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厢记》中老夫人形象
西厢记老夫人形象新解
西厢记老夫人形象新解老夫人在很多人眼中可能是个“反派”角色。
她一出场就给人一种很强势的感觉。
你看啊,她是崔莺莺的母亲,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她守着家族的规矩,把莺莺看得可紧了。
她觉得女儿的婚姻大事必须要遵循门当户对之类的老规矩。
这一点从她对张生的态度就能看出来。
张生是个穷书生,虽然有才华,但是在老夫人眼里,他没有雄厚的家底,没有显赫的家世,所以一开始老夫人根本就不同意莺莺和张生在一起。
这就像是现在有些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个条件好的对象,老夫人也是受当时封建思想的影响,觉得这样才是对女儿好。
可是呢,老夫人也不完全是个不通情理的人。
她这么做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
她一个寡妇,带着莺莺,守着崔家的家业。
她得考虑家族的名声,不能让莺莺随随便便就跟了人。
要是莺莺的婚姻出了什么岔子,那崔家的名声可就毁了。
她就像一只护崽的老母鸡,虽然有时候保护的方式可能不太对,但她的出发点是好的。
比如说,在兵乱的时候,老夫人许下承诺,谁能退兵就把莺莺许配给谁。
这时候她也是为了整个家族的安危着想啊。
她可能觉得,在那种紧急的情况下,这是一个能保全家族的办法。
而且她也相信,能退兵的人肯定是有能力、有地位的,这样的人才能配得上莺莺。
再说说老夫人在发现莺莺和张生的感情之后的反应。
她很生气,这是肯定的。
但是她生气的背后,除了封建礼教的约束,还有对女儿的担心。
她担心莺莺这么轻易地就陷入爱情,以后会受到伤害。
在那个时代,女子的名声一旦受损,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
她想让莺莺按照她规划好的道路走,找个合适的夫婿,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所以她才会对莺莺和张生的恋情百般阻挠。
不过呢,她最后还是妥协了。
这说明她也不是那种顽固不化的人。
她看到了张生的才华,看到了莺莺对张生的深情,也意识到时代在变,有些规矩可能也得变一变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老夫人其实也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她自己一辈子守着那些规矩,也想让莺莺这样做。
她没有意识到莺莺和张生之间的爱情是那么的强烈,那么的不可阻挡。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优选篇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优选篇《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 1《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红娘是《西厢记》中一个社会地位卑贱,却光彩四射的人物,她冷眼旁观,很清楚老夫人为维护“相国家谱”,决不允许张生和莺莺的结合,所以她最初并不想帮助张、崔二人。
但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她逐渐为崔张之间真挚的感情打动,也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于是转而积极地为他们传递书信、出谋划策。
她批评张生是“银样蜡枪头”,居然揣摸不透莺莺的心事;她也批评莺莺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张生,在人前却一点也不流露;对老夫人,她更加勇敢机智地进行反击,为崔、张二人辩护,使老夫人理屈辞穷,不得不答应了二人婚事。
最巧妙的是,她反击老夫人的,恰恰是老夫人要维护的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
如《拷红》中,她先把张生和莺莺的私情告诉了老夫人,然后对老夫人说:“目下老夫人若不惜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日后张生名垂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__不严之罪。
”这几句话,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夫人也只好默认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
红娘是一个侠肝义胆,机智聪明的形象,汤显祖说王实甫的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胆。
有此军师,何战不克?”(汤海若先生批评《西厢记》),红娘在《西厢记》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西厢记》是元代杂剧的璀璨奇葩,王实甫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崔、张的故事,使《西厢记》在情节、人物塑造上得到精致的加工、再创造。
红娘是这部作品中一个“喧宾夺主"的角色,作为"才子佳人"故事的次角,她的形象却较崔莺莺与张生更加生动逼真。
红娘不仅具备了小丫头的乖觉、能说会道、性格爽朗、讨人喜欢的特征,且她有坚定的立场、爱憎分明、富正义感、敢于__、智勇双全。
在这场__观念左右的婚姻中,红娘自始至终是主导__进行的重要人物。
红娘是一个充满反叛精神的人。
崔、张的__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__的丫头,不仅不揭开这层秘密,或置若罔闻,反而推波助澜,是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
(完整版)《西厢记》中红娘形象浅析
《西厢记》中红娘形象浅析摘要:古典名剧《西厢记》中的红娘具有识人之明、善于明辨是非、乐于助人、懂得以礼反礼,是封建社会下层人民中善良、淳朴、爱憎分明的代表人物。
与此同时,细细研读文本,我们也能够挖掘出红娘这一形象复杂的另一面。
本文旨在对红娘形象进行立体化的全方位分析,探讨其形象的双重内涵。
关键词:西厢记红娘形象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遗产中一颗光芒四射、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它以深邃的思想道德力量和精湛的艺术魅力风靡当时的剧坛。
作品通过崔莺莺和张生这一对有情人冲破重重困难和阻力追求幸福爱情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动人故事,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思想主题。
剧中,王实甫以最真挚动人的笔墨描写了相国府中地位至微至贱的奴婢红娘,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了她正直热情、聪明伶俐、机智勇敢、极富正义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形象。
历代学者大都对红娘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同时,在赞扬声中也夹杂着不同的声音,红娘性格中复杂的一面也渐渐为学者所关注。
本文兼顾红娘性格的不同方面,对其形象进行客观分析,以期丰富红娘的形象,使其更加真实可信。
红娘作为众多读者心中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之一,其优秀品质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一、聪慧、细心、有识人之明红娘的识人之明是促成崔张爱情的基础,并且这一素质贯穿文本始终。
戏剧一开始,红娘便随着莺莺的出场而初露形象,十分可爱。
老夫人让她问长老何时与老相公做好事,她到了长老处,先是问“长老万福”,举止端详,没有半点轻狂,语言得当,且在张生观察中她“胡伶渌老不寻常,偷眼望,眼挫里抹张郎”,她与张生曾有一眼之交,而此时见了张生,却用机灵的眼睛偷偷斜视张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红娘此举,可知她外表伶俐,心又细,她想从其中发现点什么。
当与长老说完话时,要长老亲自带她到佛殿看看准备的情况,这一行为老夫人并未嘱咐她,灵慧的她正是因为办事稳妥深得老夫人的信任。
在红娘办完事返回的途中,遇到张生拦路自报家门,却遭红娘抢白,她搬弄孔孟之道嘲谑张生,用老夫人的“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人莫敢犯”来告诫张生,整整一个话语尖刻、聪明伶俐的可爱形象。
西厢记人物分析
西厢记人物分析
王西厢人物形象分析
老夫人: 体现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的束缚,暴露出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和残酷。 莺莺: 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一个外表美与心灵美和谐统一的光辉形象。 张生: 是个志诚的情种。 红娘: 机智勇敢、坦率泼辣和见义勇为。 红娘已成为乐于成人之美的热心人的共名。
西厢记中的老夫人,在寺警的生死关头,不得不接受莺莺提出的最后的办法,当众宣布: 但有退兵之策的,例陪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
但是,当大难已过,家人平安,在新的形势下,自食其言, 拒不履行危难时刻的诺言。
从许婚到赖婚,这个老夫人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老练毒 辣,严酷无情。
3 拷红以后
崔莺莺与张生私下结合以后,经过拷红, 老夫人部被迫承认了他们的关系。接着,她马上命令张生, 明日便上朝取应去。……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 因为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 老夫人为了维护门第的荣誉,事实上是立刻就拆散了已经结为夫妻的莺莺与张生。另一场景中,郑恒造谣诬陷张生时,这位老夫人则完全相信,并断然决定让郑恒拣个吉日良辰,依着姑父的言语,依旧入来做女婿者。这说明,在老夫人心目中,张生本来就是个不中抬举的秀才。
典型的封建家长制代表,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赖婚,拷红,逼试。
一 老夫人
老夫人的性格从三个具体场景 来看:
1 寺警前
西厢记在寺警以前也通过别人的叙述介绍了老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的性格。
顽固坚持门阀观念,一切从门第的利益 出发
2 从寺警到赖婚
二 张生
书生 轻狂 志诚种 傻角 风魔汉
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 我死也。 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 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娶妻。 敢问小姐常出来么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西厢记》老夫人形象简论
化 背景 的审视, 来反观 其对他 的艺 术创作思 想及 戏剧作 品的
影 响 , 由 此 进 一 步 探 寻 作 者 的 创 作 心 态 , 力 图 还 原 作 品 主 题 的真 实 面 貌 。 王 实 甫 生 活 的 元 代 是 一 个 政 治 现 实 严 峻 的 时 代 , 蒙 古 军 队 的 铁 蹄 在 踏 碎 中 原 山 河 大 地 的 同 时 , 也 冲 击 了 中 原 旧 的 传
面人 物 , 是 基 于 她 和 莺 莺 、张 生 的 矛盾 , 这 种 矛盾 反 映 了
封建礼教和青年男 女爱情 的冲突 。莺莺、张生在人 性备受
压 抑 的封 建 社 会 大 胆 追 求 爱 情 自由 , 视 为 反 抗 封 建 制 度 、 被 背叛 封建 礼 教 的典 型 形 象, 而 老 夫 人 自然 成 为众 人 批 判 的 封建 礼 教 的卫 道 者 。
究 者 不 把 西厢 记 》看 作 纯 粹 的 反 封 建 礼 教 的作 品 , 到 了 “ 看 反 封建”说的不足和局限 。
一
直 以来 ,《 西厢记》 的主题被赋予 了太 多的时代与政治
那 么 , 我 们 就 通 过 对 王 实 甫 所 生 活 的 元 代 社 会 的 历 史 文
色 彩 , 明清 时 期 它 被 看 成 诲 淫 的 “ 辞 ” 而 备 受 统 治 者 和 封 情
作 品 人 物评 价 方 法。
【 键词】 《 关 西厢记》 ;老夫人 ;形象
西厢记 人物研 究的重点一直 以来 都是 以莺莺 、红 娘、张生为主 ,老夫人次之 。关于老 夫人形象 的评论,研 究者大 多将其作 为干涉儿女婚恋 自由的封建家长这一反面 人物来进行批 判。老夫人成 为 西厢记 中众所周知 的反
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老夫人的形象分析
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老夫人的形象分析作者:郭爱荣来源:《牡丹》2017年第23期《西厢记》是将艺术魅力与道德蕴含结合得十分出色的元杂剧之一。
相对于三位年轻貌美的主角,崔老夫人的形象给人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的,人们往往将其定位为将相之家中精明能干、阴险狠毒的封建主妇,但在其形象表象之下,这个人物包含很多更真实、更丰富的阐释余地。
重新审视这个角色,人们会发现她本质上只是一位爱女心切并恪守封建礼教的母亲。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自问世以来,便被公认为元杂剧中最宏大、最具美感的大型喜剧,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现在,当人们谈论《西厢记》的时候,除了三位年轻貌美的主角崔莺莺、红娘、张生之外,还总会提到代表封建礼教的一个人物,那就是莺莺的母亲——崔老夫人。
《西厢记》中的崔老夫人以疼爱女儿与恪守礼法所表现出来的矛盾行为,成为文本中一个个性鲜明而独特的人物。
她出场场次不多,但留给读者、观众的印象是深刻的,也对推动剧情发展、反映社会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这个人物,传统的大众化评价是顽固信奉礼教、善于玩弄手腕,一再扼杀青年男女爱情的封建老太婆。
更有甚者,把莺莺的母亲崔老夫人贬得一无是处,说她是恶势力的代表,甚至把《西厢记》说成是描写了以崔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同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代表的礼教叛逆者之间的冲突,使得崔老夫人与祝员外、法海和尚、贾母一起,成为中国戏剧舞台上四大封建婚姻制度卫道者形象之一。
但仔细分析这个角色,人们就不难发现,崔老夫人并非青面獠牙之辈。
对于任何看似不可思议的行为和现象,人们千万不要过早做出单一或肤浅的结论。
许多简单的背后往往藏着复杂,看似寻常的深处常常有着非同寻常,通过分析,人们会发现,崔老夫人由爱女为行为目的,以封建礼教为行为依据,再加上其角色在封建社会的不利处境,导致其行事矛盾、进退失据,本质上,她其实只是一位爱女心切并恪守封建礼教的母亲。
一、凄凉、缺少处事经验的孤孀《西厢记》一开场,第一个上场的便是崔老夫人,之后是莺莺。
_西厢记_老夫人形象简论
F o r u m o f A r t s艺苑“《西厢》在精神一方所反映的时代色彩,更是明鲜。
不过在那当时,金元初入中国,一切俗尚,都有许多转易的地方,元人于男女间事,并不如内地的礼法严重,许多抒情诗,都产生在那一时。
像《西厢·酬韵》一折,大胆的写,若不是在那时代,此文也定不能出世。
”(1)那么,我们就通过对王实甫所生活的元代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审视,来反观其对他的艺术创作思想及戏剧作品的影响,由此进一步探寻作者的创作心态,力图还原作品主题的真实面貌。
王实甫生活的元代是一个政治现实严峻的时代,蒙古军队的铁蹄在踏碎中原山河大地的同时,也冲击了中原旧的传统观念。
国破家亡的巨大痛苦,使几千年来一贯肩负家国使命感的汉族士子产生了空前的郁愤,但现代研究就此把元曲的时代精神只理解为反抗封建压迫,这未免狭隘和片面。
以弓马得天下的元代统治者道德禁忌比较淡薄,蒙古族异质文化的强行介入,使中原文化在元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许多传统观念被淡化,甚至遭到质疑、否定。
由此,也可以说在元代,传统礼教对文人其实是不构成压力的,那么“反封建”说的基础难以成立。
科举考试的废除使得汉族士子的前途渺茫、经济生活陷入困顿,他们大多背离了传统文人的生活轨迹,多选择嘲弄风月、放浪不羁的生活态度。
一方面受游牧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加之原本对传统文化中某些束缚自由、压抑人性的观念确有厌恶反感情绪,过去被排斥、压抑甚至被认为是异端的思想、行为在此时失去了约束,这种心态在作品中表现为嬉笑怒骂、自由狂放,特别是对情欲的大胆肯定,这在元杂剧中为数众多的婚恋戏中均有所反映。
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心态正属于这一类。
元杂剧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反抗、叛逆,其实“反”的不是封建礼教,而是元代特定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下,那些人格和理想双重失落的文人对于异族统治所造成的社会现实与自身境遇的不满与嘲谑。
从离元代较近的明代学者称《西厢记》为“丽曲”的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
爱之害——评《西厢记》中的老夫人
春、 萧寺 、 、 流水 落花 , 与老夫人的伤感完全不是一 回事 。老 夫人感 叹门第 冷落 ; 莺莺是情 窦初 开 , 少女怀 春 , 被深 深地
闭锁在寂寞的闺中, 由于“ 并 父母之命 , 媒约之言” 终身早
就许 给了“ 花花 公 子” 恒 , 怨 自己心 中无 法 驱 遣 的苦 郑 哀 闷。
・ 收稿 日期: 0 0 1 2 5— 2— 4 0
维普资讯
第l 期
李
华 爱之 害——评《 西厢记》 中的老夫人
5 7
这说 明老夫人是严格按 照封建 礼教来 治家 的 , 还说 明她一
下 四海一 空囊 ” 远 远谈 不上 门当户对 。老夫人 的变 卦 , , 不
利益 、 严守封建礼教 的卫道者 之间 的 冲突 。这一 冲突 在很
大程度上体现在老夫人对女儿的要求和婚姻问题上。老夫
人对待女儿可以说 是无 时不加倍 关心 , 不小 心照顾 , 无处 无 事不慎重考虑 , 几乎是时时处处事事都爱女儿 , 老夫人 然而 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
当莺莺与红娘去“ 闲散心” 的时候, 本来没有人的佛殿
毒 害和残害。 关键词 : 西厢记 ; 老夫人 ; 封建 家长; 封建礼教 中圈分类号 :. . 10 2 26 文献标 识码 : A
老夫人是我国古代戏 曲名著《 西厢记> 中的一个重要 人物。该剧情节主要是通过 她和女 儿莺 莺 、 张生 之 间的矛 盾冲突展开的。莺莺、 张生同老夫人之间的冲突 , 是反对门
视 ”还 “ , 私视游客”, 在老夫人看来 , 这是羞 耻。“ 临去秋波
老夫人是很 爱 她 的女儿 的。她 约束 婢 仆不 得 撩拨 莺 莺, 教导莺莺严守闺教 , 不得潜 出闺门 , 包办女儿 的婚姻 , 为 女儿的婚事劳心费神。在她看来, 对女儿管教不严, 以致做
试析《西厢记》中老夫人的形象
试析《西厢记》中老夫人的形象作者:梁婉来源:《黑河教育》2008年第05期中国古典文学中素有“双璧”之称,其中一“璧”就是指王实甫的《西厢记》。
早在明朝初年,就有人给予其极高的评价:“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在以后的几百年里,《西厢记》更是以其深刻的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写作手法为世人所喜悦,并且逐渐形成了“西厢热”。
它之所以能获得人们的喜爱,关键在于表达了人们的心声。
《西厢记》描写了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同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叛逆者之间的冲突,揭露了封建家长严厉冷酷的钳制手段对青年追求自由幸福的摧残,歌颂了反封建礼教、蔑视门阀观念、追求婚姻自由的精神,表达了“愿普天下的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
其内容丰富,词彩义美,尤其是塑造了若干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美丽大胆的小姐莺莺、诚挚憨厚的“傻角”张生、机智勇敢的侍女红娘、乐施助人的法本、天真烂漫的欢郎、卑俗猥琐的郑恒等。
其中的老夫人刻画得极为细致,最吸引我的目光。
《西厢记》中的老夫人有着极为浓厚的门阀观念。
她的一切行动都是从维护相府门第的利益出发的,而崔张的爱情恰是对她的这一顽固观念的冲击,因此她表现出一种极大的仇恨感。
她对自己的女儿严加管束,派遣红娘“行监坐守”;她鄙视张生,赖婚逼试,千方百计地要把张生赶走;她可以面不改色的拒绝承认自己的诺言,这是一个不择手段维护封建礼教和门阀利益的严厉的封建家长。
但是就具体的情景而言,老夫人又是一个多苦多难的家族维护者。
丈夫去世,儿子弱小,煊赫的相府之家转眼之间只剩“今日至亲三四口儿”寄居萧寺,一切的麻烦和后患都要自己预防排除,她的苦楚不是久居深阁的莺莺所能体会和理解的。
老夫人是《西厢记》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她的一段“子母孤霜途路穷”的唱词,即反映了她对门前冷落、世态炎凉的感伤。
这对老夫人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正是由于她痛感门前冷落、处境凄凉,所以她特别需要通过女儿的婚姻关系来维持门第、复兴家业,而与郑恒已定的婚姻,就最符合她的这一需要。
王实甫《西厢记》“老夫人”形象新解
The discussion and comments <文艺争鸣与评论王实甫《西厢记》“老夫人”形象新解董维锴(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0)【摘要】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的代表作之一。
历史上,《西厢记》虽饱受后世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却在民间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并流传至今。
直至近代“五四运动”时期,《西厢记》被认为是“反封建”主题的发轫之作,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追捧。
近年,《西厢记》的研究仍在继续,其中关于“老夫人”人物形象的问题成为多方争论的焦点。
笔者将回归文本的内容与创作背景等方面,综合分析各方观点,对“老夫人”形象进行更加真实、可感的分析。
【关键词】《西厢记》;“老夫人”;形象分析【中图分类号】120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198 (2021 ) 08-163-03【本文著录格式】董维锴.王实甫《西厢记》“老夫人”形象新解[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 08):163-165.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
”针对《西厢记》中“老夫人”形象的分析,如今的 文学界众说纷纭。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西厢记》创作的 时代性、内容的复杂性以及主题的永恒性密切相关。
一、创作的时代性谈及《西厢记》创作的时代性,难免提及众多学者对“老 夫人”封建大家长形象的评析。
持此类评论的作品,以其数 量之多,批判之激烈,在中国近现代文坛拥有极其重大的影 响力。
纵观历史,文学作品的评析,通常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 影响。
近代,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在“五四运动”时期达到了高潮。
自此,不少学者开始以“阶级”的概念对 《西厢记》中人物形象进行批判,而此类批判思潮影响深远。
如今,对于“老夫人”形象的负面批判,涉及范围有所扩展,却仍不离“反封建”的思想主题,例如吕梦云在其文中明确 指出“老夫人”是坚守封建礼教,善变的封建大家长老夫人。
董每戡在其编写的《五大名著论》中认为“老夫人”为了维 护崔氏家族的高贵门第,背信弃义,出尔反尔,甚至不顾礼 法、不择手段,是一个毫无慈爱之心、根本不把女儿终生幸 福放在心上的“顽固而狡猾的老虔婆”。
西厢记夫人形象分析
《西厢记》与现代家庭伦理剧,浅论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中的一朵奇葩。
其语言之精美,人物形象之丰富,影响之深刻,多为后世戏曲所不能及,其中老夫人这个人物更是吸引住我。
如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剧中,“婆婆”等老一辈总是充当着反角色,力图使整个剧的矛盾更加深化,达到白热化阶段。
而在西厢记中,也不可例外,老夫人作为封建势力和封建伦理道德的象征。
她一方面用刻板腐朽的封建教条管制女儿,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言行不一,与儒家诚信思想相背离的特征。
接下来,我就来小论下现代伦理剧和西厢记的种种相似。
从生活背景来看。
《天真遇上现实》一剧中,“现实”的母亲花了大半生心血将其培养成才,盼望儿子可以找到一个好儿媳,给他们家延续后代。
而“现实”却娶了一个带着女儿的离异女人。
母亲在这时,肯定是要加以阻止,谁知道这个儿媳是不是贪图他们家的财产。
一个刚烈、坚决的母亲形象被展现在荧屏之上。
而《西厢记》中,老夫人是身为名门贵族、一家之主的相国夫人。
相国夫人这个角色的定位,必担负着非一般普通百姓妻子能比的责任与道义,也经受着非平常妇人所能想象的煎熬。
这便正是理解崔老夫人的关键之所在。
在这里作为崔莺莺的母亲,肩负抚养女儿并为其找个好归宿的重任。
和老夫人作为人母, 她对女儿的关心、慈爱在大幕刚一拉开时, 就已经表现了出来, 她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一个真实的家长形象。
最后,作为郑恒姑姑和准岳母的身份,要遵从先夫遗愿,督促侄儿和女儿履行婚约,是符合礼仪的。
从性格特征及行为表现。
现代剧作品中,母亲蛮横无理的同时,她一定有着不能言语的生活情况。
很早就失去丈夫,在艰苦的环境带大孩子。
在生活用物上,勤俭节约,甚至到吝啬的程度,初衷还是为了这个家庭,为了自己的子女。
这样就展现出一个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母亲形象。
在《西厢记》,普救寺长老法本曾评价说: “老夫人处事温俭, 治家有方,是是非非, 人莫敢犯。
”红娘夸她: “俺家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
简述《西厢记》中崔老夫人人物形象
简述《西厢记》中崔老夫人人物形象
《西厢记》中崔老夫人是一位善良智慧的贤妇人物形象。
她是女主角杜丽娘的母亲,崔老夫人不仅极为聪明,而且极为通情达理,处事圆融。
崔老夫人刚开始对杜丽娘的爱情并不支持,但是在看到女儿真心实意的爱上了张生之后,她顿时改变了态度。
她尊重杜丽娘的感受,给予了她的支持,并为她顺利与张生结合而尽心尽力。
除了善良和智慧之外,崔老夫人还有着极高的道德标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她以其深厚的家教为榜样,不仅在言语和行为上教育女儿要坚守道德,还为她们指点了一条明晰的道路。
她对女儿的言传身教使得杜丽娘与张生之间的爱情更加稳定和纯洁。
总的来说,崔老夫人是《西厢记》中一个善良智慧,为人慈祥,聪慧睿智,且有极高道德标准的女性形象。
她以榜样的身份,为女儿提供了坚实的道德和智慧支持,促进了爱情的顺利发展。
《西厢记》老夫人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老夫人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西厢记》老夫人人物形象分析【导语】:西厢记是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今天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西厢记中老妇人的人物形象,一起来看看吧!一、老夫人生活背景及身份定位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具有复杂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对于生活在中晚唐时期的老夫人, 要理解并准确地诠释她的思想和行为, 首先必须确定她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背景, 深入考察当时的政治、经济、风俗、观念等状况, 并把她放回到原来的背景、环境中去理解分析。
西厢记 老夫人 形象分析
1.以母亲的角度来评价《西厢记》中老夫人形象。
总:老夫人是《西厢记》中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人物。
她恪守礼法,疼爱女儿,渴望通过联姻方式重振相国家声,避难蛰居的艰难处境和女儿婚姻的变故,使得她进退失据,取舍犹疑,性格更显矛盾和复杂,最终铸成一位可怜、可爱、可敬而又可悲的母亲形象。
一、老夫人生活背景及身份定位首先,老夫人是身为名门贵族、一家之长的相国夫人。
相国夫人这个角色的定位,处于一种集名、利、权、于一身的颠峰背后,必担负着非一般普通百姓妻子能比的责任与道义,也经受着非平常妇人所能想象的煎熬。
这便正是理解崔老夫人的关键之所在。
作为崔莺莺的母亲,肩负抚养女儿并为其找个好归宿的重任。
和老夫人作为人母, 她对女儿的关心、慈爱在大幕刚一拉开时, 就已经表现了出来, 她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一个真实的家长形象。
二、老夫人性格特征及行为表现老夫人的性格和表现就是一位严而不慧,经常处于被动状态的平凡家庭妇女。
这样看来,老夫人的形象便清晰而丰满了。
老夫人原本就是个普通、平凡的贵族妇女,只是因为丈夫去世、膝下无子,不得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老夫人的心理和行为既理性又感性,老夫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女儿的幸福、家族的利益,老夫人唯一不变的是那颗深沉的爱女之心。
这些对立的统一和变与不变的变幻,交织成了老夫人可怜、可爱、可敬而又可悲的母亲形象。
三、研究老夫人形象的重要意义从《西厢记》戏剧结构来说,剧本最主要的矛盾冲突是坚守门第观念与谋求婚姻自主、维护礼教与放纵情欲、维护家族利益与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美好姻缘。
作为冲突一方,唯一反派人物,以及封建势力代表的老夫人,在整个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分析老夫人的人物形象,我们认识到:对于任何看似不可思议的行为和现象,千万不要过早地作出单一或肤浅的结论。
许多简单的背后往往藏着复杂,看似寻常的深处常常有着非同寻常。
这就是老夫人的形象留给我们现实意义和人生哲理层面的启示。
2.站在电影的立场上分析崔莺莺。
论《西厢记》之封建家长崔老夫人
论《西厢记》之封建家长崔老夫人柯琼莺(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1)摘要:本文揭示了《西厢记》中的老夫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封建家长的典型性。
深入分析了老夫人性格的多元和复杂性.从而加深对具有矛盾统一二元悖论的典型人物形象的理解.有助于体会作品是如何通过人物来实现反封建主题的深化和提高。
关键词:封建家长慈母典型性格扼杀王实甫的《两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史上的不朽名著,在《西厢记》中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中,崔莺莺、张生、红娘三者流传广泛.几乎家喻户晓。
人们倒往往忽略了一个次要人物——老夫人。
这个人物形象如果塑造得不真实,不典型。
就必然会影响到正面人物形象的翊造。
因此。
我们就有必要来探究一下老夫人是如何被塑造成一个干涉青年婚恋自由的封建家长的典型,与其它封建家长相比较,老夫人又是怎样在普遍性中呈现出她的独特性的。
1.干涉青年婚恋自由的封建家长1.1对“莺莺”的提防和管束剧作一开始就交待崔张两人爱情孕育在一个森严的礼教环境之中。
老夫人是一位治家严肃的相国夫人。
普救寺的法本长老就说:“老夫人处事温俭.治家有方,是是非非。
人莫敢犯。
”。
红娘也说:“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五尺三童,年至十二之者,非呼召不敢辄人中堂。
”当张生进寺以后。
老夫人对莺莺的管束和提防更是日甚一日了。
于是莺莺便埋怨:“俺娘也好没意思.这些时直恁般提防着人,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夫人拘系得紧,则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
”同样在赖婚宴上,莺莺“粉颈低垂.蛾眉频蹙,芳心无那”以及敬酒时“手难抬,称不起肩窝”的模样。
老夫人对此不会不隐约觉察到。
于是敬完了是民主思想和个性意识的孕育增长。
朱淑真婚恋作品中率真大胆、较少顾忌的一面,恐怕与此大有关系。
朱淑真出身于仕宦之家,其父曾宦游东西,是一个有着浓厚艺术趣味的封建官吏。
在这个有着文学艺术气息的家庭中.朱淑真一方面受到传统礼教的教育,但同时更多接受了文学艺术的熏陶。
她才情富丽。
自功警慧,喜读诗书,文章幽艳,且晓韵律,兼工绘事,有相当高的文化修养。
西厢故事中老夫人形象演变的原因与意义
月西厢记》 以下简称 “ 西厢 ” , ( 王 ) 明代李 日华 、 采 分别 有 陆 《 南西厢 》 。这么多版本 中的老夫人形象各有不 同 , 形象演 变 的原 因更是值得研 究。老 夫人 的形 象演变 之后 又有 哪些 意
厢” 表达 了作者想摆脱 封建 的老夫 人管束 、 现仕 官和婚 姻 实 自由的愿望。王实甫把故事安排在莺莺 守孝期 间 , 安排 在所 谓佛 门净地 , 这就更 深 一层地 烙上 了作 者的思 想轨 迹 , 虚 对 伪 的封建 礼教也增 添了 一层讽 刺 意味。把 中举作 为婚姻 的
的个性特征更加鲜 明 , 典型 意义更 加深 广 , 也使 戏剧 冲突 由
[ 关键词 ] 西厢故事; 老夫人形象; 演变; 原因; 意义 中图分类 号 : 0 .9 I 7 3 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2— 6 0 2 1 0 17 8 1 (00)5—03 0 0 9— 3
话的地位 。“ 董西厢 ” 产生 在女真 族统治 的北方 的文化 背景 下, 当时封建 礼法 受到 冲击 , 在思 想上 形成 一个相 对 自由的
语文 学刊
21 0 0年 第 5期
西 厢 故 事 中老 夫 人 形 象 演 变 的 原 因 与 意 义
。 陈凌 娟
( 州大 学 教 育 科 学学 院 ,江苏 扬 州 250 ) 扬 202 [ 摘 要 ] 西厢故事在发展过程 中主要有三部代表性作品, 分别是《 莺莺传》 《 、 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 和《
某个具体问题上的冲突变成 了两种婚 姻理想 、 两种道 德观念 的冲突 , 这就为表现反封建 主题树立一个批判 的活靶子 。
可悲的母亲,可恨的封建制度维护者——《西厢记》中崔老夫人的艺术形象
可悲的母亲,可恨封建制度维护者——《西厢记》中的崔老夫人形象“爱情”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至始至终都不曾离开过人们的视线。
不论是诗歌辞赋还是散文小说,她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永远占据着心灵的一隅,为她欣喜,为她悲伤,为她激情似火,为她痛彻心扉……也正因为她的存在我们的人生才会多了一份色彩。
爱情历史长河的每个阶段中也应有她自己的特点,在封建社会的这段时期给人留下的只能是悲剧占据了主流。
先秦时期还没有被封建社会的阴影所笼罩,在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社会里发生了怎样的爱情故事:《氓》中勇敢追求爱情的女子最终被抛弃,只能悲叹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当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在这个儿女作为父母附属物的时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更是难以实现,特别是女子,要遵行三从四德的伦理。
所以多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
是一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希冀,更是愤怒与不满的宣泄。
《西厢记》这个故事经过几个朝代的发展演变直到王实甫的版本可以说才成为满足大众心理的中国爱情喜剧。
但是大团圆的结局却也经过了几番的坎坷与不易,而剧中崔老妇人作为封建制度的奴仆明显是张崔二人爱情之路的绊脚石。
那么崔老妇人在剧中到底塑造的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特征?崔老夫人作为一个母亲首先是可悲的,普天之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收获一份美满幸福的婚姻,崔老夫人不但没有促成女儿婚事的想法反而对自己女儿的爱情是百般阻挠,当得知莺莺与张生幽会时甚至说出“我不合养了这个不肖之女。
待经官呵,玷辱家门。
”再者当面对贼人孙飞虎的逼亲时并没有首先考虑女儿的幸福而是说“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怎舍得你献与贼汉,却不辱没了俺家谱!”一个也曾经渴求过爱情的人到头来却成了屠杀爱情的侩子手,这种痛她自己可能已经忘却了,但作为封建制度的牺牲者她着实值得可怜可悲。
作为封建家长,我们感受最清晰的应该是她强烈的封建门第观念。
这个可以从两点来看:第一、她对莺莺的严格管制。
西厢记 老夫人
积极娱乐视角下“王西厢”中的老夫人形象摘要:自《莺莺传》到“董西厢”到“王西厢”,老夫人逐渐参与到崔、张爱情发展的全过程,并且愈发明显地成为诸恶所归和温和慈善的矛盾集合。
老夫人形象的发展变化和积极娱乐有重要关系,“王西厢”对老夫人形象的改造,一方面,使形象本身和作品整体都具有更好的娱乐效果;另一方面,在娱人的同时更加凸显了作品反抗束缚、征服环境、追求理想生活的精神,在带给观众读者娱乐的同时能够唤起深层次的情感共鸣,这是老夫人形象具有特出魅力和久远生命力所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西厢记》;老夫人形象;积极娱乐视角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Mrs.Cui’s character under the Positive-entertainment PerspectiveWang Lingmei1,Chen Hengxin2(1.QuFu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Art, Shandong Qufu 273165;2.QuFu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Art, Shandong Qufu 273165)Abstract: From “Yingying Zhuan”to “Dong Xi Xiang”and then to “Wang Xi Xiang”,Mrs.Cui gradually participat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love story, and had a greater influence. In “WangXi Xiang”, Mrs.Cui became a more independent an distinctive character, as well as a character of contradictions such as evil and moderate. To get a full appreciation of the caused of these changes with the positive-entertainment perspective, the request for positive entertainment was an important aspect. “Wang Xi Xiang” recoposited some plot related to Mrs.Cui, on the one hand, made the character itself as well as the whole work have better effects of entertainment; on the other hand, highlighted the spirit of the work, including the revolt agaist bondage, the conquest of the environment, the pursuit of the ideal life. Mrs.Cui in “Wang Xi Xiang”fulfilled the requirement of positive entertainment betterly. As a result, the character brought more entertainment to the audience, meanwhile, arouse emotional resonace among the audience.This kind of resonance was actually an indispensable ingredient for a character to lure audience and to circulate enduringly.Keywords:Xi Xiang Ji、Mrs.Cui、Positive-entertainment perspective 故事题材一旦进入文化消费领域,其娱人特质势必突出,但是,能够使作品和人物不朽的,不只是娱乐,更是超出娱乐之上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西厢记》中老夫人的形象
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诞生至今已几百年,人们在赞颂张生与崔莺莺历经磨难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称赞红娘的侠肝义胆、成人之美时,大都不约而同地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老夫人。
人们认为老夫人是一个为了维护崔氏家族的高贵门第,背信弃义出尔反尔的“顽固而狡猾的老太婆”。
老夫人作为崔莺莺和张生通往幸福道路上的绊脚石,而获得了千古骂名。
漫长的历史岁月,没有改变人们对她的看法,但是当我再一次看《西厢记》,把她放回她所生活的空间和时间中再去了解这个人物的时候,突然有了不同的看法。
剧本一开场就写老夫人由于丈夫的去世而十分感伤,好像也饱尝了“人情逐冷暖,门前车马稀”的炎凉世态。
她说:“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
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也啊!”可见这个封建礼教的代表者并非一只冷血动物,而是一个七情悉具的活脱脱的人。
在这“子母孤孀途路穷”的处境中,作为母亲,她就加倍疼爱、加倍体贴她的女儿。
她对女儿的爱是真诚的,然而她是按照她说理解的封建道德的教条来立身行事,来疼爱自己的女儿的。
对于女儿,既要要求她具有相府千金应有的才能,又要她谨守封建礼教。
总之,要为女儿尽可能的创造收人尊敬,可以博得最好“前途”的条件。
在择婿问题上,则要求门当户对,要看男方在门第、身份、财产等方面是否配的上女儿,就是想找个“高富帅”。
这一切,正是她爱女儿的具体表现,如果不爱,又何必操那么多闲心。
剧中老夫人有三次悔婚,循着她三次赖婚的踪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为自己女儿的婚姻大事操碎了心的一个慈母形象。
我们不妨想想为什么崔老夫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悔婚呢?难道她不知道言而无信非君子吗?难道女儿不应该捧在手心里疼吗?
有人认为老夫人之所以赖婚,是因为门第观念的禁锢,看不起张生是个穷酸秀才。
其实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老夫人之所以第一次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是形势所逼。
勉强同意了这一建议,说:“此计较可。
虽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
这虽然可以说明老夫人有门当户对的观念。
但从侧面也可以看出老夫人是在为莺莺的将来着想的。
如果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盗贼,以后怎么生活呀,以此看来,能够献上良计的人一定有勇有谋,也算得上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可
是如果真的一诺千金将莺莺草率的嫁给张生,怎么向郑家交代,莺莺可是有婚约的!再者说,这也是为了解决当下矛盾的权益之计。
果真有人能够化解危机,到时候再重金答谢吧。
老夫人为了莺莺,思前想后。
莺莺却与张生暗中来往,私递书信,眉目传情,私定终身。
老夫人张生手无缚鸡之力,一个文弱书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怎么能够供养两个人的生活用度。
她深知美好的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没有了金钱作支撑,怎么来稳定虚无的爱情。
所以以“三世不招白衣秀士”为由,要求张生上金赶考,考个功名回来迎娶莺莺。
这也是为了莺莺的将来着想,如果张生将来没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他们怎么生活。
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可是张生高中后却听说做了卫府的女婿,这让一个疼爱女儿的母亲怎么忍下这口气。
一气之下,就说张生与莺莺的婚事作罢,并为莺莺寻得一分好姻缘。
将莺莺许配给郑恒。
这次赖婚有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郑恒从中作梗。
其二,老夫人爱女心切,不忍心看着女儿被抛弃。
其三,莺莺对张生的不信任。
导致了老夫人的第二次赖婚。
张生衣锦还乡,说明事情原委,这才解除误会,老夫人解除了莺莺与郑恒的婚约,莺莺与张生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这是第三次赖婚,这次赖婚也是为了莺莺的幸福。
当老夫人看清了郑恒的真面目之后,不顾姑侄情面,果断的与之解除婚约。
而张生对莺莺又是有情有义,高中后仍念旧情,没有背信弃义,回来迎娶莺莺。
不难看出张生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男人。
老夫人的三次赖婚,虽然有浓厚的封建门第观念、封建富贵思想和封建伦常意识,这也不是她所能改变的,毕竟崔老夫人是封建社会里的小小的一个人,她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她周围的家长也是如此,这是她所处的时代的局限。
在那样的时代,都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人们的思想都受到了封建等级观念的约束,她逃脱不了这种约束,这是阶级出身、封建教养带给她的局限性。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她的慈母心。
她也是为了女儿的婚姻操碎了心,不知道莺莺有没有发现她母亲为了她的终身幸福,头上添了多少白发,额头上加了几条皱纹。
每天愁眉不展,茶饭不思,没人的夜晚偷偷流了多少眼泪。
她对待女儿的婚姻是多么的慎重。
所以,老夫人的形象是复杂的,我们对待老夫人的悔婚行为,要一分为二的分析。
老夫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有她母性光辉的一面。
对于老夫人的赖婚,我们要看到她的良苦用心。
而且除此之外,在崔相国在世时已经把女儿许配给他的侄子郑恒。
我们知道,在那个时候妇女是要遵循三从四德的,对丈夫要绝对服从,更何况是深受封建思想浸润的贵族夫人。
正是基于这一点,她不同意崔莺莺和张生结婚,这样一个是违背了丈夫的旨意,一个是违背了信守诺言这点。
也许你会说她也说谁救了她女儿就把女儿嫁给谁,最后张生救了她女儿,这也是许下了承诺,但毕竟许配给郑恒在前。
所以这样看来她悔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天下的母亲都是真心爱自己的孩子的,可能有时候选择的方式不对,这正是我们平时所感叹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王实甫笔下的老夫人作为一个封建礼教的代表,她是真实的,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母亲,她也是极其真实的。
当我们看到老夫人给莺莺张生造成巨大痛苦的时候,不能不憎恨她,但当我们看到她并不是诚心害女儿,而是诚心爱女儿的时候,就不仅仅是憎恨她,而更憎恨赋予她封建意识的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