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一、关于液氯贮槽密闭厂房中设置碱喷淋装置问题。
由于液氯贮槽泄漏时,周围环境温度急剧下降,地面产生积冰等现象,使氯气泄漏速度减慢。
如果此时启动碱喷淋,虽然可中和泄漏的氯气,但同时会使环境温度上升,加快氯气泄漏速度。
因此,综合考虑不推荐在厂房内设置碱喷淋装置。
(无论是容器上方还是四周)有条件时,可在厂房外面设置碱喷淋装置或参考国外一些企业的做法,在门窗外设置碱幕,作为门窗无法有效关闭时的补充隔离措施。
由于容器(储槽、槽车、气瓶)中的液氯向大气环境泄漏气化时是吸热过程,随着泄漏的进行并达到一定程度,可以看到容器(钢瓶、槽罐)表面会因温度下降而结冰、霜。
如果己经泄漏的容器是一个绝热体系,依靠体系(液氯)的热量气化液氯,此时容器内剩余液氯的温度会很快下降并接近沸点,气化速率大大降低而趋于停滞;在获取环境热量后再气化,可以间隔、断续相持5~6次,最后才会气化结束。
如果外界供给热量,液氯泄漏气化将继续进行。
而通常给热的方式是罐体与大气(空气)热交换,但是空气的导热系数是很低的,λ=0.0259(20℃),此时液氯气化速率较低;如果给罐体喷水,水的导热系数很大,λ=0.599(20℃),此时液氯气化速率加大。
设置碱喷淋装置或水幕墙的地面,应具备回收沟、池(回用水应进行控制),防止发生污染事件。
二、关于液氯贮槽密封厂房门是采用手动还是自动问题。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手动门和自动门两种。
但在选择自动门时建议选用外置式(厂房墙外),并且其门体、机械转动部分、电器部件应具有耐腐蚀、防潮、防水功能。
采用液氯贮槽密闭式厂房,现场应设置应急人员安全的处置通道(可参考一些企业的做法,增设盲道),方便到达厂房内任何事故点连接应急管线、开关阀门,紧急情况下能使操作人员迅速地进入避护场所(安全隔离间)和撤离现场。
三、液氯单元(贮槽或钢瓶)泄漏事故氯处理装置选择。
液氯单元(贮槽或钢瓶)宜设立独立的事故氯处理装置,事故氯处理装置具备连续运行和处理大量泄氯的能力。
(2010)协字第070号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施行以来,对氯气生产和使用等涉氯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同时,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方面进一步改进,对贯彻上述标准又有了新的要求。
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在具备条件时应当予以考虑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涉氯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和氯气泄漏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但是,上述两项标准施行以来,有些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及监管部门仅局限于符合标准、满足基本的要求,对于氯碱行业安全技术的发展关注不够;对于上述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标准条款未明确的事项,认识不足;尤其是低标准、低要求的一些做法,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委办[2008]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化工生产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对涉氯产品高危工艺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工作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针对国内涉氯企业现状,为正确理解和执行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对以下有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一、液氯贮槽安全技术要求1、液氯贮槽厂房液氯贮槽厂房推荐采用密闭结构,建构筑物设计或改造应防腐蚀;有条件时把厂房密闭结构扩大至液氯接卸作业区域;厂房密闭化同时配备事故氯处理装置,在密闭结构厂房内不仅配置固定式吸风口且配备可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软管半径覆盖密闭结构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范围;密闭结构厂房内事故氯应输送至吸收装置。
不推荐使用氨冷冻盐水液化装置,尤其是盐水压力高于氯气压力的液化装置。
2、液氯贮槽应急备用槽根据液氯贮槽体积大小,至少配备一台体积最大的液氯贮槽作为事故液氯应急备用受槽,应急备用受槽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空槽,管路与各贮槽相连接能予以切换操作,并应具备使用远程操作控制切换的条件。
氯气安全设与应急技术
2)液氯作业场所或密闭厂房可以将意外
发生泄漏的氯气捕集输送至事故氯吸收(塔)装
置处理,也可以独立设置与事故应急相应的事故
氯吸收装置。
3)液氯使用企业可根据用氯规模,生产
系统、液氯储存厂房、液氯气瓶使用场所,设置
相应的事故氯吸收装置。
4)处理液氯气瓶泄漏推荐使用专用真空房,
可以设置相应的文丘里吸收装置,循环吸收液可以
2、液氯贮槽应急备用槽
根据液氯贮槽体积大小,至少配备一台体积
最大的液氯贮槽作为事故液氯应急备用受槽,应
急备用受槽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空槽,管路与各贮 槽相连接能予以切换操作,并应具备使用远程操 作控制切换的条件。
3、液氯贮槽液面计
液氯贮槽液面计应采用两种不同方式,采 用现场显示和远传液位显示仪表各一套,远传仪 表推荐罐外测量的外测式液位计;现场显示液氯 液位应标识明显的超高液位、正常液位和最低液 位色带(红、绿、黄 ),远传仪表应有液位数字 显示和超高液位声光报警;液氯储槽充装系数为 ≤1.20kg/L,并以此标定最高液位限制和报警。
3)液氯气瓶许用温度 低压液化气体气瓶的最大充装量是按其许用温
度60℃确定的。为了安全起见,不允许在60℃“满
液”(即气相空间为零)。 所以,以70℃划分高压液化气体和低压液化气 体可以保证60℃时气瓶应具备的安全空间。
4)液氯气瓶许用压力
液氯气瓶设计温度:60℃,使用温度:-40~+60℃ ,工作压力:2Mpa,水压试验[1]压力:3Mpa(为工作压 力的1.5倍)。
堵漏、工程抢险装备和现场受伤人员医疗抢救装备。
(5)逃生避难设施 逃生和避难的安全通道(梯)、安全避难所(带空气呼吸系统)、避难信号等。 (6)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
关于下发《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六、三氯化氮安全技术要求
4、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应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30 号《特 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取得专业培训合格和 上岗证,方可上岗作业。
5、液氯重大危险源企业必须建立气防站和救护站,建立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按规 定配置应急救援器材、氯气防护器材和人员中毒现场救治药品。
2、液氯作业场所或密闭厂房可以将意外发生泄漏的氯气捕集输送至事故氯吸收 (塔)装置处理,也可以独立设置与事故应急相应的事故氯吸收装置。
4
3、液氯使用企业可根据用氯规模,生产系统、液氯储存厂房、液氯气瓶使用场所, 设置相应的事故氯吸收装置。
4、处理液氯气瓶泄漏推荐使用专用真空房,可以设置相应的文丘里吸收装置,循 环吸收液可以采用 15%烧碱水溶液或石灰水乳液,并确保有效吸收。
6、液氯气瓶泄漏,无法堵漏时可采用专用真空房紧急处置,将泄漏的气瓶处于密 闭真空房,启动真空房事故氯吸收装置。
三、液氯气化安全技术要求
3
1、禁止液氯>1000kg 的容器直接液氯气化,禁止液氯贮槽、罐车或半挂车槽罐 直接作为液氯气化器使用。
2、不推荐液氯气瓶直接气化工艺,如采用液氯气瓶直接气化,使用不当的负压瓶 和连续过度使用的空瓶不得立即充装液氯,用户应作出标记,液氯充装单位应进行充 装前检验或洗瓶。
5
6、在厂房或高处设置风向袋或风向标,在厂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两侧设立安全区域 用于人员疏散或集结,应急疏散路线和安全集结区域应有明显的标志。
氯气安全设施与应急技术
2)液氯作业场所或密闭厂房可以将意外发生泄漏的氯气捕集输送至事故氯吸收(塔)装置处理,也可以独立设置与事故应急相应的事故氯吸收装置。 3)液氯使用企业可根据用氯规模,生产系统、液氯储存厂房、液氯气瓶使用场所,设置相应的事故氯吸收装置。
½下风向距离
下风向距离
首次隔离距离
首次隔离区域
泄漏点
图 首次隔离区域
表 首次隔离距离与防护距离
ID号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小泄漏
大泄漏
首次 隔离
下风向撤离范围 (km)
首次 隔离
下风向撤离范围 (km)
(m)
白天
晚上
(m)
白天
晚上
1017
Chlorine
氯、氯气
30
0.3
1.1
275
2.7
6.8
½下风向距离
⒉控制事故设施 (1)泄压和止逆设施 用于泄压的阀门、爆破片、放空管等设施,用于止逆的阀门等设施,真空系统的密封设施。 ⑺紧急处理设施 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分流、排放(火炬)、吸收、中和、冷却等设施,通入或者加入惰性气体、反应抑制剂等设施,紧急停车、仪表联锁等设施。
⒊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 (1)防止火灾蔓延设施 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油(火)堤,防爆墙、防爆门等隔爆设施,防火墙、防火门、蒸汽幕、水幕等设施,防火材料涂层。 (2)灭火设施 水喷淋、惰性气体、蒸气、泡沫释放等灭火设施,消火栓、高压水枪(炮)、消防车、消防水管网、消防站等。 (3)紧急个体处置设施 洗眼器、喷淋器、逃生器、逃生索、应急照明等设施。 (4)应急救援设施 堵漏、工程抢险装备和现场受伤人员医疗抢救装备。 (5)逃生避难设施 逃生和避难的安全通道(梯)、安全避难所(带空气呼吸系统)、避难信号等。 (6)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 包括头部,面部,视觉、呼吸、听觉器官,四肢,躯干防火、防毒、防灼烫、防腐蚀、防噪声、防光射、防高处坠落、防砸击、防刺伤等免受作业场所物理、化学因素伤害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一、关于液氯贮槽密闭厂房中设置碱喷淋装置问题。
由于液氯贮槽泄漏时,周围环境温度急剧下降,地面产生积冰等现象,使氯气泄漏速度减慢。
如果此时启动碱喷淋,虽然可中和泄漏的氯气,但同时会使环境温度上升,加快氯气泄漏速度。
因此,综合考虑不推荐在厂房内设置碱喷淋装置。
(无论是容器上方还是四周)有条件时,可在厂房外面设置碱喷淋装置或参考国外一些企业的做法,在门窗外设置碱幕,作为门窗无法有效关闭时的补充隔离措施。
由于容器(储槽、槽车、气瓶)中的液氯向大气环境泄漏气化时是吸热过程,随着泄漏的进行并达到一定程度,可以看到容器(钢瓶、槽罐)表面会因温度下降而结冰、霜。
如果己经泄漏的容器是一个绝热体系,依靠体系(液氯)的热量气化液氯,此时容器内剩余液氯的温度会很快下降并接近沸点,气化速率大大降低而趋于停滞;在获取环境热量后再气化,可以间隔、断续相持5~6次,最后才会气化结束。
如果外界供给热量,液氯泄漏气化将继续进行。
而通常给热的方式是罐体与大气(空气)热交换,但是空气的导热系数是很低的,λ=(20℃),此时液氯气化速率较低;如果给罐体喷水,水的导热系数很大,λ=(20℃),此时液氯气化速率加大。
设置碱喷淋装置或水幕墙的地面,应具备回收沟、池(回用水应进行控制),防止发生污染事件。
二、关于液氯贮槽密封厂房门是采用手动还是自动问题。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手动门和自动门两种。
但在选择自动门时建议选用外置式(厂房墙外),并且其门体、机械转动部分、电器部件应具有耐腐蚀、防潮、防水功能。
采用液氯贮槽密闭式厂房,现场应设置应急人员安全的处置通道(可参考一些企业的做法,增设盲道),方便到达厂房内任何事故点连接应急管线、开关阀门,紧急情况下能使操作人员迅速地进入避护场所(安全隔离间)和撤离现场。
三、液氯单元(贮槽或钢瓶)泄漏事故氯处理装置选择。
液氯单元(贮槽或钢瓶)宜设立独立的事故氯处理装置,事故氯处理装置具备连续运行和处理大量泄氯的能力。
氯气处理岗位可以写写合理化建议
氯气处理岗位可以写写合理化建议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消毒、制药、冶金等领域。
然而,在氯气处理岗位上,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操作不便之处。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岗位安全,以下是合理化建议:1. 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人员操作,降低操作风险。
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的配合,实现氯气的自动控制和监测,提高操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2. 设立氯气泄漏预警系统:安装氯气泄漏探测器,并与警报系统相连,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泄漏导致的事故发生。
同时,应定期对泄漏探测器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3. 加强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氯气处理的安全意识。
教育员工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合理使用防护设施,并熟悉应急处置措施,以保障个人和他人的安全。
4.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对氯气处理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维护情况和维修记录,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5. 优化操作流程:通过对操作流程的优化,减少操作步骤和冗余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合理安排操作顺序,减少操作员的移动和等待时间,降低操作风险。
6. 加强通风系统建设:加大对通风系统的投入,确保岗位空气流通,减少氯气积聚和浓度过高的风险。
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其正常工作。
7. 使用安全设备和工具:为操作人员提供合适的防护装备和工具,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以保障其个人安全。
同时,加强对防护设备的管理,确保其正常使用。
8. 强化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氯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效率。
9. 推广绿色环保技术:研发和推广更加环保的氯气处理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鼓励使用替代品或其他更加安全的消毒剂,降低对氯气的依赖。
10. 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氯气处理岗位的日常监督和管理。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一、关于液氯贮槽密闭厂房中设置碱喷淋装置问题。
由于液氯贮槽泄漏时,周围环境温度急剧下降,地面产生积冰等现象,使氯气泄漏速度减慢。
如果此时启动碱喷淋,虽然可中和泄漏的氯气,但同时会使环境温度上升,加快氯气泄漏速度。
因此,综合考虑不推荐在厂房内设置碱喷淋装置。
(无论是容器上方还是四周)有条件时,可在厂房外面设置碱喷淋装置或参考国外一些企业的做法,在门窗外设置碱幕,作为门窗无法有效关闭时的补充隔离措施。
由于容器(储槽、槽车、气瓶)中的液氯向大气环境泄漏气化时是吸热过程,随着泄漏的进行并达到一定程度,可以看到容器(钢瓶、槽罐)表面会因温度下降而结冰、霜。
如果己经泄漏的容器是一个绝热体系,依靠体系(液氯)的热量气化液氯,此时容器内剩余液氯的温度会很快下降并接近沸点,气化速率大大降低而趋于停滞;在获取环境热量后再气化,可以间隔、断续相持5~6次,最后才会气化结束。
如果外界供给热量,液氯泄漏气化将继续进行。
而通常给热的方式是罐体与大气(空气)热交换,但是空气的导热系数是很低的,λ=0.0259(20℃),此时液氯气化速率较低;如果给罐体喷水,水的导热系数很大,λ=0.599(20℃),此时液氯气化速率加大。
设置碱喷淋装置或水幕墙的地面,应具备回收沟、池(回用水应进行控制),防止发生污染事件。
二、关于液氯贮槽密封厂房门是采用手动还是自动问题。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手动门和自动门两种。
但在选择自动门时建议选用外置式(厂房墙外),并且其门体、机械转动部分、电器部件应具有耐腐蚀、防潮、防水功能。
采用液氯贮槽密闭式厂房,现场应设置应急人员安全的处置通道(可参考一些企业的做法,增设盲道),方便到达厂房内任何事故点连接应急管线、开关阀门,紧急情况下能使操作人员迅速地进入避护场所(安全隔离间)和撤离现场。
三、液氯单元(贮槽或钢瓶)泄漏事故氯处理装置选择。
液氯单元(贮槽或钢瓶)宜设立独立的事故氯处理装置,事故氯处理装置具备连续运行和处理大量泄氯的能力。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概要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施行以来,对氯气生产和使用等涉氯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同时,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方面进一步改进,对贯彻上述标准又有了新的要求。
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在具备条件时应当予以考虑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涉氯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和氯气泄漏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但是,上述两项标准施行以来,有些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及监管部门仅局限于符合标准、满足基本的要求,对于氯碱行业安全技术的发展关注不够;对于上述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标准条款未明确的事项,认识不足;尤其是低标准、低要求的一些做法,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委办[2008]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化工生产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对涉氯产品高危工艺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工作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针对国内涉氯企业现状,为正确理解和执行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对以下有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一、液氯贮槽安全技术要求1、液氯贮槽厂房液氯贮槽厂房推荐采用密闭结构,建构筑物设计或改造应防腐蚀;有条件时把厂房密闭结构扩大至液氯接卸作业区域;厂房密闭化同时配备事故氯处理装置,在密闭结构厂房内不仅配置固定式吸风口且配备可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软管半径覆盖密闭结构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范围;密闭结构厂房内事故氯应输送至吸收装置。
不推荐使用氨冷冻盐水液化装置,尤其是盐水压力高于氯气压力的液化装置。
2、液氯贮槽应急备用槽根据液氯贮槽体积大小,至少配备一台体积最大的液氯贮槽作为事故液氯应急备用受槽,应急备用受槽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空槽,管路与各贮槽相连接能予以切换操作,并应具备使用远程操作控制切换的条件。
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一、关于液氯贮槽密闭厂房中设置碱喷淋装置问题。
由于液氯贮槽泄漏时,周围环境温度急剧下降,地面产生积冰等现象,使氯气泄漏速度减慢。
如果此时启动碱喷淋,虽然可中和泄漏的氯气,但同时会使环境温度上升,加快氯气泄漏速度。
因此,综合考虑不推荐在厂房内设置碱喷淋装置。
(无论是容器上方还是四周)有条件时,可在厂房外面设置碱喷淋装置或参考国外一些企业的做法,在门窗外设置碱幕,作为门窗无法有效关闭时的补充隔离措施。
由于容器(储槽、槽车、气瓶)中的液氯向大气环境泄漏气化时是吸热过程,随着泄漏的进行并达到一定程度,可以看到容器(钢瓶、槽罐)表面会因温度下降而结冰、霜。
如果己经泄漏的容器是一个绝热体系,依靠体系(液氯)的热量气化液氯,此时容器内剩余液氯的温度会很快下降并接近沸点,气化速率大大降低而趋于停滞;在获取环境热量后再气化,可以间隔、断续相持5~6次,最后才会气化结束。
如果外界供给热量,液氯泄漏气化将继续进行。
而通常给热的方式是罐体与大气(空气)热交换,但是空气的导热系数是很低的,λ=0.0259(20℃),此时液氯气化速率较低;如果给罐体喷水,水的导热系数很大,λ=0.599(20℃),此时液氯气化速率加大。
设置碱喷淋装置或水幕墙的地面,应具备回收沟、池(回用水应进行控制),防止发生污染事件。
二、关于液氯贮槽密封厂房门是采用手动还是自动问题。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手动门和自动门两种。
但在选择自动门时建议选用外置式(厂房墙外),并且其门体、机械转动部分、电器部件应具有耐腐蚀、防潮、防水功能。
采用液氯贮槽密闭式厂房,现场应设置应急人员安全的处置通道(可参考一些企业的做法,增设盲道),方便到达厂房内任何事故点连接应急管线、开关阀门,紧急情况下能使操作人员迅速地进入避护场所(安全隔离间)和撤离现场。
三、液氯单元(贮槽或钢瓶)泄漏事故氯处理装置选择。
液氯单元(贮槽或钢瓶)宜设立独立的事故氯处理装置,事故氯处理装置具备连续运行和处理大量泄氯的能力。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一、关于液氯贮槽密闭厂房中设置碱喷淋装置问题。
由于液氯贮槽泄漏时,周围环境温度急剧下降,地面产生积冰等现象,使氯气泄漏速度减慢。
如果此时启动碱喷淋,虽然可中和泄漏的氯气,但同时会使环境温度上升,加快氯气泄漏速度。
因此,综合考虑不推荐在厂房内设置碱喷淋装置。
(无论是容器上方还是四周)有条件时,可在厂房外面设置碱喷淋装置或参考国外一些企业的做法,在门窗外设置碱幕,作为门窗无法有效关闭时的补充隔离措施。
由于容器(储槽、槽车、气瓶)中的液氯向大气环境泄漏气化时是吸热过程,随着泄漏的进行并达到一定程度,可以看到容器(钢瓶、槽罐)表面会因温度下降而结冰、霜。
表1 液氯的有关理化数据物质名称分子质量M沸点t O(℃)液体平均比热C(kJ/kg·℃)气化热q(kJ/kg)氯71 -34 0.96 2.89×102如果己经泄漏的容器是一个绝热体系,依靠体系(液氯)的热量气化液氯,此时容器内剩余液氯的温度会很快下降并接近沸点,气化速率大大降低而趋于停滞;在获取环境热量后再气化,可以间隔、断续相持5~6次,最后才会气化结束。
如果外界供给热量,液氯泄漏气化将继续进行。
而通常给热的方式是罐体与大气(空气)热交换,但是空气的导热系数是很低的,λ=0.0259(20℃),此时液氯气化速率较低;如果给罐体喷水,水的导热系数很大,λ=0.599(20℃),此时液氯气化速率加大。
设置碱喷淋装置或水幕墙的地面,应具备回收沟、池(回用水应进行控制),防止发生污染事件。
二、关于液氯贮槽密封厂房门是采用手动还是自动问题。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手动门和自动门两种。
但在选择自动门时建议选用外置式(厂房墙外),并且其门体、机械转动部分、电器部件应具有耐腐蚀、防潮、防水功能。
采用液氯贮槽密闭式厂房,现场应设置应急人员安全的处置通道(可参考一些企业的做法,增设盲道),方便到达厂房内任何事故点连接应急管线、开关阀门,紧急情况下能使操作人员迅速地进入避护场所(安全隔离间)和撤离现场。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定分类与项目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定分类与项目根据氯气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要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分类与项目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操作类型: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分为氯气设备操作人员和氯气设备维护人员。
操作人员主要负责设备的正常操作、监控和控制,维护人员主要负责设备的检修、维护和故障排除。
2. 技术等级:根据不同的技术要求,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
初级人员主要进行设备的日常操作和常规维护,中级人员能够独立进行设备故障排除和维修,高级人员在中级人员的基础上能够进行设备的改造和升级。
3. 项目要求:根据不同的氯气设备类型和工艺要求,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项目细分为氯气压缩装置操作、氯气净化装置操作、氯气储运装置操作、氯气设备维护等项目。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要通过相关培训和考核才能获得相应项目的资格认定。
针对氯气特种设备的应急技术补充指导意见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应急演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要定期参与氯气特种设备的应急演练,熟悉应急预案和应急程序,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2. 知识培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要进行应急知识培训,掌握氯气特种设备的危险性及其应急处理方法,熟悉应急装置的操作和应急设备的使用。
3. 检修维护: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要定期检修维护氯气特种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在维修过程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严禁擅自更改设备构造或参数。
4. 安全意识培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要加强安全意识培养,注重个人防护,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对氯气特种设备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理的认识和能力。
以上是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补充指导意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定分类与项目的建议,希望能对相关人员的资格认定和应急工作有所帮助。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中国氯碱工业协会[2010]第070号)(最新整理)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施行以来,对氯气生产和使用等涉氯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同时,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方面进一步改进,对贯彻上述标准又有了新的要求。
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在具备条件时应当予以考虑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涉氯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和氯气泄漏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但是,上述两项标准施行以来,有些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及监管部门仅局限于符合标准、满足基本的要求,对于氯碱行业安全技术的发展关注不够;对于上述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标准条款未明确的事项,认识不足;尤其是低标准、低要求的一些做法,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委办[2008]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化工生产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对涉氯产品高危工艺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工作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针对国内涉氯企业现状,为正确理解和执行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对以下有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一、液氯贮槽安全技术要求1、液氯贮槽厂房液氯贮槽厂房推荐采用密闭结构,建构筑物设计或改造应防腐蚀;有条件时把厂房密闭结构扩大至液氯接卸作业区域;厂房密闭化同时配备事故氯处理装置,在密闭结构厂房内不仅配置固定式吸风口且配备可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软管半径覆盖密闭结构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范围;密闭结构厂房内事故氯应输送至吸收装置。
不推荐使用氨冷冻盐水液化装置,尤其是盐水压力高于氯气压力的液化装置。
2、液氯贮槽应急备用槽根据液氯贮槽体积大小,至少配备一台体积最大的液氯贮槽作为事故液氯应急备用受槽,应急备用受槽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空槽,管路与各贮槽相连接能予以切换操作,并应具备使用远程操作控制切换的条件。
氯气处理岗位可以写写合理化建议
氯气处理岗位可以写写合理化建议氯气处理岗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处理和管理氯气等有毒有害物质,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环境的卫生。
为了提高氯气处理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我提出以下合理化建议:1. 引入自动化设备:可以引入自动化设备来替代人工操作,例如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气体检测仪等。
这样可以减少人员接触有害气体的机会,降低安全风险。
2. 完善防护设施:应该加强对氯气处理设备和场所的防护措施,包括防护罩、防护服、呼吸器等。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施,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3.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和演练。
员工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4. 加强员工培训:对从事氯气处理工作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气体泄漏的判断和处理、急救措施等。
5. 定期检测和监测:建立定期检测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氯气泄漏和超标情况。
可以使用气体检测仪器进行定期检测,并设置警报装置,及时提醒员工采取相应的措施。
6. 强化危险废物管理:对于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置。
合理选择储存容器和处置方法,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7. 加强协作与沟通:氯气处理岗位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包括生产部门、安全环保部门等。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及时共享信息和问题,共同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8. 建立奖惩机制:建立奖惩机制,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激励和约束。
对于安全记录良好、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违反安全规定和发生事故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罚。
9. 提高环境意识:加强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他们对环境的责任感。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活动,引导员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10. 不断改进工艺和设备:关注氯气处理工艺和设备的研究和改进,寻找更安全、高效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备。
通过以上合理化建议的实施,可以提高氯气处理岗位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事故风险,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健康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施行以来,对氯气生产和使用等涉氯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同时,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方面进一步改进,对贯彻上述标准又有了新的要求。
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在具备条件时应当予以考虑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涉氯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和氯气泄漏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但是,上述两项标准施行以来,有些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及监管部门仅局限于符合标准、满足基本的要求,对于氯碱行业安全技术的发展关注不够;对于上述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标准条款未明确的事项,认识不足;尤其是低标准、低要求的一些做法,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委办[2008]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化工生产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对涉氯产品高危工艺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工作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针对国内涉氯企业现状,为正确理解和执行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对以下有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一、液氯贮槽安全技术要求1、液氯贮槽厂房液氯贮槽厂房推荐采用密闭结构,建构筑物设计或改造应防腐蚀;有条件时把厂房密闭结构扩大至液氯接卸作业区域;厂房密闭化同时配备事故氯处理装置,在密闭结构厂房内不仅配置固定式吸风口且配备可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软管半径覆盖密闭结构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范围;密闭结构厂房内事故氯应输送至吸收装置。
不推荐使用氨冷冻盐水液化装置,尤其是盐水压力高于氯气压力的液化装置。
2、液氯贮槽应急备用槽根据液氯贮槽体积大小,至少配备一台体积最大的液氯贮槽作为事故液氯应急备用受槽,应急备用受槽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空槽,管路与各贮槽相连接能予以切换操作,并应具备使用远程操作控制切换的条件。
液氯贮槽进水管阀门应采用双阀。
3、液氯贮槽液面计液氯贮槽液面计应采用两种不同方式,采用现场显示和远传液位显示仪表各一套,远传仪表推荐罐外测量的外测式液位计;现场显示液氯液位应标识明显的低液位、正常液位和超高液位色带(黄、绿、红),远传仪表应有液位数字显示和超高液位声光报警;液氯充装系数为≤1.20kg/L,并以此标定最高液位限制和报警。
4、事故液氯捕集在液氯贮槽周围地面,设置地沟和事故池,地沟与事故池贯通并加盖栅板,事故池容积应足够;液氯贮槽泄漏时禁止直接向罐体喷淋水,可以在厂房、罐区围堰外围设置雾状水喷淋装置,喷淋水中可以适当加烧碱溶液,最大限度洗消氯气对空气的污染。
5、液氯贮槽一级释放源泄漏报警厂房、围堰内液氯贮槽一级释放源范围,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仪,设计时应考虑主导风向、人员密集区和重要通道的影响,并能满足风向变化时的报警要求,泄漏检测报警仪现场布置应充分。
二、液氯气瓶充装和使用安全技术要求1、淘汰釜式气化器液氯气瓶充装设备,采用机械泵充装工艺;推荐机械泵变频技术,变频设计设置超压起跳连锁系统,防止小流量引起管路超压而造成事故。
2、推荐使用液氯气瓶充装自动控制、电子衡称重计量和超装报警系统,超装信号与自动充装紧急切断阀连锁,并设置手动阀。
3、液氯气瓶使用,推荐电子衡称重计量和余氯报警系统,余氯报警信号与紧急切断阀连锁,并设置手动阀。
4、液氯气瓶充装厂房、液氯重瓶库推荐采用密闭结构,多点配备可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软管半径覆盖密闭结构厂房、库房内的设备、管道和液氯重瓶堆放范围;一旦氯气泄漏,采用移动吸风罩捕集,事故氯输送至吸收装置。
5、液氯气瓶泄漏时禁止直接向气瓶喷淋水,应将泄漏点朝上(气相泄漏位置),宜采用专用工具堵漏,并将液氯瓶阀液相管抽液氯或紧急使用。
6、液氯气瓶泄漏,无法堵漏时可采用专用真空房紧急处置,将泄漏的气瓶处于密闭真空房,启动真空房事故氯吸收装置。
三、液氯气化安全技术要求1、禁止液氯>1000kg的容器直接液氯气化,禁止液氯贮槽、罐车或半挂车槽罐直接作为液氯气化器使用。
2、不推荐液氯气瓶直接气化工艺,如采用液氯气瓶直接气化,使用不当的负压瓶和连续过度使用的空瓶不得立即充装液氯,用户应作出标记,液氯充装单位应进行充装前检验或洗瓶。
3、推荐使用盘管式或套管式气化器的液氯全气化工艺,液氯气化温度不得低于71℃,建议热水控制温度75~85℃。
采用特种气化器(蒸汽加热),温度不得大于121℃,气化压力与进料调节阀联锁控制,气化温度与蒸汽调节阀联锁控制。
4、原则上氯气缓冲罐容积不得小于用氯的第一级设备容积,缓冲罐底设有排污口,应定期排污,排污口接至碱液吸收池;缓冲罐应布置在用氯的第一级设备临近处或高于用氯设备;布置在气化站的缓冲罐或低于用氯设备,应防止管道积液产生虹吸倒灌。
5、进反应釜的氯气管道(液下氯分布器),应设置氯气止回阀或增加高度(提高倒流时液柱高度),建议采用气化氯负压信号与反应釜氯气切断阀连锁控制,防止物料倒灌。
6、所有管道不得在积聚液氯时密闭,应确认无液氯后方可关闭管道阀门;管道、法兰、阀门材质应满足常温下液氯气化产生的低温状态和强度。
7、普通温度下的干氯(气体或液体)能与铝、砷、金、水银、硒、碲和锡发生反应,干氯与钛发生剧烈反应,干燥氯系统禁止使用钛材,碳钢在干氯工艺过程中使用时,必须保持在限定的温度范围,当工艺过程的温度超过149℃,应采用比碳钢更耐氯气高温腐蚀的材料,温度超过200℃,氯迅速腐蚀碳钢,当温度高于251℃时会在氯中着火,不得使用橡胶垫片作为管法兰、设备法兰和结构件密封。
8、水合氯(Cl2·8H2O)在常压下温度低于9.6℃时会结晶,压力增大结晶温度也提高,应防止水合氯积聚堵塞。
四、事故氯吸收安全技术要求1、氯碱企业生产系统必须设置事故氯吸收(塔)装置,具备独立电源和24小时能连续运行的能力,并与电解故障停车、动力电失电连锁控制;至少满足紧急情况下生产系统事故氯吸收处理能力,吸收液循环槽具备切换、备用和配液的条件,保证热备状态或有效运行。
2、液氯作业场所或密闭厂房可以将意外发生泄漏的氯气捕集输送至事故氯吸收(塔)装置处理,也可以独立设置与事故应急相应的事故氯吸收装置。
3、液氯使用企业可根据用氯规模,生产系统、液氯储存厂房、液氯气瓶使用场所,设置相应的事故氯吸收装置。
4、处理液氯气瓶泄漏推荐使用专用真空房,可以设置相应的文丘里吸收装置,循环吸收液可以采用15%烧碱水溶液或石灰水乳液,并确保有效吸收。
5、移动软管吸风罩捕集的事故氯,也应输送至吸收塔装置或现场的文丘里吸收装置。
6、大型吸收塔无害化气体放空管高度不得小于25米,并应高于现场建构筑物或设备高度2米以上,不得无序排放。
7、不推荐使用碱池中和法。
碱池中和法适用于不具备上述条件时的紧急处置。
但是,1000kg液氯气瓶碱池处理,水体容积必须达到25m3,100%液碱1200kg,且控制气瓶泄漏点要浸没在水体中,吸收水温控制<45℃,PH控制>7。
采取防止液氯气瓶泄漏点反喷朝上的固定措施。
8、道路车辆运输液氯,必须配备随车专用堵漏器材,气瓶、罐车泄漏时,应采用专用堵漏器材堵漏;紧急情况下可采用雾状水(或含碱)喷淋泄漏源下风侧,洗消空气中的氯气,降低扩散程度,禁止直接向泄漏源喷水。
9、罐车运输液氯, 建议槽罐采用内置式紧急切断阀,防止安全阀、阀门、接管遭严重损坏时大量氯气(液氯)的泄漏。
五、液氯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要求1、依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对液氯生产、储存场所进行辨识,并根据有关规定向当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备案。
2、液氯重大危险源现场安全设施和安全条件及应急预案,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其安全检查表见附件1和附件2。
3、液氯重大危险源的作业场所,必须按规定向作业人员发放氯气安全技术说明书(SDS),安全技术说明书的编写应符合GB T16483 200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现场设置危险告知牌,向周边企业、社区发布安全信息。
4、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应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取得专业培训合格和上岗证,方可上岗作业。
5、液氯重大危险源企业必须建立气防站和救护站,建立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按规定配置应急救援器材、氯气防护器材和人员中毒现场救治药品。
6、在厂房或高处设置风向袋或风向标,在厂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两侧设立安全区域用于人员疏散或集结,应急疏散路线和安全集结区域应有明显的标志。
7、液氯重大危险源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二条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贯彻国办发〔2007〕1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5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AQ/T 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积极做好单位应急管理工作。
六、三氯化氮安全技术要求涉氯企业应严格执行《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规程》,建立三氯化氮安全监控手段,确保安全生产,一旦发生事故或事故隐患必须根据《规程》中“危情现场的处置”的方法去排险,切不可盲目行事,酿成大祸。
七、氯——国际化学品安全卡和应急指南1、国际化学品安全卡表1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合作编写○c2002或者代表两个组织工作的任何人对本卡片信息的使用不负责任。
2、ERG2000应急救援指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翻译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南》(ERG2000)。
EMERGENCY RESPONSE GUIDEBOOK (2000)。
1)氯泄漏隔离和撤离距离例如指南124:有毒和/或腐蚀性氧化性气体,对液氯用户的指导意见是:立即将泄漏点周围至少隔离100~200米,遇到大泄漏时,现场指挥人员和急救人员可决定加大距离,从100米到认为安全的距离。
2)氯(氯气)应急救援指南索引(1)指南号:124(2)ID号:10173)氯(氯气)应急指南卡表2 应急指南卡4)首次隔离距离与防护距离(1)是建议用于保护人们避免吸入危险货物泄漏所致有毒蒸气的危害(TIH)的距离。
在有技术资质的应急救援人员到达事发地点之前,本表为紧急救援人员提供首次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