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研究的原理及类型
队列研究首都医科大学本科
(一)、频率指标:
1、累计发病(死亡)率: 是以在整个随访期被完整观察到的人
群为分母(一维性),其中出现结局者为 分子。整理和计算均较简单,但如果所观 察的人群流动性较大时,则信息量的耗损 很大。
2、人时发病(死亡)率:
是以在整个随访期被观察到的每一 个人及其被观察到的时间综合为分母 (二维性),称为观察人时数,其中出 现结局者为分子。人时率的整理和计算 均较复杂,但因为信息量的利用度很高, 所以特别适用于所观察的人群流动性较 大的情况。
2、回顾性队列研究
3、回顾前瞻性性队列研究
随访 2020 年
三、暴露队列与对照队列的选择:
1、外对照:暴露队列与非暴露队列进行 对比
2、内对照:暴露队列内不同暴露程度组 的相互对比
3、总人群对照:暴露队列与包括自己在 内的总人群进行对比
4、多重对照:上述三种对照方式的组合
四、样本量的确定:
1、重要参数: (1)、被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1,P2 (2)、相对危险性:RR (OR) (3)、假阳性错误概率:α值 (4)、把握度:1-β
结论:孕期中弓形体新近感染可引起异常妊娠 结局的发病率上升。
身体测量指标与女性乳腺癌关系的 前瞻性队列研究
李泓澜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6):488-93.
目的:研究上海女性身体测量指标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
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户口在上海市区七个街道、年龄在40~70 岁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区人口数量较多、流动性较小 ,人群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分布和主要肿瘤的发 病情况与整个上海市区情况相似,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在所 有符合要求的81 271名对象中,75 322人在1997—2000 年间参加并完成了基线调查(92.7%)。未参加的原因包括拒 绝(2407人,3.0%)、调查期间不在居住地(2073人,2.6 %)以及因精神病、听力障碍和语言表达障碍无法完成调查 (1469人,1.8%)。排除恶性肿瘤患者,最后队列人数为 73 461人。
第5章队列研究
第5章队列研究一、名词解释1、队列研究:又称为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及纵向研究,是通过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组或队列,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比较各组人群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疾病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特征或行为。
3、随访:实际上就是基线调查后每隔一段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测量,收集疾病结局资料的过程。
4、人时:就是将随访人数乘以观察时间的积和,常以人年作为单位,故又称为人年数。
5、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的发病率除以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也叫危险比或率比。
6、失访偏倚:队列研究的观察随访中,部分对象迁移、外出、死于非终点疾病或拒绝继续参加观察而退出队列而引起的偏倚即为失访偏倚。
二、是非题1、-2、-3、+4、+5、-三、选择题1、 b2、 b3、 e4、 a5、 e四、简答题1、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的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分组,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定期检查并记录各组人群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比较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评价暴露因素与结局的关系。
如果暴露组某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或低于非暴露组,则可推测暴露与结局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在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必须是在研究开始时没有出现研究结局,有可能出现该结局的人群。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必须有可比性,非暴露组必须使除了未暴露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之外,其余各方面都尽可能与暴露组相同的一组人群。
2、累计发病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固定队列中某病新发病例数与观察开始时总人数之比。
发病密度:是指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发病率,是以观察人时为分母计算发病率,这时的率带有瞬时频率性质称为发病密度。
标化比:以全人口发病(死亡)率做标准,算出该观察人群的理论发病(死亡)人数,即预期发病(死亡)人数,再计算观察人群中实际发病(死亡)人数与此预期发病人数之比即得标化发病(死亡)比。
第六章 队列研究
第六章队列研究一、教学大纲要求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限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熟悉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确定研究队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人时的概念。
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克服方法,特别是失访偏倚及错分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二、学大纲精要(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菲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
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2.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研究开始时暴露已经发生,而且研究者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
3.队列研究是发病率研究,所关心的是某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累计发病率)和发生速度(发病率)。
因此在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不应当患有所研究的疾病。
在队列研究开始之前,常进行一次横断面研究。
4.队列研究的人群一方面开始时不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同时要求每个研究对象在随访过程中均有可能成为所研究疾病的病人。
5.队列研究资料可直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累计发病率和归因危险度。
如果知道人群中暴露的比例,也可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
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反映了疾病预防中的意义。
6.队列研究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RR,RR的本质是比(rate ratio)或危险比(risk ratio),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队列研究设计原理和研究类型
暴 露 组 未患 研 所研 究 究的 对 疾病 象 对 照 组
now
发病 未发病
a
a/(a+b)
b
发病 未发病
c
c/(c+d)
d
future
队列研究的特点:
(1)在疾病发生前开始的,要经一段时间观察才能发 现病例;
(2)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分组; (3)人群的暴露及其变化是由研究者调查并记录; (4)从因果关系看,由因及果
➢ 不需要随访,研究开始时结局已出现。
7
优点
➢ 短期内完成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 时间顺序仍是由因到果 ➢ 省时、省力、出结果快
缺点
➢资料积累时未受到研究者的控制,内容 上未必符合要求 ➢需要足够完整可靠的过去某段时间有关 研究对象的暴露和结局的历史记录或档 案材料
8
(三)双向性队列研究(ambispective cohort study):历史 队列研究后继续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 具有第一、二类优点而克服其缺点
期随访观察而获得完整可靠的资料; 6、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6
(二)历史性队列研究(historical cohort study);非即时 性队列研究(nonconcurrent cohort study):研究工作是 现在开始的,而研究对象是过去进入队列的。
➢ 其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已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 某个时点暴露情况的历史材料作出的。
2
队列研究的目的:
1. 检验病因假设 由于队列研究检验病因假设的能力较强, 因此深入检验病因假设是队列研究的主要用途和目的。
2. 评价预防效果 有些暴露有预防某结局发生的效应,即出 现预防效果。
3. 研究疾病自然史。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队列研究设计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队列研究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用于确定特定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联性。
该设计通过跟踪一定时间内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群体,以识别这些因素是否与特定疾病的发生有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队列研究设计的原理、分类、优势和局限性,并引用实际案例来说明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队列研究设计的原理和分类队列研究设计是通过在一个群体中选择未患某种疾病的个体,按照暴露于某种因素的程度进行分类,并随访这些个体,以比较暴露程度不同的个体发生疾病的风险。
队列研究设计可以分为前瞻队列和回顾队列两种。
1. 前瞻队列研究前瞻队列研究也称为纵向队列研究或追踪研究,是根据个体的暴露状况进行分类,然后跟踪这些人群多年甚至几十年,观察他们在随访期间是否患病。
这种研究方法能够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且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明确。
2. 回顾队列研究回顾队列研究也称为历史队列研究或现有队列研究,是根据已经存在的、被记录的暴露数据对个体进行分类,然后回顾性地分析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人群是否具有某种特定疾病。
相比前瞻队列研究,回顾队列研究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相对较低。
二、队列研究设计的优势队列研究设计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探究因果关系:队列研究设计能够判断某个暴露因素是否与特定疾病的发生有关,判定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研究因果效应的重要手段。
2. 暴露测量准确:队列研究设计通常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暴露度测量结果,因为暴露因素在研究开始前就已经发生,避免了受试者回忆偏差的影响。
3. 多个结局的判断:队列研究设计可以同时研究多个结局,例如可以评估某种暴露因素对多种疾病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全面的研究结果。
三、队列研究设计的局限性队列研究设计虽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随访率问题:由于队列研究设计通常需要长期的随访,因此个体的失访情况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倚,特别是在研究对象众多、随访周期较长的情况下。
简述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简述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1. 什么是队列?在我们的生活中,队列无处不在,就像大街上的排队买奶茶,或是超市里等待结账的小伙伴们。
队列,就是一种按照特定顺序排列的事物,通常是先来先服务的原则。
想想看,谁能忍受那种“我先到却被后面的人插队”的感觉呢?队列理论,就是研究这种现象的科学,让我们明白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的等待时间最短,或者说,如何让我们的排队体验更加愉快。
1.1 队列的基本构成那么,队列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呢?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到达过程、服务过程和离开过程。
就像奶茶店里,顾客到达店里(到达过程),然后点单、制作(服务过程),最后提着美味的奶茶高高兴兴离开(离开过程)。
每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点小问题,可能整个队伍都得“慢半拍”。
1.2 队列的类型你知道吗,队列其实还有很多种类型呢!最常见的就是FIFO(先进先出),就像咱们排队买东西,谁先到就先服务。
不过,还有其他类型的,比如优先级队列,像医院里急救病人总是优先处理;还有循环队列,像公车站,车来了就上车,没坐的就得等下一班。
不同的队列有不同的应用场景,这就得看我们具体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啦。
2. 队列的基本原理说到队列的基本原理,那可真是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呢。
首先,队列理论强调的是效率。
我们生活中总希望能减少等待时间,比如奶茶店的排队时间越短越好。
这个时候,研究人员就开始运用数学工具来预测队列的行为,比如用概率论来计算在不同条件下的等待时间。
这就像买彩票,中奖的几率一目了然,让我们对结果有个心里数。
2.1 排队模型在队列理论中,有很多不同的排队模型。
其中,最简单的模型是M/M/1模型,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像歌名,但其实它描述的是单个服务窗口的情况,顾客到达是随机的,服务时间也是随机的。
这就好比你去一个小摊买吃的,可能有时候排队的人多,有时候人少,服务速度也不一定快。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能预测平均等待时间和排队长度。
2.2 多重服务模型如果我们再往复杂的方向走,就会遇到M/M/c模型,意思是有多个服务窗口,像是大商场里的多个收银台。
临床队列研究
临床队列研究临床队列研究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通过长期追踪观察同一组人群的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因果关系和疾病发展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临床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优势和局限性,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一、临床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临床队列研究是基于观察的前瞻性研究设计,分为两种类型:前向队列和后向队列。
前向队列研究是指从研究开始时收集人群的暴露因素信息,并随访观察其发展情况;后向队列研究则是在研究开始时已经存在一组已经暴露或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人群,然后追踪观察其发展情况。
临床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研究者通过对人群的暴露因素和结果变量进行连续和长期的观察,收集大量的数据,以便分析暴露因素与结果变量间的关系。
研究者通常会控制其他潜在的干扰因素,如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以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二、临床队列研究的优势1. 探究因果关系:临床队列研究允许研究者追踪观察人群的发展情况,可以较为准确地研究因果关系,揭示暴露因素对结果变量的影响。
2. 多样化的研究对象:临床队列研究可以选择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获取广泛而全面的数据,增加研究的适用性。
3. 长期观察:临床队列研究可以长期追踪观察研究对象的变化,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同时还能发现隐性变量或结果。
4. 数据量大:临床队列研究涉及到观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能够提供详尽的追踪情况,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和推断结果。
三、临床队列研究的局限性1. 长期耗时:临床队列研究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追踪观察,并且可能涉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研究。
这可能会增加研究的成本和难度。
2. 信息收集的困难:临床队列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涉及到患者的暴露因素、疾病状态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收集,这可能会面临信息收集困难和遗漏的问题。
3. 减少参与率:长期的追踪观察可能导致研究对象的退出,降低参与率,从而对结果的分析和推断产生一定的影响。
4. 不适用于罕见疾病:由于罕见疾病的低患病率,临床队列研究可能无法招募到足够的疾病人群,从而影响研究的可靠性。
第五章队列研究
四、设计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队列是在研究开始时才确立的,研究结局需随访观察一 段时间才能得到,又称即时性队列研究,这是其基本形式。
2、历史性队列研究
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个时点的暴露资料进行分组,由该 时点的暴露开始追溯到当前的结局情况。
优点:能很快得到研究结果,花费较少,易于实施。
3、双向式队列研究
常需在该人群之外另设对照组。
③一般人群对照 以当地一般人群的死亡率或发病率作为比 较,可看作外对照的一种。优点是资料容易获得,节省费用, 缺点是资料较粗糙,可比性难以保证。
3、样本量估计
(1)影响因素 一般人群预期发生率P0 两组发生率差值(d=P1- P0 ) d↑, n↓ 显著性水平(α)与把握度(1-β)
(2)计算公式
可参考病对一章。
2 2
n 2 pq / ( u u ) ( p 1 p 0 )
(3)注意 对照组样本量不应少于暴露组样本量,一般采用等量的方 法;考虑到失访,应在计算出来的样本量上再加 10%作为实际 样本量。
(五)随访观察
即对研究对象进行追踪观察的过程。 1、随访期 即随访时间的长短,取决于: E与D的联系强度 疾病的潜伏期长短 2、观察终点 E作用越强,随访时间越短。 潜伏期越长,随访时间越长。
导致疾病事件减少的保护因素。
(三)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 指研究者预期出现的结果事件。如研究吸烟与肺癌 的关系,个体发生肺癌即出现了结局。 “ 事件”是广义的,不仅指发病,也可以是死亡或
某种生化指标出现异常。如血脂达到一定水平。
对结局的确定,事先应制定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并 严格执行。
观察期止
研究者所确定的整个研究工作结束的时间。
4队列研究(群组研究)
三.队列研究的实施 (一)确定设计方法的原则
1.前瞻性队列研究
(1) 有明确检验假设; (2) 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一般不应低于5‰; (3) 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 (4) 有确定发病或死亡等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5) 有把握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并且该人群能
• 特点:
➢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取相对真实而可靠的资料; ➢但是如果需要观察大量人群,则花费太大; ➢如果疾病的潜伏期很长,则需要观察的时间很
长。这些都会影响其可行性。
1.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条件
• 研究的检验假设明确; • 研究的疾病的率不太低,不低于5%; • 暴露因素明确,且能有效测量; • 结局明确,并有简洁可靠的手段确定; • 有足够的研究人群; • 队列能够有效的随访; • 有足够的物质、人力、资金的保证
Cohort study: 选定暴露于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 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期间,比较两组人群 某种事件的结局(一般指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 率),从而判断该暴露因素与发病或死亡有无关 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
重要任务,病因研究的逻辑顺序应该是来自先有病因存在,然后有疾病发生。
群 • 对照:一般人群 • 随访时间:20~30年 • 指标:SMR(标准化死亡比)
暴露与结局
暴露:接触石棉环境的职业人群 结局:各种疾病原因的死亡 假设:石棉可以引起死亡的增加
结果
1. 全死因:SMR 1.41~1.64 合计 1.47 2. 所有肿瘤:SMR 2.59~3.86 合计 3.26 3. 肺癌:SMR 3.21~7.62 合计 5.31 4. 胃肠道肿瘤:SMR 1.61~3.17 合计 2.06
2012-队列研究
I0=
(二)有关概念:
1. 队列:指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特征的一群人, 现泛指在一定期间对其进行随访的人群组。
(1)固定队列:指研究对象的状态在随访期间是
固定不变的。
完全固定队列
不完全固定队列 (2)动态队列:指研究对象的状态在随访期间是 不断变化的。
2 结局:观察中出现了预期结果的事件。
二 队列研究的特点
3.注意事项: (1)暴露组与对照组的比例:通常采用两 组等量的方法。 (2)通常按10%来估计失访率,故计算出 来的样本量再加10%做为实用样本量。
(五)研究对象的筛检和基线资料的收集:
(1) 研究对象的筛检:通过筛检,在研究对 象中排除已患有所研究疾病的人员。 (2)基线资料的收集:在研究开始时收集研 究对象暴露情况的资料以及其他一些与疾病有 关的危险因素的资料(协变量),以利于以后 的资料分析。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一 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一)基本原理:选定暴露于及未暴露于某
因素的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时间,追踪
其各自的某种疾病结局,比较两组疾病结局的
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或死亡有无因 果关联及关联强度的一种分析性研究方法。
发病 暴露组
未发病
Ie=
随访观察 发病 非暴露组
(1/100000PY)
RR
AR
(1/100000PY)
Lung cancer Cardio -vascular
48.33 294.67
4.49 169.54
10.8 1.7
43.84 125.13
胸部X线透视与妇女乳腺癌的关系: 人工气胸术
X线胸透
肺结核女病人按疗法的乳腺癌发生情况
队列研究的原理及类型
队列研究的原理及类型队列(Queue)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它按照先进先出(First-In-First-Out,FIFO)的原则进行操作。
在队列中,新元素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rear),已有元素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头(front)。
队列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任务调度、消息传递、缓冲区管理等。
队列的原理:队列的主要操作有入队(enqueue)和出队(dequeue)操作。
当一个元素入队时,它被添加到队列的队尾;当一个元素出队时,它从队列的队头被删除。
由于队列的FIFO原则,元素在出队时,必须是最早进入队列的元素,也就是队列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元素。
队列的类型:1. 普通队列(Simple Queue):普通队列是最基本的队列类型,它只允许在队尾插入新元素,并且只能在队头删除元素。
普通队列只能按顺序逐个处理队列中的元素,不能插入和删除中间的元素。
2. 双端队列(Double-ended Queue,Deque):双端队列提供了从队头和队尾两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功能。
双端队列可以在任意一端插入新元素,也可以在任意一端删除元素。
双端队列的灵活性使得它在一些应用场景下比普通队列更加方便。
3. 优先级队列(Priority Queue):优先级队列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与之关联的优先级,优先级最高的元素在队列的最前面。
优先级队列常用于任务调度等场景,可以按照优先级的高低来安排任务的执行顺序。
4. 环形队列(Circular Queue):环形队列是一种特殊的队列,它的队尾和队头相连,形成一个环。
环形队列允许数据在队列的两端循环移动,使得队列可以有效利用存储空间。
环形队列常用于缓冲区管理、循环队列等场景。
队列的应用:队列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任务调度:多线程或多进程系统中,使用队列来安排待执行的任务,保证按照任务的提交顺序逐个执行。
2.缓冲区管理:队列可以作为缓冲区来管理输入输出的数据流,允许缓冲区与输入输出速率不匹配的情况。
队列研究 (1)
第七章队列研究第一节第一节概述一.定义及原理(一) 定义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称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发病研究(incidence study)、随访研究(follow study)、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队列研究是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联系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
(二) 原理及结构模式队列研究方法与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是分析流行病学中的两种重要方法,它与病例对照研究一样,主要用于检验病因假设。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人群暴露于可疑病因因素后疾病的变化规律及其结局,通过比较暴露和非暴露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差别来确定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见图1。
图7-1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从模式图中可以部分的体现出队列研究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而是在研究开始前就已客观存在,这一点根本区别于实验研究。
2. 设立对照队列研究作为一种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区别于描述流行病学的根本特点就是设立对照组以利于比较。
对照组的选择有多种方法。
3. 由“因”及“果”在研究过程中先确知其因(暴露因素),再纵向前瞻观察而究其果(发病或死亡)。
这一点与实验研究方法一致。
4. 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联系由于队列研究能够得到确切数目人群中的发病人数(发病率),并通过比较暴露与非暴露人群发病率的差异而确定暴露对发病率的影响。
二.目的和用途1.检验病因假设多数时候,队列研究用来研究一种暴露与一种疾病的关联,但它也可同时观察某种暴露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多方面影响,检验多个假说。
2.描述疾病自然史队列研究可观察到疾病的自然史,即疾病从易感期、潜伏期、临床前期、临床期到结局的整个自然发展过程。
3.预防、治疗及预后研究有时在随访人群中研究对象可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自行采取一种与暴露致病作用相反的措施,出现预防效果,这种现象称为“人群的自然实验”。
3.队列研究
AR%的意义:说明在暴露组中归因于暴露的发 病率占该组总发病的百分比。
研究生课程
14
◎人群归因危险度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AR)
PAR=全人群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 =It-Io
研究生课程
7
(四)选择研究队列
◎类型:同群体队列研究 不同群体队列研究
◎暴露组的选择: 特殊暴露组 一般人群 有组织的人群
◎对照组的选择: 内对照 外对照 总人口对照 多重对照
研究生课程
8
(五)样本量估计
主观因素:统计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 把握度(1-β)
客观因素: 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水平 估计的两组发病率差异或相对危险度
1.2~1.6
微弱有害
1.7~2.5
中度有害
>2.6
高度有害
Oxford Textbook of Public Health P131
研究生课程
13
◎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即率差 AR=暴露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 = Ie-Io
AR的意义:提示由于暴露的存在而增加或降低 的发病率。
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并能明 确地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有明确规定的结局变量和判断结局的手段
前瞻性队列研究的人群应相对稳定,避免 失访过多
历史性队列研究应具有足够、完整、可靠 的病历档案或其他文字记录
研究生课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三)确定暴露因素和结局变量
暴露因素: 明确、单一、可测量、客观、详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队列研究的原理及类型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
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
主讲教师:徐学琴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所属学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所属专业:预防医学
授课对象: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五年级学生
2015年4月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流行病学》课程中“队列研究”中的“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类型”部分的内容。
队列研究是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直接观察暴露于某因素不同状况人群的结局来探讨该因素与所观察结局的因果关联及关联的大小。
该方法因其检验病因假设的能力很强而在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学习该方法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理解队列研究的性质、特点、整体设计及研究过程,等。
通过队列研究三种类型的讲解使学生对基本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也系统学习过卫生统计学的内容,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对“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类型”有清晰地认识和深刻地理解,应对基本原理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2. 熟悉队列研究的整体设计及研究过程;
3. 熟悉三种不同的队列研究类型的设计特点及优缺点;
4. 了解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的区别。
5. 了解队列研究检验病因假设的能力非常强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内容
1.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采用图示进行详细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将队列研究的整个设计及研究过程通过图示分解展示。
并对研究过程中需注意的重点详细讲解。
最后,总结队列研究的研究方向是从因到果的方向,符合疾病因果顺序,因此,队列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是非常强的。
2. 通过“吸烟和肺癌的队列研究”的例子,进一步讲解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过程。
3. 队列研究的类型
结合图示讲解队列研究的三种设计类型,并指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并重点提出历史性队列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回顾性的,但研究的性质是从因到果的。
四、教学重点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难点
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讲解完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后,又以“吸烟和肺癌的队列研究”这一实例进一步解释其基本原理,降低理论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加深学生对队列研究原理的理解。
2. 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需要同学们重点学习的内容,或者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维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可以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但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图示教学法
本次微课教学的内容,全部采用图示展示。
随着内容的讲解,图示分步显示。
这样使复杂抽象的内容简单化,也能形象地展示研究的步骤。
4. 多媒体教学法
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进程
1. 教学内容的引入(约0.5分钟)
2.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约4分钟)
3. “吸烟和肺癌队列研究”实例(约3.5分钟)
4. 队列研究的类型(约3分钟)
总计:约11分钟。
八、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的引入
提出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在病因研究中可以检验病因建设。
学习队列研究,首先要理解它的基本原理,了解队列研究的三种设计类型。
让学生重视本节内容的学习。
2. 队列研究的原理
1)通过图示展示基本原理,使抽象的文字描述变得简单、形象。
2)图示的展示采用分步展示。
即随着内容的讲解,图示逐步显示,让学生清晰理解队列研究的整个研究过程,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3)通过对“吸烟和肺癌的队列研究”的研究过程及设计的讲解,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3. 队列研究的类型
1)通过图示展示三种队列研究的设计特点。
2)通过比较三种类型的特点及优缺点,让学生能区分这三种方法。
3)着重提出:历史性队列研究虽然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回顾性的,但研究的性质依然是从因到果的,和回顾性研究要区别。
九、教学总结
微课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教学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思考或反复播放学习,是很好的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
在录制微课视频时,教师需注意在有限时间内,既做到内容完整又能重点突出,重要内容应全屏显示幻灯片,减慢语速、加重语调。
另外,在讲解过程中,多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观看学习时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能主动地思考。
其次,及时与观看后的学生进行沟
通,整理反馈意见,调整以后的教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微课视频的制作中,还需注意讲课技巧的使用,加强录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