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心脏的功能变化
心功能障碍发 生率
10% ~ 23%
早期表现
高排低阻:心指数,外周阻力 ,组织摄取 利用氧障碍。与炎症介质及某些细胞因子的扩 血管作用有关。
晚期表现
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收缩力 、心输出量、 心指数、突发低血压。与缺血、缺氧、酸中 毒、细菌、毒素及炎症介质等的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变化
介质后续损伤
介质反应
释放各种细胞因子 和炎症介质(IL-1、 TNF、IL-6、IL-8、 γ型干扰素)引起 SIRS,触发炎症连 锁反应,释放二级 炎症介质(花生四烯 酸代谢产物、氧自 由基、氮氧化合物 等),从而激活
组织水肿,组织灌注 不足,细胞增生,直 接影响细胞代谢, 组织和细胞损伤作 用于靶器官引起 MODS。
机制-神经-内分泌-体液
交感-肾 垂体-肾 花生四 内皮 其他 上腺素 上腺轴 烯酸 细胞
儿茶酚胺
血管收缩 应激激素 前列腺素 ET-NO
内脏血管收缩 肠血管收缩
PGI2 TXA2
回心血量增加
血管
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休克代偿期:脏器低灌注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肾脏、皮肤 实验室:高乳酸血症、低氧血症
MODS概念强调
1.原发的致病因素是急性的,继发的受损器官 远离原发损害部位。
2.原发损害和MODS有时间间隔(>24 hr)。 3.受损器官原来功能基本正常。 4.各受损器官功能损害程度可以不同步,器官
功能障碍是多发的、进行性的、是个动态的 过程。
主要病因
G-杆菌:冷休克 G+球菌:暖休克 常见病:暴发性流脑、中毒性痢疾、腹膜
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变化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
早认识、早诊断、早治疗 脏器低灌注:神志淡漠、尿量减少、高乳酸
血症、低氧血症、难于解释的过度通气、面 色苍白、难以解释的心动过速 失代偿:血压下降、肢端发凉、肛肢温度增 大、毛细血管再充盈延长、代酸、脉搏细数、 呼吸浅速 晚期:多脏器功能衰竭
治疗原则
感染性休克的机制
微循环障碍 免疫炎症反应失控 神经内分泌机制和体液介质
机制-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的白细胞粘附造成广泛微血栓形成, 组织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溶酶体酶活性升 高,造成细胞坏死。
机制-免疫炎症失控
A 始动损伤
细菌感染,组织损伤 ,心脏分流,缺血再 灌注,直接间接损伤 →机体抵抗力致病 能力→直接/间接影 响内皮细胞完整性, 内皮细胞功能细胞 信使/线粒体功能, 应激启动
尽快进行有效的抢救、清创,防止感染,防止缺血 再灌注损伤,采用各种对症支持治疗;
减轻应激反应,减轻和缩短高代谢和糖皮质激素受 体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重视病人的呼吸和循环,及早纠正低血容量和缺氧; 防止感染是预防MODS的重要措施; 尽可能改善病人的全身营养状况。 及早治疗任何一个首发的器官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变化
三、肝功能的变化
肝功能障碍发生率
仅次于肺源自文库
发生时间
在肺肾之后或最先
主要表现
黄疸或肝功能不全、有或无肝性脑病。
临床表现-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变化
四、胃肠道的功能变化
主要表现 确诊
粘膜糜烂、溃疡与出血,消化吸收功 能减退和肠屏障功能减退。
内镜检查确有溃疡与出血
临床表现-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变化
休克失代偿期:脏器功能不全 皮肤、肛肢温度、毛细血管再充盈、心肺、脑、 血压下降
难治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治疗困难
临床表现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速发型:原发性,直接导致 迟发性:机体反应异常、肠道细菌移位、
继发感染等
临床表现
原发疾病的表现 受损系统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的表现
临床表现-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变化
一、肺的功能变化
发生时间
创伤、感染后24~72小时
发生率 主要表现
83%~1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 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 (PaO2<50mmHg )等。
临床表现-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变化
二、肾的功能变化
肾功能衰竭发生率
40%~55%,仅次于肺和肝
主要表现
少尿、无尿、氮质血症、水、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时需透析。
六、免疫系统的变化
免疫 功能 全面 抑制
表现
中型粒细胞吞噬杀菌能力、单核吞噬细胞功能 抑制、外周血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产生分泌 抗体能力、血浆纤维连接蛋白。
临床表现-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变化
七、凝血系统的变化
凝血 系统 功能 衰竭
表现
血小板计数进行性 ,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 间,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原)降解产物(+),有出血 倾向或出血。
感染性休克的观察与护理
外科重症 俞佳萍
定义
感染性休克: 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致病微生物感
染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是内因、外引和医源 性因素构成致病网络,机体由SIRS、严重败血症发 展为MODS过程的急性循环衰竭,病死率40%。 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指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 感染、中毒、大面积烧伤、外科大手术和病理产科 等原发病发生 24 小时后,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 以上脏器功能障碍以至衰竭,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 的临床综合征。
1.早期复苏,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
主要措施是补充血容量,保持有效循环量: (1)纠正显性失代偿休克 及时补充血容量,
做到“需要多少补多少”;紧急情况时,可 采取“有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心源性休克要 限制液体,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2)防止隐性代偿性休克发生 。 (3)抗氧化剂和氧自由基清除剂的使用:维生 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早期和足量)。
炎、绞窄性肠梗阻、化脓性梗阻 性胆管炎等、重症病毒性感染
冷、暖休克
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有高动力型和低动力型两种。
前者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CO正常或增高(又称高排 低阻型),有血流分布异常和动静脉短路开放增加,细胞代 谢障碍和能量生成不足。使病人皮肤比较温暖干燥,形成暖 休克。
低动力型(又称低排高阻型)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淤滞, 大量毛细血管渗出致血容量和CO减少。病人皮肤湿冷,形 成冷休克。冷休克患者神志躁动或淡漠或呈嗜睡状态,皮肤 苍白、发绀或花斑样发绀,皮肤湿冷或出冷汗,毛细血管充 盈时间延长,脉搏细速,脉压30mmHg,尿量25ml/小时。 "冷休克"较多见,多由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而且革兰阳性 菌感染的休克加重时也成为"冷休克"。至晚期,病人的心功 能衰竭、外周血管瘫痪,就成为低排低阻型休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