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综合实验报告汇总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综合实验,并进一步提升实验者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一些电子设备的维修为主题,具体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1.故障现象观察和记录:对电子设备进行初步检查,观察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并按顺序记录下来。
2.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的记录,对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
3.故障修复:通过对故障原因进行实验验证,确认具体故障点,并进行修复。
三、实验步骤1.故障现象观察和记录:经过初步观察,电子设备无法开机,电源指示灯未亮起。
将该现象记录下来。
2.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的记录,初步判断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故障原因:a.电源问题:电源线连接不良或损坏,电源开关故障等。
b.电路板问题:主板或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损坏等。
3.故障修复:a.检查电源线连接情况,发现电源线连接良好。
b.使用万用表对电源开关进行测试,发现电源开关无故障。
c.拆卸电子设备,对主板进行仔细观察,发现一个电容器破裂。
推测该电容器故障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开机。
d.更换故障电容器,重新组装电子设备。
e.进行开机测试,电子设备正常开机,故障修复成功。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实验,成功修复了电子设备的故障,使其能够正常开机。
故障原因是电容器损坏,导致电子设备无法正常供电。
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综合实验,我深刻体会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和记录现象,以便确定故障原因和进行有效的修复。
通过这样的综合实验,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综合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并为进一步提升实验者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打下基础。
这次实验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电子设备故障检修的过程和方法,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高级专业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专业实验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高级专业综合实验旨在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验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机械、电子、计算机等,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1.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四个部分:(1)机械设计: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实现特定功能。
(2)电子电路设计:设计并搭建一个电子电路,实现信号处理或控制功能。
(3)计算机编程:编写程序,实现特定功能,如数据采集、处理等。
(4)综合应用:将以上三个部分结合,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
2. 实验方案(1)机械设计部分:首先,根据项目需求,确定机械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利用CAD软件进行设计,绘制详细图纸。
最后,根据图纸进行加工制作,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2)电子电路设计部分:首先,分析项目需求,确定电路功能和组成部分。
其次,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优化电路性能。
最后,根据设计结果,制作电路板,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3)计算机编程部分:首先,分析项目需求,确定程序功能和实现方式。
其次,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编写程序代码。
最后,进行程序测试和调试,确保程序功能完善。
(4)综合应用部分:将以上三个部分结合,实现项目整体功能。
首先,编写程序控制机械装置和电子电路,实现项目预期功能。
其次,对项目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项目稳定运行。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 机械设计(1)确定机械装置结构:根据项目需求,设计一个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机械装置,如简易机器人。
(2)绘制图纸:利用CAD软件绘制机械装置的详细图纸,包括零件尺寸、装配关系等。
(3)加工制作:根据图纸进行加工制作,包括切割、焊接、组装等。
(4)测试与调试:对机械装置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其功能正常。
2. 电子电路设计(1)电路设计:分析项目需求,确定电路功能和组成部分,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
实验报告汇总
实验报告汇总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某种特定条件下的现象,并通过实验数据和数据分析,总结出相关的结论和规律。
实验一:XXX实验实验过程:1. 准备实验设备:准备XXX设备和材料。
2. 建立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实验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3. 实施实验:按照预设的操作步骤,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
4.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包括定量和定性数据。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我们进行了如下分析:1.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实验组是否有明显的差异。
2. 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相关性等指标。
3. 图表展示:根据数据的特点,绘制图表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确定某种特定条件对实验现象产生了影响。
2. 揭示了实验现象背后的规律或机制。
实验二:XXX实验实验过程:1. 设定实验预期:根据实验目的,设定实验预期和预测结果。
2. 准备实验设备:准备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3. 进行实验:按照预设的步骤和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4.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包括观察数据和计量数据。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我们进行了如下分析:1. 数据整理:对实验产生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
2.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出一定的统计结果。
3. 结果分析: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寻找规律和结论。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验证了实验预期和预测结果。
2. 总结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规律或机制。
实验三:XXX实验实验过程:1. 设定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目的,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
2. 准备实验材料: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3. 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大型综合实验报告讲解
大型综合实验——烧结铁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1 前言:本次大型综合实验研究的是一种以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烧结铁铜,以雾化铁粉、电解铜粉、鳞片石墨和少量硬脂酸锌经混料、压制、烧结制备而成。
由于铜比铁柔软,塑性更好,铜与铁混合粉末压制性较好。
而且铜在铁中有一定的溶解度,通过添加铜元素,具有固溶强化作用,石墨和雾化铁粉能形成渗碳体这一高硬度相,使该类烧结铁铜有良好的力学综合性能。
2 实验操作及过程2.1 实验材料雾化铁粉,电解铜粉,鳞片石墨粉,硬脂酸锌,550毫升的纯净水瓶2.2 粉末原料及配比2.2.1粉末原料成分雾化铁粉+电解铜粉+鳞片石墨粉,由于人数较多,分成两个大组分别研究石墨含量和铜粉含量的不同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试验中两大组都取0.8%的硬脂酸锌,第一大组(第1—7小组)取1.4%的铜,石墨含量从0.5%到1.1%的0.1%梯度规律递增;第二大组(第8—14小组)取0.8%的石墨,铜含量基本从0.5%到2.7%的0.3%梯度规律递增。
各组试样铜和石墨含量如下所示:第一大组:第1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0.5%;第2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0.6%;第3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0.7%;第4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0.8%;第5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0.9%;第6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1.0%;第7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1.1%第二大组:第8组:铜含量0.5%,石墨含量0.8%;第9组:铜含量0.8%,石墨含量0.8%;第10组:铜含量1.1%,石墨含量0.8%;第11组:铜含量1.7%,石墨含量0.8%;第12组:铜含量2.0%,石墨含量0.8%;第13组:铜含量2.3%,石墨含量0.8%;第14组:铜含量2.7%,石墨含量0.8%每小组编号分别为1、2、3、4、5、6、7、8、9、10、11、12、13、14,各编号分别预计设10个样。
实际到后面由于时间问题只压制了5个样品,所以第1小组各个样分别记作1-1、1-2、1-3、1-4、1-5;其余各组类推。
学生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学生综合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涉及到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原理:实验中涉及的物理量有长度、质量、时间等,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
2. 化学原理:实验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化学反应,需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及反应条件。
3. 生物原理:实验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生物样品的处理和观察,需了解相关生物学知识。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电子天平、刻度尺、计时器、显微镜、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材料:金属块、塑料块、液体试剂、生物样品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和长度(1)用电子天平称量金属块的质量,记录数据;(2)用刻度尺测量金属块的长度,记录数据;(3)根据物理公式计算金属块的体积。
2. 实验二:化学反应实验(1)根据实验要求,将反应物加入试管中;(2)观察反应现象,记录反应时间;(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比。
3. 实验三:生物样品观察(1)取适量生物样品放入显微镜载玻片上;(2)观察生物样品的形态和结构,记录观察结果;(3)分析观察结果,了解生物样品的生物学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结果:金属块的质量为m1,长度为l1,体积为V1。
2. 实验二结果:反应物A的摩尔数为nA,反应物B的摩尔数为nB,反应物的摩尔比为nA:nB。
3. 实验三结果:观察到的生物样品形态和结构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测量金属块质量和长度的方法,了解了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2. 掌握了化学反应实验的基本步骤,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摩尔比的计算。
3. 增强了观察和记录生物样品的能力,了解了生物样品的生物学特性。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大综合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者: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技巧。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 提高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原理)三、实验器材1. 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2.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3. 仪器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4. 其他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
(2)熟悉实验操作流程。
(3)分组并明确分工。
2. 实验操作(1)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记录实验数据。
(3)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3. 实验现象观察(1)描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2)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4.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1)整理实验数据。
(2)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表格形式展示实验数据。
(2)图形形式展示实验数据。
2. 实验结果分析(1)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2)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3)讨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六、实验讨论1.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
3.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4. 提出改进实验方案的建议。
七、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结果,阐述实验目的的实现情况)八、参考文献(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书籍、论文等)九、附录1. 实验数据记录表2. 实验仪器操作说明书3. 实验现象图片4. 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报告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大型综合实验报告
大型综合实验报告题目中粒度W90-Cu合金材料的工艺研究学生姓名贾霁学号 0603000000指导教师 *****学院 *************学院专业班级 ******************班一实验背景及内容由于钨铜材料具有高的导电导热性能,因而可以作为大功率电子及半导体器件的热沉材料;同时,钨铜合金含有较大体积分数的低热膨胀系数的钨,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其中的钨含量调控合金的热膨胀系数,达到与半导体器件中硅、砷化镓及陶瓷壳体的热膨胀系数相匹配,大大降低原来使用的高热膨胀系数的铜、铝等材料在封装时引起的热应力,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钨铜材料作为电子封装及热沉材料的应用正在日益增长,对其性能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目前钨铜复合材料多采用粉末冶金方法来制备,由于这种制备方法的限制使得钨铜复合材料内部始终存在一定量的残余空洞不能达到完全的致密,这极大的影响了材料的性能。
本次实验研究的是W90-Cu制备工艺的研究,由于该合金钨含量较高,制备不易,且成品率很低,不能在生产实践中广泛的运用。
本文初步研究了样品质量同密度的关系以及钨铜复合材料热锻造的基本工艺参数,采用了钨铜复合材料的高速压制方法来提高钨铜复合材料的密度,使其致密化,通过热锻造的方法使钨铜复合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进一步提高材料的致密度以改进其强度和导电导热性能,优化钨铜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适应钨铜材料应用发展的需要。
二实验仪器TG31精密天平Y41-100型1000KN单柱液压机63吨的双盘摩擦压力机FL-3000S2热导仪耐驰DIL-402-PC热膨胀仪2QJ-542试验机sirior-200场发射扫描电镜三实验过程本实验采用的是5-6μm的钨粉,并加入1%的诱导铜混粉,经静压、高速压制后进行熔渗,使样品W含量达到90%。
后经铣平面、精磨镀镍等工序以获得成品,并测其热导、热膨胀系数、气密性等性能。
实验过程如下:(1)钨粉的预处理中南大学2010届本科生大型综合实验报告实验采用5-6μm中粒度钨粉,在950℃下通氢气还原。
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掌握综合性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天平、滴定管、烧杯、锥形瓶、试管、酒精灯、蒸馏装置、分光光度计等。
2. 材料: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铁溶液等。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研究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综合性实验方法。
通过滴定实验,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验证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实验步骤:1. 酸碱滴定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2)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观察颜色变化;(3)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2.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配制一定浓度的待测溶液;(2)加入适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3)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观察颜色变化;(4)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3. 沉淀滴定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2)加入适量的沉淀剂,观察沉淀形成;(3)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观察沉淀溶解;(4)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酸碱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滴定管的读数误差、指示剂颜色变化不明显等。
2.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滴定管读数误差、氧化还原反应不完全等。
3. 沉淀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沉淀剂加入过量、沉淀溶解不完全等。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综合性实验,我们掌握了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实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准确操作实验步骤,并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综评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是在我国某高校化学实验室进行的,旨在探究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程,提高实验技能。
2. 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3.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实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
2. 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3. 反应热效应: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能量的变化。
四、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玻璃棒、温度计、量筒等。
2. 药品:氢氧化钠、硫酸、氯化钠、硫酸铜、铁粉、锌粒等。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检查仪器是否完好,药品是否充足。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包括称量、溶解、加热、冷却、观察等。
3. 实验现象: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温度、浓度、反应时间等。
5.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方法。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分析(1)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溶液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
(2)氯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说明生成了氯化铜。
(3)铁粉与硫酸反应:溶液中出现气泡,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说明生成了硫酸亚铁。
2. 实验数据分析(1)根据反应速率公式,计算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2)根据反应热效应公式,计算反应放热量。
(3)分析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和热效应的影响。
七、实验结论1. 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密切相关,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2. 反应热效应是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重要体现。
3. 实验操作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至关重要。
大综合实验报告模板
大综合实验报告模板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2. 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使用了以下原理...3.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 步骤一...2. 步骤二...3. 步骤三...- 子步骤一...- 子步骤二...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实验条件实验结果条件一结果一条件二结果二条件三结果三根据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结论一...2. 结论二...3. 结论三...5. 实验讨论在本次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如下:1. 困难一及解决办法...2. 困难二及解决办法...3. 困难三及解决办法...6.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 我们得到了以下收获:1. 收获一...2. 收获二...3. 收获三...7. 参考文献[1] 引用文献的相关信息...[2] 引用文献的相关信息...8. 附录本实验的附录内容如下:1. 附录一: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列表- 设备一...- 设备二...- 设备三...2. 附录二:实验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一...- 原始数据二...- 原始数据三...完成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公式等内容也可以放在附录中。
9. 实验仪器设备清单本次实验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 设备一...- 设备二...- 设备三...10. 实验人员名单本次实验的参与人员名单如下:- 学生A- 学生B- 学生C以上为大综合实验报告模板的基本结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实验室集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大实验室集合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大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大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操作流程。
2. 学习和掌握大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实验内容:一、实验一:实验室基本设施和操作流程的认识1. 实验室参观实验人员对大实验室进行了全面的参观,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布局、设施和仪器设备。
2. 实验室操作流程学习实验人员学习了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结束后的清理工作。
二、实验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1. 天平的使用实验人员学习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包括天平的校准、称量操作和注意事项。
2.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人员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显微镜的构造、调焦操作和观察方法。
3. 烧杯、试管等玻璃仪器的使用实验人员学习了烧杯、试管等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仪器的清洗、干燥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三:团队协作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团队协作实验,提高实验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实验人员的创新思维。
2. 实验内容实验人员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项实验任务。
实验任务包括: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仪器、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一、实验一:实验室基本设施和操作流程的认识实验人员通过参观和理论学习,掌握了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操作流程,为后续实验操作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1. 天平的使用实验人员成功完成了天平的校准和称量操作,掌握了天平的使用方法。
2.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人员学会了显微镜的调焦和观察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显微镜操作。
3. 烧杯、试管等玻璃仪器的使用实验人员掌握了玻璃仪器的清洗、干燥和注意事项,能够熟练使用烧杯、试管等玻璃仪器。
三、实验三:团队协作实验实验人员通过团队协作,成功完成了实验任务。
实验结果表明,团队成员之间能够有效沟通、分工合作,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综合模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综合模拟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综合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并掌握综合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实验原理综合模拟实验是一种将多个实验内容结合在一起,通过模拟真实环境来验证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实验。
本实验主要涉及力学、光学、电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相关理论。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力学实验台、光学实验台、电学实验台、计时器、万用表、白纸、铅笔等。
2. 材料:铁块、小球、激光笔、电路元件、电线、电阻、电容等。
四、实验步骤1. 力学实验:测量铁块的重力、铁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小球在空气中的运动等。
2. 光学实验:观察光的折射、反射、干涉等现象,测量光的波长、频率等。
3. 电学实验:搭建简单的电路,测量电路元件的电阻、电容、电压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力学实验:(1)铁块的重力: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得到铁块的重力为10N。
(2)铁块在斜面上的运动:通过计时器和斜面测量,得到铁块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为2m/s²。
(3)小球在空气中的运动:通过计时器和激光笔测量,得到小球在空气中的运动时间为0.5s,速度为10m/s。
2. 光学实验:(1)光的折射:通过观察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验证斯涅尔定律。
(2)光的反射:通过观察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验证反射定律。
(3)光的干涉:通过观察干涉条纹,测量光的波长和频率。
3. 电学实验:(1)电阻:通过万用表测量电路元件的电阻,得到电阻值为100Ω。
(2)电容:通过万用表测量电路元件的电容,得到电容值为10μF。
(3)电压:通过万用表测量电路元件的电压,得到电压值为5V。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力学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和斜面运动的规律。
2. 通过光学实验,验证了光的折射、反射和干涉现象,以及斯涅尔定律和反射定律。
大学实验报告总结通用(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部分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填写,例如:实验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通过观察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
)三、实验器材1. (实验器材1)2. (实验器材2)3. (实验器材3)……(根据实验内容填写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1. (步骤1:实验准备工作)2. (步骤2:实验操作过程)3. (步骤3:实验现象观察)4. (步骤4: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内容填写实验步骤)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结果1:实验数据记录)- (数据1)- (数据2)- (数据3)……2. (结果2:实验现象描述)- (现象1)- (现象2)- (现象3)……3. (结果3:数据分析与讨论)- 根据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理论预期进行对比。
- 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 分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六、实验结论1. (结论1:实验验证了理论)- 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理论名称)的正确性。
2. (结论2:实验技能提高)- 在实验过程中,提高了(实验技能名称)的操作技能。
3. (结论3: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实验,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七、实验反思1. (反思1: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不足)-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操作不足)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反思2:实验数据分析的局限性)- 在实验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数据分析局限性)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方向。
3. (反思3:实验结果的应用)- 思考实验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八、实验报告撰写1. (撰写要求)- 实验报告应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条理清晰。
- 文字表达准确,图表规范。
- 注意格式规范,字数控制在2500字左右。
九、实验报告评分标准1. 实验目的明确,原理正确(10分)2. 实验步骤完整,操作规范(15分)3. 实验结果与分析准确,结论合理(20分)4. 实验反思深刻,改进措施可行(15分)5. 实验报告撰写规范,格式正确(10分)(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报告应根据实际实验内容和要求进行调整。
实验综合实训报告
一、实验名称实验综合实训二、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2. 增强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的理解。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四、实验地点实验室:XXX实验室五、实验器材1. 仪器设备:天平、试管、烧杯、滴定管、移液管、酒精灯、锥形瓶等。
2. 药品:盐酸、氢氧化钠、酚酞、甲基橙等。
六、实验原理本实验以酸碱滴定法为基础,通过滴定实验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实验原理如下:1.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式为:酸 + 碱→ 盐 + 水。
2. 滴定操作:将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滴定剂)滴入待测溶液中,通过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终点。
3. 计算公式:根据滴定剂与待测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的关系,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七、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
2. 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
3. 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移入锥形瓶中。
4. 加入适量的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5. 使用滴定管滴加标准溶液,边滴边振荡锥形瓶。
6. 当颜色变化明显时,停止滴定,记录滴定剂用量。
7. 重复滴定实验,取平均值。
8. 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待测溶液的浓度:C(待测)= X mol/L平均滴定剂用量:V(平均)= Y mL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待测溶液的浓度。
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观察颜色变化,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九、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酸碱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增强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3. 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十、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调整实验步骤。
2.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综合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综合大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深入理解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4.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综合实验楼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实验材料:1. 化学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石棉网、滴定管、移液管、量筒、pH试纸等。
2. 物理实验器材:天平、秒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等。
3. 生物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培养液、吸管等。
实验内容:一、化学实验1.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酸碱指示剂,根据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滴定管、锥形瓶、酸碱指示剂等。
(2)将待测溶液加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酸碱指示剂。
(3)用滴定管滴加标准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当颜色突变时,即为滴定终点。
(4)记录滴定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2. 实验名称:溶液配制实验原理:溶液配制是根据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再将其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
实验步骤:(1)根据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2)将溶质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溶剂,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3)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溶剂定容至刻度线。
(4)摇匀溶液,贴上标签。
二、物理实验1. 实验名称:电路连接实验原理:电路连接是将电源、电阻、电灯等元件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源、电阻、电灯等元件。
(2)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没有短路或断路。
(3)闭合开关,观察电灯是否发光。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电路连接的正确性。
2. 实验名称:电阻测量实验原理:电阻测量是利用电阻箱和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的阻值。
实验步骤:(1)将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按照电路图连接起来。
综合实验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综合实验周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使学生全面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周共包括以下实验:1. 酸碱滴定实验2.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实验3.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实验4. 气体分析实验三、实验过程及结果1. 酸碱滴定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使用酸碱滴定仪进行滴定实验。
(2)实验步骤:1. 配制一定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2. 使用酸碱滴定仪进行滴定实验,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3. 计算盐酸溶液的浓度。
(3)实验结果:通过滴定实验,测得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1000 mol/L。
2.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原理,掌握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离方法。
(2)实验步骤:1. 准备离子交换树脂;2. 将混合溶液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柱;3. 收集流出液,检测离子交换效果。
(3)实验结果: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实验,成功分离出溶液中的Ca2+和Mg2+离子。
3.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实验步骤:1. 制备苯甲醛;2. 进行苯甲醛的性质测试,如:与FeCl3反应、与AgNO3反应等。
(3)实验结果:成功制备了苯甲醛,并对其性质进行了测试,验证了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4. 气体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气体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使用气体分析仪进行气体分析的技能。
(2)实验步骤:1. 准备气体样品;2. 使用气体分析仪测定气体样品的成分和浓度;3. 分析实验数据。
(3)实验结果:通过气体分析实验,成功测定了气体样品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成分和浓度。
四、实验讨论本次实验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讨论:1. 在酸碱滴定实验中,需要注意滴定终点的判断,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报告总结10篇
实验报告总结10篇实验报告总结(一):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
在学习知识上头,开始的时候完全是教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
可是之后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
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可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终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情景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
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情景,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择恰当的顺序就能够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应当要有良好的习惯,应当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应当怎样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当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
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我的时间,我应当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我的时间,完成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
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
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异常仔细。
在最终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
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异常准确。
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我的模块。
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
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可是数码显示异常需要细致,由于我自我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总结:电路原理实验最终给我留下的是:严谨的学习态度。
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争取一次性做好,人生没有太多时间去浪费。
暑假综合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实验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综合实验课程。
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综合实验课程,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暑假综合实验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路实验:学习了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了电路元件的识别与连接方法,进行了简单的电路设计和调试。
2.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学习了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了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等实验技能。
3.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学习了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了数字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4. 传感器实验:学习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掌握了传感器的选用、连接与调试方法。
5. 计算机编程实验:学习了计算机编程的基本知识,掌握了C语言、Python等编程语言的使用。
6. 团队协作实验:通过分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过程1. 电路实验:首先,我们学习了电路的基本原理,了解了电路元件的特性和连接方法。
接着,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我们完成了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2.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等实验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这些技能,并学会了如何分析实验数据。
3.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数字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学会了如何设计简单的数字电路。
4. 传感器实验:传感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传感器的选用、连接与调试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并掌握了传感器的调试技巧。
5. 计算机编程实验:在计算机编程实验中,我们学习了C语言、Python等编程语言的使用。
通过实际编程,我们提高了自己的编程能力,并学会了如何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综合实验——烧结铁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1 前言:本次大型综合实验研究的是一种以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烧结铁铜,以雾化铁粉、电解铜粉、鳞片石墨和少量硬脂酸锌经混料、压制、烧结制备而成。
由于铜比铁柔软,塑性更好,铜与铁混合粉末压制性较好。
而且铜在铁中有一定的溶解度,通过添加铜元素,具有固溶强化作用,石墨和雾化铁粉能形成渗碳体这一高硬度相,使该类烧结铁铜有良好的力学综合性能。
2 实验操作及过程2.1 实验材料雾化铁粉,电解铜粉,鳞片石墨粉,硬脂酸锌,550毫升的纯净水瓶2.2 粉末原料及配比2.2.1粉末原料成分雾化铁粉+电解铜粉+鳞片石墨粉,由于人数较多,分成两个大组分别研究石墨含量和铜粉含量的不同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试验中两大组都取0.8%的硬脂酸锌,第一大组(第1—7小组)取1.4%的铜,石墨含量从0.5%到1.1%的0.1%梯度规律递增;第二大组(第8—14小组)取0.8%的石墨,铜含量基本从0.5%到2.7%的0.3%梯度规律递增。
各组试样铜和石墨含量如下所示:第一大组:第1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0.5%;第2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0.6%;第3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0.7%;第4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0.8%;第5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0.9%;第6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1.0%;第7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1.1%第二大组:第8组:铜含量0.5%,石墨含量0.8%;第9组:铜含量0.8%,石墨含量0.8%;第10组:铜含量1.1%,石墨含量0.8%;第11组:铜含量1.7%,石墨含量0.8%;第12组:铜含量2.0%,石墨含量0.8%;第13组:铜含量2.3%,石墨含量0.8%;第14组:铜含量2.7%,石墨含量0.8%每小组编号分别为1、2、3、4、5、6、7、8、9、10、11、12、13、14,各编号分别预计设10个样。
实际到后面由于时间问题只压制了5个样品,所以第1小组各个样分别记作1-1、1-2、1-3、1-4、1-5;其余各组类推。
此次实验本人负责第6小组。
2.2.2本人成分配比计算样品要求10mm×50mm条状,每个质量20克。
预计设10个样,则总质量为200克。
本人负责的样品成分为第6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1.0%。
鳞片石墨:200×1.0%=2g,实验时考虑到样品脱碳等碳损失问题,根据经验采用双倍碳含量,即配料时采用4g鳞片石墨。
硬脂酸锌:200×0.8%=1.6g,硬脂酸锌作为润滑剂和增稠剂会在烧结过程挥发消失,所以不必考虑在200克总量之内。
电解铜粉:200×1.4%=2.8g;雾化铁粉:200-2-2.8=195.2g2.2.3 粉末还原电解铜粉:还原温度280度,1小时;雾化铁粉:还原温度800度,1小时2.3 工艺流程配料→混料→压制→烧结→性能测试2.4 工艺参数配料比例:雾化铁粉+电解铜粉+鳞片石墨粉+0.8%硬脂酸锌混料时间:V型混料器,混合2小时压制压强:500MPa(5t/cm2)加热时间:1.5小时烧结温度:1120℃,H2气氛烧结时间:1小时。
2.5 需测试的主要性能指标1 烧结尺寸变化2 相对密度与孔隙率变化3 洛氏硬度4 抗弯强度2.6 实验过程2.6.1 称量与混料用电子天平秤取雾化铁粉、电解铜粉、石墨粉和硬脂酸锌共14组,每组重约200g,其中硬脂酸锌每组1.6克,其他含量见2.2.1粉末原料成分。
本人第6组称取石墨4克,硬脂酸锌1.6克,电解铜粉2.8克,雾化铁粉195.2克。
秤取完后倒入事先准备干燥的550毫升纯净水瓶,并加入一个小钢珠作研磨球,放在V型混料机上混合2小时,待充分混合均匀后开始准备成形。
2.6.2 成形根据方案需要压制10mm×50mm条状试样,每个质量20克,实际上由于时间问题只压制了5个样品,本次实验中,成形压制压强为500MPa。
压制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实验指导老师对我们进行来了深刻的讲解了安全操作要点。
条状试样为手动压模,压制方式为双向压制。
2.6.3 烧结机理与工艺烧结工艺如下:加热时间1.5小时,烧结温度1120℃,烧结时间1小时,H2气氛下。
下图为烧结工艺图。
图2.1 铁铜的烧结过程烧结气氛:氢气;冷却方式:水冷。
本次实验是在钼丝为加热材料的钼丝烧结炉内进行烧结的。
钼具有低温时电阻低,高温时电阻增大的特点,所以可以很好地控制烧结温度。
烧结过程中,推舟速度为每15min 推一次,如此匀速进行。
等舟进入到高温区后,保温1h ,将舟推出烧结区后等30min 关掉氢气阀,再等20min 关掉冷却水阀,最后取出冷却了的石墨舟,每个人找到自己的样品,等待下一步实验。
2.6.4 性能检测与分析本实验需要检测的成品性能参数:几何尺寸、孔隙度、硬度和抗弯强度。
(1)条状样品用游标卡尺分别测出长、宽、高; (2)用电子天平测出每个样品的质量M ; (3)相对密度和孔隙度检测①理论密度的计算可以假设整个粉末冶金工艺中三种粉末相对质量的变化为0,且总体积就等于铁粉、铜粉和石墨的体积之和,则样品理论密度公式为:332211///1ρωρωρωρ理论++=其中ω1、ω2、ω3、ρ1、ρ2、ρ3分别为三种组元的质量分数和密度。
②实际密度的计算V M =ρ其中M 、V 分别为试样的质量、体积。
③则相对密度公式为:理论相对ρρρ=孔隙度的公式为: θ=1-ρ相对④测量结果:把铁单质、铜单质和石墨单质的密度7.86g/cm 3、8.92g/cm 3和2.26g/cm 3分别代入上述ρ相对和θ的计算公式,并且ω1、ω2、ω3分别对应于1—14种样品的铁粉、铜粉和石墨的百分含量,计算得出实验结果。
(4)硬度测量每组样测三个点,求平均值。
实验仪器为:洛氏硬度计,压力为187.5Kg ,压头为Φ2.5mm 的钢球。
(5)抗弯强度测量选取每小组硬度最低和最高的样品,测量这两个样的抗弯强度,取较大值。
实验仪器为:电子万能试验机;型号:CMT-7205;规格:200kN ;准确度等级:0.9级;珠海三思计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
3 实验结果及讨论3.1 几何尺寸和孔隙率各组试样烧结前后尺寸变化如下表:表3.1 烧结前后几何尺寸和孔隙率变化编号 参 数 长度/mm宽度/mm高度/mm实际密度/g.cm -3相对密度/% 孔隙率/%烧前烧后烧前烧后烧前烧后烧前烧后烧前烧后烧前烧后150.00 50.00 10.02 10.00 5.805.806.8836.732 88.50 86.56 11.50 13.442 50.04 50.06 10.02 10.02 5.90 5.90 6.751 6.711 87.02 86.50 12.98 13.503 50.06 50.00 10.06 10.00 5.86 5.60 6.679 6.893 86.30 89.07 13.70 10.934 50.00 50.00 10.06 10.02 5.98 6.00 6.675 6.680 86.46 86.53 13.54 13.475 49.90 50.06 10.06 10.00 5.96 6.02 6.688 6.212 86.85 80.66 13.15 19.346 50.00 50.10 10.00 10.00 6.00 6.00 6.670 6.650 86.83 86.57 13.17 13.437 50.00 50.06 10.08 10.10 6.10 6.08 6.51 6.565 84.94 85.66 15.06 14.348 49.94 50.02 9.96 10.02 5.98 5.96 6.741 6.633 87.41 86.01 12.59 13.999 50.00 50.00 10.00 9.98 6.06 5.92 6.611 6.695 85.70 86.79 14.30 13.2110 50.00 49.90 10.00 10.00 5.90 5.80 6.753 6.595 87.51 85.46 12.49 14.5411 50.00 49.92 10.00 10.06 5.90 5.82 6.749 6.533 87.39 84.59 12.61 15.4112 50.00 50.04 10.00 10.00 6.04 5.90 6.642 6.743 85.98 87.29 14.02 12.7113 50.00 49.92 10.00 10.00 5.90 5.90 6.711 6.650 86.84 86.05 13.16 13.9514 49.92 50.20 10.00 10.12 5.70 5.74 7.02 6.656 90.79 86.08 9.21 13.92 由1—7组数据,铜含量在1.4%保持不变,得样品烧结收缩率随C含量的变化图3.1.1 烧结收缩率随C元素含量的变化由8—14组数据,碳含量在0.8%保持不变,得样品烧结收缩率随Cu含量的变化图3.1.2 烧结收缩率随Cu元素含量的变化(1)由表3.1的“相对密度和孔隙度”可知,经过烧结后,随着铜和石墨含量的变化,实验所得的相对密度和孔隙度其值的改变没有明显的规律,这应该与测试方法有关。
本次实验烧结前的密度采取的是先测量质量和几何尺寸后经计算求得的,而烧结后的密度是根据密度仪测得的,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密度不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并且烧结后样品的密度是经过磨砂过的,会导致其密度的不准确,从而所得的相对密度和孔隙度也不是很准确,该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
(2)由图3.1.1“烧结收缩率随C元素含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当含Cu量不变时,C含量增加,烧结收缩率基本没怎么变化,就第3组有明确的收缩率。
本次实验的收缩率是根据烧结前后的体积变化来计算的,但因为样品体积较小,尺寸测量时也没有很细心,很多微小变化没有记录,或者本次试验压制过程样品压制的较为好,烧结后体积没怎么变化,故样品收缩率没有明确的规律。
(3)由图3.1.2 “烧结收缩率随Cu元素含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当石墨含量不变时,Cu含量增加,烧结收缩率基本有下降的趋势。
这可用柯肯达尔效应解释,因为铜与铁的扩散性质不相同。
铜在铁中的扩散比铁在铜中的扩散快,铜溶解于铁形成置换固溶体,体积增大。
随着铜含量的增大,体积增大越明显,所以烧结收缩率降低。
3.2 洛氏硬度由于烧结铁铜的硬度较低,所以实验中测量其洛氏硬度(HRB),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测量结果如下表:表3.2 各组试样洛氏硬度值编号硬度值1硬度值2硬度值3平均值洛氏硬度185.0 86.0 85.0 85.32 74.2 74.0 77.2 75.13 76.3 76.8 78.2 77.14 77.2 77.6 78.0 77.65 78.0 77.5 79.0 78.26 78.5 78.9 80.5 79.37 60.0 67.0 62.5 63.28 66.1 68.8 70.6 68.59 62.5 70.9 74.4 69.310 70.0 69.9 70.2 70.011 73.2 79.8 80.2 77.712 77.8 82.0 87.0 82.313 76.5 73.9 80.5 77.014 67.4 73.3 80.3 73.7图3.2.1 硬度值随C元素含量的变化图3.2.2 硬度值随Cu元素含量的变化由表3.2 的“各组试样洛氏硬度值”及图3.2.1“硬度值随C元素含量的变化”和“硬度值随Cu元素含量的变化”可知:在Cu含量一定情况下,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试样的硬度基本也随之增加(除了1和7组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