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医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医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医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临床)第一篇绪论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或疾病关系的科学。

是研究机体心理活动规律或行为规律的科学。

医学心理学的内涵:1、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2、研究心理行为、健康和疾病三者的关系。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

1)生物医学模式(biological medical model):从生物学角度片面看待健康与疾病及其之间的转化。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恩格尔1877提出是从生物,心理,社会三轴系统综合看待健康和疾病即是说健康是躯体,心理,社会适应三轴系统都处于良好状态;疾病发生和三种因素的关系;心身是统一的,相互影响的。

对任一疾病的诊断、治疗等都应从三轴系统来考虑。

3)整体(或全息)医学模式(holistic medical model)整体医学模式指出:健康是整体素质将抗,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含行为卫生)和社会素质(含生活方式)三者完整结合好才是健康;疾病是整体素质不好,主要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导致。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影响正常人和病人心身健康的各种心理学问题。

医学心理学的分支: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医学,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学,神经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心理测验法、评定量表法,调查法和观察法,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方法纵向发展和横向研究方法“医学心理学”这一术语由德国医生和哲学家洛采于1852年首先提出。

并在同时出版了世界第一本《医学心理学》著作。

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自然哲学时代标志:公元前1100年《周易》的产生。

自然哲学时代代表著作:《周易》、《黄帝内经》、《体液学说》。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3、应用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理论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4、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应用心理学。

5、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研究动物心理)。

6、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7、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8、认知也叫认识。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9、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10、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11、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3、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无脊椎动物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脑,既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只有人类才有思维,人的心理叫做思维、意识、精神。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大脑又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

所以,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4、客观现实即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5、心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的产生人的心理。

16、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7、心理现象即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叫边缘科学。

医学心理学-个体心理(人格)

医学心理学-个体心理(人格)
②动机的产生的条件:内部需要与外部诱因。
③动机必须有目标;动机要求活动(生理、心 理、行为活动)
④动机可视为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但不属于自 变量,也不属于因变量,是两者之间的中间变量。
(二)、动机产生的条件:
1.需要是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 2.诱因是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凡是能够诱发个体动机的刺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人的个性具有 相对的稳定性。
(四)生物性与社会性
马克思指出的:人格“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 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270页)。 人是生物实体和社会实体的统一体。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 既要受到生物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个 体的遗传因素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但起决定 作用的是社会历史条件和所处社会地位的制约。
㈢ 稳定性和可塑性
在个体的生活中那种暂时的偶然表现出来的 特征不是个性特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 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是一 个人的人格特征。人格并不是天赋的,主要是 在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一经形 成就比较稳固,但是复杂的现实生活、后天环 境和教育的改变同样会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变化。
多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和 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然而人 的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共同 性,即某些人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特征。由于共同的社 会文化影响,同一民族、同一国家、同一群体在个性 特征方面都具有共同性。
这也是“个性与共性”差异:独特性体现个体之间人 格不同。民族之间也存在差异,但同一民族之间,存 在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理论提出: 马斯洛是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 创始人。1943年他提出了 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类 主要有五种基本需要,这 五种基本需要是由低层次 向高层次发展的,并彼此 联系形成一个系统。

医学心理学课件教案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课件教案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课件教案心理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3. 了解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医学心理学简介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心理因素与健康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心理干预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心理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2. 案例: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教材:准备医学心理学教材或相关资料,供学生课后复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的兴趣,如描述一个人因为心理因素导致身体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包括它如何结合医学和心理学两个领域的知识,以及它在healthcare 领域的重要性。

3. 分析案例:选取一些案例,让学生探讨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人的健康状况,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被研究和理解的。

七、互动环节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2. 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邀请其他同学或老师回答,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八、心理因素与健康1. 心理因素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心理因素,如应激、情绪和态度,并解释它们如何影响健康。

医学心理学重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念

医学心理学重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念

医学心理学重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念医学心里学的基本概念在我们的事业单位考试中也是会出现的题目,但是内容不难,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他的概念都要拿一些。

1.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不包括()。

A.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B.认知评价的观点C.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D.情绪因素作用的观点E.遗传决定论的观点【答案】E医学研究领域中人在健康和疾病的若干关系问题上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概括起来,大致有6个基本观点,也成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1.心身统一的观点:一个完整的个体应包括心、身即精神与躯体两个部分,两者相互影响。

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心、身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应的。

2.社会影响的观点:一个完整的个体不仅是生物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

他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内,生活在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网中,即人生活在一个多层次多等级的系统中。

各层次之间既有纵向的相互作用,又有横向的相互影响。

3.认知评价的观点:心理社会因素能否影响健康或导致疾病,不完全取决于该因素的性质和意义,还取决于个体对外界刺激怎样认知和评价,有时后者占主导地位。

4.主动调节的观点:个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对外界事物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反应模式,构成了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

这些模式和特点使整理个体在与周围人和事的交往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其中心理的主动适应和调节是使个体行为与外界保持相对和谐一致的主要因素,是个体保持健康和抵御疾病的重要力量。

5.情绪作用的观点:情绪与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基础,不良的情绪是疾病的原因。

在临床心理学中,情绪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6.个性特征的观点:面对同样的社会应激,有的人得病,难以适应,有的人则游刃有余,很快度过难关,这之中与个性特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上述6个出发点贯穿于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指导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各个方面的工作。

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02
心理现象及心理实质
心理现象概述
心理现象的定义
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 面的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特征和 行为表现。
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 几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心理活动和表现 。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 调查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 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感知觉和意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感知觉为意识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意识又能够影 响我们对感知觉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这种相互作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04
记忆与学习
记忆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
记忆概念
记忆是大脑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涉及感知、思维、情感和行动等多个 方面。
记忆过程
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编码是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存储 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存在大脑中;提取是将存储的信息从大脑中检索出来的过程。
影响因素
年龄、健康状况、情绪、注意力、睡眠、饮食、药物使用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记忆过程 。
学习类型、理论及应用
学习类型
根据学习方式和内容的不同 ,学习可分为认知学习、情 感学习和技能学习等类型。
与其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借鉴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病理变化 。
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的交 叉学科,以医学为基础,探讨心 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 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与其他相关学科的
关系
医学心理学还与社会学、教育学 、法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共同探 讨人类身心健康的问题。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医学心理学概述。

1. 定义。

-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2. 研究范围。

- 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 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 定义: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探讨心理行为规律的一种方法。

- 类型。

- 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和分析。

例如,观察患者在病房中的日常行为。

- 控制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进行观察。

例如,在特定的实验房间内观察被试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

2. 调查法。

- 定义:通过晤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

- 类型。

- 晤谈法: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谈来获取信息。

晤谈时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问清晰、避免诱导性问题。

- 问卷法:通过书面形式,让被调查者填写问卷来收集资料。

问卷设计要合理,包括问题的内容、顺序、措辞等方面。

3. 实验法。

- 定义: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

- 类型。

-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中严格控制各种变量,对被试者进行实验研究。

例如,研究不同噪音强度对人的注意力的影响。

- 现场实验:在实际生活场景中进行实验,对变量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例如,在学校环境中研究某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4. 心理测量法。

- 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 常用心理测验。

- 智力测验:如韦氏智力量表,用于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

- 人格测验: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用于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是以行为和精神活动为对象,探索其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

以下是心理学基础知识的简述:
1.心理学的种类
心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实验心理学:研究人类或动物行为的实验室科学。

- 临床心理学:适用于诊断和治疗个体或集体心理问题的应用
科学。

-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或动物行为在生命周期内变化的科学。

-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或动物思考和知觉的科学。

-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交关系的科学。

- 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和心理学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2.心理学的方法
心理学使用多种方法来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
- 实验法:根据单一或多个因变量的受控变化,推断原因和结
果之间的关系。

- 观察法:研究自然环境中的人类或动物行为,研究其原因和
结果之间的关系。

- 访谈法:通过对个人或集体的问答方式,探讨其经验和信念。

- 测量法:使用心理测量仪器来测量和评估人类或动物心理过
程和行为。

3.心理学的应用
心理学的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 临床心理学:治疗和诊断心理问题。

- 教育心理学:提供有关研究、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建议。

- 工业心理学:提供有关工作环境和职业健康的意见。

- 运动心理学:帮助运动员提高表现和控制情绪。

- 咨询心理学:提供个人、家庭或组织的建议和帮助。

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周围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方法。

医学心理学考研科目

医学心理学考研科目

医学心理学考研科目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心理学因素及其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

在医学心理学考研科目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是医学心理学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包括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评估与测量、心理学统计学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心理评估和统计分析。

二、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生物因素对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影响的学科。

在医学心理学考研科目中,需要学生掌握生物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了解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影响,熟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三、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心理学因素及其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的学科。

在医学心理学考研科目中,需要学生掌握健康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了解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机制,熟悉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四、医患关系与临床心理学医患关系与临床心理学是研究医患关系和临床心理问题的学科。

在医学心理学考研科目中,需要学生了解医患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模型,掌握医患沟通和医患关系管理的技巧,了解临床心理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五、心理治疗与心理康复心理治疗与心理康复是研究心理干预和康复的学科。

在医学心理学考研科目中,需要学生了解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心理干预的方法和策略,能够设计和实施心理治疗和康复方案。

医学心理学考研科目内容涉及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生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医患关系与临床心理学以及心理治疗与心理康复等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能够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医学和健康领域的问题。

通过对医学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提高医学人员对患者心理状态的了解和护理水平,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医学心理学资料

医学心理学资料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里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联觉: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的反映。

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里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注意: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又无需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知的高级形式。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重要特性。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和体验。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客观事物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本源,离开了客观事物,情绪、情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心理过程。

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里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挫折: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能力: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能力高低影响活动效果。

智力: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气质: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思维•一思维(thinking)的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二思维的特点:间接性和概括性(一)概括性:是指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

如:•1、我们通过感知觉能够认识各种各样的笔(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蜡笔、粉笔),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属性,是“书写工具”。

•2、医学上的猩红热,流脑、SARS可用细菌性传染病来概括。

•3、幽门梗阻病人,右上腹有拍水音。

无论是进行概括的反映,还是间接的反映,都离不开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反复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

另外,思维不是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思维的内容和源泉仍然是客观现实。

实践是人的思维活动的基础,没有社会实践,就不可能有思维活动。

实践为思维活动提供了感性材料,也为思维活动提供了课题任务。

而且,思维的活动是否正确。

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

•(二)间接性:指人脑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如:1、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生理学家不能剖开头骨直接观察大脑的活动。

却能通过条件反射、脑电图等间接地了解大脑的活动情况。

3、医生通过叩诊可以了解病人心脏是否增大。

医生根据体温、血化验、胸部x线透视结果诊断肺炎等。

二、思维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通过一系列思维过程实现的。

主要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抽象化等过程。

•(一)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个分解为个别的部分或区分为不同的特征。

如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通过分析,使人了解事物的组成部分、属性和方面。

•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多个部分或不同的特征组合成为整体。

通过综合才能认识这些事物的部分和属性的关系和联系。

•(二)比较:是对不同事物或事物不同的特征在(人和动物)头脑中进行对比,以确定其异同点。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人就无法认识事物。

•分类:是大脑通过比较,按照事物的异同加以分门别类。

•(三)抽象:是从事物的许多特征中找出共同本质的特征,舍弃非本质的特征。

医学心理学资料

医学心理学资料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里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联觉: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的反映。

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里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注意: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又无需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知的高级形式。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重要特性。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和体验。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客观事物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本源,离开了客观事物,情绪、情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心理过程。

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里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挫折: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能力: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能力高低影响活动效果。

智力: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气质: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医学心理学常见考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医学心理学常见考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医学心理学常见考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心理学总论部分的内容,贯穿于心理学思想导论的始终,也是历年心理学考试的重难点,这里中公教育医疗卫生辅导专家为大家总结。

医学心理学不仅对精神疾患的心理障碍现象进行研究,而且还要对人体各种躯体疾病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

医学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具体为:(1)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2)心理评估手段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中的作用;(3)运用心理治疗的方法达到治病、防病与养生保健的目的;(4)患者心理活动的特点以及心理护理的方法的运用。

6种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类型基本特点心身统一一个完整的个体应包括心、身两个部分,两者相互影响。

面对外界的刺激,心、身也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的,因此在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心、身或者说精神与躯体是相辅相成的。

社会对个体影响一个完整的个体是不仅是生物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所以社会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认知评价在相当程度上,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评价决定是否发生疾病及可能的预后。

主动适应与调节个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心理的主动适应和调节是使个体行为与外界保持相对和谐一致的主要因素,是个体保持健康和抵御疾病的重要力量。

情绪因素作用情绪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情绪的变化是医学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因素。

个性特征作用面对同样的社会应激,有人难以适应而得病;有人很快度过难关,这与个性特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不包括( )。

A.心身统一的观点B.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C.认知评价的观点D.情绪影响的观点E.道德约束的观点【答案】E。

面对同样的社会应激,有人难以适应而得病;有人很快度过难关。

医学心理学解释此现象的基本观点为( )。

A.社会影响的观点B.情绪作用的观点C.人格特征的观点D.心身统一的观点E.主动调节的观点【答案】C.。

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免疫学原理及应用
心理免疫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 科学。
它发现心理因素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影响身 体健康。
心理免疫学在医学、心理学和免疫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价值,如在心理治疗、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发挥 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关系探讨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之间存在密 切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医学心理学将在心理评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实 现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全球化与跨文化研究
医学心理学将加强跨国和跨文化研究,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问题的共性和差异,为 制定更具普适性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常见精神障碍案例分析
抑郁症案例
患者长期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 碍等,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逐渐缓
解症状。
精神分裂症案例
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严重影 响社会功能,需长期药物治疗和康复
训练。
焦虑症案例
患者过度担心、紧张不安,伴有心悸 、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通过认知行 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改善病情。
约。
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身体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如焦虑、抑郁等 情绪障碍与心血管疾病、消化系
统疾病等的关系密切。
保持心理健康对维护身体健康具 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 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疾病
康复和预防疾病复发。
03
认知过程与情感调节机制
Chapter
认知过程概述及影响因素分析
认知过程定义
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 ,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 持和实际帮助,以减轻心 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策略选择依据

医学心理学知识要点

医学心理学知识要点
心理防御机制的常见形式:否认,转移,退化,合理化,压抑,升华,幽默。
六、心身疾病:也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转归一级治疗预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有病理改变的一类躯体疾病。
心身疾病的理论基础:心里动力学理论,心理生理学理论
心身疾病的诊断程序:躯体诊断,心理诊断。
①全身适应综合症(GAS)的全过程分为警觉,抵抗,衰竭三个阶段
②应激:是机体与环境直接缺乏适应,是机体对各种各样的刺激,包括环境的,心理的,生物的刺激所呈现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应激原:凡是向有机体提供适应要求,并引起应激反应的客观变化都是应激原,也可称为刺激原或刺激。
心理应激:是指以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精神紧张刺激为应激原,作用于人体后引起的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不仅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
情感属高级曾经,是和机体社会需要能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体验,为人类所特有,有明显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意志过程:
人在实践活动中自觉的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客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
意志的特征:明确的目的,克服困难,意识对行为的调节
4.个性: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
①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称作感受性。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前者刚刚能感受到最小刺激的能力,后者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感受性是感觉阈来衡量,二者呈反比关系。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识记过程,保持过程,再认过程,再现过程。
⑤思维:是对客观现实概括间接反映。

医学心理学——全国卫生中级考试(主治医师)题库

医学心理学——全国卫生中级考试(主治医师)题库

全国卫生中级考试(主治医师)题库—医学心理学中西医通用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 不属于性格特征的是A.对现实的态度特征B.意志特征C.情绪特征D.应激特征E.智力特征2. 患者,男,58岁。

一位内科医生观察到该患者胸部X光片在肺门区有一直径约4cm、密度较高、边缘不整的团块状阴影,于是判断其患有中心型肺癌。

这是医生思维特征的A.客观性B.间接性C.理解性D.综合性E.抽象性3. 有关马斯洛五个需要层次由低到高的顺序,以下正确的是A.生理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B.生理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D.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E.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4. 一位术前病人既想通过手术解除病痛,又担心手术会影响机体的某些功能,此时所形成的动机冲突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E.多重趋避冲突5. 关于人格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独特性与共同性B.社会性与生物性C.稳定性与可塑性D.多变性E.整体性6. 医师通常根据患者身体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给疾病下诊断,这是思维的哪种特性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创造性E.敏捷性7.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荣格B.弗洛伊德C.冯特D.沙赫特E.马斯洛8. 人格包括A.人格特质和人格维度B.人格模式和人格倾向C.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D.人格特质和人格倾向E.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9.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A.个别属性的反映B.整体属性的反映C.本质属性的反映D.特殊属性的反映E.发展属性的反映10. 心境的特点是A.持久且强烈B.持久且稳定C.短暂且微弱D.短暂且爆发E.以上都不是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A.心理活动和行为B.情绪和行为C.心理活动和观念D.智力和观念E.智力和情绪12. 关于情绪、情感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适度的焦虑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B.低焦虑者在情绪压力下可提高工作效率C.人际情感是人际交往中与彼此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D.人际情感具有短暂易变性,直接影响和反映人际关系的亲近程度E.情绪具有明显的生理成分,直接关系到身心健康13. 动机产生的两个条件是A.需要和目的B.需求和目标C.诱因和目的D.需要和诱因E.意志和目的14. A型性格的人易患下列何种疾病A.过敏性紫癜B.支气管哮喘C.冠心病D.癌症E.糖尿病15.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3)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LTM)
定义: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身 的记忆。
特点: 保持时间长; 容量很大。
(三)记忆的基本过程: 其三个基本环节为:识记、保持、再认或
回忆。即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1.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 累经验的过程。
4.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感 官的感觉和表现称为联觉。最常见的是色 听联觉即听到某种声音时就产生生动鲜明 的彩色形象。
视觉
红色 圆形
感 嗅觉 觉
香味
味觉
甜味
苹果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 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 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分类 感觉
知觉
区别 个别
整体
共同点
联系
知觉的基础 对客观事物
的直接反应 感觉的深入
知觉的分类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三)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 反映。
(1)形状、大小知觉:通过视觉、触摸觉 和动觉协调作用形成。
(2)距离知觉:人对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 的知觉。
4.知觉的恒常性
当客观条件 在一定范围内变 化时,知觉映像 在相当程度上仍 然保持其稳定不 变的现象。
课堂练习
以下选项中,涉及到知觉特性的有( ABCDE)A 用白色粉笔在 Nhomakorabea板上写字
选择性
B 窥一斑而知全豹 C 战争时各种伪装的运用 D 坐井观天
理解性 选择性 整体性
E 国旗的颜色在夜晚也能说出是红色
(1)瞬时记忆(sensory memory):

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概述

《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综合概述》一、引言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医学领域的交叉学科。

它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来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

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

二、基本概念1. 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它既关注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也关注生理疾病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心理健康的促进、医患关系、医疗决策等方面。

2.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患者、医务人员和健康人群。

对于患者,医学心理学关注其心理反应、心理障碍的发生机制以及心理干预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对于医务人员,医学心理学研究其职业压力、心理健康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对于健康人群,医学心理学关注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3. 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融合了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医学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既注重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也注重心理现象的社会文化背景。

三、核心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立,强调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在医学心理学中,精神分析理论被用于解释心理障碍的发生机制,如神经症、心理创伤等。

精神分析治疗方法包括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移情分析等,旨在帮助患者揭示潜意识中的冲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和行为来改变人的心理状态。

在医学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理论被用于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如恐惧症、强迫症等。

行为治疗方法包括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行为塑造法等。

3.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人的认知过程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一、名词解释(句号后的数字为书中页码)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1)2.无意识(潜意识):是指个体对内在的身心状态或外界环境无所感、无所知的状态。

(18)3.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1)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3)5.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25)6.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性情、禀性和脾气.(41)7.性格: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互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3)8.心理应激:个体在察觉到威胁或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

(74)9.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的总称。

(92)10.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反应):是由于突然发生强烈的创伤性生活事件所引起的一过性精神障碍,多在应激事件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

(130)11.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与遭遇到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有关,并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

表现为个体对创伤性事件的反应在非创伤性情境中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130)12.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和神经衰弱等症状的心理障碍.(131)13.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

(138)14.心理诊断:是要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人作出心理方面的判断和鉴别。

(138)15.心理测量:就是依据一定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心理学——第一单元心理学基础知识细目人的心理现象要点一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经历不同)、能动性(即有选择地反映外界事物),不是对所有外界事物都反映要点二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注意感觉概念特点当刺激连续作用时,感觉随时间延续逐渐发生变化,感受性降低甚适应至消失的现象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如颜色可以引起温度觉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过度进行补偿。

例如,失明补偿的人触觉一般都很灵敏掩蔽当不同感觉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时,一种感觉使另一种感觉感受性减低的现象。

如一些牙科诊所利用音乐镇痛后像刺激消失之后感觉暂时存留的现象。

如在夜晚关灯之后,视觉仍然能暂时存留灯亮时的形象对心理实质正确全面的理解是A.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B.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C.心理是主现想象的反映D.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E.心理是想什么就反映什么『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人的心理其实质可以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知觉知觉的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概念映(苹果的知觉反映其形状+颜色+气味等)知觉的特征选择性(现在你能分辨出我和环境的杂音)整体性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统一地、整体地予以反映的特性(找物与物的关系)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对X线检查结果主任和我理解程度不同)恒常性知觉过程中对事物知觉的恒定或不变性整体性。

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统一地、整体地予以反映的特性(找物与物的关系)中间是什么?如果你从左往右看,会把中间的知觉为B,如果你从上往下看,,则会知觉为13,这说明对个别物体的知觉依赖于对整体的知觉。

理解性。

就是在你知觉的时候加入已有的知识经验,赋予客观事物意义的加工过程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你知道门的形状了,不管它是全打开还是半开着,即使是最后一种状态,你都知道门是长方形的没有变几种主要的知觉知觉类备注别空间知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称为空间知觉觉时间知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觉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称为运动知觉,是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视觉起着重要的作用错觉人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从高层建筑物向下俯视时,看到地面上的人像蚂蚁般大小,汽车像活动的火柴盒,可我们并不会觉得人和汽车真的变小,这种现象称为知觉的A.理解性B.恒常性C.整体性D.自主性E.选择性『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知其香”A.感觉过敏B.感觉适应C.感觉相互作用D.感觉减退E.感受性补偿『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感觉适应:当刺激连续作用时,感觉随时间延续逐渐发生变化,感受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

小结感觉知觉直接性选择性(相对性)客观性整体性主观性理解性脑的功能恒常性个别属性整体属性【记忆的概念与规律】记忆概念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过程识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组织并储存在记忆系统的规律记保持对学习过的事物在脑中保留一定时间再认当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仍能重新再现出来(昨日重现)回忆已识记保持的事物不出现在眼前时仍能回想起遗忘已感知过的事物提取时失败,遗忘最快发生在识记第1天,以后会变慢,呈先快后慢规律,提示要及时复习记忆系统记忆类别特点备注感觉记忆感觉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象的记忆,是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图像记忆约1秒左右,听觉记忆不超过4秒短时记忆1分钟之内的加工编码记忆记忆广度为7±2组块长时记忆信息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又称为永久性记忆包括程序性记忆(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记忆)和陈述性记忆(个人对事实性信息的记忆)【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瞎想)【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伴随心理过程并在其中起指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的现象称为A.注意B.人格C.记忆D.情感E.想象『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伴随心理过程并在其中起指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通过感觉、知觉、记忆等进行的活动称为A.意志过程B.人格倾向C.情感过程D.人格特征E.认知过程『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注意。

情绪过程情绪个体受到情景刺激时,经过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后而产生的行为变化、生理变化和对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情感情感是人的高级心理,是人对精神性和社会性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大家闺秀)高级情感分类道德感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道德标准评价人的行为、想法和意图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人对认识和追求合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对人和事物美的情感体验情绪分类基本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和复合情绪【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情感层次低级的,人与动物共有高级的,只有人具有源泉生物性需要有关精神上或社会需要的满足有关生理与行为伴有生理、行为变化伴有生理变化和行为改变稳定性不稳定,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冲动性稳定,不易受情景影响,冲动性小【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等状态概念备注心境指微弱、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激情一种迅猛暴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进球了应激人对有害事物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如看到人后紧急刹车,刹车后心律加快,出冷汗一种比较持久微弱、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是A.心境B.激情C.心情D.热情E.应激『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的、持久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如得意、忧虑情感的分类和作用分类特点备注道德感个体根据一定社会政治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力之一(如对真理的热爱和对谬误、迷信的鄙视和憎恶)美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审美需要而产生的个人体验,审美感受到个人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人对事物美的评价可能有所不同个性(人格)个性的定义、内容(1)个性的定义:在心理学中个性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部分心理学书籍,也把个性翻译为人格。

个性是复杂的,是多侧面、多层次的统一体。

(2)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个性心理特征】所谓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①能力:能力是人格组成的一部分,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观察力、记忆力、运动能力)和特殊(专业)能力(音乐家对音色的分辨力)两类②气质(1)概念: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气质分型】分型别称特点多血质活泼型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可塑性强、敏捷。

其外显行为是言、行敏捷,活泼好动,待人热情,粗心、浮躁,注意力不稳定,兴趣易变,外倾性格——Cushing综合征(多血质外貌)胆汁质兴奋型情绪急躁、粗心,易冲动、自制力差,外倾明显,易感染黏安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可塑性稳定、敏捷性差。

其外显行为是液质静型言行少而慢,活动稳且慢,情绪隐而不露,善忍耐,对人冷淡,固执拘谨,内倾性格抑郁质抑制型动作稳定、缓慢,观察细微,情感体验深刻,敏感、怯懦、孤独多虑,不果断且缺乏信心,严重内倾胆汁质气质的人,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A.强、均衡而灵活的活泼型B.强、均衡而不灵活的安静型C.强、不均衡而灵活的兴奋型D.弱、不均衡、不灵活的抑制型E.弱、均衡、灵活的灵活型『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胆汁质兴奋型,特点为情绪急躁、粗心,易冲动、自制力差,外倾明显,易感染。

③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下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的个体差异很大,性格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固,并且贯穿于全部行动之中。

个体一时的偶然表现,不能认为是其性格特征,只有经常性、习惯性的表现才能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