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十二五规划

合集下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2.07.02•【文号】国中医药办发[2012]28号•【施行日期】2012.07.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药政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12〕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信息化对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推进作用,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局组织编制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贯彻实施。

二○一二年七月二日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根据《“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一五”期间中医药信息化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各地紧密结合《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加大投入,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信息化取得显著成效。

中医药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信息化基础建设得到改善和加强。

以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服务为重点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些中医医院建设了基于电子病历的信息平台,涌现了一批信息化示范单位,引领、辐射和带动着区域内中医医院信息化发展;中医药科技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强,基本建成了中医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中心,部分中医药院校构建了中医药数字图书馆以及数字博物馆;中医药继续教育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得到不断完善,初步形成院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制修订《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和中医电子病历相关标准,初步建立了中医临床研究信息共享与开发技术平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全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全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做出了具体分析,明确了中医药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同时提出了未来几年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十一项重点任务,并对相关保障政策和措施做了具体的阐释。

力争100%的地市建有地市级中医医院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医药医疗资源,规划指出,到2015年,中医医院所预期达到3397所,2010年为3232所。

“力争100%的地市建有地市级中医医院,70%的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中药房,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规划对2015年的中医院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

同时,规划还强调,到2015年,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争取超过5.5亿人次,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重超过60%。

每个县级中医医院都有特色中医专科为了更好满足城乡基层群众对中医医疗的需求,规划指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资源。

省区、市要建设好省级中医医院,形成区域中医药诊疗中心,每个地市至少建设好一所地市中医医院。

规划规定,在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方面,到2015年,再建一批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中医专科专病,力争每个县级中医医院都有特色中医专科专病.规划强调,“十二五”期间,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一批标准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和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

依托现有中医药资源,每个省区、市建好至少1个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每个县市、区建好1个县级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确定10余种现代重大疑难疾病进行中医药防治研究攻关“到2015年,力争有3个现代重大疑难疾病防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规划明确强调,要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基础平台,遴选确定10余种现代重大疑难疾病进行中医药防治研究攻关,以提高现代重大疑难疾病防治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目标,开展临床验证与评价研究,实现防治方案的优化和推广应用。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

峰峰矿区中医院十二五规划(2011-2015)峰峰矿区中医院作为全区唯一一所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发展至今,中医特色成效显著,人才培养得到了加强,专科建设进一步规范。

为加快医院发展步伐,突出中医特色,拓宽中医药的服务领域,推动医院持续全面、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如下规划: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中医药应用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为主线,依托中医、发展特色专科,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服务的需求。

二、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力争在五年时间建成3~5个具有特色优势和规模效应的中医重点专科,培养一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

到2015年,我院业务水平将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中医特色进更加突出,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中医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专科优势更加明显。

三、重点任务及措施(一)充分发挥我院作为全区中医工作的指导作用。

持续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坚持中医药业务是医院工作中心的地位不动摇,强化管理人员培训,促进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创新,规范临床诊疗和业务管理行为,确保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规范医院管理和服务行为规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突出中医特色、医疗质量、社会效益和群众满意度,坚持以中医专科建设为龙头,以专科专病诊疗方案为把手,突出名院、名医、名科“三名”战略,完善区、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和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及科研成果开发、引进工作;加强对口支援工作。

为基层培养中医药适用人才。

(二)进一步发挥现有资源,促进专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中医专科建设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和基础性工作,利用五年时间,医院将进一步加强专科建设,促进专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做好专科建设规划。

积极探索有利于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发挥模式,把中医专科建设继续抓紧抓好,不断完善专科建设规划,在专科科室设置和人员配备上逐渐调整比例,使中医药占绝对优势,重点中医专科由中医学术水平高的学科带头人及中医学术与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组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
中医心病学
江苏省中医院
陈晓虎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杜武勋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颜德馨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刘中勇
中医肝胆病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李 勇
中医脾胃病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唐旭东
山西中医学院
任顺平
中医肺病学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江柏华
中医肾病学
深圳市中医院
李顺民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何学红
衡阳市中医医院
黄新艳
中医脑病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张允岭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王新志
湖北省鄂州市中医医院
洪茂林
中医痹病学
中医痹病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朱跃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苏 励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高明利
山西省中医院
刘品莉
甘肃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王海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
周学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张 泓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
郝重耀
山东中医药大学
商庆新
陕西中医学院
王瑞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宋柏林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姚新苗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余 航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 宏
银川市中医医院
胡雨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
黄岑汉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刘 悦
眉山市中医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詹 臻
陕西中医学院
张 红

河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十二五”时期振兴中医药事业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河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十二五”时期振兴中医药事业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河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十二五”时期振兴中医药事业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河北省卫生厅)
•【公布日期】2012.02.24
•【字号】冀卫[2012]4号
•【施行日期】2012.02.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管理
正文
河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十二五”时期振兴中医药事业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冀卫〔2012〕4号)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厅机关各处室: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河北省振兴中医药事业大会精神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决定》,切实加快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按照厅党组要求,对“十二五”时期中医药主要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形成了《分解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并及时将落实情况报送省中医药管理局。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中医十二五规划教材

中医十二五规划教材

中医十二五规划教材
出版社作者定价
中医妇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1 35.0 针刀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1 49.0 中医眼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6-1 27.0 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2 28.0 医古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1 39.0 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1 56.0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1 35.0 中医外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1 39.0 中医儿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1 29.0 金匮要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1 29.0 中医诊断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1 26.0 温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1 32.0 伤寒论选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1 29.0 中医骨伤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1 39.0 推拿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1 35.0 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1 43.0 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1 45.0 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1 33.0 内经选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1 28.0 中医康复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1 22.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

(十)患者随访
二 专科特色
项 目 项 目 要 求 应具有3个以上明确的中医优势病种,病名符合要求 (一)优势病种
(二)诊疗方案 1.思维理念 2.治疗方法 3.临床应用 (三)临床路径 (四)特色疗法 诊疗方案整体体现中医思维理念,中西医诊断明确,理法方药一致 治疗方法具有中医特色,合理纳入中医特色疗法、中医诊疗设备、中医适宜技术、现代技术 、科研成果等内容 熟练掌握中医诊疗方案,并在临床实际中切实应用 开展中医药临床路径的应用、推广等工作 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特色疗法≥3项,适应症明确,临床疗效确切 医院专科中药制剂≥3种 (五)医院制剂 (六)专科护理 (六)学术创新 开展辨证施护,建立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护理方案 在中医药理论、技术、药物、设备、器械等方面有创新点,并明显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2.中医治疗设备
(四)经费投入 (五)中医药文化建 设 (六)信息建设
(八)医德医风
1 . 3 科室建设
项 目 项 目 要 求 ①开展患者随访并完善随访制度 ②重点病种的出院患者随访率≥50% 建设周期内至少对口支援2个单位的中医药专科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 ①开展患者随访并完善随访制度 ②重点病种的出院患者随访率≥50% (九)患者随访 (十)对口支援
(二)项目负责人
(三)学术带头人
(四)学术继承人
(五)技术骨干
六 协作组工作
项 目 项 目 要 求 ①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参加组织召开的工作会议等 ②完成协作组、协作分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参加组织召开的工作会议等 (一)日常工作
参与完善、优化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工作 (二)诊疗方案
1 . 2 科室建设
项 目 项 目 要 求 专科中医治疗比例≥6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比例≥70% 高于本区域同级同类医院同专科的急危重症患者比例 高于本区域同级同类医院同专科的疑难病症患者比例 区域外患者比例≥30 8.中医治疗比例 9.急危重症患者比例 10.疑难病症患者比例 11.区域外患者比例 (三)设备配备 1. 共用设备 用与专用的诊疗设备满足临床业务工作的需要,其中专用设备配备达到国内先进水 平 达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诊疗设备的配备要求 ①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经费投入,专款专用 ②单位对重点专科投入专项经费 ,专款专用 在专科环境、专科介绍、病种知识、疗法介绍、优势病种疗效等方面,体现本专科 中医药文化特色 建立专科信息库,包括专科管理、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学术交流等信息 执行国家及行业颁发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七)标准与规范 ①建立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并认真实施 ②无违法、违纪、违规事件发生 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满意度≥85%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

2012年10月8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57号指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改造提升传统医药。

完善医药产业政策,鼓励医药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自主创新,全面提升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管理能力,推动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物、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大力发展中医药相关健康产业,鼓励和支持产学研结合和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2012年1月20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5号提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人民群众对药品的安全性、可及性要求不断提高。

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新发传染性疾病频发等,对药品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在医药产业的广泛应用,都对药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工作,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培育项目名单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培育项目名单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培育项目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2.02.09•【文号】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2号•【施行日期】2012.02.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培育项目名单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重点专科项目”)是我局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

依据工作程序,我局确定了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肺病科等57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具体名单见附件1)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护理学等28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具体名单见附件2),现予公布,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重点专科项目的管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执行,通过建设,应达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的要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另行制定印发。

2.各重点专科所在机构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给予充分的财力、人力、场地等方面的支持。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积极与财政、发改等有关部门协调,争取经费支持,保证重点专科建设任务顺利完成,确保取得实效。

3.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周期为自文件印发之日起至2015年12月。

二○一二年二月九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

附件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一览表中医史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陈丽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常存库安徽中医学院陆翔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任娟莉中医文献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张如青古汉语与医古文上海中医药大学刘庆宇北京中医药大学王育林中医诊断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吴承玉江西中医学院丁成华宁夏医科大学梁岩湖北中医药大学邹小娟中医心病学江苏省中医院陈晓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杜武勋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颜德馨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刘中勇中医肝胆病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勇中医脾胃病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唐旭东山西中医学院任顺平中医肺病学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江柏华中医肾病学深圳市中医院李顺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何学红衡阳市中医医院黄新艳中医脑病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张允岭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新志湖北省鄂州市中医医院洪茂林中医痹病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朱跃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苏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明利山西省中医院刘品莉甘肃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海东南京中医药大学周学平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曹波中医疮疡病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阙华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军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王万春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庆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董建勋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马拴全中医乳腺病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刘胜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裴晓华中医周围血管病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庞鹤中医烧伤病学*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吕国忠中医外治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浙江省中医院宣丽华中医骨伤科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仇湘中浙江省萧山中医院全仁夫南京中医药大学黄桂成中医妇科学河南省中医院李翠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赵瑞华杭州市中医院傅萍章勤中医男科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清湖河南省中医院孙自学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孙一鸣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孙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李海松中医儿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王素梅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原晓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孟清上海市中医医院虞坚尔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熊磊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秦艳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力宁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刘素文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宋虎杰邯郸市中医院王玲玲广东省中医院杨志敏中医康复学成都军区总医院呼永河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冯晓东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泓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郝重耀山东中医药大学商庆新陕西中医学院王瑞辉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宋柏林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姚新苗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余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张宏银川市中医医院胡雨华右江民族医学院黄岑汉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刘悦眉山市中医医院周建国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王俊华中医老年病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卜献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金泽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莫云秋暨南大学医学院赵国平烟台毓璜顶医院邹勇中医老年病学甘肃中医学院吴红彦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念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竞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胡晓灵湖北省中医院甘爱萍陕西省中医医院韩祖成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春林荣成市中医院孙谊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王德瑜推拿学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李吉平宁夏医科大学马惠昇武汉市中医医院高扬药用植物学江西中医学院罗光明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申明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郭兰萍药用矿物学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必胜中药鉴定学河南中医学院陈随清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周海平中药炮制学湖南中医药大学蒋孟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秋红成都中医药大学胡昌江湖北中医药大学刘艳菊宁夏明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姜文德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刘波中药药剂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狄留庆贵阳中医学院张永萍中药化学中国药科大学孔令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张卫东江西中医学院罗永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倪艳安徽中医学院王刚中药化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李祥贵阳中医学院梁光义陕西中医学院宋小妹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罗维早甘肃中医学院郭玫西南大学李学刚右江民族医学院黄锁义中药分析学广东药学院梁生旺浙江大学曾苏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牛阳回医学湖北民族学院袁德培土家族医学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纳贡毕力格心身医学民族医学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藏医医院拉巴次仁藏医内科学西藏藏医学院央嘎藏医药史学西藏藏医学院贡嘎朗杰藏医诊断学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元登蒙医脑病学甘肃中医学院李应存敦煌医学青海省藏医院彭毛东主藏医皮肤病学延边大学徐玉锦朝医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玉苏甫·买提努尔维吾尔医骨伤科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尼罗法·塞提瓦尔地维吾尔医妇科学青海省藏医院扎登尖措藏医外治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张晓光蒙西医结合临床宁夏回族医药研究所高如宏回医文献学民族药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张艺民族药学云南中医学院冯德强傣药学云南中医学院李玛琳彝药学西藏藏医学院尼玛次仁藏药基础理论贵阳中医学院杜江苗药学延边大学南极星朝药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艾尼瓦尔·塔力甫维吾尔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杨思进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邹伟沧州市人民医院马增香滨州医学院孙喜灵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良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李琦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张帆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赵晓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伟河北省中医院王亚利浙江省中医院吕宾广州医学院王新华中南大学黄熙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刘树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蔡定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周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陆付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显中西医结合临床郑州市骨科医院王爱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凌昌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梁晓春孙华中医络病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朴春丽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吕晓东首都医科大学高彦彬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杨孝芳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刘远新中医药信息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虞舜北京中医药大学乔延江安徽中医学院阚红星成都中医药大学曹小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映辉浙江中医药大学江依法中医预防医学*中医预防医学*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王超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马晓燕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毅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农泽宁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黄守清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冯建华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欧江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瑞芳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史晓林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赵为民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何渝煦中医“治未病”学*浙江省中医院沈敏鹤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德惠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肖伟杭州师范大学郭清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张振贤中医文化学*安徽中医学院王键南京中医药大学张宗明山东中医药大学欧阳兵上海中医药大学李其忠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中医文化学*湖北中医药大学胡真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潘文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冯凯河南中医学院郭德欣陕西中医学院李亚军云南中医学院王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柳长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卢勇中医神志病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曲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艳辽宁中医药大学任路航海中医药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峰中药理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林娜海洋中药学*广西中医药大学邓家刚注:标“*”的为培育学科。

中医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医院

中医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医院

中医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人类医学的宝贵财富。

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了使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发挥更大作用,为了使中医医院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特制定阎良区中医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战略与目标(一)规划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3)卫生部《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4)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5)国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建设规划;(6)卫生部《综合医院建设标准》;(7)国家发改委《关于公立医院改进试点的指导意见》;(8)《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9)根据农村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变化趋势,社会健康状况与疾病谱变化趋势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总体要求。

(二)指导思想以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以骨伤、康复为主业务的发展方向,坚持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核心,坚持医院发展与职工待遇同步提高,坚持艰苦创业、勤俭办院的方针,实施大专科,小综合;突出中医特色、充实西医和重点学科发展战略,按照发展思路,抓住机遇,推进中医卫生事业和社区卫生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发展定位大专科,小综合;突出中医特色、充实西医。

以骨伤专科为龙头,加强骨科疾病中医特色治疗的筛选与优化,加快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肛肠科、针灸康复科的建设,形成其他科室与重点专科、特色专科,技术互补,共同发展。

(四)主要目标以医疗工作为中心,突出中医特色,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开发培养、加强医院科学治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力争在五年内基本建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服务规范、技术精湛的现代化专科专病,特色突出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中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学科与课程建设研讨会暨高级师资研修班成功举行

“中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学科与课程建设研讨会暨高级师资研修班成功举行
《 综 合 措 施 干 预 母 婴 分 离产 妇 泌 乳 量 减 少 的湖 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何 清湖教授发
表讲话。 本次研修班 主要采取 集中政策讲 解、学科和课 程建设
经验介 绍与交 流、 名师示 范课 、 疑难 问题 解答 、 自 由 讨 论 等
选择 1 0 0个地 区开展 中医预 防保 健服务能力建设 ,配备设 施设备 , 加 强技术指 导与人 员培训 , 开展 非 医疗性 中医养 生
保健服 务机构管理试 点。
三级康 复护理 对颅脑损伤 患者 生活质量 的影响》 和《 综合措
施 干预母婴分 离产 妇泌乳量减少 的效果及机 制研 究》两个 项 目进 行科 技成果 鉴定。右 医附院 副院长唐毓 金、 科研科科 长 陈文成及 两个课 题组主要成 员等参加 了本次 鉴定会 。
为 同类研究 国 内领 先水下
“ 治未病 ” 健康 工程 以来 , 先后确定 了四批 1 7 3家 中医预 防 保健服 务试 点单位 , 涵盖 了各 种类 型 医疗机 构 , 印发 了《 中 医医院“ 治未病” 科建 设与管理指 南》 , 并在 中医医院评审标 准 中, 明确要求二级 以上 中医医院均成立“ 治未病” 科, 开展
“ 中医药行业 ‘ 十二五 ’ 规划教材 ” 学科与课程建设研讨会
暨高级师资研修班成功举行
2 0 1 3年 7月 l 4日至 l 6日, 第 1 6期 “ 全 国中医药行业 ‘ 十 二五 ’ 规 划教材 ” 学 科与课 程建 设研讨 会暨 高级 师资研 修班 在湖南 中医药大学成 功举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教材 建设委 员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 办公室副 主任、 全国高 等 中医药教材 建设研究会 副秘书长 、中国 中医 药出版社副 社长李秀 明先生 出席 了研修班并做 了重要讲话。《 中医外科

国发〔2012〕11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2〕11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二年三月十四日“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实践,是建设现代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综合改革。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

为巩固扩大前一阶段改革成果,实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既定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主要明确2012-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是未来四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一、规划背景自2009年4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加大投入,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实现了阶段性目标。

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基本医保)框架初步形成,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13亿人,筹资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保障范围从大病延伸到门诊小病,城乡医疗救助力度不断加大。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药品安全保障得到明显加强;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同步推进,开始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出台-执业药师考试.doc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出台-执业药师考试.doc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提出力争到2015年基本构建统一高效的国家、省、区域(地市或县级)三级中医药信息平台;形成一批覆盖中医药主要业务的应用系统;基本建立中医药数据资源库和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建立一支中医药信息化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中医药信息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规划》提出将以服务应用,惠及居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合力建设;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基本原则,着力发展以下9项主要任务:第一,中医药信息平台建设。

依托国家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构建覆盖国家、省级、区域(地市或县级)三级中医药信息平台,完善国家级中医药综合管理信息中心建设,建立国家中医药信息专网,实现国家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对全国中医药的综合管理和业务协同。

第二,基于信息平台的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建设。

建设中医药电子政务管理系统、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中医药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中医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中医药预防保健信息系统。

第三,中医药科技信息化建设。

继续开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采集可供临床和科研共享的结构化临床数据,逐步实现中医临床科研信息管理一体化。

整合建立中医药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和科技文献数据库,加强全国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

建立中医药科研实验室数据交换、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等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中药材资源数据库,开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中药材资源的网络化共享平台建设,实时监测中药资源变化。

第四,中医药教育信息化建设。

建设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推动中医药远程教育发展。

建立中医电子病历、中药资源鉴定等教学系统,促进中医药院校教学信息化、现代化和规范化。

推进中医药重点学科信息管理共享平台建设。

第五,中医药文化建设信息化。

开展中医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试点工程建设,构建多层次、多渠道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传播信息平台。

开展中医药文化资源统计和数据挖掘系统研究,建立中医药文物古籍数据库。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关于填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书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关于填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书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关于填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2.09.18•【文号】国中医药人教教育便函[2012]170号•【施行日期】2012.09.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关于填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书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教育便函〔2012〕1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加强“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做好重点学科建设规划,请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发〔2009〕31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国中医药办发〔2009〕34号)的有关要求,组织本地区各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认真填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书》(以下简称《规划书》,见附件1),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请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一览表”(见附件2)中所标注的重点学科名单,组织本地区各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填写《规划书》,《规划书》电子版请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http://www. )通知公告栏下载。

2、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对《规划书》进行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后,请于2012年10月20日前将《规划书》(一式四份)报送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办公室,并将《规划书》电子版发送至********************.cn。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周期: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

具体要求请按照《规划书》填表说明填写。

4、为切实加强“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确保实现各项建设目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就上报的《规划书》进行审核。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名单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名单

总序号教材名称主编主编所在院校孙广仁山东中医药大学郑洪新辽宁中医药大学李灿东福建中医药大学吴承玉南京中医药大学3中药学钟赣生北京中医药大学4方剂学李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育林北京中医药大学李亚军陕西中医学院6内经选读翟双庆北京中医药大学7伤寒学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范永升浙江中医药大学姜德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林培政广州中医药大学谷晓红北京中医药大学常存库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张成博山东中医药大学秦玉龙天津中医药大学尚力上海中医药大学12中医药膳学谢梦洲湖南中医药大学王华湖北中医药大学杜元灏天津中医药大学王之虹长春中医药大学于天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勉华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新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李曰庆北京中医药大学何清湖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宝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齐聪上海中医药大学汪受传南京中医药大学虞坚尔上海中医药大学19中医眼科学彭清华湖南中医药大学熊大经成都中医药大学刘蓬广州中医药大学王和鸣福建中医药大学黄桂成南京中医药大学22中医急诊学刘清泉北京中医药大学23正常人体解剖学邵水金上海中医药大学24组织学与胚胎学刘黎青山东中医药大学25生物化学唐炳华北京中医药大学牛欣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志雄上海中医药大学27病理学黄玉芳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易上海中医药大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名单1中医基础理论2中医诊断学9温病学10中国医学史5医古文8金匮要略14推拿学15中医内科学11中医各家学说13针灸学18中医儿科学20中医耳鼻咽喉科学16中医外科学17中医妇科学28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21中医骨伤科学26生理学袁嘉丽云南中医学院29药理学孙建宁北京中医药大学30医学分子生物学唐炳华北京中医药大学戴万亨成都中医药大学张永涛北京中医药大学32内科学倪伟上海中医药大学33外科学谢建兴广州中医药大学杨华元上海中医药大学顾柏平南京中医药大学35细胞生物学赵宗江北京中医药大学杨茂有长春中医药大学于远望陕西中医学院37中医学基础谢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38中医药统计学何雁江西中医学院39高等数学周喆长春中医药大学章新友江西中医学院侯俊玲北京中医药大学41中药拉丁语谈献和南京中医药大学42波谱分析卢汝梅广西中医学院043分析化学梁生旺广东药学院44无机化学铁步荣北京中医药大学45有机化学林辉广州中医药大学46物理化学刘幸平南京中医药大学47药用植物学谈献和南京中医药大学48中药化学匡海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49中药鉴定学康廷国辽宁中医药大学50中药炮制学龚千锋江西中医学院151中药药剂学杨明江西中医学院52中药药理学彭成成都中医药大学53中药制剂分析梁生旺广东药学院54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刘落宪北京中医药大学55经络腧穴学刘清国北京中医药大学东贵荣上海中医药大学马铁明辽宁中医药大学57针灸治疗学高树中山东中医药大学郭义天津中医药大学方剑乔浙江中医药大学吴富东山东中医药大学常小荣湖南中医药大学60各家针灸学说高希言河南中医学院61推拿手法学赵毅上海中医药大学62推拿功法学吕立江浙江中医药大学63推拿治疗学王国才山东中医药大学刘明军长春中医药大学王金贵天津中医药大学65护理学导论韩丽沙北京中医药大学66健康评估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28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31诊断学基础40物理学56刺法灸法学34医用物理学36解剖生理学64小儿推拿学58实验针灸学59针灸医籍选读67护理专业英语刘红霞北京中医药大学68护理管理学陈锦秀福建中医药大学胡永年湖北中医药大学郝玉芳北京中医药大学70护理伦理学胡慧湖北中医药大学71护理美学林俊华湖北中医药大学72护理学基础吕淑琴长春中医药大学徐桂华南京中医药大学刘虹湖北中医药大学孙秋华浙江中医药大学陈佩仪广州中医药大学陈燕湖南中医药大学沈翠珍浙江中医药大学76外科护理学王雪文上海中医药大学77妇产科护理学李京枝河南中医学院78骨伤科护理学陆静波上海中医药大学79儿科护理学梁伍今长春中医药大学80五官科护理学丁淑华南京中医药大学81急救护理学万长秀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小琴浙江中医药大学王爱红南京中医药大学83养生康复学马烈光成都中医药大学吴翠珍山东中医药大学张先庚成都中医药大学85康复护理学陈立典福建中医药大学86针刀医学基础理论张天民湖北中医药大学吴绪平湖北中医药大学张东友湖北中医药大学郭长青北京中医药大学叶新苗浙江中医药大学89针刀治疗学吴绪平湖北中医药大学90针刀医学护理学郭长青北京中医药大学91大学语文黄作阵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涛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净净湖南中医药大学93循证医学王泓午天津中医药大学94医患沟通技能周桂桐天津中医药大学95预防医学张雪飞湖北中医药大学96中西医学文献检索林丹红福建中医药大学69护理心理学75内科护理学82社区护理学73中医护理学基础74中医临床护理学88针刀刀法手法学92科研思路与方法84营养与食疗学87针刀影像诊断学。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中医药事业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时期是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卫生部领导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团结带领中医药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紧紧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满足群众需求,更加注重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机制创新、转变理念方法,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有了新突破,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医药全面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色与优势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中得到发挥。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专项规划顺利实施。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取得进展,其优势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得到发挥。

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和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的应对中发挥出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更加广泛。

中医药学术继承与创新取得新成果,《中华本草》编纂完成,一批中医古籍得到整理研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传承得到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成效显现。

开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中医药事业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时期是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卫生部领导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团结带领中医药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紧紧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满足群众需求,更加注重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机制创新、转变理念方法,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有了新突破,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医药全面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色与优势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中得到发挥。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专项规划顺利实施。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取得进展,其优势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得到发挥。

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和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的应对中发挥出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更加广泛。

中医药学术继承与创新取得新成果,《中华本草》编纂完成,一批中医古籍得到整理研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传承得到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成效显现。

开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农村和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不断加强,评选出全国首批“国医大师”。

中医药法制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中(传统)医药法》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发布中医药地方性法规的省(区、市)达到26个,中医药监督工作得到加强,中医药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进展,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暂定名)正式成立。

中药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中药资源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得到重视。

中医药文化建设新局面初步形成,“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产生广泛社会影响,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民族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稳步推进。

中医药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已传播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已与世界上近半数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药或传统医药政府间交流合作机制,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传统医学决议》,敦促成员国将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卫生服务体系。

中医药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管理体制建设得到加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基本实现,形成了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十二五”时期,中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国务院出台《若干意见》为建设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和中医药在新时期新阶段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力度前所未有。

各地党委、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不断加大,加强了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和理念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药,对中医药知识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疗效确切和费用低廉的中医药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健康观念的改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整体观理论思维、个性化辨证论治以及“治未病”健康保健方法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国际社会、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和关注中医药,为中医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随着中医药事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中医药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整体思维、系统运行、三观互动、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振奋精神,奋发有为,凝聚力和自信心显著增强,为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新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同时,中医药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中医药特色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服务领域还需进一步拓展,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领域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新需求。

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疑难、传染性疾病等方面的科技攻关成效还不显著。

继承不足、创新不够的问题还依然存在,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一些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医药文化传承有待加强,社会认知度还需提高。

中医中药发展缺乏统筹规划,中医与中药发展不协调。

中医药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不足,基层中医药人员严重短缺。

中医药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基层中医药工作基础还很薄弱。

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中医药管理体制尚不健全,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二、中医药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以推动和实现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全面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为主线,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继承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

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中医与西医要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大力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区域中医药协调发展。

统筹国内和国际中医药发展,相互促进,实现共赢。

——坚持转变发展方式,突出特色与优势。

从单一的疾病治疗模式,转变为既重视疾病治疗,又重视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并融合一体的综合防治模式;从注重中医医院发展,转变为既重视医院发展,又注重门诊部、诊所等中医药服务的多种组织形态共同发展;从注重中医医院的规模扩张,转变为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特色优势建设和服务功能完善;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渠道发展中医药事业。

——坚持继承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

中医药发展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

通过知识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在管理体制、投入补偿机制、公立中医医院改革、中医药服务模式、临床型中医药人才培养、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中药管理与安全等方面加强研究,边推边试,边试边改,更好地体现中医药自身特点,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反映中医药发展趋势,适应中医药发展需求。

(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15年,建立起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实现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初步构建,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加突出,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能力显著提高,重大疾病防治能力明显增强,潜力得到发掘。

——中医药人才素质明显提高,结构更趋合理,基本适应和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

——中医药继承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科技对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和中药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传承研究取得显著成效。

——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中药质量标准和规范体系逐步完善,野生中药资源培育、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能力不断提高,中药材生产综合能力稳步提高,现代中药工业体系建设和产业创新能力得到加强,中药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

——中医药法制、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强,实现中医药立法,中医药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专门制度建设取得进展,中医药标准体系和支撑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国中医药信息系统基本架构初步建立。

——中医药文化业态更加丰富,中医药文化资源得以有效开发利用,中医药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更加显著,中医药在国际传统医药领域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主要任务指标中医药医疗资源:到2015年,力争100%的地市建有地市级中医医院,70%的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中药房,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每万人口中医床位数力争达到4.78张,每万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力争达到2.4人。

中医药服务:到2015年,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争取超过5.5亿人次,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占医院总诊疗人次比重力争达到18.5%;中医医院出院总人数争取超过2000万人,中医医院出院人数占医院出院人数比重力争达到15%。

中医药人力资源:到2015年,中医药人员增量占全国卫生人员增量的比重争取达到18%,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重争取达到20%,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重超过60%。

中医药科技:到2015年,初步建立中医药防治慢病临床科研体系,完善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科研体系,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果,改革和创新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中医药文化科普:到2015年,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普及覆盖全国80%以上行政村、85%以上社区、80%以上家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