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长泰县第二中学肖文晶历史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晚清、民国、新中国成立后服饰变革的表现,体现出的特点。

(2)了解西方饮食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情况。

(3)掌握西方建筑艺术的传入及与中国建筑艺术的融合。

(4)了解近代以来社会礼仪婚俗、葬俗及其他风俗的变化。

(5)探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将同学分为四个探究小组(服饰组、饮食组、建筑组、习俗组),通过整合教材练习册、上网查资料、以及课外阅读资料等方式,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学习法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

(2)通过思辨学习法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最终建构知识体系,学会学习;

(3)引导学生从身边事例中列举一些社会现象并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发生是必然的,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从而受到唯物史观教育。

(2)通过对近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变化的认识,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中传统与革新并存、中西并存的特点,认识到社会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原因、特征。

难点:认识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原因及与近代社会变动之间的联系。三、教学方法:

(1)课前对学生分成四个探究小组:服饰组、饮食组、建筑组和风俗组,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近现代服饰、饮食、住宅及风俗方面的图片及资料,以备课堂展示。

(2)布置课前预习,查找整理相关资料,通过情境教学法、材料分析法、自由讨论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一、近现代男女服饰的变迁(服饰组)

1、近代服饰的变化

(服饰组:展示一组近代男女服饰的的图片,之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和介绍完成表格,通过比较的方法概括出近代服饰变化的特点)

男装: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

女装:晚清旗袍民国旗袍

⏹西装

传入:鸦片战争后

流行:民国之后

西装流行的原因:

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潇洒;

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是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

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看,民国初年受西化民主思潮的推动;

⏹中山装造型的政治含义:(通过服饰组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中山装的造型及政治

含义)

✧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

✧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

自由、博爱)。

2、现代服饰的变化

(服饰组:展示介绍一组现代不同阶段服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和介绍完成表格,通过比较的方法概括出现代三个阶段服饰的特点)

①20世纪50、60年代:苏式服装(列宁装、连衣裙)

②20世纪60、70年代:军装、干部服

③改革开放后:异彩纷呈原因:①政治因素;②经济基础;③改革开放后的观念变化归纳小结:(表格展示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化及特点,并让学生概括出服饰变化的整体趋势(政治理念)。)

探究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饮食组)

1、中餐(四大菜系)

(展示四组有关四大菜系的图片,饮食组介绍何谓四大菜系,并将同组设计的问题提出给全班思考:四大菜系得以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老师最后做出归纳点播。)

前提: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业活动的活跃;

根本:当地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创新;

其他因素: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风俗习惯等

2、西餐的传入

(由饮食组介绍西餐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展示两组有关西餐的图片,并将同组设计的问题提出给全班思考:据上图反映,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产生什么影响?老师最后做出归纳点播。)

西餐的原料、糕点与饮料的传入受到国人的欢迎,不仅使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同时还促使一批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国人经营的西菜馆开始出现

探究三、居住建筑的演进(建筑组)

1、近代以前——传统住宅:四合院(图片展示:北京典型的四合院俯视图,由建筑组介绍传统住宅四合院)

从图中可以看到: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每院正房五间,东西各三间,南五间。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期,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2、鸦片战争后,西式洋房开始出现,中国建筑出现中西合璧的特征到完全西化。

(引导学生概括总体变化趋势:从传统到中西合璧,西化。并展示两幅图设问:观察上图,近代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哪里?洋人取得租地建房的特权是什么时候?)

第一批通商口岸城市(租界);《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殖民者最早取得了租地建房的特权。

探究四、习俗风尚的变革(习俗组)

1、婚俗的变迁

(由习俗组介绍婚俗、葬仪的变迁,老师展示两则材料进行知识提升:设问:据材料一、二说明,新旧婚姻有哪些区别?)

材料一

材料二: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婚姻法》正式实施,其原则为:“废除包办、

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

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

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

主义婚姻制度。”“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

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

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