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文学常识 PPT
合集下载
宋词概述ppt课件

南 唐 词 以 宫 廷 为 中 心 , 以 君 臣 为 主 体,以“二主一相”为代表,他们凭借 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 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 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 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 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承袭“花间”余绪的北宋早期词
代表词人:晏殊、欧阳修、张先、柳 永 创作倾向上可分为两个阵营,一是晏 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因袭派,一是柳 永、张先为代表的革新派。
宋 词 概 述
词的基本知识
词,属于 诗歌 。 又称为 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 词的分类 按长短规模分,有 小令、中调和长调。 按阕数多少分,有 单调、双调、三叠等。 按创作风格分,有 婉约派和豪放派。 词始于 唐,定型于 五代,盛于 两宋。
展苞待放的唐五代词
现存的最早的词是两首相传为李白所写的 词。最早的词集为《花间集》。 《花间集》是后蜀赵崇祚选录 18位“诗客 曲子词”500首,编成的词集,共十卷。 因《花间集》而得名的曲词流派称为花间 词派,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 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
花间词派
花间词题材狭窄、情致单调,以表 现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为主,词风香 软秾艳。花间词多堆砌华艳的词藻来 形容女性之容貌、服饰,意象繁多、 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 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 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 深的意境。
展苞待放的唐五代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辉煌鼎盛的北宋中后期词
代表词人:一是以苏轼为领袖的苏门 词人群,一是以周邦彦为主帅的大晟词 人群。 苏轼一派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是骚 人志士的“诗化”词、“豪气”词。 周邦彦一派则注重词艺音律的精严。 是知音识律者的“乐化”词、“风情” 词。
承袭“花间”余绪的北宋早期词
代表词人:晏殊、欧阳修、张先、柳 永 创作倾向上可分为两个阵营,一是晏 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因袭派,一是柳 永、张先为代表的革新派。
宋 词 概 述
词的基本知识
词,属于 诗歌 。 又称为 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 词的分类 按长短规模分,有 小令、中调和长调。 按阕数多少分,有 单调、双调、三叠等。 按创作风格分,有 婉约派和豪放派。 词始于 唐,定型于 五代,盛于 两宋。
展苞待放的唐五代词
现存的最早的词是两首相传为李白所写的 词。最早的词集为《花间集》。 《花间集》是后蜀赵崇祚选录 18位“诗客 曲子词”500首,编成的词集,共十卷。 因《花间集》而得名的曲词流派称为花间 词派,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 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
花间词派
花间词题材狭窄、情致单调,以表 现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为主,词风香 软秾艳。花间词多堆砌华艳的词藻来 形容女性之容貌、服饰,意象繁多、 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 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 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 深的意境。
展苞待放的唐五代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辉煌鼎盛的北宋中后期词
代表词人:一是以苏轼为领袖的苏门 词人群,一是以周邦彦为主帅的大晟词 人群。 苏轼一派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是骚 人志士的“诗化”词、“豪气”词。 周邦彦一派则注重词艺音律的精严。 是知音识律者的“乐化”词、“风情” 词。
宋代文学与宋词PPT课件

• 犹恐相逢是梦中。
写主人公与情人别后 重逢对往事的回忆, 和重逢之夜犹怀惊疑
的心理。
20
秦观
•
秦观 1049~1100年,北宋词人。字少
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
江苏)人。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
国史馆编修等职。坐元祐党籍。绍圣后累遭
贬调。文辞为苏试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
之一。工词诗,词多写男女情爱,伤感身世
58
水调歌头
59
水调歌头
•
苏轼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60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56
江城子
苏轼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7
• B.感怀古今的自然变 迁,表现一种高逸旷远的 精神。如苏轼的《水调歌 头》、《念奴娇·赤壁怀 古》。
37
欧 阳 修 的 作 品
38
39
四、婉 约 派
•
婉约派为词之正宗,在题材的选择
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思。在表
现手法上,多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将情
思意绪细腻表达出来。风格柔媚、清丽、
婉转、细腻。
40
代表作家
《大学语文,宋词》PPT课件

致使人物的仪态风神反被这些金碧辉煌的珍丽物品所掩
盖。
编辑ppt
8
更漏子 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பைடு நூலகம்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 下半阕写室外梧桐夜雨声点点滴滴,好像把绵绵不绝的凄寒之意注入人的心 头,而为离情所苦的人彻夜难眠,便这样听滴滴雨声愁思到天明。这是写愁 的绝唱,历来为人们赞叹不已。
。 一种华靡的语言风格
• 居住的是:玉楼,画楼,凤楼,金堂
• 室内挂着 :水精帘,凤凰帷
• 睡的是:绣衾,鸳被
• 枕的是:颇黎枕,金带枕
• 身上穿的是: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头上戴的是: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 而这些物象越华艳,心境就越显孤苦,两者合成了词体 委婉蕴藉的绮怨风貌
•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这些富有刺激性色调的词汇的运用,
编辑ppt
14
晏 殊
晏殊,临川人(临川 城香楠峰麓),北宋 前期著名词人。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 四旗中号“别恨”。 代表作:《浣溪沙》、 《蝶恋花》、《踏莎 行》、《破阵子》、 《鹊踏枝》
编辑ppt
15
《蝶恋花》①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② 罗幕轻寒,③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④
编辑ppt
13
2.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本色语 言。
李煜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成功地运用了 白描手法。李煜运用白描手法不仅塑造了传神的人 物形象,而且还能创造一种与抒情形象相结合的自 然环境。 个人认为李煜的文字极具有音律美,画面美,他的 文字读出来就像在看一种情景,你可以看到画面, 可以听到声音,可以很深切的捕捉到里面的情感。
宋词的课件

学术研究
当代学者对宋词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 论体系,研究成果丰富。
文化交流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宋词也在海 外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当代应用
宋词在当代的文学创作、音乐创作、艺术表演等 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宋词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形式创新
在新时代,宋词在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如现代派诗歌、网络诗歌 等,使宋词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审美。
宋词的课件
• 宋词概述 • 宋词的发展历程 • 宋词中的题材与情感 • 宋词的艺术风格 • 宋词的鉴赏方法 • 宋词的传承与创新
01
宋词概述
宋词的定义与起源
定义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 长短句、曲子、序等,是一种具有高度音乐性、抒情性和表现力的诗歌形式。
达了她对事物变化的伤感和悲哀之情。
04
1. 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宋词中常常表达作者对时局的 感慨和思考,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表达了 他对时局的感慨和愤怒。
04
宋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的婉约风格
总结词
细腻、柔美、清新、含蓄
详细描述
李清照的词作以细腻的情感、柔美的语言、清新的意境和含蓄的笔触为特点,她的作品多写女性生活、情感和感 受,词句优美、意蕴悠长。
苏轼的豪放风格
总结词
豪放、奔放、洒脱、气势磅礴
详细描述
苏轼的词作以豪放、奔放、洒脱和气势磅礴为特点,他的作品多写人生感悟、自然风光和历史题材,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辛弃疾的悲壮风格
总结词
悲壮、豪放、深沉、激昂
详细描述
辛弃疾的词作以悲壮、豪放、深沉和 激昂为特点,他的作品多写国家兴衰 、人民疾苦和英雄气概,语言苍劲有 力、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 感染力。
当代学者对宋词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 论体系,研究成果丰富。
文化交流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宋词也在海 外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当代应用
宋词在当代的文学创作、音乐创作、艺术表演等 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宋词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形式创新
在新时代,宋词在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如现代派诗歌、网络诗歌 等,使宋词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审美。
宋词的课件
• 宋词概述 • 宋词的发展历程 • 宋词中的题材与情感 • 宋词的艺术风格 • 宋词的鉴赏方法 • 宋词的传承与创新
01
宋词概述
宋词的定义与起源
定义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 长短句、曲子、序等,是一种具有高度音乐性、抒情性和表现力的诗歌形式。
达了她对事物变化的伤感和悲哀之情。
04
1. 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宋词中常常表达作者对时局的 感慨和思考,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表达了 他对时局的感慨和愤怒。
04
宋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的婉约风格
总结词
细腻、柔美、清新、含蓄
详细描述
李清照的词作以细腻的情感、柔美的语言、清新的意境和含蓄的笔触为特点,她的作品多写女性生活、情感和感 受,词句优美、意蕴悠长。
苏轼的豪放风格
总结词
豪放、奔放、洒脱、气势磅礴
详细描述
苏轼的词作以豪放、奔放、洒脱和气势磅礴为特点,他的作品多写人生感悟、自然风光和历史题材,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辛弃疾的悲壮风格
总结词
悲壮、豪放、深沉、激昂
详细描述
辛弃疾的词作以悲壮、豪放、深沉和 激昂为特点,他的作品多写国家兴衰 、人民疾苦和英雄气概,语言苍劲有 力、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 感染力。
宋词讲解完美版PPT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句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骤雨过后,暮色苍茫,诗人 面对送别的长亭,周围响起一片凄切的蝉声,在这凄凉冷寂的 景物之中,寄寓了诗人离别的凄苦,情景交融,动人愁思。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诗是想象中的虚景。诗人想象着自己离开之后,烟波 浩渺千里,暮色深沉,天空广袤。诗人用想象中水天一色的 空阔,茫无边际,烘托出诗人独自远行的落寞悲伤,表达出 对恋人的万分不舍。
北宋慢词第一人——柳永
词的分类: 清代毛先舒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
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填词名解》)。王力在 《汉语诗律学》中则认为:62字以下的为小令,以上的为慢词。
慢词丰富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表现力。词至柳永,体 制始备。
“柳词总以平叙见长”善于层层铺陈描绘,曲尽其妙
中国宋词讲解(一)
词的起源:
在隋唐,西域的胡乐,特别是龟兹乐,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 与汉族原有的以清商乐为主的各种音乐家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 的音乐——燕乐。燕乐曲调繁多,有舞曲,也有歌曲。歌曲的歌 辞,就是后来词的鼻祖,当时叫做“曲子词”。唐代的燕乐歌辞 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严格按照乐曲 的要求来创作歌辞,包括依乐章结构分片,依曲拍为句,依乐声 高下用字,其文字形成了一种句子长短不齐而有定格的形式。这 种新体歌辞,就是后来通常所称的“词”。词又称长短句、诗余。
3.《雨霖铃》整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 句赏析其表达效果。(虚实结合—实写:眼前所见之景;虚写: 想象或回忆之景,抽象的只可感不可见之情)
诗人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阙开篇实写送别时的 情景:急雨初停,暮色苍茫,蝉声凄切,船就要出发了,诗人 和佳人执手凝望,难分难舍,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 “念去去”“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这些诗句则是诗 人在想象别后的情景:自己独自一人漂泊的凄凉怅惘,以及满 腹情怀无人可以倾诉的孤独哀伤。整首诗虚实结合,将离别的 哀愁渲染到十分,感人深挚。
这句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骤雨过后,暮色苍茫,诗人 面对送别的长亭,周围响起一片凄切的蝉声,在这凄凉冷寂的 景物之中,寄寓了诗人离别的凄苦,情景交融,动人愁思。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诗是想象中的虚景。诗人想象着自己离开之后,烟波 浩渺千里,暮色深沉,天空广袤。诗人用想象中水天一色的 空阔,茫无边际,烘托出诗人独自远行的落寞悲伤,表达出 对恋人的万分不舍。
北宋慢词第一人——柳永
词的分类: 清代毛先舒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
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填词名解》)。王力在 《汉语诗律学》中则认为:62字以下的为小令,以上的为慢词。
慢词丰富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表现力。词至柳永,体 制始备。
“柳词总以平叙见长”善于层层铺陈描绘,曲尽其妙
中国宋词讲解(一)
词的起源:
在隋唐,西域的胡乐,特别是龟兹乐,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 与汉族原有的以清商乐为主的各种音乐家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 的音乐——燕乐。燕乐曲调繁多,有舞曲,也有歌曲。歌曲的歌 辞,就是后来词的鼻祖,当时叫做“曲子词”。唐代的燕乐歌辞 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严格按照乐曲 的要求来创作歌辞,包括依乐章结构分片,依曲拍为句,依乐声 高下用字,其文字形成了一种句子长短不齐而有定格的形式。这 种新体歌辞,就是后来通常所称的“词”。词又称长短句、诗余。
3.《雨霖铃》整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 句赏析其表达效果。(虚实结合—实写:眼前所见之景;虚写: 想象或回忆之景,抽象的只可感不可见之情)
诗人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阙开篇实写送别时的 情景:急雨初停,暮色苍茫,蝉声凄切,船就要出发了,诗人 和佳人执手凝望,难分难舍,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 “念去去”“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这些诗句则是诗 人在想象别后的情景:自己独自一人漂泊的凄凉怅惘,以及满 腹情怀无人可以倾诉的孤独哀伤。整首诗虚实结合,将离别的 哀愁渲染到十分,感人深挚。
宋词课件ppt

艺术环境
宋朝时期,艺术环境也十分活跃,各种艺术形式和流派层出不穷,这些都对宋词 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03
宋词的主题和内容
爱情和离别
总结词
爱情和离别是宋词中常见的主题 ,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爱 情的甜蜜与痛苦,离别的无奈与
不舍。
爱情
宋词中有很多描写爱情的篇章,如 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 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 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对个人修养和审美观念的提升
宋词作为高雅艺术的一种形式,对于 提高个人的修养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 的影响。通过欣赏和学习宋词,可以 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宋词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如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 物的追求等,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精神 境界和人生品位。
06
宋词的鉴赏与品读
如秦观的《浣溪沙》中的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 丝雨细如愁”,描绘了风 景的美丽与哀愁。
历史和怀古
总结词
怀古
宋词中有很多涉及历史和怀古的作品 ,词人通过追忆历史来抒发对现实的 不满或感慨。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常记溪 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表达了对 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历史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东 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寓意历史 的变迁。
人生和哲理
总结词
宋词中有很多蕴含人生和哲理的 作品,词人通过深入思考来探寻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人生
如柳永的《蝶恋花》中的“伫倚 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 天际”,表达了对人生的迷茫与
思考。
哲理
如苏轼的《赤壁赋》中的“寄蜉 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 达了人生短暂、珍惜当下的哲理
宋朝时期,艺术环境也十分活跃,各种艺术形式和流派层出不穷,这些都对宋词 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03
宋词的主题和内容
爱情和离别
总结词
爱情和离别是宋词中常见的主题 ,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爱 情的甜蜜与痛苦,离别的无奈与
不舍。
爱情
宋词中有很多描写爱情的篇章,如 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 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 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对个人修养和审美观念的提升
宋词作为高雅艺术的一种形式,对于 提高个人的修养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 的影响。通过欣赏和学习宋词,可以 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宋词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如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 物的追求等,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精神 境界和人生品位。
06
宋词的鉴赏与品读
如秦观的《浣溪沙》中的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 丝雨细如愁”,描绘了风 景的美丽与哀愁。
历史和怀古
总结词
怀古
宋词中有很多涉及历史和怀古的作品 ,词人通过追忆历史来抒发对现实的 不满或感慨。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常记溪 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表达了对 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历史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东 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寓意历史 的变迁。
人生和哲理
总结词
宋词中有很多蕴含人生和哲理的 作品,词人通过深入思考来探寻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人生
如柳永的《蝶恋花》中的“伫倚 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 天际”,表达了对人生的迷茫与
思考。
哲理
如苏轼的《赤壁赋》中的“寄蜉 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 达了人生短暂、珍惜当下的哲理
宋词鉴赏ppt课件

05
宋词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影响
宋词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丰富了现代文学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01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和灵感,促进了现代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提升了现代文学的艺术品质
02
宋词的精致、婉约和含蓄,为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
提升了现代文学的艺术品质和审美价值。
详细描述
词的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中并未直言离别,而是以凄凉的秋景 来写离别的凄清环境,以景写情,情景交融。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通过描写“残月
”“晓风”之冷,“杨柳”“晓岸”之寒,以及“凝噎”“泪眼”之悲,层层渲染,步 步深透,写尽恋人离别时的痛苦之情。全词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生动感人。
《青玉案》-辛弃疾
总结词
此词为抒写壮志未酬之情之作,是辛弃疾的 代表作之一。词中通过对元夕夜景的描写和 对比,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详细描述
词的上片写元夕夜景,通过对“花灯”“宝 马”“香车”等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繁 华热闹的氛围。下片由景入情,通过描写“ 美人”“醉酒”“泪痕”等情感元素,表达 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全词语言优美 ,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追 求。
04
宋词与其他文学形式比较
宋词与唐诗的比较
01
形式与韵律
宋词与唐诗在形式和韵律上有所不同。唐诗通常讲究平仄和韵律,形式
相对固定;而宋词则更加灵活,可以根据词牌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02
内容与风格
唐诗的内容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也有婉约派;而宋词则更注重
情感表达,多以抒情为主,风格较为婉约。
03
创作背景与文化氛围
宋词一.ppt

五、北宋词总论
词在北宋时期,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晏殊、张先、 晏几道、欧阳修 前期 柳永 开拓了词的形势和内容 承袭“花间”余绪
后期
苏轼、周邦彦
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
柳 永
柳永词作特点:
柳永生活于社会的下层,词笔触及社会人生诸多侧面。 除了男女恋情外,柳词还反映都市风貌、羁旅行役等较丰富 的内容。他还吸收民歌养分,大量创制慢词,扩大了词的体 制。词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 用。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 歌柳词” 。
四、宋词流派
• 婉约派词的特点:
1、题材上以男女情事、伤春怨别为主; 2、体格风调上以柔婉低调缠绵往复为极致; 3、结构缜密而绮丽,具有一种阴柔之美。 4、婉约派词人以柳永和李清照为代表 ,有 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
四、宋词流派
• 豪放派词的特点:
1、题材上纵意抒写,打破“艳科”的藩篱,无事 不可入,无意不可言; 2、气象恢弘,风格雄放,笔力劲健; 3、语词宏富,用典亦较多,以言志抒怀为目的, 表达豪放、旷达; 4、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贺铸、陈与义、 张元干、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陈亮、陆 游、刘过等人。
柳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 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尽致, 尤工于羁旅行役。〔宋〕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
其铺叙委婉,言近意远,森 秀幽澹之趣在骨。([清]周济 《介存斋论词杂著》)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
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 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无论是议论或叙事,他都能写得 明畅简洁,而又丰满生动。
宋词 (一)
一、宋代文学概说
有三个特点: 1、娱乐性:文学创作目的不再主要是 为了教化,而是为了娱乐,在客观上 淡化了文学的政治色彩。 2、学者化:表现为大量用典,强调学 问修养,并且在诗中议论说理等。 3、爱国主义倾向:与宋代军事上的软 弱、国家始终处于外族威胁之下的形 势相联系,宋代文学表现出强烈的爱 国主义倾向。
宋词介绍ppt课件

宋词在海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在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对当地文学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宋词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宋词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蕴含 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对于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宋词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创造对于提高 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积极 的作用,对于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和 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宋词的意境美
总结词
宋词的意境深远、优美,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详细描述
宋词注重意境的创造,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生活 场景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往往含蓄而 深远,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人感受到美的熏陶和 心灵的净化。
宋词的音乐美
总结词
宋词的音乐美体现在其注重平仄和韵律 的运用,以及歌唱时的旋律和节奏感。
宋词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宋词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初期到晚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详细描述
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期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注重格律和雅致;中期以柳永、苏轼为代表,开始 出现豪放派风格;晚期则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注重音韵和技巧;到了南宋,则出现了辛弃疾等爱国词人,抒 发家国情怀。
宋词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
总结词
宋词与其他文学形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详细描述
宋词与唐诗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代表。同时,宋词也受到民间歌曲、说唱 文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此外,宋词在发展过程中也借鉴和影响了后世 的文学形式,如元曲、明清小说等。
02 宋词的题材与风格
宋词的题材类型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
03 宋词的艺术特色
宋词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宋词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蕴含 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对于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宋词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创造对于提高 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积极 的作用,对于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和 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宋词的意境美
总结词
宋词的意境深远、优美,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详细描述
宋词注重意境的创造,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生活 场景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往往含蓄而 深远,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人感受到美的熏陶和 心灵的净化。
宋词的音乐美
总结词
宋词的音乐美体现在其注重平仄和韵律 的运用,以及歌唱时的旋律和节奏感。
宋词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宋词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初期到晚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详细描述
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期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注重格律和雅致;中期以柳永、苏轼为代表,开始 出现豪放派风格;晚期则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注重音韵和技巧;到了南宋,则出现了辛弃疾等爱国词人,抒 发家国情怀。
宋词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
总结词
宋词与其他文学形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详细描述
宋词与唐诗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代表。同时,宋词也受到民间歌曲、说唱 文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此外,宋词在发展过程中也借鉴和影响了后世 的文学形式,如元曲、明清小说等。
02 宋词的题材与风格
宋词的题材类型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
03 宋词的艺术特色
宋词中国传统文学知识普及PPT

叁
宋词的分类方式及派别
SONG CI DE FEN LEI FANG SHI JI PAI BIE
肆 著名的词人及词牌名 ZHU MING DE CI REN JI CI PAI MING
音乐文学宋词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 有直接关系。
第一部分
宋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靖康之变”象空前巨大的雪崩一样, 将无穷的劫难降临人间。北宋政权 被颠覆了词坛自然也随之崩解。当 时的词人也随着宋室的南渡,在抗 复国的第一线,在后来站住了脚的 临安继续歌唱,重建词坛。
继南渡词人之后,在南方成长起来的词人, 快步地走上重建的词坛。陆游、张孝祥等不 仅发扬了南渡词人开创的爱国豪放词的传统, 并以自己成熟的艺术经验迎接词史高峰期的 到来。辛弃疾的出现,标志着词史已经进入 它的高峰时期。
• 字子瞻,一字和仲 •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 世称苏东坡 、苏仙 、坡仙 • 汉族,眉州眉 (今四川省眉 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 主要成就古文创作: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 诗词创作: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是辛弃疾为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书法创作:“宋四家”之首 • 绘画创作: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中国传统文学知识普及教育PPT模板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 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20XX年1月1日讲解来自:XXX目录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宋词精品PPT课件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销魂。衷 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 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 罗巾。
描写一个红极一时的歌女因年长色衰而遭弃绝的悲剧,以叙 事为主,直陈其事,在《珠玉词》中别具一格。
晏殊词风:
• 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 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也一 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 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宋词
一、北宋前期词
• 这个时期主要是继承晚唐五代词风, “词主艳科,香而软媚”,为宋代词 的过度时期。晏殊、
• 宋初社会安定,都市繁华,为达官贵 人享乐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
• 从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看,来自民间 的合乐词,适宜于表达缠绵感情。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 、清浅的语言,含蓄而又深沉地表现 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这是一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 的痛苦,饶有韵味。
浪淘沙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 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 “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李庆孙《富贵曲》
• 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 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 气象。”
2、欧阳修
•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 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 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地,教 他写字。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 成为进士。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 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 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描写一个红极一时的歌女因年长色衰而遭弃绝的悲剧,以叙 事为主,直陈其事,在《珠玉词》中别具一格。
晏殊词风:
• 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 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也一 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 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宋词
一、北宋前期词
• 这个时期主要是继承晚唐五代词风, “词主艳科,香而软媚”,为宋代词 的过度时期。晏殊、
• 宋初社会安定,都市繁华,为达官贵 人享乐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
• 从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看,来自民间 的合乐词,适宜于表达缠绵感情。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 、清浅的语言,含蓄而又深沉地表现 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这是一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 的痛苦,饶有韵味。
浪淘沙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 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 “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李庆孙《富贵曲》
• 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 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 气象。”
2、欧阳修
•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 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 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地,教 他写字。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 成为进士。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 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 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宋词 全 ppt课件

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 欧阳修对词的发展贡献:
• 风格创新
•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
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 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 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 《朝中普·平山堂》
•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中堂前垂
忠。
•
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
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
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
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
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
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 广漠萧瑟的塞外景象、艰苦孤寂的边塞生活、
将士们的久戍思乡之情和报国立功之志,为词世 界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 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而沉郁苍凉的风 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宋词 全
• 张先(990-1078),是北宋年 寿最高的词人。他一生官运虽不亨通,却 也没有太大的人生挫折,精力又强健,因 而一生流连风月,听歌看舞,优游卒岁。
人,每遇清明,多载酒肴,饮于耆卿墓侧,谓之 吊柳会。”
•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乐 章集》里有词二百二十多首。
• 二、柳永词在题材内容上的开拓:
• 1、表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 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如:《望海潮》
• 2、比较多地描写了妓女的生活和思想。 • 3、描写流落江湖和离别怀人的情绪,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的《采桑子》
第一首: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 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 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第三首:画船载酒西湖好,急 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 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 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 湖中别有天。
第四首: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 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 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花间词特点:以歌咏男 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 要内容,以红楼翠阁、 闺房帐帏为主要背景, 以香艳浓丽、婉约缠绵 为主要风格特征。
南唐词: “二主一相”,即: 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 延巳。
李煜词冲破了花间藩篱,在词 坛上独开出一片新的题材领域。 他的词以白描手法,抒真挚之 情,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分析
所谓意象,即是包含了很多主观情意的客 观物象。其中的“意”是主观的,精神的; 而“象”则是客观的、物质的。意象是在 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到了唐宋 时很多意象所包蕴的“意”都已经固定下 来。
长亭
长亭是送别的地点。古代人在送别
时要祭祀路神,古有祖席这个词。 所谓祖席就是送别的宴席。送别既 然有宴会,必定也有设宴的地点, 这个地点就经常表现为长亭。因为 古代人们的出行一般是水路和陆路。 当时的陆路上都设置了亭子,供人 们休息或是送别用。有十里一长亭, 五里一短亭的说法。长亭这样一个 送别的主要地点,也就逐渐成为送 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之一。一直到 近代,人们还经常用这个词表示送 别。
四、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
据传李白所作的《忆秦娥》,是一首颇有咏 史意味的词作。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 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 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柳永的咏史怀古词
《西施》:苎萝妖艳世难偕,善媚悦君怀。 后庭恃宠,尽使绝嫌猜。正恁朝欢暮宴, 情未足,早江上兵来。 捧心调态军前死, 罗绮旋变尘埃。至今想、怨魂无主尚徘徊。 夜夜姑苏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
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
南浦
南浦是水路送别的地点。南浦成为送 别诗词的常见意象,要从屈原的《九 歌》说起。《九歌·河伯》中有“子交 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的句子。 此后,经过江淹的《别赋》之后,南 浦开始在送别诗词中大量出现。南朝 时期,南浦的意象在诗歌中逐渐多起 来。到了唐代,南浦成了送别诗词中 的常见的意象。到了宋代的送别词中 出现的就更多了。看到这个词就自然 会联想起离别,以至于唐代教坊的 《南浦子》曲,宋代词牌中的《南 浦》,都常被用来写离别的伤感悲哀。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 何处断,翠色冷光相射。蓼岸荻花中,隐 映竹篱茅舍。 天际客帆高挂。门外酒旗 低迓。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危栏,红日无言西下。
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词
《桂枝香》也是以六朝兴废为题材的咏史诗。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 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 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第三个时期以苏轼词为代表。“以诗为词” ,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第四个时期以周邦彦为代表。集婉约词之大成, 流风远韶,对南宋后期的词坛影响极大
李清照——一颗 璀灿的明珠,在 两宋词坛上、乃 至整个中国词坛 上熠熠生辉 。
南宋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辛弃疾词风:或壮声英概,凌 厉无比,具有跃马挥戈、坐啸 生风的气象;或抒发壮志难酬、 英雄失路的愤恨,感慨苍凉, 沉郁顿挫。同时,他又能摧刚 为柔,以雄豪之气驱使花间丽 语,温婉蕴藉。
北宋的词,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是宋初令词为主的时期,以晏殊、欧阳修 为代表。词的体制和题材,与《花间集》相 近;词风清丽闲雅,不出南唐窠臼 。
第二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内容上有新扩展, 开始描写都市风光,抒发羁旅情怀;在体制 上则突破小令的格局,或将本为短小的令词 衍为长调,或干脆自创新腔,以赋体作长调, 词的风格上能雅不避俗,蕴雅于俗,俗不伤 雅,雅俗并陈,故而雅俗共赏 。
苏轼的咏史怀古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 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 月。
“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 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 (温庭筠),严妆也;端己(韦庄), 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萌芽于隋唐之际的词,在唐代民间的沃壤中 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盛唐、中唐文人已染指 填词,渐成风气;及至晚唐五代,词已经相 当成熟,作为韵文中一种独立的新体,在诗 坛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辛弃疾是南宋最重要的词人,他的咏史怀古
词写得极具特色,成就相当高。他的许多咏 史怀古之作,吊古伤今,于史事的吟咏中寄 托作者的怀抱,咏史和咏怀结合得十分完美, 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这正是南宋咏史词的特 色。
《八声甘州》为读《李广传》有感而作:故将 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 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 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 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 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 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范仲淹的咏史怀古词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昨夜因看蜀志, 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 徒劳心力, 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 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玌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 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张昪的咏史怀古词
《离亭燕》是宋代第一首以六朝兴亡为题材 的咏史诗。
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 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 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 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 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孤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 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 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尔曹恩怨 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
辛弃疾的词在南宋词坛上无疑是一面大旗, 在这面大旗下集结了一批爱国词人,如陈亮、 刘过,其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他们被称 为“辛派词人”,他们词的主色调是激情满 怀,充满爱国赤诚。
姜夔
精通音律,能自度曲;作 词句琢字炼,词风清空骚 雅,自开新派,其影响不 但笼罩了宋末词坛,而且 一直下及清初的浙派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 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 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 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 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 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 知今夕何夕!
(二)、田园词 苏轼的《浣溪沙》组词 第一首: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雎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 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第二首: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排踏破蒨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 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第三首: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 捣麸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杨柳
杨柳是用的非常多而又非常有诗意的一 个意象。这个意象要从《诗经》说起。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 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从这里开 始,杨柳的依依之态和离别的依依之情 连在了一起。杨柳成为送别诗词的常见 意象,还有一个原因,“柳’和”留” 是谐音,折柳送别寄寓着殷勤挽留的意 思。汉乐府中有《折杨柳》的曲子,这 曲子是从西域传进来的,原本是写战争 的。但是到了南朝和唐代,由于杨柳与 离别的紧密相连,人们经常用它来写离 愁别恨和思乡念远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 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 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 桥忽见。
三、宋人送别词举要
林逋的《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 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晏殊的《踏莎行》:祖席离歌,长亭别宴, 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 棹依波转。画阁魂销,高楼目断,斜阳只送 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第八首: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 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 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第九首: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 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 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 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 难与君说。
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亦非。想剑指三秦, 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 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 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 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