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如何
————————————————————————————————作者:————————————————————————————————日期: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如何“非农”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的几点探讨
内容提要:本文陈诉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以及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所面对的一些问题,并对相关解决措施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问题解决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村教育整体上还比较落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底子薄弱,基础教育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加紧建设的重点。虽然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是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原因,基础教育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也落后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调查表明,少数民族儿童教育、女童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难点。另外,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师资队伍较为薄弱。代课教师尚占一定比例,教师负担较重,师生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基础教育开展的不足严重导致我国农民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最终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农村基础教育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关键。
二、影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创新仍然存在诸多局限与不足,受到方方面面特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系统结构缺陷制约政策效用的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都是作为其他社会政策的必要补充或者以突出问题的应对措施的身份出台的,并未形成一套健全的围绕农村基础教育自身系统化发展的长效保
障机制和体系,由此造成的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系统本身的结构性缺陷极大地制约了政策效用的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
1、与相关社会政策系统之间联动不够
改革开放以后各个时期的教育战略方针往往对高等教育和城市基础教育政策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却较少地与农村基础教育挂起勾来,导致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与农村基础教育政策脱节,缺乏及时的、同步的、实质性的联动。
2、政策系统内部协调性和完整性不够
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系统包括教育目标政策、教育经费政策、课程政策、教师政策、行政政策等等,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彼此相关和互动的整体。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拆东墙,补西墙,导致子政策之间协调产生矛盾的结果。
(二)农村基础教育执行主体的失范行为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
制定教育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它的有效执行而实现其政策目标。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执行活动及结果偏离政策目标的不良现象,即我们这里所说的政策执行失范。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执行实际,其失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因功利性倾向导致对政策变相执行
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管理主要是依靠行政部门的政策,行政政策的指导性和非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力度。部分地方政府功利化倾向严重,以教育投入为幌子弄虚作假、瞒报虚报。乱收费、截留、挪用农民按规定缴纳的教育经费。当然,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各个地区经济状况有很大的关系,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很大程度上还是个别政策执行主体价值取向上出了问题,功利心理的作祟使得“变通”办理或软拖硬抗成为政策执行过程中屡禁不止的一大突出问题。
2、因认识缺陷导致对政策片面执行
如果将功利倾向下变相执行政策的行为当成是政策执行主体的有
意为之的话,那么因认识缺陷导致的政策片面化执行在某种意义上也许算是无心之失,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执行主体主观认识不足导致的对政策理解错误和把握欠缺。一味采取“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却不重视,结果把“素质”教育办成了“应试”教育。类似的问题不解决,那么,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恐怕就不是政策创新所能解决的了。如何切实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政策执行主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值得我们每一位决策者思考。
(三)教育、教学质量低,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1、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基础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教学质量低下,直接导致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留级率高,升学率低,并进而影响了其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和质量。甘肃省教育厅2003年数据表示:由于基础教育质量的低下,2002年全省小学生年辍学率为2.75%,其中女童为2.95%;初中学生年辍学率为3.28%,其中女学生为4.15%。由于基础教育质量低劣,学生留级率高,辍学率高,导致升学率较低。
2、师资、素质整体缺乏
农村教师多数由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师范教育的系统培训,其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偏低,整体质量不高。加之自国家取消师范生分配制度后,具有合格学历的普通师范院校的本、专科毕业生很少进入县乡镇中学任教,这就导致农村乡镇中学优质教育资源十分短缺,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这些问题,在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显然更为突出。
(四)封建思想、留守儿童成农村儿童辍学主要问题
1、“重男轻女”封建思想下农村女童教育
在我国农村地区,女孩失学问题还十分严重。以广西隆林县的某些乡镇为例,04年女孩不入学率和辍学率达55%,在凌云县的一个乡,女孩入学率只有75%。我国其他地区的情形也不乐观,越往高年级的女孩越少,能上初中的就更少。分析根本原因,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所以,九年义务教育中辍学的或因家庭经济困难
上不起学的绝大部分是女孩。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少未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女孩只能到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报酬低廉的行业,她们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尤其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男性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农业女性化”的趋势日益突出。调查显示:农村妇女从事农业劳动的比例为82.1%,比男性高17.4个百分点,新的分工格局把农村妇女推向农业劳动主力军的位置。今天的农村女童是未来农村的劳动者和科技人才,这支人力资源文化科技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景。
2、“留守儿童”教育监督工作成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经济落后与文化贫困相生相伴。这种文化以其浓厚的封建底蕴顽强地“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消极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构成了制约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使农村的教育缺乏必要的文化动力和文化支持,缺乏刺激和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所需的人文环境。人们难以打破原有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客观上影响了留守儿童对教育选择的倾向。农村经济生活的现实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小规模的简单再生产短期内无法升级,人们往往感受不到传播人类文明和开启人类智慧的教育带给他们的“实惠”,他们更关注自己短期内的经济利益,教育对他们来讲纯粹是一种中“风险投资”,他们在教育投资面前表现的相当没有耐心和信心。加之目前高校自主择业制度的改革,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他们对子女升学的高期望,使他们变得更为务实和保守,及早让孩子停学,外出打工或者经营由于成人外出而留下的农活。同时,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尚存在种种问题和弊端也使得教育缺乏鲜活的动力。
三、解决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制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在于其目标的单一、偏颇与脱离农村实际。目前农村教育重职教轻普教、重升学轻就业、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依然严重。我们必须认清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农村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农村基础教育必须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