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习者阅读动机因素

影响学习者阅读动机因素
影响学习者阅读动机因素

影响学习者阅读动机的因素

要激发学习者的阅读动机,有必要先了解影响其动机的因素。影响学习者阅读动机的因素可分为个人因素、材料因素、环境因素和教学因素。1. 个人因素。学习者对阅读的需求和阅读态度是影响阅读的首要因素。教师应在强调阅读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的同时尽可能多方位地把阅读与学习者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 材料因素。在编写或挑选阅读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的主题、难度、结构、形式等问题。

3.环境问题。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父母、教师、学校的阅读氛围、学习者所在的群体、社会的流行因素等都会影响学习者的阅读动机。

4.教学因素。良好的阅读教学活动能让学习者体验阅读的成功和快乐,能激发学习者的内部阅读动机和培养欣赏型阅读动机。

激发阅读动机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赋予阅读真实的目的。在课堂里学生常会因为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而阅读,如能把阅读变成学

生生活和交流的需求,成为展示自我的需要,那肯定会激起他们更大的阅读热情和动机。

2.创设阅读情景,让学生期待阅读。

3.让学生体验成功。

1)教学过程应做到循序渐进。

2)适当搭建支架。

3)设计多种类型的阅读活动。

4)阅读评价的选择性与开放性。之前我们用过阅读档案袋,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结合一起,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他们自己努力的过程和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

5)在教学活动中减少竞争性活动,增加合作机会。少让学生因竞争而产生挫败感或因此产生过强的好胜心。

6)减轻学生的焦虑感。

4.选择或编写适当的阅读材料。

1)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

2)以学生的图式为基础。

3)鼓励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在分享阅读时我们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4)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如报刊、网络等,寻找我们需要的材料。

5.取得学校、家长的支持,通过多种活动,培养

课堂内外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阅读文化。

6.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可以部署些开放性的阅读

任务,以鼓励为主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都有一

定的收获。

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

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

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

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

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

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

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

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给学生读书的自由,再相机引导,逐渐转化

他们的兴趣点

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常听到一些家长唠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安徒生童话》?偏偏喜欢‘奥特曼、武器!’”事实上这样的孩子,他们也有着强烈的阅读的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相信学生,先给他们以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

三、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首先,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

其次,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因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录音机、电视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从而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第三,语文教师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

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

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讲《荷叶圆圆》时,我打开幻灯,出示荷花的图面,简介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荷花,在美丽的荷花塘的风景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

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感活动,而相应的情绪,

情感。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部

动力

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

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解决学生

的内部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

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

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

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

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此,我们应该教给学

生阅读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

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经过教师

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阅读的

习惯。这样就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从而

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

感情”。从而使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

五、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

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

“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

“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

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

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

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

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通过讲故事的情境

吸引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

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

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

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

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

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

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

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

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

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借助讲故事活动诱读

讲故事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对于低年级教学更为重要。我在低年级教学时,每周设立一节“故事会”,每学期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规定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准备1-2个故事。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读故事书已成为每个学生每天生活的必需。学生的书包中、课桌里、班级图书箱内可随时看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科幻故事》《一千零一夜》等书籍。“白雪公主”、“丑小鸭”、“女娲造人”、“揠苗助长”……学生们都能讲上几段。对一个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每学期能讲上二三十个故事,相当于读懂二三十篇文章,这是个不小的数字。

借助读书交流会引读

读书交流活动是引导中高年级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形式有:细品、复述、体会、表演、介绍。细品,大至布局谋篇,小至标点符号特别是对一些优美词、句、段细细品味。学生在细品中能更好地培养语感,增加语言积累。复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添枝加叶,语言力丰富、有新意。体会,有些文章,学生看过之后会感慨万千,总想把自己的感想、体会表达出来,这就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表演,即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将文章的内容表演出来。这样的交流形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介绍,学生将看过的名著从作者到内容概括地向同学作介绍,以激发其他同学阅读名著的兴趣。总之,学生要参加不同形式的交流就必须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

读书给学生听被吉娒?特利里斯说成是“仅次于

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学生读书的兴趣

上来了,热情高涨了。

从本学期开始,我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从每节课里挤出五分钟的时间,声情并茂地

读书给学生听,他们也都听得津津有味,显得兴

趣盎然。有一次,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的精彩片段,课后竟有多人到办公室向我借阅,还有同学用零花钱买了这部小说。在学校图书室开放的时候,我发现读书看报的学生我班最多。几个星期下来,读书成了班上的时尚,不少学生看上去颇有书生气呢!

在教授课文时,可在学生学会独立的阅读方法后,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用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收益的效果。在推荐课外读物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确定读物内容深浅,同时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如学习了“惊弓之鸟”,我向学生推荐“小学生多用成语故事”;学习“太阳”等课文后,我向学生推荐“新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学习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可介绍“三国演义”给学生读学习了课文中的古诗后,可参考大纲中的“小学古诗背诵篇目”,适时指导学生读、背诵相关的古诗。指导积累词汇增加学生词汇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为此,我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佳词妙句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妙句摘录下来,并表明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不断提高

学生的鉴赏力,同时丰富自己的语汇。在回答问题或平时交谈中,若发现学生能运用从课文读物中的佳词美句,应抓住契机,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尝到甜头,乐此不彼.

4.阅读技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

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

原则。

1、学会精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

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

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

相成。

2、学会选择读书。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

多如沙砾,寮如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

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地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

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

3、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

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①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②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③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已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步骤及技巧

1、理解题目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的;

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

2、阅读文章

浏览一遍文章,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

(1)整体感知:

文章的基本内容(什么人?什么事(物)?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写?你是怎么看的?)

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

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注意:

①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

②想像、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

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

用象征手法、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即可。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

①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

②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譬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所以分析时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点;

③想象、联想、象征写法的运用。

(2)理清思路:

叙述的基本要素、作者的情感变化、材料的安排、文章的过渡

3、认真读题

4、再读原文,揣摩语言

第二个阶段的整体阅读,是在认真、深入分析了文章细节的基础上,对文章主题、感情基调、结构特征、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准确把握和总结。

记叙文:

①抓住全文的中心句或主旨句。

②从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语句入手,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

③从线索入手,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感情脉络,进而领会全文。

④从标题入手,把握文章中心。

⑤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根据事件的发展过程划分;

根据时间先后划分;

根据空间的变化划分;

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

根据感情的发展变化划分。

这次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很快能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阅读与题干相关的语句,截取关键性文字。

揣摩语言:引领文章主旨的词、句(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

使用关联词(如: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

5、准确答题,提炼概括

阅读的重要性

(一)阅读可以娱乐身心,满足需要

学生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范围相当广,如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的阅读,

其身心将受到一次大的洗礼,心情自然会愉快,

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又娱乐身心,何乐而不为

呢。

(二)阅读有利于小学生发展个性

扩大孩子的阅读面可以使孩子的个性健康、顺利地发展,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陶冶一个

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一个人的素养和修养,开阔

一个人的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

品质比较健全。而整天埋于题海,不关心世事的

孩子其个性往往比较忧郁、孤僻。每个学生都有

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因材施教,扩充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独特的个性,以适应

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阅读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

大多数学生都会在自己心中树立一个英雄形象

或学习的榜样,而老师、科学家、军人、医生、

经典成就动机理论

1经典成就动机理论1953年,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合著的《成就动机》一书成为成就动机研究的真正开端...。阿特金森1954年提出成就动机有"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维度...。20世纪60 年代以后,心理学家由过去对动机的内在起因和外在诱因的研究转向对人的中介认知因素的研究,认知研究成为动机研究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初, Dweck等人¨1在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成就目标理论,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理论中,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也推动了动机理论的成熟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Eccles等人【3 o将阿特金森传统成就动机的期望一价值理论发展成为现代的期望一价值理论,着重论述了期望和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并非互补的关系∞J。与此同时: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自我价值理论也在不同角度发展了成就动机理论。 1.2多面取向成就动机理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成就动机的多维度特征,即认为成就动机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不同动机组成的(Kakla&Scher,1986)"J。Slavin(1991)将一般动机分为两类:情境动机和性格动机。前者指的是在特殊情境中的活动,在活动中达到需要的满足,是暂时性的。后者是指个体的追求不限于特定目标,凡是他所爱好的,不因情境改变而有所变异∞J。另有学者根据学习目的不同将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为求知或为个人成长而学习,另一类则是为求得较高的分数或是为博得父母的欢心或教师的赞许而学习。Dweck(1983)将前者看成是学习目标,后者看成是成绩目标。具有性格动机而且在求学时又以学习目的为其学习动机的人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p1 Elliot和Andrew对成就动机的定义进行???新的诠释,认为成就动机是以竞争为基础的情感、认知、行为的激活化和方向化怕J。随后,Elliot(1997)等提出了趋避成就动机层次理论,将成就动机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纳入这个理论D J。这些研究说明了成就动机的研究具有越来越多的多面取向。Elizur 等∞-采用了多面取向的成就动机的方法,认为成就动机是由多种独立的动机组成的。他们将成就需要和其他的需要(如金钱、地位、权力等)结合起来,认为职业道德、支配性、竞争性、对地位的渴望和获得金钱与财富都是成就动机可能的成分。如Elizur 等提出成就动机是一个多面的结构,即有两个面:A面, 收稿日期:2008-10-06 修回日期:2009一01-16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08166)"中小学教师时间管理倾向与职业倦??的关系研究"资助。作者简介:蒋名平(1977一),男,四川达县人,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和职业教育。万方数据114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6卷面对困难的应对方式;B面,时间。A面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面对困难的态度,包含对困难任务的偏好、对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容忍,个人独自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是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计算风险,用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和为追求完美的结果而努力。B面指的是与任务相关的时间,是在任务之前,期间还是之后。怕J Sagie,Abraham等根据成就动机多面取向理论设计了一种情境成就动机量表来测查成就动机,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成就动机是一个多面体。[7】随着成就动机理论的整合趋势发展,许多研究者认为成就动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含核心因素,如坚持性、对成功的信心;也包括外围的因素,如支配性、集中性等。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成就动机的"洋葱模型"(Schuler&Prochaska,2001)Do。2成就动机测量的研究成果有关成就动机的研究,焦点在于如何对它进行客观测量。目前最主要的测验有投射测验和自陈式量表的测验。随着成就动机的研究进展,又开发出了Grid技术、成就动机问卷(AMI)等新的测量工具。2.1投射测验1938年Murray运用墨渍投射测验,对内隐动机进行了测量,对动机的测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旧1投射测验主要有两种方

需要与动机——课后练习题

需要与动机——课后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需要 2、动机 3、兴趣 4、诱因 5、自我效能感 二、填空 1、动机产生的条件有二: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前者是,后者则是。 2、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形曲线关系,这就是定律。 3、交往动机是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往动机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是,它是一种以获得他人或团体的赞誉为目标的动机。 4、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行为受结果因素影响。期待决定行为,强化存在于期待之中,是期待强化。班杜拉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期待:指人对行为会导致某种结果的推测;指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判断。 5、马斯洛是西方心理学的创始人,在《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中,马斯洛正式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认为可以把人的动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欠缺的动机,一类为。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需要就是动机,动机也是需要。 2、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没有区别。 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1)同一动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2)相似或相同的行为可能由不同的动机引起。 四、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说:“饥饿总是饥饿,但用刀叉吃熟食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这表明人的需要具有()

A. 对象性 B. 动力性 C. 多样性 D. 社会性 2、皮亚杰指出,儿童行为存在着自我激发的现象。当儿童自由自在地进行操作时,他们会重复地操作当交通警察、开设医院或“过家家”的游戏。这表明儿童的行为可以由()激发。 A. 生理性动机 B. 外部动机 C. 社会性动机 D. 内部动机 3、有人对数学感兴趣,有人对哲学感兴趣。有人喜欢高尚的内容,有人则喜欢繁琐的事物。这表明兴趣具有() A. 稳定性 B. 效能 C. 指向性 D. 广度 五、双项选择题 1、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将动机分为() A. 有意识动机 B. 无意识动机 C. 原始的动机 D. 习得的动机 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需要由7个等级构成,并将这7个等级划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下列属于高级需要的有() A. 尊重的需要 B. 自我实现的需要 C. 求知的需要 D. 归属与爱的需要 3、以下心理学家中提出过需要理论的有() A. 莫瑞 B. 皮亚杰 C. 斯腾伯格 D. 马斯洛 六、简答题 1、如何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大学生成就动机影响因素分析

TheoryResearch学

表3在生源地因素上成就动机的得分(M±SD) 注:*p<.05,**p<.01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生源地,即城乡背景方面,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差异并不显著。被试中来自城镇占29.2%,来自农村的约占70.8%。 4、大学生成就动机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见表4、5) 由于在调查过程中,学习成绩这一因素是由被试自行选择的,因此,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性,从本次调查的202分问卷中随机抽取60份,调取这60名被试的期末成绩,计算结果表明其中有58人填写成绩真是有效,有效率为96.7%。由此可知,数据是具有客观性的。 表4在学习成绩因素上成就动机的得分(M±SD) 注:*p<.05,**p<.01 表5.学习成绩因素的事后检验(LSD) 注:*p<.05,**p<.01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在追求成功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对学习成绩这一因素的四个水平,在追求成功这一维度进行多重比较(见表5),结果显示,在不及格和良好这两个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四、讨论与分析 1、关于性别在成就动机上差异检验的结果分析 成就动机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所指出的,社会的成就需要先于该社会的经济增长,而这个成就需要又受制于该社会的文化和亚文化因素。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男女两性在社会职业上相接近,扩大了女性的活动领域和空间,这样便造成了男女两性在成就动机上的差异并不显著。学校教育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挖掘自身潜能的机会,增强了女大学生学习上的自信心和追求事业成功的信念。社会各个层面涌现的独立、自强、自立、自爱的女性榜样也使女大学生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内涵赋予了更多现代意义的理解。而男生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都使他们追求成功的信念得到激发,因此男女两性在成就动机方面就不会存在显著差异。 2、关于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大学生成就动机上差异的结果分析 若在家中为独生子女,较可能发展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特征。另外,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的关注与非独生子女相比要多很多,这种现象在隔代抚养中更加明显。他们承受挫折和打击的能力不强,同时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在大学生活中,大部分学生要离开家独立生活,在这些方面的不适应可能会对其成就动机造成影响。有些独生子女自我评价较高,自我意识也较高,因此他们往往有着较强的成就动机,在各个方面都想取得成功,有所作为,同时他们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兴趣,具备在各方面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样,他们在避免失败的动机方面也较其他同学较强,他们由于自我评价较高,因此常常更加畏惧失败,不愿意成为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失败者。有时,他们对失败的恐惧更甚于对成功的追求。 若在家中为非独生子女,由于受父母以及长辈关注程度的不同,其成就动机可能不同。非独生子女在家中由于其他兄弟姐妹的存在,可能更急切地现自己,已获得家庭成员更多的关注。他们在步入大学校门之后,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以期望获得更大的成功。成就动机作为一种高级的动机,就在于它的社会性,大学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非独生子女在这个社会中也有着获得他人认可,在各方面取得成功的需要。他们将他们在家庭中渴望受到关注的需要延续到大学生活中来,也渴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取得成绩。 3、关于生源地在大学生成就动机上差异的结果分析 由于农村各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差,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想要改变现状的愿望较为强烈,可能导致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成就动机较为强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时国家三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的生活、经济条件都在逐步提高和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一部分农村地区发展很快,其经济、生活水平甚至超过了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大学生希望改变其生活状况的愿望可能没有那么强烈。 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科技、社会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经济压力等与日俱增。在这种条件下,他们更加追求前沿的技术,渴望掌握更加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知识,他们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能够与先进的科学文化接触,能够认识和了解更多有用的知识,掌握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 4、关于学习成绩在大学生成就动机上差异的结果分析 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具有激活特性和维持功能,积极的心态可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在整个学习阶段具有明确、稳定的学习目标,也具有导向机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在学习活动上,而疏离其他无关学习的事物干扰。由于学习上的成功更使其产生成就期望指标的增力,这种增力具有自我激励作用,使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勤奋,学习成绩得以稳步提高。追求成功的动机推动学生的学习,而学习的成功又促进这一积极动机的加强,,形成良性互动。即使偶然在学习遇到挫折,他们一般会将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学习方法不当等不稳定因素,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取得好成绩的期望指标,反而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进一步发挥主观积极性,直到取得好的成绩。相反,避免失败的动机使大学生对取得成功的目标期望较低,倾向于作出低能力的自我评价,情绪达不到一定的紧张度,总是处在一种消极的心态中,在此情况下机体不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有效地保持注意力和知觉活动,更是很难调动潜能,也就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行为,不利于其学 业成绩的提高。J i a o Y u L i L u n Y a n J i u

成就动机理论

酒店企业的成就动机理论的应用 成就动力理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成就动机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默里(H. A. Murry)提出的成就需要的概念。动机(motivation)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机制;需要(need)是一种资源的匮乏状态,资源匮乏引发需要,外界资源作为一种诱因,好比燃料,激发人的动机,内在动机的发生出现行为表现,人采取行动。资源分为物品、金钱、情感、服务、地位和名誉六大类。 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的新发展,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是: 1、工作是人获得资源的一种重要活动,通常人们为了获得资源会积极参与到工作活动中; 2、成年人的基本动机模式业已形成,在同一时间内各种动机和需要均存在,但是存在着优势需要,我们只有通过充分应用资源激发其行为来实现组织目标; 3、人的不同需要之间存在着部分替代满足功能,当我们不能满足其A需要时,可以通过满足B需要进行替代,但是这种满足只有部分效果,而且要付出的资源远远超过满足A需要,这种超出往往会是几何倍数; 4、人们本意上力图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最大程度地获取各种资源,但是对“付出与回报”的衡量缺乏客观参照系统,他们往往采用主观参照系统; 5、由于动机的驱使,人们在不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能力和行为风格,因此对不同人的管理应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行为。 职业风格:思考型—以思维、策略为行动先导,达成目标获取资源。通常表现得思考多于行动。具有适应性强,灵活多变,不拘小节的特点,喜欢随遇而安,对规则和约束反感。 行动型—以积极行动方式达成目标获取资源。通常在获得行动所必要的信息时,就不在寻求新的信息而直接付诸行动。具体善于组织计划,有目的性,决断性等特点。 内敛型—以收敛的态度对待外界获得安全感。通常比较关注内心体验,做事时易于排除干扰集中精力满足于独立工作。具有缄默、自持、含蓄等特点。 表达型—一开放的态度表现自我,获得安全感。通常倾向于关注外在的任何事,喜欢热闹,易于与人沟通交流。具有活泼开朗、坦率等特点。 感性型—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进行人际交往。通常倾向于通过自我价值标准,权衡问题的相对价值和利益进行判断和决策,具有主观敏感、渴望和谐等特点。 理性型—以社会的标准为出发点进行人际交往。通常倾向于通过理智作用进行活动和决策,分析事物的价值和问题的解决是否符合公认的标准,具有客观、公正、理性等特点。 亲和型—通过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获得尊重。通常在群体工作和生活中,愿意与他人交往,并建立和谐关系。具有热心、友善、合作等特点。 支配型—通过建立权威地位获得尊重。通常在组织行为过程中,力图用自己的思想、意图影响和控制他人。具有权威、鉴定、少妥协等特点。 防守型—以谨慎的态度,避免资源损失,以保有成就。通常面临任务情境时存在着回避困难、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倾向。具有保守、稳重、思虑周详等特点。 进取型)—一乐观的态度,积极争取有所成就。通常面对任务情境时,主动设置高目标,并为之进行努力以获得优秀成绩。具有主动、拼搏、满怀激情等特点。 理想型—一长远和发展的眼光关注世界,获得知名。通常倾向于感知外界环境的全

成就动机理论

约翰·威廉·阿特金森 成 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阿特金森认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来源于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体,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的影响。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如果用T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s;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 ③成功的诱因值Is。用公式可表示为:Ts=Ms×Ps×Is在这个公式中,Ms代表争取成功的相对稳定的倾向(这是用TAT主题统觉测验得到的);成功的可能性Ps指的是认知目标的期望,或是主体理解到的成功的可能性;Is为成功的诱因值,这一项被认为是与Ps有相反的关系,也就是Is=1-Ps,即当Ps值减小时,成功的诱因值增加。目标的诱因值是一种叫做对成绩自豪的感情。他认为,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以后所体验到的自豪比一个容易任务成功后体验到的自豪感更强,比如说,在经过了几天冥思苦想后解出的数学题比轻而易举地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要高兴得多。阿特金森认为:在与成就有关的情景中既能引起对成功的期望,也能引起对失败的担心。决定对失败担心的因素类似于对成功希望的因素,即避免失败的倾向Taf是以下三个因素的乘积的函数:①避免失败的动机Maf,也就是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的能量; ②失败的可能性N;③失败的消极诱因值If。其公式为:Taf=Maf×Pf×If 同前面一样,If=1-Pf,也就是说,失败的可能性减小时,失败的诱因值就增加。失败的诱因值可理解为一种消极的情感,如羞愧、消沉等。那么在一种容易的任务失败后所体验到的羞愧感比一种困难任务失败后的羞愧感要强。由以上得出:作为结果的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强度,Ta=(Ms×Ps×Is)-(Maf×Pf×If)。如果一个人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那么他就敢于冒风险去尝试并追求成功。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而且另一方面,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

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_Motivation_Scale_简称AMS)

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 【指导语】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每个句子,判断句中的描述符合你的情况的程度。请选择1-5来表示你认为的符合程度,数字越大表示越符合。 ①非常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不能确定④有些符合⑤非常符合 1、我喜欢新奇的、有困难的任务,甚至不惜冒风险。 2、我讨厌在完全不能确定会不会失败的情境中工作。 3、我在完成有困难的任务时,感到快乐。 4、在结果不明的情况下,我担心失败。 5、我会被那些能了解自己有多大才智的工作所吸引。 6、在完成我认为是困难的任务时,我担心失败。 7、我喜欢尽了最大努力能完成的工作。 8、一想到要去做那些新奇的、有困难的工作,我就感到不安。 9、我喜欢对我没有把握解决的问题坚持不懈地努力 10、我不喜欢那些测量我能力的场面。 11、对于困难的任务,即使没有什么意义,我也很容易卷进去。 12、我对那些没有把握能胜任的工作感到忧虑。 13、面对能测量我能力的机会,我感到是一种鞭策和挑战。 14、我不喜欢做我不知道能否完成的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也一样。 15、我会被有困难的任务所吸引。 16、在那些测量我能力的情境中,我感到不安。 17、对于那些我不能确定是否能成功的工作,最能吸引我。 18、对需要有特定机会才能解决的事,我会害怕失败。 19、给我的任务即使有充裕的时间,我也喜欢立即开始工作。 20、那些看起来相当困难的事,我做时很担心。 21、能够测量我能力的机会,对我是有吸引力的。 22、我不喜欢在不熟悉的环境下工作,即使无人知道也一样。 23、面临我没有把握克服的难题时,我会非常兴奋、快乐。 24、如果有困难的工作要做,我希望不要分配给我。 25、如果有些事不能立刻理解,我会很快对它产生兴趣。 26、我不希望做那些要发挥我能力的工作。 27、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做有困难的事,即使无人知道也无关重要。 28、我不喜欢做那些我不知道我能否胜任的事。 29、我希望把有困难的工作分配给我。 30、当我遇到我不能立即弄懂的问题,我会焦虑不安。 叶仁敏的成就动机量表 成就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高标准的倾向。西方学者将成就动机定义为“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任务,不但愿意去做,而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其表现包括完成有难度的任务;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超越自我或他人等。成就动机常常突出表现在学业、体育等成就领域,但实际上,成就动机的表现可以非常多样。因为不同的文化、性别、社会角色,乃至不同的个体,对于什么是重要的任务、怎样是高标准的具体界定常常是不同的。

心理学-第三章---课后习题

心理学-第三章---课后习题

第三章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1 、心理学家已初步探明,人类行为的一切动力都起源于 ___________ 。 A. 情绪 B. 动机 C. 思维 D. 需要 ( )2 、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反映了___________ 之间的关系。 A .动机与需要 B. 动机与生理 C. 动机与目标 D. 动机与行为效果 ( )3 、心理学家瓦顿用白鼠实验来测量和比较各种驱力的强度。结果发现,驱力最强烈。 A 、母性 B 、渴 C 、饥饿 D 、性 ( )4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有他人可以依靠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压力、失业、婚姻困扰等各种问题,这种依靠他人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可以称之为。 A 、控制感 B 、自我效能感

C 、习得性无助感 D 、社会支持感 ( )5 、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的活动中,活 动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成 ___________ 。 A .正比 B .反比 C .正 U 型曲线 D .倒 U 型曲线 ( )6 、研究已证实, ___________ 是人类 行为的基本动力。 A. 情绪 B. 动机 C. 需要 D. 思维 ( )7 、耶基斯 -多德森定律说明了动机和 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如图: ________ 线反映 的是完成简单任务时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 系。 ( )8 、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具有力求 成功动机的人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 __________ 的任务。 A.10% B.20% C.50% D.100%

( )9 、按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 A. 原发性动机 B. 继发性动机 C. 社会性动机 D. 外源性动机 ( )10 、按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原发性动机和。 A. 生理性动机 B. 继发性动机 C. 社会性动机 D. 外源性动机 ( )11 、成就动机是一种 ___________ 。 A. 社会动机 B. 生理动机 C. 社会赞许动机 D. 交往动机 ( )12 、交往动机是一种 ___________ 。 A. 社会性动机 B. 生理性动机 C. 物质性动机 D. 原发性动机 ( )13 、中国谚语中的“破罐子破摔”心

AMS成就动机量表(问卷+计分+解释)

成就动机量表 (教师量表) (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一、基本情况 年龄: 23 性别:女 教龄:职称: 文化程度:本科(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及以上) 二、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每个句子,判断句中的描述符合你的情况的程度。请选择①-④来表示你认为的符合程度,数字越大表示越符合。共30道题,请将符合您情况的选项标红,谢谢您的配合。 ※1、我喜欢新奇的、有困难的任务,甚至不惜冒风险。 ①完全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基本符合④非常符合 ※2、我在完成有困难的任务时,感到快乐。 ①完全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基本符合④非常符合 ※3、我会被那些能了解自己有多大才智的工作所吸引。 ①完全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基本符合④非常符合 ※4、我喜欢尽了最大努力能完成的工作。 ①完全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基本符合④非常符合 ※5、我喜欢对我没有把握解决的问题坚持不懈地努力。 ①完全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基本符合④非常符合 ※6、对于困难的任务,即使没有什么意义,我也很容易卷进去。

①完全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基本符合④非常符合※7、面对能测量我能力的机会,我感到是一种鞭策和挑战。 ①完全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基本符合④非常符合※8、我会被有困难的任务所吸引。 ①完全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基本符合④非常符合 ※9、对于那些我不能确定是否能成功的工作,最能吸引我。 ①完全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基本符合④非常符合※10、给我的任务即使有充裕的时间,我也喜欢立即开始工作。 ①完全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基本符合④非常符合※11、能够测量我能力的机会,对我是有吸引力的。 ①完全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基本符合④非常符合 ※12、面临我没有把握克服的难题时,我会非常兴奋、快乐。 ①完全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基本符合④非常符合※13、如果有些事不能立刻理解,我会很快对它产生兴趣 ①完全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基本符合④非常符合※14、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做有困难的事,即使无人知道也无关紧要 ①完全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基本符合④非常符合※15、我希望把有困难的工作分配给我。 ①完全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基本符合④非常符合※16、我讨厌在完全不能确定会不会失败的情境中工作。 ①完全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基本符合④非常符合※17、在结果不明的情况下,我担心失败。 ①完全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基本符合④非常符合

叶仁敏的成就动机量表

成就动机量表 成就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高标准的倾向。西方学者将成就动机定义为“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任务,不但愿意去做,而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其表现包括完成有难度的任务;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超越自我或他人等。成就动机常常突出表现在学业、体育等成就领域,但实际上,成就动机的表现可以非常多样。因为不同的文化、性别、社会角色,乃至不同的个体,对于什么是重要的任务、怎样是高标准的具体界定常常是不同的。 成就动机可进一步划分为趋近性和回避性的两个因素,分别可称为希望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前者关注的是如何获得成功,而后者关注的是如何避免失败。在希望成功的动机的影响下,个体会主动从事学业等重要任务,并会选择有利于任务高质量完成的策略,坚持努力,以求成功。在回避失败的动机的影响下,个体面对重要任务时可能会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方式是防御性的,个体力图逃避任务以避免失败;而另一种方式则较为积极,个体会非常 努力以避免失败。 成就动机的类型和强弱对于个体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不仅可以预测学生短期内的学业成绩,而且可以预测个体长期的成就水平。 此外,成就动机对于企业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由挪威心理学家Gjesme, T.和Nygard, R.于1970年编制,并几经修订,渐趋完善。中文版本为我国研究者叶仁敏和挪威Hegtvet, K.A.于1988年合作译制,并于1992年在大学生和中学生样本中进行了修订。有研究表明,此量表在中学生样本中施测获得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83(希望成功的动机分量表)和.84(回避失败的动 机分量表),未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此量表在我国有广泛的应用,是成就动机研究中常用的一个主要量表。总体来说,量表的两因素结构稳定,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量表。此量表的一个主要优点为同时测量成就动机的两个因素,与仅仅测量趋近性的成就动机的量表相比,其结果更有利于预测个体的成就行为及结果。但此量表具有与社会赞许性有中度相关的特点,因此测量结果可能具有一定偏差,尤其是向趋近性因素得分的偏差。但这也是绝大多数成就动机量表具有的特点。 【参考文献】 Atkinson JW (Ed.). Motives in fantasy, action, and society. Princeton, New Jersey: Van Nostrand. 1958. McClelland DC. Human motivation. Glenview, IL: Scott, Fjoresman. 1985. 孙煜明主编(1993)动机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叶仁敏、Hagtvet,K. A.(1992)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3, 14-16。 【指导语】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每个句子,判断句中的描述符合你的情况的程度。请选择1-5

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

2003年6月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un.2003第29卷 第3期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S ocial Sciences) Vol.29No.3 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Ξ 张林,黎兵,刘永兴 (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成就动机是近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不同的研究者对成就动机这一行为的内部推动力 有不同的解释,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加以研究。通过对有关成就动机的不同理论及相关实验研究的分 析、归纳,以期揭示成就动机研究的发展规律,为深入研究成就动机理论提供依据。 〔关键词〕成就动机;成败归因;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15(2003)03-0077-05 成就动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它对个体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个体的角度而言,成就动机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素质,是现代人最主要的欲望,也是激励自我成就感和上进心的心理机制,是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从社会意义而言,人们的成就动机水平与经济的增长,社会财富的积累,技术的进步一同被视为社会繁荣进步的几个重要指标。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心理学界有关成就动机的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大量涌现, 70年代以后更成上升的趋势,研究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本文通过对不同理论的分析总结以及实验研究的归纳综述,旨在揭示成就动机研究的发展规律,并探讨成就动机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为深入研究成就动机理论提供了基础。 一、成就动机的概念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1〕成就动机具有多维度、多成分的心理结构。Atkinson(1953)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由两种稳定的倾向组成,即希望成功与害怕失败。如果个体处在一个成就导向的情景中,两种倾向可以同时被唤起,而此时个体导向目标的趋力———成就动机,就是这两种倾向的代数和。〔2〕Atkinson(1958)进一步提出冒险偏好模型(risk pref2 erence model),即以个体对成功的渴望(motive achieve,Ms)和对失败的回避(motive to avoid fail2 ure,Mf)两种倾向的冲突的结果来解释个体的冒险行为。〔2〕无论个体寻求成功与回避失败两种动机的组合强度如何,当个体处于强制性选择的情景时,寻求成功大于回避失败倾向,或是回避失败大于寻求成功的倾向的个体,都会在中等难度任务上表现最强的动机水平,因为这时情景的不确定性最大。但是当个体可以自由选择任务的难度时,两类被试对任务难度水平的选择便相差甚远。Ms>Mf的个体将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与此同时,Mf>Ms的个体宁愿选择难度很大或很小的极端水平。Atkinson (1957)发现,如果个体寻求成功的动机相对于回避失败的动机更强,他们对成功将有更高的主观概率估计,同理,当个体回避失败的动机大于寻求成功的动机时,个体对失败有更高的主观概率估计。〔2〕有强烈追求成功倾向的个体,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为,有较高的工作绩效和积极的进取心等;回避失败倾向的个体,往往表现为回避目标,避免可能失败的结果,消极退缩。成就动机是个体在社会生存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在不同的时空条件、社会背景与文化形态下,个体的成就动机具 ? 7 7 ? Ξ〔收稿日期〕2002-09-03 〔作者简介〕张林(1972-),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影响知识女性成就动机的社会与心理因素

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west Institute of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12卷第4期(总48期)1998年12月Vol.12,No.4(Sum No.48) 影响知识女性成就动机的社会与心理因素 Ξ 冯冬燕 摘要 成就动机水平与事业成功具有密切关系1本文分析了阻碍知识女性成就动机产生与提高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并强调当代中国知识女性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对其成就事业的重要性及必要性1 关键词 知识女性、成就动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C91216 0 前言 成就动机是推动个人获得成就的内在力量1对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来说,成就的目标高1这种人的特点是强调成就并孜孜以求1因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大1作为接受了大专以上教育的知识女性,ΞΞ在女性群体中是一支代表着知识、能力、自立自强与进步的力量,具有非知识女性所不及的优势1一般来说,他们应是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水平,表现为有理想、有追求、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贤妻良母1应该承认,随着社会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女性敢想敢干,并有不少人取得了成功1然而,知识女性成功的人数和同样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知识男性相比还是相差甚远,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1通常人们习惯于把女性在事业上无所建树归因于能力有限,但许多研究结果证实,女性与男性的智商分数相当1近些年来,心理学的研究发现[1],男女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女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明显低于男生1另外,成就动机水平低的女生1在竞争中取得的成绩远低于高水平动机女生的成绩,而后者的成绩与高水平成就动机的男生成绩相当1因此,知识女性成就动机水平不高或缺乏是造成其成就较少的一个主要原因1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着知识女性的成就动机水平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因素,即客观存在的社会因素和女性本身的心理因素1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因素的分析,提出解决知识女性目前存在的成就动机水平低的关键在于女性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1 1 影响知识女性成就动机的社会因素分析 “女子无才便是德”等陈腐观念我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社会,“男尊女卑”、 Ξ 西北纺织工学院工业管理工程系,710048,西安市金花南路19号1冯冬燕,女,45岁,讲师1 ΞΞ本文涉及的知识女性包括在校的大学生、大专生1 收稿日期:1998—01—20

大学生成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achievement motivation) 是个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努力获 得成功的内部驱动力或者动因,即个体愿意去做自己认为重要、有价值的事情,并力求做到完美的一种内部驱动力量。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索,是现代动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大学生是我国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一个群体,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中坚力量。对当代大学生的成就动机进行调查与分析,能为高等教育提供与当代大学生的成就动机状态相关的资料,以使高等教育能够更贴近实际,对拥有不同成就动机的学生因材施教,积极

最早研究可追朔到默里(Murry ,H ) 1 9 3 8 年的研究。他的最大贡献在于最早注意到人的成就需要。他将人的需要分成20种不同的类别,其中首要的就是成就需要;其次他制定评定需要状态的工具一主题统觉测验(简称TAT ),虽然TAT测验存在着测验的复测信度较低及结果评定主观等方面的不足但当时还无其它有效工具能取而代之来测量一个人“内隐的和无意识的情结”。因为后起研究者在评定成就需要时,大都接受这一工具。之后,希尔顿(Sears,R ) 于1 9 4 3年提出“成功与失败的需求”,奥而伯特(Allport ,F,H ) 于1 9 4 3年提出自我参与;勒温于1944年进行了志向水平的研究,但终究因缺乏研究动机和测量动机的科学方法而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直到40年代后期麦克利兰(David ? C- McClelland )和阿特金

森等人比较系统地开展成就动机的研究,并对以后的研究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麦克利兰认为成就动机就是“竞争”和“优秀标准” 高成就动机的人倾向于为他们自己确立的高目标或优秀标准而努力。 1953年的《成就动机》及1964年的 (1)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速度的快慢。他采用的是TAT的研究工具,同时为了估量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他利用全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及文献资料,用以作为成就需要的指数;在估量和评价经济发展速度上,他参照一个国家某一时期的总贸易额、电力消耗量、煤的进口量等经济发展指数作为度量经济发展的客观指标。他认为国家经济发展成功的原因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制度、政治背景或地理环境,而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因素。 (2)个体的成就动机受早期家庭社会化因素的影响,其中,儿 :早期的独立性训练能增进或促进儿童成就需要的发展,父母成就

大学生成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成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意义 成就, 即个人通过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成就动机( achievement motivation) 是个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努力获得成功的内部驱动力或者动因, 即个体愿意去做自己认为重要、有价值的事情, 并力求做到完美的一种内部驱动力量。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索, 是现代动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大学生是我国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一个群体, 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国家富强的中坚力量。对当代大学生的成就动机进行调查与分析, 能为高等教育提供与当代大学生的成就动机状态相关的资料, 以使高等教育能够更贴近实际, 对拥有不同成就动机的学生因材施教,积极而又正确的引导, 为祖国培养出更多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成就动机的研究现状 一、现代动机心理学关于成就动机研究的不同观点 成就动机的研究是近代动机心理学中的重要课题, 对它进行的最早研究可追朔到默里(Murry ,H ) 1 9 3 8 年的研究。他的最大贡献在于最早注意到人的成就需要。他将人的需要分成20 种不同的类别, 其中首要的就是成就需要; 其次他制定评定需要状态的工具—主题统觉测验(简称T A T ) , 虽然T A T 测验存在着测验的复测信度较低及结果评定主观等方面的不足但当时还无其它有效工具能取而代之来测量一个人“内隐的和无意识的情结”。因为后起研究者在评定成就需要时, 大都接受这一工具。之后, 希尔顿(Sears,R )于1 9 4 3年提出“成功与失败的需求” , 奥而伯特(Allport ,F,H ) 于1 9 4 3 年提出自我参与;勒温于1944年进行了志向水平的研究, 但终究因缺乏研究动机和测量动机的科学方法而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直到40 年代后期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

成就动机测验

成就动机测验 一、成就动机相关概念。 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所诱发的一种特殊的人类动机,又称为A动机。 戴维·麦克利兰(Dabid McClelland):成就需要是一种内化了的优越标准的成功需要。 莫瑞(Murray,1938):希望完成困难的事情,掌握、操纵或组织……克服障碍并达到高标准,超越自我。 二、理论基础 戴维·麦克利兰认为每一个体都具有三方面的重要需要,分别是:成就动机、社交动机、权力动机。成就动机强烈的个体力争优秀、出类拔萃,并以此作为其行动指南;社交动机强烈的个体倾向于建立、保持和恢复亲密的人际关系。权力动机强烈的人有很强的感情需要,会采取行动影响他人的行为。 根据麦克利兰的理论,上述动机蕴藏于个体的潜意识中,即处于个体自己无法意识到的,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大脑皮层白日梦区域。另外,每个人都有成就动机,但就美国而言,成就动机强烈者仅有10%左右,个体成就动机的强烈程度与其童年经历、职业经历以及所在企业组织的风格相关。 表1 关于美国总统的权力、成就与社交动机 (其动机是根据他们在任期内所制定的法律和政策归纳而成的。) 总统 动机 权力成就社交 B·克林顿中高高 G·布什中中低 R·里根高中低 J·F·肯尼迪高低高 F·D·罗斯福高中低 A·林肯中低中 G·华盛顿低低中 人的成就动机的高低存在着系统的,可预测的差别,然而探讨成就动机有三个主要问题:1.首先,用来评估成就需要的测量方法一般只有相当有限的信度和效度。

2.它假设,动机需要基本上与特质相同,也就是说有时间上的稳定性。(这一假设不重视环境因素在决定个体动机水平上所起的作用) 3.成就需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卡西迪和林(Cassidy&Lynn,1989)认为,成就动机有6个成分: 1)工作伦理(即工作本身是“好”的) 2)追求卓越 3)渴望地位(希望支配他人) 4)竞争性 5)贪得无厌(渴望金钱) 6)征服性(与已定标准而不是与其他人竞争) 成就需要高的人在这6种成分上是有差别的。因此仅仅知道一个人的成就需要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三、成就动机的测量 1.莫瑞在1938年应用主题统觉测验(TA T)评估了成就动机。测试中,呈现一系列图片,让被试对每一个图片讲一个故事。那些讲述的故事中包括有关成就和控制的人,他们的成就需要更高。 2.麦克利兰先用TA T评估一组成就需要高低不同的人,然后再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处在企业家职位上的人,83%在成就需要上的高分,相反,不是企业家的人群中,只有23%的人有高的成就需要。该测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被试对于外部世界自我认知,重在被试对于刺激的认知释义及其组织,因此也被认为属于投射测试法。 3.某试题内容为:观看一张图片10-15秒,然后根据下列问题撰写一则小故事: 图片中正在发生什么事? 图片中的女士在想些什么? 这是由何事所引起的? 以下故事是由一个经理撰写的,麦克利兰认为它显示了强烈的成就动机: 图中人为一家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她想为公司赢得一份合同,她知道竞争将十分激烈,因为所有的大公司都在参与该合同的竞标。她在想象要是她的公司赢得了这笔金额巨大的合同,她该是多么快乐,因为这意味着企业的发展以及她本人的升值。由于她已经想出了帮助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

————————————————————————————————作者:————————————————————————————————日期:

关于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发表在各学术期刊、报刊、杂志、电子书上的数篇关于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多个角度出发概括了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并且归纳总结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展望。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在理论、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成就动机文献综述 1.序言 成就动机的概念始于默里(H.A.Murry,1938)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使人表现出下述行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阿特金森(J.W.Atkin-son)对成就动机理论的许多方面作了提炼,区分了成就动机的两种不同倾向: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力求避免失败的需要。 大学生主要处在青年中期,心理发展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具有两面性,即积极面和消极面。大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些成熟的方面表现出积极的特点,如情绪强烈但善于控制,情绪丰富,热情高涨,高尚情操日益发展;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具有勇往直前的气魄,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愿望;抽象高度发展,辩证性日益提高,发散性思维有新发展,善于独立思考,求知欲强,创新意识强;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主动性增强,自尊心特别强;人际关系进一步扩大,与他人交往能力提高;富有理想,积极向上,向往真理;等等。 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力求达到成功的内在动力。成就动机,作为驱动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成功的内部力量,对个人而言是事业成功等关键因素,“像智力一样,作为一种工具,能够增加人们一生中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机会”。对社会而言,一个群体中成就动机水平与经济增长、社会财富的积累、技术的进步一同被视为繁荣进步的几个重要指标之一。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来源,他们的成就动机水平预示着一个国家即将到来的繁荣,同时代表着已经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使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本篇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于大学身成就动机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及提出改进的建议,以便使后者对此的研究更加方便和明确,条理更加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