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优质课一等奖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释词常识,掌握诗歌阅读技巧。

2.品味文字的语言,揣摩文字的形象,体会文字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抱负,培养关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形象,理解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抱负,培养关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形象,理解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抱负,培养关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以各种形式阅读课文,掌握单词的发音和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4、赏析课文。

(1)上片1)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2)诗人独立于此还看到了哪些风景?(见板书)]3)从这些景物——即词中的意象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意境?你发现这些景物的选取和描写的角度等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a、多角度地观察事物:远眺、近观、仰视、俯瞰。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感受意境,体悟情感。

2.通过品词读句掌握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3.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家国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品味语言,感受意境,体悟感情。

2. 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通过品词读句掌握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2. 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两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素裹红妆,指点江山,文字激扬,他就是今朝之风流人物,伟人——毛泽东。

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跟着毛泽东这首《沁园春·长沙》,一起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诗人崇高的心灵,感受领袖宽广的胸襟。

二、教学过程:(一)朗读——赏音律之妙录音范读——注意标识朗读时的轻重缓急诗歌正是由于它特有的音律、节奏,所以自古到今,才能被编为歌曲演唱。

首先让我们进入自由朗读环节。

自主学习步骤与要求有以下三点,首先请同学和录音一起朗读,感受音律之妙。

注意标识、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注意从语气的轻重,声音的高低,语速的缓急,感情是否充沛这四个方面来标识。

(二)诵读——赏画面之美朗读之后,我们感受到了词的音律之妙。

词的上阕重写眼前之景,下阕侧重追忆往事,表现作者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

结合全词,再次诵读,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用四字短语概括。

明确: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清代文人沈德潜曾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如果说文学是语言艺术,那么诗歌便是语言艺术中的极品。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

课后作业
• 鹰击(飞)长空 鱼翔(游)浅底
• 能否用“飞”来替换“击”,能否用“游” 来替换“翔”,请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
明确:“击”写出雄鹰展翅奋飞,
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的特点。
“翔”写出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 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的特点。
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万山红遍,
山上 层林尽染; 静 景
远眺
漫江碧透, 江中 百舸争流。
动 天空 鹰击长空, 景
近观
对 比

仰视 明
水底 鱼翔浅底,
俯视
万类霜天竞自由。
手法
运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俯仰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 手法)
这些景物营造出怎样的氛围?
• 这些景物营造出生机勃勃、 绚丽多彩的氛围。 (意境,用形容词)
请找找本诗中的意象 (景)
万 山 红遍

层 林 尽染

漫 江 碧透


百 舸 争流

鹰 击长空
鱼 翔浅底
描绘画面
•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 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 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 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 在的生活。
• 在景物的描写上运用了什么 手法?
追寻伟人足迹 立志成才报国
沁 园 春 ·长 沙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毛泽东诗
词的风格。
2.分析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并掌握描写景物的手法。 3.反复诵读,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 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朗读指导
三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04509_《沁园春长沙》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课件

04509_《沁园春长沙》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课件

建设省级优质课程资源库,整合 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推广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型 教育模式,打破地域限制,让优
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
加强与薄弱学校的对口支援与合 作,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与
交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024/1/24
2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1/24
27
13
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问题引导
教师提出问题或话题,引导学生思考 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提问
合作探究
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解决问题或完成 某项任务,如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难点 、探讨写作技巧等,促进师生之间的 深度互动和合作。
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或质疑,教 师及时回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 探究。
2024/1/24
06
教师团队建设与未来发展
2024/1/24
23
加强教师团队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课程,更 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交流活 动,锻炼教学技能,提升专业素养。
2024/1/24
邀请教育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 拓宽教师视野,增强教育教学水平。
14
04
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展示效 果
2024/1/24
15
多媒体素材选择与运用
图片素材
选用高清、生动的图片, 展示长沙的自然风光、历 史文化和现代发展。
2024/1/24
视频素材
精选与长沙相关的优质视 频,包括宣传片、纪录片 等,增强课件的视听效果 。
音频素材
选用与课件内容相匹配的 背景音乐和音效,营造恰 当的氛围。
01

2024版《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2024版《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课堂氛围营造与效果评价•课程总结与展望PART01课程介绍与背景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充满信心,展现出一种壮丽之美。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一首著名词作,创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时代背景:该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诗歌风格与特点豪放风格该词以豪放为主调,情感激昂,气势磅礴。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叙述,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信心。

情景交融全词在描绘长沙秋景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于时局的感慨和对于未来的期望。

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运用典故作者在词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和历史文化知识,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等语句,既展现了作者的博学多才,也增加了诗歌的厚重感和历史感。

PART02文本解读与赏析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2024版《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

2024版《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

CHAPTER《沁园春·长沙》是现代诗人毛泽东的一首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文学背景时代背景教学背景该词创作于20世纪初期,正值中国社会动荡变革之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作为公开课的教学内容,该词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和重要的教学意义。

030201背景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沁园春·长沙》的文学特点、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与技能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和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该词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审美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重点与难点重点介绍《沁园春·长沙》的文学价值、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分析词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该词的思想内涵和时代背景,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针对这些难点,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讨论、朗读、背诵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CHAPTER诗歌鉴赏的定义诗歌鉴赏是对诗歌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是读者与诗歌作者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

诗歌鉴赏的意义通过诗歌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的要求需要具备基本的文学知识和鉴赏能力,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对诗歌进行客观、准确、全面的评价。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倾向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知人论世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即寓“意”之“象”),把握意象的特征和寓意,进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意象分析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其音韵美、节奏美和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情境,体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和感悟。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1.投影片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诵读鉴赏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①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②生齐读,熟悉内容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明确:独立深思,忆旧言志。

④自由朗读,试行背诵。

(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检查背诵,若不能背,说明原因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3、鉴赏评价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后,我们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①联想设疑,制造悬念: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2024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

2024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

01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Chapter沁园春长沙诗词背景作者介绍01创作背景02诗词内容03公开课赛课背景及意义公开课背景赛课意义教学目标与预期效果02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Chapter诗词背景介绍诗词形式解读诗词意境赏析030201诗词鉴赏知识点梳理重点词汇及表达方式分析重点词汇表达方式难点解析与拓展延伸难点解析拓展延伸03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Chapter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实践案例分析提问引导结合课程内容,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情境模拟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运用图文并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音视频结合通过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网络资源利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进行模拟表演,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

即时反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互动投票器等,即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式课堂氛围营造策略04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Chapter1 2 3分组依据探究主题活动流程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安排学生展示成果分享环节展示形式01分享内容02评价标准03教师点评与总结提升点评要点总结提升教学反思05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总结Chapter学生参与度及表现评价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足之处及改进方向教学内容方面教学方法方面学生评价方面06获奖课件特色亮点展示Chapter课件设计理念及风格呈现突出诗词意境强调学生主体统一风格设计图文并茂,信息丰富直观大量使用图片图表辅助说明文字精炼准确交互性强,操作便捷高效多种交互方式课件支持多种交互方式,如鼠标点击、拖拽、键盘输入等,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沁园春长沙省级优质课一等奖

沁园春长沙省级优质课一等奖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 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 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 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 情入理,情景交融。
2024/5/6
一读文本. 文本之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体会感悟.赏画面之

2024/5/6
体会感悟.赏画面之

2024/5/6
体会感悟.赏画面之

2024/5/6
三读探究.析写景之
壮上阙写了哪些意象,用了哪些准确鲜明的词来概括它们的特点?
意象 山 林
江 舸 鹰 鱼
特点 效果 遍 红之广 染 变红的动态过程 透 水之清 争 千帆竞发 击 矫健有力 翔 轻快
沁园春.长沙
一位有为青年的豪壮宣言
2024/5/6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七绝·呈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2024/5/6
走近作者.领略伟

作者(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主席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024/5/6
了解背景.感时代主题
《沁园春·长沙》是作者于1925年晚秋, 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 ,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 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 势,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3篇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3篇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3篇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通过沁园春长沙教案学会划分诗歌的层次,再通过沁园春长沙赏析来层层深入地理解诗歌2、能力目标——学会观赏诗歌的画面美、通过朗诵沁园春长沙原文来培育朗诵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毛泽东的那种以国家为己任的伟人气概2学情分析本校学生为一般高中学生,学习习惯和语文诗歌基础较薄弱3重点难点1.通过品尝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3.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4.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诗歌上片的主要内容2.领会诗歌上片写景的手法及其效果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鉴赏诗歌的四副图景(一)诵读观赏⒈结合观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⒉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布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

"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扬慷慨,布满自信,语速稍快。

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立""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词作用的词语,绽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力求背诵全篇。

(二)整体感知思索: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依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争论、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
跨学科研究
《沁园春长沙》可以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研 究,以更全面地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创新与发展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沁园春长沙》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发 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读者的期待。
THANKS
感谢观看
历史价值
《沁园春长沙》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 ,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
传承与发扬
随着时间的推移,《沁园春长沙》的文学地位将更加稳固,其传承与 发扬对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后人的影响
01
启示与借鉴
《沁园春长沙》对后人的启示在于其独特的创作手法、深邃的思想内涵
思乡之情
诗歌中还蕴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 情,通过回忆和描绘家乡的景色来表 达这种情感。
03
《沁园春长沙》的课堂应 用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
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与《 沁园春·长沙》相关的历史背景和 图片,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更好
地理解诗歌内涵。
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 绕诗歌的主题、意象、语言特点 等方面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
革命思潮
这一时期,中国正经历着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全 国上下都充满了革命的热 情和思潮。
农民运动
湖南等地爆发了大规模的 农民运动,毛泽东等共产 党人正在领导农民运动, 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
个人背景
毛泽东的经历
毛泽东在1925年回到湖南老家韶 山,深入了解农民的生活和疾苦 ,这对他创作《沁园春长沙》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独特的视角
作者从独特的视角出发, 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 为一体,使意象更加鲜明 。
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具有表面的 意义,还蕴含着深刻的象 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时 代和社会的感慨。

2024版全新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4版全新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4全新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目录•教学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教学资源与技术支持•教学效果与反思总结•成果展示与推广计划01教学背景与目标介绍《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作者毛泽东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文学背景课文分析课程要求对诗歌进行详细的文本解读,包括意象、意境、语言风格等。

明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要求。

030201沁园春长沙课程背景学生需求与特点分析学生认知水平评估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

学生情感需求分析学生对诗歌中情感表达的需求和期望。

学生能力差异关注学生之间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差异。

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包括诗歌鉴赏、意象分析、情感体会等。

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与任务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剖析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分析和情感体会,以及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针对这些难点,教师需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02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整合教材内容,梳理出诗歌的背景、作者介绍、诗歌赏析等关键知识点。

拓展相关文学知识,如引入同时代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挖掘诗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知识点整合与拓展情境导入与激发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如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沙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通过朗诵、配乐等方式营造诗歌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采用小组讨论、提问等互动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

合。
赏析名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是眺望之余一个有力的 哲理性的概括,透露出词中写到的枫树、鹰、鱼 等,及那些未写出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即使是 在“寒秋”里,仍在不断地变化着、发展着、斗 争着。而且,正是这种变化、发展和斗争,它们 才显示出无限的生机和美丽,特别是一个“竞” 字,把意境开拓得极为广阔,把“万类”描绘得 极富有生命力量,透过这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联系当时的政治形势,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时代气 息,想起了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看 到了当时革命者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冲决一切 罗网的战斗风貌。
朗读上阕第三层,然后回答问题: 赏 析 ( 三 )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这一层采用了什么句式? 在词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三、概括上阕的意思。
一、“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如何理 解写景诗句和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
怅:写出诗人面对大自然的自由自在、生机勃勃、绚丽
五、试分析湘江秋景中的意象,体会其中 的情感。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提 示 看啊!深秋时节的群山 ,层 层叠叠的枫树林,叶子全都像染过 一样,红成了一片;湘江的流水, 碧绿通透,无数的船只在你追我赶。 矫健的雄鹰,在广阔无限的天空展 翅飞翔,活泼的鱼群,在清澈见底 的江中,遨游自如。万物在深秋季 节里都在争取自由,显露出蓬勃的 生机。
“万”
提 示
“遍”
写出红之广
写出山之多
“层”
“染”
既写出了山势的起伏,也写出随 之而形成的林木的高低。 山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拟 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漫”
提 示
“透”
写出湘江水面的深而宽阔。 写出江水的澄澈,水深而洁。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教案|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教案|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

《沁园春【教学目标】长沙》教案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3、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1、语言品读法。

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他更是一位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篇章中的一篇——《沁园春长沙》。

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

他一生著述很多,著名的论文有《纪念白求恩》《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别了,司徒雷登》等;他创作了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其中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沁园春。

雪》。

三、背景介绍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四、介绍词的有关知识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题材,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每一首都有词牌。

不同词牌规定着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一等奖共1课时1*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1教学目标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2学情分析同学们在初中有学过毛泽东诗词和有关秋景的诗词,但自古逢秋悲寂寥,同学们一定对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不熟悉,对现代词也不熟悉,这是要重点讲授的地方3重点难点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沁园春·长沙同学们在初中应该有学过毛主席的诗歌以及有关秋天的诗作,毛主席的诗歌通常给人豪迈激昂之感,面对着自古悲寂寥的秋天,我们的诗人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2【讲授】讲授二、写作背景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三、关于词的知识。

1、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

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既然“沁园春”是词牌,那“长沙”,就是这首词的标题。

3、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

4、词的分类: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四、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1.听录音,正音。

舸寥廓峥嵘稠遒遏五、赏析课文上阕:请问:上片描写了几幅图?请概述。

明确:独立寒江图、湘江秋景图(先分析诗句,再导出每幅画的名称)1、鉴赏第一句: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1)起句“独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

这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因素。

所以可以概括为独立寒秋图。

(2)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

那么,那位同学能把它按正常的语序调整好,并把词的大意说一下?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词意: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3)思考讨论:“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明确:不能。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使人中流砥柱的气概。

联系当时背景,诗人遭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何等的坦荡从容!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

这是他政治革新失败以后,被贬到永州后写的,表露了他决不妥协的决心。

一个“独钓寒江”,一个“独立寒秋”,意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具体研习第二、第三句:描绘绚丽壮观的秋景图,即湘江秋景图。

(1)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明确:万类霜天竞自由。

共7句。

在古诗中,这叫一字起领,俗称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

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请同学读一下。

注意“看”是领字,要稍顿,以下几句要读的抑扬顿挫,最后一句是哲理概括,要读出感叹之情。

)(2)这里诗人看到了哪些内容?找同学读一下。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现在大家来找一下,“看”字统领了那些意象?(山、林、江、舸、鹰、鱼)(3)在这几句中,那些字用得好?为什么好?明确:遍、染、争、击、翔万山红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也就是像火一样的枫林。

遍:写出红之广。

这一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什么?(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因为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大有燎原之势)。

层林尽染: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

联系: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染:用了拟人的手法。

古人早就用了“染”字来描绘秋林,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即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

一个“染”字就把一带枫林彷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描绘出来。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

描写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场面。

漫:写出江水满溢之状。

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鹰击长空:击,能否改为“飞”字?明确:不能。

击:把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地拍打天空的那种矫健的勇猛的雄姿绘显出来,“飞”太一般了。

鱼翔浅底:“翔”是不是改为“游”更准确一些,鱼怎能像鸟一样飞翔呢?明确:“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

蓝天倒影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好像在天空中游动,好像飞翔一样。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酣游时的那种轻松自如的神态。

万类霜天竞自由:竞:竞争、竞赛。

竟:出人意料。

(板书:竞、竟)由眼前之物一下子扩展到世界万物,并作了哲理性的概括。

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的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争自由吗?照此理解,可以认为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问)是号召和呼唤。

(4)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怎样?明确: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刹人”等等。

这么一副绚烂的秋景图,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的呢?明确:有远有近,有仰有俯,有动有静,有颜色的对比(红,碧),有动作的对比(击、翔)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明确: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

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5)品读上片最后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A:面对着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为什么会感到“怅”呢?(联系时代背景)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

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

于是他就开始了“问”。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感情?明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板书:问:谁主沉浮)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

(板书:景中寓情,情中显志)六、课堂小结。

上片写景,借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体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

七、作业:背诵全词。

1*沁园春长沙课时设计课堂实录1*沁园春长沙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沁园春·长沙同学们在初中应该有学过毛主席的诗歌以及有关秋天的诗作,毛主席的诗歌通常给人豪迈激昂之感,面对着自古悲寂寥的秋天,我们的诗人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2【讲授】讲授二、写作背景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三、关于词的知识。

1、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

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既然“沁园春”是词牌,那“长沙”,就是这首词的标题。

3、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

4、词的分类: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四、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1.听录音,正音。

舸寥廓峥嵘稠遒遏五、赏析课文上阕:请问:上片描写了几幅图?请概述。

明确:独立寒江图、湘江秋景图(先分析诗句,再导出每幅画的名称)1、鉴赏第一句: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1)起句“独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

这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因素。

所以可以概括为独立寒秋图。

(2)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

那么,那位同学能把它按正常的语序调整好,并把词的大意说一下?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