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二物理功与机械效率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12.总复习:功-功率-机械效率(基础)知识讲解

12.总复习:功-功率-机械效率(基础)知识讲解

总复习:功功率机械效率(基础)【考纲要求】1、理解功、功率的概念,能够解决简单问题,比较功和功率的大小;2、会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知道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这个物体做了功。

要点诠释:(1)理解判断的依据:依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重点:抓住力作用在物体上是否有“成效”。

(2)明白不做功的三种情况:A. 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B. 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情况叫“不劳无功”。

C. 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此情况叫“垂直无功”。

(3)在分析做功情况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A. 当物体的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垂直时,这个力就要做功。

B. 一个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时,有一些力做了功,有些力没有做功,因此讲做功必须指出是哪一个力对哪一个物体做功。

C. 什么叫物体克服阻力做功:若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一个与此方向相反的力F的作用,我们通常说物体克服阻力F做了功。

比如:在竖直向上,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Gh;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 =fs 。

考点二、对公式W =FS 的理解 1.公式: 一般式 W =Fs常用式 W =Gh (克服重力做功),或W =f 阻s (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2.单位: 焦耳(J) 要点诠释:(1)有力才有可能做功,没有力根本不做功。

(2)F 与s 的方向应在同一直线上(初中要求)(比如一个人提着一重物G ,从山脚顺着一之字形的山路爬到山顶,此时人克服重力做功所移动的距离并不是山路的长,而是从山脚到山顶的高。

) (3)做功的多少,由W =Fs 决定,而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关。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机械效率公式大全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机械效率公式大全

机械效率公式大全
江西省安福县山庄初中 徐金妹 整理
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如图示滑轮(竖立的滑轮):克服物体重力做功
(1)已知:G 、F 、h ,n (由图象获取)
W 有=G ·h
W 总=FS=F ·n ·h
n
F G FS Gh W W ⋅===总有
η W 额= W 总-W 有
=G 轮·h (若忽略摩擦和绳重)
h W G 额轮=(若忽略摩擦和绳重)
(2)已知:G 、G 轮、h 、n (由图象获取)
忽略摩擦和绳重:
W 有=G ·h
W 总=( G+G 轮)·h (G 轮应是所有动.
滑轮的重力) 轮
轮总有
G G G )h G (G Gh W W +=+==η 2、横卧的滑轮:克服物体与地面摩擦力做功,与物体重力无关
已知:F 、f 、物体移动的距离h 、n(从图中获取)
W 有=f ·h
W 总=FS=f ·n ·h
n
F f FS fh W W ⋅===总有
η 若增大G ,则物体对地压力增大,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增大,机械效率提高。

提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取决于物重和动滑轮的重力:
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提升同一重物,动滑轮的个数越多越省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二、斜面
W 有=G ·h W 总=FS FS Gh
W W ==总有η。

初二物理功与机械效率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功与机械效率知识点汇总

一、功的定义及公式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4.功的单位:焦耳;1J=1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二、功率公式及换算功率公式:功率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mW马力..功率换算:1kW=103W1mW=106W1马力=735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三、功率定义及意义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pagebreak四、总功定义及公式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斜面:W总=fL+Gh=FL五、额外功的定义及公式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六、有用功定义及公式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用=Gh七、功的原理及应用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3、应用:斜面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pagebreak八、机械效率的测量①原理:η=W有/W总=Gh/Fs×100%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九、机械效率定义及公式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②公式:η=W有/W总×100%..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十、理解机械效率应该注意的问题1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2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是否省力、重物被提升的高度及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的多少等因素无关;3η=W有用/W总;机械效率的高低是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决定的;因此不能说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的高低或总功越大;机械效率就越低;4同一滑轮组在不同情况下机械效率不一定相同..pagebreak十一、影响滑轮组和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1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Gh/FS=Gh/Fnh=G/nFn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段数或承担重物重的绳子的段数;S=nh使用滑轮组来提升物体时;机械间的摩擦越小;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若不计绳重及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Gh/G+G动h=G/G+G动=1/1+G动/G由此可见;在不考虑绳重及摩擦时;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大小仅与滑轮的重量及物体的重量有关;而与提升的高度和滑轮缠绕方式无关..被提升的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在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重量越小;机械效率越高..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增大物体重力②减小动滑轮的重力③减小轮和轴间的摩擦2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Gh/FS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光滑程度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斜面越光滑;斜面的机械效率就越高;光滑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斜面的机械效率就越高..十二、怎样区分总功和有用功判断有用功合总功的关键是:明确在具体问题中做功要达到的目的..例如;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升一定的高度;因此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h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而人在提升物体的同时;还要克服摩擦和动滑轮的重量而做功;所以此时人对滑轮组所做的功就是总功;它等于人对绳的拉力F与绳在拉力下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即W 总=FS又如;在用斜面提升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升到某一高度;因此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其中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h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而人在斜面方向拉动物体的过程中;还要克服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做功;所以人做的总功为人对物体的拉力F与物体在拉力方向移动距离S的乘积;即W总=FS..再如;当用桶从井口提水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提水;所以人对水做的功才是我们的有用功;而提水时不得不提起桶;所以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打捞桶;因此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而附带提起的水对我们来说是没用的;所以这时候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十三、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第三节机械效率最全笔记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第三节机械效率最全笔记

机械效率知识点一、有用功和额外功1、使用机械做功与不使用机械直接做功是否相同提出问题:不使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时做的功相同吗?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参照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

①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的提升一定的高度,如图甲所示,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②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的提升相同的高度,如图乙所示,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比较弹簧测力计拉力两次所做的功,你能发现什么?找出原因。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两个、滑轮两个、细绳一条、铁架台实验过程:①用弹簧测力计直接将重为4N的钩码匀速提升0.5m,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钩码升高的高度h1。

①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重4N的钩码匀速提升0.5m,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和绳子自由端在F2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实验验证:①直接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提升0.5m,拉力F1111。

①用弹簧测力计借助一个动滑轮将钩码提升0.5m,拉力F2所做的功W2=F2s2=3N×1m=3J。

①W2>W1,表明借助动滑轮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做功多一些,做功多的原因是机械本身的自重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论:①用滑轮提起重物时,将重物提升一定高度所做的功,叫做有用功,用W有表示,若重物的重力为G,提升的高度为h,则W有=Gh。

有用功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必须做的功。

①使用滑轮组提升钩码,我们还不得不克服动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及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多做一些功,这部分功叫做额外功,用W额表示。

额外功是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①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是总共做的功,叫做总功,用W总表示,W总=W有+W额。

总功指拉力做的功,即动力做的功,即W总=Fs。

①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的单位都是焦耳(J)。

2、有用功和总功的区别一般来说,动力对机械做的功为总功,机械对物体做的功为有用功。

有用功可理解为一种“目的”功。

在用动滑轮或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使用机械的目的是提升重物,那么克服重物的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即W 有=Gh ;用滑轮组拉动重物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时,使用机械的目的是水平移动重物,那么克服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即W 有=F 摩s 。

八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运动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单位是牛顿(N)。

2.力的作用方式: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力的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变化、使物体运动、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或方向。

4.重力: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是所有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力。

5.力的合成:平行力合成、垂直力合成和斜向力合成。

二、机械能与机械运动1.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等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理想情况下,物体在机械能守恒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不变。

4.动力学定律:质量与加速度、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5.杠杆原理:要使杠杆平衡,需满足力矩相等条件。

三、导热与热能1.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之间热能传递的方式。

2.热传导: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振动和电子运动来传递。

3.热传导的速度:与物质的导热率和物体的温差有关。

4.热膨胀与热收缩: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被冷却后体积收缩。

5.物态变化与物质内能: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潜热。

四、光的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光与物体表面相交,在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满足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现象。

4.光的颜色与频率:不同频率的光波对应不同的颜色。

5.光的透射:光从一种介质穿过另一种介质。

五、声与声音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空气产生压缩和稀薄的交替运动,从而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物质的振动传递的,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3.声音的特点:音调、响度和音色。

4.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5.声音的吸收和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物体吸收,也会发生衍射现象。

六、电与磁1.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压是电流的驱动力。

2.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

八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一、功1.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作用时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3.功的单位:焦耳(J)或牛·米(N·m)4.功的特点:-功是标量,没有方向;-只有当力与位移方向相同时,才能得到正的功;-当力垂直于位移时,对物体不做功;-当物体不发生位移时,力对物体也不做功。

5.功与能的关系:功是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体现,可以使物体具有动能或势能。

二、机械能1.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动能:-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1/2×质量×速度²。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动能正比于质量和速度的平方。

-动能的单位:焦耳(J)。

3.势能:-势能的定义: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重力势能=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弹簧势能的计算公式:弹簧势能=1/2×弹簧的劲度系数×形变的平方。

-势能与高度、劲度系数及形变的关系:重力势能正比于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弹簧势能正比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形变的平方。

-势能的单位:焦耳(J)。

4.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其他能量转化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5.机械能的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较高位置下落的物体,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动能转化为势能:减速下降的物体,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6.能量转化效率:能量转化所能得到的结果与能量的损失之比。

三、练习题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被向右的力推了10m,推力的大小为20N。

求这个物体所获得的动能。

解:物体获得的动能=1/2×质量×速度²质量 = 2kg,速度 = 推行距离÷ 时间,手算1秒,速度为10m/s 物体获得的动能= 1/2 × 2kg × (10m/s)² = 100J2.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它的形变为2cm。

教科版: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

教科版: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

功和功率一、基本知识点:1、力学中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②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s。

2、功的计算公式:①W=Fs;②W=Pt。

功的单位是J(与电功的单位相同)。

注意:⑴功的计算公式的习惯表现形式:①W=Fs(水平方向上);②W=Gh(竖直方向上)。

⑵体会“J”这个单位的大小:把一个苹果从地板拣到饭桌上,所做的功大约就是1J。

3、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在单位时间(或1s钟)做的功叫做功率;计算公式是P=W/t;4、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主单位是W,1W=1J/s;1kW=103W。

注意:体会“W”这个单位的大小:如果你用1s钟把一个苹果从地板拣到饭桌上,你的功率大概就有1W。

※5、功的原理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典型例题:【例1】下列过程中,力做了功的是[ ]A.小孩用力推一辆小车,但没有推动B.小孩用力向上提一袋大米,但没有提起来C.大扫除时,一个同学将一桶水从教室前面提到教室后面D.大扫除时,一个同学将一桶水从底楼提到四楼的教室里【试一试】小明在下列过程中,没有做功的是[ ]【例2】用10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5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了10m,求拉力做的功。

注意:这里的重500N是个“陷阱”。

【试一试】1、用50N的力拉着重为1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前进了10m,在计算拉力所做的功时,正确的式子是[ ]A.W=50N×10m B.W=100N×10mC.W=(50+100)N×10m D.W=(100-50)N×10m2、体育课上,小明用50N的力将重为40N的实心球扔了10m远,则小明对实心球所做的功[ ] A.500J B.400J C.0J D.无法确定【例3】把重200N的箱子搬上10m高的楼,人对箱子做了多少功?【试一试】起重机的钢绳把重500N的物体吊高了5m,接着又吊着该物体沿水平面移动了4m,在此过程中,起重机对物体做的功[ ]A.W=500N×5m B.W=500N×4mC.W=500N×(5+4)m D.W=500N×(5-4)m【例4】质量为60kg的人用1min爬到了12m高的楼上,求此人的功率是多少?解:⑴人上楼时,对自己做的功为:J7200m12kgN10kg60hmgGhW=⨯⨯=⋅==/⑵人的功率为:W120s60J7200tWP===【例5】功率为1kW的机器工作1h做功多少?【例6】一台抽水机每小时能把100m3的水抽到18m高的地方,求抽水机的功率。

初二物理功、功率、机械效率讲义

初二物理功、功率、机械效率讲义

初二物理功、功率、机械效率讲义1.关于机器的效率和功率,正确的说法是机器的功率越大,做的有用功越多。

机器的效率越高,做功所消耗的能量越少。

2.要提高做功效率,可以采用增加机器的机械效率或者减小做额外功的方法。

3.工人师傅做的有用功是8000J,做的总功是J,做功的功率是8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4.做的总功是50J,被提升的重物为2m。

5.(1) 额外功为200J。

(2) 拉力F为300N。

(3)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150N。

6.(1)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

(2) 工人做功为3600J,此过程中的机械效率为60%。

7.(1) 司机至少需用N的力才能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

(2)司机做功的功率为1920W。

8.(1) 滑轮组在空中提起石块时的机械效率为0.72.(2) 石块密度为2000kg/m³。

9.牵引车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之比为1:2,因此牵引车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为800N。

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为1200N,因此物体所受的重力为400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拉力为1200N,因此牵引车所做的有用功为9600J。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物体在匀速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变,因此牵引车所做的总功为9600J。

物体在水中的体积为0.75m³,因此物体的体积为1.25m³,物体的密度为960kg/m³。

1.物体在出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2.物体在出水面后上升的速度为1m/s。

牵引车拉力的功率是多少?根据图23,正方体合金块A的边长为0.2m,挂在以O为支点的轻质杠杆的M点处。

在A的正下方放置一个同种材料制成的边长为0.1m的立方体B,物体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OM∶ON=1∶3.一个重为640N的人在杠杆的N点通过定滑轮用力F1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此时A对B的压强为1.4×10Pa,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45×10Pa。

如果人用力F2=90N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p。

功功率机械效率知识点总结

功功率机械效率知识点总结

功功率机械效率知识点总结
1. 功:描述一个物理系统所做的工作量,通常用焦耳(J)表示。

2. 功率:描述单位时间内物理系统所做的工作,通常用瓦特(W)表示。

3. 机械效率:描述机械设备的能量转换效率,它是用输出功率除以输入功率得到的比率。

4. 输出功率:描述机械设备的输出能量,通常用瓦特(W)表示。

5. 输入功率:描述机械设备的输入能量,通常用瓦特(W)表示。

6. 摩擦损失:机械设备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导致的能量损失。

7. 机械效率的提高方法:包括减少摩擦损失、改善轴承运转、提高传递能量的钢材质量、提高工作环境温度等。

8. 机械效率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生产、机械运输、农业机械、航空航天等。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知识点机械效率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在机械运动中能够转换为有用工作的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机械设备,因此了解机械效率的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机械效率。

一、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效率是指一个机械装置中有用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通常表示为η。

其公式为:η=有用功/输入功其中,有用功指机械设备所能输出的能够产生有用工作的功率,输入功指机械设备接收到的能量总量。

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在机械运动中,通常会存在摩擦等形成的损耗,因此机械效率不可能等于1。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η=输出功率/输入功率其中,输出功率指机械设备所能输出的功率,输入功率指机械设备接收到的能量总量。

三、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机械效率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 摩擦机械摩擦是机械效率的主要损失因素。

摩擦会使机器产生不必要的能量损失,从而降低机械效率。

2. 机械结构机械结构的紧凑、稳固性、摩擦等都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效率。

3. 压力和温度机械设备所处的压力和温度也会影响机械效率。

当机械设备处在高压或高温环境中时,摩擦力会增大,从而降低机械效率。

4. 能源输入方式能源输入方式不同,机械效率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内燃机的机械效率比手动搭扳手的效率要高。

四、机械效率的应用机械效率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

在机械设备的设计和使用中,我们需要考虑机械效率的因素,以提高机械效率,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另外,机械效率还可以用于评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质量。

对于同一种机械设备,机械效率较高的设备也意味着其性能较好。

总结:机械效率是机械设备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理解机械运动中的能量转换过程和提高机械设备效率都非常重要。

在实际应用和设计中,应该考虑到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以提升机械效率和设备的性能。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Pt(米)P:W(瓦特) t:s(秒)4、国际单位:将N·m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 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 = 1焦)。

6、常见的功:克服重力做功:W=Gh;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二、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2、说明:①功的原理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对于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人做的功(FS)=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3、应用:斜面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不计摩擦)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④实际斜面:斜面粗糙(考虑摩擦)若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这样F做功FL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考点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如图15-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的作用力均用F表示,人对所作用的物体做功的是( )2. 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做了功的()A. 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B. 沿斜坡方向把物体拉上去C. 人提水桶沿水平地面行走D. 天花板上的电线吊着电灯3.如图15-2所示,李晶同学将放在课桌边的文具盒水平推至课桌中央,她针对此过程提出了如下的猜想.你认为合理的是()A. 文具盒所受重力对它做了功B. 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对它做了功C. 文具盒所受的推力F对它做了功D. 在此过程中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4. 四种情景中,其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A.火箭腾空而起的推力B.叉车举起重物的举力C.人推石头未动时的推力D.马拉木头前进的拉力5.在举重比赛时,一运动员在第一阶段把150kg的杠铃很快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停留3s。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第1节功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P=Fv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 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动能和势能一、能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

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2)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2)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2)八班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1、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n 有力无距离:搬而未起,推而未动,有力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

n 有距离无力:物体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运动方向上没有力对物体做功(踢球离开脚后移动的距离,人对(足球)没有做功)。

n 力和距离垂直: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通过的距离和力的方向垂直,物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2、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

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用公式表示:W=FS,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不用机械时对重物所做的功(Gh)。

机械效率(讲义及解析)

机械效率(讲义及解析)

机械效率(讲义及解析)一、知识点睛机械效率:(1)公式:(2)求解有用功或总功时,能够直截了当用对应的力乘以距离;也能够用关系 W 总=W 有+W 额。

(3)阻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物重、机械自重、摩擦等。

杠杆的机械效率:F有用功:杠杆作用在物体上的拉力所做的功,即;总功:施加的动力所做的功,即。

额外功:克服杠杆自重所做的功。

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用功:作用在物体上的拉力所做的功,即;总功:绳子自由端拉力所做的功,即。

额外功:克服滑轮自重所做的功。

机械效率:。

斜面的机械效率有用功: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即。

总功:沿斜面施加的拉力所做的功,即。

额外功:克服摩擦所做的功。

机械效率:。

二、精讲精练现有重 800N 的木箱 A,小李同学想把它搬到高为 6m、长为10m 的斜面上,如图所示,他站在斜面上,沿斜面向上用 600N 的拉力使木箱 A 以 0.2m/s 的速度匀速从斜面底端到达斜面顶端。

求:(1)小李同学拉木箱的功率是多大?(2)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3)木箱 A 在斜面上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一辆小汽车正在匀速爬上六盘山一段坡长是 1000m、坡高 h 是60m 的盘山路,小汽车的质量 m 是 1000kg,小汽车的牵引力 F是 720N。

(1)如图所示,上山的路修成盘山弯曲的,目的是。

(2)假如小汽车内坡所用时刻为 60s,求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大?(3)这段盘山路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取 g=10N/kg )在某个仓库,小华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物资推到车内,联想到上物理课时老师讲过的知识,小华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小华同学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因此他用同一块木板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拉动木块;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移动(填“左”或“右”)。

初二物理功和机械能以及简单机械知识点-初二公式综合

初二物理功和机械能以及简单机械知识点-初二公式综合

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公式Pt FS W ==各量单位:W :J (焦耳) F :N (牛顿) S :m (米)P :W (瓦特) t :s (秒)4、国际单位:将N ·m 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1J=1 N ·m5、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 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 = 1焦)。

6、常见的功:克服重力做功:W=Gh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 (f 是摩擦力)二、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P(单位:W)1、公式:tW p = 2、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常用单位kW换算:1kW=1000W3、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机械效率无关)。

4、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他们之间没有可比性。

(1)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2)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三、机械能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2、机械能势能a、重力势能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高度),重力势能就越大b、弹性势能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C、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3、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2)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一、功的计算1.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的效果,是标量,用符号W表示,单位是焦耳(J)。

2.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θ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3.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功:静摩擦力的功W = Ff × s,其中Ff是静摩擦力,s是物体的位移;滑动摩擦力的功W = Ff × s × cos180° = -Ff × s,其中负号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功是负值。

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物体在重力场中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重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势能的减少量。

二、功率的计算1.功率的定义: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是标量,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

2.瞬时功率的计算公式:P = F × v × cosθ,其中F是力,v是物体的速度,θ是力和速度之间的夹角。

3.平均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 / t,其中W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功,t是时间。

4.瞬时功率与平均功率的关系: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瞬时功率等于平均功率。

三、机械效率的计算1.机械效率的定义: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用符号η表示,没有单位。

2.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 W_有用 / W_总,其中W_有用是物体完成的有用功,W_总是物体总共完成的功。

3.机械效率与功率的关系:机械效率与功率没有直接关系,但功率越大,机械效率可能越高。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摩擦、减小额外功、选择合适的机械结构等。

四、注意事项1.在计算功时,要注意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是否一致,不一致时要乘以cosθ。

2.在计算功率时,要注意时间和速度的对应关系,瞬时功率对应某一时刻的速度,平均功率对应一段时间内的速度。

3.在计算机械效率时,要注意区分有用功和总功,有用功是完成任务所需的功,总功是有用功加上额外功。

物理八年级机械与功知识点整理

物理八年级机械与功知识点整理

物理八年级机械与功知识点整理物理八年级机械与功学问点1功一、力学中的功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肯定距离没有做功的状况: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②与力的方向垂直②惯性不做功二、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公式:W=FS功率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比较做功的方法:②相同的时间比较功②相同的功比较时间汽车牵引力功率:P=Fv(匀速直线运动)动能与势能一、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掌握变量法,动能主要与速度有关)影响动能的因素:质量和速度(主要)二、势能1、重力势能定义: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肯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重力和物体被举高的高度(E =mgh)2、弹性势能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影响弹力势能的因素:弹性形变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1、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机械能2、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

3、假如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是守恒的。

(一个最大,一个最小)如何学好学校物理上课用心听讲上学校物理课要仔细听讲,不走神。

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

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洁而放弃听讲,假如真消失这种状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

尽量与老师保持全都、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争论。

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

入门以后,有了肯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肯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理解和记忆常常见到身边的某位同学学校物理考试时填空、计算题都对,就是选择题一错一连串,缘由何在?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这正是学习物理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功的定义及公式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率公式及换算
功率公式:
功率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mW马力。

功率换算:1kW=103W1mW=106W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三、功率定义及意义
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pagebreak]
四、总功定义及公式
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
斜面:W总=fL+Gh=FL
五、额外功的定义及公式
额外功
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六、有用功定义及公式
有用功
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七、功的原理及应用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pagebreak]
八、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原理:η=W(有)/W(总)=(Gh)/(Fs)×100%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九、机械效率定义及公式
机械效率
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η=W(有)/W(总)×100%。

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十、理解机械效率应该注意的问题
1)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2)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是否省力、重物被提升的高度及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3)η=W有用/W总,机械效率的高低是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决定的,因此不能说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的高低或总功越大,机械效率就越低;
4)同一滑轮组在不同情况下机械效率不一定相同。

[pagebreak]
十一、影响滑轮组和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1)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Gh/FS=Gh/Fnh=G/nF(n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段数或承担重物重的绳子的段数,S=nh)
使用滑轮组来提升物体时,机械间的摩擦越小,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若不计绳重及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Gh/(G+G 动)*h=G/G+G动=1/(1+G动/G)
由此可见,在不考虑绳重及摩擦时,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大小仅与滑轮的重量及物体的重量有关,而与提升的高度和滑轮缠绕方式无关。

被提升的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在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重量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增大物体重力②减小动滑轮的重力③减小轮和轴间的摩擦
2)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Gh/FS
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光滑程度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斜面越光滑,斜面的机械效率就越高;光滑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斜面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十二、怎样区分总功和有用功
判断有用功合总功的关键是:明确在具体问题中做功要达到的目的。

例如,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升一定的高度,因此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h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

而人在提升物体的同时,还要克服摩擦和动滑轮的重量而做功,所以此时人对滑轮组所做的功就是总功,它等于人对绳的拉力F与绳在拉力下移动的距离S 的乘积,即W总=FS
又如,在用斜面提升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升到某一高度,因此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其中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h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而人在斜面方向拉动物体的过程中,还要克服
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做功,所以人做的总功为人对物体的拉力F与物体在拉力方向移动距离S的乘积,即W总=FS。

再如,当用桶从井口提水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提水,所以人对水做的功才是我们的有用功,而提水时不得不提起桶,所以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打捞桶,因此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而附带提起的水对我们来说是没用的,所以这时候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十三、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