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案1170725115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锋的结构、分类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2.通过高考题的探究,知道高考题重点考察哪些知识。
(罗列知识清单,标注自己的缺陷知识) 2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年级已经对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由于锋面系统知识逻辑性、理论性较强,所以大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刻。
本节课分为两大块,第一块梳理基础知识。
第二大块通过高考题的探究,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并初步感知高考题的一般特征。
3重点难点
1.根据材料中的等压线分布图、示意图判断锋的位置和类型。
2. 掌握锋面系统影响下真实的天气特征,能够把理论模型运用于实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作业】课前准备
课前分发导学案并要求学生自主观看微课,学生以导学案为线路图,微课为突破口进行基础
知识的梳理复习。
活动2【导入】视频导入
播放搞笑版《天气预报》。
教师语言:由这段视频可见,天气系统对生活影响很大,其实不仅是生活,生产、交通等方面都深受天气的影响。
所以近年来高考题中锋与天气这一考点出现频率很高。
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对本节内容认真思考、认真研究。
下面我们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教师板书:锋与天气
活动3【讲授】目标研读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并研读。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本条“标准”所指的简易天气图就是人们经常通过电视节目而接触到的简易天气图。
所要求的天气系统主要指常见的锋面系统,气旋与反气旋系统。
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二)教材地位,逻辑联系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承接第一章《行星地球》内容,揭示各种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天气、气候特征的本质规律。
该单元包括三节内容,从阐述最简单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具体到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形成,点明影响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因素。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是在前面两节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探讨影响某一区域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三)教材内容组成1. 锋面系统的形成;2. 锋面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3.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4,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5,气象灾害。
(四)教材重难点1、教学重点A、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B、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2、教学难点a、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暖锋天气及准静止锋天气。
b、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c、天气系统图的分析,特别是理解锋面气旋二、学情分析学生基础:高一学生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对大气运动的形式、大气运动所引起的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从心里特征和认知水平上看,他们对未知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能理解身边的地理现象,但缺乏空间想象的思维。
存在问题:本节课知识性强,并涉及一些新名词(如气团、锋前、锋后),而学生空间想象的思维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进行简要阐述。
另外,要加强指导高一学生读图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A知识目标1、理解锋的概念和分类;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低压槽和高压脊的概念。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的基本知识,包括冷锋、暖锋和锢钝锋;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与特征;以及常见的天气现象与对应的天气系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基本天气系统的概念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天气图表识别不同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图的分析,不同天气系统带来的具体天气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天气图表、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图、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介绍锋面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它们过境时的天气变化。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析最近一周内的本地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讨论其对本地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如何从天气图中判断气旋、反气旋和锋面系统的位置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6. 讨论与解答(10分钟)学生展示随堂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快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气旋与反气旋定义特点天气影响2. 锋面系统冷锋暖锋锢钝锋天气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地实际天气,推测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
2. 答案作业答案将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最终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天气图分析的能力。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1170725116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热力环流知识,能通过假设根据课件动态演示或板图演示从单圈环流的形成入手步步深入,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阅读并能说出全球七个气压带及五个风带的名称、分布及移动规律。
3. 利用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能说出影响的结果,并能说出这种结果对季风环流形成的影响。
能举例说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
4. 能说出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并能解释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这些气候特点形成的影响。
【学习内容】活动一:2010年4月14日冰岛火山开始大规模喷发,火山灰搭着“顺风车”横扫欧洲大陆,导致欧洲航空业大面积瘫痪,影响范围之广出人预料。
火山灰为什么会从冰岛飘往欧洲而不是加拿大或美国呢?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指:2、单圈环流:3、三圈环流 (1)假设条件:地表是 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之间的和(2)分布:① 纬环流(0度到300900② 纬环流(30度到60度之间) ③ 纬环流(60度到90度之间) 4、 地面气压带风带 (1)气压带:极地 带:热力型冷高压 副极地 带:动力型冷低压 副热带 带:动力型热高压 赤道 带:热力型热低压 (2)风带:高纬东风带:从 带吹向 带; 北半球 风,南半球 风 中纬西风带:从 带吹向 带; 北半球 风,南半球 风 低纬信风带:从 带吹向 带;北半球 风,南半球 风 (3)移动规律:(对照右图用不同的图例再绘制一遍)移动原因:移动规律: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 ,冬季活动二:自今年7月以来中国江淮、江南等地持续遭受高温天气炙烤。
浙江中北部、安徽南部、福建中部、江西中部、湖南东部和北部、湖北东南部和重庆西南部等地包括我们高淳遭遇连续多日的40多度的高温天气。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说课稿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利用PPT和动画,介绍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以及它们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3.结合天气图,指导学生如何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并分析它们与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
4.采用问题驱动法,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系统的作用和相互作用。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分析不同天气系统下的天气图,讨论其特点和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
2.实地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社区内的天气观察,记录天气变化,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观展示抽象概念,降低理解难度。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3.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2.收集并分析近期本地天气系统的变化,撰写一篇短文,旨在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逻辑性的内容和简洁的风格。板书将分为三个部分:左边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天气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中间是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右边是学生需要注意的重点和难点。板书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和理解。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说课稿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案1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2课时)【课程标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学习目标】4.会根据示意图判断说出低压、高压系统;5.能绘制低压、高压系统示意图及在它们控制下水平气流和垂直气流运动的特点;6.会运用图表,简要分析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学习内容】活动一: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一些天气图,并播放天气形势预报。
同学们能看懂天气图吗?能听懂天气形势预报吗?为什么同一时间不同的地方天气状况大相径庭呢?要知道原因,就必须了解一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 、 。
活动二:根据中央气象台公布的消息,本周(10月21日)开始冷空气将在我国上演“接力赛”,将有三股冷空气先后杀到,使得我国西北部分地区雨雪不断,今天到来的一股冷空气更是将让长江以北的部分地区开始入冬。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消息,今天起到24日,一股冷空气南下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将在20℃左右,最低气温则徘徊在10℃上下。
24日前后,受另一股冷空气影响,气温可能又会会有2℃~3℃的下降。
你知道什么原因导致雨雪降温天气的变化吗?二、锋与天气(一)气团及其分类1.气团: 。
2.按气温划分为: 和 。
3.应用:怎样判断冷暖气团?冷气团: 。
暖气团: 。
(二)锋面、锋线与锋1.概念: 锋面:。
锋线: 。
锋: 。
2.应用:在单一气团控制下与锋面控制下的天气有什么不一样?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 。
高淳锋面控制下的天气: 。
(三)锋与天气2.应用:(1)怎样判断冷锋与暖锋?冷锋: 。
暖锋: 。
(2)怎样预报锋面天气?(3)案例分析:寒潮:寒潮是指 ,天气特点:主要灾害:三、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基本概念冷 V =30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如图)低气压与高气压是指 分布状况而言;气旋与反气旋是指 状况而言低气压:中心气压 ,四周气压高气压:中心气压 ,四周气压低压槽:高压脊:气旋即 ;反气旋即 。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第2章3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2.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气流运动特点,掌握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的规律性3.使学生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二、过程和方法1.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2.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3.通过研究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初步具备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步骤4.通过对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锋面气旋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教学重点】1.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教学难点】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具准备】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
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
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几种常见天气系统;(2)理解锋面系统及其所产生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直观图示法、探究法等方式,学生能绘制冷暖锋示意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
(2)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用科学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树立科学的气候观,从而对地理科学树立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锋面系统的特点2、分析其锋面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状况三、教学难点1、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及其与天气的关系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准备图像资料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在上课之前,大家先观察一下今天的天气状况。
(学生:晴天)。
那大家再回忆一下前几天的天气状况?为什么会有这种天气变化呢?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各种天气,那这些天气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们都有着怎样的特点和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与这些天气现象密切相关的主体——天气系统。
【新课学习】一、气团与锋(板书)[讲解] 请大家把书翻到41页,浏览一下书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阴晴雨雪天气和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哪些呢?(学生:锋、气旋、反气旋)。
好,我们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气旋、反气旋。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常见天气系统中的锋面系统。
那锋是怎样形成的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新的概念:气团。
请大家看书第二段找出气团的概念。
所谓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我们称之为气团。
“物理性质均一”说明气团内部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大范围”则说明气团具有一定的厚度和空间范围,有些气团的水平范围可由几百千米延伸到几千千米。
1、气团(板书)(1)气团的概念(板书)我们根据气团物理性质的不同,把气团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精品】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3节常见天气系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1.了解气团和锋面的概念及类型;了解低压、高压的概念。
2.理解锋面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理解气旋、反气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重难点)3.能够判读简易天气图,并进行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式分析,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的变化。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锋与天气阅读教材P41~P42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重要概念(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按性质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根据冷暖气团的性质可判定,上图中A所示为冷气团,B所示为暖气团。
(2)锋面: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
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
(3)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如图中字母C所示。
2.分类(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①特点: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来回摆动。
②天气:常形成持续性阴雨天气。
正误判断:(1)暖气团的气温一定非常高。
( )(2)锋面活动一定能带来锋面雨。
( )(3)准静止锋是静止不动的锋。
( )【提示】(1)×冷、暖气团是由该气团与所经过的地区温度进行比较而确定的,当气团温度高于所经过地区的温度时就是暖气团,反之就是冷气团。
(2)×不论是冷锋、暖锋,还是准静止锋都可能形成降雨,但并非所有的锋面均能形成锋面雨。
这是因为锋面雨的形成是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因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云雨。
如果暖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未达到饱和状态,则不可能有水汽的凝结,也就无法形成降水。
(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准静止锋由于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一个地方徘徊不前,锋面来回摆动,并非静止不动。
教材整理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阅读教材P43~P45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含义(1)低压、高压——指气压分布状况而言。
(2)气旋、反气旋——指气流状况而言。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大气与天气”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成因、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系统的形成机制、分类及天气特征;天气图的认识与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成因、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对天气的影响。
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在天气图上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天气图。
学具:笔记本、地图、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期我国部分城市的天气变化,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成因、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3. 示范:在黑板上展示天气图,解读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4.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图,预测天气变化。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成因、特点、影响。
2. 天气图的解读方法。
3. 重点、难点知识框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给定天气图,预测未来三天的天气变化。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天气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实时天气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预测。
本教案以实践情景引入,注重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天气系统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图,预测天气变化。
2.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预测题:分析给定天气图,预测未来三天的天气变化。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3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
第1讲大气的运动知识体系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分析考点1热力环流1.在图1中补充箭头方向和气压。
2.原理:地面冷热不均3.在图2中画出高空等压面,写出地面冷热分布。
4.完成常见热力环流图。
考点2天气系统在图3中画出各点风向及雨区位置(用阴影表示),并判断锋面性质。
大气环流1.下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图回答(1)~(3)题。
(1)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2)若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 )A.③气流比较湿润 B.④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降水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3)若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D.④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2.材料一:北京晨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绘制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4)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对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天气系统3.(2011·浙江文综)读下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
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4.(2011·北京文综)下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
该日最可能出现在A.1月 B.4月 C.7月 D.10月5.下图为“某天气系统图”,回答(1)~(2)题。
(1)此时图中A.城市被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B.a地大风降温,并可能有降水C.c地刮西北风 D.b地雨过天晴(2)下图中沿甲乙线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6. 读“某国家沿海地区及夏季某日气象资料统计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高一地理教学案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之小船创作一、锋与天气1.重要概念(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按性质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根据冷暖气团的性质可判定,上图中A所示为冷气团,B所示为暖气团。
(2)锋面: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
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
(3)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如图中字母C所示。
2.分类(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易错提醒](1)并非所有的锋面均能形成锋面雨。
这是因为锋面雨的形成是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因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云雨。
如果暖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未达到饱和状态,则不可能有水汽的凝结,也就无法形成降水。
(2)准静止锋由于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一个地方徘徊不前,锋面来回摆动,并非静止不动。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内涵: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2.低压(气旋)与天气(1)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2)低压槽: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3)水平气流:低空辐合,高空辐散。
(4)垂直气流:以上升为主。
(5)天气状况:易带来阴雨天气。
3.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2)高压脊: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3)水平气流:低空辐散,高空辐合。
(4)垂直气流:以下沉为主。
(5)天气状况:多晴朗天气。
[思考启迪]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与何种天气系统有关?提示:与高压(反气旋)有关。
[教材P42活动](1)这段话是描写冷锋天气的。
(2)“连日大风……铁甲如冰”,描述的是此时正值寒冬季节,北风呼啸。
(3)“彤云压阵……云势越重……降下一天大雪”,描述的是冷锋到来前,天气转坏,先是云后为雪。
(4)“那雪……已没过马膝”,此时降雪过程已经停止,说明冷锋已经过境,天气转好。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3 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
江苏省兴化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3 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兴化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3 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兴化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3 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案课标要求:1、运用建议的天气图,简要分析封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教材分析:1、由三部分组成:低压、高压和天气,案例有台风、寒潮及其危害2、基本概念到天气系统的变化,根据现在的天气举例学习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冷锋与暖锋的定义能够掌握冷锋与暖锋的特点及其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状况2、在能够明确掌握冷锋与暖锋的内容的同时对准静止锋有所了解重难点:学会识图断图的同时能够判断冷锋与暖锋并且详细的说明此锋过境时的特点和天气状况【课程引入】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里我们经常听到播报员说到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的某些地方,也会听到我国一些地区有暴雪天气,这些其实都和我们的课堂息息相关,冷空气其实就是冷气团。
那么什么是气团呢?暴雪天气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板书)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1页,回答问题:什么是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哪两种?一、气团学习【气团概念及特点】 5min气团:位于大气层底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温度、适度、稳定度等)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高中地理版高中必修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高版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这部分知识是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它既是大气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原理性很强,抽象不易理解。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多方面能力,我借助课件,结合动画,形象地模拟出自然界中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运动特征、天气特征,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教学内容。
而且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地理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即学以致用,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为社会服务,这也正是教学大纲提倡的要学生活化的地理,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设计三、教学过程探究活动典型案例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南半球气旋是怎么形成的水平方向的气流如何运动?南半球反气旋的水平方向气流如何运动?1、出示气旋与反气旋对比表,引导学生填表2、注意不同方位的风向3、课余观察水池放水的结果,并讨论其原因设疑: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引导学生理解台风的内涵,从而得出:台风实际上也是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它到来时,带来的是狂风暴雨。
教师小结: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
要很好地学习。
<利用计算机展示问题>1.从中心气流的运动状态看,气旋与反气旋有什么类型气旋反气旋成因中心气压气流方向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天气一般情况对我国的影响示意图(北半球)学生联系实际,自学,分析,讨论,归纳得出结论通过看图片联系实际理解台风就是气旋学生思考、填表100010021005100010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2课时)
【课程标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学习目标】
4.会根据示意图判断说出低压、高压系统;
5.能绘制低压、高压系统示意图及在它们控制下水平气流和垂直气流运动的特点;
6.会运用图表,简要分析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学习内容】
活动一: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一些天气图,并播放天气形势预报。
同学们能看懂天
气图吗?能听懂天气形势预报吗?为什么同一时间不同的地方天气状况大相径庭呢?要知道原因,
就必须了解一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 、 。
活动二:根据中央气象台公布的消息,本周(10月21日)开始冷空气将在我国上演“接力赛”,将
有三股冷空气先后杀到,使得我国西北部分地区雨雪不断,今天到来的一股冷空气更是将让长江以
北的部分地区开始入冬。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消息,今天起到24日,一股冷空气南下影响我省,大
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将在20℃左右,最低气温则徘徊在10℃上下。
24日前后,受另一股冷空气影
响,气温可能又会会有2℃~3℃的下降。
你知道什么原因导致雨雪降温天气的变化吗?
二、锋与天气
(一)气团及其分类
1.气团: 。
2.按气温划分为: 和 。
3.应用:怎样判断冷暖气团?
冷气团: 。
暖气团: 。
(二)锋面、锋线与锋
1.概念: 锋面:。
锋线: 。
锋: 。
2.应用:在单一气团控制下与锋面控制下的天气有什么不一样?
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 。
高淳
锋面控制下的天气: 。
(三)锋与天气
2.应用:
(1)怎样判断冷锋与暖锋?
冷锋: 。
暖锋: 。
(2)怎样预报锋面天气?
(3)案例分析:寒潮:
寒潮是指 ,天气特点:
主要灾害:
三、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基本概念
冷 V =30
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如图)
低气压与高气压是指 分布状况而言;气旋与反气旋是指 状况而言
低气压:中心气压 ,四周气压
高气压:中心气压 ,四周气压
低压槽:
高压脊:
气旋即 ;反气旋即 。
活动三:今年第23号台风“菲特”于10月7日凌晨1时15分登陆福建福鼎市沙埕镇,这是自1949
年以来在10月份登陆我国陆地的最强台风。
“菲特”造成浙江、福建等地道路交通阻断、动车停
运、航班取消、供电通讯中断、堤防损毁、农田受淹,对上述地区国庆假日后期旅游造成严重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11个市70个县(市、区)631.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人,失踪4人,倒
塌房屋0.4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53.4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3.68亿元;福建省有5市、19
个县计41.56万人受灾,倒塌房屋0.04万间,农作物受灾34.1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4.55亿元。
那么台风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灾害,它又是如何致灾的呢?
2.低压(气旋)与天气:
(1)气压状况:
(2)气流状况:
北半球:气旋区域内空气作 方向流动。
近地面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中心,垂直
方向:中心的空气被迫
南半球: 气旋区域内空气作 方向流动。
近地面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中心,垂直
方向:中心的空气被迫
(3)气旋气流水平运动的画法: (4)气旋气流垂直运动的画法:
低 低
北半
球气旋 南半球气旋 运动特点:
气旋
运动特点:天气特点:
(5)天气状况:天气
(6)案例分析:台风(或飓风):
形成源地:,原因
气流运动状态:,天气灾害:
活动四:秋天,既不象冬、春那样天空灰灰蒙蒙,也不象夏天那样乌云遮日,而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气温不低也不高,气候十分宜人。
因此人们常用“秋高气爽”来赞美它。
那么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秋高气爽”的呢?
3.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气压状况:
(2)气流状况:
北半球:反气旋区域内空气作方向流动。
近地面气流:从中心流向四周;
垂直方向:中心的空气被迫。
南半球:反气旋区域内空气作方向流动。
近地面气流:从四周流入中心;垂直方向:中心的空气被迫。
(3)反气旋气流水平运动的画法: (4)反气旋气流垂直运动的画法:
高高
反气旋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反气旋运动特点:
运动特点:天气特点:
(5)天气状况:天气
(6)案例分析:
①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②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方向
状况
【课时评价】
一、选择题
读右图回答1-2题:
1.右图中四点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B.此图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
C.②地吹偏南风,③地吹偏北风 D.③地出现连续性降水
3.在准静止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现象是
A.贵阳冬季的阴雨天气 A.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C.长江中下游夏季的伏旱天气 D.我国冬季的寒潮天气
4.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有
A.降水都发生在锋前 B.过境时气压升高
C.暖空气均位于锋面以下 D.过境时天气常有风云雨雪等
5.下图,A、B、C、D几种天气系统中,能形成“菲特”台风天气的是
6.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是下列哪个影响的结果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7. 长江中下游的伏旱主要是下列哪个天气系统的影响:
8.“曹操立不起营寨,心中忧惧……子伯曰:‘连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是夜北风大作,操尽驱兵士担土泼水……比及天明,沙土冻紧,土城已筑完。
”造成选文所述天气变化的是
A .准静止锋
B .冷锋
C .暖锋
D .暖气团
9.下列关于锋面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冷锋过境时,一般出现晴朗天气 ②我国北方夏季暴雨与冷锋活动有关 ③我国冬季寒潮的爆
发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④暖锋过境后,气温、气压上升,天气转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左图为 锋示意图,图中A 是 气团。
该图所示锋面的移动方向
是 。
C 、D 、E 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地,气压最高的是 地, 属于阴雨天气
的是 地。
该锋形成的降水多在锋 (前、后)该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 原因是 。
(2)上右图为 锋示意图, 2008年我国南方冰冻雨雪灾害是该锋面系统造成的。
A 与C 两处相比, 处(填字母)气温高,其原因是 。
此时B 处天气特征是 ,此天气系统经过C 地后,C
地的气温 (升高或降低)。
东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