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实验复习:晶体熔化与凝固实验
中考专题07热学实验(知识点复习+例题讲解+过关练习)(答案版)
![中考专题07热学实验(知识点复习+例题讲解+过关练习)(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ce115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7.png)
专题07热学实验【考点分析】章节考点考试题型难易度物态变化熔化、凝固实验实验题★★汽化(沸腾)实验实验题★★内能比热容实验实验题★★★【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探究熔化和凝固规律: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的物质;(1)常见晶体: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2)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吸热(缺一不可);(3)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固液共存状态);(4)处于熔点的物质状态:固态、固液共存和液态;2.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1)常见非晶体的物质:蜂蜡、松香、沥青、玻璃、塑料等;(2)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熔化凝固图像:【冰熔化成水后,水的比热容更大(水的升温图像斜率比冰小)】【例题1】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锡的熔点是,凝固点是。
(2)在BC段,锡处于态;在DE段,锡处于态。
(3)锡的熔化用了min,它熔化过程中要热,但温度。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态。
【答案】(1)230℃;230℃;(2)固液共存;液;(3)4;吸;不变;(4)固液共存。
【解析】解:(1)由图可知锡在230℃时开始熔化,且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熔点为:230℃,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即凝固点也是230℃。
(2)在BC段,锡处于熔点温度下,所以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DE段,锡处于降温过程中,所以处于液态。
(3)由图可知锡从3分钟开始熔化,到7分钟熔化完成,所以锡的熔化用了4min,它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凝固过程,所以为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230℃;230℃;(2)固液共存;液;(3)4;吸;不变;(4)固液共存。
【变式1】(一)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报告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f4711e03d8ce2f0066239c.png)
日期 组号 成员
实验名称:晶体的熔化与凝固
实验教师
张金福
第
组 实验地点
实验室物理
实
1、研究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验
2、如何做好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绘制实验曲线并
目 用曲线解释物理现象。
的
实验年级:八年级
实验班级:
1.在试管内放入温度计和海波。
2.在烧杯中倒入预先加热温度为40℃的热水,水量以能浸
没试管中的海波为准。
实 验 过 程
3.按装置图,点燃酒精灯待海波的温度稳定上升43℃时开 始记录,每隔20秒记录一次温度直至55℃为止。
4.将酒精灯盖灭撤去,使熔化的海波和烧杯中的水一起在 空气中冷却,在降温的同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变 化,读到40℃左右。
5.当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搅拌,尤
其在其凝固过程中当看到有闪闪发光的海波晶体析出时更需
不断搅拌直到海波全部凝固。
实
实
验
温度计(100℃)、烧杯(400~500ml)、试管、酒精
验
器 灯、石棉网、支架、秒表、海波
记
材
录
实
验
结
实
论Hale Waihona Puke 验装置实
验 评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价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与凝固知识点精细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与凝固知识点精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880b8e524de518964b7dbb.png)
3.2 熔化与凝固一、定义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生活中熔化与凝固的现象:蜡烛点燃后,蜡熔化;炼钢铁时,钢铁熔化;冬天水结冰了……二、实验: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1. 海波熔化实验:用水浴法加热——为了海波受热均匀。
三、固体的分类——晶体与非晶体1.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时和沸腾时的特点)常见晶体:冰、金属、萘、海波。
2.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继续上升。
常见非晶体:松香、石蜡、沥青、玻璃。
3.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没有熔点,也没有凝固点。
4. 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1)AB:固态,吸热,T上升;BC:固液共存,吸热,T不变;CD:液态,吸热,T上升。
2)EF:液态,放热,T下降;FG:固液共存,放热,T不变;GH:固态,放热,T下降。
5. 晶体熔化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条件:1)温度降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 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边吸热边升温,状态先是变软、变稠、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吸热;2.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小明想用量筒一次准确获得密度为0.8g/cm3的酒精100g,可选用的量筒的量程及分度值最好是A.100ml,5ml B.100ml,10mlC.150ml,5ml D.150ml,10ml2.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A.1.0×103 kg/m3 B.1.16×10 3 kg/m3C.1.75×103kg/m3 D.1.2×103kg/m33.下列场景中,我们观察到的像属于实像的是A.用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像B.斜插入到水中的物体在水面处变弯C.通过平面镜里的像整理衣冠D.夏天浓密树萌下出现圆形的“光斑”4.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甲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得光路示意图。
晶体的熔解和凝固有关的实验(初中物理实验
![晶体的熔解和凝固有关的实验(初中物理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ba4944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2.png)
晶体的熔解和凝固(1)晶体熔解和凝固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实验,教学中常用萘的熔解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现象来说明晶体的性质。
若按图1(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熔解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很短,有时甚至看不到这一现象。
这是因为萘在熔解之前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传导,而萘又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烧杯中水的温度超过了萘的熔点,靠近管壁的萘已开始熔解,而试管中心的萘的温度还低于萘的熔点,此处萘的温度仍继续上升,这样就得不到萘在熔解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的结论。
下述措施可提高演示效果:①实验所用的萘选用纯萘或卫生球(樟脑丸),后者熔点、凝固点略低。
实验前把萘研成粉末,颗粒均匀,并且以细为好(粉状导热性比块状好)。
或在萘粉内拌入金属粉末、金属细丝或插入导热铜片(图1(b)),以改善导热性能。
萘粉的量应根据容器大小而定,要求萘熔解再凝固后能够浸没温度计的泡。
②实验过程中不断搅拌试管里的萘,使各部分萘的温度一致,直到萘全部熔解为止。
搅拌器可做成螺旋状(图1(c)),这样除搅拌外,还可起导热作用。
③温度计宜安置在靠近试管壁处,但不要碰到试管(因为这里的萘最早熔解)。
④用容量较大的烧杯装水,酒精灯的火焰不要过大,并隔着石棉网进行间接加热,以保持水温稳定上升。
为了减少演示时间,可在烧杯里注入60~70℃的热水,然后对温水加热(萘易燃,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
⑤如图1(d)所示,把试管做成夹层,这样水浴时使封闭空气受热,通过热辐射对萘粉加热。
也可利用远红外线作热源,远红外线穿透本领大,加热性能好,能满足萘熔解实验中对热源的要求。
(2)用海波(硫代硫酸钠晶体,分子式为Na2SO3·5H2O)代替萘粉。
常用的海波导热性能好,熔点低,熔解后流动性能好,可不用搅拌器,而且无气味,溶于水,清洗方便。
初三物理--融化和凝固(含答案)
![初三物理--融化和凝固(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5add14915f804d2b16c1d0.png)
熔化和凝固1.(20XX 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下表为妮妮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123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4 -3 -2 -11234(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是 。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 。
(选填“固”或“液”) 2.(20XX 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如图6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晶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1)这种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_℃;(2)D 点的密度_______E 点的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 (四川省达州市二OO 八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物理试题)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图甲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热量。
4.(20XX 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1)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想:_______ _ .(2)小星要自制一支能测水沸点的温度计,现有表中所列的两种物质,他应选用表中的________做测温物质,原因是________。
在一个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
熔化和凝固实验
![熔化和凝固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b590bd3590c69ec3d5bb7558.png)
初中物理在讲固体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时,学生往往最想知道固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熔化,熔化和凝固过程有什么特点等问题,这也是讲清楚晶体和非晶体区别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熔化和凝固实验是初中物理热现象教和学的关键。
早期教材中用来做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物质是萘,但由于萘是有毒物质,很多中学物理教师不敢进行课堂演示。
后来改用海波,现在又改用冰。
使熔化和凝固实验演示过程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但是实验仍有不足,比如利用海波做实验时,海波是热的不良导体,熔化过程中,由于导热不均匀导致部分海波熔化时,温度计的示数不断上升,无法稳定在熔点。
而凝固过程恰好相反,温度计示数下降到近40℃仍然有不少海波未凝固。
而用冰做熔化实验,质量较少的冰从冰箱里取出后温度很快升高,质量较大的冰熔化时间又太长,所以学生真正实验时很难测出冰熔化前低于零摄氏度的温度;而用水做凝固物质进行凝固实验时,需要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低温源”,受实验设备的限制,实际上一直没能够解决学生做分组实验所要求的“低温源”;课本上在探究晶体凝固这块,也只是一带而过,本人认为这样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教学。
不知别的老师是基于以上原因不能得到解决,还是怕麻烦,一些教师只是象征性地做下演示实验;甚至有人用课件代替实验。
毕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的过程不是能用思维和推理所取代的,教师的行为会给学生造成物理实验不够重要,是可以用思维替代的错误感觉,长此以往学生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是在所难免的。
皮亚杰说过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技能是不能直接教会的。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借助课堂,获得知识的同时不能轻视技能的养成,我们教师的教学活动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轻视学生参与的各种实验,学生就是在这些实验中学会了最基本的操作技能,经历探究过程,在过程中观察、发现、思考、讨论,获得发现的惊奇、成功的喜悦。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认为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不去演示;能由教师演示的实验不要用课件替代。
专题03 探究晶体熔化与凝固特点的实验题(解析版)
![专题03 探究晶体熔化与凝固特点的实验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81ade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a.png)
专题03 探究晶体熔化与凝固特点的实验题抓住考点学探究晶体熔化实验需要学通的基础知识1.安装装置时,应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
2.石棉网的作用:时烧杯受热均匀。
3.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的目的:使物体受热均匀4.实验选取小颗粒目的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容易受热均匀。
5.采用水浴法的优点:(1)使物体受热均匀;(2)是物体受热缓慢,便于观察温度变化规律。
6.试管放置要求:(1)试管中所装物体完全浸没水中;(2)试管不接触烧杯底或烧杯壁。
7.烧杯口处出现白气的成因:水蒸气预冷形成的小水珠。
8.融化前后曲线的倾斜程度不一样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不同。
9.收集多组数据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
根据考点考【例题1】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
(3)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实验器材中纸板的作用:、。
(5)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自下而上;(2)B;(3)98;保持不变;(4)减少热量散失;防止热水溅出伤人(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影响读数);(5)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解析】(1)实验器材的安装遵循由左到右,自下而上的原则,首先确定点燃酒精灯的高度,再把铁圈固定在酒精灯的外焰处,然后依次放烧杯纸板温度计;(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故B正确;(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由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是98℃。
(4)使用中心有孔的纸板盖住烧杯,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同时也可以防止热水溅出伤人(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影响读数)。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如何进行熔化和凝固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如何进行熔化和凝固实验的设计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48a38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2.png)
尊敬的读者,这是一篇初中物理教学案例,旨在探讨如何进行熔化和凝固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我们将从实验目的、实验时间和步骤、实验器材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等方面进行讲解。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一、实验目的1、了解固态物质发生熔化时的一些现象和规。
2、通过实验观察凝固现象,探究凝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二、实验时间和步骤1、熔化实验时间:70分钟。
步骤:(1)取定量的蜡烛蜡和小苏打溶液,装入实验室摆放平稳的试管内,加热。
(2)观察蜡的熔化过程,注意观察一些现象和规律。
(3)记录熔化过程的温度,制作温度-时间图像。
2、凝固实验时间:70分钟。
步骤:(1)将十进制锡纸块放入装备好的试管内,加热加速其熔化,然后冷却至室。
(2)用针在锡纸上画出标准图案,注意用力的大小和步骤的尽量细致。
(3)将试管倾斜,使凝固的锡纸块滑落,观察凝固现象。
(4)分析标准图案和凝固现象。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实验器材:试管、电热板、温度计、针头。
实验材料:蜡烛蜡、小苏打溶液、十进制锡纸块。
四、实验方法1、熔化实验加热蜡烛蜡和小苏打溶液,观察其熔化过程,注意观察一些现象和规律,记录熔化过程的温度,制作温度-时间图像。
2、凝固实验将十进制锡纸块放入实验装置中加热,加速其熔化,然后冷却至室温。
用针在锡纸上画出标准图案,然后将试管倾斜,使凝固的锡纸块滑落,观察凝固现象。
分析标准图案和凝固现象。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1、熔化实验结果(1)在加热过程中,蜡烛蜡渐变软熔,产生烟雾并散发出臭味,小苏打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
(2)随着温度的升高,蜡烛蜡温度稳步上升,此时蜡烛蜡的黏性变小,分子活动加剧,使其逐渐变为流体,直到完全熔化,小苏打溶液温度变化相对较小。
(3)通过制作出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温度和时间的变化。
2、凝固实验结果(1)加热锡纸使其融化,并用针在锡纸上画出标准图案,随后将试管倾斜,使锡纸滑落,锡纸逐渐凝固,并形成了粗糙的表面。
中考物理专项训练: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项训练: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c9763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1.png)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一.选择题(共6小题)1.在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实验时,小东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于这种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够使被研究的物体均匀受热B.可适当延长固体熔化时间,便于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C.它适用于一切固体的熔化实验D.在组装此实验时应该自下往上比较恰当2.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EF段,该物质吸热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凝固点是45℃3.图中有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这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适量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态熔化成了液态,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B.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其优点是使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有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4.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A.变多B.变少C.不变D.无法判断5.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根据实验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中的一些分析,不正确的是()A.从图象上看,这种固体是晶体,熔点是48℃B.从装置图上看,把固体放在试管中,利用水浴法加热时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C.酒精的热值为q=3×107J/kg,整个实验过程共消耗10g的酒精,放出的热量定是3×105JD.从图象上看,BC段表示温度不变,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6.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都没结冰D.都已结冰二.填空题(共14小题)7.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l)应选用颗粒(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3)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态.(4)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 点时的内能.8.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读取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只填写序号).时海波处于状态.(2)图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t时=10min(3)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海波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9.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在第7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选填“继续”或“停止”).10.小明同学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设计实验时,小明选择用加热烧杯内水的方法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是出于目的考虑.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由图可知“适当”的含义是:试管不接触烧杯底部和侧壁且还要注意.(2)实验过程中发现熔化过程中,冰的温度始终不变,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实验后小明将所得数据用图象的形式呈现,如图乙所示,可以得到结论:.(4)从图还可知,0~t1与t5~t6两段时间相等,升高的温度却不同,请根据生活经验或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原因.11.你还能回忆起“观察固体熔化”的实验情景吗?如图所示为0.5kg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则根据图象可知:(1)用一热源加热,则它在固态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为.(2)若该晶体液态时的比热为2.4×103J/(kg.℃),其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J.(3)若规定“质量为1kg的某种晶体物质在完全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熔化热”,计算出其熔化热λ=J/Kg.12.小明探究某物质熔化和沸腾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现把20g某种固体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回答问题:(设热水在相同时间内给这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1)这种物质是(晶体/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2)这种物质的沸点是℃;(3)实验中,热量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在转移的过程中,具有性;(4)若这种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c=3×103J/(kg•℃),则这种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J.13.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1)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BC阶段物质处于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3)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J的热量(c ×103J/kg•℃,c水=4.2×103J/kg•℃);冰=2.1(4)图丙是另一位同学在完成同一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老师认为他的C段数据有问题,老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依据是.14.小红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丙所示.请你回答:(1)图乙中,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的特点是;(2)由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由此可判断出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3)婷婷同学评估小红同学所画的图象图丙时指出:图象中的GH段不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的,请你帮婷婷陈述其中的奥妙:.15.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分钟.(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凝固点为℃.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了.(选填“高”或“低”)(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16.小明探究物质熔化和沸腾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今把20g某种固体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回答问题:(1)这种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你判断的依据:(2)这种物质的沸点是℃.(3)实验中,热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性.(4)这种物质的液态比热容c=3×103J/(kg•℃),从熔点升高到沸点吸热J.实验结束时,小明发现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的10min内消耗酒精约5g.请估算出这种装置能量的转化效率约为%.(酒精的热值3.0×107J/kg,估算结果保留整数)(5)小明还发现,液体沸腾的过程中如果撤去酒精灯,试管中液体会继续沸腾片刻.其原因是.17.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试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下的深度要适当,由图可知:“适当”的含义是:和.(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由图可知海波熔化过程中特点是,第10min海波处于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18.某同学在做“研究萘熔化”的实验.(1)他用温度计测量萘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萘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了解萘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读取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萘接触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只填写序号).(2)图是萘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t=10min时萘处于态.(3)萘的熔化过程一共经过了min,它的熔点是℃.19.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过程中,电热棒的功率保持恒定.(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刻物质的温度是℃(2)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加热过程中烧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该物质的熔点是℃(3)t2时刻该物质处于态.(4)已知0~t1与t5~t6的加热时间相等,由图乙可知两段时间内,物质的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得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用公式表示)20.某同学在做探究“晶体熔化”的实验.(1)他用温度计测量晶体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主要步骤有: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了解晶体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读取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只填写序号)该同学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2)此晶体的熔点为℃,熔化过程用的时间为min.(3)在第6min时,它处于状态,第11min时它处于状态.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在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实验时,小东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于这种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够使被研究的物体均匀受热B.可适当延长固体熔化时间,便于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C.它适用于一切固体的熔化实验D.在组装此实验时应该自下往上比较恰当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在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实验时,由于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规则,要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进行组装;(2)在加热固态物质时,为了使其受热均匀,温度上升慢,便于观察现象和测量温度,常采用水浴法或空气浴法.解答:解:A、水浴法可以使被研究的物体均匀受热,A说法正确;B、通过加热水来加热固体,比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温度变化更慢,便于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B说法正确;C、运用水浴法,适合熔点低于水的沸点的固体,若固体物质的熔点太高不能用水浴法;若固体物质的熔点较低,则可直接应用空气浴,所以C说法错误;D、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所以在组装此实验时应该自下往上比较恰当,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空气浴或水浴法是加热固体物质经常使用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且便于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在组装实验器材时要采用从下向上的方法.2.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EF段,该物质吸热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凝固点是45℃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熔化和凝固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或凝固过程.(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解答:解:A、读图可知,EF段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此过程放出热量.故A错误.B、读图可知,在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C、读图可知,EF段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在t=12min时该物质开始凝固,到第15min凝固完成,共用时3min,故C错误.D、该物质凝固时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3.图中有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这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适量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态熔化成了液态,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B.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其优点是使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有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解答:解:读图可知,M有一段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但在35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不能由此确定N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故A、C、D错误;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故B正确.故选:B.点评:读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关键是要从曲线变化中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而确定是否属于晶体,再明确不同时间段时物质所处的状态.4.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A.变多B.变少C.不变D.无法判断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故选A点评:解决此题的根据是要读懂晶体凝固的图象,特别是要弄明白究竟哪段是凝固过程.5.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根据实验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中的一些分析,不正确的是()A.从图象上看,这种固体是晶体,熔点是48℃B.从装置图上看,把固体放在试管中,利用水浴法加热时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C.酒精的热值为q=3×107J/kg,整个实验过程共消耗10g的酒精,放出的热量定是3×105JD.从图象上看,BC段表示温度不变,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2)知道为了使试管中的固体均匀受热,将试管放入水中进行水浴法加热.(3)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4)要解决此题主要掌握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知道熔点的概念: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解答:解:A、从图象上看,这种固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保持在48℃不变,所以它是晶体,熔点是48℃,故A选项正确;B、从装置图上看,把固体放在试管中,利用水浴法加热时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故B正确;C、酒精的热值为q=3×107J/kg,整个实验过程共消耗10g的酒精,酒精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Q=mq=0.01kg×3×107J/kg=3×105J,如果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这些,故C错误;D、从图象上看,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通过实验考查了对图象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和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注意实验中使固体均匀受热的方法,同时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6.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都没结冰D.都已结冰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定性思想.分析:水是有一定凝固点的,温度降至0℃时才会凝固,在凝固的同时,水要向外放热.因此,烧杯中的水能否结冰取决于它的温度能否降至凝固点和是否能继续向外放热.解答:解:烧杯里是冰水混合物,温度为零度.要让小瓶里的水结冰,小瓶里的水在达到零度后还必须被吸收掉凝固所需放出的热量,既然小瓶外面的水也是零度,小瓶就不会把热量传给外面,所以不结冰.故选C.点评:搞清凝固放热这一点非常关键,同时还要了解,热量要想顺利传递,必须有一定的温度差才行.二.填空题(共14小题)7.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l)应选用颗粒较小(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3)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固态.(4)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较小的冰块比较大的冰块受热均匀;(2)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知道晶体在熔化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完后为液态.(4)根据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解答:解:(1)应选用较小颗粒的冰块做实验,较小的冰块受热均匀;(2)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3)由图象知,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固态;(4)不断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在B点时的内能;故答案为:(1)较小;(2)晶体;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3)固;(4)小于.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冰的熔化图象的分析,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晶体与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是看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图象上分辨,最大的不同就是晶体有一段时间只吸热而温度不变,我们应该学会区分.8.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读取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BDAC(只填写序号).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图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t时=10min(3)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海波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36℃.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应用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①估计被测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以便测量时正确读数;③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④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留在被测物体中.(2)晶体在熔化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中为固液混合态,完全熔化后为液态;(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1℃.解答:解:(1)由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知,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C.读取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2)由图可知,t=10min时海波还没有熔化完,所以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此时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故温度计的示数是30℃+6℃=36℃;故答案为:(1)BDAC;(2)固液共存;(3)36℃.点评:正确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9.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在第7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停止(选填“继续”或“停止”).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49aaf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c.png)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是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段代表冰熔化的过程,此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但要不断地(选填“吸热”、“放热”)。
一直加热,冰从A到E至少经历了熔化、蒸发和沸腾三次物态变化,最后变成。
【答案】吸热。
水蒸气或气体。
【解析】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一直加热,冰从A到 E至少经历了熔化、蒸发和沸腾三次物态变化,最后变成水蒸气或气体。
【考点】熔化和沸腾。
2.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升华B.炎热的夏天,积水干涸——液化C.深秋的早晨,“雾淞”晶莹——凝华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熔化【答案】C【解析】物态变化有六种,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气态变为液态叫凝华。
雾的形成是气体变液体,液化;积水干涸是液体变成气体,汽化;滴水成冰是液体变成固体,凝固;雾凇的形成是气体变成固体,凝华。
选项C正确。
【考点】物态变化3.我们利用金属钨作灯泡的灯丝,是因为钨的____高,不易熔断;饺子在水中怎么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锅却很快变黄变焦,是因为油的__高;【答案】熔点;沸点【解析】白炽灯发光时灯丝的温度约是2000℃,很多金属在这个温度已经熔化成液态,但钨的熔点高,为3410℃,在2000℃还处于固态,所以我们用它来制作白炽灯的灯丝;饺子在油锅中变黄是由于油的沸点高。
【考点】熔点和沸点4.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_________和_________,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 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答案】凝固熔化晶体【解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点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根据上述知识来分析.“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水是液体的,放热变为冰,冰是固体的,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冰吸热变为水,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温度未升”说明冰熔化的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考点】凝固和熔化5.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研究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46a5a43f7ec4afe04a1dfbb.png)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研究一、实验简述1、实验器材温度计(100℃)、烧杯(400~500ml)、试管、酒精灯、石棉网、支架、秒表、晶体(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等2、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水浴法”观察并测量海波在加热及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从而绘制出海波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并用曲线确定其熔点。
1左右。
(1)、在试管内放入温度计和海波,海波约占试管3(2)、在烧杯中倒入预先加热温度为40℃的热水,水量以能浸没试管中的海波为准。
(3)、按图1所示装置仪器,点燃酒精灯待海波的温度稳定上升43℃时开始记录,每隔20秒记录一次温度直至55℃为止。
(4)、将酒精灯盖灭撤去,使熔化的海波和烧杯中的水一起在空气中冷却,在降温的同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变化,读到40℃左右。
(5)、当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搅拌,尤其在其凝固过程中当看到有闪闪发光的海波晶体析出时更需不断搅拌直到海波全部凝固。
(6)、整理仪器用品,根据记录数据在方格坐标纸上绘图1 制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熔化和凝固的曲线,并从中确定海波的熔点。
3、实验数据(1)、熔化(2)、凝固(3)、硫代硫酸钠熔化和凝固曲线如图2所示图2二、实验现象分析1、熔化过程从硫代硫酸钠熔化曲线可以看出,在水浴加热过程中,晶体温度升高,晶体熔化过程继续加热但是晶体温度保持不变。
2、凝固过程从硫代硫酸钠凝固曲线可以看出,在冷却过程中,晶体温度降低,晶体凝固过程持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三、误差分析1、测量硫代硫酸钠熔点为48.1℃,其标准熔点为48℃。
原因分析如下:(1)、由于误差较小,可能是温度计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线平齐,导致读数不准。
(2)、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硫代硫酸钠样品中掺入了杂质,导致熔点升高。
2、凝固过程曲线,在冷却过程中,温度下降后却在第一个47℃时出现升温现象。
在过凝固点之后,曲线下降过快,原因是,在晶体凝固过程中没有搅拌充分,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没有插入晶体中而是暴露在空气中,因此测得的是空气的温度而不是晶体的温度。
融化凝固现象实验报告
![融化凝固现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4b7e1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5.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2. 掌握融化、凝固现象的基本原理。
3.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的融化、凝固过程,分析其特点和规律。
二、实验器材1. 烧杯2. 铝箔3. 冰块4. 铜块5. 石蜡6. 火柴7. 温度计8. 记录本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烧杯放在实验台上。
2.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初始温度,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3. 点燃火柴,将火焰靠近冰块,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记录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4. 当冰块完全融化后,继续加热,观察冰水混合物的沸腾过程,记录沸腾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5. 将铜块放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铜块的初始温度,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6. 点燃火柴,将火焰靠近铜块,观察铜块的加热过程,记录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7. 当铜块达到一定温度后,停止加热,观察铜块的冷却过程,记录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8. 将石蜡放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石蜡的初始温度,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9. 点燃火柴,将火焰靠近石蜡,观察石蜡的加热过程,记录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10. 当石蜡达到一定温度后,停止加热,观察石蜡的冷却过程,记录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四、实验现象与分析1. 冰块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0℃时开始融化,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完全融化。
2. 冰水混合物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继续升高,当达到100℃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水全部蒸发。
3. 铜块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后,停止加热,冷却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直到与室温相同。
4. 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后,停止加热,冷却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直到与室温相同。
五、实验结论1. 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称为物态变化,包括融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2. 融化过程需要吸热,凝固过程需要放热。
3. 在融化、凝固过程中,物质温度会发生变化,但达到一定温度后会保持不变,直到完全转化。
2020年中考物理实验复习必刷题:02 熔化和凝固(附解析)
![2020年中考物理实验复习必刷题:02 熔化和凝固(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ebac85a6c30c2258019e79.png)
2020年中考物理实验复习必刷题:02熔化和凝固一、实验探究题(共10题)1. (1)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6分钟时冰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A.水银温度计(﹣20℃~120℃);B.酒精温度计(﹣80℃~60℃);C.体温计;D.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_______(选填“A”、“B”、“C”或“D”);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
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1)冰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加热到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温度是________℃,此时冰________开始熔化(选填“已经”或“还没”).(3)在第6min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4)从第6min到第9min,物质的内能是________的(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5)图丁是另一位同学在完成同一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老师认为他的CD段数据有问题,老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初中物理教案: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初中物理教案: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1a7e6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3.png)
初中物理教案: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存在不同状态的表现,通过进行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可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的理解,提高其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
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一种适合初中生进行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一、实验目的1.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其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1.热板;2.相变板和木棒;3.温度计;4.实验杯和陶瓷杯。
三、实验原理和步骤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状态变化,涉及到物质的分子间距、能量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需要分别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1:探究熔化的条件1.将相变板放到热板上,调节热板温度为100℃,等待 5 分钟左右,使相变板温度达到100℃以上。
2.将准备好的木棒放在相变板上,观察其熔化的情况。
3.等熔化后将相变板温度调低至60℃。
再用木棒进行熔化实验,观察情况。
4.重复实验 3,让相变板温度逐渐降低,直至木棒不易熔化为止。
实验2:探究凝固的条件1.将陶瓷杯放在冰上,等待约 5 分钟,使陶瓷杯在环境温度达到 0℃左右。
2.在陶瓷杯中放入相变板温度为70℃的蜡烛芯热水,观察蜡烛芯热水的凝固情况。
3.重复实验2,分别在陶瓷杯中加入相变板温度为50℃和30℃的蜡烛芯热水,观察凝固情况。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1我们可以看到,木棒在相变板温度大于100℃时,即可快速熔化,而当相变板温度降低至60℃时,木棒的熔化情况和100℃时相比就要慢很多,当相变板温度继续降低至一定程度时,木棒便不会再熔化了,这表明温度是熔化的重要条件,同时还应注意到木棒与相变板之间的接触状态也会影响熔化效果。
通过实验2,我们可以看到,相变板温度对于物质凝固的影响同样很大。
当相变板温度为70℃时,蜡烛芯热水凝固速度较慢,当相变板温度分别为50℃和30℃时,蜡烛芯热水的凝固速度会更快。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热学实验专题物态变化晶体熔化和凝固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热学实验专题物态变化晶体熔化和凝固](https://img.taocdn.com/s3/m/3b72dc4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e.png)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专题物态变化晶体熔化和凝固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实验题1.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①温度计①石棉网①装水的烧杯①酒精灯①装有海波的试管(2)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受热均匀,应选择______(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的海波进行实验;(3)如图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中的______(选填“AC”“AB”或“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4)由实验可知,当海波的温度处于48①时,其状态是______。
A.固态B.固液共存状态C.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小丽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的图像和温度计的读数,如图所示。
(1)该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①;(2)实验时选用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______;(3)从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①,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______。
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1)如图甲的器材安装顺序是______(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实验中将试管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进行加热的目的是______;(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该示数为______①;(3)记录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与时间的数据,并绘制其关系图像如图丙a,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min;(4)若选用质量较大的该种物质做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该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丙中的______(选填“b”或“c”)。
4.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甲组设计如图A、B所示的两套实验方案。
(1)你选用方案______,理由是:______;(2)下表是甲组的测量数据;时间/min01234567…温度/o C﹣4﹣2000012…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甲所示的坐标系中绘出“温度一时间”的图象______。
河南中考物理晶体熔化试验专题
![河南中考物理晶体熔化试验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668f7c1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8.png)
河南省中考物理晶体熔化实验专题1.在探究“同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取两个相同的试管A、B,在A 试管中放入蜂蜡,在B试管中放入冰,已知蜂蜡是非晶体,冰姑晶体,且蜂蜡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如图甲所示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加热。
清你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甲C(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2)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观察发现,冰熔化后的升温比熔化前的升温慢,这是因为。
(3)第22min时B试管中的水(填“能”或“不能”)沸腾。
从第 12min到第16min,蜂蜡的内能(填“增加”或“不变”)。
2.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时间/mm(1)这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 图象(选填“熔化” 或“凝固”)(2)第10min 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是℃。
(4)组装图1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 组装。
(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 (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3 .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乙是几种晶体的熔点表。
①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该晶体可能是。
②图甲中 段表示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它的内能4 .小强对热现象的有关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晶体速息rc 晶体福660 其 80.5 铅328 海波 48 踊232 * 0 10 15 20 25时间近皿 im- 9g --- 7 -------------%- /94 9279pl/ ................................ h 0 2 4 6 8 10时间mm温度七(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强换用其它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熔化凝固的探究实验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熔化凝固的探究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c942e33360cba1aa911dac9.png)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熔化凝固的探究实验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1)应选用颗粒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中第3 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态.(4)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2、小杨同学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画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由图甲可知,冰的熔点为________℃,冰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分钟.(2)如果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_℃;(3)从图甲中可以判断冰的比热容________水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芳芳将适量的固体碎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放入适量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
其“适当”的含义是_________和________。
(3)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乙中所对应的固体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像丙是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另一种固体熔化图像,其熔点是________℃,熔化用了________min,处于固液共存的是图中的________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总体积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晶体熔化与凝固实验
中考题欣赏:
1.(2015.28)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冰加热的目的是。
(2)冰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发现冰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物质在第6min时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第4min时具有的内能。
(3)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变式训练:
2.图(1)、(2)分别是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⑴图(1)所对应的固体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⑵图(2)是冰的熔化图像,处于冰水混合状态的是图中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需要热量,总体积;
⑶已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图(2)中C点对应冰刚好完全熔化,若此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则水温随时间变化和图线是.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分析图乙可知,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
晶体熔化与凝固实验
中考题欣赏:
1.(1)使冰均匀受热(2)晶体;固液共存;大于(3)不会
变式训练:
2. ⑴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⑵BC;吸收;减小⑶CF
3.(1)80;(2)液态;(3)小于;(4)直接用酒精灯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