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合集下载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一、地理区位三门峡市区由东、西两大片区组成,北临黄河,南依黄土台塬,南高北低。

最高海拔640米,最低308米,相对高差320米左右,区内自东向西分布着大小六条河流。

在城市规划可用地范围内,基本由二、三、四级阶地构成。

一级阶地基本分布于黄河滩途及河流出口附近两岸,属黄河库区最高淹没线附近,高程在315—320m之间,一般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只作为环境建设用地;而紧靠台塬部分的四级阶地,大部分比较支零破碎,又受铁路、公路建设切割,只作局部利用。

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二、三级阶地,比较平坦开阔,五十年来,得到了较好的规划控制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工业园)是《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所确定的城市产业功能组团,位于城市总体规划区的西部区域,距离三门峡中心城区10公里,地处陕县、灵宝市之间,北至黄河,东至陕县大营镇大营村,南至陇海铁路,西至灵宝市大王镇,下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人。

本集聚区符合2005年11月16日河南省政府批复的《关于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豫政文…2005‟163号),属省级集聚区,是河南省重点对外开放集聚区之一。

规划范围东至禹王路、南至陇海铁路、西至连霍高速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公路。

辖区面积约100km2,纳入省定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31.73 km2,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达9.6 km2,并发展成为河南省重点对外开放集聚区之一、河南省高新技术科学示范基地,是省政府命名的全省铝工业基地和节能照明产业示范基地。

二、集聚区内基础设施情况集聚区建立以来,在入驻企业规划选址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严格按照分区规划及近期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遵循“从东向西、从北至南、梯次开发”的发展思路稳步的推进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和工业企业项目建设。

自集聚区成立以来,坚持项目建设,基础设施要先行的建设理念,及时对集聚区其骨架支撑性的“五路三桥”进行了设计,并结合近期入驻项目的建设情况,新开工建成道路达10公里,与原过境的国道、高速公路形成了闭合网络。

三门峡市村庄建设规划导则(修订稿)1

三门峡市村庄建设规划导则(修订稿)1

第一章总则1. 1 导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 2006 ] 1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人民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发[ 2006 ]1号)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促进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依据《河南省新农村规划导则》,结合三门峡市地域特点,编制《三门峡市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1. 2 适用范围1.2.1 本《导则》适用于三门峡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村庄(包括城中村及城郊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管理。

1.2.2 鼓励委托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单独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进行建设,不能单独编制规划的村庄按照本《导则》进行规划建设。

1.2.3 村庄是否单独编制建设规划应由县(市、区)村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有关乡镇规划的要求,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确定。

规划撤并的村庄不需编制村庄规划,有条件的可编制村庄撤并计划,依据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村庄治理方案。

1. 3 基本任务村庄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市(县)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村庄规划建设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行政村域内村庄建设的规模、范围和界限,对村庄建设进行综合布局和规划协调,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规划期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1. 4 编制依据1.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实施1.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1.4.3 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列》1998年1.4.4 原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00]36号1.4.5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都若干意见》豫发[2005]25号1.4.6 《河南省建设厅关于贯彻建设部<市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的通知》豫建村镇[2006]10号1.4.7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1.4.8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豫建[2004]14号1.4.9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1.4.10 《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1.4.11 《灵宝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1.4.12 《义马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1.4.13 《渑池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1.4.14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 2006]183号1.4.15 《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1.1.16 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及标准等。

三门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三门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全豫通办--主城区未登记不动产 地籍信息补充调查项目成交公告
三门峡市金土地勘 测规划中心
19.8
TOP2
三门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籍 信息更新项目成交公告
三门峡市金土地勘 测规划中心
9.8
TOP3
三门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 地评估”服务框架协议采购项目中标公告
企业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营业范围:
三门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未公示
一、采购需求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9~2023-08):
项目数(个)
20
同比增长:-9.1%
项目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454.88
同比增长:-83.7%
平均金额(万元)
¥23.94
同比增长:-82.0%
平均节支率
1.8%
同比增长:28.6%
*平均节支率是指,项目节支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节支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1.2 需求趋势
近 3 月(2023-06~2023-08):
近 1 年(2022-09~2023-08):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19 日 生成
1/18
近 3 年(2020-09~2023-08):
目录
企业基本信息 .................................................................................................................................1 一、采购需求 .................................................................................................................................1

(完整版)《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完整版)《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草案)主要内容一、总则(一)规划期限:2013年—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3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湖滨区一个市辖区,灵宝市、义马市两个县级市,以及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三个县,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

三门峡都市区的规划范围为陕灵盆地区域,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城关镇、大王镇、阳店镇、川口乡、尹庄镇、焦村镇、函谷关镇等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规划规划范围包括湖滨城区、商务中心区、高铁站南片区和陕县城区、产业聚集区以及大王镇的部分地区,城市开发边界内土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次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大王镇、阳店镇的全部行政区范围,以及灵宝尹庄镇、川口乡的部分区域,涵盖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全部范围,面积合计1284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总目标全力推动三门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将三门峡建设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与物流商贸基地、资源型产业升级示范与新兴产业发展基地、黄河湿地与黄土高原融合的特色生态宜居城市。

(二)区域协调与拓展战略东西方向呼应郑州、洛阳和西安,积极承接来自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辐射与转移,强化三门峡在中原、关中两大经济区中的门户和衔接枢纽地位。

向北联合运城,加强资源整合,协调共进,错位发展,构筑区域性资源利用深加工、精密制造、现代物流、生产服务产业集群,推动三门峡与平陆同城化发展。

三门峡市四大一高战略

三门峡市四大一高战略

三门峡市“四大一高”战略一、“四大一高”战略的重点任务:即强力实施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

(一)以大通关建设为带动,打造开放经济高地。

大通关是开放型经济高点起跳的新平台。

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大通关体系建设,以大通关强化大服务,以大服务促进大开放,全力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

1、加快通关体系建设。

完善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国家铝及铝制品监督检测中心职能作用。

确保2012年建成三门峡海关大楼,抓紧规划建设海关监管堆场、检验检疫查验场和配送仓库等配套设施。

加快三门峡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的申报建设。

建立大通关服务机制,推动与郑州海关、洛阳海关、郑州铁路集装箱口岸及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等沿海、沿边港口口岸的战略联合,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设立三门峡陆路二类口岸。

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培育出口名牌产品,以苹果、果汁、轿车轮毂、铜箔、专用汽车为重点,做好品牌商品推介,加强创建自主品牌和国际认证,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2、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充分发挥三门峡市的大通关机制等比较优势,认真研究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以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吸引和承接有一定产业层次和优势的企业和商户到三门峡市落户,尤其要做好标志性项目的入驻工作。

着力承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业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承接铝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轻工、电子、医药、高档家具、机械和装备制造等加工型或劳动密集型产业。

鼓励重点承接产业转移地区在三门峡市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共享共建,实行税收分成,发展“飞地经济”,带动三门峡市就业、技术进步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兴起。

3、扎实开展大招商活动。

充分利用经贸交流、经济技术合作等各类平台,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更多项目和资金,为加快三门峡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思路,突出精确招商、注重产业和产业链招商。

积极参加省政府与央企合作重点项目推介活动,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强化与央企、省企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

(完整版)《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完整版)《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 —2030年)》(草案)主要内容—、总则(一)规划期限:2013年一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3年一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湖滨区一个市辖区,灵宝市、义马市两个县级市,以及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三个县,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

三门峡都市区的规划范围为陕灵盆地区域,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城关镇、大王镇、阳店镇、川口乡、尹庄镇、焦村镇、函谷关镇等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规划规划范围包括湖滨城区、商务中心区、高铁站南片区和陕县城区、产业聚集区以及大王镇的部分地区,城市开发边界内土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次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大王镇、阳店镇的全部行政区范围,以及灵宝尹庄镇、川口乡的部分区域,涵盖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全部范围,面积合计1284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总目标全力推动三门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将三门峡建设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与物流商贸基地、资源型产业升级示范与新兴产业发展基地、黄河湿地与黄土高原融合的特色生态宜居城市。

(二)区域协调与拓展战略东西方向呼应郑州、洛阳和西安,积极承接来自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辐射与转移,强化三门峡在中原、关中两大经济区中的门户和衔接枢纽地位。

向北联合运城,加强资源整合,协调共进,错位发展,构筑区域性资源利用深加工、精密制造、现代物流、生产服务产业集群,推动三门峡与平陆同城化发展。

三门峡市场环境概况

三门峡市场环境概况

三门峡市场环境概况一、三门峡概况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边陲,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与洛阳市相连,南与南阳相接,北靠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依潼关与陕西省相邻,现辖灵宝市、义马市、陕县、渑池县、卢氏县、湖滨区和三门峡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76个乡镇1349个行政村,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

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其中山地约占54.8% ,丘陵占36%,平原占9.2%,可谓“五山四陵一分川”。

大部分地区在海拔高度300至1500米之间,位于灵宝市小秦岭老鸦岔脑峰海拔2413.8米,是河南省的最高峰。

总人口220万。

城区面积24.4平方公里,人口23.58万人。

三门峡市是随着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而诞生的,现已发展成为以轻纺、机械为主,兼有电力、冶金、机床、纺织器材、医药、橡胶、化工、造纸、耐火材料、电子、仪表、服装、食品等行业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历史沿革三门峡市所处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约在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这里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时期属虢国;春秋时期先属虢、后属晋;战国时期分属韩、赵、魏;秦国时置三川郡;西汉时改为河南府;汉武帝时置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

新中国成立后设立陕州专署,1957年成立三门峡市。

1957年3月建市,1986年升为地级市,辖渑池县、陕县、灵宝市、卢氏县及义马市。

市区三面环山,青龙涧河由东南向西北,经市区西南流入黄河。

陇海铁路横贯全境,公路四通八达,为豫西通往山西、陕西的交通咽喉。

➢自然资源三门峡市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矿产资源极为丰富。

全市已发现各种矿藏57钟,已开发利用的有27种,最著名的是黄金、铝矿和煤炭,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矿藏量甚多,可谓河南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及能源矿产基地。

这里土特产种类多、品质好。

灵宝苹果、大枣久负盛名;渑池的仰韶大杏、牛心柿饼独具特色;卢氏山区的各种干果、食用菌和中药材产量极多,崤山烟叶有“代云烟”之称。

灵宝城市总规评估

灵宝城市总规评估

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灵宝市概况 (1)1.2当前规划背景 (4)1.3评估范围与内容 (5)1.4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6)第二章灵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概述 (8)2.1规划背景 (8)2.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2.3中心城区规划 (12)第三章灵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实施情况 (14)3.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 (14)3.2中心城区规划实施情况 (17)3.3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述 (29)第四章发展条件变化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 (31)4.1政策法规调整后的影响 (31)4.2产业集聚区建设对总体规划及城市建设的影响 (34)4.3相关规划修订的影响 (35)4.4 区域基础设施改善的影响 (38)第五章结论及建议 (39)5.1 评估结论 (39)5.2调整建议和措施 (42)第一章前言1.1灵宝市概况1.1.1区位概况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边缘,豫、陕、晋三省交界处,是河南省的西大门,市域东西长76.4公里,南北宽68.7公里,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

灵宝南依小秦岭、崤山,同洛南县、卢氏县、洛宁县接壤;北临黄河与芮城县、平陆县隔河相望;东与陕县毗连;西与潼关县为邻。

灵宝市区位于弘农涧河的冲积平原上,女郎山脚下,东西皆塬。

市区东距省城郑州市299公里,距洛阳市175公里,距三门峡市53公里;西距西安市217公里,距潼关城区77公里,南距卢氏县城区81公里。

1.1.2交通概况灵宝市城区周边对外交通较为便捷,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为东西方向,城区附近东西向有亚欧大陆桥陇海铁路和310国道贯穿东西,连霍高速公路、郑(州)西(安)客运专线距城区也只有十几公里,使灵宝城区向东可直达郑州、三门峡、洛阳等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向西可直达西安、兰州等大城市,南北向有209国道穿川口组团而过,向北可达山西、内蒙古,向南可达湖北、湖南、广西等省份。

1.1.3自然条件概况1.气象灵宝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总的概括是:冬长寒冷雨雪少,春短干旱大风多,夏季温热暴雨集,秋至晴和日照长。

如何构建“两型社会”建设宜居生态城市——以河南三门峡市为例

如何构建“两型社会”建设宜居生态城市——以河南三门峡市为例
都是为 以人 为本 ,达 到可 持续 发展 ,保 护有 限 的 开发利 用 。 第 三是 要坚 持近 中远期 目标结 合 ,相辅 相 成 , 资源 。以遵 循 自然规 律为 准则 ,以绿色科 技 为动 力 .倡 导环 境文 化 和生态 文 明 ,建 立人 与环境 良 合 理 推进 的原 则 。宜 居 生 态城 市 的 建 设 不是 一 朝
分接 轨 。同 时我 们还要 向 “ 联合 国人 居奖 ”城 市 接 壤 。气 候 属 于 暖温 带 半 干旱 内陆 性 气 候 ,相 对 看齐 ,发 挥 品牌效 应 ,把促 进宜 居生 态城 市建设 温 暖 ,四 季分 明 ,雨水 充 足 ,同 时又 有黄河 环 绕 ,
煤 炭 、黄 金 等 矿产 资 源 又 居 于省 内前 列 ,因此 无 作为 未来 一个 时期 三 门峡市 发展 的切 入点 。 因此 在 “ 型社 会”背 景下 ,建设 宜居 生 态 论 从 地 理 位 置 还 是 从 气 候 矿 产 等 自然 条 件 方 面 , 两
48
王英 杰 张 伟 : 如何 构 建“ 两型社会 ”建设 宜居 生态逸
结 构 .来达 到提 高 资源 的利 用效 率 ,以最 少 的资 城 市 三 门峡关 系到 全 市经 济 的可 持续 发 展 ,关 系 源消耗 获得 最大 的经 济 、社 会效 益 ,保 障可持 续 到全 市百 万 民众 的安居 乐 业 .关 系 到全 市 的招 商
相绕 ,风 景生态 宜人 ,这 又是 建立 环境 友好 型社 到合 理解 决 。通过 产业 结构 的调 整来 发 展小城 镇 , 会 的有 力助 推剂 ,为生态 城市建 设 打下难 得 的天 带 动农 村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逐 步 缩 小 城 乡差 距 ,
然基础 。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5.30•【字号】三政[2007]35号•【施行日期】2007.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三政〔2007〕3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二○○七年五月三十日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参照《国务院工作规则》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市政府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三条市政府组成人员要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依法治市、执政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发扬“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按照“为民、务实、清廉”和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服从命令,顾全大局,以高昂的斗志、振奋的精神、扎实的工作,努力把市政府建设成为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第四条市政府各部门要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行使职权,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切实贯彻全市各项工作部署。

第二章市政府职权和组成人员职责第五条市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市政府工作部门的委(办)主任和局长。

第六条市政府行使下列职权:(一)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二)领导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含参照县级政府管理的派出机构,下同)的工作;(三)改变或者撤销市政府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各县(市、区)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四)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所属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五)执行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六)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河南风韵之三门峡简介

河南风韵之三门峡简介

河南风韵之三门峡简介河南风韵之三门峡简介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河南、⼭西、陕西三省交界处,是伴随着黄河第⼀坝-三门峡⽔利枢纽的建设⽽崛起的⼀座新兴城市。

全名:中华⼈民共和国河南省三门峡市英⽂名:Sanmenxia City, Henan Provin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邮编:472000代码:411200区号:0398拼⾳:Sanmenxia Shi ⾏政区划三门峡市三门峡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市⼈民政府驻湖滨区。

三门峡市⾯积10309平⽅千⽶,⼈⼝227.48万(2005年)。

湖滨区⾯积219平⽅千⽶,⼈⼝33.22万⼈。

邮政编码472000。

义马市⾯积112平⽅千⽶,⼈⼝16.10万⼈。

邮政编码472300。

灵宝市⾯积2997平⽅千⽶,⼈⼝73.23万⼈。

邮政编码472500。

市⼈民政府驻城关镇。

渑池县⾯积1368平⽅千⽶,⼈⼝33.64万⼈。

邮政编码472400。

县⼈民政府驻城关镇。

陕县⾯积1610平⽅千⽶,⼈⼝34.49万⼈。

邮政编码472100。

县⼈民政府驻⼤营镇。

卢⽒县⾯积4004平⽅千⽶,⼈⼝36.80万⼈。

邮政编码472200。

县⼈民政府驻城关镇。

* 此处⾯积、⼈⼝数据根据《三门峡市⾏政区划简册》,⼈⼝截⽌2005年底。

编辑本段历史沿⾰三门峡曾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区域;西周属虢国,秦置三川郡,西汉为河南府,汉武帝时置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直延续⾄明、清。

随着举世闻名的万⾥黄河第⼀坝——三门峡⼤坝的建设,于1957年3⽉经国务院批准成⽴的省辖地级市。

1962年改为县级市。

1986年1⽉⼜调整为地级市。

1986年1⽉18⽇,国务院批准,三门峡市升为地级市,原洛阳地区的渑池、陕县、灵宝、卢⽒4县划归三门峡市管辖。

义马市由三门峡市代管。

1990年,全市共设93个居民委员会。

1992年,为适应改⾰开放与经济发展形势,三门峡市内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驻地在陕州城遗址;开发区管委会下辖向阳、后川、南关、三⾥桥、韩庄等5个村民委员会。

(完整版)《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完整版)《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完整版)《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草案)主要内容⼀、总则(⼀)规划期限:2013年—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3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政辖区范围,包括湖滨区⼀个市辖区,灵宝市、义马市两个县级市,以及陕县、渑池县、卢⽒县三个县,总⾯积10496平⽅公⾥。

三门峡都市区的规划范围为陕灵盆地区域,包括湖滨区,陕县⼤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城关镇、⼤王镇、阳店镇、川⼝乡、尹庄镇、焦村镇、函⾕关镇等⾏政区范围,总⾯积1636平⽅公⾥。

2.中⼼城区规划规划范围包括湖滨城区、商务中⼼区、⾼铁站南⽚区和陕县城区、产业聚集区以及⼤王镇的部分地区,城市开发边界内⼟地⾯积约150平⽅公⾥。

(三)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次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湖滨区,陕县⼤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王镇、阳店镇的全部⾏政区范围,以及灵宝尹庄镇、川⼝乡的部分区域,涵盖三门峡城乡⼀体化⽰范区的全部范围,⾯积合计1284平⽅公⾥。

⼆、城市发展⽬标与战略(⼀)城市发展总⽬标全⼒推动三门峡经济增长⽅式转变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服务⽔平,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将三门峡建设成为黄河⾦三⾓地区重要中⼼城市、区域交通枢纽与物流商贸基地、资源型产业升级⽰范与新兴产业发展基地、黄河湿地与黄⼟⾼原融合的特⾊⽣态宜居城市。

(⼆)区域协调与拓展战略东西⽅向呼应郑州、洛阳和西安,积极承接来⾃中⼼城市的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辐射与转移,强化三门峡在中原、关中两⼤经济区中的门户和衔接枢纽地位。

向北联合运城,加强资源整合,协调共进,错位发展,构筑区域性资源利⽤深加⼯、精密制造、现代物流、⽣产服务产业集群,推动三门峡与平陆同城化发展。

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目录
一、规划背景 ................................................... 1 (一)三门峡市概况 ......................................... 1 (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 3 (三)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 5 (四)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 9
三门峡市特色农产品丰富。高山苹果驰名中外,灵宝大枣久负 盛名,仰韶杏全国独有,牛心柿饼是古代贡品,木耳、猴头、核桃、 板栗、猕猴桃等土特产品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西南山区是“三步 一药”的天然药库,中药材 1500 多种,“三门峡”优质烟叶享有 “代云烟”的美誉。灵宝苹果、大枣、杜仲和卢氏连翘、木耳等获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称号,湖滨果汁已通过中
2005 年三门峡全市生产总值 335.18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3.10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202.26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99.82 亿 元,全市人均生产总值 15124 元。2007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518.56
第 1 页 共 87 页
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规划背景
第 2 页 共 87 页
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是1997开始编制1999年批准实施的规划的实施对促进三门峡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护和保障作用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供求矛盾和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上轮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已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按照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的思路进行修编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和加强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的意见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和加强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的意见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和加强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9.18•【字号】三政[2006]37号•【施行日期】2006.09.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和加强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的意见(三政〔2006〕3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切实改进和加强全市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和加强全市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的意见》(豫政〔2005〕4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城市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合理和节约利用资源,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土地开发规模,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全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建立快捷高效的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机制,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督,增强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

二、改进城市规划编制内容(一)编制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从注重传统的职能、规模、空间结构转向注重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结合本地经济基础、资源环境和区位条件,认真落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研究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化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提出加快城镇化的具体措施;确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目标,明确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和范围,制定区域开发管制措施;明确区域内城镇和乡村建设标准;统筹安排区域内的交通、环保、防灾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旅游规划的基本方法

旅游规划的基本方法

旅游规划的基本方法——以《三门峡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例一、《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为规范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提高我国旅游规划工作总体水平,达到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促进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编制各级旅游发展规划及各类旅游区规划的规范。

本标准的制定,总结了国内并借鉴了国外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在体现中国旅游规划特色的同时,在技术和方法上努力实现与国际接轨。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规划(包括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的编制的原则、程序和内容以及评审的方式,提出了旅游规划编制人员和评审人员的组成与素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编制各级旅游发展规划及各类旅游区规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9663 旅游业卫生标准GB9664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5 公共浴室卫生标准GB9666 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GB9667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8 体育馆卫生标准GB9669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GB9670 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1 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9672 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GB9673 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GB12941-1991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6153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3、术语和定义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06年重点工作落实措施的通知-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06年重点工作落实措施的通知-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06年重点工作落实措施的通知正文:----------------------------------------------------------------------------------------------------------------------------------------------------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06年重点工作落实措施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市长李文慧同志代表市人民政府在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会议批准。

根据市政府第十次全会精神,现将《〈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06年重点工作落实措施》印发给你们,请各责任单位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意见,认真组织落实。

各责任单位一把手作为承担重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增强责任意识,狠抓落实;各配合单位要积极主动,全力配合,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

此项工作作为市政府交办事项,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进行考核。

请各责任单位将落实情况分别于2006年的3月30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20日前以电子公文形式报市政府督查室。

二○○六年二月十三日《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06年重点工作落实措施一、关于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备足经济发展后劲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市商务局、国资委、国土资源局、中小企业服务局等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落实。

具体措施是:(一)千方百计抓好在建项目建设。

突出抓好以“四大项目”为龙头的一大批在建项目,每个项目建立一套服务班子,强化责任目标,突出抓好投资环境、建设条件和协调服务,促使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责任单位:各项目主管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二)全面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针对计划开工的开祥化工5万吨1,4-丁二醇等30个项目,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搞好服务,主动配合建设单位做好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等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三门峡:一个边缘小市的嬗变

三门峡:一个边缘小市的嬗变

三门峡:一个边缘小市的嬗变作者:游磊刘燕妮来源:《时代报告》2013年第11期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

河南省三门峡市不仅是黄河三门峡大坝所在地,也是千古雄关函谷关所在地,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达西域的咽喉要道。

近年来,乘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三门峡市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实施“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高新产业”战略,变边缘为前沿;变守好“西大门”为打开“西大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见了成效。

如今,三门峡这个河南最西部的边缘小市,正一跃成为黄河金三角物流区域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

危机中把握新机遇传统产业通过高科技嫁接一跃成为行业龙头,三门峡市的企业竞相创造出了这样的奇迹。

“以前果渣是让企业头疼的工业废料,现在我们先从中提取出果胶和果胶铋,再将果渣转化成膳食纤维,真正实现对资源的‘吃干榨净’。

”三门峡富元果胶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博理自豪地说,他们生产的苹果果胶和果胶铋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

在富元果胶厂区对面,便是亚洲单线生产能力最大,拥有5万吨浓缩苹果汁加工生产线的三门峡缘份果业。

眼下,三门峡市规划建设了总投资14.7亿元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完整产业链条。

三门峡素以富有“黄(黄金)、白(铝矾土)、黑(煤炭)”资源著称。

但是,多年来粗放、低端的开采加工,慢慢地使资源优势沦为资源陷阱。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的传统产业深陷其中,经济转型到了“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关口。

危机面前,三门峡市市委书记杨树平态度坚决:“不摆脱路径依赖,发展就难以为继;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就难以实现。

”三门峡市下定决心,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制高点。

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三门峡五大传统支柱产业正在实现由“傻、大、笨、粗”向“高、精、特、优”转变。

目前,三门峡市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成立院士工作站7个。

三门峡地区陇海线改线方案研究

三门峡地区陇海线改线方案研究

三门峡地区陇海线改线方案研究隋宋【摘要】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layout of Sanmenxia city, the existing Longhai line is extended to to the junction of Zhangjiawan, located in the core of lakeside area in Sanmenxia metropolitan area. This part of exist-ing Longhai line in Sanmenxia City in the form of lighting line gets through the whole city, and most of the high road base segment the urban planning core area, which has a direct impact on city function of Sanmenxia lakesidearea, thus we urgently need to modify the part formthe lower junction of the Longhai line to Zhangjiawan segment, in order to avoid the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of the central area.%根据三门峡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既有陇海线下交口至张家湾段,位于三门峡都市区湖滨片区核心.该段既有陇海线在三门峡市区以灯泡线线型穿城通过,大部分高路基地段分割城市规划核心区域,直接影响三门峡湖滨城区城市功能,均迫切需要对陇海线下交口至张家湾段进行改移,以避开对中心城区发展及功能的影响.【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年(卷),期】2015(000)019【总页数】2页(P81-82)【关键词】陇海线;三门峡地区;改线;线路专业【作者】隋宋【作者单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勘察设计院,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21 既有三门峡地区铁路概况三门峡地区既有及规划铁路有陇海铁路、郑西高铁、在建蒙华铁路和规划三禹铁路。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2-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2-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2-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4.03.12•【字号】豫环审〔2014〕87号•【施行日期】2014.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2-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豫环审〔2014〕87号三门峡产业集聚区管委会:2013年12月,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召开了《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2-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的审查会,根据审查小组(名单附后)的审查结论和三门峡市环保局初审意见(三环文〔2014〕42号),提出审查意见如下:一、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9年经省环保厅组织审查,并出具了审查意见(豫环审〔2009〕2号)。

在集聚区建设过程中,对规划进行了调整,沿西南边界适度拓展,调整后,东至禹王路、西至灵宝大王镇五帝村、南至陇海路、北至连霍高速,规划面积25.05平方公里。

规划主导产业调整为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

二、《报告书》对原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性评价,分析了原规划及实施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并强化了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同时,《报告书》从规划选址、主导产业定位、规划布局和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等方面分析了规划调整的环境保护制约因素,对规划调整后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了预测、分析和评估。

《报告书》采用的基础数据翔实,评价方法正确,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可行,对规划方案的调整建议合理,可作为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修改以及实施的环境保护依据。

三、总体上分析,调整后的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与《三门峡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三门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王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大营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和《原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以及《三门峡市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草案)主要内容一、总则(一)规划期限:2013年—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3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湖滨区一个市辖区,灵宝市、义马市两个县级市,以及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三个县,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

三门峡都市区的规划范围为陕灵盆地区域,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城关镇、大王镇、阳店镇、川口乡、尹庄镇、焦村镇、函谷关镇等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规划规划范围包括湖滨城区、商务中心区、高铁站南片区和陕县城区、产业聚集区以及大王镇的部分地区,城市开发边界内土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次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大王镇、阳店镇的全部行政区范围,以及灵宝尹庄镇、川口乡的部分区域,涵盖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全部范围,面积合计1284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总目标全力推动三门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将三门峡建设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与物流商贸基地、资源型产业升级示范与新兴产业发展基地、黄河湿地与黄土高原融合的特色生态宜居城市。

(二)区域协调与拓展战略东西方向呼应郑州、洛阳和西安,积极承接来自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辐射与转移,强化三门峡在中原、关中两大经济区中的门户和衔接枢纽地位。

向北联合运城,加强资源整合,协调共进,错位发展,构筑区域性资源利用深加工、精密制造、现代物流、生产服务产业集群,推动三门峡与平陆同城化发展。

在运城、三门峡一体化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区域性服务职能,以黄河金三角区域为腹地,加强对临汾、渭南的生产、生活服务,努力构建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

(三)城市空间发展战略1.极化中心:围绕新老城市中心,集聚发展商贸、金融、文化、生产服务、旅游服务等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区域辐射力。

2.紧凑发展:构建相对紧凑的带状组团式城市结构。

加强湖滨和陕县城区的空间整合,完善交通联系,加强组团之间的功能衔接。

3.服务区域:努力提升三门峡区域地位,增强区域服务功能,支撑城市新区发展。

4.产城互动:资源型、污染型企业应尽量远离城市发展,已有污染企业应尽早搬迁。

依托城市主要发展与城市能良好结合的新兴加工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5.渐进开发:城市发展不应盲目跳跃,应在集中发展的基本原则下渐进式开发,重要的战略性节点在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时期应当以控制发展为主。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规划。

以整合区域优势资源为重点,以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抓手,着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动基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欠发达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

依托陇海铁路发展轴和蒙西铁路发展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着力推进运城、三门峡一体化发展,以及灵宝-芮城-潼关-永济次区域合作和义马-渑池同城化发展,加快区域间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区域辐射力,建设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二)市域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

规划至2020年,三门峡全市总人口将达到23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8%,全市城镇人口为136万人。

规划至2030年,三门峡全市总人口将达到24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2%,全市城镇人口将达176万人。

市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30平方公里以内。

(三)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构建“一核、两翼、三带、多点”的市域城镇空间格局,形成一个分布有序,层次分明,彼此联系,相互协调的城乡空间网络体系。

“一核”即以三门峡都市区为全市发展的核心,以陕灵盆地的城镇发展空间为主要载体,包括湖滨城区、陕县城区、灵宝城区,并辐射至平陆县城,依托陇海铁路、连霍高速、209-310国道等区域交通走廊及城市快速路系统,形成带状组团型城镇群体结构。

“两翼”即渑池、义马产业发展翼和卢氏生态发展翼。

渑池、义马产业发展翼依托渑池县城和义马市区的一体化发展,以及煤、电、铝产业规模化、技术创新与循环升级,联合周边英豪镇、观音堂镇等小城镇,打造带动全市传统资源型产业高端化和产业链延伸发展的核心。

卢氏生态发展翼以卢氏县城为中心,依托三门峡南部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旅游资源,形成带动全市绿色经济与休闲经济发展的“生态之都”。

“三带”即沿黄河生态带、崤山-小浪底生态带、伏牛山-熊耳山生态带。

三条生态带是三门峡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所依托的生态屏障,也是三门峡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的重要支撑。

“多点”即依托产业集聚区、风景旅游区、交通枢纽等资源优势培育多个重要节点,包括豫灵镇、观音堂镇、阳平镇、张村镇、函谷关镇、西张村镇、官道口镇、五里川镇等中心城镇。

(四)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以三门峡中心城区为主中心,灵宝、渑池-义马、卢氏为副中心,以重点镇为市域城镇体系及社会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形成由一个大城市、两个中等城市、一个小城市及若干个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

表1 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色金属等资源型产业为基础,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为支柱,商贸物流、文化旅游、职业教育、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农业为支撑的多元化产业体系。

以资源优势为纽带,加快现有产业链整合并向高附加值延伸,重点发展黄金及有色金属、铝工业、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配件等装备制造业,形成五大产业链相对完整、产值规模超过千亿的产业集群。

依托特色农林资源优势,积极壮大现代农业规模,并大力发展食品饮料、生物医药产业。

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态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纺织服装等规模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产业对各类人口的吸引力。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文化、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依托三门峡本地及周边有色金属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黄金、铝等大宗商品期货和现货交易市场,培育特色金融业,打造区域性金融、商贸、物流中心和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名城。

五、市域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市域“三带五源”生态安全格局。

构建三条生态带,包括沿黄湿地生态林风光景观带,小秦岭-崤山-小浪底自然生态保护带,崤山-伏牛山-熊耳山生态保护带。

保护五大市域生态源,分别是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武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小秦岭省级地质公园构成西部生态源;三门峡水库库区及其保护区构成北部生态源;陕县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河南省燕子山省级森林公园构成中部生态源;韶山省级森林公园与小浪底水库构成东部生态源;卢氏县玉皇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及省级地质公园与卢氏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构成西南部生态源。

六、市域旅游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三门峡市自然、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和交通枢纽的优势,把三门峡市建设成黄河旅游核心城市,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寓古文明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

根据三门峡市旅游资源特色和分布特征,构建“一带一区三群四品牌”的市域旅游发展格局。

“一带”即黄河风光旅游带,“一区”即卢氏生态旅游专区,“三群”即三门峡重点打造的三大旅游景观群,分别是三门峡都市旅游景观群,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景观群,仰韶文化山水旅游景观群。

“四品牌”即三门峡旅游重点推出的四大品牌,包括黄河文化旅游品牌,自然山水旅游品牌,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康体养生旅游品牌。

七、市域综合交通体系按照充分利用、加强衔接、分离过境、优化组织、做强枢纽、拓展腹地的原则,依托国家及区域性交通网络,打造三门峡市域由高速公路、国道和高铁、普铁构成的对外综合交通网络。

推进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形成“一纵两横两支”铁路网、“三纵两横一联”高速公路网、“两纵三横”国道网。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优化各级交通枢纽及场站布局。

近期利用运城关公机场和洛阳北郊机场,中远期考虑新建三门峡机场的可行性,在灵宝大王镇北营北村预留4C支线机场。

八、中心城区规划(一)城市性质:中原经济区西部重要的商贸、工业、旅游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黄河沿岸文化名城。

(二)城市职能:能源、有色等资源型工业转型发展的示范区;创新型城市新兴产业发展基地;专业性区域金融和生产服务中心;区域物流商贸基地和物流管理中心;区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服务中心;职业教育、特色医疗服务基地。

(三)人口与用地规模。

近期(2020年),三门峡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68万人。

远期(2030年),三门峡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90万人,其中湖滨片区55万人,陕县片区35万人。

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近期(2020年)控制在76平方公里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以内。

(四)城市总体布局,规划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带、两片、三心、四组团”。

一带:即沿黄河城市发展带。

三门峡北侧是黄河湿地生态景观带,南侧是黄土高原生态景观带,城市在两大自然因素的限制下沿陕灵盆地呈带状发展延伸。

两片:在生态廊道的隔离下,三门峡中心城市形成两大发展片区,分别是湖滨片区和陕州片区。

两大片区分别紧凑发展,形成居住、服务、产业等功能完善,平衡发展,相互联系,而发展侧重各有不同的两大城区。

三心:整个带状城市按照城市空间拓展的时序以及服务职能的差异形成三大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分别是湖滨区综合商业中心、商务中心区现代商务中心、陕县区域商贸中心。

四组团:两大城市片区内部通过生态廊道的隔离所形成的四个功能鲜明的城市组团。

其中,湖滨片区以青龙涧河为生态廊道,形成湖滨城区和商务中心区两个城市组团。

陕州片区以淄阳河为生态廊道,形成陕县城区和产业新城两个城市组团。

(五)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提升三门峡中心城区的综合承载能力,优化湖滨城区和陕州城区文化、教育科研、医疗、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功能。

1.文化设施:建设市级—区县级—居住区级—社区级城市文化设施系统,规划文化设施用地为69.82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0.78平方米。

2.教育设施:规划教育科研设施用地为412.7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的4.24%,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4.59平方米。

原则上以2—3万人设置1所初级中学、1—1.5万人设置1所小学为控制标准,规划湖滨城区设置22所初中、40所小学,陕县城区设置15所初中、28所小学。

3.体育设施:规划体育设施用地为101.0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的1.04%,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12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