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信通院-中国私有云发展报告
通信设备行业专题研究:云计算全产业链持续高景气,“新基建”助力行业发展
[Table_Title]通信设备行业专题研究云计算全产业链持续高景气,“新基建”助力行业发展2020 年 11 月 18 日【投资要点】◆全球云计算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我国云计算服务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Gartner预测,未来几年云计算市场平均增长率在18%左右,到2023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美元,其中,IaaS、PaaS、SaaS市场规模分别达到971、749、1877亿美元。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19年,我国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为453亿元,同比增长67.4%;公有云PaaS市场规模为42亿元,同比增长87.9%;公有云SaaS市场规模194亿元,同比增长34.2%。
我国云计算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SaaS是云计算中最大的细分市场,我国SaaS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019年,我国公有云 SaaS 市场规模达到194亿元,比2018年增长了34.2%,仍与全球整体市场(1095亿美元)差距明显。
2020年受疫情影响,预计未来市场的接受周期会缩短,将加速SaaS发展。
目前中国SaaS 行业的已经形成了三大阵营包括创业公司、互联网巨头和进行云转型的传统软件公司。
其中,创业公司、传统软件公司更多参与相对细分的市场以获取壁垒,而互联网公司更多从IM(Instant Messaging)协同功能入手打造平台化的生态系统,在自己核心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培育移动办公应用生态圈。
进行云转型的传统软件公司以用友、金蝶、麦达数字为代表,创业阵营以北森、销售易等为代表的SaaS服务商,在各细分领域已崭露头角。
◆云计算安全已经逐渐引起企业的重视,需求将会随着云计算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快速增长。
根据Gartner统计,2019年全球云安全服务市场规模为74.1亿美元,到2021年将会超过1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
中国方面,根据赛迪统计,2019年中国云安全服务市场规模达到55.1亿元,同比增长45.8%,中国云安全服务市场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
云计算安全责任共担白皮书
云计算安全责任共担白皮书云计算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关键作用日益凸显,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同时,云计算安全态势日益严峻,安全性成为影响云计算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核心要素。
与传统IT系统架构不同,上云后安全迎来责任共担新时代,建立云计算安全责任共担模型,明确划分云计算相关方的责任成为关键。
白皮书首先介绍了云计算在市场发展、安全等方面的现状及趋势,分析安全责任承担在云计算安全发展中的必要性,以及安全责任共担模式的应用现状与痛点。
重点围绕公有云场景,白皮书建立了更加精细落地、普遍适用的云计算安全责任共担模型,确定责任主体,识别安全责任,对责任主体应承担的责任进行划分,以提升云计算相关方责任共担意识与承担水平。
最后,白皮书对云计算安全责任共担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分享了责任承担优秀案例。
一、云计算安全责任共担成共识 (1)(一)云计算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安全性成关键 (1)(二)安全责任共担,保障云计算全方位安全 (4)(三)云计算安全责任共担应用与发展有痛点 (10)二、云计算安全责任共担模型框架 (12)(一)模型应用场景 (13)(二)云计算安全责任主体 (14)(三)云计算安全责任分类 (14)三、云计算安全责任识别与划分 (16)(一)云计算安全责任识别 (16)(二)云计算安全责任划分 (20)四、云计算安全责任共担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28)附录1:公有云安全责任承担优秀案例 (30)(一)阿里云 (30)(二)华为云 (38)(三)腾讯云 (46)附录2:政务云安全责任承担优秀案例 (56)(一)浪潮云 (56)图1 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及增速 (2)图2 全球云服务安全市场规模 (3)图3 中国云服务安全市场规模 (4)图4 云计算威胁渗透示意图 (5)图5 AWS基础设施服务责任共担模型 (7)图6 AWS容器服务责任共担模型 (7)图7 AWS抽象服务责任共担模型 (7)图8 Azure责任共担模型 (8)图9 云计算服务模式与控制范围的关系 (9)图10 云服务商与云客户责任划分边界 (10)图11 CSA安全责任与云服务模式关系 (10)图12 云计算安全责任共担模型 (15)表目录表1 IaaS模式下云计算安全责任划分 (20)表2 IaaS模式下云计算安全责任协商划分参考 (25)表3 PaaS模式下云计算安全责任划分 (26)表4 SaaS模式下云计算安全责任划分 (27)表5 SaaS模式下云计算安全责任协商划分参考 (28)表6 浪潮政务云安全责任划分案例 (56)一、云计算安全责任共担成共识(一)云计算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安全性成关键随着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
赋能数字化转型 中国联通积极探索边缘计算
特别报道2019年是5G进入商用的关键一年,全球运营商纷纷加快构建以DC为核心的全云化网络,致力于摆脱“管道”提供商的角色,努力开拓更多新业务增长领域,转型成为数字化服务提供商。
MEC边缘云将高带宽、低时延、本地化业务下沉到网络边缘,成为5G网络重构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利器。
数以万计的边缘节点助力运营商开启与OTT及垂直行业合作的新窗口。
中国联通在边缘计算领域积极探索,秉承集约、敏捷、开放的宗旨,全力构建CUBE-Edge 2.0边缘业务平台,加快5G商用步伐。
同时,中国联通积极推动MEC边缘云标准体系的完善,在ETSI、ITU-T、3GPP、CCSA主导十余项标准立项。
中国联通充分发挥混改优势,加强与MEC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目前合作伙伴已经超过100家。
匠心打造“CUBE-Edge” 边缘智能业务平台201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以下简称MWC2019)期间,中国联通召开了以“构建智能边缘生态、赋能5G数字转型”为主题的MEC边缘云商用加速计划发布会。
中国联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邵广禄在发布会现场表示:“中国联通秉承集约、敏捷、开放的原则,全力构建CUBE-Net 2.0全云化网络,推进网络重构,加快5G商用,转型成为数字化服务提供商。
MEC边缘云是锲入5G垂直行业的重要触点,2018年中国联通在15个省市开展了Edge-Cloud规模试点,打造智慧港口、智能驾驶、智慧场馆、智能制造、视频监控、云游戏、智慧医疗等30多个试商用样板工程,极大地推动了产业链的发展。
2019年中国联通将持续深入贯彻聚焦、创新、合作战略,携手生态伙伴,在全国31省市加快MEC边缘业务规模部署,拓宽行业合作,加速产业实践。
”同时,中国联通在MWC2019期间正式向全球宣布中国联通MEC商用加速计划,并发布了《中国联通CU B E-Edge 2.0及行业实践白皮书》,这是继《CUBE-Edge平台架构及产业生态白皮书》之后,中国联通发布的又一重磅成果,系统展示了中国联通携手合作伙伴在MEC行业应用上的探索实践,充分彰显了MEC边缘云在网络重构中的重要性。
中国信通院 企业it运维发展白皮书
我国信通院企业IT运维发展白皮书一、概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企业的IT系统运维工作越来越重要。
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支撑,IT运维对企业的稳定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信通院作为国内领先的通信和信息技术研究机构,对企业IT运维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撰写了本白皮书,以期为企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企业IT运维的发展现状1. 企业IT运维的重要性IT运维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企业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合理的IT运维工作能够确保企业的业务系统正常运行、数据安全可靠、故障能够及时处理,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企业IT运维存在的问题虽然企业对IT运维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人员技术能力不足、工作流程不够规范、设备和系统管理混乱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IT运维的效率和质量。
三、我国信通院对企业IT运维的建议1. 提高人员技术能力我国信通院建议企业加大对IT运维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力度,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意识。
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IT运维团队,企业的IT系统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2. 规范IT运维流程规范的运维流程是确保IT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我国信通院提倡企业建立完善的IT运维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流程,保障运维工作的有序进行。
3. 部署先进的运维工具在IT运维过程中,合适的工具和系统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我国信通院建议企业积极引进和使用先进的运维工具,提高系统监控、故障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4. 加强设备和系统管理设备和系统是IT运维的基础,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提高IT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国信通院建议企业加强对设备和系统的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四、结语企业IT运维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的考虑和有效的措施。
我国信通院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企业IT运维的相关问题,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云计算应用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云计算应用调查报告篇一:云计算技术调查报告云计算技术调查报告指导教师:作者姓名:作者学号:完成时间:摘要:云计算(英语:cloud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整个运行方式很像电网。
云计算描述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的IT服务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而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云其实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
典型的云计算提供商往往提供通用的网络业务应用,可以通过浏览器等软件或者其他web服务来访问,而软件和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上。
云计算关键的要素,还包括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云计算可以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云计算服务通常提供通用的通过浏览器访问的在线商业应用,软件和数据可存储在数据中心。
关键字:bigTable数据管理技术,虚拟计算,编程模式,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远程网络访问目录1.当前应用情况................................................. ................................................... (3)1.1应用领域................................................. ................................................... . (3)1.2产业现状................................................. ................................................... (3)1.3商业模式应用................................................. ................................................... .. (4)2.技术组成................................................. ................................................... .. (6)2.1数据存储技术................................................. ................................................... .. (6)2.2数据管理技术................................................. ................................................... .. (6)2.3编程模型技术................................................. ................................................... .. (7)3.核心技术原理................................................. ................................................... . (10)4.优缺点总结................................................. ................................................... .. (13)4.1云计算优点:............................................... ................................................... .. (13)4.2云计算缺点:............................................... ................................................... .. (14)5.未来发展趋势................................................. ................................................... . (15)5.1私有云将首先发展起来................................................. ................................................... (15)5.2混合云架构将成为企业IT趋势................................................. ................................................... .155.3云计算概念逐渐平民化................................................. ................................................... .. (15)5.4云计算安全权责更明确................................................. ................................................... .. (15)6.参考文献及资料................................................. ................................................... (16)1.当前应用情况1.1应用领域云计算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精华版)
目录201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与市场重要数据1 2018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情况 2 2018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 2018年中国云计算发展状况 5 2018年中国大数据发展状况 6 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状况7 2018年中国物联网发展状况8 2018年中国虚拟现实发展状况9 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10 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11 2018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13 2018年中国网络资本发展状况14 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状况16 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状况19 2018年中国网络游戏发展状况20 2018年中国搜索引擎发展状况21 2018年中国网络音视频发展状况22 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状况23 2018年中国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发展状况24 2018年中国网络出行服务发展状况25 2018年中国网络广告发展状况27201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与市场重要数据用户市场网民第三方支付8.29亿208.07万亿即时通讯电子商务7.92亿31.63万亿搜索引擎网络零售6.81亿9.01万亿网络新闻网络广告6.75亿4914亿网络视频网络教育6.12亿3734.1亿网络购物网络游戏6.10亿2871亿网民使用率网民规模保持平稳增长 手机网民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18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较2017年底增加手机网民6433万,其中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
2018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和网民占比 数据来源:CNNIC 域名略有减少,“.CN ”域名略有增加 截至2018年底,我国域名总数为3792.8万个,较2017年底减少1.4%,其中,“.CN ”域名总数为2124.3万个,较2017年底增长1.9%,占我国域名总数的56.0%。
数据来源:CNNIC 网页数量达2816亿 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页数量为2816亿个,较2017年底增长8.2%。
数字孪生关键技术及体系架构
摘要:数字孪生以各领域日益庞大的数据为基本要素,借助发展迅速的建模仿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构建物理实体在虚拟空间中的数字孪生体,实现对物理实体的数字化管控与优化,开拓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思路。
首先介绍了数字孪生的演进与价值,然后给出了数字孪生典型特征及其体系架构,并基于该架构介绍了多项数字孪生关键技术,最后对数字孪生进行了展望,包括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01概述数字孪生中“孪生”的基本思想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波罗计划,通过留在地球上的航天器对发射到太空的航天器进行工作状态的仿真模拟,进而辅助航天员完成决策,明显减少了各种操作结果的未知性。
“数字孪生”一词首次出现于2009 年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提出的“机身数字孪生体”概念中,而“数字孪生”作为独立概念首次出现则是在2010年NASA 的2份技术报告中,其被定义为集成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系统或飞行器仿真过程。
此后,数字孪生正式进入公众的视野,也开始得到各研究领域的重视。
2012 年,NASA 指出数字孪生是驱动未来飞行器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2013年,NASA将数字孪生列入“全球科技愿景”;2017年佐治亚理工大学首次提出数字孪生城市,2018 年中国信通院发布了《数字孪生城市研究报告》;从2018 年起,ISO、IEC、IEEE 三大标准化组织也开始着手数字孪生相关标准化工作。
数字孪生目前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自其诞生以来,各研究与应用领域对其提出了多种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数字孪生定义02数字孪生的价值数字孪生自应用以来,在产业、商业、社会等方面体现出了其重要的价值。
a)产业价值方面,构建全产业链的数字孪生体能够促进产业向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转型,即从市场需求、用户沟通、产品设计、产品制造、物流供应、维保服务等全产业链出发构建数字孪生体,使传统产业具备定制化生产能力,实现更为敏捷和柔性的商业模式;而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体,有助于建立产品从研发、仿真、制造到使用的闭环体系,加快产品研发和迭代升级,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发展。
深信服云计算全景图
• IT团队必须解决在单个位置部署或管理多个服务的问题,且不会造成基础架构或管理 人员的浪费,并能够在许多边缘位置管理相同的服务。
• 如果IT团队无法进行远程监控并无法使边缘位置的远程分布式数据中心自动运行,其 作为数字化转型参与者角色的重要性将被削弱。
向左走or向右走?
拒绝变化
IT 资
IT
对 内
高性价比
围绕极简、稳定、高性能设计了四大解决方案
1
超融合 解决方案
托管云服务 解决方案
4
2
私有云 解决方案
同架构混合云 解决方案
5
超融合:极简架构满足5类传统IT基础需求
标准二层交换机 +
标准X86服务器 +
深信服超融合 企业级云aCloud软件
替代人员机房运维操作
资源管理、网络编排、监控、告警...
aCMP
HCI HCI
机柜托管
HCI
客户自有机房
深信服托管机房
模式三:线上+线下自运维
同架构混合云典型应用场景
多云统一治理
本地 私有云
信息中心
统一运营 统一管理 统一安全
专属 托管云
云边协同
分支计算 分支计算 分支计算
中心 私有/托管云
统一组网 统一分发
混合云灾备
本地 私有云
本地云端数据 VPN/ 相同底层架构 一键互为备份 SDWAN 业务无缝切换
模块, 5个风扇模块
RS6300-24X-LI-15X 支持15个10G SFP+万兆光口,1个SFP
千兆光口,8个千兆电口
云计算TOR交换机
超融合:一站式关键业务上云
关键业务系统与服务目录
一云多芯技术能力标准体系
一云多芯技术能力标准体系
《一云多芯技术能力标准体系》是业界首个一云多芯标准,由中国信通院联合浪潮云海、阿里云等数十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制定。
该标准从多个维度规范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技术要求,为用户采纳“一云多芯”云产品提供参考指导。
更重要的是,统一的标准体系,将有助于解决不同类型芯片共存所带来的多云管理挑战,真正形成企业内部一朵云。
在首批参与一云多芯IaaS能力评估的众多产品中,浪潮云海OS在兼容能力、基础服务能力、运维运营管理、高可用、平台安全等各个维度均取得优异成绩,最终获得最高等级“先进级”评估认证。
首批评估结果也圈定了一云多芯产品和服务商第一梯队,成为用户采购选型私有云的风向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访问中国信通院官网或咨询相关技术人员。
企业上云背景下云计算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云计算:企业上云背景下,云需求向上是大势所趋云计算产业链完备,覆盖行业领域广阔。
云计算是指基于基础平台,通过网络载体和虚拟化技术为客户提供针对性服务的综合性技术。
目前,全球云计算已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
云计算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设备制造商,可分为:网络设备商、服务器设备商、存储设备商三类厂商。
云计算产业链中游主要是云服务提供商,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三类厂商,基础设施即服务厂商提供 IT 基础设施,平台即服务厂商提供平台服务和系统环境,软件即服务厂商在基础设施即服务厂商、平台即服务厂商的基础上提供通用或定制化应用程序,中游云服务提供商是云计算核心价值环节。
云计算产业链下游主要是客户,包括政府和企业。
云计算具有虚拟化、动态可扩展、灵活性高、可靠性高、性价比高等诸多优点,通过云计算上、中、下游的协调配合,云计算现已广泛渗透到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医疗等多个行业领域中。
根据中国信通院《云计算发展调查报告》,2019 年中国已应用云计算企业占比 66.1%,较 2018 年上升了 7.5%,其中95%的企业认为云计算可以降低企业 IT 成本。
图1:云计算产业链完备全球云计算市场广阔,中国云计算发展后劲充足。
根据 Gartner 测算,2019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 3556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16.29%。
2019 年-2022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预计为 115.56%,到 2022 年市场规模预计可达 5488 亿美元。
2019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为 1334.5 亿元,同比增长了 38.61%。
目前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依旧较小,占世界市场份额很低,但后续发展动力充足。
预计到 2023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 5381.4 亿元,2019 年-2020 年复合增长率为129.51%,中国云计算市场将迅速增长。
从具体领域来看,2019 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为 689.3 亿元,占比 51.65%;非公有云市场规模为 645.2 亿元,占比为48.34%,公有云市场规模首次超过了私有云。
中国十大网络安全产品
中国十大网络安全产品01深信服全网行为管理AC支持全网终端、应用、数据和流量的可视可控,智能感知终端违规接入、上网违规行为、敏感数据泄密等内部风险,实现终端准入管控、上网管控和数据泄密管控的一体化行为安全管控。
终端准入管控:通过终端发现识别、接入身份认证、安全检查修复、非法行为控制等建立终端入网安全规范,降低安全隐患和数据泄露风险。
上网管控:基于应用管控、流量管控、上网安全管控等保障上网规范和体验,避免违法违规,减少上网抱怨。
数据泄密管控:通过外发通路控制、外发行为分析、业务数据安全、泄密查询追溯建立数据外发规范,分析风险,防止敏感数据泄露。
截至目前,累计服务超过50000家用户,覆盖80%世界五百强中国企业,是国家部委单位及五大行用户一致选择。
02奇安信奇安信天眼新一代安全感知系统,以攻防渗透和数据分析为核心竞争力,聚焦威胁检测和响应,为客户提供安全服务与产品解决方案,为安全服务和分析人员提供一套在监测预警、威胁检测、溯源分析和响应处置上得心应手的威胁检测平台。
产品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低的误报率,在全流量检测方面采用入侵检测双向匹配技术,基于奇安信天眼自主研发的QNA大数据人工智能威胁检测引擎,实现威胁的全面发现、攻击结果的精准判定。
其次是更强的恶意文件检测能力,天眼在沙箱技术上进行了升级,针对可疑文件进行深度检测和分析,最大程度降低沙箱逃逸行为的发生。
第三是对新场景攻击的及时发现,天眼基于特性场景的安全分析技术,建立覆盖全面的新场景和新威胁行为模型,从而及时有效发现新场景下的攻击行为。
最后是“天眼+安服”模式显著提升了威胁响应速度,依托超千人规模的安全运营服务团队,不仅使产品的实战化水平和易用性迅速迈上大台阶,更是大幅度提升了威胁的响应速度。
由此可见,威胁检测与响应必须具备强大的产品联动能力。
因此,奇安信凭借强大的品牌优势以及与其他产品协同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使得威胁检测与响应(TDR)产品在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云计算设备核心固件(BIOS、BMC)技术说明书
1.公司简介公司是中国大陆唯一、全球四家之一的X86架构BIOS独立供应商。
公司专注于“自主、安全、可控”的云计算业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设备核心固件(BIOS、BMC)技术以及云平台技术,为云计算设备厂商、政企等客户提供BIOS、BMC固件开发以及云服务。
公司是国内少数掌握X86、ARM、MIPS等多架构BIOS技术及BMC固件开发技术的厂商,是中国大陆唯一、全球四家之一的X86架构BIOS独立供应商。
同时作为国内少数能够为国产芯片龙芯(MIPS架构)、华为(ARM架构)等提供BIOS固件技术服务的厂商,能够满足采用自主、可控国产芯片的云计算设备的BIOS、BMC固件配套需求。
公司是国家重点软件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全可靠工作委员会”会员单位。
公司由一批海外归国人员和毕业于国内著名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宜兴环科园内成立,专业从事于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技术研究,应用与实施的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已成为全省范围内在信息化领域资质实力和团队技术力量最具竞争力的公司之一。
公司已获得了国家双软,智能化设计/施工二级,系统集成三级,智能安防一级,CMMI3级,ISO9001等多项资质,取得了省高新技术,省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省软件服务十百千亿重点培育,无锡530A类,123计划企业等多项荣誉。
公司拥有员工200多名,整个团队年纪较轻,结构合理;承担了15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研发了51项软件产品。
图表1:公司云业务发展模式公司云业务发展模式。
公司根据自身技术及资源情况,结合云计算产业链市场格局及趋势,形成了拥有特色核心技术的云业务发展模式。
一方面,公司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上游国产云计算设备自主、可控亟需的关键环节BIOS、BMC核心固件的研发,逐步形成技术和业务壁垒,并分享国产化政策和市场的红利。
另一方面,将资金投入到云计算产业链下游应用环节,云计算应用越接近用户,标准化程度越低,应用需求越多样化,市场空间大。
中国信通院:2017年中国私有云发展调查报告
中国信通院:2017年中国私有云发展调查报告2017年中国私有云发展调查报告
2016年,以政务云为代表的私有云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
金融、医疗等传统行业上云进程加快,私有云市场逐渐得到云服务商、系统集成商、IDC服务商以及各行业用户的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掌握中国私有云的使用状况和发展特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开展了2016-2017年度中国私有云发展状况的调查。
本次活动采用电话访谈和在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私有云部署与应用、企业对政府或政策的需求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873份。
本报告以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行业专家的深度访谈,力争详实客观的反映私有云用户需求,为政府和企业了解中国私有云市场并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也为广大关注私有云的从业人员、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支撑。
2017年中国私有云发展调查报告。
超融合平台产品介绍
可管理性
每台服务器需要单独管理
管理员需要单独管理服务器、存储、 SAN交换机、虚拟机
通过超融合界面统一管理
25
其他优势
26
硬件优势–持续30年的行业领先
可靠性行业领先
#1
提高生产率并降低 OPEX
独有的系统设计
12%
维护时间减少12%,最大限度地 缩短停机时间
性能行业领先
#1 / 140
140 项性能测试世界纪录
实现随时随地想扩就扩,保护投资。超融合任满足未来软、 硬件的扩容需求
2018 Lenovo Inte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纵向:更强 ✓ CPU ✓ 内存 ✓ 存储 ✓ 网络
横向:更多 ✓ 不同型号混用 ✓ 两路四路 ✓ 多版本 ✓ 统一管理调度
随业务需要扩展-从同构到异构
控制台安全管理
日志审计
查看审计,导出日志
系统管理
虚机管理 网络管理 存储管理
…….
安全管理
用户管理 安全策略管理
权限管理
…….
三员分立:
➢系统自动产生系统管理员、安全管 理员、审计管理员三类角色。
➢系统中的不同用户互相监督、互相 制约,每个管理员各司其职。
双因子认证: ➢支持用户名密码和OTP双因子认证
启动速度提高 2 倍,固件更新速 度提高 6 倍
2x/6x
有助于缩短维护时间
相比于同类基础架构管理工具,联 想基础架构管理的手动流程减少 20
倍
20x/72%
管理时间缩短 72%
44
产品资质
工信部可信云认证
信通院可信超融合认证
自主知识产权与软件专利Leabharlann 公安部测试报告28
混合云发展现状与趋势
混合云管平台的实现形式
由第三方服务商提供 自研 其他 7.3%
38.6%
70.4%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国混合云发展调查报告(2019年)》
超过七成的企业选择第三方服务商的云管平台部署混合云。约四成企业选择通过自主研发来实现。
混合云平台间的网络连接方式
VPN
专线
SD-WAN
12.1%
自建网络
其他安全 • 包括但不限于保障主机等基础设施的安全以及通过
日志审计等方式对混合云安全进行统一管理。
03 混合云应用场景
金融行业应用场景
金融服务涉及大量敏感数据,核心系统需要运行在安全性较高的环境下。 基于监管机构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金融需要建立灾备中心实现同城或异地灾备。 单纯的私有云有着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差的问题,难以完全满足金融机构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45.4% 39.2% 33.8% 32.7%
网络性能和计费方式是企业选择云 网融合产品时优先考虑的因素 。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国混合云发展调查报告(2019年)》
应用混合云所面临的问题
网络连接不够稳定
基础功能不完备
服务可用性差
21.7% 16.3%
产品/服务种类不丰富
20.6% 20.2%
检测到完整性被破坏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 • 使用安全接口和权限控制等手段对数据访问权限进行管理,
从而避免敏感数据的泄露。
访问和认证安全 • 通过基于密码策略、基于角色的分权分域等方式对访问
进行控制,防止非授权或越权访问; • 采用随机生成、加密分发、权限认证方式进行密钥的生
成、使用和管理,避免因密钥丢失导致的用户无法访问 或数据丢失的风险。
混合云发展现状与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私有云发展调查报告(2018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3月中国私有云发展调查报告(2018年)版权声明本调查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调查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报告目录前言 ............................................................................................. I V 观点摘要 (1)一、调查背景 (3)(一)调查方法及样本 (3)1、调查方法 (3)2、样本描述 (3)3、样本说明 (4)(二)报告术语界定 (4)二、私有云市场规模 (5)(一)市场总体规模 (5)(二)细分市场规模 (6)三、私有云部署与应用 (7)(一)私有云接受程度 (7)(二)私有云建设方式 (9)(三)私有云应用现状 (11)1、私有云应用场景 (11)2、私有云使用时间 (11)3、私有云应用效果 (12)4、私有云存在的问题 (13)(四)私有云运维模式 (13)(五)私有云满意度 (15)(六)未来私有云应用趋势 (15)四、私有云安全 (16)(一)私有云安全能力 (16)1、私有云安全能力投入 (16)2、私有云安全责任划分 (17)3、私有云数据安全能力 (18)4、私有云安全监控与预警能力 (19)5、私有云安全接入能力 (19)6、私有云安全认证能力 (20)(二)私有云安全产品和服务 (21)1、私有云安全产品和服务选择 (21)2、私有云安全产品和服务提供方式 (21)五、企业对政策/资质的需求 (22)前言2017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私有云市场得以进一步发展。
与去年相比,以工业、政务、医疗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上云进程加快。
私有云市场得到越来越多云服务商、系统集成商、IDC服务商、各行业用户以及新进入者的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国私有云的使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开展了2017-2018年度中国私有云发展状况的调查。
本次活动采用电话访谈和在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私有云部署与应用、企业对政策及资质的需求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915份。
本报告以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行业专家的深度访谈,力争详实客观的反映私有云用户需求,为政府和企业了解中国私有云市场并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也为广大关注私有云的从业人员、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支撑。
本次报告的编写以及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中国IDC圈和金融IT运维社区的大力支持,各地政府、云服务企业、云服务用户以及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私有云应用调查访问的企业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3月19日观点摘要私有云市场规模➢2017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426.8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23.8%。
预计2018-2021年中国私有云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与2016年相比,私有云软件和服务市场的占比继续上升。
2017年私有云软件和服务市场的占比分别为15.6%和13.3%,分别比2016年上升了0.2%和0.4%。
硬件市场占比为71.1%,比2016年下降了0.6%。
预计未来私有云软件和服务市场占比仍将呈现增长态势。
私有云部署与应用➢已经部署私有云的企业比例小幅度提升。
2017年受访企业中已经部署云计算的比例继续增加,与2016年相比提升了9.9%。
其中已经部署私有云的企业比例达到13.4%,比去年上升0.9%。
➢企业迁移到私有云上的应用和数据比例小幅提升。
将30%以上应用和数据部署在私有云上的企业占比为36.5%,该比例与2016年相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
➢安全性和可控性依然是企业选择私有云最重要的因素。
分别有超过2/3和半数的企业出于安全性和可控性考虑而选择使用私有云,高于方便系统迁移、充分利用原有IT资源等因素。
与2016年相比,企业对于可控性的关注程度提升了8.1%。
➢超过一半的企业选择利用已有硬件,采用单独购买软件及服务的方式部署私有云。
56.3%的受访企业倾向于单独采购软件及服务,相比于2016年提高了6.6%。
硬件设备标准化程度和软件异构能力的提升,极大地增强了技术架构上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企业对开源私有云管理平台的认可程度持续提升。
2017年,85.3%的企业对开源的私有云管理平台表示认可,比2016年提高了2.1%。
➢在开源私有云管理平台的选型中,OpenStack依然最受欢迎,占比达到57.1%,比2016年上升了2.9%。
➢企业管理系统和办公系统是私有云的主要应用场景。
调查显示,企业管理系统和办公系统应用最为广泛,占比分别达到48.1%和47.8%。
私有云主要的应用场景更多用于支持企业内部IT系统。
➢近六成的企业通过部署私有云,提升了IT运行效率、降低了IT成本。
已经应用私有云的企业中,实现IT运行效率提升的企业占比最大,达到57.1%;其次,部署私有云后,44.2%的企业降低了IT成本,24.9%的企业减少了IT运维工作量;除此之外,分别有20.1%和19.7%的企业提高了可用性和安全性。
➢未来超过半数的企业在私有云领域的投入将继续增加。
已经应用私有云的企业中,59.5%的企业计划未来加大私有云的投入力度,而未来计划缩减私有云投入的企业比例仅为10%,比2016年下降近4个百分点。
私有云安全➢39.7%的私有云企业在云安全上的投入占IT总投入的比例已超过10%。
已经应用私有云的企业中,29.4%的企业云安全投入占IT系统总投入的10%-20%;而投入比例超过20%的企业占比为10.3%。
➢近2/3的企业私有云安全责任由服务商承担。
在对私有云市场安全责任划分的调查中,62.2%的企业表示安全责任主要由私有云服务商承担;而24.1%的企业安全责任由私有云服务商和公司共同承担。
➢受访企业聚焦于数据安全、网络隔离和网络攻击防护等安全问题。
其中企业对数据安全问题重视度最高,比例达到62.7%;其次是网络隔离及网络攻击防护问题,占比分别为40.1%和33.7%。
➢云备份和云监控类私有云安全产品的使用率最高。
已经部署私有云的企业中,超过四成的企业选择使用云备份、云监控产品,其他产品的使用率为抗DDoS类(32.6%)、云主机安全(24.3%)、云WAF(21.5%)、防火墙(21.5%)、漏洞扫描(19.8%)。
企业对政策/资质的需求➢安全等级保护和可信云评估是企业最看重的两种资质。
评估有助于规范私有云市场秩序,促进私有云市场健康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安全等级保护(57.5%)和可信云评估(53.7%)的认可度最高。
➢约2/3的企业认为开展第三方安全和服务质量评估有助于推动私有云市场发展。
据调查,65.9%的受访企业认为第三方安全和服务质量评估有助于推动市场发展,占比最高;其次,表示需要进一步规范私有云市场的技术标准的企业占比为44.4%。
此外,分别有24.6%和17.5%的企业认为需要加强技术人员技能评估以及完善私有云服务的市场监督管理政策一、调查背景(一)调查方法及样本1、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电话访谈和在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到有效问卷3915份。
2、样本描述参与调查企业规模:年营业额在1亿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占比达到65.1%。
图1 企业营业额分布(N=3,915)参与调查企业所在区域:覆盖全国22个省近80个城市。
参与调查企业所在行业:包括互联网、政府、金融、医疗、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制造、电信、交通及物流、科教文卫和能源等行业。
图2 企业行业分布(N=3,915)3、样本说明二、私有云市场规模(一)市场总体规模2017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426.8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23.8%。
预计2018-2021年中国私有云市场增速仍将保持稳定,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55.7亿元。
图3 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及增速(亿元)(二)细分市场规模2017年私有云硬件市场规模为303.4亿元,占比71.1%,比2016年下降0.6个百分点;软件市场规模为66.6亿元,占比达到15.6%,与2016年相比,上升了0.2%;服务市场规模为56.8亿元,较去年提高了0.4%。
硬件依然占据私有云市场的主导地位,但相比2016年占比有所下降。
随着用户对软件和服务的需求增速加快,未来占比将继续提升。
图4 中国私有云细分市场构成三、私有云部署与应用(一)私有云接受程度在接受调查的3915家企业中,已经应用云计算的企业有2142家,占比达到54.7%,相比于2016年上升了9.9%。
其中只采用私有云的企业占比为13.4%,比去年小幅度上升,企业对私有云的接受程度进一步提高。
图5 2017年云计算使用率调查(N=3,915)图6 2016年云计算使用率调查(N=2,873)企业迁移到私有云上的应用和数据比例小幅提升。
将30%以上应用和数据部署在私有云上的企业占比为36.5%,该比例与2016年相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
其中13.3%的企业已经将一半以上的数据迁移到私有云。
图7 私有云上企业内部应用和数据比例(N=783)在受访企业中,分别有67.2%和51%的企业出于安全性好和可控性强而选择使用私有云。
安全性和可控性依旧是企业选择使用私有云最重要的因素。
与2016年相比,企业对于可控性的关注度有较大幅度的提升(8.1%)。
企业在选择私有云时考虑的其他因素还包括:方便系统迁移(32.2%)、有效利用原有IT资源(26.9%)以及节省IT支出(17.2%)。
图8企业选择使用私有云的考虑因素(N=783)(二)私有云建设方式超过一半的企业选择利用已有硬件,采用单独购买软件及服务的方式部署私有云。
56.3%的受访企业倾向于单独采购软件及服务,相比于2016年提高了6.6%。
硬件设备标准化程度和软件异构能力的提升,极大地增强了技术架构上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图9 企业私有云建设方式(N=783)企业对开源私有云管理平台的认可程度持续提升。
2017年,85.3%的企业对开源的私有云管理平台表示认可,比2016年提高了2.1%。
开源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将会进一步提高企业对于开源技术的接受程度。
图10 企业对开源私有云管理平台的认可情况(N=783)在开源私有云管理平台的选型中,OpenStack依然最受欢迎。
占比达到57.1%,与2016年相比上升2.9%;选择CloudStack的企业占比排名次之,占比为37.3%,比2016年提高了0.3%。
图11 企业开源云资源管理平台选择(N=783)相比传统闭源虚拟化技术,开源虚拟化技术KVM占比略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