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全优精品导学资料 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全优精品导学资料 新人教版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一、考点解读生态系统部分对知识点的考察侧重于对各种成分的特点及其关系、生态系统功能等知识、能量流动的内涵及其相关图解的考察。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侧重于全球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等知识的考察近年的高考试题在题目内容上与实际生活联系很多,比如酸雨、赤潮、富营养化、臭氧空洞、沙尘暴、土地沙漠化等。

还有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也有考察。

因此,本专题是高考的热点!二、重点难点易错点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属于异养型生物。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注意以下几点:⑴生产者不仅指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还包括硝化细菌、硫细菌等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

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如寄生植物菟丝子属于消费者。

⑵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腐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

一些微型动物,如鞭毛虫,土壤线虫等也属于分解者。

⑶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腐生动物、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也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前提。

2、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最常见的食物链是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捕食链。

分析食物链时应注意:⑴组成: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参与构成任何食物链,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链。

⑵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它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

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

⑶每条食物链的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同一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要根据所在的具体食物链来确定。

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中,不占营养级。

必修三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必修三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 能、多样性与稳定性等知识。 (1)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介绍了生态系统的 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 物网。 (2)对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名词概念多, 是本章的难点,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则是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与无机环境 之间循环往复的运动,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 统一性。

1.线索指导 (1)以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实体为主线,串联 出结构及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 功能,从而达到对稳定性机制的全面理解。 (2)以生态系统稳定性实现这一原理为主线, 分析各种结构成分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 信息传递中的功能。


2.重点关注 (1)生态系统的结构 根据实例,从组成成分入手,在分析其相
互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 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源头、途径、传
递效率及有关的生理过程,分析能量流动和

(3)信息传递 在理解信息概念的基础上,认识信息的种
类和意义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4)稳定性 注意理解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内在原因,
再进一步分析稳定性的分类、大小、破坏和 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 作用。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
稳定性的概念、类型,重点分析了生态系统 稳定性的原因。
新课改自主命题在本章呈现以下特点: 1.这两年高考都涉及本章内容,多数以 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广东单科卷中也出现 非选择题的考查形式,且比重较大。 2.高考中多从实例导入,分析各种成分 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或者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等。如2009、2008年广 东和山东以选择题形式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进行了考查。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笔记)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笔记)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 1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可大可小,把地球看做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2.类型:二、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群落)(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

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缺乏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2)生产者:①定义:能直接利用光能(或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把光能(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化学能的生物。

⎯⎯⎯⎯⎯ 不同+同种→种群 ⎯⎯⎯→群落 ⎯ 无机环境→生态系统 个体 ⎯⎯⎯②作用:使无机环境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进入生物群落。

③同化作用类型:自养型(生产者包括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等。

④地位: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基石),是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

(3)消费者:①定义: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的依靠生产者的生物。

②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等有重要作用。

③同化作用类型:异养型(消费者主要是捕食和寄生的生物:牛、菟丝子等)④分类: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二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三级消费者等⑤地位:非必需,但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4)分解者:①定义: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生物。

②作用:使生物群落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促进物质的循环。

③同化作用类型:异养型[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大多数细菌、真菌、部分动物(蚯蚓、蜣螂等)]④地位: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

(使有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否则会导致垃圾成堆,生态系统崩溃。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

5.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和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6.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一些营腐生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一、生态系统的X围1.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X围生态系统的空间X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连线]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③实例:(2)食物网①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的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①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②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2)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5)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6)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2.某自然保护区里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看不见的微生物以及水和光等无机条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物种解析:选C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分章汇编(含解析)必修3 第5、6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分章汇编(含解析)必修3 第5、6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013广东卷)5.图2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答案】A【解析】由于鲈鱼以鱼a、鱼b为食,鲈鱼产量增加,鱼a、鱼b两种土著鱼减少,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故A正确;土著鱼与鲈鱼是捕食关系,不是竞争,故B错误;根据营养关系,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故C正确;根据营养关系,浮游植物总量应该先减少后增加,故D错误。

(2013四川卷)6.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答案】B【命题思路】本题借“稻田生态系统”创设情境,实际考查《稳态与环境》中的知识理解推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

属于能力立意题。

【解析】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故A正确;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故B错误;C中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有差异,故C 正确;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此时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故D正确。

(2013全国卷大纲版)33.(11分)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巩固1.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相反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答案 B解析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因此,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且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因物种单一,其恢复力稳定性差B.发菜没有叶绿体,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第一营养级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D.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答案 C解析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发菜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强,所以C选项正确。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的是( )。

A.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B.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D.受到污染的湖泊,死亡腐烂的鱼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答案 D解析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可表现为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等。

D选项表现为正反馈调节,最终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巩固提升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人教版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第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3一、单选题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是)(1..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A.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B.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C.限制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D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示意图,各代表一定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⑥2.)(.从能量关系看=+⑤A①②.都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⑥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②/D③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3..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乙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的能量就越少B21.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C.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D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4.(.向一个湖泊引入水葫芦A.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干扰B.捕捉农田里的蛇C.为了杀灭害虫,大量喷施农药D.如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5.(.②③⑥A.④B.⑧C.①⑤⑦D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6..蝙蝠的回声定位”“A.萤火虫发光B.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C.雄鸟的求偶炫耀”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7..细胞与细胞之间A.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B.种群与种群之间C.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示意图,要使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最高营8.养级的食物链和生物和之间的关系分别是)CE(.,捕食和竞争A→B→C→E A.,竞争和捕食A→B→E B.,竞争A→DC.,捕食和竞争A→E→CD下面的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图曲线29.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衍情况,且已知种群为自养生物,三个种群间存在捕Ⅰ3食关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在生态系统中,图中种群、、依次属于图中甲、乙、丙表示的生态系统成分 1 Ⅲ2AⅡⅠ.大气中的只有通过图中的光合作用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XCOB1 2落.图中与丙中图示生物类群都是异养需氧型的,图中的三个种群都是需氧型的2C Y1.图中三个种群的增长方式都是型,至年间的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Ⅱ“S”2D5 7分析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此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B.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C.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D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11..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A.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是行为信息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种群繁衍同信息传递无关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的是)(12..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A.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C.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如图是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13..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大A.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大B.流入兔体内的能量至少占绿色植物总能量的10%C.流入兔体内的能量包括兔自身呼吸散失的能量D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14.蜀岗西峰的所有蒲公英茱萸湾的全部生物瘦西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凤凰岛的④①③②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PPT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PPT

6、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营养功能划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它应属于( 分,它应属于( D ) A.生产者 生产者 B.分解者 分解者 C.消费者 消费者 D.因细菌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因细菌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 流动》
问题探讨
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那样, 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那样,流落在 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外, 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外, 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 有一只母鸡和15kg玉米。为了有较长的时 玉米。 有一只母鸡和 玉米 间等待救援,你将采取下列哪种方法? 间等待救援,你将采取下列哪种方法? 方法1:先吃鸡,再吃玉米。 方法 :先吃鸡,再吃玉米。 方法2:先吃玉米, 方法 :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 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请把下面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 关系表示出来
田鼠 农作物 第一营养级 昆虫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蛇 猫头鹰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 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 消费者
请同学们注意: 请同学们注意: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 起点总是生产者,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 动物所食的动物。 动物所食的动物。 每一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2. 每一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 处在第几位即为第几 营养级。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 营养级。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 各种生物所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3.各种生物所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种生物, 4. 同种生物 , 所属消费者级别和所处的营养级级别 一定是不同的 消费者级别+ 营养级别) 一定是不同的。(消费者级别+1=营养级别)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北极苔原、沙漠、农田、人造林等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分越多→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大,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例如:热带雨林、海洋等生态系统。
2.恢复力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
原状的能力。 提醒:可理解为“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它已超过了 自
(2)特点:恢复的时间与速度,由破坏或干扰程度大小决 定。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P109: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 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这种综合调控能力有哪三种表现?
①结构稳定:指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在种类和数量上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
②功能稳定: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 输出基本相等。
③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在动态的 变化过程中。
但有例外,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弱 (如热带雨林);也有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 弱的(如北极苔原、人工生态系统)。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P111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 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 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课本P112-113练习:
一、基础题:
1.(1)√ (2) × (3) √
2.答案: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1、8);人 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6、7、9、11);陆地生态系 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1、2),较弱的是(3、5、 6、7、11、12);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严重破坏后,恢 复较快的是(4、9),恢复较慢的是(8、10)。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 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 增强 (填“增强”“不变”
或“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 分解者 (填“生产
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 不能 (填
解析: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其代谢产物并 非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故 A 错误;生产者的代谢产物并非都 可作为人的食物,如人吃蔬菜、水果时并不是把所有的都吃了, 故 B 错误;人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分解者及其代 谢产物有的可以作为消费者的饲料,故 C 正确、D 错误。
8.下列关于各生物成分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可以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 所以可以没有分解者 D.从理论上讲,可以没有消费者,但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一 般都含有消费者
“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解析:(1)图中涉及鹰的食物链有 4 条:植物→兔→鹰、植物 →兔→鼬→鹰、植物→鼠→鹰、植物→鼠→鼬→鹰,鹰占第三和第 四营养级;兔和人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同时还有竞争关系(它们 都以植物为食);鼠疫杆菌寄生在人身上,因此为寄生关系。(2)寄 生在鼠身上的跳蚤一般不会导致鼠的死亡,而鼬捕食会直接影响鼠 的数量,因此鼬的影响更大;大量捕杀鼬使鼬的数量大量减少,从 而使鼠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故种内斗争增强。(3)蘑菇分解植物 的残体,因此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植 物利用的是光能。
解析: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动物的排遗物会 堆积如山,生态系统会崩溃。
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D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习题: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习题: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缘由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或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______。

2.缘由: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____________。

3.调整基础:________调整。

4.实例。

(1)河流:稍微污染⎩⎪⎨⎪⎧⎭⎪⎬⎪⎫沉降化学分解 的分解消退污染—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2)森林:鸟类数量增加害虫数量 鸟类数量削减害虫数量5.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是________,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_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会快速丢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答案:1.保持 恢复 力量 2.自我调整力量 3.负反馈4.(1)物理 微生物 (2)增加 削减 5.有限的 肯定限度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及其提高措施 1.类型。

项目抵制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________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_____________的力量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______后____________的力量特点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______,自我调整力量就______,抵制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少,食物网越简洁,恢复力稳定性______项目抵制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实例热带雨林中假如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削减,将由这个养分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使整个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河流与土壤若被有毒物质稍微污染,通过自身的________,可以很快恢复;若被重度污染,河流和土壤的________稳定性就遭到破坏了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把握对生态系统___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当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___的协调。

答案:1.抵制 保持原状 破坏 恢复原状 简单 越强 越高 净化作用 恢复力2.(1)干扰的程度 自我调整力量 (2)物质、能量 结构与功能三、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看其稳定性1.目的要求:设计并观看人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归纳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归纳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比较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这三 大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大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相互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总是在完成接收信息、处理信息、 信息传递相互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总是在完成接收信息、处理信息、 利用信息,从而实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下表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利用信息,从而实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下表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目 特点 范围 联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总是双向 的 生物之间、 生物之间、生物与 环境之间
2.生态系统的功能 2.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 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的范围 3.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1)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2)生态系统的大小依据不同需要而划分, (2)生态系统的大小依据不同需要而划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生态系统的大小依据不同需要而划分 系统是生物圈,最小的可小到一个小的生态瓶。 系统是生物圈,最小的可小到一个小的生态瓶。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均具有维持自我稳定的能力,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均具有维持自我稳定的能力,其稳定性包括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与该 系统生物的种类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系统生物的种类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当外来干扰超 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甚至消失。 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甚至消失。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汇总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汇总

必修三第五章丨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汇总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营养级: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级,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则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抵抗力就越强。

(如果有某种生物消失,就会有其它生物来代替。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①如果生产者减少或增多,则整条食物链的所有生物都减少或增多。

②如果蛇减少,则会发生如图所示情况。

四、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概念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二、能量流动的过程1、一般研究能量流动都以种群为单位。

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一个来源---太阳能,三个去向---主要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次是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被下一级吃掉),最后给分解者。

2、特点:(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一般营养级不超过5个);当次级消费者食用生产者超过最大传递量(20%)时,生态系统会被破坏。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解析版)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解析版)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解析版)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解析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功能性单位。

它包括了一系列相互依赖的生物组成部分,如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物系统。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其稳定性的重要性。

1.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范围内相互关联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而非生物环境则涵盖了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

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生物群落层、生物群落组分层和个体层。

生物群落层从整体上描述了不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生物群落组分层则包括了不同种群所在的不同位置和功能;个体层则关注于生物个体的特征与生物群落中的角色。

2.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提供了多种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能源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服务。

能源流动指的是光合作用和食物链中的能量转化。

光合作用使得植物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以供其他生物利用,而食物链则通过食物间的能量传递实现多级能量的流动。

物质循环包括了碳、氮、水和矿物质等元素的循环。

生物通过呼吸、光合作用和分解等过程参与到这些循环过程中,使得有害物质得以转化或降解,并保持了环境中的物质平衡。

生物多样性维持是指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生物种类之间的平衡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不仅能够提供美观的自然景观,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自然资产和生态功能。

例如,森林可以提供木材和空气净化等功能,湿地可以提供水资源调节和防洪防风等功能。

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面对各种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适应自然变化、抵抗外部冲击并恢复到初始状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生物组成的复杂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PPT精品课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PPT精品课件

• 例2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等材料制作了2个生态 瓶(如图所示),并用凡士林将广口瓶密封,观察其稳定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 生态系统
• (1)每个生态瓶构甲成一个 甲瓶有光,其照,中植各物种能生进物行存光合活作用
• 时间更长的是 是
CO2等瓶无,机原物因
物质循环 。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 施
设计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 目标:通过动手自制小型生态瓶(缸),认真观察记录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思考:1.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成分有哪些? 2.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无变化?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 施
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结构和功能发展要协调的重要标志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的温度;便于观察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 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生态缸的采光用散射光
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 多,个体不宜太大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容易适应新生态环境,减少对O2的消耗, 防止O2的产生量小于消耗量
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取决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协调 关系
观察指标: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影 响稳定性的因素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 施
分析下列生态缸设计的相关要求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 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制作同煤一中张海波李晓琴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目标导引知识目标: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

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生物学中的问题。

方法目标:掌握食物链的书写的方法。

德育目标: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问题导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品的民间谚语和成语,在其中一些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比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来源于古代故事的一句成语,其中蕴涵的生物学知识你知道吗?【问题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中包含生态系统的哪些成分?你认为生态系统中还应有哪些成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课前自悟:课中醒悟:课后感悟:【问题二】请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以及这三种生物的营养级别和消费者级别。

你认为在书写食物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课前自悟:课中醒悟:课后感悟:【问题三】如果黄雀被人们大量捕杀,你认为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如何变化?课前自悟:课中醒悟:课后感悟:分层导练【课堂基础训练】1、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 )A 、生态系统B 、种群C 、生物群落D 、食物网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 、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C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3、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 .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⑤ 【课后拓展训练】1、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 A 、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生产者和消费者 C 、生产者和分解者 D 、生产者和人2、下图表示除分解者外有5个物种(U 、V 、W 、X 、Y )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箭头表示捕食关系。

必修Ⅲ《稳态与环境》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必修Ⅲ《稳态与环境》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 产 上 信 息 传 递 的 应 用 , 以 加
生 产 上 的
出 信 息 传 在 农 业 生 产 中 。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①体会科学发现的严谨 , 获得成功体验 。 ②认 中的 应 用 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③感受大 自然的奥妙 , 认识生物科学
的价值 , 乐于学 习生物科学 。
二、 学情分析
2组织 学生结合课 上提到 的 实 . 学 生 分 析 出信 息传 递在
例 和 生 活 中 其 他 的 实 例进 行 归 总 结 归纳 生 态 系 统 中的
纳 总 结 . 师补 充 : 教 作 用 ,锻 炼 他
二 、 息传递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离不 信 ①
在 生 态 系 统 开 信 息 的 作 用 。
③调 节生物 的种 间关系,维持
生 态 系统 的 稳 定 。 学 生 通 过 对 信 息 传 递 在 生 态 回 答
导学 生通 过 自
息 传 递 是 生 态
学过程中精 心设置 问题 , 搭建学生 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 的桥梁 , 培养学生理性 的思维方式 。3充实教材内容 , . 使学生在知识方面和实验 设计能力方而得 以拓展和提升。

引雄 蛾 前 来 交尾 。但 该 实验 不 织 学 生 上
组 计的 能 力
精 神 和 实验 设

够严谨 , 因为没有对照。
台汇报 并 3给 出 实 验 目的 、 理 、 料 。 引 导 学 生 . 原 材

让 学 生 以小 组 讨 论 的 形 式 设 计 点评 1介 绍 信 息 传 递 的 过程 , 师 . 教
生态系统的两 个重要的功能外又补充的新的功能。就本节 内容来说 , 对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学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学案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夯实基础】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概念把握: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理解:生态系统并不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简单相加,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地整体。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全部记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作用: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提供必需的生存资源。

2、生产者:①例子: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藻类植物(如绿藻、红藻、硅藻、海带)、光合细菌、蓝藻以及硝化细菌等。

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也一定是生产者。

②作用: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硝化细菌是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③地位:生产者是生态系统建立得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

3、消费者:①例子:包括绝大多数的动物,菟丝子以及很多的微生物(如:麻风杆菌、结核杆菌,所有的病毒)。

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营寄生性生活的生物一定是消费者。

②作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③地位:理论上可以没有。

4、分解者:①例子:所有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如:蚯蚓、蜣螂、乳酸菌、酵母菌以及大型的食用菌蘑菇、木耳等。

分解者也是异养型生物。

②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

③地位:必不可少的成分,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很快就会崩溃。

★请画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关系图:(同时还要掌握判断方法)(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也形成的联系,称之为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理解、无需记)2、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3、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

★食物网这里常考的题目类型:①数食物链的条数;②确定某些生物所处的营养级;③判断生物间的关系;④分析当某种生物数量变化时,对其它生物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晨背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2、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和有机物等。

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营养方式:自养型(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型)作用: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光能转化为化学能;;②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2、生产者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也是必备成分生物种类:(1)绿色植物(主要);(2)光合细菌和蓝藻;(3)化能合成细菌,如硝化细菌、铁细菌营养方式:异养型作用:①加快物质循环;②利于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3、消费者地位:生态系统最活跃的部分生物类型:(1)绝大多数动物;(2)营寄生生活的植物(如菟丝子)细菌和病毒:(3)食虫植物营养方式:异养型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4、分解者地位: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生物种类:(1)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2)腐生动物,如蜣螂、蚯蚓等(注:(1)植物≠生产者:菟丝子属于植物,营寄生生活,是消费者。

(2)动物≠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3)细菌≠分解者: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5、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1)根据双向箭头“”确定两者肯定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2)根据箭头指向判断各成分①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②有三个指入,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③一个指入为消费者,两个指入的为分解者晚背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草鼠蛇鹰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1)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2)某一营养级生物: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是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

(3)食物链的不可逆性: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4)不参与食物链组成的成分: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6)一条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2、食物网①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取决于生物数量。

②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狼在该食物网中分别位于第三、第四营养级。

③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④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1)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相关生物都减少。

(2)“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从减少的生物开始分析其他生物数量的变化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晨背四、能量流动、1、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输入能量)。

(2)总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渠道: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传递能量)。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三个去向(1)呼吸作用消耗; (2)下一营养级同化;(3)分解者分解。

①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

②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③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能量传递效率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一般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5、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首先需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①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 获得能量最多⎩⎪⎨⎪⎧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②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需最少能量⎩⎪⎨⎪⎧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需最多能量⎩⎪⎨⎪⎧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6.研究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晚背五、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的过程。

①循环的对象:化学元素。

②循环的范围: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③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往复循环利用2.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有机物(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CO2(主要)。

(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途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4)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动植物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含碳有机物;(6)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渠道:食物链(网)(7)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8)与之有关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①形成原因: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了大量CO2;b、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CO2的调节能力②影响:导致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两个关系(1)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2)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5、碳循环示意图中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方法:(1)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或大气CO2库:除双箭头外生产者只有出发的箭头,分解者只有接受的箭头,因此A为生产者B为大气CO2库(不能写“无机环境”)最后根据A→D,C→D,确定D为分解者,剩下的C为消费者。

(2)图2——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及C有多个单向箭头判断:A和C分别是生产者和大气CO2库。

根据A、B、D的碳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

(3)图3——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A和E,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CO2库。

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所以A为大气CO2库,E为生产者。

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

晨背六、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的三类信息(1)物理信息:包括声、光、颜色等。

(2)化学信息:生物依靠自身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如生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如孔雀开屏、蜜蜂跳舞等。

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方向和范围(1)方向:双向传递。

(2)范围:个体与个体之间、种群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3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晚背4、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全球环境问题:a.全球气候变化 b.水资源短缺 c.臭氧层破坏 d.酸雨e.土地荒漠化f.海洋污染g.生物多样性锐减5、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6、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8、物多样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9、可持续发展①定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是追求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发展。

②措施:a.保护生物多样性b.保护环境和资源c.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