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破坏的经济学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与经济学》期末论文

题目:生态环境破坏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环境污染和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21世纪人类将要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从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从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三重转变。本文从经济学角度结合实例对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经济学分析治理建议

2012年11月2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8次缔约方会议在卡塔尔多哈开幕。多哈气候大会计划持续12天,来自近200个国家的17000余名官员、学者以及非政府组织成员将参加此次大会。各国在大会上就全球气候变暖、碳排放与减排等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由此可见,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人类正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向迈进。

一、生态环境破坏与《环境保护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这一时期,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物种灭绝等都日益严重。同时,政府、企业、人们都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另外,国务院还颁布了一系列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行政法规。这足以见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立法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共6章,包括总则,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法律责任和附则。主要内容有:①适用范围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等。该法规定应防治的污染和其他公害有:废气、废水、废渣、粉尘等。②通过规定排污标准,建立环境监测、防污设施建设三同时,交纳超标准排污费等制度,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二、生态环境破坏的经济学分析

1.从公共物品与外部性方面进行分析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河流、大气层、海洋及许多的森林和山地等环境资源被认为是公共物品,其产权非私人所有,产权没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和消费者都可以把废气排放到大气中,把废水排放到公共拥有的河流中,把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堆放在公有的场地,森林被人们过渡砍伐。结果是环境被污染、生态被破坏。

由于生态环境是公共物品,它的产权是不明确的,每个人都有使用的权利,这就必然产生经济的外部性,导致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而这种外部性大多都是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负外部性,表现出来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用下面一张图来分析。

MSC 表示边际社会成本,MC 表示边际私人成本,其差额就是边际外部成本。在左图中,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q1,价格等于MC ,而有效产出为q0,价格为MSC 。也就是说,人们利用环境生产得到利润最大化也就是q1,而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也就是q0.这时q0小于q1,而价格MSC 大于MC ,使得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当个体或企业行为所引起的自身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自身收益大于于社会收益时,负外部性产生。其现实表现就是污染产品生产过多导致污染超标,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2.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分析

假如一家钢铁企业生产钢铁,冷却钢铁的水没有经过之理就排入河流,这样这部分治污的成本会反映在价格上就是价格比较低廉,这时消费者的需求就高。这时,企业看到这种情况就会增加生产,排放更多的污水,使环境更加恶化,生产更多的钢铁来满足需求。假如企业采取先进的治污技术,会造成成本增加,商品价格就会上升,销量就会下降,企业收益减少。因此,环境污染的增加是由于消费者寻求低价商品、生产者追求利益最大化引起的。

3.从博弈论进行分析

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决策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决策问题及均衡问题,也是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及合作的理论。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一个经典案例。它是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环境污染的问题也可以利用囚徒困境的思路来分析。我们把环境污染现象理解成为一个“囚徒困境”,假设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污染,企业A 和企业B 都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他们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采取对环境污染比较大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不主动增加环保投资。A 、B 两个企业,其选择策略可以是污染环境降低成本、增加环保投入。假如他们的收益的博弈矩阵如下:

B 企业

在这个博弈矩阵中,若A 、B 两个企业都选择降低生产成本,没有采取减排措施,将污染物直接排放至空气中,从而造成环境污染,这样他们都可以收益1个单位。假如A 或B 中的一家选择保护环境,采取更加先进的污染物排放技术,这样选择保护环境的企业则会比没有保护环境的企业少收益0.2个单位。假如两家企业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样他们虽然收益是相通的且比选择污染环境所获得的收益要少,但是社会总收益是将低的。

此时,企业的纳什均衡为(1,1),即双方都选择最优策略——(污染环境,污染环境)。因为这样两家企业会获得更高的利益。社会总收益也是增加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个国家发展的起步阶段,经济发展十分迅猛,而环境却日益恶化。这时,政府一定是支持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因为这样社会的总收益增加迅速,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这与现实中一些国家的做法是相一致的。

三、治理措施

1.设置排放标准,转让排放许可证,收取排污费。

污染环境

保护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