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课件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完整版)外国文学史课件-十七世纪文学
十七世纪文学背景
意大利、西班 牙等国家政治经济 的衰落,也阻碍了 其文学的发展,代 表贵族趣味远离现 实的巴洛克文学在 这些国家颇为流行。
十七世纪文学背景
德国发生了残酷的 内战三十年战争,战后 国内经济萧条,也使德 国的文学发展落后于别 的国家,只有后半叶出 现的格里美豪森的小说 《痴儿历险记》较有影 响,被认为代表了“德 国十七世纪文学的高 峰”。
——夏多布里昂
莫里哀
莫里哀生于巴黎宫 廷室内陈设商家庭。成 年后放弃遗产继承权。 创立“光耀剧团”。后 在外省飘流十多年,积 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 影响的喜剧。
莫里哀
莫里哀共创作30部剧作,早期作品有滑稽剧与情节 喜剧《冒失鬼》和《情敌》;中期以《可笑的女才子》 (从外省回到巴黎后写的第一个剧本 )、《太太学堂》和 《丈夫学堂》为代表作;创作全盛时期的作品最著名的 有《伪君子》、《堂·璜》和《吝啬鬼》;创作晚期有 作品《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和抱病写成 的最后一部作 品《无病呻吟》等。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政治上,主张国家统 一,拥护中央王权,歌 颂贤明君主;
哲学上崇尚理性原则, 宣扬公民义务,克制个 人情欲;
艺术上,模仿古代文 学,追求艺术完美,戏 剧上恪守“三一律”。
何谓“三一律”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关于戏剧结构的创作原则,指 剧作中的动作(情节)、时间、地点三个一致性。
动作一致:要求情节的单一性和完整性 时间一致:要求剧情发展必须限制在24小时(一天) 之内 地点一致:要求全部剧情只能在同一个场景里演出
《安德洛玛刻》
《安德洛玛刻》是标准 的古典主义悲剧,取材于 古希腊史诗和悲剧;
歌颂具有高度理性和 自我克制精神的特洛伊英 雄之妻安德洛玛刻;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PPT课件
40
41
42
43
44
45
14
高乃依一共写了三 十多部剧本,主要 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 斯》、《西拿》和 《波利厄克特》, 其中以《熙德》(Le Cid)最负盛名,被 看作是古典主义悲 剧的奠基之作。 《熙德》上演轰动 了巴黎。
《熙德》剧照
15
让·拉辛(Jean Racine 1639- 1699)是法国古典主义繁荣时 期最重要的悲剧家,其创作 代表了古典主义悲剧的最高 成就。
也不收回赐予:谁最能接受 他温和的约束,谁就侍奉得最好: 他威灵显赫,命千万天使奔跑, 赶过陆地和海洋,不稍停留:---只站着待命的人,也是在侍奉。"
27
28
简介
莫里哀(Moliere),他曾享受
贵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弃
世袭权力,从事戏剧事业。他
创立“光耀剧团”,惨淡经营,
曾因负债而被指控入狱。后来,
Bunyan 1628-1688),他坚
持文学创作的民主倾向,是当
时进步文学的重要代表。班扬
来自下层人民,一生致力于清
教,这决定了他作品的民主倾
向和作品的宗教寓言性质。他
的《罪人受恩记》(1660)叙述
了自己信教的过程, 对话体
小说《恶人先生的生平和死亡》
(1680)真实地描绘了下层社会
的生活,《神圣战争》(1682)
拉辛一共写了十二部悲剧一 部喜剧 。1664年到1677年是 他创作的第一阶段,著名作 品《安德洛玛刻》(1667)和 《费得尔》(1677)就产生于 这一时期。
16
让·拉封丹(Jean la Fontaine 1621- 1695) 是法国古典主义 诗人、杰出的寓言家。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人文主义向启蒙主义的过渡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第一节概述背景:欧洲封建社会整体处于封建专制强盛时期,但是随着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矛盾,引起了中欧资产阶级革命。
代表国家:英国:资本主义领军国家;法国: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环境,使得社会与国家得到安定,追求理性思想发展。
一、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起源:来源于葡萄牙的词语,之后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内容:偏重宗教狂热、对世事绝望,情绪夸张颓废,用词华丽,结构宏阔,风格扑朔迷离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战争,建立共和国。
新政府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戏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士力参孙》1)《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记》,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
(写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因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2)《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部分)(人子耶稣)(也是写宗教故事的长诗,诗中的撒旦不是反叛者而是诱惑者,他以金钱、荣誉、权势等引诱耶稣,企图使耶稣放弃拯救人类的理想。
这里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时期清教徒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况)。
3)一部诗剧《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古典主义文学1.背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立主义思想工具。
2.名词解释: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English literature IV-17世纪英国文学.ppt
Bourgeoisie
ceased to depend up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Monarchy
Parliament
Background Knowledge
❖ Tudor dynasty (1485-1603) 都铎王朝 ❖ The House of Stuart (1603-1649) (1660-1714)
❖ Parliament put the king on trial. This act showed that the people, not the king, were sovereign. Charles I refused to recognize that the court was in any way legal and sat in dignified silence throughout the trial. Doing so didn’t save him. The court found Charles guilty of treason, and Cromwell himself signed the death warrant.
斯图亚特王朝 ❖ Parliament declared monopolies were illegal ❖ Charles 1st dissolved it in 1629 ❖ Civil War: 1642-1649 ❖ Charles 1st was killed
❖ Bourgeois dictatorship (1649-1660)
❖ Parliament completely reorganized its and it was this new l Army under Cromwell and Sir Thomas Fairfax that finally defeated Charles at the Battle of Naseby. The unthinkable had happened: The King had lost the war.
经典课件:外国文学17世纪文学
.
20
创作的第一阶段(1659-1663)
《太太学堂》海报
1659-1663,是莫里哀开 始创作古典主义戏剧的 时期。
比较重要的作品有: 《可笑的女才子》 (1659)、《丈夫学堂》 (1661)和《太太学堂》 (1662)。
《太太学堂》的上演标 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 的诞生。
.
21
创作的第二阶段(1664-1668)
高乃依一共写了30多 个剧本。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斯》 ﹑《西拿》和《波利 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 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
7
让·拉辛(1639—1699)
让·拉辛的创作代表 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刻》和《费得尔》。
拉辛着重揭露封建统 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激起人们的恐惧和愤 怒,他的作品具有更 鲜明的现实意义。
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仍旧处在封建统治 之下,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 性。
.
4
17世纪重要的科学家
1.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 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崇尚理性。 3.模仿古代经典,注重
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名词解释:三一律)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
.
四
6
高乃依(1606—1684)
1664-1668,是莫里哀创作的成 熟期和“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 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他自己的最高 水平。
主要作品有:《伪君子》(《达 尔杜弗》,1664)、《唐璜》 (一译《石宴》,1665)、《恨 世者》(1666)、《悭吝人》 (1668)和《乔治·唐丹》 (1668)等名作。
.
22
《悭吝人》(1668)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 第一节 十七世纪文学
是清教徒派的作家,主 要思想和作品内容都是 宣传清教徒思想的。
《天路历程》
在第二次入狱之前,班杨已开始写他的名著《天 路历程》(第一部1678年,第二部1684 )。 描写主人公“基督徒”逃出“将亡城”,途径 “失望”泥潭、“名利场”、“疑惑”城堡,历 经磨难,终于到达“愉快山”。 《天路历程》采用 “梦境寓意”的故事结构和将 抽象概念形象化、拟人化的方法进行创作。
(2)三个部分:
“两个高大挺秀的华贵形象 俨然神的挺立 以本身原有的光彩,披在庄重的 裸体上, 那神样的容颜,映照出 造物主的光辉影子:真理、智慧、 严肃、清纯的神圣 ……”
(2)三个部分:
第四章中撒旦到达地球,看到了人的形象。撒旦 看了美好的人类形象,也曾动过恻隐之心,但马 上又坚定了复仇的信念。已经知道撒旦计划的上 帝派来天使,把撒旦赶跑了。
《失乐园》
《失乐园》(1667)根 据《圣经》题材改编,诗 中塑造了撒旦形象,他是 世界文学中刻画得最为成 功的人物之一。
(1)创作过程
《失乐园》(1667,12卷)两条线索: 第一条线索是关于人类始祖的原罪史。借用了 《旧约· 创世纪》第2、3章,魔鬼撒旦引诱人类始 祖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犯天条,被上帝逐出伊甸 园的神话故事。 第二条线索是撒旦的斗争史。是弥尔顿根据《新 约· 启示录》第20章第1至10节的故事所创作。
《熙德》中的理性与感情冲突
人物:男主角罗狄克、女主角施曼娜、罗父杰 葛、施父高迈斯、施曼娜的追求者桑士、国王。 西班牙贵族青年罗狄克与伯爵女儿施曼娜相爱。 施曼娜的父亲因忌妒打了罗狄克父亲的耳光, 罗狄克有为父报仇的义务。他的内心充满痛苦:
罗狄克的内心矛盾
外国文学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主讲教师尹振球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古典主义文学,与路易十四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一首诗⏹约翰·多恩(1572-1631)的《歌》幼年的路易十四⏹乔治·赫伯特(1591-1674)的《美德》——从文艺复兴时代对人欲的肯定,到17世纪人们对纵欲者的讽刺,时代精神又在发生变化。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莫里哀第一节概述⏹一、社会历史背景:政治与经济状况⏹1、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历史掀开新的篇章;⏹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英国,表现极为突出,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面临一场巨大变革;⏹3、整个欧洲呈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英国社会发展最为先进,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而在法国却表现出新旧两种力量势均力敌的状态。
二、文化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1、人文主义滑入低谷,宗教信仰回潮,社会思潮出现重大转折;⏹英国的“玄学派”诗歌与清教徒作家⏹法国的思想家帕斯卡尔和他的《思想录》约翰·弥尔顿2、巴罗克风格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巴罗克”风格:⏹“巴罗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语,本指种珍珠,后来人们用以指称一种夸饰风格,尤其是建筑、绘画、音乐中的一种风格。
他的突出特征就是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崇尚华丽与雕琢。
⏹(2)“巴罗克”风格对文学的影响:3、古典主义成为文化艺术的主流:⏹(1)古典主义产生的根源和背景:⏹——时代精神的突出体现。
(2)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路易十四画像第一、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第二、注重理性。
理性即人的良知,古典主义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欲,以理性统治国家,以国家民族为重;第三、模仿古代,重视格律,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楷模。
⏹(3)“三一律”⏹这是古典主义对戏剧创作提出的一个原则性的规范,它要求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方,时间在一昼夜之内,即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整一,这就是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
最新四章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精品课件
现理性对感情的胜利这
一中心主题。
• 代表作《熙德》(1636)
让·拉辛(1639—1699)
• 法国古典主义繁荣时期的悲剧家。 把笔触伸向社会矛盾的方方面面,揭露 封建统治阶级丧失理性,人欲横流造成 的罪恶和危害,从反面强调理性的重要。 代表作《安德洛玛克》(1667)是一部 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9
第二节 莫里哀 (1622-1673)
• 17 世 纪 法 国 古 典 主义喜剧的创始人, 也是古典主义最重要 的作家。他是继莎士 比亚之后,欧洲戏剧 史上成就最高、影响 最大的作家之一,在 欧洲戏剧史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
戏剧创作大致分为3个阶段
• 第一阶段:(1659-1663)是莫里哀喜剧的开创 期。《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太 太学堂》
[巴洛克文学]
• 在巴洛克风格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过 分雕琢、崇尚华丽、侧重形式的文学
流派,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 平衡相对,它强调夸张、幻想、精雕细 作,表现所谓高雅的贵族情趣。
•
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 1、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 2、思想上崇尚理性,强调公民义务 • 3、艺术上模仿古代,重视规则
上讽刺贵族,揭露僧侣,对资产阶级的攀附贵
族、贪婪吝啬的恶德进行揭露、讽刺,对劳动
人民也抱有一定的同情。
•
在艺术上,他基本上遵循古典主义的创作
法则,但又有所突破。其剧作直接取材于现实
生活,并从民
族风格。
思考题
• 1、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 2、分析达尔丢夫形象 • 3、《伪君子》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 4、解释:巴洛克文学、三一律
“三一律”
第四章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资料PPT课件
他反对上帝钦定神子为首领,指责他是天上的暴君,不应该一人 对人众握有无穷的权柄。
他号召天国的众天使反抗上帝的权威,追求独立和自由。
14
D、 他有勇有谋,又有不屈不挠的毅力。
3
二、英国17世纪文学: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1、约翰•密尔顿
4
生于1608年12月9日,死于1674年。
密尔顿出身于绅士家庭,面貌清秀、温文尔雅。 他接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积极参加 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政权的斗争,使他的生 活和创作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其人生之路可谓坎坷、起伏,有人说他的人生 “一落千丈,一跃万仞”。
第一位妻子名叫玛丽•鲍威尔,出身于铁杆保皇 家庭。新婚一个月后回娘家,一去不返。
5
他匿名发行了一本名为《离婚的学说与纪律》 的小册子,理性的分析了婚姻的制度问题。
弥尔顿在他的《失乐园》中,艺术的再现了妻子 向他请罪的这一幕: “……夏娃……却泪流满面,蓬头散发、低声下 气地倒在他脚下,还抱住双脚。苦苦求恳他息 怒——她那谦卑的可怜相,持续不变,直到认 错而哀求、取得了和解,在亚当内心赢得了同 情。他心肠一下子对她软了下来,不久前是他 的命根和唯一慰藉,如今竟痛苦地屈膝在他脚 下。多妩媚的人儿祈求他重归于好,像解除了 武装,他顿时怒气全消。”
虽被打入地狱,但仍桀骜不驯,说:
“与其在天堂里做奴隶,倒不如在地狱里称王。”
当他被赶出天堂扔到地狱的火海里后说道:
“我们损失了什么?并非什么都丢光;不挠的意志、热切的复仇心、 不灭的憎恨,以及永不屈服、永不退让的勇气,还有什么比 这些更难战胜?”
17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课程课件
第四章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教学重点: 1. 古典主义文学的王权理性特点 2. 莫里哀“喜剧现象”及其特点
文学院
外国文学课程课件
第一节
概 述:思潮与文学
一、社会历史概况 17世纪,欧洲进入近代史时期;资产阶级与 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明显;
文学院
弥尔顿(1608—1674)英国诗 人,产阶级革命活动家和革命文 学的代表。他在政治上是激进派, 宗教上属于独立派。革命期间,他 写了很多政论文,批驳国内外反对 派对革命的污蔑和攻击。他的文学 代表作是晚年写的三部长诗:《失 乐园》、《复乐园》、《力士参 孙》。 弥尔顿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最有 名的英国诗人。晚年失明。
文学院
外国文学课程课件
古典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
16世纪,法国是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 制国家。 路易十四有“太阳王”的称号,他统治的时代是 君主专制鼎盛的时期,他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来巩固王权: 1.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2.建立绝对王权。 3.划分社会等级:僧侣、贵族、平民。 4.控制文学艺术,设立法兰西学士院。
外国文学课程课件
文学院
外国文学课程课件
《失乐园》(1667)根据 《圣经》题材改编,诗中塑 造的撒旦形象是世界文学中 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
撒旦是超人,具有权威、勇 气、领袖才能和政治家风度。 他是一个反抗强暴的英雄。 诗人把他作为资产阶级革命 家克伦威尔的典型来刻画。 《失乐园》被认为是世界文 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
唐· 高迈斯
罗迪克
施曼娜
理性与感情的冲突及肯定
文学院
外国文学课程课件
《熙德》 Le Cid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1、社会状况17世纪的欧洲大陆处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阶段。
但是,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却遇到了挫折。
英法两国异军突起。
英国在1649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法国建立了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
“太阳王”路易十四大权独揽,“朕即国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动荡纷争过去了,代之以相对统一安定的生活,人心思定,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想占了上风。
2、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同路易十四的爱好和政策也存在密切关系,如莫里哀由于得到他的保护而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取得《伪君子》上演的胜利,以及拉辛、布瓦洛等人在文坛获得声誉也与他的政策有关。
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古典主义提供哲学基础。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
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
古典主义文学在各国成就:法国:皮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熙德》。
第二个代表是让·拉辛(1639—1699)其代表作是《费得尔》。
让·德·拉封丹(1621—1695)的《寓言诗》。
尼古拉·布瓦洛(1636—1711)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代表作是《诗的艺术》。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25页]
2021/2/23
二、清教徒文学与古典主义戏剧
古典主义戏剧艺术大致可分为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 ✓ 贵族趣味孕育于巴黎的“沙龙”文化,这种来自上流社会的无形
《伪君子》是莫里哀最精彩的剧目之一, 也是遭受磨难最多的作品。此剧在宫内首 演后,当即遭到以太后和主教为首的保守 势力的猛烈抨击,明令禁演。这迫使莫里 哀不得不几度做出修改,三次直接上书国 王路易十四。
2021/2/23
《伪君子》梗概
富商奥尔贡把“虔诚”的信徒达尔杜弗请回家中尊为上宾, 奉为“导师”,要求全家人都关心他,顺从他。奥尔贡外出归来, 女仆桃丽娜告诉他妻子病了,他却毫不在意,只是一再追问达尔 杜弗状况如何。他还打算毁掉原来的婚约,把女儿嫁给达尔杜弗。 不料达尔杜弗却看上了奥尔贡的妻子艾耳密尔,恬不知耻地向她 求欢。此事恰被儿子大密斯撞见,便向其父告发。但鬼迷心窍的 奥尔贡不仅不信儿子的话,反而气急败坏地将儿子赶出家门,并 把全部财产转给了达尔杜弗。无奈之下,艾耳密尔让奥尔贡藏在 桌下,佯装答应达尔杜弗的追求,使达尔杜弗丑态百出,原形毕 露。
2021/2/23
二、清教徒文学与古典主义戏剧
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在17世纪的欧洲独领风骚。它是一个最早接 近现代意义的文学思潮,虽没有宣言声明,但有共同遵循的创作 原则,也有系统的理论总结;虽没有明确的集团性,但有共同风 格的作家群。
古典主义发源于意大利,在法国生根开花。法国王权的文化政策, 为戏剧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古典主义戏剧与王权之间便 有了既依附又背离的微妙关系。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文学
(希腊)
(希腊)
感情 ----发疯
感情----自杀
国家利益、个人荣誉、人的生命都成为 情欲的牺牲品。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安 德 罗 玛 克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是:
1. 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 材。
2. 遵守“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 必须保持“整一”。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理性与信仰之辩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概况
一、古典主义的产生和特点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 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提出 以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为典范,因而有古典主义 (又叫新古典主义)之称。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 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古典主义的繁荣同路易十四的爱好和政策(朕 即国家,君权神授)也存在密切关系。
勒内·笛卡儿的唯理主 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 基础。
笛卡儿的名言“我思 故我在”:感觉是不 可靠的,理性是一种 先天的认识能力,是 一切认识的根源,人 凭理性认识万物的真 伪,判明是非。
笛卡儿的理论直接指 导了古典主义作家的
创作。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古典主义剧场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外国文学上篇课件第4章十七世纪 文学
探索时期(1659-1663)
• 《可笑的女才子》(1659), 以令人捧腹的情节 和人物嘲笑了风行一时的贵族沙龙文体之矫揉 造作,挪揄文化浅陋的资产阶级的附庸风雅。
• 《丈夫学堂》(1661) 就女子教育问题为主题 ,既批评了不尊重甚至不信任人的封建观念, 同时肯定了顺乎天性、参与生活的开明思想。
第四章第一节 17世纪文学
清教徒反对奢华纵欲,提倡节俭勤奋 的进取精神,主张现实社会中财富的积累, 这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 清教徒布道家约翰· 卫斯理概括了这种 清教徒精神:“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 拼命地捐钱”。
清教徒:新兴的资产阶级 清教徒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清教文学:资产阶级文学
代表作家:约翰· 弥尔顿
这部戏剧符合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 政治上拥护王权。 艺术上:崇高严肃的悲剧风格。
拉辛(1636—1699):
其创作特点是: 1、擅长塑造女性形象,刻画女性心理。 2、写情欲淹没理性,从而控制并毁灭人。 他的代表作有《安德洛玛克》和《费得尔》
《费得尔》: 雅典王后费得尔因不能克制自己的情欲而 走向犯罪的故事,是拉辛心理悲剧的代表 作。她是瑞典国王的后妻,她向国王前妻 的儿子求爱,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反诬 王子对她有不轨行为。国王怒而处死王子。 王子死后,费得尔也悔恨自尽,死前道出 了真情。 剧本批判滥施情欲、缺乏理性的思想行为。
生平(1608--1674):
英国诗人、政论家,出生于伦敦一个富 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 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 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并取 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日趋反动, 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 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
撒旦的形象:
叛逆的英雄,资产阶级革命战士形象 “与其在天堂里做奴隶,倒不如在地狱里称 王”
作者对撒旦的态度有些矛盾:一方 面,批判骄矜的撒旦,另一方面,感情上 却同情他所处的地位,因为撒旦受上帝惩 罚,很像资产阶级受封建贵族的压迫,在 作者笔下,撒旦又完全是一个受迫害的革 命者。所以,大致来说,对撒旦是歌颂大 于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民族传统:古罗马的继承者,恢复 “奥古斯都传统”。
笛卡尔,15951650
“不管醒着还是 梦着,永只听从 理性的证明。”
欧洲各国的巴罗克文学
► 意大利的马里诺(1569-1625)诗派; ► 西班牙的贡哥拉(1561-1627)诗派; ► 法国的“矫揉造作派”文学——贵族沙龙文学:以兰蒲绮
► 作为古典主义的一种对照性风格,巴罗克 (Baroque)风格影响在17世纪文学艺术中都有 反映。
古典主义
► 17世纪欧洲的一种最主要的文学思 潮,兴起于法国,后流行于全欧, 因为它在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 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
► 政治背景:法国王权的政治需要。 法兰西学士院:一部词典、一部语 法、一部修辞法、一部诗学,为文 学立法。
卡尔德隆(Pedro Calderón, 1600-1681 )
► 卡尔德隆是西班牙文学“黄金时代” 的最后一位重要作家。
► 哲理剧《人生如梦》是其最著名的剧 作。巴西利奥(国)、塞希斯蒙多 (王子)、克洛塔尔多(大臣)、阿 斯托尔福(公爵);克洛塔尔多、萝 韶拉、阿斯托尔福、埃斯特蕾利娅。
► 宗教剧《神奇的魔法师》是“天主教 的《浮士德》(马克思)”。
《人生如梦》
► “人生是什么?是疯狂。人生是什么?是幻象,是 影子,虚无飘渺;最大的幸福也很渺小;整个人生 是一场梦,有些梦本身就是梦。”
► “既然人生是如此短促,灵魂啊,就让我们做梦吧; 但这个警告须牢记在怀: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我 们会从欢乐中醒来;因为知道了这一点,就不会失 望得太厉害;预先提出这个警告,就是对伤害的嘲 笑。”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 17世纪欧洲各国文化文学的不平衡性。英国和法国 是这一世纪文化和文学的中心。
► 理性主义是这一时期欧洲思想文化的主流,英国的 霍布斯、法国的笛卡尔与荷兰的斯宾诺莎是欧洲17 世纪欧洲三大理性主义者。
► 法国文学代表了17世纪欧洲文学最高水平,古典主 义是其主流。
侯爵夫人的公馆为代表一批沙龙,为这种文学的形成创作 了条件; ► 英国的“玄学派”诗人:以约翰·多恩(1572-1631)为 代表。 ► 卡尔德隆(1600-1681)的剧作《人生如梦》(1635); ► 德国格里美尔斯豪森(1622-1676)的《痴儿西木传》 (1669):自叙体流浪汉小说,被认为是17世纪德国文学 中最优秀的作品,但它同样受到巴罗克风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