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水韵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0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0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0篇】周庄水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实情感;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4.体会山川美丽多娇,享受美的乐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游记散文的写法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2、难点:理解“水韵”的含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

春秋战国时称摇城。

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就曾居住周庄,它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

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所言“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评为中国“第一水乡”。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这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韵。

今天让我们随散文家赵丽宏一起去游览周庄,感受周庄的水之韵。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解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人在“行万里路”后才写出优美动人的游记,本文作者赵丽宏三次神游周庄写下此篇《周庄水韵》,这个“韵”字指什么?周庄水的“韵”具体体现在哪儿呢?同学们要带着这个问题来欣赏本文。

2、复习游记知识,请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游记,要点明、,交代、,抓住,并做到。

(答案:时间;地点;游踪;观赏顺序;景物特点;情景交融。

)3、朗读课文。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并指出一些字词的音义。

(1)提出疑难字词。

(2)解释重点词语。

周庄水韵教案

周庄水韵教案

周庄水韵优秀教案第一章:周庄水韵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周庄水韵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掌握周庄水韵的特点和魅力。

1.2 教学内容:周庄水韵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周庄水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周庄水韵的艺术表现和文化遗产。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周庄水韵的图片和视频。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关于周庄水韵的了解。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的情况。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

第二章:周庄水韵的自然景观2.1 教学目标:了解周庄水韵的自然景观特点。

掌握周庄水韵的自然景观形成原因。

2.2 教学内容:周庄水韵的水系特点和形成原因。

周庄水韵的植被类型和生态价值。

周庄水韵的气候变化和季节特色。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周庄水韵的自然景观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周庄水韵的自然景观。

2.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

学生参与实地观察和体验的情况。

第三章:周庄水韵的人文景观3.1 教学目标:了解周庄水韵的人文景观特点。

掌握周庄水韵的人文景观历史背景。

3.2 教学内容:周庄水韵的古建筑群和特点。

周庄水韵的古镇风貌和传统习俗。

周庄水韵的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周庄水韵的人文景观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周庄水韵的人文景观。

3.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

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和交流的情况。

第四章:周庄水韵的艺术表现4.1 教学目标:了解周庄水韵的艺术表现形式。

掌握周庄水韵的艺术表现特点。

4.2 教学内容:周庄水韵的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

周庄水韵的音乐艺术和戏剧艺术。

周庄水韵的民俗艺术和手工艺品。

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周庄水韵的艺术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展示周庄水韵的艺术作品。

4.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

学生参与创作和展示的情况。

第五章:周庄水韵的文化遗产5.1 教学目标:了解周庄水韵的文化遗产价值。

掌握周庄水韵的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周庄水韵的教案设计

周庄水韵的教案设计

周庄水韵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周庄水乡特色的兴趣和好奇心1.2 教学内容周庄的地理位置介绍周庄的历史文化概述周庄水乡的特色介绍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周庄的地图和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周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的关系第二章:周庄的水乡特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周庄水乡的特色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周庄水乡的欣赏和保护意识2.2 教学内容周庄水乡的特色:河流、桥梁、古建筑等周庄水乡的魅力: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周庄水乡的特色景观,让学生感受其魅力视频播放:播放周庄水乡的风俗活动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第三章:周庄的古建筑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周庄古建筑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对古建筑的欣赏和保护意识3.2 教学内容周庄古建筑的特点:布局、结构、装饰等周庄古建筑的价值: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等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周庄古建筑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价值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周庄古建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第四章:周庄的民俗风情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周庄民俗风情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民俗风情的兴趣和参与意识4.2 教学内容周庄民俗风情的特点: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生活习惯等周庄民俗风情的魅力:风情表演、特色美食、民间故事等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周庄民俗风情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魅力视频播放:播放周庄民俗风情的表演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第五章:周庄的保护与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周庄的保护与发展措施和成果培养学生对周庄保护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意识5.2 教学内容周庄的保护与发展措施:古建筑修复、环境保护、旅游管理等周庄的保护与发展成果:景区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5.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周庄保护与发展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措施和成果视频播放:播放周庄保护与发展的纪录片,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第六章:周庄的生态环境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周庄生态环境的特点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6.2 教学内容周庄生态环境的特点:水系、植被、野生动物等周庄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水资源管理、绿化工程、生态保护区等6.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周庄生态环境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保护措施视频播放:播放周庄生态环境的纪录片,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第七章:周庄的旅游资源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周庄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培养学生对旅游业的兴趣和参与意识7.2 教学内容周庄的旅游资源:古建筑、水乡风光、民俗风情等周庄旅游的特色:观光、体验、文化之旅等7.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周庄旅游资源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特色视频播放:播放周庄旅游的宣传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第八章:周庄的文化传承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周庄的文化传承和特色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支持意识8.2 教学内容周庄的文化传承:传统艺术、民间故事、风俗习惯等周庄文化特色:书画、雕刻、茶文化等8.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周庄文化传承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特色视频播放:播放周庄文化的宣传片,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第九章:周庄的可持续发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周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支持意识9.2 教学内容周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周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古建筑修复、旅游业管理、社区参与等9.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周庄可持续发展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理念和实践视频播放:播放周庄可持续发展的纪录片,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周庄水韵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周庄水韵的深入思考和保护意识10.2 教学内容周庄水韵的特点和魅力总结:生态环境、古建筑、民俗风情等周庄水韵的保护与发展思考: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文化传承等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周庄水韵的思考和观点重点解析本文教案设计涵盖了周庄水韵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水乡特色、古建筑、民俗风情、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及反思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及反思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周庄的历史文化背景•认识周庄的特色风景和水乡文化•学习周庄的传统建筑和手工艺品•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艺术的能力2. 教学内容•周庄的历史文化概述•周庄的水乡特色和风景介绍•周庄传统建筑和手工艺品的欣赏与学习•周庄画家的艺术创作欣赏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预习•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周庄的风景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步骤二:分类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周庄的特色和魅力•每个小组挑选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步骤三:专题讲解•通过PPT或者教材介绍周庄的历史文化背景、特色风景和水乡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周庄的传统建筑和手工艺品步骤四:实地参观•带领学生到周庄进行实地考察和观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和思考步骤五:艺术创作•鼓励学生选择一个周庄的特色或者景点进行艺术创作•提供绘画、摄影、写作等多种形式的创作方式•指导学生在创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4. 教学评价•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评价学生对周庄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评价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和表现力二、反思周庄水韵作为一篇教学设计文档,着重介绍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导入与预习、分类讨论、专题讲解、实地参观和艺术创作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体验周庄的文化魅力。

在教学目标方面,通过了解周庄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色风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周庄的传统建筑和手工艺品,培养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步骤方面,通过导入与预习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环节做铺垫。

在分类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专题讲解环节,使用PPT或者教材进行系统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周庄的基本情况和特色文化。

在实地参观环节,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和观摩,加深对周庄的认识和理解。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周庄水韵教案优秀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与景的写景方法。

3.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欣赏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看到这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可能对周庄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的确,那黛瓦粉墙,长街曲巷,小桥流水式的江南风光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过目不忘的。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所描绘的周庄风光,那么在这节课上课之前呢,我想考考大家的眼力,看看周庄的小桥流水,波光倒影到底在你的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老师会给大家提供几幅图片,看看哪一幅图片它不属于周庄。

一定要看仔细了,一定要根据周庄建筑的特点来进行判断,发现了就可以大声说出来。

(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观赏图片并找出不属于周庄的图片,并说出理由。

(找出水城威尼斯的图片)这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作者在游览周庄的过程中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的确,人们把周庄的景色看作是中国水乡的一个代表,所以人们说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

那么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游览周庄,看一看作者在他三次游览周庄的过程中到底周庄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课文第二部分(课件出示问题)作者三次游周庄,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印象如何?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三幅图,那么在他每一次游览周庄的时候所留下的印象都不太一样。

下面我们把书打开,浏览一下课文,看看作者到底对周庄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作者第一次到周庄是在一个怎样的季节?(仲春)第一次到周庄赶上了一个怎样的天气呢?(天下着小雨)课文中有一个词语说明了当时天气的状况,有同学找到吗?天下着小雨是一种怎样的情境啊?(雨雾朦胧)在一个雨雾迷蒙的春天作者第一次游览了周庄,所以周庄留给作者的印象是怎样的?就像什么?(像一幅水墨画)文章标题是《周庄水韵》,那它体现出周庄水的那份神韵了吗?体现在哪一个方面?(打着伞坐船游览)打着伞坐船游览有着一份诗情画意在里面,就是这样一个朦胧,诗意的周庄吸引着我们的作者第二次来到周庄。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周庄水韵》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中描绘的周庄古镇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1.2 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家乡和国家的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周庄水韵》的景物描写,感受周庄古镇的自然美和人文特色。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将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与实际旅游体验相结合。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3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周庄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周庄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提前阅读《周庄水韵》,熟悉作品内容,准备相关的讨论问题和教学活动。

4.2 学生准备预习《周庄水韵》,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展示周庄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周庄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朗读让学生分段朗读《周庄水韵》,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5.3 讨论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的景物描写进行讨论,分享对周庄的感受和认识。

5.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与实际旅游体验的关系。

5.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周庄的作文,可以是游记、散文或诗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时的表现以及朗读时的情感投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6.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其对周庄的描写是否准确、生动,以及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6.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周庄水韵》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对周庄的描绘和表达。

(2)培养学生对散文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周庄水韵》的内涵。

(2)学会从语言、形象、情节等方面分析和评价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提高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增强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周庄水韵》的内容及主题。

(2)掌握作品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特点。

(3)分析和评价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2)如何运用文学语言和表现手法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周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

(2)激发学生对《周庄水韵》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周庄水韵》,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2)记录关键词汇和句式,初步感受作品风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与评价:(1)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节等方面欣赏作品。

(2)评价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1)概括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强调作品的价值意义。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励创作类似作品。

四、作业布置1. 复述《周庄水韵》的故事情节,概括作品主题。

2. 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品味赏析。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类似的散文。

五、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3.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疑点和难点,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3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3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3篇周庄水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欣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教具准备1、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画一幅周庄图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

春秋战国时称摇城。

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

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顔色错杂灿烂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眩目耀眼晶莹光亮透明参差指不整齐,不一致谛听仔细听娴熟熟练摇曳摇动如诉如泣形容声音柔细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3、自读课文,并思考:〔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三、精读课文1、讲解前三个自然段提问:开头三段,表达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第一次仲春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冬天一幅色彩比照强烈的版画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

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

并细细品味。

第2课时一、复习稳固二、讲解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旱情景和感受。

1、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学生答复,教师归纳总结:按时间先后顺序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周庄水韵》教学设计1教学课程:本文选自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的、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文》。

文章通过三次亲身游览周庄,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周庄的水韵,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突出中心所起的作用。

3.学习本文自然过渡的特点。

4.品味欣赏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感受本文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讨论交流方式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感受。

3.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

4.与诗《巴东三峡》进行比较阅读1.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了解祖国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

重点难点:重点:理清思路,了解课文怎样抓住水乡特征来体现周庄的优美和韵致。

揣摩语言,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难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PPS课件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

由于文章内容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学生缺乏亲身体验,理解作者情感可能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重视学生的讨论与探究。

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语文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有所体验。

”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增大知识容量,而且描绘出一幅幅江南美景,情景交融。

教学策略分析:1.问题法:几个问题紧扣教学重点,由情感到结构,虚实相间,层层深入。

同时,问题的设置也使学生在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调和文章的结构。

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活泼有序、扎实多变的思维空间,又利于学生思考,积极进入讨论。

2.讨论法:讲授法是单向的信息流动,而讨论法是师生相互提问、共同参与,信息流动是多向的。

语文《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语文《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语文《周庄水韵》教课方案周庄本来是以它的幽静 . 新奇 . 安静 . 柔美的水乡风采有名于世的 , 是与外界尘嚣互不沾染 , 超尘脱俗的 , 此刻匠气的装修 , 吵闹的商贾 , 使安静的地方变为奢侈烦躁之所. 全部都人让〝现代化〞的色彩涂抹 . 吞没 . 周庄已〝远去〞 , 已日渐失掉了它的安静 , 它的灵魂 , 商业铁踢粗暴地踩踏着我们文明与文化的命脉 ... 一同来看看语文《周庄水韵》优异教课方案大全吧 .篇一 : 周庄水韵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在掌握有关游记散文知识的基础上来理解文章内容 , 理清游踪 , 抓住光景的主要特点 , 认识光景描绘的时间和空间次序 , 学习从不一样角度来描绘周庄水韵 .2.认真推测语言 , 品尝文章中包含的情形之美 , 领会作者浸透在光景描绘中的思想感情 .3.注意合时让学生认识祖国山川的壮丽可爱 ,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教课重点 . 难点1.重点 : 让学生初步掌握游记散文的写法及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2.难点 : 理解〝水韵〞的含义 .教法学法采纳多媒体教课 ,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 指引学生掌握游记散文的基本知识 . 采纳通读 . 议论 . 沟通看法 . 归纳总结等方式 , 启迪学生的思想能力 ,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让学在踊跃主动的思想好感情活动中 , 加深理解 , 有所感悟和思虑 , 遇到感情熏陶 , 享受审美乐趣 .教课时间二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 , 创造氛围 :1.播放多媒体课件 : 一曲婉转 . 和睦的笛声从远方悠悠响起 , 一艘乌篷木船慢慢从水面上滑过 , 木櫓在水面上轻轻搅动 , 两岸的楼房 , 头顶的石桥一一从身边掠过2.请同学们翻阅课前教课插图 .教师指引学认识两份课件内容 :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 请学生表达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整体印象 .重点: 河水 , 波光 , 倒影, 石桥, 小舟 , 行人 , 古雅优美 , 充满诗情画意 .3.教师经过多媒体展现周庄水乡的漂亮图景 , 调换学生的学习兴趣 .( 投影 ) 周庄简介 : 周庄环境安静 , 建筑古朴 , 有 900 多年的历史 , 虽历经沧桑 , 但仍保存着本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 , 全镇 60%以上的民居是明清及明初建筑风采 , 仅 0.4 平方公里的古镇就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 60 多个砖雕门楼 , 同时保存了 _座各具特点的古桥 , 共同创造出一幅感人的风景画 . 这里有桥 . 有水 . 有人 , 同学们想到哪位作者的名句 ?( 参照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 特别写意 .)二. 初步感知课文 .1.解题 .先人云 : 〝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 , 很多人在〝行万里路〞后才写出优美感人的游记, 本文作者优选宏三次神游周庄写下此篇《周庄水韵》 , 这个〝韵〞字指什么 ?周庄水的〝韵〞详细表此刻哪儿呢 ?同学们要带着这个问题来赏识本文 .2.朗诵课文 .朗诵时教师加以指导 , 并指出一些字词的音义 .(1)请几个同学朗诵课文 , 学生现场评论 , 教师指导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高兴和愉悦的 , 朗诵时要语调舒缓柔和 , 语音清楚自然 , 不要过于做作 . 注意节奏与停留 , 但语断情不停 , 其中神韵要掌握好 , 朗诵时以脑筋出现一个个形象的画面为最正确 .(2)提出疑难字词 .(3)解说重点词语 .三.师生议论课文内容 .1.复习游记知识 , 请学生达成以下填空 .游记, 重点明 . ,交代. ,抓住,并做到.(答案:时间;地址;游踪;赏析次序;景物特点 ; 情形交融 .)2.掌握文章整体脉络 .教师指引学生议论 , 而后指出文章的整体脉络为总分构造, 可分为两大多数 :第一部分 :(1 3自然段)表达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整体印象.第二部分 :(4 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形及感觉.四. 剖析课文 .( 一 ) 议论第一部分 .1.阅读第一自然段 , 议论问题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学生议论明确 : 从水中迷离的倒影 . 河流上目不暇接的拱桥及井字形的河流 , 这三个方面来写 , 突出周庄是东方的〝威尼斯〞 .(2)本段描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 ?重点 : 本段描述了一幅乌篷船水中摇橹时, 水面出现倒影的漂亮画面.(3)这个画面表现了什么 ?重点 : 周庄水美 : 倒影如画 ( 静态美 ), 颠簸似绸 ( 动向美 ).(4)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 , 指出本体 . 喻体 , 并说出其作用 .2.阅读第二自然段 .(1) 第一使用了一句反问句〝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裕诗意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 : 作者重申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最富裕诗意 , 同时也惹起读者的思虑如何有诗意 ?(2)请学生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光景 .重点 : 小小的木船 , 窄窄的河流 ; 拱形的桥孔 , 古老的形状风格不一样的石桥 ; 桥上的行人 , 船上的乘客 . 这些光景就好像诗中所描述的同样 , 充满诗情画意 .3.阅读第三自然段 .(1)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 ?请学生在原文中找出 .重点 : 河流呈〝井〞字形 , 街道和楼宅被河分开 , 石桥奇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 (2) 〝这样的情形 , 大体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如何理解?重点 : 这是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论.4.小结 : 第一部分表达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整体印象 . 河水 . 波光 . 倒影 . 石桥 . 行人. 小舟 , 古雅优美 , 充满诗情画意 .五.课后作业 .1.阅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 4 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季用人类的乐器永久也没法模拟 . 〞3.课外阅读《远去的周庄》 .第二课时一. 检查复习 .1.字词 .2.请学生背诵文章第 4 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季用人类的乐器永久也没法模拟〞 .二.议论剖析课文第二部分 .1.周庄漂亮的风光吸引作者几次游乐周庄 , 近距离接触 . 赏识周庄 . 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与周庄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亲近接触的 . 请同学们速读第二部分 , 达成以下表格 .( 投影 )( 学生议论沟通 , 教师点拨 )次数时间察看角度作者感觉特点详略安排第一次旅行仲春雨中视觉(色彩)水墨画淡泊安静归纳写第二次旅行冬季雪后视觉(色彩)听觉 ( 声音 ) 色如版画声似音乐色彩鲜亮万般柔情略写第三次旅行春夜旅行节视觉(色彩)光带.梦幻多姿多彩详写2.有感情地朗诵第 4 自然段 .(1) 本段的构造形式是什么 ?议论后归纳 : 总分的构造形式 . 第一句话先总括三次去周庄, 每次的印象各不同样 .后几句话分述前两次去周庄的印象.(2)学生从描绘的次序 . 角度 . 方法 . 语言等方面 , 重点剖析本段写得较出色的一两个句子或表现力较强的词语 .( 在规定的时间内 , 学生畅所欲言 , 教师从中点拨 )参照 : ①〝像是一幅色彩对照激烈的版画〞 , 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周庄令人眼花的色彩 , 却依旧包含着凝重的历史神韵 . ②用词丰富 . 雪消融的声音用〝滴 . 淌. 渗〞等动词形容 , 不但一 , 足见作者文学功底 . ③〝抚摸〞一词用得极为正确 , 把阳光拟人化 , 突出阳光的暖和 . 柔和 , 给人以舒坦感 .3. 剖析第 5.6 自然段 .议论. 归纳 :(1)第三次游周庄描述了哪些光景 ?参照 : 第三次游周庄描述了节昼夜景, 如岸上的彩灯 . 倒影 . 花船 . 丝竹管弦之声 .礼花等 .(2) 细读第 5 自然段 , 看作者是依照什么次序来描述旅行节欢喜氛围的.分组议论后归纳 : 作者先由岸上写到河中 . 写河中光景先写河中倒映的光带 , 再写河中张灯结彩的花船 , 写船上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 , 再写到小船划到古镇终点所见的风景和忽然看到的绚丽礼花 , 听到四周八方传来的喝彩声 . 井然有序 , 次序井然 .(3)这样的描绘与作者所要显露的感情有何联系 ?参照 : 文中描述了节昼夜景下五彩斑斓的周庄, 表现了改革开放后的人们幸福的生活 , 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及对改革开放的歌颂之情.(4)作者为何写三次游周庄 ?第三次为何详写 ?重点 : 作者多次游周庄水乡 , 这正表示周庄景韵深深吸引了作者 . 有些景点 , 单凭一次旅行 , 走马看花 , 感觉浅薄 , 难以意会其奇妙 , 领会其风采 . 两次 , 三次 , 认真观赏, 细细品尝 , 才能多角度地意会其境地之妙处 . 故而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水乡的情形 , 感觉愈来愈多 . 愈来愈深刻 , 文章的详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小结 : 文章的第二部分 , 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形及感觉 . 从不一样的季节时间 , 选择不一样的光景 , 多角度描绘 , 详略适当 , 充足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 , 也表现了周庄这个古镇在改革开放后的勃勃活力 , 更表现了周庄人民的幸福生活 ,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总结.(1)学完《周庄水韵》 , 请同学们说说这个〝韵〞字的含义 .( 畅所欲言 )参照 : 古朴 , 安静 , 幽静 , 柔美 , 多姿多彩最主要指的是一份柔美.(2)归纳本文的特点 .与《巴东三峡》不一样 , 这篇游记跟着时间转移 , 记述的对象 . 空间虽同样 , 但风景各异, 三次游周庄所见所感也各不同样 , 可见游记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 .四. 比较阅读 , 思虑问题 .课外已部署同学们阅读《远去的周庄》 , 此刻思虑 : 文章为何称周庄是〝远去的〞 , 说说你的看法 .( 畅所欲言 )参照 : 周庄本来是以它的幽静 . 新奇 . 安静 . 柔美的水乡风采有名于世的 , 是与外界尘嚣互不沾染 , 超尘脱俗的 , 此刻匠气的装修 , 吵闹的商贾 , 使安静的地方变为奢侈烦躁之所 . 全部都人让〝现代化〞的色彩涂抹 . 吞没 . 周庄已〝远去〞 , 已日渐失掉了它的安静 , 它的灵魂 , 商业铁踢粗暴地踩踏着我们文明与文化的命脉 .我们应当如何保护我们文明与文化的命脉 ?同学们有何看法与举措 ?留待同学们课外商讨 , 作为今日的书面作业 .篇二 : 周庄水韵教课方案目的要求 :1.认识光景描绘的时间和空间次序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 培育学生朗诵能力重点 : 认识光景描绘的时间和空间次序难点 :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 培育学生朗诵能力教课过程 :一. 预习初读课文 , 借助词典 , 扫清生字生词二.导入1.作者简介优选宏 , 上海人 , 今世作家 . 散文家 . 诗人 ,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 ._51 年 2 月出生于上海 , 种过田 , 学过木工 , 做过农村邮递员 ._77 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 ,_82 年毕业后在《萌芽》月刊从事文学编写工作 ._87 年景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2000 年被华东师大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 . 诗集 . 报告文学等共40 余部.2.周庄简介周庄江南第一水乡 , 位于苏州城东南 38 公里的昆山市境内 , 始建于公元 1_6 年.原是一个荒僻的小村 . 宋朝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 , 舍宅为寺 , 百姓感其恩惠 , 故称此庄为〝周庄〞 . 因为周庄〝镇为泽国 , 四周环水 , 咫尺来往 , 皆须舟楫 . 〞故历代免遭战乱 ,900 多年来仍保存独到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采 .〝三分水 , 二分桥 , 一半是旧城〞 . 水巷 . 拱桥 . 石板街 . 古屋组成了周庄水乡特有的风采 . 镇内河汊纵横 , 四条水道将古镇切割为〝井〞字型 , 形成八条长街 ; 小小周庄, 就有 _座石桥 , 分别建于元 . 明清三代 ; 镇上的建筑 , 古色古香 , 粉墙花窗 , 傍水而建, 全镇近千座民居中明清及民国初年建筑占一半以上 ; 这些形成了周庄独到的风景.有名画家吴冠中曾赞美 : 〝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 , 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 货真价实 .三. 朗诵课文下边 , 就请同学来朗诵这篇优美的《周庄水韵》 , 让我们一同走进漂亮的江南水乡周庄 .为打破难点 , 应指导学生频频朗诵第四自然段, 以培育学生的朗诵能力 .四.理清文章思路剖析文章构造文章可分两部分一(1 3 自然段 ): 表达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整体印象 .二(4 6 自然段 ): 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形及感觉五. 研究:1. 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水中倒影 : 漾动的彩绸小河泛舟 : 接连掠过的拱桥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井〞型河流 : 古镇缀为一体2. 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见到的周庄情形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次 : 飘忽模糊水墨画第二次:纯净.简单.明快.对照激烈版画3. 第三次所看到的节昼夜景和前两次又有什么不一样?前两次 : 安静 . 委婉 . 模糊 . 隆重的周庄第三次 : 全力衬着周庄的节日喧闹氛围, 是一幅色彩斑斓 , 氛围热情的油画 .作者语言功底深沉 , 为我们展现了三幅风格迥异的周庄风景图.4.作者描绘古镇的节昼夜景 , 是按如何的时间和空间次序来写的 ?时间次序 : 坐船从古镇的这头到古镇的终点空间次序 : 水中屋脊天空屋脊水中 . 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 .5.此文与《巴东三峡》写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巴东三峡》 : 准时间 . 空间次序记述作者游览的全过程《周庄水韵》 : 记述对象的空间同样 , 但随时间的变换 , 风景各异 , 三次游周庄的所见和感觉都不同样 .六.作业1.字词累积听写并解说2.课后练习一 . 三 .篇三 : 周庄水韵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在掌握有关游记散文知识的基础上来理解文章内容 , 理清游踪 , 抓住光景的主要特点 , 认识光景描绘的时间和空间次序 , 学习从不一样角度来描绘周庄水韵 .2.认真推测语言 , 品尝文章中包含的情形之美 , 领会作者浸透在光景描绘中的思想感情 .3. 注意合时让学生认识祖国山川的壮丽可爱 ,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教课重点 . 难点1.重点 : 让学生初步掌握游记散文的写法及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2.难点 : 理解〝水韵〞的含义 .教法学法采纳多媒体教课 ,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 指引学生掌握游记散文的基本知识 . 采纳通读 . 议论 . 沟通看法 . 归纳总结等方式 , 启迪学生的思想能力 ,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让学在踊跃主动的思想好感情活动中 , 加深理解 , 有所感悟和思虑 , 遇到感情熏陶 , 享受审美乐趣 .教课时间二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课题 , 创造氛围 :丽江作为古色古香的古城旧址的旅行胜地, 假如没有水 , 也是一种美中不足 ,仿佛缺乏一点神韵 . 假如说中国云南的丽江充足展现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点 , 那么 , 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则展现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神韵 , 〝三分水 , 二分桥 , 一半是旧城〞 , 难怪有名画家吴冠中曾赞美 : 〝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 , 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 〞今日 , 我们跟从著名作家优选宏走进周庄 , 走进《周庄水韵》 , 一同体会周庄的水情与水韵.1.周庄简介 :周庄环境安静 , 建筑古朴 , 有 900 多年的历史 , 虽历经沧桑 , 但仍保存着本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 , 全镇 60%以上的民居是明清及明初建筑风采 , 仅 0.4 平方公里的古镇就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 60 多个砖雕门楼 , 同时保存了 _座各具特点的古桥 , 共同创造出一幅感人的风景画 . 这里有桥 . 有水 . 有人 , 同学们想到哪位作者的名句 ?( 参照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 特别写意 .)⒉作者简介 : 优选宏 , 男 , 今世作家 ._51 年生 , 大学毕业后 , 曾任上海《萌芽》文学杂志编写 , 以后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 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 创作以诗歌 . 散文和报告文学见长 , 第一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 30 多部诗集 . 散文集和报告文学集 .二. 初步感知课文 .1.解题 .先人云 : 〝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 , 很多人在〝行万里路〞后才写出优美感人的游记, 本文作者优选宏三次神游周庄写下此篇《周庄水韵》 , 这个〝韵〞字指什么 ?周庄水的〝韵〞详细表此刻哪儿呢 ?同学们要带着这个问题来赏识本文 .2.朗诵课文 .朗诵时教师加以指导 , 并指出一些字词的音义 .(1)请几个同学朗诵课文 , 学生现场评论 , 教师指导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高兴和愉悦的 , 朗诵时要语调舒缓柔和 , 语音清楚自然 , 不要过于做作 . 注意节奏与停留 , 但语断情不停 , 其中神韵要掌握好 , 朗诵时以脑筋出现一个个形象的画面为最正确 .(2)提出疑难字词 .读准加点字的音L n zh nɡ _u n _i n d cuǐc n斑斓仲春炫目熟练倾听绚丽Y y ǒu c ēn c ī摇摆黑黝黝参差(3)解说重点词语.三.师生议论课文内容 .1.复习游记知识 , 请学生达成以下填空 .游记, 重点明 . ,交代. ,抓住,并做到. (答案:时间;地址;游踪;赏析次序;光景特点 ; 情形交融 .)2.掌握文章整体脉络 .教师指引学生议论 , 而后指出文章的整体脉络为总分构造, 可分为两大多数 :第一部分 :(1 3自然段)表达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整体印象.第二部分 :(4 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形及感觉.四. 剖析课文 .( 一 ) 议论第一部分 .1.阅读第一自然段 , 议论问题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学生议论明确 : 从水中迷离的倒影 . 河流上目不暇接的拱桥及井字形的河流, 这三个方面来写 , 突出周庄是东方的〝威尼斯〞.(2)本段描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 ?重点 : 本段描述了一幅乌篷船水中摇橹时, 水面出现倒影的漂亮画面.(3)这个画面表现了什么 ?重点 : 周庄水美 : 倒影如画 ( 静态美 ), 颠簸似绸 ( 动向美 ).(4)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 , 指出本体 . 喻体 , 并说出其作用 .2. 阅读第二自然段 .(1) 第一使用了一句反问句〝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裕诗意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 : 作者重申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最富裕诗意 , 同时也惹起读者的思虑如何有诗意 ?(2)请学生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光景 .重点 : 小小的木船 , 窄窄的河流 ; 拱形的桥孔 , 古老的形状风格不一样的石桥 ; 桥上的行人 , 船上的乘客 . 这些光景就好像诗中所描述的同样 , 充满诗情画意 .3.阅读第三自然段 .(1)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 ?请学生在原文中找出 .重点 : 河流呈〝井〞字形 , 街道和楼宅被河分开 , 石桥奇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2)〝这样的情形 , 大体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如何理解 ?重点 : 这是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论.4.小结 :第一部分表达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整体印象.河水. 波光. 倒影. 石桥.行人. 小舟,古雅优美 , 充满诗情画意 .五.课后作业 .1.阅读课文 .2. 背诵课文第 4 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季用人类的乐器永久也没法模拟. 〞3.课外阅读《远去的周庄》 .初中语文优异教课方案事例五篇教课方案一般包含教课目的 . 教课重难点 . 教课方法 . 教课步骤与时间分派等环节 . 初中语优异教课方案方案最新版 5 篇教课方案是一个系统规划教课系统的过程 , 教师如何写教课方案方案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小学语文教课方案方案模板五篇教课方案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乞降教课对象的特点 , 将教课诸因素有序安排 , 确立适合的教初中语文优异教课方案模板五篇想获得高分 , 教课方案有关考点一定要特别熟习, 如教课方案的基来源则 . 教课依照和教课。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9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9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9篇)《周庄水韵》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抓住“水韵”,理清课文的思路,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体会出作者对周庄古风新韵的赞美之情。

3、引发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的思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学习赏析语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真正领悟到水乡周庄的古典情韵和当代的价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周庄代表性的几幅画面,并配合古典乐曲。

2、教师解说:古老的石桥横跨在小河上;斑驳的老屋静默在河岸边;质朴的木船和云影、飞鸟徘徊在平静的河面上,这就是周庄。

著名山水画家吴冠中曾说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那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这些图片带着我们一起领略了周庄的美,但我想不管是画家画笔下的周庄,还是摄影家镜头里的周庄,都没有文人笔下的周庄美。

今天这节课老师将与同学们一起随着著名作家赵丽宏那唯美的文字,走进周庄,感受它的曼妙,品味其中的水韵风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思考:你觉得本文的标题恰当吗?为什么?(作者为什么把题目定为“周庄水韵”而不是“周庄之韵”或“周庄之水”呢?)【明确:作者以“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一句为“经”,概括了全文景物特点,领起文中作者行踪,“诗意”一词与题目相呼应:“‘周庄水及与之连在一起的事物有何韵致?’——‘充满诗意’”;“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一句为“纬”,交待了文章所写内容范围,连缀起了全文所写景物。

作者以“周庄‘水韵’”为题,实在是再恰切不过了!在这两句话的统领下,作者又分两部分完成了整篇文章的写作:在文章前三自然段,作者先介绍了对周庄的整体印象;四至六段详细描述了自己三游周庄的见闻。

《周庄水韵》教案设计

《周庄水韵》教案设计

《周庄水韵》教案设计《周庄水韵》教案设计《周庄水韵》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5、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设想]1、本文是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认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3、本文与《巴东三峡》都是写祖国山水的美丽,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如果能让学生从自身的变化,从自己家乡的变化中去感受,相信能更好的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出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这节课里,我们要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背诵作者“第二次游历周庄”的语段。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周庄的旅游宣传片。

2、播放威尼斯、丽江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对比画面。

3、教师同步讲解:图一:这是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

图二:这是云南古镇丽江我们现在把它们和周庄相比较的话,你觉得他们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三、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1、朗读课文。

2、配乐朗读。

*展示播放周庄的动画画面。

*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

3、检查生字新词。

4、提问: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你觉得课文中什么地方、哪些语句或语段写得最精彩?说说你的理由?四、合作探究题:那么,作者间我们描述了周庄的哪儿幅图画呢?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优秀9篇)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优秀9篇)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优秀9篇)《周庄水韵》篇一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

细细谛听⑦,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⑧,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⑨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1、第一次,作者描写了春雨迷蒙中的周庄,周庄的一切笼罩在飘忽的雨雾中,犹如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根据文中的理解,说说水墨画有什么韵味。

2、第二次,描写了冬天雪后的周庄就像一幅版画。

说说你感受到的版画不同于水墨画的韵味。

3、两次写周庄,哪次写得详细?说说作者是怎么写的?4、第二次写周庄时,作者除了从色彩的角度描述周庄所特有的神韵外还写了滴水和流水的声音。

说说这种声音的特点是什5、从全文的角度而言,作者描述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闻的用意是什么?6、分析本段的语言特点参考答案:1、一切的景观全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一种迷离朦胧的美感。

2、黑白分明,线条流畅,带有一种典雅、古朴的神韵。

3、第一次写的是春雨迷蒙中的周庄,一切笼罩在瓢忽的雨雾中,犹如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描写了冬天雪后的周庄,周庄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幅版画。

第二次写得更详细。

作者除了从色彩的角度描述周庄所特有的神韵外,还写了滴水和流水的声音。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1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1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1篇)《周庄水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理清写作思路。

3、品析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品析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要求:熟读课文,自行解决文中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周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被称为“漂浮之都”的“水城”是意大利哪个旅游城市?(威尼斯)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景点在哪?(周庄)这两个旅游景点的共同点是什么?(水多、桥多)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及周庄的材料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思考: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讨论、明确: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第四幅——春夜(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3、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第二部分(4-6):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1)齐读第1—3段的文字。

(2)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

讨论、明确:“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3)找出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

讨论、明确:“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4)说说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

明确: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5)第一部分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水中的倒影是清晰的还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一些词来形容,(斑斓)、(朦胧炫目)(斑斓迷离);作者还描写了小石桥,都举了哪些桥?这些桥都是一个样的吗?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很有特色,各呈风采;“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则化用于一首现代诗,诗的原句是这样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周庄水韵》教案教学设计

《周庄水韵》教案教学设计

《周庄水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周庄水韵》,使学生了解周庄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提高学生对水乡特色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周庄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周庄水乡的特色,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周庄的相关图片、资料,制作PPT,准备绘画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周庄水韵》课文,了解周庄的基本情况,准备绘画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周庄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周庄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品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周庄水韵》课文中的插图,使学生对周庄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有更深入的了解。

3.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周庄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绘画实践:教师布置绘画任务,要求学生以周庄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绘画作品。

5. 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绘画作品,从色彩、构图、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周庄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周庄水韵》的生字词。

(2)让学生理解并描述周庄的水乡特色和风土人情。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生字词。

(2)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描绘周庄的水乡特色。

(3)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周庄水韵》的生字词。

(2)让学生描绘周庄的水乡特色。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描述周庄的风土人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周庄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周庄的水乡特色。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描绘周庄的水乡特色。

(2)各组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观察与思考:(1)教师展示周庄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引导学生思考周庄的风土人情。

5. 课堂小结:四、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周庄水乡的短文。

3. 调查家乡的风土人情,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水乡氛围,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周庄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2. 学习如何通过文字和图片来表达周庄的美。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 周庄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2. 通过文字和图片表达周庄的美。

2.2 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地表达周庄的美。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法:通过观察周庄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2 表达法:通过文字和图片表达周庄的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3 创新思维培养法:通过设计创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4 审美教育法:通过欣赏和分析周庄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收集周庄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的图片和资料。

4.2 学生准备:带上周庄的图片或资料,准备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周庄的了解和感受。

5.2 讲解:讲解周庄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5.3 观察:学生观察周庄的图片,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4 表达:学生通过文字和图片表达周庄的美。

5.5 总结:总结学生的观察和表达,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表现和收获。

6.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出建议和鼓励。

6.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参观周庄:组织学生参观周庄,亲身体验周庄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7.2 创作展示:学生可以创作关于周庄的作品,如绘画、摄影等,进行展示和分享。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师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改进之处。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6篇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6篇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周庄水韵》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周庄水韵》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掌握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整体印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3、品读文章1-4自然段,体会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学习重难点】1、掌握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整体印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体会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

春秋战国时称摇城。

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的《周庄水韵》,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赵丽宏,中国当代作家,1951年生,上海人。

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

作品多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奖。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斑斓(lán)眩目(xuàn)晶莹(yíng)参差(cēncī)谛听(dì)娴熟(xián)瞬息(shùn)璀璨(cuǐcàn)摇曳(yè)3、理解词义。

斑斓:颜色错杂灿烂。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耀眼。

晶莹:光亮透明。

参差: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仔细听。

娴熟:熟练。

摇曳:摇动。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三次游历的过程,都对周庄有一个整体比喻,你能把这三个句子找出来吗?明确:第一次: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第三次: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周庄水韵》教案8篇

《周庄水韵》教案8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8篇《周庄水韵》教案篇一八年级下册语文《周庄水韵》说课稿设计《周庄水韵》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周庄水韵》一、说教材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周庄水韵》正是描写了江南古镇周庄的古韵与新风。

因此,要解读周庄,解读《周庄水韵》,就一定要解读江南。

江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赋予了它独特的内涵魏晋六朝,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江南逐渐繁荣起来。

于是,王羲之、王献之、谢灵运,这些书法家、诗人们来了,在江南的山山水水间,他们寻觅着优美的线条、高妙的意兴,淋漓挥洒,俊逸飞扬的魏晋风度在江南的水韵里诞生了。

于是,刘、李、马、夏,这些南宗画派的大师们来了,一次柳溪归牧、一段小桥流水、一叶风雨归舟、一人寒江独钓占据了水墨的一角,江南的“残山剩水”,在他们画笔下,是那么精致、秀丽、诗意盎然。

于是,汤显祖、孔尚任,这些戏剧家们来了,无论“良晨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的浪漫青春的浅斟低唱,还是“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的家愁国恨的沉痛悼念,都在江南的楼台水榭里一一上演。

终于,沈周、文征明、唐寅、扬州八怪,这些江南才子们来了,一股浪漫的洪流弥散于江南水乡,山水不再是山水,而化为人的主观世界的象征,温润秀丽、气韵神采成为江南艺术的特质。

最终,江南神韵在古老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获得最后的定格。

从此,江南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便不仅是一个地域的代名词,而成为中华民族某种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的象征,一个积淀着丰厚历史文化意蕴的意象,一个令中国人感到无比亲切、值得永久追忆的温馨的梦。

沧海桑田,当江南所有的繁华与喧嚣都随风而逝的时候,惟有江山依旧,周庄依旧,周庄似乎成为“江南”留给后人的最后一个标本,一个江南丰厚文化底蕴的缩影。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洗尽历史铅华的周庄,卓然独立,风姿绰约,它是那么宁静、素雅、悠远,周庄在水,在水周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庄水韵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周庄水韵文章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

文章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文章语言清新优美,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十分融洽。

学习本文,我们将--1.细细品味,多角度领悟其境界的妙处。

2.在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背诵经典段落“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以加强语言感受能力。

走近作者一、作者简介赵丽宏,生于1951年,上海崇明县人,青年诗人、当代作家。

他插队落户时做过农民,当过木匠,当过教师。

粉碎“四人帮”后进大学学习,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他酷爱文学,生活感受深,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中学习写作技巧。

二、作品信息赵丽宏自插队开始发表作品,已发表诗歌四百余首,散文百余篇,报告文学数十篇。

己出版诗集《珊瑚》,散文集《生命草》。

融入文本1.生字辨识斑斓(lán)漾(yàng)动眩(xuàn)目仲(zhòng)春璀璨(cuǐcàn)摇曳(yè)2.重点词语注释[连缀]连接,组合。

[黑黝黝]文中指光线昏暗,看不清楚。

[缤纷]繁多而凌乱。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飘忽]文中指捉摸不定的意思。

[参差]指不整齐,不一致。

[如诉如泣]像是在小声诉说又像是在哭泣。

课文里形容声音柔细。

[多姿多彩]许多形状,许多色彩。

[张灯结彩]陈设辉煌的灯火,扎结美丽的丝绸。

3.多音多义字辨析差:读chà时可组“差得远、差不多、成绩差”等词;读chā时可组“差异、差错、偏差”等词;读chāi时可组“差役、差遣、出差”等词;读cī时可组“参差、参差不齐”等词。

二、整体解读①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

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②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

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一道风景。

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③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

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

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第一部分: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④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

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第二部分:略写前两次游周庄。

】⑤最近一次去周庄,是在一个温暖的春夜。

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个盛大的节日。

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

船娘是一位三十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

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船摇过桥洞,才发现从旁边交叉的水道中划过来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

还没有等我来得及细看,那花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

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

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

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

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

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

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

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⑥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第三部分:详写第三次游周庄。

】①作者多次游周在水乡,这正表明周庄景色情韵深深吸引了作者。

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浮光掠影,难以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一次,两次,三次,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的妙处。

故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水乡,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

③河水、波光、倒影、石桥、小舟、行人,古雅幽美,充满诗情画意。

“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是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价。

④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

第一次时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周庄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

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首,但韵味不同。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

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⑤第三次游周庄,虽也是春天,却是晚上,而且正赶上旅游节。

景色和情调与前两次不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作者“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

这一夜的景象,使作者感到如梦幻一样神奇美妙。

写第三次游周庄,由岸上写到河中。

写河中景物先写河中倒映的光带,再写河中张灯结彩的花船、船上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有条有理。

第二次游周庄时,听到流水声“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而此时真的在河面上聆听到江南丝竹管弦声了。

先虚后实,前后照应,意境甚是优美。

文中写小船划到古镇的尽头,以幽静暗淡的环境来衬托镇上节日的礼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斓、摇曳生辉的光带,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写听到从古镇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

作者巧妙地将古镇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欢乐、五彩缤纷的现实有机地联系起来。

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彩灯、花船和礼花,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之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且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三、问题研讨1.简要叙述作者前两次对周庄的印象。

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

第一次时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游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

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2.作者写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

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作者写第三次夜游周庄水乡,以时间先后为序。

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再写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然后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写古镇的欢呼,由“天上”写至“地上”。

3.有感情地朗读第4段,从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等方面,重点分析本段写得较精彩的一两个句子或表现力较强的词语。

甲生:“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仲春雨中周庄给人以飘忽宁静而又恬淡儒雅的感觉,不失为江南第一水乡。

乙生:“抚摸”一词用得极为准确,把阳光拟人化,突出阳光的温暖、轻柔,给人以舒适感。

丙生:“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周庄令人目眩的色彩,却仍旧蕴含着凝重的历史韵味。

(版画与水墨画韵味不同。

水墨画指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版画指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铜版、木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用“水墨画”与“版画”比喻不同状态下的周庄模样,十分贴切精当。

丁生:用词丰富。

雪融化的声音用“滴”、“淌”、“渗”等动词形容,不单调足见作者文学功底。

“细细谛听……袅袅回旋上升”,写出了水声缠绵细腻、富有柔情的特点,也可以看出雪后的周庄别有一番韵味。

师评:好,把大家说的综合在一起,就是这道题的答案。

4.周庄美丽的风光吸引合作者几次游玩周在,近距离接触、欣赏周庄。

请同学们以表格的形式来写一下作者是如何与周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亲密接触的。

次数时间观察角度作者感受特点详略安排第一次游览仲春雨中视觉(色彩)水墨画恬淡宁静概括写第二次游览冬天雪后视觉(色彩)听觉(声音)色如版画声似音乐色彩鲜明万般柔情略写第三次游览春夜旅游节视觉(色彩)光带、梦境多姿多彩详写四、语言品析仔细读下面的语句,说说它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

1.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