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绪论

合集下载

农业气象学--甄文超-1第一讲-绪论

农业气象学--甄文超-1第一讲-绪论
气候要素
描述一地气候状况的气象要素的统计量,如平均值、 极端值、变率等。
气候学
研究气候的形成、变化和规律的科学。
联系天:天气气与是气在候大气的候联的系背与景下区形别成的,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 气候是多年天气的综合
区别: 时间 天气 瞬时或短时 气候 长期
特点 瞬息万变 相对稳定
二 气象与农业
1 农业生物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2 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影响 3 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 4 农业气象灾害
2. 大气的垂直结构
.下垫面:指位于大气层底部,在地-气系统热量和 水分交换过程中能与大气层发生相互影响的地球 表面(陆面、水面、冰面、森林冠面和草面等)。
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底部明显,上界模糊。以 大气密度接近星际气体密度作大气上界的标准, 大气层顶约距地面2000-3000Km高度处。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布、运动状 况及电离状态等物理特征,将大气分为五个层: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时它能强烈吸收红外 线的能量,具有增温效应,因此又叫温室气体。
水汽: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又是生物所必须的物质 之一;水汽能强烈吸收红外线的能量,对地球和大气有 增温和保温作用;水是在大气成分中唯一能在大气的常 温常压下进行相态变化的物质,云、雨、霜、雪、雷电 等都是水相态变化的结果。因此又叫天气变化的主角。
主要内容 四 地球大气
一 气象、天气和气候的含义
大气-地球表面的空气层
1 气象和气象要素
气象:就是由地球大气复杂运动所形成的各 种物理现象和各种物理过程,如风、云、雨、 雪、雾、霜和雷电、增温和降温过程、降水过 程等。
气象学:研究大气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各种物 理过程的形成、发展和演替规律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学绪论1、气象: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发生的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统称大气现象,简称气象。

2、气象要素: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常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特征来描述,这些特征量,成为气象要素。

主要的气象要素有:辐射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大气压力、风、云、降水、蒸发、能见度等。

3、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气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一门科学。

4、主要的农业气象要素(条件):一定的照度和光照时间,一定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是植物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常被称为主要的农业气象要素或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

5、农业气象学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五个定律):基本生活因子同等重要性环境因子对植物的非同等重要性限制因子最适阈限临界阈限6、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平行观测原则。

是区别于单纯农业研究和气象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

思考:1、农业气象学与气象学的根本区别在什么地方?2、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是什么?3、农业气象学常用哪些方法来研究?地理播种法分期播种法地理分期播种法人工气候实验法数理模拟法、田间试验法、统计数学法、遥感法等第一章地球大气1、氮气 78%氧气 21%氩气干洁大气二氧化碳臭氧大气的组成稀有气体水汽杂质2、对流层特点:(1)集中了整个大气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大气中的各种天气现象(风云雨雪等)都发生在这一层,对天气分析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2)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m 下降0.65℃γ为气温直减率,即气温铅直梯度。

γ>0时,表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γ=0时,表示气温不随高度变化而变化; γ<0时,表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逆温层)。

逆温是环境中很重要的大气现象,许多严重的污染事件都与之有关。

逆温现象出现时,气层稳定性强。

导致排放的气体污染物累积并产生污染事故3、对流层分层(0~16km )(1)下层:0~2km摩擦作用、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最强烈气温、空气湿度等有明显的日变化、水汽丰富,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农业气象绪论 一章

农业气象绪论 一章

2、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 (1)地理播种法 (2)分期播种法
(3)地理分期播种法
(4)人工气候实验法 (5)气候分析法
如何学习该学科
一、意识到该学科的重要性 生物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而气象因子又是环境条 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是一门生物科学的基础学 科,是我们从事农业生产和探索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
时间,一定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是植
物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常被称为主要的农业气象要
素或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
二、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 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对象:
(1)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
求与反应;
(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
的反馈作用。
Vegetation
气象学又称大气物理学。还包括天气学、气候学和 应用气象学。其分支非常多。 气象学是一门内容非常广泛的科学。由于它主要 是研究大气中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故气 象学又称大气物理学。还包括天气学、气候学和应用 气象学。
第二节
气象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经历四次飞跃):
一、历史与现状
第一次(1700-1859) 气象仪器的发明;
原料。光合作用产物构成植物体95%的组成成分。
二、水汽
1、它主要集中在2—3千米以下的大气层中。 2、大气中水汽的含量还随地区、季节的不同而变 化;一般来讲,低纬度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比高纬度 区多。 3、在大气温度变化的范围内,水汽是唯一能进行 气、液 、固态三相变化的大气成分。
4、水汽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水汽在相变过程中都
云,大气透明度好,气流比较平稳,适于飞机飞行。
3、中间层
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高的气层。

《农业气象学》PPT课件 (2)

《农业气象学》PPT课件 (2)

干热风 是我国北方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指引起作物大量 蒸腾的高温、低湿、较大风速的综合气象现象。 干热风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高温低湿型,雨后枯 熟型、旱风型。
40
(4)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
41
植物吸收利用CO2的状况,与周围空气的 CO2浓度有关。即浓度不同,CO2向叶内扩散 量不同,则光合速率不同。
的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凋萎系数是作物可利用水量的下限,约为最大
吸湿量的1.5~2.0倍(p=1520 kPa)。 不同质地的土壤,凋萎湿度有明显差异,即随
着土壤砂性增加而减小,随着土壤粘性增加而增加。
32
表 不同作物的凋萎湿度(南京,%) —————————————————————— 作物名称 冬小麦 棉 花 向日葵 玉 米 大 豆 —————————————————————— 凋萎湿度 6.99 7.36 8.41 9.41 9.32 ——————————————————————
30 ~ 32 30 ~ 32 40 ~ 44 36 ~ 38
28
35
19
空气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00 相对速率
光合作用
0.75
作物生长 呼吸作用
0.50
0.25
0.00 0 10 20 30 40 温度℃
图 植物生长—温度曲线
20
空气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作物的生长,是有机物质的积累是在连续的、同时进 行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形成的。 即随着温度的升高, 作物的生命过程最初是加快的。当温度超过一定界限时,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减弱下来。当温度更高时,作用 就停止了。也就是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他们各 自的最低、最适和最高的温度。
34
(5)毛管断裂含水量 土壤中的毛管悬着水由于作物的吸收利用和土 壤的蒸发作用,其数量不断减少,当减少到一定程 度时,其连续状态断裂,从而停止了毛管悬着水的 运动,这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断裂含水量。 毛管断裂含水量可视为土壤水分对作物有效性 的一个转折点。一般为田间持水量的65%左右,可 以此作为灌水的下限指标。

农业气象学绪论

农业气象学绪论
(3)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过去、 现在和未来的天气、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 的日常生活服务;
(4)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人为天气过程、 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 学依据
二、 农业气象
概念 研究农业生产中所有气象问题及解决
途径的科学。 农业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中和农业生产密切
• 1.2.5散逸层
• 在热成层以上的大气层称为散逸层,它是地球大 气的最高层,这一层中的大气物质具有向星际空 间散逸的特性,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此层内空气受地球引力作用很小,运动较快的空 气分子,常可挣脱地球重力场的作用而扩散到太 空中去,但同时也有宇宙空间的气体分子闯入大 气,两者在某一高度上达到动态平衡
• 作用:
• 1、可以吸收掉过多的太阳紫外辐射,不致太多的 紫外线到达地面对生物构成伤害,又能透过少许 的紫外线杀灭地面对动植物有害的一些病菌。
• 2、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使20~50km高
度附近形成一暖区。
• 3、强氧化剂吸湿性弱的气体氧化成吸湿性强的
气体
1.1.1.4 二氧化碳(CO2) 含量:四五十年代:0.032%,八十年代:0.045%。 来源
暴、雷击森林失火等;
• 2、人为过程造成,如工业和交通上煤炭、石油、 天然气的使用,农业上化肥、农药的喷施,生活 上制冷采暖的排放与泄漏等。这些过程都或多或 少地增加了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据统计,目 前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的有害气体成分约6~7×108 吨。
1.3.2、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其中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 要有颗粒物质(烟尘、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 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硫化氢、氟化物及光化学氧化剂等。 按其形成过程不同,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农业气象学原理:第1章 绪论

农业气象学原理:第1章 绪论
目的是从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围绕农业现代化以 及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实现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和科学 种养等需要,不断认识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气象 问题,使农业生产能够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 战胜不利的气象因素,逐步提出促进农业“高产、优 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气象条件和气象措施。
二、农业气象学的目的及其主要内容
运用数学物理概念和方法描述作物生长过程
它综合了大气、土壤、作物遗传特性和田间管 理等因素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克服了传统的作物-天 气统计模型的缺点,是一种面向生长过程,机理性 和时间动态性很强的模型,已成为农业生态模型的 发展方向。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框架
降水 灌溉 最大蒸腾
渗透
实际蒸腾
Ta/Tm
蒸发 根区土壤含水量
课程简介
根据课程特点及实际情况,本课程以理 论教学为主,并适当配以实习,以加深对课 堂知识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 握有关基本概念与理论,并具备一定的分析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第三章 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 第四章 水分条件与农业生产 第五章 二氧化碳、风与农业生产

“九五”期间农业气象科技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农业 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历经野外试验, 科研攻坚,室内集成组装调试和大田示范 推广应用等5年的艰苦努力, 2000年底圆 满地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
“九五”期间农业气象科技
华北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防御技术研究、 西北抑蒸集水防旱抗旱集成技术研究、 农业涝渍灾害防御技术研究、 森林火灾防御和补救技术研究、 人工增雨农业减灾技术研究、 农作物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研究、 人工防雹减灾技术研究 霜冻灾害综合防御实用技术研究

农业气象学 1绪论

农业气象学 1绪论


(2)我国气候将继续变暖。到2020~2030年,全国 平均气温将上升1.7℃;到2050年,全国平均气温将 上升2.2℃。我国气候变暖的幅度由南向北增加。不 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但华北和东北南部等一 些地区将出现继续变干的趋势。
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

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湖泊水位下降、湖泊 面积萎缩、冻土融化、河(湖)冰迟冻与早融、 中高纬度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 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 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


一、大气和大气科学 二、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 三、气象学与气候学的任务 四、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五、对气象学与气候学发展简史的认识 六、本学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七、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历史 八、中国21世纪对农业气象的需求与发展前景
气象与各行各业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副主任徐影分析,全球气候 变暖导致下垫面温度偏高,不稳定能量变大。她表示, 根据科学研究,气候变暖是造成全球极端天气事件明 显增多的主要原因。

我国是世界气候脆弱区之一,气候异常给我国带来 了严重气候灾害,尤其是旱涝灾害。 一般年份,旱涝灾害的受灾面积可达0.3×108~ 0.4×108h㎡,重灾年可达0.5×108h㎡,约占耕地总 面积的1/3。 这些灾害每年约造成200×108㎏的粮食损失和 1000~2000亿元的经济损失,约占20世纪90年代国 民生产总值的3%~6%左右。

气候变化与地震引发有关?

科学家们至少找到了两个方面的理由:5月10日,长春科 技大学教授杨学祥发表了一篇题为《2004~2018年:全球 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的文章。文章证实,从1955年以后, 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 然的变化。平缓的变化可能是由地幔与地核的角动量交换, 但突然变化主要是由于风和潮汐引起的。 这种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 与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农林气象学》课程笔记

《农林气象学》课程笔记

《农林气象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林气象学的定义与任务1. 定义:农林气象学是介于气象学和农学、林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它研究气象条件对农林生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和改善这些条件以提高农林生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

2. 任务:(1)研究气象条件对农林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布局农林作物提供科学依据。

(2)分析气象因素对农林生态环境的作用,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3)探讨气象灾害对农林生产的影响,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4)研究气候变化对农林生产的影响,提出适应性对策,保障农林生产可持续发展。

(5)开展农林气象观测、实验和研究,为农林气象业务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二、农林气象学的研究方法1. 观测研究:(1)气象观测:包括常规气象要素(温度、降水、湿度、风速等)的观测。

(2)生物观测:观测农林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3)生态环境观测:观测土壤、水文、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

2. 实验研究:(1)田间试验: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气象因子处理,研究其对农林作物的影响。

(2)模拟实验:在实验室或人工气候箱内,模拟不同气象条件,研究其对农林生物的影响。

3.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模型,模拟气象条件与农林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预测农林生产变化。

4. 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观测和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建立气象因子与农林生产关系的数学模型。

5. 遥感与GIS技术:(1)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图像,获取大范围农林气象信息。

(2)GIS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气象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农林生产的影响。

三、农林气象学的发展简史1. 创立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农林气象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

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农林气象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如作物气象、林业气象、畜牧气象等分支学科的形成。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整理

绪论气象:大气中时刻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如风、云、雨雪、霜等物理现象,俗称气象。

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

一般用气象要素(包括太阳辐射、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云、降水)的统计量来表示。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天气: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

天气学:是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和;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过程,而其后是长时间的天气状况,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与天气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2、各种农作物每个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量的光照时数、热量和水分条件;3、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也依赖于气象因子的配合;4、光热水分条件决定地区气候资源,而这些资源又决定了作物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与耕作方法;5、各种自然灾害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气象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的科学。

气象学常用研究分法地理播种法;地理移植法或小气候栽种法;分期播种法;地理分期播种法;人工气候实验法;气候分析法;(此外还有卫星遥感和计算分析的一些新方法,如聚类分析;线性规划;模糊数学;系统论;决策论等。

)第一章地球大气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志后混合气体叫干洁大气。

其成分主要是N、O、Ar,约占干洁大气总容积的99.97%。

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和其他气体。

干洁大气中几种气体在气象学上的作用(1)二氧化碳:具有较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其含量的增减能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的变化。

温室效应。

(2)臭氧:能对紫外线辐射的吸收比较强,一方面可使得40-50km高度上的气温显著增加,同时对地面生物起着保护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产生温室作用。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绪论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绪论

天气预报的由来……全球气象观测网的建立
1854年1月28日,在欧洲东南部的黑海突然出现了暴风雨。当时 英国和法国正在和沙皇俄国作战,英法联合舰队停泊在黑海上。 狂风巨浪把这支舰队消灭得干干净净。英国和法国在战争中打胜 了,但是大风暴却给他们的海军造成了巨大损失。法国皇帝拿破 仑三世命令巴黎天文台立即调查这场风暴产生的原因。 一位叫勒威耶的天文学家承担了这个任务,他搜集了欧洲许 多地方在11月14日前后几天的气象资料,发现这次风暴是由一个 低压引起的。这个低气压最早出现在欧洲西部大西洋上,以后从 西北向东南运行,最后到了黑海,便造成了这场大灾难。 勒威耶在搞清了这场风暴的原因后,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并建议 建立气象观测网,利用电报迅速地传递气象情报,绘制天气图, 这样就可以预报天气了。勒威耶提出的建议得到了重视,并于 1860年得以实施。
飞行中的风云1号
轨道高度: 863km, 轨道周期: 102.332分 钟。 轨道倾角: 98.79 重量: 950kg
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在昼夜中两次经过同一地区上空, 了解那里的气象变化情况。 1天14圈,14圈则可复盖全球。
卫星在运行中每一条轨道都要经过地球南北两极附近上空, 故称之为极轨气象卫星。




气象学: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指 导生产实践的科学。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可以用一些 物理量来表示。 (1)用温度表示大气冷暖程度 热量、积温。候均温稳定通过 10℃、22℃的时间划分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带划分指标:最热月 气温10℃为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最冷月气温18℃为热带和温带分 界线。
气象与气候
气象要素:包括表征大气状态(气温,温度,压 强等)和大气性质(风、云、雾、降水等)的物理 量。

农业气象学-第一章 绪论

农业气象学-第一章 绪论
如气温湿度气压日照降水风向风速云等称气象要5气象学的分类天气学气候学大气污染学大气动力学应用气word版本象学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物候学园林气象学军事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林业气象学医疗气象学56气象学的讨论对象与任务1把大气当作讨论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的特征2讨论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和进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
2
绪 论
气 象: 简单地说,大气中物理现象。 一、气象学
1、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现象、 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及演变规律, 并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的一门 学科。 2、物理现象:风、云、雨、雪等
3、物理过程:水汽的蒸发与凝结等
3
4、气象要素
用来描述各种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 物理量。 天气变化的特征量。如气温、湿度、 气压、日照、降水、风向、风速、云等 称气象要素。
32
大气上界的确定
以物理现象出现的最高高度作为确定上界 的标准: “极光”出现最大高度为1000—1200公里,因 此可确定大气上界为1200公里左右。 以空气密度作为确定上界的标准:接近星 际空间的气体密度的高度约为2000—3000公里。
33
三、大气与农业(氧气、氮气、CO2)
二氧化碳的利与弊 上世纪以来,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持续 上升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越来越显著,使地球表面 升温,导致全球气候的改变,对作物的生长和增产 关系也十分密切。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 少的原料,而二氧化碳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作物光 合作用快慢,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其浓度的增加, 光合速度和有机物质的积累也不断增加。实际上, 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都远远不能满足作物光 合作用的需要。作物光合作用每制造 1 克物质, 要吸收 1.47克的二氧化碳。 34

农业气象学课件 PPT

农业气象学课件 PPT
● 作物气象 ● 林业气象 ● 畜牧气象 ● 渔业气象
………
§3 农业气象学的诞生与发展
● 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 中国近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 国外农业气象学的主要进展 ● 未来农业气象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和学科发展任务 ● 农业气象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酶的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激素的作用
土热



离子的运动
过程
辐射的吸收、 热量、水汽、 二氧化碳的 交换
生长发育形成产量
水分、营养物质、 微量元素的摄取
状态
辐射体系 温度 湿度 风 二氧化碳浓度
系统的大小与形成 水分状况 色素、酶、激素代
谢等水平
温度 水量和水势 氧和二氧化碳浓度 微生物数量与活动 营养物质含量等
§2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煴音yún,意思是没有火焰的暗火。
—— 《齐民要术》(北魏)
二、中国近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中国的近代气象观测于19世纪中叶开始由西方国家在 沿海陆续兴建,辛亥革命以后才开始兴办气象站。1912年 直隶农事试验总场设立了农业测候所。1922年竺可桢发表 “气象与农业之关系”一文,成为中国农业气象学的奠基 人。30年代40年代蒋丙然、涂长望等我国气象学家陆续发 表了一批农业气象论文,编写出版了《农业气象学》教材。 但总的看,由于长期战乱,中国农业气象事业基本处于停 顿状态。
农业气象学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1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 §2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3 农业气象学的诞生与发展
本章重点
● 农业与气象的关系 ●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 ●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

《农业气象学》课程笔记

《农业气象学》课程笔记

《农业气象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业气象学研究内容1. 农业气象学概念农业气象学是介于农业科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农业气象学的目标是理解和预测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产量、品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内容详细阐述(1)农业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研究不同气象因子(如温度、降水、光照、风等)对作物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

- 分析气象条件对作物产量形成和品质特性的作用机制。

(2)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研究气象条件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肥力等土壤环境的影响。

- 探讨气象条件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病虫害发生与流行的影响。

(3)农业气象灾害的成因、规律及防御措施- 研究干旱、洪涝、霜冻、高温热浪、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发生规律。

- 提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和防御措施。

(4)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评价- 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分布特征,如光、热、水等。

- 评价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潜力。

(5)农业气象预报与服务- 研究和开发针对农业生产的气象预报技术。

- 提供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指导农业生产。

二、农业气象模式发展举例1. 经典农业气象模式(1)瓦德-皮尔逊模型- 介绍模型的原理和主要参数。

- 分析模型在作物生长模拟中的应用。

(2)蒙德-弗洛斯特模型- 阐述模型的构建方法和适用范围。

- 讨论模型在作物产量预测中的作用。

2. 现代农业气象模式(1)作物生长模型- 介绍CERES、APSIM等模型的原理和结构。

- 分析模型在作物生长发育模拟中的应用实例。

(2)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模型- 介绍干旱、洪涝等灾害评估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 讨论模型在灾害预警和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三、农业气象学研究方法1. 观察法- 描述田间试验和观测的基本方法。

农业气象学绪论

农业气象学绪论
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农业设施、农业生物、农业技术与气象 环境的关系及其调控技术;等等
总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 1.了解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及研
究 对象和研究内容。 2.了解农业生产与大气环境的关系,农
业 气象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认识学习气象学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2. 大气提供了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气候资源。 3. 气象条件影响农业设施和农业生产活动全
过 程。 4. 气象条件通过影响生物的生态环境而间接地
影响生物。 5. 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Transpiration
Rain Irrigation
Evaporation
H2O Uptake
Drainage Capillary rise
四. 农业气象学及其研究对象
1.农业气象学(Agrometeorology): 研究大气与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
生产过程之间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规律的学科。
2.研究对象
农业生物;农事活动;农业设施;农畜 产品的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与 气象有关的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
3.研究内容
农业生产过程与气象条件之间关系及其 变化规律;
由此可将气象学与天文学加以区别。
气象学中研究的物理过程与现象
大气中的物理过程:大气中的一切物质和能
量的传输与转化过程。
大气中水分的循环过程; 太阳辐射能的传输过程;
大气中的物理现象:与大气中物理过程相
伴随的一切现象。



闪电
球状闪电
日晕虹环天顶弧 Nhomakorabea 三. 农业生产与气象的关系
1. 大气为农业生物提供了重要的生存环境和物 质、能量基础。

《农业气象学》复习大纲

《农业气象学》复习大纲

《农业⽓象学》复习⼤纲绪论第⼀节⽓象与⽓象学⼀、⽓象与⽓象学的定义1)⽓象: 指发⽣在地球⼤⽓中的风、云、⾬、雪、雷电、旱涝、寒暑等各种各样的⾃然现象。

2)⽓象学: 是研究⼤⽓中各种现象(包括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类活动对⼤⽓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这些规律为⼈类服务的科学。

⼆、⽓象学的研究对象: ⼤⽓圈及其与⽔圈、岩⽯圈、⽣物圈之间的相互作⽤。

三、⽓象学主要研究的任务:1)观测;2)分析;3)预报;4)⼈影.第⼆节⽓象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古代⽓象观测与预报(从⽂字记载开始⾄⼗七世纪末)⼆、传统⽓象观测与预报(⼗⼋世纪初⾄⼆⼗世纪末)三、现代⽓象观测与预报(⼆⼗⼀世纪以来)第三节农业⽓象学及其发展概况⼀、农业⽣产与⽓象条件(⼀)⽓象条件对农业⽣产的影响1、为农业⽣产提供能量和物质。

2、作为环境因⼦调控农业⽣产过程。

3、作⽤其他因⼦间接影响农业⽣产。

4、形成天⽓条件影响农事活动。

(⼆)农业⽣产对⽓象条件的反应和反馈农作物和农技措施对不同⽓象条件的反应和反馈,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象条件,改变天⽓和⽓候。

农作物的⼤⾯积种植,灌溉⽔体的开发建设使农⽥上空的⽓象与⽓候条件发⽣⼤幅改变。

⼆、农业⽓象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农业⽓象学的定义研究农业⽣产与⽓象条件相互作⽤及其规律的⼀门科学。

(⼆)农业⽓象学的研究对象1、农业⽣产过程对⽓象条件的要求;2、农作物和农技措施对⽓象条件的反应和反馈。

(三)农业⽓象要素对农业⽣物的⽣命活动、农业⽣产过程及其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象要素。

主要有太阳辐射、温度、降⽔、风等。

(四)农业⽓象条件⼀定时空状态下各种农业⽓象要素的某种组合。

三、农业⽓象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法(⼀)农业⽓象学研究的五个重要定律:1、基本⽣活因⼦同等重要或不可替代性定律:光、温、⽔、CO2作为作物基本⽣活因⼦,四者同等重要,不可替代!2、环境因⼦的⾮同等重要性定律:作物不同⽣育期对光、温、⽔、CO2基本因⼦需求的量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与农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2、气象要素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的各项要素。

主要有温度、湿度、大气经理静力稳定度3、温室效应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4、温度直减率: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用气温垂直梯度表示,简称气温直减率。

二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某一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气候:某地或某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区别:天气是一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极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

天气是指相对快速的冷热改变或是暂时的冷热条件,气候则是指一般情况下具有的天气状况或长期存在的主要天气状况2、大气的组成现代大气是由一些永久气体、水汽、雾滴、冰晶、尘埃等物质混合组成。

一般分为三类: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3、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说出对流层的主要特征?分层:(由下至上)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散逸层(外层)对流层特征:P14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辐射通量密度:指自然界物体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发射或吸收的辐射能量。

2、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3、太阳常数: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光线,每秒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4、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

5、光合有效辐射(PAR):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叫光合有效辐射。

6、短日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小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而延长光照时间就不开花结实的一类植物。

7、长日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大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而缩短光照时间就不开花结实的一类植物。

8、光能利用率:把单位面积上作物收获物中包含的能量与投射到该单位面积上的光合有效辐射能量叫光能利用率。

9、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叫地面有效辐射。

10、地面净辐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本身发射辐射之差叫地面净辐射11、光照时间:指可照时数与曙暮光的总和12、可照时数:把日出到日没太阳可能照射的时间长度叫可照时数。

13、临界光照长度:指可以使植物通过光照阶段而开花结实的光照时间的临界值。

二1、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并标出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

2、地面净辐射的概念是什么?写出地面辐射平衡(净辐射)公式并说明各项数代表的意义。

地面净辐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本身发射辐射之差叫地面净辐射。

公式P46 2.163、写出任意时刻太阳高度角公式,并说明各项所代表的意义。

会计算特定时刻的太阳高度角。

P38 公式2.94、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是怎样被削弱的?P34—36 吸收、散射、反射5、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为什么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盘看上去呈橘红色?当大气中的水汽、尘埃、等杂质较少时,主要是空气分子散射,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散射得多,所以呈蔚蓝色。

日出、日落时,因光线通过大气路程长,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光被散射殆尽,所以太阳光盘看上去呈橘红色。

6、从光照时间角度分析,作物引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P57(a)(b)(c)7、什么是光能利用率,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把单位面积上作物收获物中包含的能量与投射到该单位面积上的光合有效辐射能量叫光能利用率。

提高方法:P58--608、可照时间的计算及其变化规律。

可照时间计算气象实验讲过,变化规律P55 a、b、c、d9、什么是保温效应和温室效应?保温效应:大气吸收了长波辐射,同时又放射长波辐射,从而使有大气存在时地表的实际温度高于无大气存在时地表的平均温度,这种增温作用即保温效应。

温室效应: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升高的现象。

2、气温直减率: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用气温垂直梯度表示,简称气温直减率。

3、干绝热直减率:干绝热变化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4、湿绝热直减率:湿绝热变化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5、气温年较差:一年中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6、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7、活动温度:高于生长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8、活动积温:作物在某时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9、有效温度:日平均温度与生长下限温度之差。

10、有效积温:作物在某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11、大气稳定度:P6812、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13、农业界限温度: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

二1、物体的热特性:土壤热容量、热导率、热扩散率2、什么是γ、γd、γm?它们有什么区别?γ:气温垂直梯度γd:干绝热直减率γm:湿绝热直减率3、怎样判断大气稳定度?P68--694、画图并说明土壤温度垂直分布类型。

P77 日射型、辐射型、过渡型5、什么是土壤温度波方程?它的作用?P756、什么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应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升高的现象。

应用:P67 最后一段7、某地的日平均温度分别是:10.5℃;11.7℃;9.5℃;10.0℃;12.0℃。

该地五天≥10.0℃的活动积温是多少,有效积温是多少?活动积温:10.5+11.7+10.0+12=44.2有效积温:44.2-40=4.28、什么是积温?农业积温有哪些?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在应用中积温稳定性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农业积温有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作用:P81—82 a b c 原因:P82 a b c d e f第四章、水分一、名词解释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或称水汽密度)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降低气温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农田蒸散:植物蒸腾和农田植被下土壤表面蒸发是同时进行的,将农田表面水分输送到大气中去的总过程叫做农田蒸散降水量:是指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在单位水平面积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叫降水强度。

冰晶效应:水滴因为不断增发而缩小,冰晶因为不断凝华而增大,这种由于冰水共存引起冰水间的水汽转移的作用称为冰晶效应。

作物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最敏感时期,即水分过多或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

作物水分关键期:作物水分临界期内,如果当地降水条件配合不好,这一时期便是当地水分条件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

水分利用率:农田蒸散消耗单位重量水分所制造的干物质重量称水分利用率二、1、双峰型水汽压日变化发生在何地何季?出现原因是什么?P932、自然界中有哪些途径和方式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1)增加空气中的水汽,使水汽压超过当时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

(2)使含有一定水汽的空气冷却,使饱和水汽压减小到小于当时实际水汽压。

3、水汽的凝结条件是什么?(1)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2)空气中有凝结核或凝华核。

4、什么是降水?降水是如何形成的?降水是指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

形成:P1075、露和霜是如何形成的?对农作物有何影响?P1046、什么是水分利用率?如何提高水分利用率?农田蒸散消耗单位重量水分所制造的干物质重量称水分利用率。

1)灌溉2)良好的种植方式3)风障4)覆盖5)染色6)作物与品种配置第五章名词解释;1、气压场: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

2、气压系统:气压场呈现出的各种不同的气压形势统称气压系统3、低气压(气旋):占三维空间的,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大尺度涡旋。

4、高压(反气旋):占三维空间的,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大尺度涡旋。

5、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存在时,单位质量空气所承受的力。

6、水平地转偏向力:因地球自身轴转动而产生的非惯性力。

7、地转风:水平地转偏向力增大到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空气就沿着与等压线平行的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形成地转风。

8、梯度风:水平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惯性离心力三力达到平衡时的风。

9、湍流:空气的不规则运动,也叫乱流。

是对流层的主要交换方式10、大气环流:地球表面上大范围气流的运行状况称为大气环流。

11、行星风系:由于三圈环流的形成,产生了近地面上相应的气压带和风带。

12、大气活动中心:在海平面天气图上出现的大型高气压或低气压。

13、季风:一个地区冬、夏之间盛行风有显著季节性变化的现象,而冬、夏之间稳定的盛行风向相差120-180°。

14、海陆风:沿海地区发生的昼夜间有风向转换现象的风。

15、山谷风:大范围水平气压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16、焚风:气流翻越高大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形成又干又热的风。

二1、作用于空气上的力有哪些?它们对空气运动的影响是相同的吗?为什么?P124—128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

2、画图并说明地转风的形成。

P1293、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是什么?等高面图等压面图4、画图并结解释摩擦层中的风为什么是斜穿等压线?P1305、地方性风的形成。

P135—137 四种风的形成。

6、画出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并注明风带和气压带(行星风系)。

说明热带环流圈(信风环流圈)的形成过程。

P131 P132图(b)7、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1)太阳辐射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3)海陆分布4)地形影响8、什么是季风?季风是怎样形成的?试论述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区别。

东亚季风的天气气候特征如何?季风:一个地区冬、夏之间盛行风有显著季节性变化的现象,而冬、夏之间稳定的盛行风向相差120-180°形成:1、太阳辐射分布随季节的变化:行星风系移动2、海陆热力差异:海陆季风3、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高原季风区别:东亚季风以海陆分布因素为主。

南亚季风(印度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

南亚季风为爆发形式的开始。

东亚季风缓慢来临。

东亚季风包括热带和副热带季风,而印度季风则纯属于热带季风。

第六章天气一、名词解释:1、天气:某一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气团:指气象要素(温度、湿度、大气静力稳定度)在水平分布上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团。

暖锋:在锋面的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暖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