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社会学概论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解析
社会学概论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解析社会学概论: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解析概述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一门学科,探讨社会中个体、群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影响。
其中,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是社会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本文将对它们进行解析。
一、社会结构的概念解析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它包含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关系、角色、地位和组织形式等。
社会结构的基本元素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它们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社会结构。
1.1 个体个体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通过与其他个体的互动来实现社会结构中的相互关系。
1.2 群体群体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它们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相互接触和互动。
群体可以根据成员的属性和目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家庭、学校、公司等。
群体内部的关系和组织形式构成了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1.3 组织组织是由具有明确目标和职责的个体组成,通过一定的规则和制度来实现这些目标和职责。
组织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形式,比如政府机构、学校、企业等。
组织的存在和运行也构成了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二、社会组织的概念解析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中的一种形式,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或群体组成,通过一定的规则和制度进行组织和管理。
社会组织可以是非正式的,比如家庭或者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正式的,如政府机构或者企业。
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具有以下特点:2.1 目的性社会组织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和职责。
比如企业的目标是盈利,政府机构的目标是公共管理。
社会组织通过明确的目标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2 规则与制度社会组织存在一定的规则和制度来指导成员的行为和活动。
这些规则和制度可以是内部的,如公司的工作流程;也可以是外部的,如法律和法规。
规则和制度的存在保证了社会组织的正常运行和秩序。
2.3 分工与合作社会组织内部的成员之间存在分工和合作关系。
胡荣社会学概论第9章社会组织
第9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涵义和特征一般来说,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与初级群体相对的次级群体(郑杭生,2002)。
本章是从狭义上进行理解的。
1.涵义:社会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为了实现特定社会目标而将社会成员有意识聚合起来,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单位,并执行一定社会功能的社会群体。
2.特征:目标特定而明确内部结构相对稳定组织成员关系理性化组织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片面性和间接性组织界限清晰二、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目标成员规范权威物质技术条件环境三、社会组织的类型1、美国功能主义的代表帕森斯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功能进行划分: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2、美国社会学交换学派的代表彼得•布劳和理查德•斯科特根据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不同,把社会组织分为四类:互利组织商业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组织3、美国社会学家爱桑尼根据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方式的不同,把社会组织分为三类: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4、爱桑尼还根据组织的专业化程度,将社会组织分为四种:专业组织半专业组织非专业组织服务组织5、根据组织有无正式结构或结构的紧密程度,可以把社会组织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6、国内学者对社会组织的分类,一般是建立在社会组织的本质是人们在各个生活领域中社会关系结合形式这一认识之上。
陆学艺将社会组织分为四类: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综合组织。
四、社会组织的功能整合社会,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满足社会成员各种社会需求凝聚力量,提高社会活动的效率【第二节社会组织的目标】什么是社会组织的目标组织成员努力争取达到组织所期望或设定的未来状况,即是组织的目标,它是社会组织的灵魂,也是社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一、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组织目标对组织和个人的发展具有导向性组织目标是制定和修正组织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组织目标影响着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二、社会组织目标的分类从时间上来说,社会组织目标有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
[全]杨文轩《社会学概论》第2版重点笔记整理
[全]杨文轩《社会学概论》第2版重点笔
记整理
社会学概论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本书旨在
提供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理解和解释社会的本质和
运作方式。
第一章: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群体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 社会学通过观察、调查和理论分析来研究社会现象。
- 社会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访谈、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等。
第二章:社会学的理论取向
- 社会学的理论取向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交互主义。
- 功能主义关注社会结构的稳定和功能。
- 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不平等和权力斗争的影响。
- 符号交互主义关注个体间的符号交流和互动。
第三章:社会化和社会控制
- 社会化是个体研究和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 社会控制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
- 社会控制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控制手段。
第四章: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
- 社会结构是由角色、社会群体和社会机构构成的。
- 社会组织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
-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对个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章: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
- 社会不平等是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
- 社会阶层是按照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划分的群体。
- 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对个体机会和资源分配产生影响。
以上是《社会学概论》第2版的重点笔记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内容请阅读原书。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2024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引言概述社会学概论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涵盖了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人类行为等方面。
本文将给出社会学概论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回顾和理解这门学科的关键概念和理论。
正文内容1. 社会学的定义与范围- 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群体、群体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旨在揭示社会的结构、功能和变迁规律。
-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等,涉及个人、小组、社会以及全球范围。
2.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用于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注重个体与社会交互中的符号使用和意义构建,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社会冲突理论:聚焦于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冲突的产生和影响,关注阶级、种族、性别等方面的社会不公正。
-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结构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社会行为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制和约束。
- 解构主义理论:质疑社会的固化观念和主流知识,关注权力和话语的运作。
3. 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 社会化:指个体在社会中通过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与价值观来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
-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的总和,包括家庭、教育机构、经济系统等。
- 社会群体:指由个体组成的具有一定共同性和互动性的集合体,如家庭、团体、社区等。
- 社会变迁: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变和改变。
- 社会问题:指对社会成员生活和社会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和情况,如贫富差距、失业问题等。
4. 社会学研究方法与技巧-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采集人们对某一问题的意见和态度,以量化的方式获取数据。
- 深度访谈:借助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深入了解被研究对象的思想、感受和经验。
- 实地观察:研究者亲自参与或观察研究对象所在的环境和行为,了解其真实情况。
-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和概括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总结。
社会学概论丨第四章 社会组织
• 2、组织的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
• 由社会组织内部的两种基本关系: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形成。
• 纵向关系是组织内部的层级关系,既是组织内部的某种分工,又是组织权力的 分配,形成指挥——服从关系,这种纵向关系的制度化就是纵向结构;
社会体系的基本单位,没有发达的社会组织就没有现代社会; • 第二、现代社会的运行是以各种社会组织为基础的,社会运行重要地表现为各
种社会组织的运行、发展和更替。社会组织的运行状况反映着社会的面貌。
• (二)现代社会组织的发展 • 发展的方向:正规化、规范化 • 一方面,组织规模不断扩大 • 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中的规则日益正规化和复杂化
•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类型的变化 • 背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国企向独立的现代企业回归,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企业所有制的政治含义在减
弱,不同所有制企业越来越被置于相对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 • 单位组织的社会功能在弱化,城市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在推进,社区组织得到发展; • 在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村民自治组织——主要是村民委员会和
• 横向关系是组织内部处于同一层级的不同部门、不同成员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 的关系,反映了处于同一层次、相互关联的不同部分之间在实现组织的共同目 标时所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反映的是组织内部同一层级的分工合作关系。这种 分工合作关系的相对固定化就是横向结构。
• 3、组织结构的功能 • 明确组织成员及部门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 有利于统筹组织资源,特别是组织的人力资源去开展活动; • 使组织内的分工合作关系制度化,有利于内部沟通与组织的运行,提高组织效率; • 有利于保持组织的统一性;
第五、六章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九、组织的管理模式
(一)家长制
1、特征
(1)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之手。 (2)分工不明,责任不清。 (3)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4)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5)终身制。
2、存在的条件 (1)传统手工作坊式组织活动。
(2)最高领导人有绝对权威。 (3)组织成员的臣民意识较浓。
(二)科层制
二、家庭的类型
①核心家庭:由父母及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 的家庭。
这种家庭规模小,权力集中,只有一
个权力中心,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因
此较为稳定。
②主干家庭:由父母或父母一方和一对已婚 儿女组成的家庭。
这种家庭由核心家庭演化而来,但比
核心家庭多了一个权力次中心。因此
稳定性较差。
③联合家庭: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 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仍不分家而组成的家庭。
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指组织中存在的 各种非正式关系的总和。
非正式结构产生的途径
①依靠血缘、地缘或故旧关系及共同兴 趣而形成的各种小群体。 ②由于日常工作中经常性的交往而形成 的熟人关系结成的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结构产生的原因
第一,正式结构难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 需求。 第二,正式结构难以应对突发情景。 第三,利益相同的成员局部或短期利益 受损。
负功能: 1.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 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 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2、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 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 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 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
社会学概论社会团体与社会组织的功能与特征
社会学概论社会团体与社会组织的功能与特征社会团体与社会组织是社会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并具有一定的特征。
本文将对社会团体与社会组织的功能与特征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社会学中的这两个概念。
一、社会团体的功能与特征社会团体是指由一群人构成的有着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共同行动的群体。
社会团体具有以下的功能和特征:1. 互助与支持:社会团体提供了社会成员之间互相支持和帮助的平台。
在社会团体中,个体可以获得情感上、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与满足。
2. 社会交往:社会团体提供了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和沟通的场所。
通过与团体成员的互动,个体可以满足社交需求、获得归属感,并建立具有亲密关系的社会网络。
3. 规范与凝聚力:社会团体通过建立一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来凝聚成员,规范团体内部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这些规范和价值观念促进了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4. 利益代表:社会团体可以作为成员权益的代表,维护成员的利益并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改变。
通过团体行动,个体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
5. 身份认同:社会团体有助于个体形成自我认同和社会身份。
通过与特定团体的关联,个体可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获取社会地位,并与其他团体建立相互关系。
6. 知识传承与学习:社会团体是知识传承和学习的重要场所。
通过团体内部的交流和共享,成员可以获得新知识、技能和经验,提高个人能力和素养。
二、社会组织的功能与特征社会组织是由一群人根据特定目的和任务而形成的有机体系,具有以下功能和特征:1. 协调与管理:社会组织通过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管理组织内的事务来实现特定目标。
组织内部的分工合作和有效的管理机制能够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成员的工作满意度。
2. 决策与协商:社会组织是集体决策和协商的平台。
组织成员可以通过参与决策和协商过程,共同制定组织的目标、规划和策略,实现组织成员之间的共识和合作。
3. 资源整合与分配:社会组织能够整合各种资源,包括财务、人力、物资和信息等,以支持组织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群体
第五章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群体一、社会群体的涵义和特征1.涵义1)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持续的互动而形成的、并对彼此行动有着共同期待的人群的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2)集群:成员之间往往是互不认识的,只是出于某种偶然相同的动机聚集到一起,其关系是临时性的,没有共同的期待和归属感没有相互的作用,无法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
2.特征①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
②群体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认识和期待。
③群体中一定有核心人物。
④群体本身具有直接、稳定和持久的社会关系。
⑤群体有一定的边界。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①正式群体是按照正式的社会规范建立起来并受正式规范所制约的。
现代社会各种组织都属于正式群体。
②非正式群体是一种是在成员个人倡议的基础上建立的自发形成的、无正式组织结构、无正式章程的群体,如朋友群、同乡会等。
非正式群体既存在于正式群体之外,也可以在正式群体内部形成。
2.内群体和外群体(“我群”和“他群”)①萨姆纳认为,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的,就是内群体。
②而那些由他人结合而成、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群体,就属于外群体。
3.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①所属群体也就是内群体,个人属于该群体的成员,并以本群体的规范作为自己活动的准则,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彼此互相影响。
②参照群体是指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
4.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三、社会群体的运行机制1.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吸引和聚集成员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影响因素•群体自身是否对其成员具有吸引力和成员个人是否感受到这种吸引力;•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能否保持一致;•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是否遵循一致性原则和互补性原则;•群体成员是否了解和信任其领导的才能,以及领导资格的取得是否具有合法性,甚至领导个人是否具有魅力;•群体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与威胁时,其凝聚力也会增强。
社会学概论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解读
社会学概论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解读社会学概论: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解读社会学概论是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它探讨了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
社会群体是由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相互依存关系并以一定形式组成的人构成的一种社会集合体,而社会组织则是人们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群体。
通过了解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转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社会群体的类型与功能解读社会群体是人们在共同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社会集合体,根据群体的不同特征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基于共同兴趣、爱好或特点的群体:这类群体的形成是因为群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或特点。
比如体育俱乐部、文化艺术团体等。
这类群体的功能包括满足成员的需求和共同享受某种爱好或特点的活动。
2. 基于共同身份和属性的群体:这类群体的形成是因为群体成员有着相同的身份和属性,比如种族、性别、职业等。
这类群体的功能包括为成员提供身份认同和保护权益。
3. 基于共同目标的群体:这类群体的形成是因为群体成员有着相同的目标,比如政治团体、慈善组织等。
这类群体的功能包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组织、协作和行动。
社会群体的功能是多样的,它既可以为个体提供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可以促进社会的改变和发展。
通过参与社会群体,个体可以与他人建立起联系,共同实现目标和利益。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解读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的而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群体,它具有更为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职能。
根据社会组织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政府组织:政府组织是由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组成的一种社会组织。
它的功能包括制定和实施政策,管理公共事务和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2. 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由一群志愿者或成员组成,为了公共利益而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
它的功能包括服务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等。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群体
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趣缘群体和志缘群体 血缘群体:因婚姻和血缘关系而结合成的群体,是最
早产生的一种群体类型。 地缘群体:长期居住在相近的区域里所结合成的群体,
基本形式是邻居。 业缘群体:因某一职业或工作的联系而结成的群体。
如工厂机关等。 趣缘群体:因人们有共同爱好和兴趣而结成的群体。 志缘群体:因人们的志向、信仰而结合成的群体。如
次级群体强调非个人、非情感的人际关系,要求成员 在群体活动中必须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
次级群体成员的成员以间接互动为主。互动不频繁, 一般时间比较短。
内群体和外群体(ingroups and outgroups)
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创造了内群体和外群体这两个词 语来分别描述成员对自己群体和别的群体的感受。
野餐桌旁聚集的人也可能是一个社会群体。也许是一 个家庭或者亲密朋友的星期日郊游活动。
群体的类型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以群体中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 为标准)
内群体和外群体(以群体的个体对该群体的关系和态 度为标准)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以群体的社会关系是否存在 严格规定为标准)
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以群体成员的实际归属和内在 愿望为标准)
库利最早使用这个词,primary=first,初级的意义是多 方面的,表示“对于个人的社会性和个人理想的形成 是最基本的”。
后来的学者把这个词扩大到用于有类似家庭纽带关系 的所有群体。例如,家庭、邻里、少儿伙伴、朋友圈 子、某些运动队、班级、政治上或经济上的亲密团体、 以及复杂社会组织内部的形形色色的非正式群体等。
领导风格的不同特点 专制型领导:领导是唯一可以决定群体政策和任务
分配的人。对成员的批评常有个人色彩。 民主型领导:政策的决定和任务的分配通过了群体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社会群体与组织
S o c i o l o g y o f H U S T第七章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是人们进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又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还是实现社会目标的功能单位,它们在社会系统的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章将介绍社会群体的定义、分类、主要结构和特性,以及作为社会群体基本类型的初级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群体一、社会群体的定义人类是一种社会动物,任何个人都不得不依靠他人来满足其物质和心理上的需要。
我们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吃饭、休息,到单位上和同事们一起工作、学习,闲暇时间和朋友们一同聊天、游戏……总之,人们的大量活动是在群体中完成,大量的时光是在群体中度过的。
正是因为社会群体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不可缺少的,所以它就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
不过,并不是任何人群体都可叫做社会群体,社会学里的社会群体概念有着更加严格的定义。
所谓社会群体(social group ),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所结成的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稳定集体。
它既是个人生活的基本单位(任何个人脱离群体就难以生存),又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实体。
社会群体不等于其组成成员的简单相加,它会形成一种完全属于自身的特性,区别于每个成员的个性、信仰和价值观。
社会群体具有如下区别于一般群体的基本特征。
(一)持续的互动。
社会群体的成员之间存在着持续的社会互动,他们的交往不是一次就终结了,其相互关系必然维持较长的一段时期,如家庭、邻里、朋友圈、机关、学校、公司等都是如此。
那些偶然碰在一起、暂时发生联系的人群,例如在书店、商店购书、购物的顾客,同乘一架飞机、一辆公共汽车的乘客,因交通事故而围观的人群等等,由于这些群体中的人们相互间不存在持久的交往,因而并不构成社会群体,它们只是简单的人群聚合体(social aggregate )。
此外,统计上按某种共同特征归类的人群体一般也不叫社会群体,如男人或女人、老年人或青年人、工人或农民等等。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群体概述解析
• 理解: • 1.家庭以婚姻关系为基本特征,婚姻是 家庭的起点和基础,是连接家庭的第一 纽带。 • 2. 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是连接家庭 中的第二纽带。 • 3.家庭以其成员的共同生活活动为存在 条件。 • 4.家庭是正式群体。
• (二)家庭的建立的基础——婚姻 • 1.定义 • 婚姻是男女之间依照社会风俗或法律的 规定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 • 2.婚姻的属性 • 自然属性:两性差别、性本能。 • 社会属性:克服主观随意性、符合社会 规范
• 3.婚姻的动机 • 自然因素:生理要求、延续后代。 • 社会因素:经济、政治、职业、感情精 神需求等各有侧重。 • 4.择偶标准 • 自然标准:年龄、相貌、身体。 • 社会标准:经济、政治、职业、文化、 宗教等。 • 一般是双重标准
• • • • • •
5.婚姻限制条件 血缘关系限制——近亲 民族限制——异族 宗教信仰限制——异教徒 阶级、阶层限制——门不当户不对 身体限制——某些疾病
二、家庭的类型 • 按照家庭婚姻和血缘关系以及家庭规模等综合 指标分: 1.核心家庭 • 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 特点:只有一对夫妻关系、 • Double income on kids——丁克家庭 • 形成原因: • 追求生活享受、不愿受孩子拖累。 • 为事业 • 女性独立意识增强 • 减轻负担
2. 按照群体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分为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 主要划分标准是看成员之间是否有经常的 面对面直接交往。 (1)初级群体:又称作基本群体、首属群体, 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 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 • 如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
(2)次级群体:又称作次属群体,是人们为 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 • 如学校、职业群体、社团等。
胡荣社会学概论社会组织
第9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涵义和特征一般来说,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与初级群体相对的次级群体〔郑杭生,202X〕。
本章是从狭义上进行理解的。
1.涵义:社会组织是指在肯定的社会环境中,为了完成特定社会目标而将社会成员有意识聚合起来,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单位,并执行肯定社会功能的社会群体。
2.特征:目标特定而明确内部结构相对稳定组织成员关系理性化组织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片面性和间接性组织界限清楚二、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目标成员标准权威物质技术条件环境三、社会组织的类型1、美国功能主义的代表帕森斯依据组织的目标和功能进行划分: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2、美国社会学交换学派的代表彼得•布劳和理查德•斯科特依据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不同,把社会组织分为四类:互利组织商业组织效劳性组织公益组织3、美国社会学家爱桑尼依据组织对其成员的操作方法的不同,把社会组织分为三类: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标准性组织4、爱桑尼还依据组织的专业化程度,将社会组织分为四种:专业组织半专业组织非专业组织效劳组织5、依据组织有无正式结构或结构的紧密程度,可以把社会组织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6、国内学者对社会组织的分类,一般是建立在社会组织的本质是人们在各个生活领域中社会关系结合形式这一认识之上。
陆学艺将社会组织分为四类: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综合组织。
四、社会组织的功能整合社会,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满足社会成员各种社会需求凝聚力量,提高社会活动的效率【第二节社会组织的目标】什么是社会组织的目标组织成员努力争取到达组织所期望或设定的未来状况,即是组织的目标,它是社会组织的灵魂,也是社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一、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组织目标对组织和个人的开展具有导向性组织目标是制定和修正组织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组织目标影响着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二、社会组织目标的分类从时间上来说,社会组织目标有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
社会学概论第章社会组织
7.3 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总公司和事业部处理集、分权3关5 系
难度较大
7.3 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7.3.2 社会组织的结构类型
• 6.团队型 • 团队也称工作团队。 • 一般是指对一个工作目标负责的具有角色不可替代的至少由两
个专业工作人员组成的协作性极强的任务小组。
7.3 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7.3.2 社会组织的结构类型
7.1 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7.2.1 社会组织的定义
• 社会组织的含义 • 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社会组织实质上是一种建立
在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群体活动的形式。 • 它有广狭两义,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类一切共同活动的群体,
既包括家庭、家族、和邻里等初级社会群体,也包括政府、政 党、企业、学校、医院和宗教团体等次级社会群体。狭义的社 会组织主要是指次级社会群体,即是指人们为实现特定的目标 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具有协作性的群体。 (1) (P100)
7.2 社会组织的环境与目标
7.2.3 影响社会组织目标的因素
• 1.外部影响因素。 • 外部影响因素即社会组织的外环境。(3) (P102) 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政治制度 社会经济 文化教育状况 人口分布密度是指人口地域范围内的疏密状况。(4) (P103) 社会价值观念主要是指社会大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传统
第七章 社会组织
第七章 社会组织
7.1
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7.2
社会组织的环境与目标
7.3
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7.4
社会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
世界性的社会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
国际粮农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社会学概论--第五讲社会群体和组织-663
(三)社会群体的结构
1、群体规模
二人组合:最早也是最基础的群体组合二人 群体的纽带可能是最亲密的。
三人组合:较不稳定的组合,也是最基本 的“复杂群体”。
五人群体:可能是最为有效的组合,因为 较易达成内部平衡,成员可以比较容易地 从一种角色转向另外一种角色。。
2、群体角色区分:任何群体都会产生最基本的 角色分工,有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
第四,按显著程度考察,可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 目标。
(三)社会组织的结构
正式结构:指导组织成员活动的明确的规 定、纪律和程序,其功能搜保证富有成效 地达成组织目标,每个成员在这一结构里 都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利义务关系。
正式结构包括:规章、条例、命令、时间表 等等,约束机制也是其中一部分,包括奖励 性的和惩罚性的。
冲突观念的发展
传统的冲突观 □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冲突是导因于管理者的无能。 □冲突足以妨碍组织之正常运作,致使最 佳绩效无从获致。 □最佳绩效之获致,必须以消除冲突为前 提要件。 □管理者的任务之一,即是在于消除冲突。
现代的冲突观
□在任何组织形态下,冲突是无法避免 □尽管管理者之无能显然不利于冲突之预 防或化解,但它并非冲突之基本原因 □冲突可能导致绩效之降低,亦可能导致 绩效之提升。 □最佳绩效之获致,有赖于适度冲突之存 在。 □管理者的任务之一,即是将冲突维持在 适当水准。
科层制
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主要潮流,它以明 确的、抽象的,正式的规则和程序逐步替代 了传统的社会组织方法,它体现了社会组织 的理性化过程,
科层制研究大多遵循马克斯·韦伯的研究路 径,以他的理想型分类为科层制下定义。
科层制的基本特征
1、全体成员分化为较小的部门,每个部门 的职责都有详细描述,人员工作都有严格规 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第一节 四 2 群体领导
——群体中起支配作用、拥有权利和责任地位者。 类型: 依产生:规范的程序与自发的 依功能:“工具型”与“表意型” 依领导作风:独裁式、民主式、自由放任式
17
第一节 四 3 群体一致性
——群体成员的遵从性,从众性倾向。 影响一致性的因素:对群体的信任度;对偏离的恐惧 程度;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规模。
或:具有稳定的互动活动和相互联系。有结构 的人群共同体。
4
第一节 一 社会群体的定义
社会群体的特征 A.持续的互动 B.稳定的结构 C.明确的认同
5
第一节 二 社会群体产生的原因
基本原因: A:婴儿生长的需要 B:物质生产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精神的需要
6
社会群体与其它动物群体的区别: A.产生:受自然环境影响,主要是生产需要; 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进化规律决定。 B.生存方式:后天形成,自身创造和维持,变化快; 先天遗传,动物本能,变化缓慢。 C.主体性:意识性、主动性强,行为和心理双向互动; 行为关联,低级意识。 D.结构:创造组织形式和群体规范,社会分工协作; 自然规律性,自然分工协作。
1.功能外移 2.衰落 3.不可消失
23
第三节 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构成与特征 二.社会组织管理及相关理论 三.科层制及其未来
24
第三节 一 社会组织的构成与特征
1.合格的组织成员 2.特定的活动目标 3.正式的行为规范 4.严格的管理机构 5.一定的物质设施
25
第三节 二 社会组织管理及相关理论
第七章 群体与组织
1
第七章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群体 第二节、初级社会群体 第三节、社会组织
2
第一节 一 什么是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的定义 二、社会群体产生的基本原因 三、社会群体的分类 四、社会群体的一般结构及特征
3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 一 社会群体的定义
界定:依一定的社会关系结成的有共同生活活 动的稳定集体。
18
第一节 四 4 群体效率与群体决策
影响群体效率的因素:从事工作的性质;成员的相互 了解、信任、合作的程度;成员的异质性程度;凝聚力等 等。
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凝聚力;一致性的压力;责任 与分散的程度等。
19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二.主要的初级社会群体(略)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发展趋势
大群体——相对规模大的社会组织 小群体——A.成员人数少,相互直接发生相互作 用,甚至具有相互依赖性,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群体。
——B.临时性的小团体或偶然聚合的、人 数不多的人群。
14
第一节 四 社会群体的一般结构及特征
1.群体规模 2.群体领导 3.群体一致性 4.群体效率与群体决策
15
第一节 四 1 群体规模
7
第一节 三 社会群体的分类
1.依联系群体成员的纽带 2.依群体内的互动及相互关系 3.依群体的内部结构 4.依群体成员对群体、群体关系的态度 5.依群体成员的从属关系和主观愿望 6.依群体规模
8
第一节 三 1 依联系群体成员的纽带
血缘群体——因婚姻和血缘关系结成的群体 地缘群体——因长期居住相近及活动在地域上的联系 结成的群体 业缘群体——由社会的分工合作关系结成的群体 趣缘群体——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结成的群体 志缘群体——以志向、信仰、目标为基础结成的群体
外群体——个人不从属的,与自己关系不密切、利益 不相关或不直接相关、无归属感的群体。
12
第一节 三 5 依群体成员的从属关系和主观愿望
所属群体——个人实际从属、参加和实际生活其中的 群体。
参照群体——个人并非参与、但以其规范、信仰、 目标、利益等与自身进行比照、评价、判断、参考的群体。
13
第一节 三 6 依群体规模
20
第二节 一 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1.规模小 2.持久的直接交往 3.较强的内聚力 4.综合性的功能 5.个性的充分展现 6.浓厚的感情色彩 7.成员难以替代 8.非正式的控制手段
21
第二节 二 主要的初级社会群体(略)
1.家庭 2.邻里 3.游戏群体、同辈群体
22
第二节 三 初级社会群体的发展趋势
正式群体——成员资格有明确规定和界限,具有 成文规定的规范、目标、机构、成员地位、固定角色 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成员资格无明确规定和界限,没 有成文规定的规范、目标、机构、成员地位、固定角 色;依赖志趣、情感、爱好等心理力量维系的群体。
11
第一节 三 4 依群体成员对群体、群体关系的态度
内群体——个人从属的,与自己关系密切、利益相关、 有归属感的群体。
30
第三节 三 2 科层制的优点与弊端及发展趋势
主要优点:精确;迅速;稳定;可靠;纪律严;强 度大;效率高。
主要弊端:等级森严;僵化;呆板;机构重叠;机 构趋于非理性膨胀;工具理性对人价值理性的压制;非 人格化。
发展趋势:人性化的科层制度
31
28
第三节 三 科层制及其未来
1.科层制含义及特点 2.科层制的优点与弊端及发展趋势
29
第三节 三 1 科层制含义及特点
——建立在工具理性基础上,以正式规则为核心, 分科执掌与分层负责的管理结构或管理体制。
特点 A.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则 B.职位有明确分工 C.权利划分层级 D.照章办事的原则 E.按资历和业绩升迁 F.职位荣誉感 G.文字化管理
9
第一节 三 2 依群体内的互动及相互关系
初级社会群体——人类最初产生的、个人最早参与的、 由直接的、面对面的、亲密的关系及个人方式交往组成的 群体。
次级社会群体——由大多间接的、非亲密的及依一定 规则交往的,具有组织形式、管理机构、社会职能、社会 目标的群体。
10
第一节 三 3 依群体的内部结构
1.组织管理的含义 2.组织管理理论(略)
26
第三节 二 1 组织管理的含义
运用多种资源和规则协调组织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提高组织活动效率的过程。
管理机构——组织内部的职位结构和权利配置结构。 管理方式和程序——管理职能分工及管理活动过程。
27
第三节 二 2 组织管理理论(略)
A.古典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管理理论 C.目标管理理论 D.权变理论 E.新制度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