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课题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背景分析

1、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社会的客观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而其中“学会做事”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生活则要求学生您够与他人一道参加活动并在生活中学会合作交往。因此,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并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儿童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态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担负的重任。

2、课程改革的呼唤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也特别强调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小学生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源于儿童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站中,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一个人只有通过实践体验美德的行为才能真正成为有美德的人。所以,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经历体验,感悟人生的真善美,才能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生命的价值,唤醒学生沉睡的潜意识,点燃学生的生命的火把,形成健全的人格,将是今后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3、品德课程的需求

随着课标的深入落实,体验活动成了品德课教与学的中介,在课堂上通过活动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传授的方式趣味化;可以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可以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独立人格的塑造、潜能和创造性的开发,从而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通过活动创设适宜的情境开展教学,是品德课程淡化教育痕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由于每个学习者先前经验的独特性及学习情感的特殊性,所以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因此要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

2、人的学习理论依据从学习理论来看,20%的学习是从听而来,50%是从眼见而来,80%是从亲自参与而来。学生听过的就忘了,看过的就记住了,亲身经历的才能真正把握并内化。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知识的体验过程,才能真正理解,提高认识,并内化成良好的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在获得了知识体验的同时也得到了情感上的愉悦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3、现代教学论认为,要明确倡导在教学活动中确认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实现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充分的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在亲自感知、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乐于学习,学会学习。

4、杜威的“做中学”理论依据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三、概念的界定

体验:是用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

体验式教学: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从观察、思考、反思到实践的流程,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亲历来建构知识。体验式教学强调学习者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形成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在体验中让认知得以深化,情感得以升华。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品德课堂体验式教学活动设计方法,形成与教材相配套的活动方案。

2、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运用体验式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思能力。

3、通过体验式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品德的实践活动中,丰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4、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课不同学段的不同特点。

四、研究内容:

进行有效的体验式教学,要紧密结合品德学科生活化、活动化、综合性的特点,要注意做到模拟生活,关注社会,撷取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

(一)课堂中体验式教学活动方式

1、课堂实践体验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道德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又是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实践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因此,教师要将品德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真正地用心去感受生活,感悟社会,从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2、课堂模拟体验

《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导行”,而“行动”必行“心动”,体验正是促使:“心动”的催化剂。模拟体验,

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虚拟的情景,但又是生活中的真实生活,学生身临其境,在活动中体验、思考、感悟。体验课堂组织教学,能填满孩子知行脱节的鸿沟,促进行知统一,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

3、课堂游戏体验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可以通过游戏自悟自得,获得知识和道理;其次,学生各具差异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不同表现进行适时的,亲切的个别引导和教育,从而让每个儿童有所进步。在活动中,注重的是学生的体验及体验之上的自悟,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分组,及学生活动中的个别引导、实现从“说道理”到“做道理”的转变。可以说游戏活动为品德教育注入了生机,把品德教育从“高高在上”拉回到了学生身边,使我们的教育易为学生接受并加以内化。

(二)课后实践体验活动的设计

为使教学真正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必须使学生再次体验,让他们带着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回到实践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实际需要,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如让他们进行社会调查,在调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进入开放式的练习,开放式练习不是简单的模仿性作业,而是要对书本上的练习进行适当改良,或另行设计等。

五、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体现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研究专题化,以课题组成员的实践与反思为主要方式,通过课堂观察、先进经验总结与交流等开展研究。

1、文献资料法。对相关的研究成果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积极学习,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以及品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情境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情况,了解教师教学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