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共设计3个环节导入环节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加入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引入酸的性质复习。
探究环节1.教师出示篮球小达人游戏,引导学生利用酸的化学性质作答。
初步了解酸的构成。
进行初步的感知。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并完成表格。
3.通过教师出示一系列的问题归纳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是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练习。
完成酸的化学性质的归纳。
4.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提升进行练习,主要通过喜洋洋闯关游戏初步总结,通过鉴别醋酸和白酒来进行具体的模式练习提升。
5.通过智能提升来进行巩固本部分知识。
6.达标测试,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
学情分析让学生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设计实验让学生根据疑问创设试验,例如浓硫酸的稀释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释那样直接加入蒸馏水吗?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激发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的思维方式。
2、实验验证通过推测、实验、观察、记录、归纳总结,获取知识,例如:酸溶液能和金属氧化物进行反应吗?反应会有什么现象?据此进行探究。
并进一步了解化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3、温故知新梳理旧知并及时联系生活,例如:在已学习过的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基础上思考生活中的应用。
在学生理解的知识层面上促进知识向应用层面的转化。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合作交流,思考深刻。
学习成为一种才艺展示和心理愉悦的享受。
效果分析效果分析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初中化学教材酸的化学性质部分需要2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盐酸、硫酸等常见的酸的相关性质。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本册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包括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酸的化学性质几个部分,是在复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
课程以同类物质中典型物质盐酸、硫酸为例,用实验进行探究,最后从特殊到一般,得出酸的通性。
通过对酸的复习,可以为碱盐的复习打下基础,完善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
初中化学_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记住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通过实验,能认识到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2.通过探究盐酸和硫酸的组成与构成、性质与变化,了解酸的通行,能认识到酸的性质实质就是H+的性质。
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与变化。
3.通过学习酸与某些化合物的反应,能从形式上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4.通过比较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学习概括、分类、演绎等科学思维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酸的化学通性。
难点:学习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架,石蕊,酚酞,镁条,生锈的铁钉,浓盐酸,稀盐酸,浓硫酸,稀硫酸,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教学流程板书第一节酸及其性质1.酸的物理性质:浓盐酸:浓硫酸:2.酸的化学性质:H+3.酸的用途学情分析:通过上册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水及溶液、氧气、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等代表性物质,并以这些代表性物质为载体,分别从宏观组成、微观构成和符号表征三个领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学习了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初步认识了学化学知识及做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领悟到化学科学与其他科学的不同点及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起点,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酸碱世界”来系统地认识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类化合物酸和碱。
效果分析:本节课学生明白了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体会了从宏观到微观的联系,明白了酸的通性是氢离子的原因,通过实验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
教材分析:酸和碱是“课标”中“主题二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的常见化学物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中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线索为 H +和 OH —, 要求用微观构成和变化的观念认识酸和碱的组成和性质。
科学方法(概括、分类、演绎等)也是本单元的线索之一,也是重要学习内容。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酸及其性质第二课时(硫酸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方法(3)掌握硫酸的化学性质及酸的共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识浓硫酸,总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硫酸的化学性质及酸的共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活动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问题驱动。
四、实验用品浓硫酸、稀硫酸、紫色石蕊、无色酚酞、镁、锌、铁、铜、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试管、镊子、药匙。
五、教学思路首先展示浓硫酸,通过观察和阅读标签,熟识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继而引领学生进入探究酸化学性质的学习情境中来。
趁热打铁,以实验探究为主导,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
最后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全面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回顾。
【学生】积极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硫酸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解读探究我这里有一瓶浓硫酸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学生阅读标签上的内容,总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1向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硫酸,分别向试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结论1:稀硫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实验探究2分别向盛有镁条、锌粒,铁条和铜片的试管加入2~3mL稀硫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2:活泼金属+稀硫酸→盐+H2↑实验3、向盛有生锈的铁钉的试管加入2~3mL稀硫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3: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H2O实验探究4向盛有碳酸钠粉末(Na2CO3)的试管加入2~3mL稀硫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4:盐+稀硫酸→新盐+新酸【小结】通过上述的探究,请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 (第1课时) 教案
第七单元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记住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能认识到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历探究实验,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教学难点】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浓硫酸、浓盐酸、试管等器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接触一些有酸味的物质,如食醋、西红柿和柠檬汁等。
化学家研究了这些物质,发现它们都含有一类组成和性质相似的化合物,称之为酸。
本节我们首先学习常见的酸中的浓盐酸和浓硫酸。
二、新课学习酸溶于水后都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H+)。
如:盐酸 HCl=H++Cl-硫酸 H2SO4=2H++SO42-硝酸 HNO3=H++NO3-像Cl-、 SO42-、NO3-这样与H+结合成酸的阴离子,我们称之为酸根离子常见的酸根离子还有CO32-、MnO4-、ClO3-、S2-等一、常见的酸1.浓盐酸和浓硫酸视频:盐酸的物理性质阅读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并观察浓盐酸和的颜色和状态视频:闻气味的方法闻气味时不可凑近瓶口,要小心地打开瓶塞,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你观察到什么现象?闻一闻是否有气味?注意: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避免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浓盐酸颜色无色状态液体气味刺激性气味密度 1.19g/mL溶质质量分数36%~38%打开瓶塞现象白雾其他工业品为黄色(含有Fe3+)[因为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浓盐酸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少量杂质而略带黄色。
浓盐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可以迎刃而解,酸有哪些性质呢?
多媒体展台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从中你能
得到哪些信息? 教学过程
生:看标签、思考、做简单的记录;并与同学交流
自己的结果,将结果填写在课本表格中。
师:(打开浓盐酸瓶盖)你看到什么?
生:有白雾产生。
师:为什么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生:(思考、交流)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它挥发出
生:老师,那用硫酸做实验的时候岂不是很危险? 师:同学们有这样的意识很好,但如果我们按照正 确的操作方法来进行就能避免危险。比如我们实验室经 常要将买回来的浓硫酸进行稀释,你们知道应该如何操 作吗? 生:思考。 师:(小实验)用温度计蘸浓硫酸在空气中静置。 请两个学生上来观察温度变化情况。 生:温度在升高! 师: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吗? 生:(讨论)可能是浓硫酸在空气中吸水会放出热 量。 师:这对稀释浓硫酸有何启示?你能试着设计浓硫 酸稀释的方法吗?
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
滴的缘故。
师:下面看一个小魔术。用玻璃棒蘸浓硫酸涂到一
块棉布中间。你看到了什么? 生:玻璃棒穿过来啦!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浓硫酸有腐蚀性。 师:对,并且是强烈的腐蚀性。所以使用浓硫酸时
要特别小心。如果不慎将浓硫酸粘到皮肤上,应立即用 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 防灼伤皮肤。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啊!
后进行实验操作。) 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学们实验时一
定要注意正确操作,注意记录实验现象。 (约十分钟后) 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情
况。其它同学要认真听,与你们的结果做对比,看是否 有不同的地方。
生:(充分交流,大胆发言) 生 1:稀盐酸与镁条反应有气泡放出,与生锈铁钉 反应固体减少、溶液变色,与碳酸钙反应也有气泡,与 氯化铜溶液没有现象。 生 2:稀硫酸与镁条反应有气泡放出,与生锈铁钉 反应固体减少、溶液也变色,与碳酸钙反应也有气泡, 与氯化铜溶液没有现象。 师:(对个别有不同情况的小组予以分析、解释, 对他们参与实验的积极精神予以肯定) 请同学们试着把刚才我们做的实验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出来(让两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写出稀盐酸和稀硫 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生:(对照实验记录,思考后,在练习本上写化学 方程式) (五分钟后)
初中化学_酸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和碱的学习,主要遵循了从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思路,让学生从对一种物质的学习,演绎归纳出对这一类物质的认识——在这里,教材的编排不仅是对酸的学习是这样,对酸的通性的学习也是这样安排的。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这个能力正在培养过程之中,由此及彼的能力对部分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
对策:在教授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不能仅从教材出发,更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出发,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合作解决相关问题。
最好是能够系统地巩固一下关于物质分类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对酸、碱的性质的学习建立在熟知物质分类的基础之上,更有利于学生分清楚能与酸、碱起反应的物质类别。
初中化学原则上遵循“从生活中来,服务于社会”的理念,教学中一般都倡导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化学——酸和碱的教学也不例外,教材在安排学习酸和碱的性质时,先安排了两节内容——《生活中的酸和碱》以及《中和反应的应用》,这既是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是为学习酸和碱的性质做好铺垫。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酸和碱也不少,但仅仅是有所接触,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并不能够有一些较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酸和碱是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部分,同时又是对初中所学化学知识的总结和提升,本身学习起来就是有一定难度的;同时,酸的化学性质又分为了五个方面,对学生来说理解、掌握的难度较大;另外,学生不仅要对酸能够从个别到一般,还要对指示剂、活泼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各类物质都要有一个从个别到一般的熟练认知,这都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所不具备的能力;而且教学中在两个课时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两种酸的物理性质,还要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自行去研究、归纳硫酸的化学性质,这对于还未完全理解盐酸的性质的学生来说,无疑又是一种无形中的障碍;最后,这一部分的学习还有一个难点,即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难点到了学生身上,绝不仅是几个难点的简单相加,很有可能是相乘的关系。
初中化学_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课教师寄语《生活中的科学》只是小强生活中的一部分,他的生命中还有很多未知的秘密值得他去探索……希望在座的同学们可以擦亮眼睛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热点,拿起手中的笔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倾听。
思索。
这堂课不只是单纯的复习知识,我更希望的是我们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认识到生活是学科知识的来源,学习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从而可以更多的关注身边的化学。
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我校九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总体情况是:班级纪律好而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充满了热情和激情。
但是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内心比较敏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这节课正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提升的平台。
学生在本节复习课之前,已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的酸及对酸碱指示剂的探究,对金属与酸、酸与指示剂的反应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酸、碱、盐在水中溶解后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中。
但是学生对相关知识缺乏融会贯通能力;并且在学习完酸、碱、盐的性质之后,学生普遍存在两大困惑:知识点多——记忆困难,变化多——应用困难。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故既要有归纳又要有演绎。
对程度一般的学生,要注意其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感性认识,如具体的化学反应,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程度较高的学生,则要注意其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性认识,引导其将知识内化,并上升到规律。
“老师,你太赞了!真没想到化学复习课可以这么上……”“你太有童心了,老师!这节课上的真有趣。
”“要是每节化学课都这么上该多好,那样的话我对化学的兴趣就不会消磨没了,我的化学就不会学得一塌糊涂了!”上完这节课后,这是好多学生反馈给我的信息,显然是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最好的认可。
这节复习课以小强的周记为线索贯穿始终,让学生对周记的内容充满了兴趣,我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分析其中涉及到的酸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流程设计:环节一:导入新课以周杰伦的《青花瓷》歌曲,结合青花瓷的形成,导入第一课时内容:酸的性质等。
环节二:酸与指示剂作用学生探究活动:在点滴板中分别滴入稀硫酸、稀盐酸,把石蕊试液和酚酞试剂分别滴入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追问:如果石蕊酚酞遇到其它的酸如硝酸、醋酸、柠檬酸等是否也有同样的颜色变化?学生回答是并及时归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提出思考:为什么不同的酸会有共同的性质呢?引导学生从酸的组成上分析并总结: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们电离出来的氢离子体现出来的环节三:酸与活泼金属反应这个性质学生在学习第八单元金属性质的时候已经学过,在此为了增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进一步巩固反应现象及方程式的书写学生探究活动:在小试管中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再分别滴加稀硫酸或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再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
设疑: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会形成多种答案,例如不可以将醋放在锅中长时间蒸煮,不可以用铝铁制品放置酸性食物如酸菜环节四: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我把这一环节称为除锈专家我将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学生探究活动:将两根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放稀硫酸和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这个实验是本节课的难点,难在判断生成物,那么我将引导学生根据反应后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生成物中是亚铁离子还是铁离子,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金属化合物。
环节五:课堂小结我把这一环节称为盘点收获教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学生:知识类:酸的三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
初中化学_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间把握不是很好,在讨论环节时间长了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使课进行的更好。
教材分析
《酸的化学性质》是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并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培养学生从诸多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主要性质和用途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的确定:
(1)重点的确定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碳酸盐的反应作为知识载体和重点,并帮助学生整合归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⑴食醋可以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除水垢时,可在水壶中加入水,倒入适量醋,浸泡一段时间,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会转变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而被除掉,
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CH3COOH = (CH3COO)2Ca +H2O + CO2↑。
⑵在熬制骨头汤时,常常在汤中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骨头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磷酸钙,磷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磷酸二氢钙,能够增加汤内的含钙量,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设计方案证明哪种猜想正确?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猜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
方法归纳:
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猜想,评价,学生归纳,完善。
环节5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
在生活中寻找我们学习有关的物质,提出你想探究的问题?
学情分析
作为九年级学生,总体情况是思维比较活跃,班级纪律较好,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酸碱指示剂、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酸碱中和反应、碱的化学性质。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知识是分散学习的,学生还不能把这些性质有机整合起来并加以应用。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中厨房里常见的物质及常见的反应,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酸类物质。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酸及酸的性质,体会组成结构、性质、用途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化学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
3.通过对酸及其性质的辩证认识,能灵活运用其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化学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酸及酸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酸存在共性与差异性的原因【学法探讨】1.化学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2.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间的关系3.基本学科观念:微粒观、元素观、变化观、科学实践观4.基本方法:科学方法(实验、观察、推理、分类、归纳、抽象、对比、比较)、学科方法(定性、定量)、化学思维(宏观、微观)【教学设计】一、以生活眼感化学1.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家中厨房从生活中找到化学的影子从物质的角度来看厨房中都有什么?。
从变化的角度看你能否说出一二?。
2.生活处处有化学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之美【设计意图】:通过重新认识厨房中的物质及厨房中的反应,使学生有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的意识,从生活走进化学。
二、以化学眼研化学1.从实验室寻找答案(1)实验探究写出反应方程式:(2)宏观、微观探究竟比较相同点:宏观:;微观比较推知食醋和柠檬汁组成结构的相同点:2.抽象得出酸和盐的概念(1)像盐酸、硫酸、醋酸、柠檬酸这些物质溶于水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称为酸。
实验室中除盐酸、硫酸外常见的酸还有硝酸,初三时我们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也曾接触过一种酸(化学式),它不能稳定存在(用方程式解释);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酸溶液的构成:。
(2)有一类物质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这一类物质称为盐。
请将物质分类图补充完整3.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1)分类法是我们研究物质化学性质时常用的方法不同类别物质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归纳酸的化学性质Mg+HClMg+H2SO4C+HClC+H2SO4Fe2O3+HCl(2)醋酸与柠檬酸都有哪些化学性质?(3)微观角度比较分析酸具有通性的原因4.再探酸的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2)微观角度对比分析酸具有差异性的原因从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和物质类别的角度比较上述反应的相同点复分解反应:练习:判断黑板上的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到黑板拖动,并讲解理由)5.定性、定量认识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性的原因(1)分别观察并描述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浓盐酸:色体,气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腐蚀性。
2、掌握正确的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盐酸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浓硫酸、浓盐酸标签的识读,初步学会搜集信息的方法。
2、通过对酸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实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视频,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素养。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及特性。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盐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流程【引入】①展示一组问题:②通过对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几种酸的提问,同时写出它们的化学式,使学生对“酸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而引出课题。
第一环节:认识浓盐酸、浓硫酸[标签识读]:多媒体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通过识读,指导学生筛选出其中的有用信息,如:化学式、密度、溶质质量分数、等信息。
[指导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的颜色、状态,并打开瓶塞观察现象,指导学生将观察、阅读、思考的结果填写在学案上的表格中。
[特别强调]:1、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瓶口形成“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
2、工业用盐酸因含有少量杂质而略带黄色。
3、正确的闻气味的方法:不可凑近瓶口,要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仅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第二环节:浓硫酸的特性[讲解]:1、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稀释浓硫酸:浓硫酸在溶于水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3、浓硫酸的腐蚀性: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4、分析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时,溶液组成的变化,指导学生填写在学案上。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一)[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那么盐酸也具有相同的性质吗?[学生完成实验后,师生小结]: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特别强调]:颜色发生变化的是石蕊试液,不是盐酸。
(二):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1、引领学生按照教材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填写表格2、指导学生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别讲解]:1、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2、铁锈被盐酸除去后,铁能与盐酸继续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3、氯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银、碳酸钠等物质都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这类物质在化学上称为盐。
另外,铵根离子的性质与金属离子相似,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也属于盐。
第四环节: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特征[复分解反应定义的得出]:引领学生分析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发现什么规律或特征?(形式上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得到另外两种化合物)板演复分解反应中“交换成分”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在复分解反应中只是离子之间的互换反应,没有发生化合价的变化。
四、教学小结酸的物理性质1、浓盐酸的物理性质:(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2)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需密封保存。
(3)有强腐蚀性2、浓硫酸的物理性质:(1)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2)有吸水性,可做气体的干燥剂,需密封保存。
溶于水放热(3)有强烈的腐蚀性酸的化学性质: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酸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盐和H2③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H2O④酸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五、教学反思第一节酸及其性质(1)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我校九年级学生,学生总体情况:思维比较活跃,班级纪律好,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3、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效果分析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化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因此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和探索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价值,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
如:在讲解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时,我不再以讲授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实物标签自己观察总结,这让学生感到知识是他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的,初步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浓硫酸的腐蚀性和浓硫酸的稀释时,如果不给学生提供这些情景小实验,他们的思维就不会如此积极,对其性质和方法的理解也不会非常深刻,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同学们的反应超过了我预先的设想,效果很好;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则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他们手脑并用、乐在其中,这种亲身经历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活动设计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多数时候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作为“引路人”,我及时恰当地对他们的成功与问题进行评价,这样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距离,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全体学生都没有过重的思想包袱,他们有时窃窃私语,有时群情激昂,积极主动地在老师设计的活动中探究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参与、协作、创新等能力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时,有很多实验进行比较仓促,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还需一个过程,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应该注意。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1)教材分析(二)教材所处地位:本节课内容处于第七单元《课题1 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学生对于酸并不陌生,经常能接触到酸雨、醋酸、柠檬酸等名词,本堂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
在酸的化学性质中,酸与指示剂作用——应用性知识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新知识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新知识《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1)评测练习【当堂达标】1、放置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是:()A 、浓硫酸 B稀硫酸 C浓盐酸 D稀盐酸2、可用浓硫酸干燥实验室制取的氧气,利用了浓硫酸的()A、吸水性 B挥发性 C腐蚀性 D不挥发性3、硫酸有较强的腐蚀性,在稀释和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以下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规范的是()A.把水倒入浓硫酸中B.把浓硫酸迅速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C.为了防止手沾到硫酸,稀释时不要搅动D.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4、将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测定有关的数据,绘制成如图1所示的函数图像。
其中横坐标表示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纵坐标表示溶液在变化过程中各种变化量。
则符合图示要求的变化量有()A.溶液的质量增大 B.溶质的质量增大C.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溶液的质量减小5、实验室有盐酸、白醋、柠檬酸三种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向三氧化二铁中放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白醋、柠檬酸溶液也能与三氧化二铁发生类似反应,说明白醋、柠檬酸溶液和盐酸中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
(3)理论上溶解3.2g三氧化二铁,需要36.5%的盐酸___________g。
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活动设计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多数时候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作为“引路人”,我及时恰当地对他们的成功与问题进行评价,这样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距离,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全体学生都没有过重的思想包袱,他们有时窃窃私语,有时群情激昂,积极主动地在老师设计的活动中探究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参与、协作、创新等能力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时,有很多实验进行比较仓促,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还需一个过程,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应该注意。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1)《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标分析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