的知识、连心卡的作用,讲解各项检查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
第2天
评估
了解病情,评估病人生命体征情况,眩晕的改善情况。
药物
按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活动
嘱患者卧床休息,床边加床栏保护,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起床活动时要有人陪护,防止跌仆。
饮食
根据体质、舌苔辩证指导饮食。
护理
l、准备好床单位,主动将病人带至床边,并安置好。
2、做好入院介绍。主管护士作自我介绍,并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管床护士等。视病人需要安排陪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日期
项目
护理内容
入院当天
评估
1一般评估:生命体征,皮肤,饮食、情志等。
2、专科评估:眩晕的程度、性质、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
检查
做相关的检查,抽血、CT、MRI、TCD等,指导患者留取各项标本。
治疗
根据病情吸氧、抽血、补液、艾灸、拔火罐、脑循环等。
5、落实各项检查情况。
健康宣教
再次讲解各项检查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做好颈部的保健措施:如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避免做过度转颈的动作,以免诱发或加重眩晕。
第3~出院前两天
活动
眩晕明显者继续卧床休息,病情允许下鼓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做好安全措施。
健康宣教
做好颈部的保健措施:指导病人转颈动作要慢,不可长时间低头看书,避免用过高的枕头等。
其余同前
出院前一天
活动
指导病人适当做太极、八段锦、米字操等。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c1899052b84ae45c3b358cde.png)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一、概念: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障碍,导致内耳、小脑、脑干等组织的功能缺损,所引起的眩晕、复视、头痛为主要症状,呈一过性发作或间歇性复发的临床综合症。
二、护理评估:1、了解病人眩晕发作的时间跟程度。
2、了解病人诱发眩晕的原因,是否被外力撞击。
3、是否出现耳鸣或者复视的现象。
4、生活自理的能力。
三、常见护理问题与相关因素:①有外伤的危险;与眩晕、四肢xx、乏力有关。
②舒适的改变:头晕;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③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④焦虑;对疾病的预后担扰。
与住院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环境改变有关⑤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xx、多梦。
与住院造成环境改变。
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四、护理措施1、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xx,避免大声喧哗,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
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时,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
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将信号灯置于床头,听到铃响立即予以答复。
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
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
病人入厕、沐浴或外出时有人陪伴。
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
2、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满足其生活需要。
保持病室xx,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便于病人心情放松、舒适入睡。
病人主诉头晕时应立即给予反应,如承认病人的感受,关心和安慰病人。
指导病人采取放松技术,如想象和回忆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做深呼吸、听轻音乐等,达到缓解头晕的目的。
xx医嘱用扩张血管药,改善循环,达到治疗目的。
密切观察病人头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及次数。
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安慰关心病人,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xx医嘱使用镇静药。
病人呕吐时,用手托住病人头部,使其增加xx。
病人呕吐完毕后,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病人漱口,更换干净被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15426c34dd36a32d72758116.png)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一、疾病有关知识1、定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供障碍,导致内耳、脑干、小脑等组织的功能缺损,所引起的以眩晕、复视、头痛为主要症状,呈一过性发作或间歇性复发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青壮年也可罹患,男性多于女性。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供血减少,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微栓子随血流栓塞颅内小血管,血流中断2、临床表现临床病征多种多样,相当复杂,主要表现是内耳、脑干、小脑、间脑、枕叶、颞叶等组织的功能缺损。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眩晕、视物障碍、头痛、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倾倒发作二、、辅助检查与治疗1、辅助检查: 头颅和(或)颈椎CT 或MRI 检查、颈椎拍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电图、其他如血脂、血糖、血黏稠度、眼底、心电图等检查对判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亦有帮助。
2、治疗与常用药物(1)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斯匹林75~150mg/日,或抵可力得250mg/日。
(2)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急性发作期,选用血塞通O.4g 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 静滴1次/日;也可选用维脑路通、葛根素、灯盏花素等静滴。
西比灵5mg 1次/日口服;乐脉颗粒口服治疗等。
(3、)改善脑细胞代谢:脑复康8g 5%葡萄糖250ml 静滴,1/日10次一疗程。
(4)、眩晕明显可加用——培他啶: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对眩晕有较好疗效。
4-8毫克,1日3次口服;眩晕停:能增加椎基动脉血流量,调节前庭系统,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25毫克1日3次。
手术治疗可行血管介入治疗,椎动脉再造术或成形术,以改善其血流。
三、一般宣教1、休息: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护理业务学习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护理业务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a8289a3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c.png)
谁来进行护理?
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 况,协助护理工作。
家属的支持和陪伴对老年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谁来进行护理?
医生团队
医生团队负责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护理人 员的工作。
多学科合作能够提升护理效果,确保患者获得全 面照护。
为什么需要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
预防并发症
护理可以帮助预防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 的并发症,如中风。
及时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 生率。
为什么需要护理?
改善生活质量
有效的护理能够减轻症状,提升老年人的生 活质量。
通过适当的锻炼和饮食调整,老年人可获得 更好的身体状态。
为什么需要护理?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护理 业务学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 4. 如何进行护理? 5. 谁来进行护理?
什么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什么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定义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供血至大脑后部的椎基 底动脉血流不足,可能导致脑部功能障碍。
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作出相应的 护理措施。
何时进行护理?
护理评估
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护理效 果。
评估结果可以指导后续的护理计划和措施调整。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健康教育
向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有关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的知识及预防措施。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意识,鼓励他们参与 健康管理。
谢谢观看
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常伴随其他心血 管疾病。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健康宣教课件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健康宣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930b6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c.png)
运动能改善循环系统健康,增强心脏功能。
如何预防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定期体检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
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干预。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出现症状时
如频繁头晕、平衡失调等,应及时就医。
及早诊断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有家族病史
如果家族成员有相关病史,应定期检查。
家族历史可能增加个人风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慢性病管理
若已有慢性病,需与医生保持沟通,制定个性化 管理方案。
有效管理可降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风险。
谢谢观看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健康 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 为什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需要关注? 3. 谁是高风险人群? 4. 如何预防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5.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什么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什么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定义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供血到脑部后部的重要 动脉,因各种原因导致血流减少,从而影响脑部 功能。
这些疾病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
谁是高风险人群?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
如吸烟、缺乏运动的人,发病风险增加。
改善生活方式能够降低风险。
如何预防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如何预防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健康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和全 谷物。
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控制体重 。
如何预防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定期运动
为什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需要关注? 社会负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其并发症增加了家庭 和社会的负担。
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讲课PPT课件
![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1a849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3.png)
目录
CONTENTS
01. 单 击 汇 报 人 员
02. 椎 基 底 动 脉 供 血 不 足 的 概 述
03.
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特 点
04.
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 疗方法
05.
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预 防和护理
06.
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日 常保健
定义和症状
单击此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 血流不畅或受阻,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症状。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血管弹性下降,易导致血压波动
骨质酥松,易发生骨折
心肺功能减退,易出现缺氧状况
脑组织萎缩,易出现认知障碍
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特殊表现
眩晕: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较长。 平衡障碍:由于眩晕导致老年人的平衡感变差,容易跌倒。 听力下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老年人听力下降,表现为耳鸣和听力减退。 视力障碍:老年人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单击此处
VBI的主要症状包括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视力模糊等,这些症状可 能会突然出现并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
单击此处
除了上述主要症状外,VBI还可能导致一些其他症状,如复视、共济失调、吞咽 困难、构音障碍等。
单击此处
VBI的症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因此需要及时就医诊断和治疗。
病因和病理生理
患者康复历程
患病经历:主要症状、就诊 过程等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年龄、 性别、病情等
治疗过程:治疗方案、手术 情况、用药情况等
康复情况:康复时间、康复 效果、后续治疗建议等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护理常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3b716c15482fb4daa58d4b67.png)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护理常规
1.概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数分钟至数小时的供血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可有反复发作,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3.出院指导:
(1)药物:遵医嘱按时服药,给予用药指导。
(2)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多食蔬菜、植物蛋白及高纤维素饮食、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3)运动与休息:生活规律化,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4)特别指导:
1)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2)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如血压过低,予以药物调整以改善脑供血。
3)定期门诊复查。
脑梗死病人护理常规
1.概念: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
主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脑动脉炎等引起。
3.出院指导:
(1)药物:遵医嘱按时服药,给予用药指导。
(2)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富含粗纤维食物,戒烟、酒。
(3)运动与休息:
1)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2)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
3)老年人早晨睡醒时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安静10分钟后缓缓起床。
(4)特别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2)长期卧床病人,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时翻身、拍背,每日清洁皮肤,按摩受压处。
3)定期门诊复查。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脑供血不足的健康教育
![脑供血不足的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edda70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11.png)
脑供血不足的健康教育
脑供血不足的健康教育内容:
脑供血不足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脑组织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减少,可能会导致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眩晕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关于脑供血不足的健康教育内容:
1. 均衡饮食: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低脂肪乳制品,控制摄入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物。
2. 适量运动:增加体力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情况。
3. 控制血压:对于有高血压的人群来说,要积极采取降压措施,包括生活习惯调整、药物治疗等,以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
4. 管理血脂:控制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可以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方式来达到目标。
5.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脑血管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降低脑供血不足风险。
6. 改善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提高脑血液供应。
7.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预防脑血管疾病很重要,避
免超重和肥胖有助于降低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重要的是,预防脑供血不足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多个因素,并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就诊并遵循医生建议。
如果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头晕、头痛等,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并进行相关检查,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椎基底动脉综合征的健康宣教
![椎基底动脉综合征的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48c2e77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a.png)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 饮酒,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椎基底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抗血小板药物:如 阿司匹林、氯吡格 雷等,用于预防血
栓形成
02
抗凝血药物:如华 法林、肝素等,用 于预防血栓形成和
溶解血栓
03
降压药物:如钙通 道阻滞剂、血管紧 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等,用于控制血压
04
扩血管药物:如硝 酸甘油、硝普钠等, 用于改善脑部供血
临床表现
F 意识障碍、昏迷
E
面部肌肉抽搐、面部疼痛
D
语言障碍、吞咽困难
C
肢体无力、麻木、感觉异常
B
平衡障碍、行走不稳
A
眩晕、恶心、呕吐
预防椎基底动脉综合征的方法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 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如散步、 慢跑、瑜伽等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 免熬夜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 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颈椎病、高血压等。
04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发病原因
01
动脉粥样硬化: 最常见的原因, 导致血管狭窄 或闭塞
02
血管痉挛:由 于神经调节紊 乱或其他原因 导致血管痉挛, 影响血流
03
血管畸形:先 天性或后天性 血管畸形,导 致血流受阻
04
外伤:头部外 伤可能导致椎 基底动脉损伤, 影响血流
04
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和 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加强患者教育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提高患者对椎基 底动脉综合征的 认识,了解其病 因、症状和治疗 方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e3dc0cd3580216fc710afd42.png)
椎基底动脉供血缺乏的护理惯例一、概念:椎基底动脉供血缺乏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障碍,导致内耳、小脑、脑干等组织的功能缺损,所引起的眩晕、复视、头痛为主要症状,呈一过性发作或间歇性复发的临床综合症。
二、护理评估:1、了解病人眩晕发作的时间跟程度。
2、了解病人诱发眩晕的原因,是否被外力撞击。
3、是否出现耳鸣或者复视的现象。
4、生活自理的能力。
三、罕见护理问题与相关因素:①有外伤的危险;与眩晕、四肢麻木、乏力有关。
②舒适的改变:头晕;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③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与脑部供血缺乏有关。
④焦虑;对疾病的预后担扰。
与住院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环境改变有关⑤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易醒、多梦。
与住院造成环境改变。
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四、护理措施1、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
坚持病室宁静,防止大声喧哗,操纵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
嘱病人防止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时,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
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将信号灯置于床头,听到铃响立即予以答复。
坚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
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
病人入厕、沐浴或外出时有人陪伴。
加强巡视,需要时给予帮忙。
2、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满足其生活需要。
坚持病室宁静,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便于病人心情放松、舒适入睡。
病人主诉头晕时应立即给予反应,如承认病人的感受,关心和抚慰病人。
指导病人采纳放松技术,如想象和回忆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做深呼吸、听轻音乐等,达到缓解头晕的目的。
遵医嘱用扩张血管药,改善循环,达到治疗目的。
密切观察病人头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及次数。
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抚慰关心病人,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需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
病人呕吐时,用手托住病人头部,使其增加舒适感。
病人呕吐完毕后,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病人漱口,更换干净被服,坚持床单整洁、干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情志护理
1.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忧虑、恐惧情绪。
2.主动向病人介绍周围环境,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
3.加强与病人语言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二、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盐,多食蔬菜水果、瘦肉、豆类等,忌食辛辣刺激肥厚之品。
2.虚弱者适当增加营养,肥胖或高血压者应调整、控制饮食的质与量。
3.睡前可喝一杯热牛奶,以促进睡眠,避免饮咖啡和浓茶等。
三、生活护理
1.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应立即卧床休息。
2.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大声喧哗。
3.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如要改变体位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
4.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
5.病人入厕、沐浴或外出时有人陪伴,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
6.发生呕吐时,应用手托其头部以增加舒适感。
7.呕吐后及时清理呕吐物,协助漱口,更换干净被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
四、食疗法
1.风阳上扰者,饮食以清淡、低盐为宜,可食鲜芹菜汁、清蒸鱼等。
2.口舌碎痛、心火上炎者,可用莲子开水冲饮代茶。
3.痰浊上蒙者,可选食冬瓜、竹笋,或用陈皮泡茶代茶饮。
4.气血亏虚者,可选食瘦肉、黄芪粥、莲子红枣粥等补益气血食物。
五、功能锻炼
1.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
2.鼓励病人适当运动,提高机体活动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