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说课稿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和说课稿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和说课稿(总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王勇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五、课时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说课稿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特色等5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研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一课题。
主要知识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用途。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化学变化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教材通过生活中几个实验,说明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
进而从概念中得出两者的本质区别,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本章内容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也在他们心中树立:生活折射化学,化学服务生活的理念。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②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②用化学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兴趣,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领会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与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重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的理解;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难点是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区分,以及物质种类是否变化的判断。
【二、学情分析】就学情而言,化学这门课对于大多数九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
通过生活,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只不过他们对此没有注意思考过,由于学生基础不够,教学开始不宜要求过高。
另外,初三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可在老师引导之下进行探究。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本节课主要是采用以启发式教学,结合生活实例,采用实验和多媒体演示、讲解、引导等方法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物质世界课的开始,我将向刚刚开始接触化学的学生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某某)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2021
4
❖ 设计依据:
❖ 《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理解并 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 学变化。”本课教学目标的设置是紧扣课标, 层次推进,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全面贯彻 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精选ppt课件2021
5
三、重点难点
❖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 区别与联系及其运用。
思维和想象。通过学习学生能辨别简单的物理变化
和化学变化,初步学会描述实验现象。开放性学习
存在很多教师无法事先预料的问题,备课中要做好
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构造轻松有效的
课堂。
精选ppt课件2021
19
谢谢大家
精选ppt课件2021
20
16
七、形成性评价
❖ 1.“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 变化的是( )
❖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 ❖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米饭变馊 B.火药爆炸 ❖ C.湿衣服晾干 D.铁锅生锈
❖设计意图:学会简单运用所学知识,了
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精选ppt课件202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作为启蒙
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结构
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
展。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加强了理解
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
解。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和现象为素材,引导
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与具体物质的学
❖ 胆矾的 成。
发生了变化,变化前后
精选ppt课件2021
新物质生
11
❖ 设计意图:
第一单元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2.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3.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4.物质变化的分类5.物质变化与环境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
难点:物质变化的分类,物质变化与环境保护。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提问:这些物品有哪些共同点?2.讲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1)讲解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形态、结构、性质等方面的改变。
(2)讲解物质的性质:物质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固有特性。
3.讲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1)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相互转化:固态→液态:熔化液态→气态:汽化气态→液态:凝结液态→固态:凝固4.举例讲解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1)物理变化:水的蒸发、冰的融化、纸张的燃烧等。
(2)化学变化:铁生锈、食物变质、火药爆炸等。
5.讲解物质变化的分类(1)物理变化:物质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改变,但不产生新物质。
(2)化学变化:物质在性质上发生改变,产生新物质。
6.讲解物质变化与环境保护(1)物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污染、资源浪费等。
(2)如何减少物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等。
7.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8.课后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物质变化的更多例子。
(2)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环境保护?五、板书设计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形态、结构、性质的改变(2)物质的性质:特定条件下的固有特性2.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1)固态、液态、气态(2)相互转化:熔化、汽化、凝结、凝固3.物质变化的分类(1)物理变化:形态、结构的改变,不产生新物质(2)化学变化:性质的改变,产生新物质4.物质变化与环境保护(1)影响:污染、资源浪费(2)措施: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2.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条件的理解3.物质变化分类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过哪些物质的变化现象?学生:冰融化了,水沸腾了,铁生锈了……二、讲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1)教师:很好,那么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有的东西看起来还是原来的样子,但有的就变成了其他的东西。
物质变化和性质的说课稿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本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基础性知识,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变化等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章内容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他们的心中树立:生活折射化学,化学服务生活的信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重点难点】(1)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
(2)能正确的区分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哪些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具准备】小玻璃·细铁丝·纸片·酒精灯·试管·水·研钵·课件等。
二、说教法: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分组实验,交流探究→教师演示,验证实验→提出问题,讲解总结→课堂练习,拓展视野→课后作业,反馈教学。
三、说学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
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己动手实验的能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我的演示实验·提问·对比总结,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
边观察边记录
【 序号 板 块 1-1 二】 实 1-2 验 探 1-3 究
1-4
变化前的物 质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 胆矾
蓝色的胆矾 溶液
颗粒状石灰 石(或大理石 )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变化后的 物质
变化后有无 物质生成
板书设计 (1).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2). 现象: 物质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又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
2
容。同时,学生没有经过系统
化训练,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
察和正确描述存在困难。所以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逐步培养
学生实验能力,弱化对物质类
别的判断。
三、教法学法
1 一
一、教学方法 地位作用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分组实验,交流 探究→提出问题,分析总结→课堂练习, 拓展视野→课后作业,反馈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材分析
3.教学重难点
1 一
地位作用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 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其运用。
2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对物质种类是否变化的判断
二、学情分析
1
❖这是初中第二节地位化作学用 课,对
一
学生来说很多知识既是全新的
也贯穿于整个化学学习的过程中。Leabharlann 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
1
一
1.知识与技能
地位作用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
化和化学变化.
2
2.过程与方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黄冈市黄梅县马鞍中学宛东林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的化学内容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节课是化学的第二堂课,本节内容是物质的两种变化形式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两类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四个重要概念,本课上接绪言《化学使世界便得更加绚丽多彩》在学生明白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变化和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开展的最好承上启下课,本课题刚好讲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该节内容在此不仅是为下一课也是为全书各章中物质两种变化形式,物质的两类性质作提纲契领的知识铺垫起重要作用,下接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更是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及学习兴趣和认真实验尊重实验的形成的最佳切入点。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
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创设的情景和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的讨论交流,采取以学生以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了解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达到新课程新课标的理念。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教学,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变现出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建立化学可以使人类生活更美好的信心,树立学好化学为全人类作贡献的决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说课稿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完成说课,其中教学法,教学过程,过程重点要说的。
一、说教材:本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二堂课,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是变原理·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本学科最重要的基础性知识,教材通过几个实验来说明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入门性知识。
化,进而从概念中得出两者的本质区别。
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分1(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2(那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1()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激发兴趣,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1()培养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
2(【重点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
哪些是物质的化能正确的区分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学性质哪些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具准备】.【石灰石·铁架台·研钵·水·试管·酒精灯·火柴·纸片·剪刀·稀盐酸·课件等。
二、说教法:实验为主,结合生活实例,采用实验和多媒体演示、讲解、引导等方法去辅助教学,授课过程中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提高。
三、说学法: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
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描述并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使其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活跃学生思维,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能力。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教案5)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教案5)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教案(5)
三、评价分析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一直注意遵循新课程理念。
所用事例均源自学生生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机会,重要的结论都由学生总结,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学生没有实验知识的'基础上都尽可能让学生实践;在设计问题时基本上都采用开放式提问,没有束缚学生,可以说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通过学习学生能辨别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初步学会描述实验现象。
开放性学习存在很多教师无法事先预料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考验教师应变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说课稿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如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如何观察实验现象等。他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如物质的基本分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等。然而,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变化的实质等。此外,他们可能对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了解不足,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加强指导。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密度等,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然后,我会引入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来展示它们的本质区别。最后,我会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讲解物质性质和变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有趣的实验作为导入。实验设计如下:准备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稀盐酸和稀硫酸,然后分别放入相同数量的同一金属片。观察两支试管中的气泡产生情况。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不同物质与同一种金属反应的差异,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能够判断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说课稿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九年级学生的第二堂化学课,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
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和现象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
与具体物质的学习比较,本节内容缺乏具体性和生动性,整节课内容单一,但又要达到理解运用的要求,所以对教师有一定挑战性。
3、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这是第二节化学课,除本节课重点,对学生来说很多知识即是全新的又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例如仪器的介绍、实验操作中的要点、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及物质的化学式。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抓住重点,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对非重点内容应弱化。
4、实验分析本节课中的四个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要基础,因其是教材中的第一批演示实验,对引导学生学会用教材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应先学会用教材再挖掘教材,待学生有一定化学知识后再设计替代实验,若学生有新建议也可酌情采纳。
这四个实验具有一定层次性,属于依次递进关系,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描述实验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由教师演示完成。
5、学情分析化学对大多数九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是通过生活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事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没有注意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开始不宜要求过高,随着学习的深入会逐步记忆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如大象牙膏、火山爆发等,激发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好奇心。
3.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二)新知讲授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1.学生Leabharlann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理解不深;
2.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弱;
3.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时间分配不合理的情况。
应对策略:
1.通过实例对比和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理解;
2.加强实验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类等。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1.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混淆,难以区分两者的本质区别;2.对物质的化学性质理解不深,容易与物理性质混淆;3.对能量变化的认知有限,难以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守恒。
(三)学习动机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设计课堂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化学变化现象,分析其性质和能量变化。
3.布置实验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自行设计并完成一个化学实验,观察物质变化过程,撰写实验报告。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简洁的布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分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一、前言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周围事物的本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这次课程中,我们将会学习到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探讨物质内部原子、分子的组成,以及讲解有关化学反应和化学量的概念。
二、知识点概述1. 物质的基本形式物质是指占有一定空间、有质量、有能量、有运动能力和时间性这些基本特征的物体。
物质按照其基本形式可以分为三种:纯物质、混合物和分离物。
纯物质是由单一元素组成或同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其具有确定的性质和成分。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性质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其不具有确定的成分和性质。
分离物是不同物质之间通过物理或化学上的方法分离出的物质,其成分纯净、具有确定的性质。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密度等,它们是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不改变物质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化学性质则是由于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变化,包括化学反应、腐蚀、氧化等。
3.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经历温度、压力、形态变化等外部条件变化时,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而其内部组成和化学性质并未发生改变,如:液体沸腾,物质膨胀等。
而化学变化则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作用时,导致其原本的分子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如:燃烧、腐烂等。
4. 物质分子和原子的组成物质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以一定方式互相结合而形成的。
而原子是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基本粒子,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中的电子位于原子核外围的能级中。
不同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目不同,而不同元素之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也不同。
5. 化学反应和化学量的概念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吸热或放热的方式,改变其分子的组成和内部能量,形成不同的新物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第一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完成今天的说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结构体系《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课时的内容(二)教材的地位和性质本课上接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使学生明白了化学是学习什么的学科,下接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开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真实验尊重实验的形式最佳切入点。
是很好承上启下课,该节内容在此不仅是为了下一课也是为全书各章节中物质两种变化形式、物质两类性质做提纲契领的知识铺垫起着重要作用,是完成基础教育阶段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变化等入门性知识。
这些知识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他们的心中树立:生活折射化学,化学服务生活的理念。
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根据上述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确定了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2、难点:对实验现象以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的正确描述,对物质种类是否变化的判断。
二、学情分析就学情而言,化学这门课对于大多数九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
通过生活,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只不过他们对此没有注意思考过,由于学生基础不够,教学开始不宜要求过高。
另外,初三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会紧紧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之下进行探究。
如何将生活中这些零散的知识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本节课需要突破的。
(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1.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1.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理解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概念和关系; 2. 掌握物质的性质的分类方法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为了使本节课的教学顺利进行,我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 1. 教学课件;2. 实验用具和实验化学品,如试管、酒精灯、锌粉等;3. 学生实验报告册;4. 黑板、粉笔、擦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入实例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和巩固已学知识,引起学生的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了哪些物质的变化?”或者例举一些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
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在本部分,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的方式,向学生详细介绍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概念和关系。
教师可以讲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如化学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以及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哪些指标进行分类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物质变化与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3. 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眼观察物质的变化,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例如,可以进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金属溶解、产生气体等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并及时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 学生实验(20分钟)在本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物质,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可以使用实验报告册,按照提供的实验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和记录。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及时给予指导,并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在学生实验结束后,进行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讨论。
5. 拓展延伸(10分钟)在课堂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相关知识,拓宽他们的思维。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说课稿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 1 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化学的基本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引出物质的变化这一主题。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阐述了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许多物质变化的现象,但对于这些现象的本质缺乏深入的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探究,引导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能区分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能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比较和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判断。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判断。
2、教学难点(1)对化学变化中伴随现象的正确描述和本质的理解。
(2)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 践的科学精神。 ⑵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 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 系及运用。 (2)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它们的区别。 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 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 沸点、 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 展性等。
三、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 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 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 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 苯的化学式为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 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 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沸点是80.1℃、熔点是5.5℃ (2)苯的化学性质: 在一定条件下,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 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邵阳市北塔区茶元中学 唐英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反思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一、教学背景本节课为初一化学的基础课,是学习化学的第一个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第一堂课。
在学习此单元后,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常见的化学反应。
了解到物质的变化并不是消失不见,在反应中物质发生变化,它的性质就发生改变。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教学目标为:1.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2.掌握物质在反应中能够发生的基本变化形式和途径;3.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物质在反应中能够发生的基本变化形式和途径。
四、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成分,物质变化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性或者说是特征性质,如铁具有磁性、酒精有挥发性等。
2. 物质变化的形式和途径物质变化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核变化。
这三种变化都有各自单独的特点和特征。
化学反应也称化学变化,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物质互相作用而形成一组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来的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
在反应中物质发生变化,它的性质就发生改变,产物和原料各自具有的性质也有所不同。
3. 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可以对物质的变化规律有更深入的认识。
实验一将碳酸钠粉末和醋酸混合,在杯子中迅速生成气体,并且液面发生快速变化。
证明碳酸钠和醋酸在反应的时候,发生了化学变化。
实验二将红色和蓝色两个小球放到一起,发现它们交替运动并合并成为一个球,证明颜色不同的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混合在一起,但是它们本质上是不同的。
六、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复合式教学法,包括讲解法、实验探究法和课外拓展法。
在讲解法中,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实例,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
在实验探究法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物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精神。
在课外拓展法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外活动中,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更深层次的内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和说课稿精编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王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特色等5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研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一课题。
主要知识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用途。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化学变化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教材通过生活中几个实验,说明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
进而从概念中得出两者的本质区别,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本章内容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也在他们心中树立:生活折射化学,化学服务生活的理念。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②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②用化学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兴趣,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领会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与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重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的理解;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难点是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区分,以及物质种类是否变化的判断。
【二、学情分析】
就学情而言,化学这门课对于大多数九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
通过生活,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只不过他们对此没有注意思考过,由于学生基础不够,教学开始不宜要求过高。
另外,初三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可在老师引导之下进行探究。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采用以启发式教学,结合生活实例,采用实验和多媒体演示、讲解、引导等方法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物质世界
课的开始,我将向刚刚开始接触化学的学生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比如:冰在常温下融化成水,纸燃烧变黑,钉子在潮湿的环境下会生锈,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等。
并让学生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接着提出问题:在所举的例子中,哪些是物质本身发生了改变,哪些是物质本身没有改变?通过该问题调动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自然的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物质的变化
化学是离不开实验的,而实验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才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实验具有危险性。
因此,我将示范给他们看以下四个实验:实验一,水加热沸腾变成水蒸气;实验二,将块状的硫酸铜晶体研碎;实验三,在硫酸铜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四,在石灰石溶液中加盐酸。
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
论。
对比四个实验,学生发现:实验一,水在整个过程只是发生了状态的改变;实验二,胆矾从块状变成了粉末状,发生了形状的变化;实验三,在澄清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会出现蓝色沉淀;实验四,在石灰石溶液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
通过这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分析,在前两个实验过程中,物质的状态虽然改变了,但是没有出现新的物质。
后两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一个有沉淀出现,另外一个有气体出现,都出现了新的物质。
此时,学生头脑中已基本有,物质的变化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有关,于是我引出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并让学生自己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为了了解学生是否掌握这一变化,我会让学生自己举例生活中他们所见到的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现象。
并总结:在物理变化中通常伴随着外形、状态等的变化,在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吸热,这些属于能量的变化,还会伴随着颜色改变,生成气体、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但需注意的是,判断化学变化最终还是要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如电灯通电后发光也发热,却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之后我向学生提问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到底会出现什么变化?分析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让学生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间的一些联系。
(三)物质的性质
接下来我向学生提问蜡烛燃烧为什么会具有这些变化呢?在蜡烛燃烧的过程。
燃烧的是被蜡裹在里面的棉线,而蜡因为受热由固体融化成液体。
我继续抛出问题:生活中,我们用木柴生
火取暖,而不用铁块取暖;铁会生锈,为什么木头不会?利用这种提问方式不断的引导学生推出是因为物质的性质决定的。
从而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一概念。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属性。
在描述化学性质时一般用“能”“易”“可以”等字眼,与描述化学变化的语言区别开。
此处也是教学的难点,我会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更好的掌握。
并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间的联系:物质的变化体现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
(四)物质的用途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感知已经丰富起来了,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我设置了一个实验探究:分别取一集气瓶的氧气和一集气瓶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仔细观察他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并取一根小木条在空气中点燃,分别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的燃烧情况的变化。
通过观察、思考联系生活,让学生发现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五)整理归纳
课的结尾,我主要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梳理整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对后续的学习产生兴趣。
【五、教学特色】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多次引导学生,发现真理。
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享受学习的成功感。
附表1:
序
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号
①液态的水液态的水
②蓝色块状的胆矾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③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④石灰石溶液二氧化碳气体等
附表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分别取一集气瓶瓶
氧气和二氧化碳,仔
[来源:学#科#网]
细观察他们的颜色、
状态和气味
取一根燃着的火柴
慢慢地分别放入这
两个集气瓶中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