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下区解剖

合集下载

结肠下区解剖

结肠下区解剖
6.中结肠A
(供应十二指肠至
结肠左曲的消化
道)
.
动脉弓
5
.
6
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
1).左结肠A 2).乙状结肠A 3).直肠上A
(供应结肠左曲以下 的消化道)
.
7
二、空肠(jejunum)、 回肠(ileum)
.
8
1.空、回肠的区别
位置 长度 管腔 管壁 环状襞 淋巴滤泡 动脉弓
空肠 位于左上腹部 占全长的2/5 较粗 较厚 明显 孤立淋巴滤泡 少,1—2级弓
回肠 位于右下腹部 占全长的3/5 较细 较薄 不明显 集合淋巴滤泡、孤立淋巴滤泡 多,3—4级弓
.
9
.
10
动脉弓
.
11
2.小肠的切除
小肠末级血管弓发出直动脉分布于肠壁,在直动脉之间 无吻合支,肠壁内的血管吻合不丰富,尤以对系膜侧肠壁血 供较差,故小肠部分切除术,为保证吻合口的血供,除扇形 切断肠系膜外,应增加切断肠管15~300角,角开向肠管的游 离缘。
大肠(盲肠、结肠)具有三
个特点:
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
14
3.盲肠
回盲口 阑尾口
.
回盲瓣
15
4.阑尾
(1)阑尾根部的位置: 恒定于盲肠的后内侧, 是三条结肠带集中处。
(2)阑尾的位置:一般 位于右髂窝内。因盲 肠下降不全而致阑尾 居于肝的下方,称为 高位阑尾,发炎时易 误诊为胆囊炎。若内 脏反位,阑尾位于左 髂窝内,则称左下腹 位阑尾。
.
24
(3)脐周静脉网
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 胸腹壁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
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腹壁上静脉→胸廓内静脉→头臂静脉→

腹腔解剖图谱

腹腔解剖图谱
毗邻: 前壁—右側邻肝左叶;左側上为膈 下为腹前
壁此部移动性较大;是胃的触诊部位 后壁—隔网膜囊邻胰 左肾上腺 左肾 横结肠
及其系膜 脾 这些器官称胃床 胃后壁溃疡 常会与胰粘连
腹腔干
腹腔干
胃左A
左支
肝固有A 右支—胆囊A
肝总A
胃右A 胃网膜右A
胃十二指肠A 胰十二指肠上A
胰支
脾A
胃网膜左A 胃短A
腹腔 abdominal cavity
境界:顶为膈;下为骨盆界线 范围大于腹部体表的界限
分区:九分法 2条水平线 2条垂直线 左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左右外側区和脐区 左右髂区和腹下区
组成:腹膜腔和腹膜后腔
成人腹腔主要器官的投影
右季肋区
①右半肝大部分 ②部分胆囊 ③部分右肾 ④结肠右曲
右外側区
①升结肠 ②部分回肠 ③右肾下部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胆总管位肝固 有A右側;肝门V右前方
第二 三肝门
第二肝门:
腔静脉沟上部;肝左 中 右V 出肝处
其肝外标志是沿镰状韧带向后上方的 延长线
第三肝门:
腔静脉沟下部;肝右后下V和尾状叶 V出肝处
肝的分叶
按表面形态分 右叶
膈面 左叶 右叶 尾叶
脏面 方叶 左叶
肝的分叶和分段
肝内两套管道系统: 1 肝静脉系统 肝左 中 右V 肝右后V 和尾状叶V 2 Glisson系统 肝门V 肝A和肝管在肝内的 分支和分布基本一致;由血管 周围纤维囊包绕 1954’Couinaud按肝内管道分: 肝段按Glisson系统划分 肝V走行于肝段间
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
结肠上区膈下间隙
肝上间隙
镰状韧带分

结 肠
为 界

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

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

3.胆总管
(common bile duct)
分为: 十二指肠上段 十二指肠后段 胰腺段 十二指肠壁内段
肝外胆道开口部位: 十二指肠大乳头
胆总管 胰管 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大乳头
Oddi 括约肌
结肠下区
结肠下区介于横结肠及其系膜以下与小骨盆 入口之间,此区主要有系膜小肠(空肠 空肠、 入口之间,此区主要有系膜小肠 空肠、回 肠),盲肠、阑尾、结肠等结构。 ,盲肠、阑尾、结肠等结构。
(二)剥寻肠系膜上血管
自 上 而 下
左侧分支----12—18条空、 ----12 18条空 1. 左侧分支----12 18条空、回 肠动脉。观察它们吻合成动脉 肠动脉。观察它们吻合成动脉 可形成1~4甚至 级弓,由 甚至5级弓 弓。可形成 甚至 级弓, 空肠至回肠逐渐增多 逐渐增多。 空肠至回肠逐渐增多。 右侧分支----中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2. 右侧分支----中结肠动脉、右 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 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发出后沿横结肠系膜 中结肠动脉:发出后沿横结肠系膜 分布于横结肠。 分布于横结肠。 右结肠动脉:发出后沿壁腹膜后方 右结肠动脉:发出后沿壁腹膜后方 至升结肠和结肠右曲。 至升结肠和结肠右曲。 回结肠动脉:由右侧最下方发出, 回结肠动脉:由右侧最下方发出, 沿壁腹膜后方至回肠末端 至回肠末端、 沿壁腹膜后方至回肠末端、阑 盲肠及升结肠下部。 尾、盲肠及升结肠下部。 阑尾动脉: 阑尾动脉:于阑尾系膜内 修洁阑尾动脉,并向上追踪, 修洁阑尾动脉,并向上追踪, 确认其为回结肠动脉的分支。 确认其为回结肠动脉的分支。
脾动脉splenic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后动脉出现率6080胃右动脉肝左动脉肝右动脉胆囊动脉一结肠上区的血管腹腔干celiactrunk的分支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腹腔干胃左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腹腔干胃左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贲门切迹两口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2011-01-13 19:49:43| 分类:解剖 | 标签:大小肠 |字号大中小订阅盲肠大肠large intestine是消化管的下段,全长约1.5cm,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除直肠、肛管以及阑尾外,结肠和盲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即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肢垂。

结肠带colic bands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而成,有三条,沿肠的纵轴排列,三条结肠带均汇集于阑尾根部。

结肠袋haustraof colon的形成是由于结肠带较肠管短,使后者皱摺成结肠袋,结肠袋为由横沟隔开向外膨出的囊状突起,当结肠袋被钡剂充盈时,具有特征性的X线象:结肠的阴影呈边缘整齐的串珠状。

肠肢垂epiploicae ap- pendices为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及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

在结肠的内面,相当于结肠袋间的横沟处,环行肌增厚,肠粘膜皱摺成结肠半月襞。

一、盲肠盲肠caecum是大肠的起始部,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侧与回肠末端相连,上续升结肠,以回盲瓣与升结肠及回肠为界。

回盲瓣是由回肠末端突入盲肠所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瓣。

此瓣的作用为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到回肠。

盲肠位于右骼窝内,高位盲肠可在骼窝上方,甚至到达肝右叶下方,低位盲肠可到达小骨盆内。

阑尾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平均长度6~8cm。

儿童的阑尾与其身高相比,相对较成人为长。

中年以后逐渐萎缩变小。

阑尾的外径介于0.5—1.0cm之间,管腔狭小,经阑尾孔开口于盲肠后内侧壁。

阑尾的位置因人而异,它可位于回肠末端的前面或后面,或位于盲肠后方或下方,也可越过骨盆缘进入盆腔内。

根据国内体质调查资料,阑尾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为多,盆位次之,再次为盲肠下位和回肠前位。

此外,还可有肝下位和左下腹位等,虽属少见,但在急腹症的诊断过程中,应考虑到。

腹腔解剖图谱_图文

腹腔解剖图谱_图文

胆囊动脉
胆囊动脉 起自肝右A,位于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围成). 常有变异.
胆总管 common bile duct
分为4段
1.十二指肠上段 位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切开探查引流术在该段进行.
2.十二指肠后段 位十二指肠上部后面, 行于下腔V前方,肝门V右側. 经网膜孔可探查此段结石.
3.胰腺段 胰头后方.胰头癌常压迫该段, 导致阻塞性黄疸.
腹腔解剖图谱_图文.ppt
成人腹腔主要器官的投影
右季肋区
①右半肝大部分 ②部分胆囊 ③部分右肾 ④结肠右曲
右外側区
①升结肠 ②部分回肠 ③右肾下部
右髂区
①盲肠 ②阑尾 ③回肠末端
腹上区
①右半肝小部分和左半肝大部分 ②胆囊③胃幽门部和部分胃体 ④十二指肠大部分⑤胰的大部分 ⑥两肾(部分)和肾上腺 ⑦胆总管,肝A和门V ⑧腹主A和下腔V
右三角韧带 冠状韧带右端,连于肝右叶 外后面和膈.
左三角韧带 位肝左叶上面和膈之间.变 异较多,常含肝纤维附件(新生儿特 有的肝残留物,可出现血管和胆管等 结构)
下面
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
胃的韧带
胃脾韧带 胃大弯左侧到脾门的双层腹膜.上份内有胃短血 管,下份有胃网膜左血管.
胃膈韧带 自胃底后面连至膈的双层腹膜.全胃切除时应将 之切断,才能分离贲门和食管.
脐区
①胃大弯②横结肠③大网膜 ④左右输尿管⑤十二指肠小部分 ⑥部分空回肠⑦腹主A和下腔V
腹下区
①回肠②膀胱(充盈) ③子宫(妊娠)④左右输尿管 ⑤部分乙状结肠
左季肋区
①左半肝小部分 ②胃贲门,胃底,部分胃体 ③胰尾④脾 ⑤结肠左曲 ⑥部分左肾
左外側区
①降结肠 ②部分空肠 ③左肾下部

局部解剖学-结肠下区

局部解剖学-结肠下区

Jejunum and ileum
Characteristic
Jejunum
Position
Upper 2/5
Diameter
Greater
Wall
Thicker
Circular folds
Larger, numerous and large villi
Vascularity
Greater
Vasa recta
It descends anterior to horizontal part of duodenum and enters root of mesentery to right iliac fossa.
It gives off 12~18 intestinal arteries from its left side to jejunoileum.
triangular mesent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y (阑尾系膜 Mesoappendix) which
extends from terminal part of ileum to appendix. Tip of appendix is very variable in position, according to
II. 盲肠和阑尾 Cecum and vermiform appendix
★ I)盲肠 Cecum is blind sac, first part of large intestine,
with largest diameter and thinnest wall, usually lying in right iliac fossa, rarely in lesser pelvis or at a higher level, even to right colic flexure.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系统(解剖)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系统(解剖)

A
29
第二节 消 化 腺
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属外分泌腺,主 要有唾液腺、胃腺、胰、肝和肠腺等。
胃腺和肠腺存在于消化管的管壁内,属管内腺, 而唾液腺、肝和胰则位于消化管之外,属管外腺, 它们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消化管。
A
30
一、唾液腺
1.唾液腺(salivary glands)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细,粉灰,血管少 集合
级数较多
肠系膜
孤立淋巴滤泡 集合淋巴滤泡
空肠(内面观)
环状襞
A
回肠(内面观)
22
小肠的组织结构






A
肌外 层膜
23
十 二 指 肠 空 肠
回肠
A
24
六、大肠 Large Intestine
分为5部分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结肠特点: 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升结肠
盲肠 阑尾
回肠
横结肠 空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结肠带
肠脂垂 结肠袋
A
25
1、盲肠Cecum和阑尾Vermiform appendix
一、盲肠 二、阑尾
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 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 线的中、外1/3交点处
A
26
阑尾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阑尾腔阻塞:粪石、异物、寄生虫、痉挛等 引起,导致分泌物潴留和血管 受压、阻塞、缺血,粘膜损伤 脱落甚至管壁坏死。
消化系统 解剖结构
A
1
一、消化系统的一般结构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
口腔→ 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 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盲肠、阑 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肛门

局部解剖学腹部

局部解剖学腹部

2.大网膜greater omentum
形似围裙覆盖在 空、回肠和横结肠 的前面,左缘与胃 脾韧带相连续。
胃结肠韧带:
自胃大弯和十二指 肠上部至横结肠之间的 大网膜前两层形成胃结 肠韧带。内含胃网膜左、 右血管、胃网膜左、右 淋巴结等。
3.网膜孔和网膜囊
网膜孔:
位于小网膜游离 缘后方,可容1~2指, 经网膜孔可进入胃 后面的网膜囊。
左系膜窦:向下通盆腔 右系膜窦:几乎封闭,窦内有感染不
易扩散。
结肠上区
内容: 一、结肠上区的动脉 二、结肠上区的器官
一、结肠上区的动脉 腹腔干及其分支:
腹腔干的分支:
1. 胃左动脉 2. 肝总动脉 3. 脾动脉
1. 胃左动脉 食管支 胃支
2. 肝总动脉
胃右A 肝固有A 左支
右支 胆囊A 胃十二指肠A
腹膜腔
内容: 一、腹膜腔的概念 二、腹膜形成的结构 三、腹膜间隙
一、腹膜腔的概念
腹膜腔为壁腹膜 和脏腹膜之间的潜 在腔隙,内有少量 ( 100~200ml ) 浆 液 。
男性腹膜腔是密 闭的,女性腹膜腔 间接通外界(经输
卵管腹腔口、输卵
管、子宫、阴道与 外界相通)。
二、腹膜形成的结构
网膜 系膜 韧带 皱襞 陷窝、陷凹
以腹壁下动脉为 标志。脏器经腹壁 下动脉的外侧(深 环)突出者为斜疝。 脏器经腹壁下动脉 的内侧(直疝三角) 突出者为直疝。
斜疝,脏器包在精索的3层被膜内。 直疝,疝囊在精索被膜之外。
睾丸下降与腹膜的关系:
睾丸下降至腹股沟管腹环时,向前 推顶腹膜壁层形成腹膜鞘突。
睾丸降入阴囊以后,包绕睾丸表 面的腹膜鞘突,形成睾丸固有鞘膜, 鞘突的其余部分则闭锁形成鞘韧带。

结肠下区解剖

结肠下区解剖

6.回肠动脉
7.回肠
阑尾切口
停止1
南华大学 解剖学教研室
寻找阑尾
停止2
阑尾切口
寻找阑尾
2.空肠及回肠的毗邻
3.空肠及回肠的比较 4.肠系膜
进入第二节
1.空肠、回肠的位置
空肠 jejunum 和回 肠 ileum 居结肠下区 的中心, 大网膜后方, 仅借小肠系膜悬吊于 后腹壁。
2.空肠、回肠的毗邻
周围关系 间接关系:前为腹前外 侧壁;周围为大肠,后 为腹后壁(系膜窦)。 直接关系:小肠系膜
2)系膜三角
小肠系膜缘,一部分肠 管管壁无腹膜直接覆贴, 此处肠壁与两层腹膜围 成系膜三角
3)肠系膜两端
A端: 小肠系膜根约15cm,在腹后壁自第2腰椎左侧 斜向右下,到右骶髂关节前方,常将肠系膜窦分为左、 右肠系膜窦。 (重要意义) B端:肠缘端
(肠系膜内)空回肠血管、淋巴及神经
1.血管:
肠系膜上动脉(第1腰椎高度)
⑤盆位:26%左右,阑尾向下垂入盆腔,尾部 可触及盆腔脏器或闭孔内肌,此处阑尾炎时临 床可表现有闭孔内肌征阳性(屈髂内旋时疼 痛),直肠、膀胱等亦可并发不适症状。
1.高位阑尾 2.左位阑尾 3.腹膜外位阑尾 4.浆膜下阑尾
14.中结肠动脉
3.肠系膜上动脉 4.空肠动脉
11.右结肠动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回结肠动脉 9.盲肠 8.阑尾
:自回盲部至乙状结肠末端,营养结肠的各结肠动
脉及其分支间相互吻合,在结肠系膜缘附近形成 一个完整的动脉弓,是为边缘动脉。
直动脉
2.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
The end
阑尾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会合点,位置恒定,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 髂前上棘连线的中1/3和外1/3交界处,称为McBurney点,有时也可用Lanz点作为阑尾根部 的体表投影点,即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1/3和中1/3交界处。 阑尾炎时此处常有明显压痛。临床上对已确诊的急性阑尾炎常常可选择其根部体表投 影处作手术切口。

结肠解剖与生理

结肠解剖与生理

结肠功能
• 结肠不产生酶,无消化作用,但有 细菌消化作用. • 结肠内有很多细菌,大肠杆菌占 70%,厌氧杆菌占20%,此外还有 链球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 也有少量原生物与螺旋体.肠细 菌对产生生理需要的物质有重 要作用.比如食物内缺乏维生素 时,肠内可根据人体的需要调节 合,成维生素这些细菌消化纤维 素,合成各种维生素.比如维生素 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 h.维生素12等.比如长期用抗生 素,可导致维生素合成与吸收不 良,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结肠解剖与生理
内 容
• • • • • • 结肠解剖 结肠血液供应 结肠淋巴分布 结肠运动 结肠生理功能 结肠常见疾病
大 肠
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 结肠和盲肠的形态特征: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盲肠
位置:位于右髂窝内,与回肠、结肠、阑尾连接 。 回肠末端开口于盲肠称回盲口。
回盲瓣:在回盲口上、下方有两个半月形的瓣,称回盲瓣。
乙状结肠
• 乙状结肠的长度、弯曲和位置 的个体差异较大。结肠带在乙 状结肠逐渐变宽,乙状结肠是 憩室、恶性肿瘤的多发部位。
• 其有很大的伸展度,因此在纤 维结肠镜检查时,可能发生乙 状结肠扭转结圈,极难通过, 需旋转镜身、改变体位,或加 手法推扳,方能使肠镜通过。
结肠的解剖特点
• ①结肠带:为肠壁纵肌纤维形成的 3条狭窄的纵行带。结肠带在盲肠、 升结肠及横结肠较为清楚,从降结 肠至乙状结肠逐渐不明显。 ②结肠袋:由于结肠带比附着的结 肠短六分之一,因而结肠壁缩成了 许多囊状袋,称结肠袋。 ③肠脂垂:由肠壁粘膜下的脂肪组 织集 聚而成。在结肠壁上,尤其是 在结肠带附近有多数肠脂垂,在乙 状结肠较多并有蒂。肠脂垂的外面 为腹膜所包裹,有时内含脂肪量过 多,可发生扭转,甚或陷入肠内, 引起肠套叠.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建议收藏)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建议收藏)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2011—01-13 19:49:43|分类:解剖|标签:大小肠|字号大中小订阅盲肠大肠large intestine是消化管的下段,全长约1。

5cm,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除直肠、肛管以及阑尾外,结肠和盲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即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肢垂。

结肠带colicbands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而成,有三条,沿肠的纵轴排列,三条结肠带均汇集于阑尾根部。

结肠袋haustraofcolon的形成是由于结肠带较肠管短,使后者皱摺成结肠袋,结肠袋为由横沟隔开向外膨出的囊状突起,当结肠袋被钡剂充盈时,具有特征性的X线象:结肠的阴影呈边缘整齐的串珠状。

肠肢垂epiploicae ap-pendices为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及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在结肠的内面,相当于结肠袋间的横沟处,环行肌增厚,肠粘膜皱摺成结肠半月襞.一、盲肠盲肠caecum是大肠的起始部,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侧与回肠末端相连,上续升结肠,以回盲瓣与升结肠及回肠为界。

回盲瓣是由回肠末端突入盲肠所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瓣.此瓣的作用为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到回肠。

盲肠位于右骼窝内,高位盲肠可在骼窝上方, 甚至到达肝右叶下方,低位盲肠可到达小骨盆内。

阑尾阑尾vermiform appendix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平均长度6~8cm。

儿童的阑尾与其身高相比,相对较成人为长。

中年以后逐渐萎缩变小.阑尾的外径介于0.5—1.0cm之间,管腔狭小,经阑尾孔开口于盲肠后内侧壁。

阑尾的位置因人而异,它可位于回肠末端的前面或后面,或位于盲肠后方或下方,也可越过骨盆缘进入盆腔内。

根据国内体质调查资料,阑尾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为多,盆位次之,再次为盲肠下位和回肠前位.此外,还可有肝下位和左下腹位等,虽属少见,但在急腹症的诊断过程中,应考虑到。

结肠下区解剖

结肠下区解剖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
1)左结肠动脉
2)乙状结肠动脉 3)直肠上动脉
血管、淋巴管在肠的 系膜缘进出肠壁。系膜 处的肠壁与两层腹膜围 成系膜三角,此处肠壁 无浆膜,不易愈合,小 肠切除后吻合时应妥善 缝合。
系膜三角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
1)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2)空肠动脉和回肠动脉 (12~18条)
3)回结肠动脉 (右下末 端) 分支: 阑尾动 脉 4)右结肠动脉
5)中结肠动脉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右肠系膜窦
位置:介于肠系膜根、 升结肠、横结肠及其系 膜的右2/3部之间。 形状:略呈三角形。 窦内感染积脓不易扩散。
January, 2007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结直肠肛管解剖课件ppt

结直肠肛管解剖课件ppt
量保留脾脏。 沙夫科(Shafik) “三肌襻”学说
瘘管内口在肛直肠环上2/3或以上,须采用挂线疗法或切开(切除)加挂线疗法,以免引起失禁; 向两侧→直肠下血管淋巴结 →髂内淋巴结
左半结肠切除术
3. 吻合时要确保吻合口无张力及有充分的 血液供应。如吻合口有张力,应进一步游 离横结肠,使之松动;对吻合口血液供应 有怀疑时,应再切除一段肠管,然后再吻 合。
结肠左曲
肠系膜 左结肠动脉 下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淋巴
右半结肠的淋巴大部分 汇入肠系膜上淋巴结。
左半结肠的淋巴大部分 汇入肠系膜下淋巴结。
肠系膜上下淋巴结的输 出管直接或经腹腔干根部 的腹腔淋巴结汇入肠干。
结肠手术的解剖学 注意事项
右半结肠切除术
1. 右结肠动脉的变异较多,可来自中结肠 动脉,回结肠动脉或者无右结肠动脉(由 中结肠动脉或者回结肠动脉代替供血)。 术中要在充分显露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 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关系后,视血运情况决 定血管结扎平面;
来自耻骨尾骨肌的侧面压迫
栉膜带是60年前麦氏(Miles)作为肛裂的病因学说而提出来的。
如已经撕裂脾脏,可用缝合方法止血,尽 两层筋膜之间由无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充填。
克劳斯特(Klosterhalfen)等人通过尸体血管造影,发现正常人两侧肛门动脉的分支,在肛后连合处吻合较好者仅有15%,而85%的人 无吻合,该处小血管密度低于前连合和两侧,形成乏血管区。
加横结肠切除时,术中剥离应注意胰腺, 十二指肠,胆道等各毗邻脏器,避免造成 损伤。
回盲部旷置术
1. 回肠管径较小,吻合后可能发生狭窄时, 须切开系膜对侧的肠壁,以增大吻合口径;
2. 回肠远端封闭后,应将其转向下方,缝 合固定于肠系膜上,以防发生肠套叠。

解剖学之小肠与结肠

解剖学之小肠与结肠

善缝合,以免形成肠瘘和感染扩散 。
2021/4/24
9
2021/4/24
10
2021/4/24
11
空、回肠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中结肠动脉
右结肠
回结肠动脉
空、回肠动脉
空、回肠动脉12~18条,彼此吻合成弓。小肠近 侧段只有l~2级弓,远侧可达3~4级。末级弓发 出直动脉分布于肠壁,直动脉间缺少吻合。
2021/4/24
.
17
2021/4/24
18
神经
空、回肠的神经支配来自腹腔丛和肠系膜上丛,沿 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到肠壁,其中包括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三种纤维。
小肠的交感神经,起于脊髓9~11胸节,经交感干、 内脏神经入腹腔丛和肠系膜上丛。它们抑制肠的蠕 动和分泌,使肠的血管收缩。
膜间位。内侧为右肠系膜窦及回肠袢, 外侧为右结肠旁沟,结肠右曲后面贴 邻右肾,内侧稍上方与十二指肠相邻, 前上方有肝右叶与胆囊。右肾周围脓 肿或肝脓肿偶可溃入结肠。
横结肠 transverse colon:长约40~50cm,
腹膜内位器官。横结肠上方与肝、胃相 邻,下方与空、回肠相邻,因此,常随 肠、胃的充盈变化而升降。
盲瓣50~100cm处 呈盲囊状,结构与回肠相同,有时粘膜内
含有胃泌酸细胞或胰腺组织 可发生溃疡和炎症,症状与阑尾炎相似
2021/4/24
21
2021/4/24
22
结肠 colon
2021/4/24
23
按其行程 和部位分
2021/4/24
升结肠 ascending colon:长12~20cm。腹
2021/4/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下区的解剖
1
空肠
回肠
2
横结肠
降结肠 升结肠 盲肠 阑尾 乙状结肠
3
一、结肠下区的血管
1.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2.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4
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
1.胰十二指肠下A 2.空肠A 3.回肠A 4.回结肠A-阑尾A
21
4.肝门静脉系与上下 腔静脉的吻合 食管静脉丛 直肠静脉丛 脐周静脉网
22
(1)食管静脉丛
肝门静脉 →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 →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
肝门静脉血回流入肝受阻,逆行 经食管静脉丛等回心,静脉丛血流 增多,曲张,突向食管腔,一旦食 管粘膜及静脉丛破裂,出血流入胃 ,呕出,临床称为呕血(胃酸的作 用,呕出的血为咖啡色)
(3)脐周静脉网
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
胸腹壁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
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腹壁上静脉→胸廓内静脉→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 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腹壁下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
临床表现:腹壁
Meckel憩室是因卵黄管退化不全引起的回肠壁囊状突起, 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畸形,出现率为2%~4%,距回盲瓣40~50cm 的回肠游离缘为好发部位。
13
三、大肠 (large intestine)
1.组成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2.大肠与小肠的区别 大肠(盲肠、结肠)具有三 个特点: 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17
(4)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 外1/3交点。
阑尾的位置
18
四、肝门 V系
1.组成:脾V , 肠系膜上 V
脾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19
2.肝门 V系属支
(1) 脾 V (2)肠系膜上V (3)肠系膜下 V (4)胃左 V (5)胃右 V (6)附脐V (7)胆囊V
20
3.肝门静脉系的特点 两端都是毛细血管. 没有功能性静脉瓣. 与腔静脉系之间有丰富的侧支吻合. 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位于左上腹部 占全长的2/5 较 粗 较 厚 明 显 孤立淋巴滤泡 少,1—2级弓
位于右下腹部 占全长的3/5 较 细 较 薄 不明显 集合淋巴滤泡、孤立淋巴滤泡 多,3—4级弓
9
10
动脉弓
11
2.小肠的切除 小肠末级血管弓发出直动脉分布于肠壁,在直动脉之间 无吻合支,肠壁内的血管吻合不丰富,尤以对系膜侧肠壁血 供较差,故小肠部分切除术,为保证吻合口的血供,除扇形 切断肠系膜外,应增加切断肠管15~300角,角开向肠管的游 离缘。
23
(2)直肠静脉丛
肝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直肠静脉丛→直肠 下静脉、肛静脉→髂内静脉→髂总 静脉→下腔静脉
肝门静脉血回流入肝受阻, 逆行经直肠静脉丛等回心,静脉 丛血流增多,曲张,突向直肠腔 ,一旦直肠粘膜及静脉丛破裂, 流出的静脉血随大便排出,临床 称为便血(为暗红色)
24
14
3.盲肠
回盲瓣
回盲口
阑尾口
15
4.阑尾
(1)阑尾根部的位置: 恒定于盲肠的后内侧, 是三条结肠带集中处。 (2)阑尾的位置:一般 位于右髂窝内。因盲 肠下降不全而致阑尾 居于肝的下方,称为 高位阑尾,发炎时易 误诊为胆囊炎。若内 脏反位,阑尾位于左 髂窝内,则称左下腹 位阑尾。
16
(3) 阑尾与盲肠、回肠的关系
5. 右结肠A 6.中结肠A (供应十二指肠至 结肠左曲的消化 道)
动脉弓
5
6
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
1).左结肠A 2).乙状结肠A 3).直肠上A (供应结肠左曲以 下的消化道)
7
二、空肠(jejunum)、 回肠(ileum)
8
1.空、回肠的区别
空肠 回肠
位 置 长 度 管 腔 管 壁 环状襞 淋巴滤泡 动脉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