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合集下载

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一节教学设计

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一节教学设计

《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一节教学设计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450003 王曦一、总体指导思想本节课的基本出发点是:生物课作为一门科学课,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使命,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因此(1)通过小组活动,对比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体会科学的工作方法;(2)利用CAI 课件,直观展示气体交换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节约时间,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时间保障。

另外,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通过小组活动,在培养合作精神的同时,让每位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是设计本节课的出发点。

二、教材分析1、本节位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初二年级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第六章呼吸的第二节。

前面已分别讲过人体的循环和消化。

本章第一节介绍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呼吸全过程的第一环节。

本节内容是详细介绍呼吸全过程中的第2、4环节。

是对上一节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同时又总结了呼吸的全过程及意义,可使学生对这一部分有更加完整的系统的认识。

呼吸全过程中的第3个环节,涉及到血液一章中的血红蛋白的特性,本节是对这一理论知识的应用,而呼吸的公式和意义都体现了本节与前一章的消化和后一章的排泄着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本节可以说是新陈代谢这一部分内容的一个核心,是联系前后章节的枢纽。

2、重难点重点: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及呼吸的全过程。

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

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学习是位于初中二年级的上期。

知识基础:学生对人体内呼出气体中含较多二氧化碳已有一定认识和了解,关于气体的扩散作用,对一些具体事例也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关于肺泡内和组织里气体交换的具体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及公式包括煤气中毒,学生并不十分清楚。

能力基础: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和动手的操作能力,但分析综合能力方面,尤其是整体化、系统化及应用方面,仍需教师做好引导。

心理特征:初二学生年龄较小,根据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能持久,注意力易被吸引也容易被转移。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设计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设计
23 紧抓 线索 , . 乘胜 追 击 进 一步追查 : 少掉 的 氧气 哪去了?多出来的二氧化碳 又是哪来 的?
出肺泡 内和组织里的气体, 设计及实施 探究过程 , 体验破 案过程 , 分析 和解
决 问题 ;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 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 和实事求是 、 积极 探索 的科 学态度 , 成爱 科 学 、 形 学科
做铺垫。 24 角色扮演 , . 深入探案 全班学生分成 两 组 , 别 分
生的注意力 , 使他们 思维活跃起来 , 从而迅速参 与到教
学过程 中来 。
2 2 实验探 案 , . 寻找真相 还原现场 : 7月底的西安 ,
幼儿一人在 车 内 , 门窗 紧锁 , 有 没有 嗅 到 危险 的气 你

8 0・
生物 学教学 21年( 6 第1期 01 第3卷) 2
“ 体 内的气体 交换 ’ 人 ’ 的教 学 设 计
恽亚叶 ( 苏 常 市 进 前 初 中 2 1 ) 江 省 州 武 区 黄 级 学 17 32
摘 要 以现案、 探案、 释疑结案为主线 , 展开教学过程 , 以探究实验为 中心组织教学 , 让学生在 体验 、 实验 、 角色扮演等 主题 活动 中整体建构知识。
两个烧杯 , 标号 12 准备 两个气球 , 、, 一个 用嘴 吹 , 另一 个用打气筒打 , 用嘴 吹盾 气球 通过塑料 管通 向 1 将 勺 号 烧杯 的石灰水 里 , 将用 打气 筒打 的插入 2号 烧杯 的石 灰水 中。探讨操作 注意 事项 : 塑料 管一端不 要插 到烧 杯底部 , 以免影 响吹气 ; 吹气 时间要适 当 , 以吹至石 灰
习可以使学生明确静脉血和动脉血的转 变原 因, 并为进

步学习人 体的能量供给奠定基 础。肺泡 内的气体交

初中生物气体交换教案

初中生物气体交换教案

初中生物气体交换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气体交换的意义和方式;
2. 理解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过程;
3. 掌握气体交换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1. 气体交换的定义和意义;
2. 氧气在肺泡中的交换;
3. 二氧化碳在组织中的交换;
4.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方式;
难点:氧气在肺泡中的交换过程。

教学准备:
1. 精心准备教学资料,包括相关图片和实验器材;
2. 熟悉气体交换的相关知识,做好备课工作。

教学步骤:
一、引入活动(5分钟)
1. 引入气体交换的概念和意义;
2. 导入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讲解气体交换的过程(15分钟)
1. 讲解氧气在肺泡中的交换过程;
2. 展示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

三、讨论二氧化碳在组织中的交换(10分钟)
1. 讲解二氧化碳在组织中的交换;
2. 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加深理解。

四、巩固和拓展(10分钟)
1. 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气体交换进行讨论;
2. 展示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气体交换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提醒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重点突出,学生对气体交换的理解有所加深;
2. 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和案例,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初中生物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引言:生物气体交换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气体交换的原理对于理解生命的运作机制至关重要。

针对初中生物课程的特点,本文将设计一个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气体交换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气体交换中的作用。

4. 分析气体交换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气体交换的定义和重要性:a. 引导学生思考气体交换对于维持生命的重要性。

b. 介绍气体交换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

b. 讲解各个器官的功能,如鼻腔、喉咙、气管、肺等。

c. 利用示意图或模型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

3.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气体交换中的作用:a. 解释氧气的重要性和其在气体交换中的作用。

b. 介绍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排出过程。

c.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气体交换中的相互转化。

4. 气体交换与健康的关系:a. 分析气体交换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b.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质量、呼吸道问题等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c.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意识到维持良好气体交换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三、教学活动设计:1. 气体交换知识梳理:在此环节,教师将通过口头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气体交换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梳理,引导学生理解气体交换的意义。

2. 观察和分析人类呼吸系统:学生将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的模型或图片,分组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促进学生对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3. 探索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学生将进行实验或观察气体交换实例,以加深对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气体交换中作用的理解。

4. 讨论气体交换与健康:教师将引导学生讨论气体交换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建议,如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呼吸道等。

四、教学评估:1. 完成教师布置的气体交换相关作业。

《体内气体的交换》教案

《体内气体的交换》教案

教学目的:1.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2.掌握肺泡内的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

3.了解煤气中毒及其预防。

4.学会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教学重点: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

教具准备:气体交换示意图(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气体交换示意图”画,删去图中的分压数值)。

实验材料用具:澄清的石灰水,试管,干净的玻璃管,烧杯,香水(指有香气味的液体,如花露水),广口瓶(或培养皿)。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与讲述、谈话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实验前的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石灰水,待澄清。

上课前,请两位同学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试管中(石灰水要适量),并按每只烧杯内放两个试管和1个玻璃管的要求,准备出12份(实验组人数视班内人数而定),然后拿到教室,供实验时用。

(本节课也可在实验室上。

)复习提问: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是怎样实现的?(回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引言:回答得对。

但是在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是怎样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呢?这就涉及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的问题了。

(点题)观察:请同学们先按照第二节课文开始时的[看一看,想一想]栏目中的要求,进行观察、思考。

提问: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气体中的多了还是少了?(回答:从图中看出,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讲述:回答正确。

这说明xx同学看懂了插图的意思。

那么,如何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呢?下面做一个实验。

实验、观察:请按前后四位同学为一组坐好,每组选一人来讲台领取实验材料用具一套。

实验开始,请一位同学从烧杯中取出一个试管,按实验九中的图示,先将玻璃管插入试管里的澄清石灰水中,再吹气。

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教师巡视,同时指出:①玻璃管一端不要插到试管底部,以免影响吹气。

②吹气的时间要适当,以吹至石灰水浑浊为宜。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预习课本,了解本课时内容,并将疑点进行标记。

(2)上网查找与呼吸有关的知识资料。

教师准备:(1)准备锥形瓶,玻璃管,橡皮管,澄清的石灰水。

(2)查询百度网站了解与呼吸有关的知识资料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课件。

教学课题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1、使学生了解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的变化。

2、阐明气体扩散的原理。

3、熟悉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明确气体交换后各结构气体成分的变换4、归纳呼吸的全过程教材分析本章第一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解决了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本课时需要学习的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从而使呼吸的全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2、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3、呼吸的全过程教学难点1、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2、气体交换的原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气体交换的原理。

2、概述肺泡内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归纳呼吸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分组实验及讨论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方法“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设置对照实验。

通过甲乙装置模拟吸气和吹气,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讲述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时采用多媒体手段,课件、绘图与教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气体可以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知识的感性认识。

关于呼吸全过程所包括的四个环节,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并结合画图进行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象的分析、解释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提高创新意识、严
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通过分组实验体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协
作精神。
学生刚学习过血液循环的知识,对肺循环、体循环
中两次气体交换和两次血液变化情况已有了概念性的
了解。因此大多数学生能够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
织里的气体交换。
设计指导: ①怎样证明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呈现明显 实验现象,找到有力证据。) ②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③你注意到变量的控制了吗? 如何控制? 依据设计指导,启发学生针对本实验应怎样证明二 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是否设计对照实验?如果设计对照实验,本实验研 究的一组变量是什么?如何来控制变量? 3、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评价和改进分组尝 试设计实验方案;分组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 针对学生的方案加以评价,肯定学生的设计(如利 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检验二氧化碳; 设计了对照实验等)。 进一步提问,“在同学们设计的方案中,还有没有 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如何来控制这些无关变 量?” 引导学生围绕控制无关变量(如两组实验中气体通 入量的控制,也将影响实验的严谨性。),完善设计。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不同的方案。最后,请各组确定实 验方案,明确具体实验操作步骤。
的途径:
四、展示:人体血液循环动画及模式图。
带领学生梳理知识,说出氧气从外界环境进入人
体,并达到组织细胞的四个过程:
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最终将氧气送到组织细胞。是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
排出体外。
五、小结练习:《学案》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指导学生完成学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 总结能力。

2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 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教学重点:1.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2.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3.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分析、归纳能力。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教学难点:1 .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 .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软尺,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拔掉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

学生:复习上节内容,预习新课,完成“自主学习”。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教师通过提问上一节内容,自然引出本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有关内容, 这样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更能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

提问: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那几部分?导入新课2•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能进行怎样的处理作用?转接: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进入 肺,在肺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那么外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回顾上节内容,思考并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明 确本节学习的重点难点。

的气体是怎样进入肺内的?在肺中发生怎样 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 (板书课题)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在深吸气和深呼气时胸 廓的变化。

提出问题:在深吸气和深呼气时,你感受到 胸廓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引导:这样的感觉一定准确吗?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了变化,还要进行准 确的测量。

从而引出测量的必要 测量胸 围差师生讨论测胸围差的用具、方法、步骤及 注意事项。

在达成共识后,教师和两个学生 示范操作,再让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前让学 生明确以下几点:1.测量时身体取自然站立姿势,双手自然 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要均匀。

初中生物_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第3课时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阐明气体交换的原理.2.明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气体交换图片、模型、挂图等资料,提高学生利用图片等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气体流动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体验分析,各尽其能,充分享受合作中的愉快.重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难点:扩散作用.教材分析:教材介绍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学生通过分析对比分析,可得出肺在呼吸的过程中,肺内发生的气体交换.引导学生分析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肺泡内的血液进入组织后又是如何发生的气体交换.学情分析:刚学习完肺的通气,但是学生不知道肺为什么会完成通气,真正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就可以知道肺泡内和组织内气体交换的原因.突破方法:通过实验及图片等资料分析,在学生脑中形成气体扩散的动态形式.体会好扩散作用的原理,这样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知识就迎刃而解了.教法及学法指导:引导与自学,实验与观察,分析与归纳相结合,引导强化学生在脑中形成模型并形成动态思维.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一定的教材内容及手法,使学生感兴趣,尽量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让学生做示范.这样有利于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索精神,让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的实验和分析,教师加以指导,师生共同对练习情况进行分析、小结,并提出改进方法及要求,最后在练习达到完美.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用具、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预习人体内气体交换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与空气的差别1.呼出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成分有什么不同?2.呼出气体中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吗?3.以上分析说明了在人体内发生了什么?现象并分析原因分析解答别2.扩散现象过渡:为什么在人体内会发生这些变化呢?自学扩散现象并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扩散现象?一种气体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至达到平衡状态.2.人体内气体交换分为哪些过程?其原理是什么?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完成的.自主学习培养对知识的自主学习与归纳能力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4.组织里的气过渡:应用扩散原理我们就能很容易的解决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问题.首先分析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想一想:血液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想一想:交换的结果,血液成分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小总结:读图分析分析回答利用扩散原理解决问题培养分析体交换归纳:用扩散的原理解释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以下四个环节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分析回答归纳整能力培养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达标检测人体内气体交换测评练习1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吹出的气体中__增多了.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2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后,最终到达___.A肺B血液C心脏D细胞3.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成分的主要变化是()A.氧增加,二氧化碳减少B.氧和二氧化碳都不变C.氧和二氧化碳都减少D.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4.下列关于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2章 第1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2章 第1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气体交换的原理。

2、概述肺泡内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重点、难点)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归纳呼吸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及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

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加强引导,规范实验步骤,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使知识得以巩固。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烧杯、澄清石灰水、塑料管等实验用品、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本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图片、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如在体内的气体交换和整个呼吸过程教学中用课件形象的演示给学生,化解知识的抽象性和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小组评价等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教师注重对学生活动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感知、实验、自主合作等方式实现学习目标,感受成功的喜悦。

3.教学过程中注重环节与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精心设计,努力做到使两个知识点间过渡的自然合理,做到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以帮助学生对本节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而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框架。

存在问题:1、由于学生没学过化学,实验中对一些现象不能作出准确的解释。

2、由于缺乏血液循环方面的知识,因此本课的难点突破有点吃力附录1:探究实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目的要求:描述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1、材料用具:、、、毛玻璃片、弯导管、细木条、澄清的石灰水等。

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的性质,收集等量的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程度;3、根据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收集等量的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把两支细木条点燃后同时放入两集气瓶中,观察谁先熄灭。

指向科学思维培养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指向科学思维培养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指向科学思维培养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江苏南京市钟英中学(210002)陈艳[摘要]通过探究实验、模型建构、活动体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将“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这一抽象的概念表征成直观形象的模型,使学生的思维可视化。

学生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动手实践、动脑思考、评价交流、完善改进,最终建构重要概念,发展科学思维,逐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关键词]科学思维;模型建构;气体交换[中图分类号]G 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3)17-0093-03一、教材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0章第4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题五“人体生理与健康”中的重要概念“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下的次位概念“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1]。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血液循环的知识,继续学习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内容有助于学生建构与理解重要概念,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内容较抽象,涉及较多概念,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实践证明,即使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动画、图片等进行反复强调,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效果也并不好。

基于此,笔者尝试通过模型建构,将“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这一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和直观化,让学生在亲历与参与模型建构的过程中掌握建构模型的思维方法,内化并构建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生命观念。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等活动,能理解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能正确解读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尝试通过建构模型和绘制概念图的方式表达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初步形成科学思维。

(3)通过对人体内气体交换内容的学习,关注空气质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激发前概念上课伊始,教师提问:“人体通过呼吸运动实现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那么人体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呼出的气体又是什么?你知道空气中有哪些成分吗?空气中主要的成分是什么?”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前已有的认知,以及存在的一些错误观点,如“人体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就是指呼气、吸气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

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济南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三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营养物质、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物质在体内的运输等一系列知识作好了铺垫;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直接相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加深学生对人与生物圈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肺缺乏感性认识,存在认识偏差,观察缺乏顺序和逻辑,具有测量的基本技能,有感性认识,缺少指导。

在以往课堂活动中有一定的训练,但组员参与度不足,对于呼吸相关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

生物学观点初步建立,仍需要进一步巩固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能说出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人的呼吸全过程。

(重点)2、理解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重点)3、解释呼吸运动的原理。

(重点与难点)4、阐明气体交换的原理。

(重点与难点)5、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理解人呼吸作用的意义。

三、课型:复习课四、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猜谜师:当我们从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声啼哭开始,有一种东西我们再也离不开他,每天都需要,时时刻刻都需要,直至我们离开这个世界。

大家说这种东西是什么呢?生:空气(部分同学抢答完成)(二)教学过程谜语导入后,引入本节课的标题《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白板显示。

师:下面请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

生:齐声共读复习目标师:指点这节课的复习重点及难点,通过白板调用视频导学中的视频,回顾本节的内容。

生:观看视频师:看完视频,让学生自主复习课本内容,并结合发的导学案完成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点梳理部分生:复习课本并做导学案(5分钟)做完后小组讨论对答案,准备小组抢答师:各小组轮流抢答为小组挣星,争做优胜小组。

人体内气体交换教案设计

人体内气体交换教案设计

气体扩散与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阐明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2、通过分组实验,概述发生在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概述人体呼吸的全过程。

过程与方法:1、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尝试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呼吸习惯【情境】在门窗紧闭的教室里呆的时间长了,特别是人又很多的情况下,往往就很容易哈欠连连、昏昏欲睡地提不起精神;如果这时走到室外,马上会感到特别清新,精神为之一振。

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那你思考过这是为什么吗?【任务】1、能够阐明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即气体的扩散作用。

2、通过实验,能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并尝试说明其来源。

3、叙述人体完整的呼吸过程。

【过程】学生活动一:验证人体的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以座位次序组建学习小组,每组8人,阅读课本26-27页“分组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及所用器材,完成以下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1、怎样收集人所呼出的气体?2、你会用哪些方法鉴别二氧化碳气体?3、你们小组准备怎样操作才比较有说服力,需要观察什么?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说明实验装置,做法步骤,展示实验现象。

这种现象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5、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什么,变化最大的是什么?气体成分没有变化的是?.气体成分中减少是什么?增加的是是什么?6、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二:感受气体的扩散作用教师在教室里的一个角落里喷香水(或者酒精),距离远近不同的学生仔细地闻一闻,谁先闻到香水的气味?你知道什么是气体的扩散作用吗?学生活动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阅读教材28--29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哪些方面?它们都是怎样实现的?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在和之间进行。

你能用简图表示出来吗?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在和之间进行。

你能用简图表示出来吗?4、由气体扩散作用定义,你能推论出:肺泡、血液、组织细胞三处氧气浓度的高低吗?5、小组分析讨论:人的呼吸过程还包括那些环节?学生交流、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及时总结。

10.4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

10.4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

丁沟中学学校七年级生物学科主备:张东山审核:审批:授课人:张东山授课时间:学案编号:14 班级:课题: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 课型:新授【学习目标】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三维目标: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过程与方法阅读思考实验总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发扬集体精神。

【重点难点预见】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出示图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有什么变化呢?气体成分吸入气呼出气氧气21%二氧化碳0.032%氮气78%水蒸气0.5%二、合作探究:1、探究: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2、提出问题: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有变化吗?3、探究: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作出假设: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多。

设计实验:如书P64的图所示。

讨论:这个实验方案不足之处主要是什么?讨论:小组提出改进意见,并设计本小组的探究计划。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实验方案:实验装置示意图分组实验:各小组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操作。

结论:【达标测评】1.你的身体时刻都在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你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上的变化是()A.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C.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减少2、人体生理活动中,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A、肺泡B、血液C、细胞D、组织液【自主反思】心得感悟:。

七年级生物下册《气体交换》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气体交换》教案、教学设计
c.气体交换与环保的关系。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通过作业的实践与思考,进一步巩固气体交换知识,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期待大家在下节课的分享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七年级生物下册《气体交换》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
2.理解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包括气体的扩散、气压差、肺容量等概念。
4.学会运用生物学的观点分析生活中的气体交换现象,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在其中一个玻璃杯底部放入一小块石灰石,观察石灰石与食用色素溶液的接触面;
c.在另一个玻璃杯中点燃一根蜡烛,将蜡烛放在玻璃杯底部,观察蜡烛燃烧时火焰的变化;
d.分析实验现象,结合气体交换原理进行解释。
5.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以下问题,下节课分享彼此的收获:
a.气体交换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b.现代科技在气体交换研究方面的进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图、气体交换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气体交换过程。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气体交换的原理和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设计实验活动,如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气体交换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c.肺容量:肺容量的大小影响气体交换的效率。
3.结合肺的解剖结构,讲解肺通气的过程:“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它们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包围。当我们吸气时,肺泡扩张,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与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发生气体交换;呼气时,肺泡收缩,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三)学生小组讨论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人体和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人体和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课堂丰富多彩。 述
3、本节课不足之处,模型中橡皮膜只能模拟膈顶 的上升与下降,却不能直观体现膈肌的收缩与舒张,我 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希望可以找到更合适的材 料代替。
骨是如何运动的呢? 4、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将双手分别放在肋骨、后背及肋骨两侧,
感受呼气与吸气时肋骨的运动情况及胸廓前后径、左右 径的变化。
1、本节课我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法、模型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大胆 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效果较好。
2、将物理学、美术学等知识融入到课堂中来,让 课例研究综
1、实验材料改进
原实验中所采用的玻璃瓶、,因此,我采用塑料瓶、 教学策略选
塑料管、橡皮泥代替,易得且便于制作。 择与设计
2、实验过程改进
利用注射器,让同学们感受气体容积的变化与气压
的关系。
1、实验器材
塑料瓶、塑料管、气球、橡皮泥、剪刀、胶水、注
射器等。
2、实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呼吸健康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树立环
境保护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没有相关物理学知识基础,难以
学生学习能 理解呼吸肌的运动导致胸腔内气压变化,引起呼吸过程
力分析 产生,很多同学认为,是气体进入和排出引起胸腔容积
的变化。为此,我利用模型,将抽象知识直观化。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人体和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及总 结反思
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人体和外界的气体交换》

选自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
第三节的内容——《人体和外界的气体交换》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体内代谢所需
的氧气和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由循环系统运输,本节 教材分析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掌握吸气和呼气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呼吸系统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吸气和呼气的过程3. 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4. 呼吸健康与生活习惯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呼吸系统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呼吸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呼吸健康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趣味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呼吸系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引导学生了解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让学生深入理解呼吸作用。

4. 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呼吸健康的看法。

5.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呼吸健康的重要性。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呼吸系统的奥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人体呼吸过程的简图,并写一篇关于呼吸健康的小短文。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表达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动形象的呼吸系统动画,展示呼吸过程。

2. 实物模型:准备呼吸系统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呼吸器官的结构。

3. 案例素材:收集有关呼吸健康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节的教学探讨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节的教学探讨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节的教学探讨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的高昂情绪,进行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体现义务教育新教材的特点呢?我在七年级《生物》第十章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课堂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

使学生“面临问题”,唤起强烈的求知欲。

要求每个学生吸一口气,想一想:这口气经过了哪些器官,最后到达呼吸系统的哪个器官?再问:进入肺内的这些气体到哪里去了?学生反复做呼吸运动,仔细体验,经思考后推想有两种可能:(1)肺回缩时,这些气体全部都呼出体外了; (2)这些气体进入体内被其他器官利用了,哪种推测正确呢?给学生造成“悬念”,产生追求答案的渴望心理,从而主动地参考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引导学生“亲自发现”事物的奥秘,产生惊异、激奋、自豪感。

通过实验、观察,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实验九: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改为探索性实验,分组进行,并使学生知道我们吸入的气体就是空气,然后把空气也“吹入”澄清的石灰水作为对比实验。

学生看见石灰水出现的现象不同,产生惊异的神情,得出结论:呼入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不一样。

再问: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观察: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示意图,并出示小黑板: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比较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吸入气体21%0.03%78%呼出气体16.5%4.5%78%变化减少4.5%增加4.47%不变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发现气体成份所发生的变化,认识到吸入肺里的“这一口气”,既没有全部呼出体外,也没有全部进入体内。

继续追问:一部分氧气哪里去了,增加的二氧化碳从哪里来的?学生心情激奋。

摇摇欲试,促使他们不断的探索。

突破教学难点,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扫清障碍,疏通套路。

气体交换的原因,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我充分利用课件中的“气体扩散示意图”,结合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气体扩散的例子,来说明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

并增加【小实验:香水的挥发】,前后排同学依次嗅到香气味的现象,来加深对气体扩散运动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气体交换是人体呼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学生学习血液循环时理解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基础,明确静脉血和动脉血的转变原因,并为进一步学习人体的能量供给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验证人体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观察气体扩散作用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
(1)验证人体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
(2)说出肺泡内、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4、教学难点:气体交换过程是抽象的过程,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作为理解的基础,还需要思维过程中的推理,联想、分析、判断等的支持。

根据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以及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对气体交换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本课的难点是:气体交换的原理。

突破方法:以探究实验为中心组织教学,运用多种直观手段,联系实际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有香味的空气清新剂做实验使得教室充满香味,借助多媒体的课件演示气体扩散的现象,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突破重难点。

5、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用具:烧杯、澄清石灰水、橡皮管、玻璃管、空气清新剂
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6、教学方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知识的发生过程入手,教师把凝结在教材中的科学的活动过程充分展开,重视概念的产生和思维获得过程,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在一系列教学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 感受思考,引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将手放在胸部肋骨上和老师一起做深呼吸,体验呼吸运动过程。

你想过没有:我们每天不停地呼吸,吸入的是什么气体?呼出的是什么气体?吸进的是否全是氧气,呼出的是否全是二氧化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引出课题: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二) 演示实验,体验探究
我们知道人体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就发生了变化。

你能否通过实验证明呢?
(学生看书P27实验过程)
思考:
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手交替捏紧解或松开橡皮管?
2、实验组是谁?甲瓶起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观察思考)
注意观察两个锥形瓶内石灰水的变化,想一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组介绍:乙瓶A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瓶内澄清石灰水无现象,说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比吸入的二氧化碳气体多。

总结:呼出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降低,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高。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人体内气体交换的结果。

(三) 参与活动,理解原理
为什么气体会发生交换呢?
(活动)教师将空气清新剂喷向学生,请闻到香味的学生举手。

采用引导—探索法、从举手的情况看,前面的同学先举手,后面的同学后举手,这个现象说明气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怎么运动?
(提问)前面的学生说一说你闻到的香味浓还是淡?后面的学生谈一谈你闻到的香味是浓还是淡?这说明了气体是怎么运动的?
(总结板书)
一、气体扩散作用原理:从浓度大向浓度小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四) 观察动画,了解过程
(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血液不停的循环流动,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发生了变化,血液成分在哪两个部位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在这里发生变化呢?因为进行了什么交换?(板书)二、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
肺泡内气体交换
组织内气体交换
肺泡内气体交换是怎么进行的呢?
(示动画)思考:
1、肺泡内气体交换指肺泡和什么进行的气体交换?
2、在交换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向什么方向扩散?
3、经过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变化?
(总结板书)
肺泡 血液
学生上台贴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

组织内气体交换是怎么进行的呢?
(示动画)思考:
1、组织内气体交换指组织细胞和什么进行的气体交换?
2、在交换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向什么方向扩散?
3、经过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变化?
(总结板书)
组织细胞 血液 学生上台贴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知道通过气体交换人体内的细胞就可以获得氧气并排出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

下面请哪位同学帮我一个小忙。

假如我是氧气,请问到“组织细胞”该怎么走?
(总结)人体呼吸全过程:
1、肺的通气
2、肺泡内气体交换
3、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4、组织内气体交换
(五) 总结重点,练习巩固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还有什么不懂或疑惑的地方吗?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内容呢?
(学生总结交流,指出重点气体交换过程,难点气体交换原理)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人体呼出的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含量降低的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水蒸气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原理是( )
氧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氧气
A、气体交换
B、气体扩散
3、在人体内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过程是:()
A、肺的通气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D、气体的运输
二、填图题:下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甲处是的气体交换,a代表的气体是,由
扩散进;b代表的气体是。

2、图中乙处是的气体交换,由组织细胞扩散进入血液的是气体[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