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棵植物教案
一年级科学观察一棵植物教案
一年级科学观察一棵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特征2. 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3. 植物的生长变化4. 环境保护与植物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以及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利用图片、实物、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变化。
3.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美,激发他们对植物的好奇心和观察欲望。
2. 教学基本特征: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构成。
3. 观察方法与技巧:教授学生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如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对比观察等。
4. 户外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选取一棵植物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其特征和生长状况。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讨论植物的生长变化,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与植物的关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植物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检查学生在户外观察实践活动中填写的观察记录,评估他们的观察细致程度和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对植物生长变化的理解。
3.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植物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植物科学的了解。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观察一棵植物》教案1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观察一棵植物》教案1教案:观察一棵植物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观察一棵植物的不同部分,并了解它们的功能;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细心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PPT或投影仪;2.一棵活的小植物,如仙人掌或绿萝等;3.植物的实物(根、茎、叶、花、果实等);4.图片或视频资源:植物的不同部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展示一张植物的图片,并问他们这是什么;2.介绍植物的重要性和一些基本知识,如植物可以提供给我们氧气,它们是动物的食物等。
二、观察植物(20分钟)1.分发小植物给学生,并让他们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和特征,例如高度、颜色、形状等;2.请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根、茎和叶的样子和颜色,并让他们比较它们的形状和大小;3.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根是植物的什么部分?它有什么作用?茎是植物的什么部分?它有什么作用?叶是植物的什么部分?它有什么作用?三、学习植物的其他部分(20分钟)1.展示植物的其他部分的图片或视频,如花、果实等;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花有什么作用?果实有什么作用?四、植物观察记录(15分钟)1.分发观察记录表格给学生,要求他们记录下观察到的植物部分、特征和功能;2.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他们的观察结果;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测,引导他们去尝试寻找答案。
五、小结(10分钟)1.学生上台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和交流的内容;六、拓展活动(10分钟)1.向学生展示其他种类的植物,并引导他们观察和记录它们的不同部分;2.分组讨论:不同植物的根、茎、叶有什么异同?不同植物的花、果实有什么异同?七、课堂延伸(5分钟)1.布置回家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观察一棵植物,记录下它的不同部分和特征,并思考每个部分的作用;2.鼓励学生带来自己观察的植物实物或照片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观察一棵植物的不同部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植物的不同部分和功能,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观察一棵植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1单元植物第2节《观察一棵植物》。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变化,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认识。
教材内容简单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特征,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变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植物的认知较少,大部分学生对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变化缺乏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实物观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棵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指着图片上的植物)学生:是一棵植物!老师:很好!植物有哪些外部特征呢?请你们举手回答。
学生:根、茎、叶、花、果实等。
第二环节: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老师带领学生到植物园或校园内,观察一棵真实的植物。
学生分组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老师:现在我们来到植物园,大家看到了一棵真实的植物。
请你们分组观察这棵植物的外部特征,然后用手指出来。
学生:(分组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老师:好!现在请你们轮流回答,这棵植物的根在哪里?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很好!请你们继续观察,这棵植物的茎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非常好!请你们再观察一下,这棵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形状和颜色?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很棒!你们还发现了什么?这棵植物有花吗?花是什么样的?有什么颜色?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好!最后一个问题,这棵植物有果实吗?果实是什么样的?有什么颜色?学生:(回答问题)第三环节:生长变化的观察老师带领学生观察同一棵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变化。
2《观察一棵植物》(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观察和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可以是口头提问,也可以是书面提问,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判断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观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互动情况来判断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测试可以通过小测验、练习题或实验操作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例如进行个别辅导、调整教学方法或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5.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用于观察植物的微观结构。
6.课程平台,如网络学习平台,用于提供课程资料、讨论交流等。
7.信息化资源,如电子图书、在线课程等,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8.教学手段,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教学等,用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实施过程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如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观察一棵植物》教案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观察一棵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了解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特征。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和描述。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棵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这棵植物吗?它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点呢?2.观察植物的整体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整体形态,包括植株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整体特征。
3.观察植物的局部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用眼睛看一看等方式,感受植物各部分的特点。
提问学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有什么作用呢?4.比较不同的植物展示几棵不同的植物,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形态、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
提问学生: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5.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植物的特征。
强调观察要有序、全面,描述要准确、简洁。
6.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把它的特征画下来或写下来。
要求学生爱护植物,不要随意采摘或破坏植物。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活动。
同时,要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植物,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点,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2《观察一棵植物》教案-2023-2024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
《观察一棵植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识并描述常见植物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教会学生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如放大镜、卷尺)进行观察和测量。
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讨论和合作来学习植物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植物和大自然的热爱与好奇心。
培养学生保护植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外观特征描述。
植物的基本结构认识。
观察方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植物结构的细节观察(如叶脉、花蕊等)。
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教学准备一棵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最好是盆栽,便于移动和观察)。
放大镜。
卷尺或测量带。
观察记录表(包括植物名称、观察日期、观察者、观察内容等)。
彩色笔或铅笔。
植物相关书籍或图片资料(可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教师首先拿出一棵常见的植物(如向日葵、绿萝等),放在教室前方,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看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棵植物,并询问他们对这棵植物的初步印象和认识。
通过提问,教师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为后续的观察活动做铺垫。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棵植物吗?它有哪些显著的特征?”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接着,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要一起仔细观察这棵植物,了解它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J二、新课讲解(约15分钟)知识点详细讲解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以及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细节。
然后,教师详细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结合实物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结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教师设计了以下师生对话: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吸收水分和矿物质J教师点头表示肯定,并补充说:“对,根是植物的重要部分,它负责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为植物提供营养J通过这样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植物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观察一棵植物》教案
2.观看一棵植物【教材简析】通过对第 1 课的学习,学生初步生疏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并能简洁说出植物会生长、死亡,需要水和阳光等。
本课在此根底上让学生通过观看一棵植物,深化对植物外形特征的生疏,重点指向根、茎、叶等养分器官,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植物是生物”的概念。
聚焦板块:学生将在教室内观看一棵植物。
教师要对观看方法进展指导,让学生明白,在观看时除了用眼看之外,还可以用手摸、用鼻闻等。
探究板块:学生需要从整体到局部来观看一棵植物,并对植物外形进展观看和描述,引导学生在沟通时能使用“根”、“茎”、“叶”等科学的语言。
同时,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真实、客观地描述和记录植物,可以提高观看力量。
研讨板块: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穿插开展,一边观看一边研讨,也可以在全部观看活动完毕后集中研讨,还可以分小组研讨后再集中争论。
学生会对植物的特征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生疏。
拓展板块:可以丰富学生对植物的生疏,稳固科学观看的方法。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身边的植物有肯定的了解,对植物的观看方式主要停留在“看”上。
本课以观看、描述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展观看方法的细致指导,使学生能充分运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进展观看。
学生宠爱画画,但本节课是初次接触科学绘画。
因此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告知学生科学绘画与艺术绘画不同。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具有根、茎、叶等构造。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看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看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看、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疼惜植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构造;难点:用科学词汇描述观看到的信息,画一棵植物的简图;【教学预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植物;小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提醒课题〔预设 3 分钟〕[材料预备:菊花 1 盆]1.教师展现 1 盆菊花,放在展现台上。
小学科学12《观察一棵植物》(教案)
小学科学12《观察一棵植物》(教案)观察一棵植物(教案)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之一。
通过观察植物,学生可以了解它们的特性、结构和生长过程。
这个教案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的不同部分,认识植物的特点和生存方式,并帮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植物的不同部分,如根、茎、叶和花。
2. 能够描述和观察植物的生长特点。
3. 能够运用观察的方法探究植物的生存方式。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 一棵植物(建议选择一棵普通的室内盆栽植物)。
2. 放大镜或显微镜。
3. 观察记录表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特点和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植物的不同部分,如根、茎、叶和花,并解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让学生能够视觉上更好地理解。
3. 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结构(15分钟)让学生围绕实际展示的植物进行观察,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植物的不同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根、茎、叶和花的形态、颜色、大小和质地等特征,并帮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4. 观察一棵植物的生长特点(20分钟)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茎的伸长、叶子的生长以及花的开放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植物是如何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它们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生长的?要求学生记录他们的思考和观察结果。
5. 探究植物的生存方式(2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生存方式。
提出问题,例如:植物是如何通过根来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为什么有些植物只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在观察记录表格上记录他们的结论。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的结果,比较不同植物的特征和生长方式。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观察到的图片、图表或模型,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结论。
四、课后延伸活动:1. 请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里或校园中的其他植物,并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长方式。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2《观察一棵植物》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2《观察一棵植物》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棵植物》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的学习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生长环境、植物的器官、植物的生长过程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了解。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观察,但观察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细节,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观察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识别植物的器官,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基本特征,观察植物的方法。
2.难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提高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植物标本、图片、视频等。
2.学具:观察日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具,引导学生关注植物,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植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器官,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让学生选择一棵植物,用彩笔在观察日记本上记录植物的器官和生长环境。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正确回答。
5.拓展(10分钟)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意义。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植物,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绘制植物生长过程的简图,帮助学生理解。
2.观察一棵植物教案及反思
2《观察一棵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观察一棵植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二课。
在第一课《我们知道的植物》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并能简单说出植物会生长、死亡,需要水和阳光等。
本课是在《我们知道的植物》基础上聚焦问题,引入《观察一棵植物》。
本课教材的内容编排遵循从整体观察到用多种感官对植物的根、茎、叶等进行局部观察的过程,深化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重点指向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植物是生物”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进入小学,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生活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尤其是科学课,他们更是充满好奇。
观察、描述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科学探究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的观察方式主要停留在看上,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方法的细致指导,渗透科学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有序细致的观察。
另外,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于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也是一项挑战,在组织科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创设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逐步渗透小组合作意识;通过多样化的激励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科学发言的探究行为和习惯。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一棵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能力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学会认真倾听,科学交流,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的信息。
3、学会用画图的方式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1.能认真观察、真实记录。
2.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也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对于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能比较真实地画出一棵植物的简图。
五、教学准备分组观察植物“绿萝”、科学活动手册(记录单)、课件等六、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能用一句话介绍你所知道的植物(课前活动设计意图:了解学生认识的植物,引导学生会用一句简单的话清楚地表达,同时放松活跃一下气氛。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2《观察一棵植物》第一课时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2《观察一棵植物》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棵植物》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先让学生观察常见的植物,再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基本特征,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植物的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程,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常见植物的外部特征,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需求。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需求。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需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科学的乐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各种植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教学工具:准备白板、粉笔等教学用具,用于板书和展示。
3.教学环境:确保教学场所光线充足,便于学生观察植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植物需要什么才能生长吗?”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特征,如叶子、茎、花、果实等。
2.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培养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能力。
2.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和美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保护植物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观察任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
教学难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第一单元的第二节课,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程,对科学的认知和观察能力较低,需要通过直观的观察和亲身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观察力。
学生对植物的外部特征缺乏了解,对植物的描述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教师提醒学生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即观察一颗苹果树的外部特征。
教师可以问学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一颗苹果树的外部特征,你们还记得苹果树有哪些外部特征吗?2.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植物?它有哪些外部特征?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
Step 2:观察一棵植物1.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学校附近的花坛或校园内的花草区域。
教师在路上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例如树木、花朵等。
2.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棵植物进行观察。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几种不同的植物供学生选择,确保每个小组都能观察到不同的植物。
3. 学生在小组内仔细观察所选择的植物的外部特征,包括叶子、茎、花、果实等。
教师可以提供放大镜和小镜子,帮助学生观察植物的细节。
4. 学生可以用纸和铅笔记录所观察到的植物外部特征,例如画出叶子的形状、颜色,写下花的颜色等。
Step 3:小组合作1. 学生回到教室,将观察到的植物外部特征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3篇)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3篇)观察一棵植物教案(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观察一棵植物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察植物教案1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
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
)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
第2课观察一棵植物【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植物、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导语:星期天,维尼熊去植物园游玩,植物园里的植物真多啊!(板书:植物)小朋友,我们跟维尼熊一起去看看,他看到了哪些植物?2.在游玩中,维尼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怎么办呢?小熊维尼决定好好观察这棵植物,回去问问见多识广的跳跳虎。
二、观察一棵植物1.整体观察植物。
拿出教师准备的一盆大的凤仙花,学生观察说说看到的情况。
在学生的交流中呈现植物的结构:根、茎、叶。
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得更仔细,小熊维尼决定走近这棵植物的茎和叶。
走近了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摸)(2)学生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在交流中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
)三、画一棵植物过渡:维尼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觉得我们XX班的小朋友很厉害。
他想:如果把这棵植物画下来,再去问跳跳虎,跳跳虎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
怎么画呢?我们先来看看科学记录单吧!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学生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指导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棵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
在示范的过程中,强调边观察边画,顺序是:茎——叶——根。
2)观察植物的根,指导画根。
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围绕科学记录的真实性进行研讨和评价。
四、小结过渡:跳跳虎听了你的介绍,看了你们画得画,认出了这课植物,原来它是凤仙花!(PPT出示)跳跳虎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考考大家,你们能接受挑战吗?(投影逐块展示拼图)1.请两位学生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
小学语文2-教案设计.观察一棵植物
小学语文2-教案设计.观察一棵植物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外观特征和生长环境。
2.学生能够观察一棵植物的外观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写出一份观察植物的记录。
二、教学内容1.脑暴: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常见的植物有哪些,并让学生说出这些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2.观察一棵植物:让学生观察一棵植物,发现它的外观特征,如树干的粗细、树皮的颜色、叶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等。
3.描述植物: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植物的外观特征。
4.记录观察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植物的外观特征写一份观察记录,并分享给小组内的同学。
5.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点评一下自己的表现。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常见的植物有哪些,让学生说出这些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2. 观察和描述植物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棵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2.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外观特征,记录一些关键词或短语。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植物的外观特征。
3. 记录观察结果1.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植物的外观特征写一份观察记录。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记录给小组内的同学。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点评一下自己的表现。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外观特征和生长环境。
2.让学生观察一棵植物的外观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植物的外观特征,并写出一份观察记录。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是否能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外观特征和生长环境。
2.观察学生是否能够观察一棵植物的外观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阅读学生的观察记录,评估其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植物2.观察记录表七、教学反思本课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一棵植物的外观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一份观察记录,既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2-教案设计.观察一棵植物
小学语文2-教案设计观察一棵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学习运用观察方法,提高观察力和细节描述能力。
3.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板书:观察一棵植物2.教学资源:一棵盆栽植物、放大镜、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向学生展示一棵盆栽植物,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物品,并请他们说一说自己对植物的了解和认识。
探究活动(20分钟)1.让学生围坐在植物附近,观察植物的外观和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子、花、果实等部位,并请他们用纸和铅笔画出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观察的结果,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或补充遗漏的观察内容。
整理归纳(1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他们的观察结果,帮助他们整理归纳出植物的基本特点和生长过程。
2.在黑板上进行整理归纳,让学生一起讨论并填写。
拓展运用(20分钟)1.老师分发给学生一个小任务:请他们回家观察自己家里或附近的一棵植物,并写下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学生在回家后进行观察,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3.下节课,学生分享自己观察的结果和感受。
总结(5分钟)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和方法。
2.鼓励学生养成积极观察的习惯,保护和热爱大自然中的植物。
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回家观察植物后所得到的观察结果和感受的记录。
2.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小学语文2-教案设计.观察一棵昆虫》。
以上是针对小学语文二年级编写的一堂课的教案,通过观察一棵植物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过程,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细节描述能力。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思考,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和兴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观察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观察一棵植物教案及反思
1.2观察一棵植物一.教学目标1.一棵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
2.能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一棵植物。
3.学会认真倾听、科学交流。
4.能认真观察、真实记录。
5.认识植物也是有生命的,能爱护植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一棵植物。
难点一棵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
三.教学准备植物、植物挂图、课件四.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听话的小药瓶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生:喜欢。
师:那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听话的小药瓶。
(拿出魔术道具)师:这个大瓶子里装满了水,水里漂着一个小药瓶,(指着小药瓶),这就是我们听话的小药瓶。
它是怎么听话的呢?我让它上它就上,我让它下它就下,现在睁大你们的眼睛,看看它是不是像我说的这么听话!(演示指挥小药瓶上下浮动)师:小药瓶是不是像我说的那样听话?生:是。
师:有没有同学想来指挥一下这个小药瓶?(学生举手,师选学生进行魔术)师:听话的小药瓶神奇吗?我们的科学课也很神奇。
下面,我希望你们可以像小药瓶一样听话,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今天的科学知识。
(二)认识植物(课件出示植物图片:水果、蔬菜、粮食、树木)师:这些图片上的东西,你们都认识吗?谁能说说它们叫什么名字呢?谁知道它们都属于什么?生:植物。
师:现在看看这些图片,它们是植物吗?为什么不是?(分辨真花、假花,分辨动物、植物)师总结:通过对比,我可是不是可以知道什么是植物呢?①有生命②不能自己运动(三)观察植物1、用什么观察?师:(出示课件图片)我们一起来看这里的几种植物,我们可以用什么观察分辨它们呢?(眼睛看颜色、鼻子闻气味、手触摸、耳朵听、舌头尝。
一种观察方法用分辨一组图片来启发)(学生回答,老师板书)2、开始观察植物师:(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观察这株植物。
(这株植物有那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每株植物都由这几部分组成呢?)(四)画出你观察的植物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都有根茎叶,有的植物有花、果实、种子,那么我们开始画一株你熟悉的植物,画好后让大家一起看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一棵植物
授课时间:2017年10月17日班级:一(16)班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由根茎叶组成。
2.能够使用多种方法观察植物。
3.养成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植物结构和生长条件。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8盆绿萝。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出图:(Peppa pig)
今天咱们课堂来了一个好朋友,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呢?
生:小猪佩奇。
2、师:佩奇昨天去公园玩,看到了许多美丽景色,他都看到了什么呢?
分别出示三幅图,生观察并说出植物名称:菊花、狗尾草、柳树。
生齐说出这三种植物。
师:小猪回家后发现家里多了一棵植物,让我们来看看吧!你认识它
吗?
(二)新课呈现
1、师:这棵绿萝你在哪里见过?
生1:在家。
生2:在桌子上(教室)
师:你仔细观察过它吗?今天咱们就来观察一棵植物—绿萝(板书)。
2、小组讨论(group work)整体感知
问题:绿萝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讨论并汇报。
答:根、茎、叶三部分。
(板书并画出绿萝结构图)
师带领学生看绿萝的三部分,师生共读三部分结构。
3、仔细观察(group work)
问题:茎和叶有什么特点?
生先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例如:茎是直的、硬的;叶是光滑、桃心形、绿色。
生说出他所观察到的。
师评价并奖励表现好的学生。
4、小组讨论(group work)
问题:绿萝的根茎叶都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5、画出一棵植物(draw a picture)
师:刚刚老师已经在黑板上画出了一棵植物,你能向老师一样在科学记录本上画出一棵植物吗?
学生画绿萝,老师走近学生当中观察并指导,引导学生画出绿萝主要结构即可。
(三)知识拓展延伸
1、展示班级大蒜评比照片,生回忆大蒜生长过程,并小组讨论植
物生长所需条件。
生汇报:植物生长所需条件:阳光、水分、空气、土壤、肥料。
2、图示解析:师生共看图,图示解析植物生长所需条件。
(四)总结
师找生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三个学生总结)
师带生一起看板书回顾本节内容:植物结构和生长条件。
(五)作业
观察自己家里的一棵植物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