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改造案例
制造业智能工厂实践案例分享
制造业智能工厂实践案例分享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制造业的发展,智能工厂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智能工厂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本文将介绍几个制造业智能工厂的实践案例,以分享他们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成功经验。
一、德国机械制造公司XXX德国机械制造公司XXX是一家中型企业,专业生产机床设备。
为了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提高生产效率,该公司进行了智能工厂的升级改造。
他们引入了先进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并建立了与设备连接的信息系统。
通过智能化的生产线,该公司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高度柔性化。
同时,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他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率。
二、美国汽车制造公司XXX美国汽车制造公司XXX是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决定打造智能化的制造工厂,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该公司引入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他们通过物联网连接了生产线上的各个设备,并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和生产数据。
通过大数据分析,他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测性维护,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三、日本电子制造公司XXX日本电子制造公司XXX是一家专业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
为了加强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他们进行了智能工厂的改造。
该公司在生产线上引入了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生产调度和优化。
通过智能算法的优化,他们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最大程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同时,他们还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云平台进行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中国家电制造公司XXX中国家电制造公司XXX是国内知名的家电生产企业。
为了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提高生产效率,该公司进行了智能工厂的升级改造。
他们引入了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并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灵活化和智能化。
通过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他们能够实时监控生产数据,并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
旧厂房改造案例
旧厂房改造成各类产业园案例1、福田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该园由深圳市福中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到福田区政府指导和大力扶持的专业园区。
在2009年第十一届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由福田区政府授牌并正式开园,目前已有60余家企业入驻。
位于福田区梅林,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7.66万平方米,由一栋新建的科技主楼、两栋升级改造的科技2#、3#楼和一栋商务公寓组成。
是福田区响应深圳创建首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落实《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
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府优惠措施以及扶持政策,将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广泛的空间以及优越的环境。
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出巨大的软硬件优势。
位于上梅林的多丽科技楼为福田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首期用房。
该楼由福中达公司投资1.1亿元兴建和经营,于2009年8月落成,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楼高12层,配有近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
科技楼按现代化标准设计和施工,配备先进的光纤通信网络,设施完备、环境优雅。
2#、3#科技楼建筑面积共2.7万平方米,原是旧工业厂房,2009年福中达公司出资900余万元进行了升级改造,并接入了光纤通讯网络,办公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公司将逐步对其实施“腾笼换鸟”,淘汰原有低技术含量的老企业,吸纳新型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入驻。
该项目租金每平方米约55元,政府给入驻企业补贴一半租金以吸引企业入驻,培育市场2、F518创意产业园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劳动社区的宝源路和兴业路之间,一个大型建筑项目矗立在人们眼前,从宝源路看过去裸露的灰色槽钢,粗糙的红色砖墙,完全体现一种粗犷的后现代艺术风格。
2006年,F518创意产业园成为宝安首个利用旧工业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园区,也是第一个纳入宝安区“十一五”规划的文产企业。
F518时尚创意园是在宝安区以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质量背景下所诞生的,它把旧厂房功能成功置换,改造成为文化特色街区。
该园区于2007年6月开始改造建设,同年12月7日落成并开始招商,2008年5月,成为第四届文博会分会场。
东北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案例
东北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案例摘要:一、引言二、东北旧工业建筑的背景及特点三、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意义四、成功案例分析1.案例一:长春市某旧工厂改造为酒店2.案例二:沈阳市某旧厂房改造为酒店3.案例三:哈尔滨市某旧仓库改造为酒店五、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六、对我国旧建筑改造的启示七、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开始面临旧建筑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
特别是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旧工业建筑资源,如何将这些旧建筑焕发新生,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东北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及启示。
二、东北旧工业建筑的背景及特点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曾经拥有众多的工厂、厂房和仓库等旧工业建筑。
这些建筑见证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这些旧工业建筑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2.结构坚固,适用于改造;3.占地面积较大,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三、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意义将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不仅能够实现建筑的再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还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这种改造方式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
此外,旧工业建筑改造酒店还能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住宿体验,丰富旅游产品。
四、成功案例分析以下是三个东北旧工业建筑成功改造为酒店的案例:1.案例一:长春市某旧工厂改造为酒店该酒店将原工厂的厂房和办公楼进行改造,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格,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
酒店内设有餐厅、咖啡厅、会议室、客房等设施,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商务人士。
2.案例二:沈阳市某旧厂房改造为酒店该酒店将原厂房的空间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打造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堂和各类独具特色的客房。
同时,酒店还保留了部分原有设备,营造出独特的工业氛围。
3.案例三:哈尔滨市某旧仓库改造为酒店该酒店在改造过程中,巧妙地将仓库的红砖墙、钢梁等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废弃工厂改造经典案例
废弃工厂改造经典案例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城市规划的更新换代,许多废弃工厂得到了重新改造和利用。
废弃工厂改造不仅可以减少城市废弃资源的浪费,还能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个经典的废弃工厂改造案例。
这个案例位于中国北京市,是一座曾经辉煌一时的传统纺织工厂。
该工厂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当时中国纺织产业的先进代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竞争,该工厂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最终在二十一世纪初停产。
为了充分利用这座废弃的工厂,北京市政府积极推动了工厂的改造和升级。
经过专业团队的精心设计和规划,该废弃工厂最终成功转型为一座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经过改造后的工厂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外观和部分内部结构,同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功能区划和空间打造。
这里建设了办公楼、展览馆、创意工坊、艺术画廊等多功能空间,为企业、设计师、艺术家等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改造后的工厂园区从建筑风格到装饰细节都注重保留原有工厂的工业化特色,通过砖砌墙面、铁艺装饰、大开间设计等手法,使整个园区融入了现代与古典的对话。
同时,园区内还种植了大量绿植和树木,为原本单调的工业场景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改造后的工厂园区不仅提供了办公和展示的场所,还举办了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如设计展览、音乐会、电影放映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为原本冷冷清清的废弃工厂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废弃工厂改造案例的成功,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还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和活力。
通过改造后的工厂园区,人们可以感受到工业遗址的历史沉淀和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和旅游目的地。
总的来说,废弃工厂改造案例是城市更新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重新利用废弃资源,可以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
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废弃工厂改造的重要性,积极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
1.1967年美国旧金山吉拉德里广场
位置:美国加州旧金山渔人码头
特色:全美第一座工厂改造的露天购物中心
1864年,这里叫做毛线磨坊(Woolen Mill);1893年,意大利移民吉拉德里以细火慢熬生产的意大利巧克力,推出后大受欢迎,便买下这栋大楼作为工厂;1964年,已经废弃的巧克力厂、毛纺厂等旧建筑被改建为商店及餐饮设施,成为全美第一座工厂转型的露天购物中心,并改名为“吉拉德里广场”。
2.日本仓敷阿依比广场
项目:将一栋19世纪的纺织厂厂房改建成观光旅馆,通过巧妙的保留红砖外墙的观光及街区原貌,是现代人依然能体验旧时的风光,这个改造获得日本建筑界的最高奖——建筑师学会奖。
特色:保留红砖外墙的观光及街区原貌,观光旅馆
仓敷常春藤广场由明治时期建成的仓敷纺织厂改建而成,红砖上攀爬着绿意盎然的常春藤,极富特色。
其多功能厅“Floral court”的装饰和墙面皆花意盎然,由建于大正初期(19世纪初)的工厂讲堂改造而成。
宽广的酒店庭院内,建筑与空间洋溢着明治、大正时期的浪漫氛围,新与旧完美融合,并设有休憩广场、文化设施、手工坊,是追求文化内涵与舒适体验的各年龄层宾客的绝佳选择。
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北部的一个旧厂房,建筑面积为250㎡,由CUBE Architecten设计。
方创作、工作、会谈、放松或接受访问。
国外工业遗产改造案例
国外工业遗产改造案例
国外工业遗产改造案例包括:
1. 美国旧金山多帕奇绳结步道:多帕奇绳结步道坐落于旧金山东南角的历史街区多帕奇。
这个工厂从1856年开始生产,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了一个汽车教练中心,是从远洋工业转型而来的一部分。
设计师做出了两侧开放的步道设计。
这条步道经过三个区域(水、沼泽和海岸),当人们走在步道上,看到的景观、铺装、植物都是非常独特的。
2. 兰州中车·拾光公园:兰州中车机车厂柴油机分厂厂区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检修和铁路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也是中国铁路机车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个拥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公园拥有五个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相互联系紧密为一个整体。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工业遗产改造案例,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改造、英国的铁桥谷工业区改造等。
这些案例都注重保留工业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将其改造为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公共空间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工厂节能改造经典案例分享
工厂节能改造经典案例分享
工厂节能改造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放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个工厂节能改造的经典案例分享:
案例背景:
某电子制造工厂,面临着高能耗和生产效率不足的问题。
为提升竞争力,决定进行全面的节能改造。
改造措施:
1.智能化生产线:引入先进的生产线设备,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能效改进:对工厂的照明、空调、供暖等系统进行优化,采用高效节能设备,降低能耗。
3.废热回收利用:对产生的废热进行回收利用,用于供暖或其他生产环节,减少能源浪费。
4.绿色建筑设计:对厂房进行绿色建筑设计,采用节能材料和设计理念,降低建筑能耗。
5.员工培训: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节能理念的认识,激发员工的节能意识。
改造效果:
1.能源成本降低:通过改造,工厂能源成本大幅降低,提高了盈利水平。
2.生产效率提升:智能化生产线的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更稳定。
3.环保效果显著: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废物的减少使工厂的环保指标大幅提升。
4.员工满意度提高:员工培训和改善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对企业更有归属感,提高了员工满意度。
这个案例突显了工厂节能改造的多方面收益,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种综合性的改造可以为企业带来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废弃工厂改造经典案例
中国废弃工厂改造经典案例那我可得给你讲讲北京的798艺术区,这可算是中国废弃工厂改造的超经典案例。
想当年啊,那就是一片老工厂区,厂房破破旧旧的,到处都是工业时代遗留的痕迹。
不过呢,这地方可有着独特的魅力。
后来啊,一些有眼光的人就发现了这里的潜力。
他们把那些大厂房保留了原始的结构,像那些高大的空间、裸露的管道啊,都没怎么大动。
然后就开始往里注入艺术的灵魂。
你看现在,满大街都是画廊、艺术工作室。
艺术家们在这儿可劲儿地发挥,墙上挂着各种各样奇奇怪怪又超级酷炫的画作,有些你都看不懂是啥意思,但就是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还有那些创意十足的小店铺,卖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
有那种设计特别独特的小饰品,感觉戴上就能变身时尚潮人;还有手工制作的皮具,摸着那质感就特别高级。
而且这里还经常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和活动。
有一次我去看一个雕塑展,那些雕塑摆放在原来的工厂车间里,周围是旧机器的残骸,这种新艺术和旧工业的碰撞,真的是超级震撼,就好像穿越到了一个艺术和工业交织的异世界一样。
再说说上海的1933老场坊,这也是个从废弃工厂华丽变身的典范。
以前它就是个宰牲场,听起来有点血腥恐怖哈。
但改造之后,那可完全不一样了。
它的建筑风格特别独特,建筑里有各种各样奇特的廊道、天桥和螺旋梯。
这些结构保留了当年屠宰场的设计元素,但是现在看起来却充满了一种神秘的美感。
现在这里有很多时尚品牌的发布会在这儿举行。
那些模特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充满历史感的建筑里走来走去,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时尚对话。
而且也有不少餐厅开在里面,你坐在里面吃饭,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感受着这个建筑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那感觉可太棒了。
另外,成都的东郊记忆也相当不错。
它原来是一个电子工业厂区,那时候的厂房、烟囱啊都是工业生产的标配。
现在可不一样喽,它摇身一变,成了一个集音乐、艺术、娱乐为一体的地方。
到处都能看到和音乐相关的元素,因为成都本来就是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城市嘛。
你能看到很多音乐工作室,还有那种小型的音乐演出场地。
工厂生态改造案例
工厂生态改造案例今天给你们讲个超酷的工厂生态改造故事。
有这么一家老工厂,以前那可真是个“灰色怪兽”。
厂房是那种灰扑扑的,大烟囱整天冒着黑烟,周围的空气总是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
厂子里的地面也是黑乎乎的,到处都是油渍和垃圾,感觉就像一个被污染的小世界。
不过呢,厂子里来了个超有想法的老板,他决定要给这个老工厂来个大变身,就像给一个邋遢的大汉来个超级时尚大改造。
第一步,这个老板就盯上了那些大烟囱。
以前啊,烟囱里排出的废气就像恶魔的气息一样,污染空气。
现在呢,他们给烟囱安装了超级厉害的废气处理设备。
就像是给烟囱戴上了一个空气净化的大口罩,那些黑烟经过处理之后,变得干净多了,不再是黑乎乎的一片,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降低,就像从一个坏小子变成了一个文明小青年。
然后就是厂子里的地面。
之前那又脏又乱的地面可不行,他们就像是给地面做了个超级大SPA。
把那些油渍先清理干净,然后重新铺设了环保的地面材料。
还在工厂里种上了好多绿色植物,沿着道路两旁,就像给工厂穿上了一条绿色的裙子。
这些植物可不光是好看,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空气净化器,吸收着二氧化碳,释放出新鲜的氧气,让厂子里的空气变得清新宜人。
还有水的问题呢!以前工厂排放的废水就像一潭脏臭的死水,直接排到附近的河流里,把小河都弄得脏兮兮的。
现在他们建立了一套超级复杂又超厉害的污水处理系统。
废水要经过好多道工序的处理,就像给废水洗了个超级彻底的澡。
处理后的水变得清澈透明,一部分还能在工厂里循环利用,比如用来浇灌那些绿色植物,或者用于一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生产环节。
这就像是把一个浪费水资源的大手大脚的家伙变成了一个节约用水的小能手。
再说说这个工厂的屋顶。
以前屋顶就是光秃秃的一片,啥也没有。
现在他们把屋顶变成了一个小型的“绿色农场”。
种上了各种蔬菜和花卉,在阳光的照耀下,屋顶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小花园。
这不仅让工厂看起来更加漂亮,还能起到隔热的作用,夏天的时候,厂子里都没那么热了,就像给工厂戴上了一顶清凉的草帽。
船厂改造案例
船厂改造案例
某船厂位于某市区。
由于工厂历史悠久,生产设备老旧,导致产能低下,成本高昂。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船厂决定对工厂进行改造。
改造计划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对生产线进行升级,二是对厂区进行整改。
对于生产线的升级,船厂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改造现有生产线,增加自动化生产流程来提高生产效率。
在厂区整改方面,船厂对外墙进行了粉刷,对园区绿化进行了改进,修复了厂房、道路和停车场。
同时,船厂还在管理方面进行了优化,实行了全面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改造后,船厂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生产线产能大幅提升,员工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
在环保方面,船厂的排放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保护环境。
改造后的船厂不仅提高了竞争力,优化了资源配置,也让公司更好地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为发展繁荣的社会做出了贡献。
中药绿色制造工厂案例
中药绿色制造工厂案例一、案例一:某中药厂的现代化生产线改造某中药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决定进行现代化生产线改造。
在改造过程中,他们采用了绿色制造理念,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 工艺改进:该厂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引入了现代化设备和技术,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物耗。
2. 环保设备:该厂购置了环保设备,如废水处理设备、废气处理设备等,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
3. 资源循环利用:该厂建立了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如中药残渣可以用于制作肥料等。
4. 人员培训:该厂对员工进行了绿色制造理念的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技能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该中药厂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二、案例二:某中药厂的智能化生产管理某中药厂为了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引入了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1. 智能化设备:该厂引入了智能化设备,如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等,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 数据管理:该厂建立了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3. 优化排产:该厂通过智能化排产系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情况,动态调整生产计划和排产顺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人员协作:该厂通过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沟通更加便捷高效。
三、案例三:某中药厂的绿色能源应用某中药厂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决定引入绿色能源技术。
在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后,该厂决定采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相结合的能源供给模式。
1. 太阳能供电系统:该厂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部分生产设备提供电力。
2. 地热能供热系统:该厂利用地热能技术,为生产车间提供热源,减少了燃煤和燃气等传统能源的消耗。
3. 能源管理系统:该厂建立了能源管理系统对太阳能和地热能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控和管理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工业企业改善十大案例
工业企业改善十大案例1. 德国XX工业区提到工业遗址改造,不得不提的就是德国的XX。
他现在已是绝佳的旅游目的地,但XX工业区原本是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以重化工业见长的重工业区,二战后煤矿和钢铁厂纷纷倒闭,XX工业区逐渐荒废。
1989年,XX工业区的复兴计划正式实施,旨在通过景观再设计手段让它重现生机。
2.XX石灰石仓XX石灰石仓库建于1910年,曾经是前石灰石矿场的一部分。
旁边的两个砖炉曾让这座建筑成为XX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该建筑在石灰石工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石头在高高的砖炉内烧制之后运输前会送到仓库储存。
3. 意大利都XX改建公园1998年意大利政府对原有的废弃工业用地推出改建计划。
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城市景观也逐步展现出不同的面貌。
公园拥有5个独立的版块,每个版块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相互联系紧密,成为一个整体。
4.XX工厂位于意大利都灵市的XX工厂建造于1917-1923年间,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福特公司位于美国底特律的自动化工厂。
XX工厂长0.53公里,5层楼高,主厂房面积为23万平方米,是装备垂直的生产线,由地面一层进原料,在楼顶试车跑道上检验成品汽车,鼎盛时期曾拥有12000名员工在这里工作。
5. 德国XX景观公园XX景观公园是德国XX的一个后工业景观公园,原址是炼钢厂和煤矿及钢铁工业,工厂导致周边地区严重污染,于1985年废弃。
1991年,由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与合伙人改造成景观公园。
6. 英国XX峡谷XX峡谷建造于1779年,桥梁坐落于中英格兰西部的什罗普郡塞文河畔,对于世界科技和建筑领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是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7. XX博物馆XX博物馆由世博会城市未来馆改扩建而成,而城市未来馆的前身则是建成于1985年的上海南市发电厂主厂房及烟囱。
8. XX江公园XX江公园的场地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终于九十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
世界上有名的旧厂房改造案列
世界上有名的旧厂房改造案列
以下是一些世界上知名的旧厂房改造案例:
1. 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倫敦,英國):該著名博物館原本是一個電力發電廠,經過改造後成為一個現代藝術館,並于2000年正式開放。
2. 柏林香蕉俱樂部(Berghain,柏林,德國):該著名的夜店原本是一座發電廠,現在已成為全球最知名的電子音樂俱樂部之一。
3. 巴黎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巴黎,法國):這座當代藝術博物館位於一座前工業大廈內,是巴黎市中心的地標建築之一。
4. 紐約高線公園(High Line Park,紐約市,美國):這個城市公園原本是一條廢棄的高架鐵路,通過改造成為一個城市公園,成為紐約市的旅遊熱點。
5. 東京SONY音樂廳(Sony Music Roppongi Museum,東京,日本):這座音樂廳原本是一個火力發電廠,經過改造成為一個音樂廳和展覽空間,是東京藝術和文化的一部分。
以上只是一些世界上著名的旧厂房改造案例之一,當然还有許多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案例,旧厂房改造成为博物馆、剧院、餐厅或社区公园等不同用途的建筑,不仅保留了历史遗迹,还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
旧厂房改造经典案例
旧厂房改造经典案例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许多旧厂房开始闲置,这些废弃的厂房给城市景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然而,一些有远见的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将这些废弃的厂房改造成可使用的空间,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还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旧厂房改造方面取得成功的经典案例。
案例一:798艺术区(北京,中国)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798艺术区,原是20世纪50年代的电子仪表厂,因工业衰退而废弃。
2002年,一些艺术家将其改造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展览空间。
通过修复老厂房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他们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格,并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
这个区域现在成为当代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聚集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显著的增长。
案例二:Dynamo 工厂(苏黎世,瑞士)位于瑞士苏黎世的 Dynamo 工厂曾是一家发电厂。
2011年,当地政府投资将其改造成一个多功能的文化和娱乐中心。
该项目保留了厂房的工业外观,但对内部进行了全面改造,增加了音乐演出厅、展览空间、剧院和餐厅等设施。
这个改造项目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文化场所,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为城市的旅游业带来了显著的增长。
案例三:芝加哥市中心米卡厂(芝加哥,美国)芝加哥市中心的米卡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旧厂房,曾是一家铸铁制品公司的总部。
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厂房被废弃了很长时间。
2004年,一家地产开发公司将其改造成高档住宅和商业综合体。
在保留了建筑物的外观和一些原始工业元素的同时,内部进行了全面的翻新。
米卡厂现在是芝加哥市中心最受欢迎的住宅区之一,吸引了许多年轻专业人士和艺术家。
案例四:基尔菲特特拉斯(布达佩斯,匈牙利)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基尔菲特特拉斯是一个以前的面粉厂。
经过改造后,这个区域成为布达佩斯最时尚和独特的休闲场所之一。
改造项目保留了厂房的原始建筑和一些工业元素,同时增加了许多特色商店、餐厅和咖啡馆。
基尔菲特特拉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成为一个繁忙而有趣的社交场所。
工厂旧改 城市更新案例
工厂旧改城市更新案例
工厂旧改,也称为城市更新或城市再开发,是一种对城市中老旧、废弃的工厂进行改造和再利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使工厂在新的时代中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
以下是一些工厂旧改的城市更新案例:
1. 上海苏州河畔旧工厂改造:在上海的苏州河畔,有许多废弃的工厂和仓库。
近年来,这些建筑被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区、艺术中心和商业空间,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人才,成为上海的文化地标之一。
2. 广州红砖厂改造:广州红砖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工厂,建于20世纪50
年代。
在2009年,红砖厂被改造为一个集创意产业、文化展览和商业为一体的城市更新项目。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之一。
3. 北京798艺术区改造:北京798艺术区原本是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老厂区,在2000年后逐渐演变成集艺术、时尚、文化于一体的产业园区。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人才。
4. 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改造: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前身是华侨城集团的电子废弃物处理厂。
在2004年,华侨城集团将这个厂区改造为一个集创意产业、文化展览和商业为一体的城市更新项目。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之一。
这些案例表明,工厂旧改的城市更新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城市焕发新的活力,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同时,这些项目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保护,确保在改造过程中能够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2024年度十大转化案例
2024年度十大转化案例案例一:“老厂房”变身“酷潮文创园”在城市的角落里,有个废弃的老厂房,就像一个被遗忘的老人。
以前那地方破破烂烂的,到处都是生锈的机器和斑驳的墙壁。
可到了2024年,几个年轻有创意的家伙把它给盘活了。
他们保留了厂房的原始结构,那些大钢梁、大齿轮啥的,然后把它改造成了文创园。
现在里面有超酷的艺术工作室、时尚的咖啡店,还有充满文艺气息的书店。
这个老厂房就像凤凰涅槃一样,从无人问津变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圣地,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房租都涨了好几倍呢!案例二:“垃圾山”到“绿色能源厂”有这么一座垃圾山,那臭味能飘出几里地,周围的居民都苦不堪言。
可是在2024年,环保公司想出了个妙招。
他们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那些可回收的垃圾就回收再利用,剩下的垃圾就用来发电。
通过高科技的设备,垃圾山现在变成了绿色能源厂。
不但解决了垃圾堆积的问题,还能给周围的地区供电呢。
现在那里再也没有臭味了,周围还种上了花草树木,简直是变废为宝的典范。
案例三:“传统书店”的互联网转型。
有一家传统书店,在电子书和网购的冲击下,差点就关门大吉了。
老板是个固执的老头儿,但到了2024年,他也开窍了。
他把书店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弄了个线上读书社区。
读者可以在上面预定书籍、参加线下读书活动,还能和其他读者交流读书心得。
书店里也增加了智能书架,能快速找到顾客想要的书。
而且,书店还经常搞直播卖书,邀请作家来做客。
现在这家书店不但起死回生,还成了当地的文化地标呢。
案例四:“滞销农产品”变“网红美食”某个山区的农产品一直卖不出去,那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只能烂在地里。
农民们愁得头发都白了。
2024年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想出了个点子。
他利用短视频平台,把农产品的种植过程、新鲜模样都拍成有趣的视频。
还找了当地的大妈大爷们做代言,展示农产品的地道风味。
这些农产品一下子就火了,成了网红美食。
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农民们的收入翻了好几番,现在都过上了好日子。
有趣的建筑改造案例分享
有趣的建筑改造案例分享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几个超有趣的建筑改造案例,保证让你大开眼界!一、废旧工厂变身创意艺术园区。
有这么一个废弃的老工厂,以前是生产那种老掉牙的大机器的。
厂房破破烂烂,到处都是生锈的铁架子和黑乎乎的油渍。
但是呢,有一群超有创意的家伙,他们就像是建筑界的魔法师一样,盯上了这个地方。
他们把那些巨大的车间保留了下来,然后把里面改造成了一个个超酷的艺术工作室。
原本用来放机器的大空地,现在成了艺术展览的大厅。
那些生锈的铁架子,你猜怎么着?被他们稍微加工了一下,就变成了独特的雕塑,摆在园区的各个角落,充满了工业风的艺术感。
还有墙上那些油渍,他们没有费力去清洗,而是请画家根据油渍的形状画了一些抽象画,简直绝了!现在这个创意艺术园区,成了年轻人最爱去的地方,到处都是穿着奇装异服的艺术家,以及拿着相机拍照的文艺青年。
二、水塔变民宿。
你们见过水塔吗?就是那种高高的、孤零零站在那的大水塔。
一般人看到水塔,就觉得它除了蓄水没别的用处了。
可是在某个小村子里,有个聪明的家伙就不这么想。
他把这个水塔买了下来,然后开始大改造。
他在水塔的内部,就像搭积木一样,搭起了一个个小房间。
水塔的墙壁很厚,正好用来做隔音,住在里面超级安静。
然后他在水塔的顶部开了个天窗,晚上躺在床上就能看到星星,那感觉就像是睡在宇宙飞船里一样。
而且呢,他把水塔外面重新刷了一遍漆,画上了当地的一些特色风景,远远看去,这个水塔民宿就像是从童话里走出来的一样。
来这里住的游客都特别兴奋,感觉自己住在一个独一无二的地方。
三、集装箱改造成时尚街区。
现在流行环保嘛,有人就打起了集装箱的主意。
他们找了一大片空地,把一堆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拉了过来。
这些集装箱可没有被简单地堆在一起哦。
他们把集装箱切割、拼接,组合成了各种各样的店铺。
有咖啡馆,从外面看就是一个巨大的蓝色集装箱,走进去却温馨得很,咖啡的香气弥漫在小小的空间里。
还有服装店,那些时尚的衣服挂在集装箱改造的衣架上,再配上集装箱特有的金属质感背景,感觉衣服都变得更酷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特现代美术馆
总结:
泰特美术馆内部改造方法: 在建筑内部,充分利用原建筑的结构与空间,满足新的展览功能需求。利用加 法在空间中加建交通空间和公共休息空间,来解决建筑内部交通组织问题的同 时加强和丰富原建筑空间的视觉感受。 在自然采光方面,面对如此体量巨大的旧建筑改建,采用多种自然采光的方式 ,除了满足建筑内部自然采光的需求,通过光线对建筑空间的塑造使其具有精 神上的象征。
34
上海“8号桥”
“桥”的连接
“8号桥”的“桥”字有三重 含义。
一是改建后的厂房结构 特点是,主体以桥连贯;
二是“8号桥”所涉及的 多种业态,包括设计、广告 等现代服务业,如同桥梁一 样相互融会贯通;
三是“8号桥”吸引了众 多的国外顶级设计事务所和 咨询公司入住,成为这些事 务所与上海沟通的桥梁。
是,组织工作区域,公 共区域和交通区域,并 使得其上分布的流线互 不干扰。 源于泰特前身发电站的 独特结构,使得路线简 化,极大地斱便了参观 使用者。
交通区 域(楼 梯,电 梯等)
14
泰特现代美术馆
15
泰特现代美术馆
他们在主楼顶部加盖两层高的玻璃盒子不仅可以为美术馆提供充足的 自然光线还能为观众提供浪漫优雅的咖啡厅和餐厅环境人们可以在这 里边 喝咖啡边俯瞰伦敦城 ,欣赏泰晤士美景。 在巨大烟囱的顶部,设计师还加盖了一个由半透明的薄板制成的顶。由 于是瑞士政府出资建造 .因此命名为“瑞士之光”。每当夜色降临.烟 囱顶部就折射出美丽的光芒 ,整个美术馆成为了一座指引人 类精神之 光的灯塔。而横跨泰晤士河的千禧桥连接起代表古典文明的圣保罗大 教堂和充满现代精神的美术馆,别有一番意味 。
07
泰特现代美术馆
泰特现代美术馆主入口:
泰特美术馆的入口并没有设 置在建筑标志性的大烟囱下, 而是设置在建筑的西侧。
这是因为建筑北侧的人行道 已 经比较拥挤,若将主入口设 置在北侧,会使得广场前多条 动线汇合,从而引起人流的混 乱(如图)。这样设置可以牵 引人流,使得外围空间更加有 序。
08
泰特现代美术馆
英国泰特现代艺术馆的前身是伦敦热电厂,这里曾经是 伦敦地标。从热电厂到艺术馆的变身似乎太不可思议, 这一改造也是工业遗产研究者们所津津乐道的改造性再 利用案例之。
伦敦热电厂由小斯科特爵士(Sir Giles Gilbert Scott)1947 年设计,1963 年完工。发电厂主 体建筑像个扁盒子,充满工业时期的审美趣味:中线上 高高的烟囱,与对岸的圣保罗大教堂的圆顶相映成趣。
泰特现代美术馆出口:
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出口设置 在了建筑的“大烟囱”之下, 并在出口处设置了大广场,游 客们在欣赏完现代艺术之后, 可以迅速融入外界的环境之中, 同时与泰晤士河南岸的步行道 的人流汇聚。
游客们可以在广场中嬉戏, 放松,同时可以欣赏到泰晤士 河对岸的圣保罗大教堂的优美 风光。从这个角度看来,这个 广场也成了伦敦城市公共景观 设施的一部分。
18
泰特现代美术馆
总结:
泰特美术馆外部改造方法:
在建筑外部,除了对原有建筑的最大化修复再利用之外,改建部分主要通过形 体的加、减法和材料的新旧对比的设计手法来完成建筑外部空间的改造。
1、是指在建筑北侧顶部增加了双层玻璃的“光梁”,作为酒吧的使用功能, 同时提供观展人群一个俯瞰泰晤士河景观的视点,同时为北侧顶部展厅提供自 然采光。 2、是指在美术馆西侧主入口处下沉的坡道,通过地面的下沉,将建筑外部的 人群自然的引入到建筑内部。使得建筑内部的空问具备城市空问的公共性,激 发了建筑的活力。 3、在材料新旧的对比方面,主要是建筑顶部“光梁”的半透明玻璃材质与原 建筑砖墙的实体之间的虚实、新旧的对比,通过材料的对比明确新旧建筑的关 系。立面上长窗的玻璃材质与砖墙的对比则使得工业建筑独有的美感被激发出 来。
2003年经过新的设计改造 后注入时尚、创意的元素,成 为了沪上时尚创意园区之一, 有不少设计公司、创意团队入 驻于此。
22
上海“8号桥”
上海“8号桥”简介: 交通区位:
8号桥位于 上海城市中心 卢湾区,由思南路、建国 中路与重庆南路环绕而成, 临近淮海中路商圈,交通 方便,并且不乏一大会址、 复兴公园、周公馆、田子 坊等文化设施分布其周边。
32
上海“8号桥”
创意与个性的空间特色:
上海8号桥的设计理念是给消费者在办公室和家之外第三个可以去的地方,是一个将工作和生 活融合在一起的时尚生活中心。 创意人士喜欢集聚在一些空间比较多元化的地方,在一起交流会激发出很多创意的灵感出来。这 里有室内空间,有户外空间,这个环境不一定非常的豪华,但是它绝对是有个性的, 除1号楼大厅外的所有室外、半室外空间都可供租户免费使用。在这些环境中,可以添设咖啡茶座 、进行作品展示、时装走秀、举办大型综合活动,是人们最好的交流平台。
30
上海“8号桥”
宽敞与自由的空间特色:
8号桥的空间设计在并 不十分富裕的面积上保持 了宽敞与自由的特色。
首先是很多公共区域 的保留:“后院”是其核 心地带,一个大的户外空 间。这里可以小坐聊天, 拍照,上网,办公。为了 交流的方便,在1号楼设置 了会所、展示厅,5号楼还 有一个活动大厅,后来逐 渐成为外面很多的品牌举 办各类品牌活动的场所。
伦敦市政府在泰特现代艺术馆选址时经过仔细调查, 发现伦敦热电厂在地理位置、空间结构、建筑风格等方 面都极具优势。
04
泰特现代美术馆
基地位置:泰特博物馆的基地在伦敦
城市中心,北临泰晤士河,河对岸是中 世纪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之间通过新 建的千禧桥连接。位于一块4.68公顷的 梯形地段上。
它的地理位置也是美术馆备受关注 的原因之一,河对岸与它遥遥相对的圣 保罗大教堂,世界第三大圆顶教堂,它 模仿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是英国古典 主义建筑的代表。
33
上海“8号桥”
开敞的交流的空间:
第二个特点就是所有办公室对着 走廊的墙面全是玻璃的,敞开式的办 公环境让人可以随时推门进入,看看 他们在做什么。 “交流”是开发者 在为设计公司提供硬件条件时必须考 虑的一个因素。
这样的工作环境确实对设计师的 入驻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很多设计 公司放弃原来的写字楼而选择8号桥 ,就是因为这里能够“提供交流的平 台” ,“有一个创意产业的整体氛 围,这里的公司之间就会有很多的合 作”。
把泰特现代推向 极致的是他内部 所包含的巨无霸 “母系统”展示 空间—— 由涡轮 车间改造的通高 展厅。 把泰特现代推向 精致的则是他所 包含的林林总总 的小尺度“子系 统”展示空间。
(图示为泰特现代美术馆 的展示空间轴剖图)
12
泰特现代美术馆
13
泰特现代美术馆
泰特现代美术馆:
功能分区的最大任务
09
泰特现代美术馆
泰特现代美术馆分区:
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的 主体结构分为7层。主入口 和售票处均设在一层。从二 层开始迚入展觅空间,面向 脚下的泰晤士河,依据不同 的功能需求对位亍烟囱两侧 的大空间迚行了复杂却富有 秩序的分割。此外,在五层 位置还架设了一座天桥,维 系着重要的功能分区。
主入口大厅
23
上海“8号桥”
8号桥尊重旧厂房较为科学 的空间划分,保留了原有的8栋 单体厂房,并分别标上了楼号。 这些单元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园 区内,由形态各异的取意于“桥 ”的建筑空间联结为一个整体。
在一号楼到八号楼之间随意 穿行,体验建筑,室内景观和室 外景观在虚实间的变化互动,颇 有几分穿越时空的味道,令人兴 趣盈然。
06
泰特现代美术馆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基本设计原则:
旧建筑再利用的矛盾在于新功能与建筑实体,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一对应的关 系,常常是处于一种中间状态。从解决这些矛盾出发,对原有空间进行保留、拆 除和新建从而构成一个新的有生命的建筑,是再利用的关键。 1.匹配原则 匹配原则是指满足新功能的要求,保持旧建筑特征,结构上合理,经济上可行, 维护上方便,从而使建筑进入新的良性循环。匹配原则主要体现在新功能和原有 形式之间的关系上。形式追随功能,这是现代建筑的基本理论之一。 2.综合效益原则 3.遵从原则 遵从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尊重旧建筑的历史,遵从旧建筑的原有建筑逻辑, 挖掘空间潜力。对于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旧建筑,我们要注重保护、保留 它的外立面及其周围的环境;对于一般性旧建筑,则要遵从它原有的建筑逻辑、 体量关系、空间结构特点、技术措施等等,尽量使其适应新的功能需求。
20
02 PART TWO
上海8号桥
------旧工业厂房改造项目
上海“8号桥”
上海“8号桥”简介:
八号桥占地面积7000
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 平方米,建国中路8 号曾是旧 属法租界的一片旧厂房,解放 后成为上海汽车制动器厂旧工 业厂房。 规划设计力争保持原厂房的整 体布局,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 更新组合。
35
上海“8号桥”
“桥”的连接:
连接房子和房子之间的桥是8号桥在建筑上最动人的设计之一。整个园区由7栋房 子构成,在房子的二层,设计师以桥作为连接,连通了每一栋房子,也使得人与人 之间的沟通有了一个最好的平台。整个园区一共有四座桥,每座桥的造型均不同, 极富工业感的铁桥是在厂房原来的设施上扩展的。
在设计中,更多地在其中设 置了大量室内、半室内和外部 公共空间。尽可能地提供交流 的平台和丰富的公共空间,让人 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交流变得非 常重要。
24
上海“8号桥”
25
上海“8号桥”
26
上海“8号桥”
27
上海“8号桥”
“新”与“旧”的对比:
28
上海“8号桥”
“新”与“旧”的对比:
外广场
两栋建筑物相距608米,如何向这伟大的宗教建筑致敬成为设计师们重要的课题 。并且根据政府规定,任何周边建筑高度不能超过教堂穹顶的高度,也就是说高度要 控制在111.25米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