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养胃的中药] 养胃效果最好的中成药
养胃的中药有哪些呢?

养胃的中药有哪些呢?现在有很多人因为在饮食上要注意,总是暴饮暴食,或者常常不吃早饭,导致胃部出现严重的疾病,有的出现浅表性胃炎,有的出现胃溃疡,所以有很多人在吃饭的时候总是需要吃大量的胃药,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养胃的中药吧!一般来说养胃的中药副作用比较小,对人体的好处比较多。
中药调养护胃法:常用的养胃中药有茯苓、白术、黄芪、人参、淮山、薏米、灵芝、黄精、刺五加、沙参、大枣、甘草等。
香砂养胃丸也很方便。
1.取橘络3克(果皮内层的筋络)、生姜6克,水煎加红糖服用,对受寒胃痛者有一定疗效。
这个偏方中的橘络起到了理气、通络止痛的作用。
而生姜的作用则是能够发表散寒、温中,至于红糖的药效,中医营养学认为,红糖性温,能“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
2.清晨养胃汤材料:红枣50克,带蚕蛹的蚕茧20个,适量白糖。
做法:1.将洗净的红枣,和蚕茧一起入锅,加800克水。
2.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15分钟。
3.滤汁入大碗,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汤甜味美,养胃健脾,润肺生津。
3.桑椹三明治材料:切片面包若干(无味或咸味)、桑椹罐头1瓶。
做法:1.将桑椹罐头打开,舀出3~4粒桑椹粒放在面包上。
2.再舀几勺桑椹汁,均匀地浇在面包片上,将面包片对折即可。
功效:不仅养胃,还具有明目、清肝及健脑的作用。
4.早晚养胃粥材料:粳米50克、大枣10个、莲子20克。
做法:1.莲子用温水泡软、去芯,粳米淘洗干净,大枣洗净。
2.三者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开后,文火熬煮成粥。
3.根据个人口味调味后早晚食用。
功效:养胃健脾,还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5.清炖鲫鱼原料:鲫鱼1条,橘皮10克,生姜50克,胡椒2克,吴茱萸2克,黄酒50克,盐、葱、味精适量。
制法:将鲫鱼去鳞及内脏,生姜切片后放鱼上几片,其余和橘皮、胡椒、吴茱萸一起纱布包填鱼腹内,加入黄酒、盐、葱、和水15毫升,隔水清蒸半小时,取出药包加入味精即可。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温胃止痛,克辅治虚寒胃痛,对清水腹泻,腹痛也有效。
治胃病最好的中成药

治胃病最好的中成药
市面常见治疗胃病的中成药有香砂养胃丸、左金丸、舒肝和胃丸、保和丸、附子理中丸等,应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选用对症的中成药服用。
1.香砂养胃丸:主要成分有木香、砂仁、白术、陈皮、半夏、茯苓、香附、枳实、豆蔻、广藿香、厚朴、甘草、生姜、大枣等。
有温中和胃之功。
用于治疗寒性胃痛,表现为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
2.左金丸:由黄连、吴茱萸组成。
有泻火疏肝、和胃止痛之功。
用于治疗肝火犯胃之热性胃痛,表现为胁肋胀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等症。
3.舒肝和胃丸:由香附、白芍、佛手、木香、郁金、柴胡、白术、陈皮、槟榔、炙甘草、莱菔子、乌药等组成。
有舒肝解郁、和胃止痛之功。
用于治疗气滞型胃痛,表现为两肋胀满、食欲不振、打嗝呕吐、不思饮食、嗳气泛酸等症。
4.保和丸:由山楂、六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麦芽组成。
能消食、导滞、和胃。
用于食积停滞之胃痛,表现为脘腹胀痛、嗳腐吞酸、不欲饮食等症。
5.附子理中丸: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等组成。
有温中健脾之功。
用于脾胃虚寒之虚性胃痛,表现为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
补脾胃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

补脾胃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补脾胃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功,脾胃好则人体的气血调理能力就更强,也能更有效地吸收营养物质。
中成药是一种常用的补脾胃的方法,包括六味地黄丸、保和丸、参苓白术散等。
同时,合理的食谱和偏方也能帮助补脾胃,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
1、中成药(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由何首乌、熟地黄、山萸肉、桂枝、茯苓、丹皮组成。
适用于因脾肾阳虚引起的眩晕头晕、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等症状。
用法:口服,一次9-15g,一日2-3次。
严重脾肾阳虚者加减。
注意事项:孕妇和感冒发热者忌用。
(2)保和丸保和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为半夏、陈皮、甘草、人参、鸡内金等。
适用于食少腹胀、呕吐泄泻、心烦失眠等胃气虚弱的症状。
用法: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注意事项:胃酸过多、腹泻利欲者忌用。
(3)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由白术、茯苓、黄芪、半夏、甘草等组成。
适用于脾胃气虚、湿瘀内阻引起的腹胀、四肢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
口服,一次9-15g,一日2-3次。
注意事项:感冒发热者忌用。
2、食谱和偏方(1)茯苓白术粥:茯苓、白术各20g,冰糖50g。
将茯苓和白术洗净,加水煮开,然后小火煮1小时左右,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对于脾胃虚弱、胃脘不适、气虚体弱等症状有帮助。
(2)山药红枣粥:山药、红枣、糯米各50g。
将山药和红枣洗净,糯米浸泡1小时,然后一起放入电饭锅中煮粥。
此粥具有益气补脾、滋阴润燥、健脾胃的功效。
(3)烤姜片:生姜500g,糖100g。
将生姜切片,放入食盐水中淹泡一小时,然后将姜片晒干,撒上糖,放入烤箱中烤20分钟即可。
烤姜片有助于补中益气、暖脾胃、驱寒除湿。
3、注意事项在补脾胃的过程中,要注意搭配合理,不要过量摄入。
同时,若有胃酸过多、腹泻利欲或感冒发热等情况,应避免使用中成药或者调理秘方。
4、养生建议除了中成药和食谱偏方,生活习惯也能对脾胃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有规律地吃饭,饮食清淡、易消化,适量运动,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等,这些都能有利于补脾胃,增强体质。
补脾胃气的中成药都有哪些名字

补脾胃气的中成药都有哪些名字补脾胃气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中成药是补脾胃气的一种有效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成药,它们可以帮助你增强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吸收和代谢。
1. 陈皮山楂丸陈皮山楂丸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中成药,它含有多种草药,包括陈皮、山楂、白术、甘草和花椒等。
这个配方可以帮助调节胃肠道的酸碱度,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一般情况下,建议每次服用10-15粒,每天服用2-3次,可以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服用。
2. 保和丸保和丸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中成药,它含有多种草药,包括茯苓、白术、麦芽、甘草和山楂等。
这个配方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促进食物的吸收和代谢。
一般情况下,建议每次服用10-15粒,每天服用2-3次,可以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服用。
3. 香砂养胃丸香砂养胃丸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中成药,它含有多种草药,包括香附、陈皮、白术、山楂和草果等。
这个配方可以帮助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缓解胃部不适症状,如胀气、口干等。
一般情况下,建议每次服用10-15粒,每天服用2-3次,可以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服用。
4. 芦荟片芦荟片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中成药,它可以帮助减轻胃部不适症状,如胀气、疼痛和消化不良等。
一般情况下,建议每次服用2-3片,每天服用2-3次。
除了中成药外,你还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食谱或偏方来补脾胃气。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食谱:1. 枸杞炖瘦肉配料:瘦肉、枸杞、姜片制作:将瘦肉切成小块,放入煲中,加水煮开去血水,加入枸杞和姜片,中火炖1-2小时即可。
用量:每天食用1次,可以连续食用1周。
注意事项:如果你体质较寒,可以适量加入一些温性的草药,如桂圆、红枣等。
如果你正处于生理期,建议忌食。
2. 鲫鱼山楂汤配料:鲫鱼、山楂、姜片制作:将鲫鱼洗净去腮,加入山楂和姜片,加水煮沸,转小火煮30分钟即可。
用量:每周食用2-3次,每次500克左右。
注意事项:如果你有胃肠道疾病,可以适量减少山楂的用量或去除山楂。
如果你感到不适,应及时停止食用。
补脾胃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药

补脾胃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药补脾胃、健脾胃,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药中,有许多有名的补脾胃、健脾胃的药物,包括六君子丸、四君子汤、八珍汤、理中丸等等。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药物,并提供与之相关的食谱或者偏方。
一、六君子丸六君子丸是一种中成药,由人参、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6味药组成。
具有益气固表、健脾胃、生津液的作用。
既可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消化不良等症状,也可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制作方法:先将6味药材研磨细粉,然后调制成6-7克丸剂,用水送服即可。
剂量应因人而异,一般每次2-3克,一日3次。
食谱:苦瓜肉末煲鸡汤1. 原料:苦瓜、鸡肉、姜片、蒜瓣、制香菇、六君子丸。
2. 制作:将苦瓜切片,鸡肉切块备用。
取适量葱、姜、蒜瓣,炒香,放入鸡肉煸炒至变色。
加入六君子丸、水、苦瓜和制香菇,小火煮2个小时。
加盐、胡椒粉调味即可。
制作注意:1.使用六君子丸时,要先将其研成细粉2.煲汤时要注意火候,以防煮干水份二、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中药方剂。
主要用于补脾益气、健脾胃、安神定志。
对于脾胃气虚、食少腹胀、神疲乏力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制作方法:将4味药材均匀混合,研成细末,每次约5g左右。
倒入碗中,配以清水冲服。
食谱:黄花菜香菇汤1. 原料:黄花菜、香菇、葱姜、四君子汤、盐、蚝油。
2. 制作:黄花菜提前泡发,香菇切片。
取适量葱、姜炒香,加入香菇、黄花菜煸炒。
加清水、四君子汤,小火炖煮30分钟。
加盐、蚝油调味。
制作注意:1.四君子汤中的人参等药材除去黑心部分后再使用,以避免影响疗效。
2.煮汤时要注意火候,将汤炖煮至浓稠即可。
三、八珍汤八珍汤由黄芪、白术、茯苓、党参、肉苁蓉、川芎、当归、熟地黄八味中药组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补气养血、健脾胃,对于女性气血不足、面色苍白、贫血等症状有疗效。
制作方法:将8味中药分别捣成细末,混合,配合当归和熟地黄煮成药汤,每次服用10-15克,一日2次。
滋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药名

滋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药名滋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药名脾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们的功能好坏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
脾胃虚弱常见于现代人群体,主要原因是饮食不规律,生活方式不健康。
中成药是一种传统的治疗脾胃虚弱的药物,具有温补、健脾、益胃等功效。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滋补脾胃的中成药及其用量、制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一、六君子丸六君子丸是一种温补脾胃的中成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生姜等六味药材组成。
它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缓解精神压力,增强体力。
制作方法:从药店购买六君子丸,每次服用10粒,每天服用两次,饭前服用。
注意事项:六君子丸不能长期服用,否则会导致脾虚、肝火旺盛等症状。
二、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健脾益胃的中成药,由人参、白术、茯苓、肉桂等四味药材组成。
它可改善脾胃消化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制作方法:从药店购买四君子汤,每次服用5克,每天服用两次,饭前服用。
注意事项:四君子汤不能与热水同服,否则会影响其药效。
三、理中丸理中丸是一种温中健脾的中成药,由人参、黄芪、茯苓、白术、枳壳、陈皮等六味药材组成。
它可促进消化、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缓解疲劳和贫血等症状。
制作方法:从药店购买理中丸,每次服用10粒,每天服用两次,饭前服用。
注意事项:理中丸不能与茶或其他中药同服,否则会影响其药效。
四、保和丸保和丸是一种健脾益胃的中成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多种中药材组成。
它能够改善脾胃消化功能,缓解胃肠道不适,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制作方法:从药店购买保和丸,每次服用10粒,每天服用两次,饭前服用。
注意事项:保和丸不能与酒同服,否则会影响其药效。
五、养胃丸养胃丸是一种中成药,由人参、黄芪、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等多种药材组成。
它能够调养脾胃,缓解胃肠道不适,改善消化功能,提高免疫力。
制作方法:从药店购买养胃丸,每次服用10粒,每天服用两次,饭前服用。
注意事项:养胃丸不能与热水同服,否则会影响其药效。
十种健脾养胃中成药

①人参健脾丸
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
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人参健脾丸除了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外,还有安神的功效,并侧重于补气养血。
②归脾丸
归脾丸在益气健脾方面比人参健脾丸稍弱,侧重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③参苓白术丸
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参苓白术丸除了健脾益气外,还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并侧重于和胃养胃。
以补脾气为主,药性平和,治疗脾虚湿盛证,对于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
④健脾丸
健脾丸除了健脾外,还兼有消食化滞、理气开胃的功效。
健脾丸不适用于急性肠炎腹泻;也不适用于口干、舌少津,或手足心热、脘腹作胀、不欲饮食。
⑤小儿健脾丸
主要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溏泻、体弱无力。
⑥启脾丸
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稀。
启脾丸方中有和中的中药,侧重于治疗胃气不和,适用于胃肠湿热、脾胃湿热者。
⑦理中丸
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而附子理中丸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增加附子,桂附理中丸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增加肉桂、附片。
⑧金渭泰养胃粉
对脾胃虚弱、脾胃虚寒和受凉后腹痛腹泻,容易食欲不振、疲惫乏力、胃胀消化不好的人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慢性胃炎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⑨四君子丸
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⑩复方太子参颗粒
适用于小儿气阴两虚的厌食、久病体弱、盗汗、泄泻及缺铁性贫血。
补脾胃的中成药是什么药名称

补脾胃的中成药是什么药名称补脾胃的中成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制成的药品,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口干舌燥等症状。
常见的补脾胃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香砂养胃丸、保和丸等。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从五味子、山茱萸、熟地黄、生地黄、牛膝、丹参等天然中药提取而成的中成药。
它可补肝肾精血,强身健体,抗衰养颜,是延年益寿的重要中药。
食用该药需要控制药量,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次服用6~10克,每日2次,空腹或饭前30分钟用温水送服。
同时,对于体寒的人士不适宜长期服用,易出现肠胃不适、腹泻等副作用。
四君子汤则是一种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为主要成分制成的中成药。
它能够健脾胃,益气和血,是不少中医师推荐的常用药方。
食用该药需要将四味药材洗净后放入砂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文火煲至浓汁,过滤后将药汁分次温服即可。
不同年龄、体质、病情等,其使用方法和剂量均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并严格掌控药量和餐后服用时间。
香砂养胃丸是由草果、香附、白茯苓、桂枝等药材熬制而成的一种中成药,能够行气和胃,消食化积,缓解胃肠胀气、腹泻等问题。
食用该药需要将药丸放在口中含化后咽下,成年人每次服用10~15粒,每日3次,饭后30分钟用温水送服。
同时,机体过敏、孕妇、哺乳期妇女、低血压等人群慎用。
保和丸是一种以山楂、陈皮、泽泻、山药、半夏等中药制成的中成药,能够健脾和胃,消食化积,改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食用该药需要根据体质和病情掌握药量,成年人每次1~2包,每日2~3次,餐后30分钟用温水送服。
由于该药具有增强胃酸分泌及收缩作用,孕妇及胃酸过多患者不宜使用。
为了更好地补脾胃,除了合理使用中成药外,还应注意饮食养生。
一般来说,补脾胃的食品有山药、豆类、鳜鱼、牛肉等,而易伤脾胃的食品就有生冷、辛辣等,如辛辣刺激的食物、油腻乏味的食物、咖啡、酒类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规律,不过饥过饱,尤其是要避免吃太辛太辣的食物,同时保持愉悦的心情,多做体育运动。
治疗胃病最好的中成药有哪些

治疗胃病最好的中成药有哪些胃病在生活当中非常的常见,引起胃病的原因也比较多,尤其是慢性胃病,对患者的危害更大,常常会引起食欲下降,饮食不良会引起腹胀,恶心等症状表现,长时间下来会导致肠胃吸收不良,身体出现消瘦,甚至会导致萎缩性胃炎,溃疡性胃炎等等。
慢性胃病在治疗过程当中需要虽然治疗效果很好,但是一旦停药,有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这时候适当的吃一些中成药,效果非常不错,具有很好的标本兼治的作用。
但在使用中成药来治疗胃病的时候,也要注意对症,根据不同的病症表现,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
★ (1)温胃舒胶囊药物组成: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苁蓉等。
功用: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
主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凉痛,胀气,嗳气,纳差,畏寒,无力等症。
★ (2)阴虚胃痛冲剂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甘草等。
功用:养阴益胃,缓中止痛。
主治: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等症,临床上主要应用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的治疗。
★(3)养胃舒胶囊药物组成:党参、黄精、玄参、乌梅、白术、菟丝子等。
功用: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
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热胀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
★(4)虚寒胃痛冲剂药物组成:白芍、干姜、党参、甘草、大枣等。
功用:温胃止痛,健脾益气。
主治:用于脾虚胃弱,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
★(5)三九胃泰药物组成:三桠苦、九里香、白芍、生地、木香。
功用:消炎止痛,理气健胃。
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各类型慢性胃炎。
★(6)猴菇菌片药物组成:猴头菌。
功用:消炎止痛,扶助正气。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食道癌等。
★(7)胃乃安胶囊药物组成:黄芪、三七、合成牛黄、珍珠层粉。
功用:补气健脾,宁心安神,行气活血,消炎生肌。
老医生提醒:调理脾胃最好的6大中成药,健脾养胃,慢性胃炎乖乖远离

老医生提醒:调理脾胃最好的6大中成药,健脾养胃,慢性胃炎乖乖远离脾胃作为人体的两大器官,对人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脾胃失调就可以用一些调理脾胃的中成药,比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人参健脾丸、八和味常灵、金佛止痛丸等等,都有健脾补胃的功效。
1、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主要能够祛湿、健脾胃,对于体内的寒湿有很好的祛除作用,同时还能够固肠止泻,所以对于体内水湿不化,同时脾胃虚寒导致的腹泻等等一系列症状,都有很好的调理。
适宜人群:经常腹胀、胃部胀气不适,以及大便经常不成形、大便溏泄容易腹泻的人群。
2、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的主要能温中健脾、养血补气、散寒祛湿等,对于脾胃虚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适用于本身脾胃虚寒的人群,对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腹痛、腹泻以及手脚冰凉等情况。
3、香砂养胃丸香砂养胃丸能祛湿暖胃、消食化积,祛湿健脾等。
非常适用于因为体内寒湿过重导致的消化不良、腹胀,以及腹内肠鸣、大便溏泄甚至是反酸呕吐等脾胃湿寒导致的泄泻现象。
4、人参健脾丸人参健脾丸中含有木香、薏苡仁和山楂、谷芽、芡实、白术等等十几种成分,木香能下气,芡实和白术都是很好的祛湿健脾的药材,加上薏苡仁、谷芽和山楂,既能健脾胃又能促进消化,所以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健脾、益气、养胃。
适宜人群:适用于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以及恶心、反酸呕吐等等一系列症状,还能够治疗慢性胃炎以及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
5、金佛止痛丸金佛止痛丸主要是能够行气、养胃、疏肝、止痛,所以对于饭后的胃胀、胃痛以及心情烦闷都有很好的调理。
其中含有的郁金、佛手、白芍都能疏肝解郁,加上延胡索和三七等药材能活血止痛。
适宜人群:适用于有饭后胃痛、胸闷腹胀以及心烦等症状的人群,对于这些情况导致的肝胃不和都有很好的调理。
6、八和味常灵八和味常灵是属于一种中药,主要用于能调理胃炎、修复损伤的胃黏膜,针对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导致的胃疼痛、痉挛、反酸烧心等情况,坚持吃这个一段时间就慢慢好了。
结语:以上就是介绍的调理脾胃的药,具体选择哪一种还是根据自身的身体状态是挑选最恰当的药物服用,那样才是最合适的和最有效的。
10大养胃中成药

10大养胃中成药――香砂养胃丸――主治症型:寒湿阻滞。
表现:食后腹胀,不思饮食,胃内嘈杂不适,呕吐酸水,肠鸣便溏,四肢倦怠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等。
香砂养胃丸是一种很常见的中成药,主要由木香、砂仁、白术、茯苓等12味中药组成。
香砂指的是木香和砂仁,木香理气调中止痛,砂仁化湿行气温中,二者合用具有化湿调中、理气止痛的作用,加上药物其他成分,增强了行气、温中、化湿的作用。
因此,香砂养胃丸主要用于因寒湿阻滞、脾胃运化无力、消化机能减弱所致的消化不良,以及大便时溏时泄、肠鸣、倦怠无力者。
香砂养胃丸可以健脾理气化湿,平时咳嗽痰多,伴有四肢倦怠无力、气短懒言等症状时,用香砂养胃丸也较好。
现代药理作用表明,香砂养胃丸具有调整消化液分泌功能,改善食欲,促进肠道积气排出;对胃肠道平滑肌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治疗“老胃病”有着不错的功效;对胃溃疡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降低溃疡发病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有利胆作用,可增加胆汁的分泌,松弛奥狄氏括约肌,并降低胆囊的压力。
>>用法及注意事项1.服用香砂养胃丸的剂量,一般是每次9克,每日2次。
服药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用药超一周,需咨询医生。
2.该药为黑色,气微,味辛、微苦,最好用温开水送服。
患者比较容易感到手脚冰凉,或因脾胃虚寒引起恶心吐酸水时,可用姜汤送服,能加强降逆止呕的功效。
3.对该药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临床上有香砂养胃丸致急性过敏性荨麻疹的报道。
4.服药期间不要吃生冷油腻食物,因为生冷的东西能加重寒湿,不利于药效发挥。
5.该药芳香温燥,出现胃部灼热、隐隐作痛、口干舌燥等胃阴亏损的热症表现时,不宜服用本药。
――香砂六君丸――主治症型:脾虚气滞。
表现: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脘(胃)腹胀痛,或气虚肿满;气滞痰阻,胃气上逆,以呃逆连声,胸胁胀满,脘闷食少,恶心嗳气,或肠鸣矢气,或呼吸不利,头目昏眩,平时多痰,苔薄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呃逆证候。
香砂六君丸是六君子汤(编者注:六君子汤是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的基础上加入制半夏、陈皮而成。
补脾胃的药物有哪些中成药

补脾胃的药物有哪些中成药补脾胃是中医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补脾胃不仅可以保护胃肠道,还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免疫系统的抵御能力。
在中成药中,有很多药物可以起到补脾胃的作用,下面,我们将对这些药物进行详细介绍,并且提供相关食谱和偏方,供大家参考。
一、中成药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成药,具有补肝肾、益精血、调和阴阳之功效。
在这其中,它也具有补脾胃的作用。
所以,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常吃六味地黄丸能够有效地调理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
2、香砂养胃丸香砂养胃丸是一种传统的中成药,它由多种药材组成,具有补脾胃、健脾、舒肝、调和脾胃之功能。
常食用可以帮助身体消化,改善胃肠道不适症状,提高身体免疫力。
3、人参饮片人参是一种滋补圣品,具有补气、补阳、生津等多种功效。
在补脾胃方面,人参可以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吸收,改善肠胃问题等。
4、生姜黄连汤生姜黄连汤是一种中医世家传统的药物,它由生姜、黄连、白术等多种药材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健脾胃等功效。
常食用可以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二、食品1、芡实小米粥芡实和小米都是中医保健常用的食材,常食用可以帮助调和脾胃,改善消化问题,提高身体免疫力。
做法:西洋参、党参、枸杞、芡实、小米、红枣等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煮熟,熬成粥即可食用。
建议每天食用一次,量不宜过多。
2、五谷杂粮饼五谷杂粮可以帮助调和脾胃,改善消化问题,提高身体免疫力。
常食用五谷杂粮饼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做法:将小麦、玉米、红薯、糯米、荞麦等多种杂粮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的水和油,搅拌均匀后烙成饼即可。
建议每天食用一两个,不宜过多。
3、黄豆薏仁粉黄豆和薏仁都是中医常用的食材,常食用可以帮助调和脾胃,改善肠胃问题,提高身体免疫力。
做法:黄豆和薏仁按照比例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粉后加入适量的水调匀即可食用。
建议每天食用一次,量不宜过多。
三、注意事项1、以上中成药和食品适用于健康人士和脾胃虚弱者。
什么中成药补脾胃效果最好用的

什么中成药补脾胃效果最好用的什么中成药补脾胃效果最好用的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环境的恶化,脾胃不好的人越来越多。
而中成药则是一种经验丰富的治疗脾胃不好的方法。
那么,什么中成药补脾胃效果最好用的呢?本文将从食谱、药方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补品,具有滋阴补肾、生津润燥的功效。
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同时也适用于脾肾两虚所引发的食欲不振、口干舌燥等症状。
用法:每次服用6-9克,每日3次,水煎或煎膏服。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二、党参养胃丸党参养胃丸是一种能够补益脾胃的中成药,主要由党参、麦冬、陈皮等多种中药组成。
它具有补气健脾、清热和胃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所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用法:每次服用6-9克,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三、参苏颗粒参苏颗粒是一种以黄芪、党参、枸杞子、苏叶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具有补益气血、养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脾胃虚弱、失眠健忘等症状。
用法:每次1-2袋,每日3次,饭后服用。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四、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是由五味子、茯苓、白术、炙甘草等多种中药组成的中成药,主要具有健脾益气、清热利湿的功效。
适用于脾胃虚弱、腹泻、便溏、消化不良等症状。
用法:每次服用6-9克,每日3次,水煎或煎膏服。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五、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是一种能够补益脾胃、健脾益气的中成药,主要由人参、黄芪、白术、陈皮等多种中药组成。
适用于脾虚肾亏、食欲不振等症状。
用法:每次1-2丸,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六、补脾益气丸补脾益气丸是由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等多种中药组成的中成药,具有益气健脾、补充体力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用法:每次1-2丸,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结语:中成药是一种具有丰富经验的治疗脾胃不好的方法,但是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注意用量,尤其是孕妇忌用。
养胃的常见中药有哪些

养胃的常见中药有哪些胃是人体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一旦胃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中医理论中,有许多中药具有养胃的功效。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养胃中药。
首先要提到的是白术。
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
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泄泻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白术可以煎水服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党参也是一味常用的养胃中药。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适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等病症。
用党参煲汤或者泡茶饮用,都能起到一定的养胃效果。
山药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食材,同时也是一味中药。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
无论是脾胃虚弱导致的食少便溏,还是肺肾两虚引起的气喘咳嗽,山药都能发挥作用。
可以将山药煮粥、炖汤或者蒸熟后直接食用。
茯苓也是养胃的良药之一。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
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
对于脾胃虚弱、水肿尿少、心神不安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茯苓常常被用于中药方剂中,也可以制作成茯苓饼等食品。
砂仁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
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作用。
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等病症。
砂仁可以在烹饪时加入一些,也可以煎水服用。
陈皮也是常见的养胃中药。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
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对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可以用陈皮泡水喝,或者在烹饪中加入陈皮增添风味。
鸡内金是鸡胃内的一层膜,也是一味中药。
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具有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的作用。
对于消化不良、食积胀满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可以将鸡内金研末服用,或者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大枣不仅是美味的水果,还是一味中药。
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
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多梦等有调养作用。
养胃中成药四种

养胃中成药四种一、香砂养胃丸药物组成:白术、香附、陈皮、藿香、枳实、木香、砂仁、甘草等。
功效:和胃止呕,行气消食。
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停滞。
症见胃脘作痛,呃逆嘈杂,两胁胀满,呕吐酸水,面色萎黄,四肢倦怠,舌苔淡而厚腻者。
用法用量:水丸每服6克,日服3次。
颗粒剂(冲剂)每服1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说明: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大部切除术后见以上症状者,经中医辨证后,皆可使用该药治疗。
二、香砂平胃丸药物组成:苍术、陈皮、厚朴、甘草、南山楂、麦芽、香附、砂仁等。
功效:健脾燥湿,和胃止呕。
主治:湿浊内停,饮食积滞,胃失和降。
症见呕吐恶心,呃逆嘈杂,胸膈胀满,不思饮食,舌苔白而厚腻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说明:该药最宜治疗脾湿伤食诸症,若单纯脾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则非本药所宜。
三、香砂六君子丸药物组成: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红枣等。
功效:健脾和胃,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虚弱,痰饮内停。
症见胸脘胀闷,饮食不消,呕吐泄泻,舌淡苔薄白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下。
说明:该药适用于脾虚为主,兼有痰湿、气滞者。
四、香砂枳术丸药物组成:白术、枳实、木香、砂仁等。
功效:健脾和胃,行气宽中。
主治:脾虚食少,宿食不消。
症见饮食减少,痰食停留,胸膈胀满,脘腹疼痛,消化不良,舌苔厚腻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日服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说明:胃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有上述症状者,经中医辨证后,可用本药治疗。
什么中成药补脾胃效果最好用

什么中成药补脾胃效果最好用补脾胃是中医保健的重要方面,很多人都会出现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那么什么中成药补脾胃效果最好呢?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养生专家,我将从六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解析。
一、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经典的中成药,主要由六种中药组成,具有补肾养血、调理脾胃的效果。
在补脾胃方面,六味地黄丸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同时补益脾胃,缓解脾胃虚弱的症状。
用量一般为每次9克,每日3次,用水送服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六味地黄丸并不适合脾胃寒凉、湿滞的人群。
二、养胃丸养胃丸是一种能够滋养胃肠、调理脾胃的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山楂、砂仁、白术等多种中草药。
养胃丸能够促进胃肠消化吸收,增强脾胃功能,对于脾胃虚弱、胃肠不适的人群十分适用。
用量一般为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养胃丸不宜与生冷食物同食,避免影响药效。
三、参苏丸参苏丸是一种补肾益气、调理脾胃的中成药,主要由人参、黄芪、苏叶、半夏等多种中药组成。
参苏丸可以增进胃液分泌,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同时还可以缓解胃肠痉挛、腹泻等不适症状。
用量一般为每次6克,每日3次,水煎后口服。
需要注意的是,参苏丸不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
四、黄连上清片黄连上清片是一种能够清热解毒、调理脾胃的中成药,主要由黄连、黄柏、栀子、银花等多种中药组成。
黄连上清片可以降低胃肠道炎症程度,缓解胃肠炎症状,还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对于胃肠道炎症、消化不良的人群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用量一般为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黄连上清片不适合脾胃虚寒、湿滞的人群。
五、健脾丸健脾丸是一种能够健脾补气、调理脾胃的中成药,主要由白术、茯苓、党参、橘红等多种中药组成。
健脾丸可以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还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加胃肠吸收能力。
用量一般为每次6克,每日3次,水煎后口服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健脾丸不宜与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同食。
什么中成药补脾胃最好最有效的

什么中成药补脾胃最好最有效的补脾胃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脾胃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中医中有很多药方可以补脾胃,其中中成药是一种方便易用的选择。
那么,什么中成药补脾胃最好最有效呢?一、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很常用的中成药,主要由黄芪、苍术、白术、桂枝、茯苓、甘草组成。
它可以健脾胃、温中益气、化湿利水、除烦止渴。
制作方法如下:1. 将黄芪、苍术、白术、桂枝、茯苓分别研成粉,甘草破碎备用。
2. 将以上药粉混合均匀,用酒调成散剂即可。
用量:每次3克-6克,每日2次。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湿重者不宜使用。
二、六君子丸六君子丸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它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陈皮组成。
它可以健脾胃、益气生津、调和营卫。
制作方法如下:1. 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分别研成粉,大枣切碎备用。
2. 将以上药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制成丸剂即可。
用量:每次8克-1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不宜与生冷食物同食。
三、香砂养胃丸香砂养胃丸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成药,它由半夏、黄连、法半夏、泽泻、木香、砂仁、茯苓、甘草、川楝子、厚朴组成。
它可以健脾胃、理气解郁、消食化积。
制作方法如下:1. 将以上药材分别研成粉,混合均匀。
2. 将药粉和适量蜂蜜混合搅拌,制成丸剂即可。
用量:每次6克-8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湿重、痰湿者不宜使用。
四、健胃消食片健胃消食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成药,它由茯苓、白术、草果、山楂、枳壳、橘红、生姜、砂糖组成。
它可以健脾胃、消食化积、行气止痛。
制作方法如下:1. 将以上药材分别研成粉,混合均匀。
2. 将药粉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制成片剂即可。
用量:每次4片-6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不宜与药物同服。
五、参附龟鹿胶囊参附龟鹿胶囊是一种较为温热的中成药,它由人参、附子、鹿茸、龟板等药材组成。
它可以健脾胃、温中益气、补肾填精。
制作方法如下:1. 将以上药材研成粉末。
2. 将药粉装入胶囊中,每粒0.5克。
滋补脾胃的中成药

滋补脾胃的中成药滋补脾胃的中成药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养生专家,我非常重视脾胃的健康。
脾胃是人体的消化系统,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免疫力。
如果脾胃不好,会出现食欲不振、胃胀、腹泻、便秘等症状,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滋补脾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6种滋补脾胃的中成药,并详细说明它们的用量、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滋补脾胃的中成药。
它的主要成分是白术、茯苓、人参和陈皮。
这些中草药都具有补脾益气、健脾化湿的作用。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白术30克、茯苓30克、人参15克、陈皮10克。
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30分钟即可。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1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四君子汤不适合脾虚湿重的人群服用。
二、香砂养胃散香砂养胃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滋补脾胃的中成药。
它的主要成分是陈皮、半夏、枳实、人参、白术、甘草、干姜、大枣等。
这些中草药能够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陈皮20克、半夏10克、枳实10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干姜10克、大枣10枚。
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研成粉末,每次取10克,加入适量的水冲服即可。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10克。
注意事项:香砂养胃散不适合肝郁气滞、胃热口渴等人群服用。
三、六君子汤六君子汤是一种能够滋补脾胃、益气健脾的中成药。
它的主要成分是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和生姜。
这些中草药具有温补脾胃、化湿健脾的功效。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白术30克、茯苓3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
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30分钟即可。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3次服用。
注意事项:六君子汤不宜过量,否则容易引起口干、口渴、腹泻等不适症状。
四、保和丸保和丸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传统中药制剂,它的主要成分是黄连、黄柏、黄芩、枳壳、陈皮和甘草等。
这些中草药能够调理脾胃、除湿化痰、清热解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哪些养胃的中药] 养胃效果最好的中成药
说到吃什么中药养胃,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养胃的中药有哪些。
中药不能乱吃,一定要对症才能服用。
具体吃什么中药养胃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有哪些养胃的中药,希望能帮到你。
有哪些养胃的中药?
常用的养胃中药有茯苓、白术、黄芪、人参、淮山、薏米、灵芝、黄精、刺五加、沙参、大枣、甘草等。
1、白术
白术性温,味苦甘,入脾、胃经,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等症,为常用的中药材。
市场上有用菊三七的根冒充白术,使用时要注意鉴别。
2、山药
吃山药可健脾益胃、助消化,对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有帮助。
选山药也有讲究,一般应选外观完整、平直、粗细均匀、无异常斑点、没有腐烂的山药。
3、黄精
黄精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也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服用,如果是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的人群,可以将黄精与党参、白术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如果是伴有口干食少、饮食无味、舌红无苔等胃阴虚的人群,则可以将黄精与石斛、麦冬、山药等调配药膳食用。
4、莲子
莲子的药性平和,味道稍微有点甘甜,中医认为它能补脾胃之气,可以起到止泻的作用,另外还有养心安神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莲子食用前需要去心。
5、大枣
许多中医药书籍中都有关于红枣保健作用的记载: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是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心悸乏力、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保健营养品。
红枣炒黑后泡茶喝,可治疗胃寒、胃痛。
6、甘草
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
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7、沙参
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
归肺、胃经。
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适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症,及温热病热伤胃阴或久病阴虚津亏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
8、黄芪
黄芪,又名绵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具有健脾补气、升阳举陷、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
适用于肝损伤、肝炎及胃溃疡、胃炎等人群。
养胃食疗方
1、山药百合大枣粥
原料: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大米适量。
做法:山药清洗干净,切成碎米粒状。
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百合、大枣、薏苡仁,上火烧开,换小火慢慢熬煮成粥。
每日2次服食。
功效: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
本粥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
2、参芪猴头炖鸡
材料:猴头菌100克,母鸡1只(约750克),黄芪、党参、大枣各10克,姜片、葱结、绍酒、清汤、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猴头菌洗净去蒂,发胀后将菌内残水挤压干净,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
把母鸡去头脚,剁方块,放入炖盅内,加入姜片、葱结、绍酒、清汤,上放猴头菌片和浸软洗净的黄芪、党参、大枣,用文火慢慢炖,直至肉熟烂为止,调味即成。
功效:补气健脾养胃。
3、莲子猪肚汤
材料:猪肚1个、莲子1把、葱两段、姜一块、香葱四根、花椒一汤匙
做法:
1、猪肚切条,冷水放一汤匙花椒,半块拍碎的姜,和猪肚一起中小火煮开,继续煮一分钟脏东西会很多那样,放一汤匙料酒。
再次煮开。
捞出洗净。
莲子不要泡。
姜切片。
2、猪肚条,莲子,葱姜,足量水一起加入汤锅。
3、大火烧开,小火煲到汤呈奶白色。
4、调入盐,胡椒粉继续小火煮半小时。
5、出锅前加入香油和香葱即可。
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饮食偏冷(即胃痛)。
4、砂仁黄芪猪肚汤
材料:砂仁6克,黄芪20克,猪肚1个。
做法:将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
功效: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开胃的作用。
5、虫草百合鸭肉汤
材料:冬虫夏草3克,百合25克,鸭肉100克
做法:先将鸭肉炖30分钟,然后加入冬虫夏草、百合再炖20分钟,调味后饮汤并食虫草和鸭肉。
功效:健脾养胃并润肺补肾。
适用于脾胃虚弱、肺肾不足,元气亏虚的患者。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