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储粮害虫
生物防治储粮害虫
生物防治储粮害虫粮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资。
为了确保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害虫的侵害至关重要。
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害虫,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等。
近年来,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生物防治储粮害虫,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生物的方法来控制和防治储粮中的害虫。
这种方法基于生态平衡的原理,通过引入害虫的天敌、利用微生物或昆虫信息素等手段,达到抑制害虫种群增长、降低害虫危害程度的目的。
首先,我们来谈谈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在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有其天敌,害虫也不例外。
例如,寄生蜂就是许多储粮害虫的天敌。
寄生蜂会将卵产在害虫的体内,幼虫孵化后便以害虫的身体为食,最终导致害虫死亡。
此外,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草蛉等也能有效地捕食储粮害虫的幼虫和卵。
通过在储粮环境中引入这些天敌,可以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对害虫的长期控制。
微生物也是生物防治储粮害虫的有力武器。
一些细菌、真菌和病毒能够感染并杀死害虫。
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就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杀虫剂。
它在害虫体内产生毒素,破坏害虫的消化系统,导致害虫死亡。
还有白僵菌,它可以寄生在害虫的体表,逐渐侵入害虫体内,使害虫染病死亡。
这些微生物具有特异性强、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是化学农药的理想替代品。
昆虫信息素在生物防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昆虫信息素是昆虫分泌的用于交流的化学物质。
通过人工合成害虫的性信息素,可以干扰害虫的交配行为,降低害虫的繁殖率。
例如,在储粮仓库中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可以吸引雄性害虫,从而减少害虫的交配机会,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
与化学防治方法相比,生物防治储粮害虫具有许多显著的优势。
首先,它对环境的污染极小。
化学农药往往会残留在粮食中,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同时也会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
而生物防治方法所使用的天敌、微生物和信息素等通常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探讨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探讨储粮害虫是仓储和粮食加工业务中的一大隐患,它们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粮食质量下降。
为了有效地防治储粮害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本文将从储粮害虫的种类、防治技术分类、常见技术措施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储粮害虫的种类1.飞行害虫:如米象、粉象、谷蠹等。
2.爬行害虫:如蜚蠊、蚂蚁等。
3.蛀食害虫:如麦蛀虫、仓虫等。
4.寄生害虫:如蛇纹胸蠹、豆粉螟等。
二、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分类根据防治方法的特点和目标,储粮害虫防治技术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防治技术:如温度控制、气体和液体处理。
2.化学防治技术:如杀虫剂喷洒、熏蒸等。
3.生物防治技术:如引入天敌、使用微生物制剂等。
4.综合防治技术: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三、常见技术措施1.保持储粮环境的干燥和清洁。
储粮环境对于害虫的生存和繁殖条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持储粮仓库的干燥和清洁,可以有效地减少害虫的滋生和传播。
2.使用物理防治技术。
温度控制是一种常用的物理防治技术,可以通过降低储粮仓库的温度来阻止害虫的繁殖和发育。
还可以使用气体和液体处理来杀死害虫。
3.杀虫剂喷洒和熏蒸。
化学防治技术在储粮害虫防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喷洒杀虫剂或熏蒸储粮仓库,可以有效地杀灭害虫和害虫卵。
4.引入天敌和使用微生物制剂。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的储粮害虫防治方法。
通过引入害虫的天敌或使用微生物制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和传播。
四、未来趋势1.研发更安全环保的防治技术。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加,未来的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将趋向于更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
2.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防治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可以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实现精准监测和快速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3.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
储粮害虫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在防治技术、经验和研究方面进行信息交流,共同应对储粮害虫的挑战。
总结:储粮害虫防治是保障粮食质量和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广义的生物防治
由此可知,蜕皮抑制剂与保幼激素类似物对害虫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这类化合物对储 藏物害虫的防治效果仍在试验研究中。
第四节 广 义的生物 防治
(四)几丁合成抑制剂
Post和Vincent(1973)首次报道了可以破坏昆虫几丁质合 成的化合物,此后已发现许多苯甲酰脲类化合物可抑制昆虫 的几丁质合成,由于脊椎动物体内不含几丁质,所以这类化 合物选择性很强,对高等动物没有危害,是一类有潜力的、 安全的谷物保护剂。
Rohm&Haas公司的科学家(Wing等1988)的工作使得利用蜕皮激素类似物防治害 虫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他们发现了二苯甲肼,这是一种非类固醇的化合物,其功 能可作为昆虫的蜕皮抑制剂(ecdysteroid agonists)。
第四节 广义的生物防治
(三)昆虫蜕皮抑制剂
第一个详细研究的化合物是RH-5849,接下来是活性更高的RH-5992及最近的RH2485。这些化合物作为谷物保护剂的可能性还没有完全被评价,但已经发现对印度谷 蛾表现出活性。但这些化合物对印度谷蛾的主要影响并不是对其蜕皮过程的抑制,而是 在较高的剂量及长期的处理时间内抑制了幼虫的取食,从而导致较高的死亡率。
第四节 广 义的生物防 治
第四节 广义的生物防治
一、昆虫信息素的利用
一.信息素的生物学特性
○ 信息素最主要的特性之一是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环境中的微量信息素就可以引起昆虫的行为反应。 ○ 昆虫信息素通常是挥发性强的化学物质,雄虫的触角甚至可以感觉到空气中几个分子的存在。 ○ 由于信息素的活性很强,所以虫体内的含量很少。因此,利用信息素防治害虫必须走人工合成类似物的途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一、背景介绍储粮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储存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害虫侵害的情况。
这些害虫会繁殖、吞食粮食,导致粮食质量下降、数量减少,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
因此,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储粮害虫种类1. 粉尘螨:主要危害谷物、豆类等干燥物品。
2. 谷蠹:主要危害谷物。
3. 烟草甲:主要危害烟草。
4. 玉米象:主要危害玉米等谷类作物。
5. 红拟谷盗:主要危害稻谷。
三、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1. 清理消毒在储存前对仓库进行彻底清理消毒,清除仓库内的积尘和杂草,并喷洒杀虫剂进行彻底消毒。
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潜伏在仓库内的害虫卵和幼虫,减少害虫的繁殖。
2. 环境控制储粮仓库内应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避免潮湿和高温环境,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害虫的滋生和繁殖。
3. 气调贮藏气调贮藏是利用气体作用杀灭害虫的一种方法。
在储粮仓库中,可以通过控制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来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治害虫,还能够延长储存期限,提高粮食品质。
4. 包装防护对于一些易受到害虫侵袭的粮食品种,可以采用包装防护的方法。
包装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防潮、防水、防鼠等性能,并且包装后应该密封严实,避免空气和水分进入。
5.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或微生物来控制害虫数量和繁殖的一种方法。
在储粮仓库中,可以引入一些天敌或微生物来控制害虫数量,如斑蚜、蚂蚁等。
6.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杀虫剂来控制害虫数量和繁殖的一种方法。
在储粮仓库中,可以使用各种杀虫剂进行喷洒和熏蒸,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化学药品应该按照规定用量和方法,并且要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
四、总结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措施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害虫种类和储藏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储粮害虫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农民、仓储企业等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意识,确保粮食安全供应。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储粮害虫的防治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
传统的化学药剂防治方式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而且对人们的健康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备受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希望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解决方案。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是指利用天然的、非化学药剂的方式来控制储粮害虫的传播和繁殖,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这种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植物防治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技术措施及其应用。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害虫的传播和繁殖。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可以利用一些益生菌来防治害虫,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害虫,还可以提高储粮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天敌如蚁类、蜘蛛等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储粮害虫的传播和繁殖。
生物防治是目前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一种有效方式。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害虫的传播和繁殖。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高温处理、低温处理、压力处理等。
可以通过高温处理来杀死储粮中的害虫,或者通过低温处理来阻止害虫的发育和繁殖。
物理防治的优点在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而且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泛。
物理防治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有很多种,每种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储粮的具体情况和害虫的种类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措施。
我们还可以将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组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找到更多更有效的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储粮害虫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粮食的质量和储存期限。
为了保护农产品和保障人民食品安全,绿色防治储粮害虫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阐述一下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
1. 清洁卫生防治法清洁卫生是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基础。
储藏室的清洁卫生是维持储存条件的首要任务。
室内环境应保持干燥、阴凉、通风、无积尘。
仓房梁、柱、角落、门窗缝隙、储粮设备、除尘器系、密闭器等,都应定期清洁。
粮食储存后,应及早补齐堵漏处,维持储存通风状态,保持粮食环境安全。
生物防治法是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
生物防治法通过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生态气氛和生物杀虫剂控制和杀死粮食中的害虫。
昆虫卵、幼虫、蛹和成虫都能被控制,因此这种方法可以减少使用化学杀虫剂。
3. 物理防治法物理防治法是利用物理方式来防治储粮害虫,主要包括高温熏蒸、低温熏蒸、微波照射等方法。
高温熏蒸是一种非毒性的物理方法,可以杀死储粮中的昆虫和成虫。
低温熏蒸可以利用低温杀死昆虫和其他有机杀虫剂。
微波照射可以杀死昆虫、卵和幼虫,具有杀虫速度快、效果好等优点。
化学防治法是上世纪使用的主要杀虫剂方法,但由于化学药品的多次积累,已经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目前,国家对于化学杀虫剂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要求必须使用安全、无害的新型药剂进行储粮害虫防治。
在使用化学药物时,要遵守科学使用剂量、使用农药厂家提供的说明书,保障农产品及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5. 不光是一个防治方法绿色防治储粮害虫不是单一的防治方法,而是一种整体性、多级触发的防治方法。
不同防治方法之间有很大的协调和互补性。
合理地选择和组合各种防治方法,结合储粮的生长过程,可以达到绿色防治粮食害虫的效果。
总之,对于有效的储粮害虫防治,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绿色防治方法,重视绿色防治方案,培养环保思想和绿色生产理念,使之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向,为保障人民饮食安全和推进可持续农业做出贡献。
储粮害虫防治的原则
储粮害虫防治的原则
储粮害虫防治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预防优先:采取预防措施是储粮害虫防治的首要原则。
包括储存前对储粮环境进行彻底清洁,确保仓房无杂草、无粮渣、无害虫卵等;在储存过程中及时清理储粮堆面和仓房,防止害虫滋生和繁殖。
2. 综合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
物理手段包括加固仓房、密实粮堆,堵塞害虫入口等;化学手段包括使用杀虫剂进行喷雾或熏蒸处理;生物手段包括引入天敌等自然敌害虫来控制害虫种群。
3. 定期检测和监管:定期对储存环境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害虫滋生和繁殖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确保储粮安全。
4. 合理储存和使用:储存粮食时要注意密封、通风和干燥,避免存放不合格的粮食。
使用粮食时要按照先进的管理方法,避免浪费和滋生害虫。
5. 整合资源和合作:在储粮害虫防治中,要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同时,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农民等合作,共同研究和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是通过使用环境友好、不带来污染的方式来预防和控制储粮害虫的繁殖和危害。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
采用物理方法,如利用高温、低温和湿度等方式进行防治。
高温处理是通过将储粮进行热处理,提高温度到储粮害虫无法生存的程度,从而杀灭害虫。
低温处理则是通过将储粮冷藏,使害虫的活动减缓,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繁殖的效果。
还可以通过调节湿度来防治储粮害虫,保持储粮环境的湿度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害虫繁殖。
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储粮害虫的繁殖。
生物防治是通过利用天敌或寄生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繁殖,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释放天敌或寄生虫到储粮仓内,如释放蜘蛛、壁虱等吃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
还可以利用微生物来防治害虫,例如使用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对储粮进行处理,杀灭害虫。
利用化学防治方法来防治储粮害虫。
化学防治方法是指使用化学药剂来杀灭害虫。
选择合适的甲虫口剧毒剂,如氰化物类和磷化物类药剂,在适当的浓度和时间内施用于储粮中,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效果。
要注意选择环境友好的药剂,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带来不利影响。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包括物理方法、生物防治方法、植物防治方法和化学防治方法。
在防治过程中,应综合使用多种技术手段,选取适当的方法和材料,合理施用,以达到高效、环保的防治效果。
储粮害虫的防治方法
储粮害虫的防治方法一、储粮害虫防治的原则在粮食储藏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虫害问题都应随时加以注意。
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害虫大量繁殖为害造成损失。
因此在储粮害虫防治工作中我们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就是"预防为主",理由很简单,因为在粮食储藏过程中,不能等到害虫已经严重发生,粮食已经受到重大损失时再去除治。
而应当是对无虫粮注意采取防虫措施,防止害虫侵入粮食繁殖为害。
对于发现有少量害虫的粮食,应根据情况,尽早采取措施、彻底除治害虫,使它不会大量繁殖为害,这样,也就起到了防的作用。
防治储粮害虫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物理机械防治法,即利用害虫习性进行防治的习性防治法;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的化学防治法和利用生物进行防治的生物防治法。
其中有些方法很适合防治农村储粮害虫使用。
我们防治储粮害虫不应只依靠一种方法,而应根据时间、条件将各种适宜的方法恰当地配合起来使用,使我们能够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即可达到有效的防治的目的,在选用防治方法时,应应注意对人的安全性。
也就是说储粮害虫的防治应采用综合治理的措施,应采用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二、物理机械防治方法物理机械防治是利用一些物理的方法直接杀死储粮害虫,或恶化储粮害虫的生活环境,抑制储粮害虫的发生发展,或用机械方法将害虫与粮食分开,防止或减轻害虫为害的一种方法,以达到确保粮油安全的目的。
储粮害虫的生活环境中,有三个重要因素。
一是温度,二是湿度,三是空气。
利用改变这三种因素,使它不适合储粮害虫的生活,或使害虫死亡,就可以达到杀死或抑制害虫危害储粮的目的。
物理防治的方法很多,如利用高低温杀虫,利用电离辐射杀虫,利用压盖密闭方法杀虫,利用改变空气成分即气调方法杀虫,利用真空或高压杀虫,利用光能、声音杀虫等。
以上许多方法中,有些方法很适合在农村的条件下使用,例如粮食趁热入仓密闭杀虫,"套囤"防治豌豆象,"泥麦堆密封防治麦类害虫"和密封自然降氧杀虫等方法。
在第三章"粮食入仓"一段中作为粮食入仓时的处理方法已详细叙述,这里只对未叙述的方法加以介绍。
储粮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储粮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储粮有害生物是指能够适应一般储粮环境,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粮堆中,造成粮食数量损失和质量下降,影响储粮安全与稳定性的各种生物。
储粮有害生物种群复杂,生物特性各不相同。
当仓储环境条件满足其生长发育时,储粮有害生物就会大量生长繁殖,给储粮带来巨大损失。
多年来,我国储粮工作者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对储粮有害生物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但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我国现阶段主要还是以化学防治为主,过分依赖化学农药防虫杀虫的现象依然很普遍。
长期而单一地使用化学农药,引发了害虫抗药性、农药残留和害虫再猖獗等一系列问题。
在我国某些地区或某些阶段,由于不合理地使用熏蒸剂磷化氢,造成害虫抗药性成倍增加,药效下降,用药量不断提高。
作为防治储粮害虫的“当家药剂”,磷化氢的使用寿命令人担忧。
一旦磷化氢失效,有可能出现“无药可用”的困难局面。
因此,改善仓储环境条件,保护性地使用磷化氢,延长其使用寿命是储粮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广大储粮工作者和科研人员,要积极探索新的防治途径,切实可行地进行储粮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为全面开展绿色储粮奠定坚实的基础。
1储粮有害生物与仓储环境因子的关系1·1 储粮有害生物的类群一般而言,储粮有害生物包括昆虫、螨类及其它节肢动物、微生物、鼠类和鸟类。
昆虫、螨类、鼠类和鸟类是储粮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它们处于相同或不同的营养层次,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粮食而生存。
储粮微生物是指寄附在粮食和粮油食品上的微生物。
包括真菌、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对储粮危害最严重的微生物是霉菌。
微生物是储粮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或转化者,是影响储粮稳定性及品质的主要因素。
1·2 储粮有害生物与仓储环境因子的关系影响储粮有害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及种群动态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湿度、气体、食物、生物及人为因子,而在仓储环境条件下,与储粮有害生物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温度、湿度和气体三因子。
粮食储存中的虫害处理
粮食储存中的虫害处理粮食是人类的基本生活资源之一,而粮食储存过程中的虫害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民和粮食企业的重要挑战。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粮食储存中的虫害处理方法和措施,以保障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一、了解虫害种类及其特点在处理粮食储存中的虫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不同种类虫害的特点。
常见的粮食储存虫害种类包括经济性虫害(如谷蠹、赤拟谷盗、米象等)和次要性虫害(如谷叶介、米赤拟谷象、发芽引起的榆属等)。
每一种虫害都有不同的生命周期、繁殖能力和危害程度,理解这些特点是有效控制虫害的关键。
二、预防虫害的措施预防是管理虫害的首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预防虫害的常用措施:1. 粮食消毒:使用适当的农药进行粮食消毒是预防虫害的重要手段。
可以选择无毒性或低毒性的农药,并根据粮食种类和存储环境进行合理的施药。
2. 粮食包装:选择符合标准的粮食包装材料,并确保包装完好无损,以防止虫害的侵入。
3. 环境卫生:保持仓库整洁、干燥,并定期清理粮食堆放区域,清除可能滋生虫害的垃圾和积水。
三、虫害监测和识别虫害监测是粮食储存中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虫害监测和识别方法:1. 粮食样品收集:定期从不同存放区域和不同袋子中抽取粮食样品,并进行虫害检查和记录。
2. 虫害标本制作:对于发现的虫害样本,可以制作虫害标本进行识别和鉴定,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3. 虫害捕捉器使用:可以在仓库内设置虫害捕捉器,如粘虫板、粘虫球等,以监测虫害的种类和数量。
四、虫害处理方法虫害处理方法应根据虫害种类、程度和贮存环境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虫害处理方法:1. 低温处理:对于一些对低温敏感的虫害,如谷蠹,可以通过调整储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或者采用冷冻的方式来控制虫害的繁殖和存活。
2. 化学防治:可以使用环境友好型的农药进行虫害控制,使用时注意按照标准剂量使用,避免超量施药对环境和粮食品质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寄生虫对虫害进行控制,如使用捕食性昆虫控制米象等害虫的繁殖。
常见储粮害虫及微生物防治注意要点
储粮害虫及微生物防治注意要点一、储粮害虫防治我国储粮害虫的保粮方针和防治原则是“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和“经济、安全、有效”。
在储粮害虫防治上,防和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绝不是孤立的和对立的。
防是治的基础,治是防的继续。
防和治是统一的整体,防是经常性的人物,治是突击性的手段,只有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就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当储粮害虫达到经济危害水平时,必须果断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综合考虑储粮生态系统的各个因素,采取各种防治技术最有组配方案,将害虫彻底消灭,达到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防”的方面:防是主动地、积极的,无虫时防感染,由虫时防扩散。
因此,割断虫源、杜绝害虫的传播途径和防治害虫感染是储粮害虫防治的根本。
储粮害虫的预防包括:仓房清洁、空仓杀虫、改善仓储条件、安装防虫网、设置防虫线等方式。
仓房清洁要求:(1)对仓房周围的垃圾、杂草、残存粮等害虫藏匿、滋生的场所做到勤扫、整洁,三不留(杂草、垃圾、污水);(2)每次粮食出入仓作业结束后,都应立即将散落的粮食清理干净,不留垃圾;(3)认真清扫入粮前和储粮后的空仓内部,做到“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4)仓内的铺垫物、通风笼和管道、挡粮板、薄膜等工具以及各种储粮设备和器材都需经常进行清理,保持清洁无虫。
空仓杀虫要求:(1)操作前要穿戴工作服,操作工程中要正确佩戴防护用具;(2)害虫喜欢在仓房、工具的洞孔、缝隙处栖息,施药前必须进行一次彻底清扫;(3)空仓杀虫药剂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要记得使用范围施药,严禁用于实仓杀虫;(4)空仓杀虫药剂的稀释液都易分解,应随用随配,一次用完;(5)有机磷药剂一般对金属有腐蚀作用,要防止与铁、铜等金属接触,施药使用的金属器械,用后要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6)辛硫磷等有机磷杀虫剂见光分解较快,不宜用于室外杀虫;(7)凯安保的残效期较长,喷布露天囤垛的内层铺盖物,可延长对害虫的防护期;(8)药剂在碱性介质中易分解,故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也不能施用在新刷未干的石灰墙壁上;(9)雨天不能进行空仓杀虫;(10)空仓杀虫结束后要检查杀虫效果;(11)所有操作结束后要洗净手、脸。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绿色防治储粮害虫是指使用非化学物质,如生物、物理手段等进行防治措施,以减少或消灭储粮害虫的发生和繁殖,保证储粮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是一些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
1. 温湿度控制:储粮库房内温湿度的升高会促进害虫的发生和繁殖,因此要进行温湿度的控制。
通过保持储粮库房内的通风良好和相对湿度低于70%,能够有效减少害虫的滋生与繁殖。
2. 储粮消毒:采用物理手段对储粮进行消毒,能有效杀死害虫及其幼虫。
可以用高温蒸汽或热水进行储粮消毒,将储粮暴露在高温环境中,通过高温杀灭害虫及其幼虫。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虫进行害虫的防治。
可以引入寄生虫对害虫进行控制,如寄生蜂、寄生蜂小黑豆等。
寄生虫会寄生在害虫体内,阻止其生长繁殖,从而有效降低害虫数量。
4. 陷阱诱杀:使用陷阱或粘贴纸等特殊工具,能够吸引害虫,并将其困住或杀死。
常用的陷阱包括黄板、黄水平板、蓝色荧光灯等,能够有效诱杀害虫。
5. 气调储存技术:气调储存是通过调节储粮库房内气体成分和气体浓度来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利用富氧、贫氧、二氧化碳或氮气等气体对储粮进行处理,能够杀死害虫及其幼虫,达到保鲜和防治的效果。
6. 防虫网覆盖:在储粮仓库的出入口、通风口等地方安装防虫网或其他隔离设施,能够有效防止害虫进入储粮库房,减少害虫的发生和繁殖。
7. 良好的卫生管理:储粮仓库内要保持干净卫生,定期清理储粮仓库的杂物及储粮表面的秽物,防止害虫的滋生和繁殖。
8. 储粮旋风除虫技术:通过机械振动和旋风作用,将害虫从储粮中脱离出来,再通过空气分离和喷吹的方式进行除虫。
这种技术能有效降低害虫的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通过采用上述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能够避免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保证储粮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这些技术措施具有可持续性和综合性,对实现绿色防治储粮害虫起到重要作用。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
传统的储粮害虫防治方式往往依赖化学农药,然而长期以来,农药的滥用已经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危害。
寻找一种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害,有效防治储粮害虫的新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启发。
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利用一些对储粮害虫具有天敌作用的生物,比如一些天然的昆虫和微生物,来控制储粮害虫的数量和传播,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昆虫、利用昆虫内共生细菌、利用线虫等。
这些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对环境无害,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储粮害虫的数量,是一种非常可行的绿色防治技术措施。
植物提取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一些植物提取物,比如对储粮害虫有较强杀灭作用的植物精油,来进行害虫防治。
这种技术不仅具有杀虫效果,而且对环境和人体安全无害。
常见的植物提取物包括茶树精油、薄荷精油、橙皮精油等,这些植物提取物对多种储粮害虫都有较好的杀灭作用,逐渐成为了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新技术热点。
3. 气调控制技术气调技术是通过改变储粮环境中氧气、二氧化碳、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来达到控制和杀灭储粮害虫的目的。
这种技术不但能够杀灭害虫,而且对储粮本身不会产生有害影响,是非常环保的技术。
利用气调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害虫的数量,延长储粮的保存期限,提高储粮的品质,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
4. 跨界联合防治技术跨界联合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相结合,来进行储粮害虫的防治。
比如结合生物防治技术和植物提取物防治技术,可以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增强杀虫效果;或者结合气调技术和植物提取物防治技术,可以同时改变储粮环境条件和喷洒植物提取物,从而双管齐下,增加防治成功率。
这种跨界联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的优势,形成一种更加全面和有效的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措施。
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分析
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分析储粮害虫是指危害储粮和粮食安全的各类昆虫,包括暗害虫和显害虫两种。
暗害虫主要是以蛀食粮食为主,如木耳虫、谷麦盗、纹孔蚊等;显害虫则是以危害储粮环境和粮食质量为主,如稻蛀虫、喜树大角花金龟子、棉疏虫、粉飞虱等。
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分析如下:1.温度控制:通过控制储粮环境温度,限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低温可以杀死害虫的卵和幼虫,高温则可以使成虫和幼虫死亡。
常用的方法有冷冻、蒸汽加热和热风处理等。
2.通风保湿:保持储粮库房内的相对湿度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湿度,以减少害虫的滋生。
适当通风可以降低库房内的湿度,防止害虫滋生和传播。
3.封闭防护:采用封闭防护设施,如铁壳仓、仓顶预热室等,可以有效阻断害虫的侵入和传播。
同时,密封储粮库房可以减少潮气的侵入,降低粮食潮湿度,从而减少害虫滋生的机会。
4.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进行害虫的防治。
常见的化学药剂包括氰氟菊酯、敌敌畏、驱避剂等。
化学防治可以通过喷洒、熏蒸、灭虫剂浸渍等方式进行,有效杀灭和控制害虫的数量。
5.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储粮害虫的繁殖和传播。
常见的天敌包括天牛、蚂蚁、蜘蛛等;寄生虫则包括蜂类、寄生蜂等。
通过培育和释放这些天敌和寄生虫,可以有效降低害虫的数量。
6.检测监控:定期对储粮库房进行检测和监控,及时发现害虫的存在和滋生情况。
可以利用黄板捕虫器、粘虫纸、气味诱捕器等工具进行监控。
一旦发现害虫存在,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防止害虫的进一步扩散。
总之,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需综合运用不同的防治手段,如温度控制、通风保湿、封闭防护、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检测监控等,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储粮环境的卫生。
同时,还应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以应对储粮害虫对粮食安全的持续威胁。
储粮害虫及其防治基础知识
2、储粮害虫的分类地位:
(1)储粮害虫隶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纲。
(2)储粮螨类隶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螨亚纲。
3、储粮害虫的危害:直接损失是粮食质量损失,一般国家粮库粮食损失为0.2%,农户粮食损失为6%~9%。间接损失是使粮食营养、种用品质降低;危害仓库、厂房和包装物;污染粮食,影响健康等。
危险虫粮
感染了进境植物检疫性储粮害虫活体
注:1、害虫密度和主要害虫密度两项中有一项达到规定指标即为该等级虫粮。
2、主要害虫:玉米象、米象、谷蠹、大谷盗、绿豆象、豌豆象、蚕豆象、咖啡豆象、麦蛾和印度谷蛾。
3、进境植物检疫性储粮害虫以最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为准。
四 老鼠及其防治原则
4、储粮昆虫的生物学:
生殖方式
绝大多数为两性生殖,也有孤雌生殖。
卵期(胚胎发育)
卵内经过的胚胎发育过程
幼虫期(胚后发育)
卵中孵化后的一系列发育过程
变态及其类型
卵发育到成虫经过的形态结构甚至生活习性变化,分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和不完全变态(卵期→若虫期→成虫期)。
世代
卵离开母体开始,发育至成虫性成熟能繁殖后代止的个体发育过程,称为1个世代。
4、常用防治方法:(1)“三防”即设立防虫线、防虫帘、防潮门来提高防虫效果。(2)“三低”保粮即低药、低氧、低温。
(四)虫粮等级划分(单位:头/公斤)
粮油种类
虫粮等级
害虫密度
主要害虫密度
原粮
基本无虫粮
≤5
≤2
一般虫粮
6—30
3—10
严重虫粮
>30
>10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储粮害虫是指在农业生产、收获、储存、加工和流通过程中对粮食和粮食产品造成危害的昆虫。
它们会以不同方式侵害粮食,导致粮食的质量下降,甚至使得粮食完全变质。
由于储粮害虫的危害,粮食储存和保护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保护粮食,绿色防治储粮害虫技术措施被广泛应用。
一、密闭储存技术密闭储存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密闭容器或密封措施,将储存环境与外界隔离,以阻止害虫进入和繁殖。
密闭储存可以有效地减少害虫的数量和活动,降低害虫对储粮的危害。
二、环保药剂防治采用环保药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
环保药剂本身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可以有效杀灭害虫,防止害虫对储存粮食造成危害。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环保药剂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三、保温材料应用在储存环境中使用保温材料可以有效降低温度和湿度,减少害虫的活动和繁殖。
保温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以保持储存环境的稳定温度,减少害虫对粮食的危害。
四、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通过引入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对储粮害虫进行有效防治。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小,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
五、真空储存技术真空储存技术是指利用真空设备,将储存容器内部的氧气抽空,防止害虫的繁殖和生长。
真空储存技术可以有效地杀灭害虫的幼虫和卵,防止害虫对储存粮食造成危害。
六、紫外线消毒技术紫外线消毒技术是一种利用紫外线杀菌灯,对储存环境进行消毒杀菌的技术措施。
紫外线可以有效杀灭害虫的卵和幼虫,减少害虫在储存环境中的数量和活动,从而达到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目的。
七、采用储存抗虫材料使用储存抗虫材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
这些材料可以释放出一定的气味或气体,在一定程度上对害虫有驱避、杀灭作用,减少害虫对储存粮食的危害。
八、粮食快速冷却技术利用快速冷却技术对粮食进行快速降温处理,可以有效地减缓害虫的繁殖速度,提高害虫的死亡率,从而达到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目的。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了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包括环保储粮害虫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植物防治技术、非化学物质防治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等。
这些技术措施在储粮害虫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害虫的数量,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未来,随着绿色防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有信心能够更好地保护粮食安全,实现绿色储粮的目标。
【关键词】绿色防治、储粮、害虫、技术措施、环保、生物防治、植物防治、非化学物质、生态防治、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概述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是指利用环保、生物、植物、非化学物质以及生态等多种技术手段来有效防治储粮害虫,减少或避免对粮食和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当前,储粮害虫对粮食安全和储粮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存在着环境污染和抗药性增加等问题,因此推广绿色防治技术势在必行。
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害虫数量,提高储粮保鲜贮存效果,还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粮食中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介绍环保储粮害虫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植物防治技术、非化学物质防治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等五大类绿色防治技术措施,并分析其在储粮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和前景。
通过不断推广和完善绿色防治储粮害虫的技术措施,可以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 正文2.1 环保储粮害虫防治技术环保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包括多种方法,其中最为常见和有效的包括以下几点:1. 红外线烘烤技术:通过应用红外线烘烤设备对储粮仓内的温度进行提高,以达到杀灭害虫的效果。
这种技术不仅无化学残留,而且能够杀死各种阶段的害虫,是一种比较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
2. 超声波驱虫技术:利用超声波设备发出特定频率的声波,对害虫的感知系统产生干扰和破坏,从而驱赶害虫远离储粮仓库。
这种技术对环境无污染,不会对人体和粮食产生任何影响。
3. 生物灭虫剂:如利用昆虫性病原微生物、捕食性天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生物防治的概念
第一节 生物防治的概念
二.生物防治的特点
生物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 害虫的自然控制因索可以分为两类: • 一类是与种群密度无关的作用力,包括天气和变化莫测的气候条件; • 另一类是与种群密度有关的作用力,通常是由寄生昆虫、捕食者、传染性病害等。在 影响害虫密度的因素中,如果进行恰当的选择,害虫的密度就可被持久地减低到无害 水平。 • 所谓的生物防治,实质上是人为地增强了某一种或几种对害虫密度的制约因索,从而 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因此,害虫种群的自然调节和平衡是生物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第一节 生物防治的概念
桔,乃橘之属,滋味甘美特异者也。有黄者,有赪 者。赪者谓之壶柑,交趾人以席囊贮蚁鬻于市者。 其窠如薄絮,囊皆连枝叶,蚁在其中,并窠而卖。 蚁,赤黄色,大如常蚁。南方桔树若无此蚁,则其 实皆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今华林园有柑二 株,遇结实,上命群臣宴饮于旁,摘而分赐焉。
第一节 生物防治的概念
第一节 生 物防治的 概念
(二)生物防治的特点
一.生物防治的优点
○ 生物防治是综合治理推崇的技术,以往的化学防治法只考虑当前的效果, 很少注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而容易引起了大家所熟悉的环境污染、 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和害血再猖獗等。
○ 而生物防治技术没有上述缺点,天敌昆虫和微生物都是自然环境的一部 分,容易与系统中的“自然控制”因素互相协调,与其他控制措施相互 协调,这一点正是综合治理所要求的。
这些新技术的防治措施,有人主张归入生物防治 中来,这样来,生物防治的领域也就进一步扩大 了。所以目前的生物防治具有两种含义,即狭义 的生物防治和广义的生物防治。
第一节 生物防治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培育抗虫性粮种,减少害虫危害
有些粮食作物或其某些品种,常常由于生物化学 的特点、形态的特征、组织解剖特性或物候特性 等,使某种害虫不去取食,或不能在上面很好地 生长发育,或虽能生长发育,但不危害作物的主 要部位,这些植物对昆虫有良好的适应性。植物 具有的这种使其免受害虫危害的特性,称之为抗 虫性。 抗虫性一般可表现为三种特性,即不选择性 (non-preference)、抗生性(antibiosis)和耐害 non-preference)、抗生性(antibiosis)和耐害 性(tolerance)。 性(tolerance)。
3.病毒在储粮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3.病毒在储粮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⑴个体极小。细菌以µm表示,而病毒的大小则以nm ⑴个体极小。细菌以µm表示,而病毒的大小则以nm 表示。 ⑵专性寄生。 ⑶没有细胞结构,只含单一类型核酸DNA或RNA。 ⑶没有细胞结构,只含单一类型核酸DNA或RNA。 病毒不具备繁殖所需的机构,必须依赖于宿主细胞 进行复制。可以认为病毒是超显微、没有细胞结构、 专性寄生活细胞的大分子生物,它们在活体外具一 般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生命特征。 目前发现侵染昆虫的病毒其宿主主要为鳞翅目、鞘 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病毒常在其感染细胞中形 成包含体。根据包含体的有无及其在细胞的位置、 形状,可将昆虫病毒分为核型多角体病毒、细胞质 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无包含体病毒。
昆虫体内的病毒可使昆虫致病,有些以昆 虫作为中间寄主而使其它动物或植物致病。 选用病毒进行杀虫时,一定要选用对害虫 有作用而对植物和其它动物无害的病毒。 我国曾先后在利用病毒防治桑毛虫、马尾 松毛虫、棉铃虫等幼虫方面都取得了一定 的成果。但病毒的繁殖必须在活体上才能 进行,因而其使用受到限制。 在储粮上可用印度谷蛾颗粒病毒防治蛾类 害虫。
粮食是作物的种子,也有其中的某些特点。 例如,小麦的有些品种是硬质小麦,有些 是软质小麦。玉米象雌成虫在硬质小麦粒 上不容易打洞产卵;麦蛾的初龄幼虫很难 钻入硬质小麦中;谷蠹对硬质小麦的危害 也轻。又如,有些品种的玉米籽粒中含的 昆布浓度高,印度谷蛾的幼虫取食这种玉 米粒后,死亡率非常高。如此等等。因而, 我们在选择种植作物品种时,也应该考虑 到这一点。
根据害虫信息素的结构可人工合成信息素的类似物 即引诱剂. 即引诱剂. 引诱剂具有类似于信息素的功能。人们可利用引诱 剂来干扰害虫的正常活动或用引诱剂引诱害虫集中 消灭之。 采用食物引诱剂,食物引诱剂引诱的害虫种类比较 多。
五、利用昆虫的激素及其类似物 干扰储粮害虫正常生长发育 昆虫体内分泌的激素种类很多, 但研究比较多的是与昆虫生长 发育有关的脑激素、保幼激素 和蜕皮激素等。
这些捕食者有的是成幼虫阶段都捕食,有 的只是在成虫或幼虫某一个阶段进行捕食。 捕捉到的食物不一定都将其完全食完,有 些只吃一部分,有些见到食物后先将其一 个个咬死,然后再来慢慢享用。储粮中常 见的捕食动物有蠼螋、捕食性蝽、窗虻、 步甲、隐翅虫、扁甲等,另外还有蜘蛛、 捕食性螨、拟蝎等。
寄生昆虫是将其卵产在寄主体内,孵化出来的幼 虫就在寄主体内生长发育,最后羽化离开寄主。 这种寄生严格来讲叫拟寄生,它一生只寄生于一 个寄主,最后才将其杀死。 目前世界上发现可寄生储粮害虫的寄生蜂有多种, 例如赤眼锋(寄生于麦蛾等蛾类的卵)、米象金 小蜂、麦蛾茧蜂(可寄生麦蛾、印度谷螟、粉斑 螟、地中海螟、一点谷螟等多种储粮蛾类害虫的 幼虫或卵,对蛾类害虫的种群有显著的抑制作 用)、寄生螨等。
笔者用Bt库斯塔克变种HD笔者用Bt库斯塔克变种HD-1菌株处理米象抗 磷化氢品系7代后,再用55ml/m 磷化氢品系7代后,再用55ml/m3的磷化氢进 行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用Bt处理过的 行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用Bt处理过的 米象对磷化氢的敏感性有所提高,其死亡率 比对照提高了20%~60%。由此可见,虽然 比对照提高了20%~60%。由此可见,虽然 Bt对米象等甲虫或其他目的害虫的防治效果 Bt对米象等甲虫或其他目的害虫的防治效果 不是很好,但如果能对磷化氢产生负交互作 用,其意义将是不可估量的。
七、用植物性杀虫剂防治储粮害 虫
利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环境和谐杀虫 剂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长期与昆虫协同 进化过程中抵御昆虫植食行为而产生的化 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经过加工成为植物 性杀虫剂,对害虫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例 如对天敌药效小,在环境中容易降解,昆 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符合新世纪对 农药的要求。
目前,用植物性杀虫剂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非常多。 例如,用熏衣草、迷迭香、蓝按 精油熏蒸菜豆象 4~6日龄卵,在25℃条件下暴露24h的LD50值范围 日龄卵,在25℃条件下暴露24h的 分别为0.9~5.6、0.7~6.3和3.1~27.2µl/L;但3 分别为0.9~5.6、0.7~6.3和3.1~27.2µl/L;但3种 精油蒸气对0~3日龄卵的熏蒸LD 值都超过250µl/L。 精油蒸气对0~3日龄卵的熏蒸LD50值都超过250µl/L。 用藿香全草、肉桂、八角和茴香的果实,以及肉桂、 齐菜等精油以3.5mg/cm 齐菜等精油以3.5mg/cm2的剂量制成滤纸药膜,处 理3d后烟草甲成虫的死亡率可达90%以上。 3d后烟草甲成虫的死亡率可达90%以上。 从日本扁柏叶子提取的精油中有7 从日本扁柏叶子提取的精油中有7种成分对绿豆象 和米象成虫具有熏蒸和触杀作用 。
浅谈用生物方法防治储粮害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意识的 加强,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青睐。根据国内外的 生产实践证明,使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杂草, 有益于保护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农业的持续 发展,这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明 显的社会效益,能减轻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 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生物防治将是21世纪的 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生物防治将是21世纪的 主要防治方法,也是储粮害虫防治工作的发展方 向。
2.冰核活性细菌在储粮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2.冰核活性细菌在储粮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在植物上广泛存在着一些细菌如丁香假单 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草生欧文氏菌等, 它们均具有诱发植物体内水分结冰的作用, 从而引起霜冻。这种具有诱发植物霜冻的 细菌被称为冰核杆菌(Ice 细菌被称为冰核杆菌(Ice Nuclear Active Bacteria)。 Bacteria)。 丁香假单胞菌处理的赤拟谷盗成虫死亡率 明显比荧光假单胞菌和草生欧文氏菌处理 的高。冰核杆菌有希望成为一种利用寒冬 冻杀越冬储粮害虫的生物杀虫剂,从而降 低越冬虫口密度,达到防治储粮害虫的目 的。
二、用益虫控制储粮害虫
行动迅速,可捕食比自身小或弱的动物作 为食物,立即或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一 个捕食者一生中往往需要吃掉多个捕获对 象才能完成其一生或某个发育过程。通常, 象才能完成其一生或某个发育过程。通常, 捕食性昆虫或其它无脊椎动物的个体比较 大,或性情猛烈它们专门捕食某些种类的 害虫或某个发育阶段的害虫。
生物防治储粮害虫的意义
农药发展方向是“高效、低毒、低残留、无 污染”。生物杀虫剂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很 多生物杀虫剂达到了新农药开发的要求。
生物杀虫剂的活性成分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物质, 自然界有其顺畅的降解途径,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因 而被称为绿色农药。 这些农药中的组成成分易分解,安全间隔期短,对 作物也不产生药害。 多数生物杀虫剂活性成分复杂,作用于多个作用位 点,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在自然界,人们提取到了具有保幼激素活性的类似 物。如在大肠杆菌、放线菌、酵母菌,腔肠动物门 的水螅、珊瑚,扁形动物门的纽虫,节肢动物门的 软甲类和蜘蛛类,棘皮动物门的海参,哺乳动物的 羊脑下垂体和牛胸腺、肾上腺皮质、胎盘、甲状腺, 以及人的胎盘等都提取到了保幼激素。在加拿大铁 杉、美国落叶松等植物中也提取到了保幼激素的类 似物。此外,人工合成的一些增效剂也具有保幼激 素的活性。目前,世界上已合成2500多种保幼激 素的活性。目前,世界上已合成2500多种保幼激 素同工物质。 同保幼激素类似物一样,近年来,人们先后从40 同保幼激素类似物一样,近年来,人们先后从40 多种蕨类植物、20多种裸子植物、40多种被子植 多种蕨类植物、20多种裸子植物、40多种被子植 物如水龙骨、银杏、罗汉松、苋、紫杉、川牛漆等 植物中提取了具有蜕皮激素的类似物。
四、利用昆虫的信息素与引诱剂 控制、消灭储粮害虫
由昆虫本身的某些特殊腺体分泌到体外的 一种或数种能刺激、诱导、调节或抑制同 种其它个体的生殖、发育或行为等活动的 微量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就叫做信息素 (pheromone)。 pheromone)。 信息素是昆虫的化学通讯工具,目前发现 的昆虫信息素种类很多,有性信息素、聚 集信息素、追踪信息素、报警信息素、性 抑制信息素等。
用益虫防治害虫的问题 益虫的发生时间往往滞后于害虫的发生。 因此,必须在实验室饲养一批益虫,当需 要时,迅速将相当数量的益虫释放到有害 虫的环境内,控制害虫的危害。麦蛾茧蜂 在美国已投入商品化应用,用来控制某些 储粮害虫的种群发展。
三、利用线虫控制储粮害虫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资 料较少,如线虫D 料较少,如线虫D,D-136 可寄生储粮害虫。
用于害虫防治的信息素主要还是性信息素和聚集信 息素。 可用这两类信息素在仓房内设点引诱同类害虫,进 行虫情预测预报. 行虫情预测预报. 用信息素在港口上监测粮食中夹带的危险性害虫。 可作为鉴定昆虫种类的辅助手段。 利用性信息素干扰昆虫交配,减少下一代害虫的数 量. 或用性信息素引诱同种异性个体,或用聚集信息素 引诱同种中的其它所有个体,集中投药将其杀死。 但信息素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一般只能作用于一种 害虫。
六、用细菌、真菌和病毒防治储粮害虫 1. Bt防治储粮害虫中 Bt防治储粮害虫中
Bt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杀虫剂,Bt的毒素包括α-外 Bt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杀虫剂,Bt的毒素包括α 毒素、β 外毒素、γ 外毒素和δ 内毒素。δ 毒素、β-外毒素、γ-外毒素和δ-内毒素。δ-内毒素 的对大多数鳞翅目幼虫的作用是:幼虫食入δ 的对大多数鳞翅目幼虫的作用是:幼虫食入δ-内毒 素后,几小时内即引起中肠麻痹,但肠内含物不进 入血腔,因此血淋巴pH值基本不变,无全身瘫痪 入血腔,因此血淋巴pH值基本不变,无全身瘫痪 症状。但由于中肠麻痹,幼虫绝食,细菌自肠道进 入组织内,2 入组织内,2~4日虫体死亡。Bt有许多变种,可 日虫体死亡。Bt有许多变种,可 有效地防治鳞翅目幼虫的危害,但对鞘翅目幼虫效 果较差。有人发现,Bt黄粉虫变种对谷蠹、赤拟谷 果较差。有人发现,Bt黄粉虫变种对谷蠹、赤拟谷 盗、米象和谷斑皮蠹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