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之技法
浅谈如何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浅谈如何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摘要】语文是一个工具学科、基础学科,它是学习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会学习、会思考、会交际的人,都有较强语文能力,反之,语文水平太低的人,不可能在学习、交际等方面取得多大的成绩。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好语文这个用途广泛的工具,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学习。
而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则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分别从一、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二、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三、体会标点的表达效果;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词语;句子;标点;修辞语文是一个工具学科、基础学科,它是学习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会学习、会思考、会交际的人,都有较强语文能力,反之,语文水平太低的人,不可能在学习、交际等方面取得多大的成绩。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好语文这个用途广泛的工具,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学习。
而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则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1.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1.1 从意义精当的角度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1.1.1 体会词语表达的准确。
例如: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
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守株待兔》)一个“窜”字不仅描绘了兔子动作的快速,而且说明它当时慌张着急,来不及看清方向。
正因为这样,它才会撞在树桩上,而且一撞就死。
前言后语,和谐统一,协调一致,用“跑”或“飞跑”这些的词语很难表现兔子当时的情况。
表达效果(表达技巧)

表达效果(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在语文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包括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和修辞等方面。
在初中语文中,修辞方式和表达方式是两个常被提及的词汇,它们之间的区别也很大。
修辞方式指的是通过各种手段修饰文字、词语和句子,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鲜明、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引人入胜。
在初中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顶真、回环、通感等。
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比喻和拟人常用在记叙、说明和描写中,可以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将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具体,让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借代则能够突出形象,使之更加具体、生动。
夸张则可以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对偶则在形式上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则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排比则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议论文中,排比可以增加语势,起到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在抒情方面,排比可以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设问则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出现,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同时还可以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反问则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可以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表达方式则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个方面。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序等。
描写是一种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它通过描绘对象的状貌、情态、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环境等方面,向读者再现一种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
描写运用得好,可以逼真传神,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
句子的表达效果都有哪些方法

句子的表达效果都有哪些方法文章一:句子的表达效果与方法句子是语言交流的最基本单位,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还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以下是句子表达效果的三种方法以及分析。
1.句式变化语言的句式可以通过变化来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最基本的句式就是主谓宾结构,但通过改变句子的语序、插入修饰成分、使用倒装等形式,就可以表达出更加复杂的意思。
例如,“我昨天去了超市买了一些蔬菜。
”这是一个简单的 SVO 句式,“昨天我去了超市买了一些蔬菜。
”这个句子通过改变语序来突出重点;“买了一些蔬菜,我昨天去了超市。
”这个句子通过倒装来强调主语。
2.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用以增强语言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等。
例如,“他像一只狮子一样迅猛的跳起来。
”这个句子通过比喻,将主语的行为和狮子联系在一起,增加了生动感和形象感。
再例如,“小草抬头露出了笑脸。
”这个句子通过拟人化,给小草赋予了人的感情,增强了读者的感受。
3.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指一种特定语言的表现形式,包括用词、句式、语气等方面。
不同的语言风格可以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例如,“我买了一本很贵的书。
”这个句子使用普通话语言风格,表现出了简洁明了的特点,强调了作者对价值观、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态度;“我俾咗好多錢買本書。
”这个句子使用粤语语言风格,突出了口语化和地方化的特点,强调了作者的身份和语言文化背景。
总之,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语言现象。
通过以上三点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的多样性和表达方式的精妙之处。
文章二:句子的表达效果与方法句子是语言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它不仅是语言的基础,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语言手段来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以下列举三个方法并进行分析。
1.语言图片语言图片是指用语言描述的一种场景或形象,以便传递情感和产生视觉效果。
例如,“夕阳映照着大海,一点点暗淡下去,最后消失在了海平线上。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之句子表达效果 课件

句子中有些成分结构相同或相似,长短大体相同的一组句子叫 整句,结构不整齐,长短不一,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 子叫散句。整句的效果: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 通,加强语势,强调语义,表达感情丰富。散句的效果:富于变化, 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使用性广。
(2)倒装句 原句与改句相比,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内部结构有变化,多 为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这类题目的倒装类型有两种: ①将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 ②在句意不变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语是可以变换的,这也是变 换句式的一种方法技巧。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 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更适合语境。
答案:原文将表示颜色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突出其颜色 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 更好地展现了济南秋天的特点。
【边练边悟】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生命和生活里,人人 都有笑与泪、幸福与烦忧。”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 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 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 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权 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 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烦忧: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5.语体(语言风格)的变化。 改句多平淡,原句的语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更适合语境。从 口头语、书面语、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多变、语气节奏等方面思 考,与上下文体和谐一致。
第二步:定角度。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读透原句,找出其本身之美: 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 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第三步:析效果。 可能还有其他角度,要视句子本身特点而定。
高考语文考点解读之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发扬登山精神,要坚定自强不息的信念。在艰苦卓绝的登山生
涯中,中国登山队员一次次迎着疾风骤雨,克服重重障碍,以“无 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的英雄气概,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不断 突破自我,挑战人类极限,创造世界纪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 自觉赓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时不我待、只 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考
点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解
——赏语句艺术,析表达作用
读
2020 新高考全国卷Ⅰ命制了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题目。这 类题目是新课标“加强实践性”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因此在 命题材料的选择、题型的呈现等方面有创新的特点,显示了新 高考重视实际应用情境化命题的典型趋向。
[典题体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这时我正好走到 “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 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 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致的手掌,紧握 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 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 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 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 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 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 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 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解题技法]
多角度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赏析角度
效果侧重
动词:使语言生动形象
形容词:既突出事物的特点,又表达情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解析版)

15.白杨礼赞——群文阅读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中不乏经典的语句,如“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将黄土高原比作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毯子,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景象,衬托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环境。
【考点解读】语言品析能力是语文阅读中最基础的阅读能力之一,而考查这一能力的常见题型就是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
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其考查形式灵活多样,或给出赏析的角度﹐或任选一句赏析,或以批注的方式进行赏析。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1.分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请从××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技法点拨】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可分三步完成:第一步,找准品析角度。
把握语句特点,判断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等),找准品析角度。
第二步,分析所写内容。
结合语境和相关词语,分析该方法突出了语句的什么内容或所写内容的什么特点。
第三步,体会思想感情或主旨。
体会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与内容主旨之间的联系。
答题模式: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表达方式)+表述内容(特点)+思想感情(主旨)。
【真题演练】(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窗前的树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
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
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
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
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
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
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天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
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飞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
句子的表达效果从哪几方面入手

句子的表达效果从哪几方面入手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和表达的基本方式,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句子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和观点。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需要关注句子的表达效果,掌握句子对语言的影响,并帮助学生提高句子表达能力。
在本文中,将从语法、语言习惯和修辞技巧三方面入手,分别探讨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语法句子的语法是句子表达效果的基础,语言的正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语法错误会导致信息传递的不准确和严重的语言障碍,降低了句子表达效果。
因此,语文老师需要从语法方面入手教学和指导学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法知识,写出符合语法要求的句子,有效地传递信息。
以下是一个例子:错误:她喜欢听音乐,看电影的时候。
正确:她喜欢在看电影的时候听音乐。
在上面的例子中,本来应该是“在看电影的时候”,但是中间插入了“看电影的时候”,导致了语法错误。
这样的错误会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给读者造成困惑和误解。
二、语言习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句子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语言习惯的不同会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
因此,要想提高句子表达效果,就需要了解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习惯用法。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语言习惯,提高句子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以下是一个例子:例子:我们约好了一起吃饭。
如果翻译成英语,则应该这么说:We have arranged to have a meal together.在不同的语言中,习惯用法不同,句子表达的方式也会不同。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准确地表达意思,掌握语言习惯的要点,使句子表达更加精准。
三、修辞技巧修辞技巧是句子表达最高级别的技巧,根据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修辞技巧使句子表达更具有感染力和美感,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吸引力。
因此,语文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修辞技巧,提高句子表达效果。
以下是一个例子:例子:那个老人家走路缓慢,但是一直都显得非常从容。
第六讲辨析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第六讲:辨析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一、【知识指要】初中阶段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八种。
修辞手法类试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辨析和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体会修辞手法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一)比喻1. 概念:比喻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2.(1)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④表示举例。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3.种类:(1)明喻。
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化作”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二)拟人1. 概念:拟人是把生物、无生物“人格化”的一种修辞方法。
即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行为。
例如: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三)夸张1. 概念: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2.(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如:燕山雪花(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如: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的方法

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的方法作为语文老师,句子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之一。
在教学句子方面,除了传授句子的基本结构、语法知识等方面,也必须要像学生解释句子存在的表达效果,让学生知道句子应该如何写出具有表达效果和感染力的话语。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的方法。
首先,句子的表达效果取决于语言的运用是否精准。
语言使人思想能够转移到别人的思维上,但如果语言表达不清,或者说话人语言的准确性就不如想象的那么高。
对于语言精准性,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注意:1.在表述时注意用好合适的词汇:词语的精准性决定了句子的准确性。
如果用词不当,就会丧失表达效果,甚至会产生误解。
因此,在写作中必须注重词汇的选择,使用准确、恰到好处的词语,才能更好地表达思想。
2.使用语法结构准确:一个句子,不仅要有合适的单词和词汇搭配,还要建立在正确的语法结构之上。
语法结构不准确,将会影响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效果,让读者难以理解你的意思。
所以,在写作时务必要根据句子成分来准确运用各种语法结构。
3.注重句子的语言美感性:美感性是指句子语言的音韵、韵律与词汇呼应等方面,让人能够感受到一种美的视听感觉。
语言美感性可以让人更加容易接受你的思想和情感,这将会使你的句子更具有感染力。
错误:在演讲中,最好尽可能地用普通话和大家交流。
改正:在演讲中,最好用简明准确、通俗易懂、言辞优美的语言与大家交流。
分析:在这个例子中,改正版的语言更准确、更美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意思。
其次,表达效果还可以通过句子的结构变化来达到。
1.简短的句子: 简短的句子能够表达表达简练直接的思想。
也就是说,一个句子只表达一个简单的想法,句子短小、有力、易于理解,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长句子的运用:长句子可以有效地详尽英画一件事情的细节,让读者有充分的时间来理解你的想法,但如果长句过多,则会有助于产生阅读疲劳。
因此,在写作中应该注意用适当的句子长度和结构将读者引导而不拖累读者。
语言运用的技巧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语言运用的技巧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在文学创作中,语言运用的技巧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其中一种重要的技巧就是修辞手法,它可以通过各种言辞上的巧妙运用,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深远。
本文将就修辞手法在语言运用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类比,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意象和情感。
比如在描写美丽的花朵时,可以使用如“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绽放出无尽的芬芳和色彩。
”的比喻句,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花朵的美丽和鲜艳。
二、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物体、抽象的事物赋予人的心理和行为,以便更好地表达出作品所要传递的意思。
通过拟人,作品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和特性。
比如在描写风雨交加的夜晚时,可以使用如“暴雨像一位狂躁的少年,怒吼着撕裂黑夜的静默。
”的拟人句,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夜晚的狂暴与神秘。
三、夸张夸张是指对事物、情感等进行夸大处理,以达到强烈的表现效果。
通过夸张,作品可以更加生动、夺人眼球,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比如在描写一个人的忧伤时,可以使用如“他的忧伤像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让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的夸张句,这样可以更加强烈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四、排比排比是指在句子中重复使用相同的结构,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通过排比,作品可以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强烈的语感和感受。
比如在描写美好的未来时,可以使用如“我们要改变,我们要奋斗,我们要拼搏。
”的排比句,这样可以更加有力地表达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决心。
五、对偶对偶是指在表达中使用相对的词语进行对比,以突出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对偶,作品可以更加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两个方面,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描写冰火两重天的对比时,可以使用如“他的冷漠如寒冰,而她的热情如火焰般炙热。
体会句子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体会句子表达效果答题技巧1. 句子赏析的答题技巧①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表达效果为;1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2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3反问句,加强语气4 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格式;这是个。
.句,表达了。
..(作用)②从修辞角度入手答题格式;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③从用词角度入手答题格式;“。
..”一词,写出了。
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④从表达方式入手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1、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2、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3、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的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答题格式;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
..⑤从语句所在位置入手一般有;从结构上统领全文、引出下文的。
.、为下文。
..做铺垫等;在中间语句的作用一般是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伏笔;结尾的语句,作用一般是深化中心,升华主题,照应题目或开头,使结构严谨等。
2. 语文阅读赏析句子作用和分析中心有什么技巧吗分析句子含义、作用的基本答题思路:1.从内容上看:①分析原因②靠中心③分析修辞的表达作用④抓重点动词和形容词分析其作用⑤思考它象征了什么2.从结构上看:①过渡②呼应③铺垫标题的作用和含义:(一)作用 1.文章的线索①以人或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②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③以活动为线索. ④以实物为线索.2.点明(暗示)中心. 3.吸引读者.(二)含义:结合文章中心分析人物精神、词语含义鉴赏文章的基本思路:1、品析思想内容:中心、选材;2、品析艺术特色:写作手法;3、品析语言:修辞、用词.4、紧扣原文,举出一定的例子.5、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
3. 记叙文中体会文章句子含义有什么技巧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
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句子表达效果三步分析法

句子表达效果三步分析法1. 怎样分析、解答句子的表达效果句子的表达效果,其实指的是句子表达的优点、特色、作用等。
能准确地分析、解答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的一项基本要求。
同学们掌握好分析、解答句子表达效果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反应一个人的理解分析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句子的表达效果通常是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提问的方式有:(1)某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2)试分析某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某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优点(好处)?(4)某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作用?(5)某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对同一个句子来说,尽管提问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分析、解答的思路、方法应该是一样的。
对于不同的句子来说,因为语境、内容、写法、句式、语言风格等的不同,表达的效果自然不同。
但是,分析、解答句子的表达效果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
2. 怎样分析句子特点及表达效果关于句子的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三注意、三想到):“三注意”是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
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
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三想到”,一些句子的含义有时比较深奥,需要想到其特殊性,即“三想到”:“一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二想到”是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三想到”是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句子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它可以传达思想、表达情感、描述景象等。
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往往决定了它的语义价值和阅读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会被别人的句子所感染和启发。
因此,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
首先,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要取决于它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运用。
语法结构包括主谓宾、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并列句等。
这些结构的组合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例如,一个简单的主谓句“我爱你”直戳人心,表达出真挚的情感;而一个充满修辞的复杂句子,则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此外,词汇的选择也是句子表达效果的重要因素。
同义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运用可以使句子更加有力、形象、多样。
然而,词汇的使用也需要考虑上下文环境和读者的语感,避免出现过于生硬或模糊不清的表达。
其次,句子的表达效果还与声调、语气、语速等因素有关。
在口语中,声调和语气的变化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有感染力。
一个平淡无奇的句子,通过调整语音和语气的变化,可以变得颇具魅力。
例如,一个简单的感叹句“太好了!”可以通过拖长声调和提高语速,表达出强烈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因此,掌握口语技能,善于在表达中运用声调、语气、语速等手段,是提高句子表达效果的有效途径。
最后,句子表达效果的优劣还与文化背景、作者身份、读者心理等相关。
同一句子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其表达效果不同。
在中文语境下,一个通俗易懂的句子,在英文语境下就可能会失去足够的表达力。
另外,作者身份的不同也会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份工作报告中的句子,与一篇文学作品中的句子,其表达方式和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最终,读者的读解和心理接受能力,也是决定句子表达效果的因素之一。
一份逻辑清晰、表达精准的文章,如果读者无法理解或接受,其表达效果就会打折扣。
总之,句子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基本方式。
一个好的句子,既要符合语法要求,又要体现文化背景和作者身份,更要考虑读者的心理接受能力。
句子的表达效果有哪些方法

句子的表达效果有哪些方法关于句子的表达效果有哪些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句子是构建语言的基础,它是传达思想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而在写作中,句子的表达效果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和阅读体验。
因此,如何运用好句子,成为一名优秀的写作者,就成为了大家探讨的重点。
一、使用并列句加强句子的语气并列句就是将两个或多个主语相同、相似、相关的简单句用“并”、“而”、“或”等连词连接在一起,形成复合句,使句子的语气更加强烈。
例1:她哭了,我也跟着哭了。
例2:承担责任,需要勇气而不是逃避。
例3:成功需要不断打磨自己,也需要时刻警惕着挫败的降临。
通过并列句的运用,可以使句子的语气更加强烈,更加明确,让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二、使用修辞手法提升句子的艺术感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等。
在句子使用修辞手法,能使句子的表达更加生动、图像化,同时增添句子的艺术感。
例1:秋天的树叶为什么会变成那样绚丽多彩的颜色?例2:雨水敲打着窗户,仿佛是在向我倾诉着什么。
例3:那个人长得又高又壮,肚子里应该有三颗心才对。
通过修辞手法的使用,句子里的形象与语言更加贴切,让读者可以对句子产生更深的感受。
三、使用长短句交替,让句子更有节奏感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全是长句或者全是短句,会显得缺乏变化,不利于读者的阅读感受。
而使用长短句交替,可以让句子更有节奏感,更加有吸引力。
例1:小鸟在云端中回旋,在远方的天空中飞舞自在。
自由的世界,自由的心灵。
例2:夜幕下的城市,尘埃落定,繁忙渐息。
沉寂的街头,偶尔有车辆轻轻驶过。
安静的夜里,繁华的城市归于平静。
例3:一本书一杯茶,一个午后的慵懒在柔和傍晚的阳光下缓缓展开。
一片树叶在风中飘动,点缀着这和谐而闲适的时光。
综上所述,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一个看似微小却又极为重要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句子,以及恰当的句型,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吸引读者的目光,进而提高文章质量。
表达效果句子的方法有哪些

表达效果句子的方法有哪些1. 表达效果有哪些有五种分别是: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2. 句子使用的表达方法有哪些1、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句子表达效果分析三步法

句子表达效果分析三步法1. 怎样分析、解答句子的表达效果句子的表达效果,其实指的是句子表达的优点、特色、作用等。
能准确地分析、解答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的一项基本要求。
同学们掌握好分析、解答句子表达效果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反应一个人的理解分析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句子的表达效果通常是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提问的方式有:(1)某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2)试分析某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某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优点(好处)?(4)某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作用?(5)某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对同一个句子来说,尽管提问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分析、解答的思路、方法应该是一样的。
对于不同的句子来说,因为语境、内容、写法、句式、语言风格等的不同,表达的效果自然不同。
但是,分析、解答句子的表达效果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
首先是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文体、语境、内容、写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等读懂句子的意思,从中找出能突破该句子表达效果的切入点,然后分析、解答。
那么,究竟怎样找切入点,呢?。
2. 怎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记叙就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进行概括屏蔽内容代和表述。
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应交代清楚,内容完整,记叙描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而议论抒情又是记叙描写的深化议论文体,是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手段,对客观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文章。
描写也是一种应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方式,应用频率仅次于叙述。
描写是对人、事、物及环境所做的具体刻划和生动描绘。
比叙述要详尽得多,生动得多。
它的作用主要是使描写对象更加逼真、更加形象,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抒情在文章写作的过程中,作者在表现客观事物的同时还会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所以情感的抒发也是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之一。
语言运用之句子表达效果

语言运用之句子表达效果【学习目标】1、通过典题与熟题回顾,总结句子表达效果类题目的答题角度。
2、能够熟练运用总结的答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
的古筝之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三、(下学期综合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
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四、(下学期综合检测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经几百年,秦腔竟然没有被淘汰,被沉沦,①。
这其实是有解的,其解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
如果你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a)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b)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c)②,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
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d)二愣(e)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点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文中画线的句子若改成“人们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也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其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为什么?(4分)【语段特点】该类题目一般考查描写抒情类语段。
怎么写句子表达效果

怎么写句子表达效果1. 怎么区分句子表达效果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拟人: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有气势),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反问(激问、反诘、诘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对比: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作用: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联想: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之技法
语言品析能力是语文阅读中最基础的阅读能力之一,而考查这一能力的常见题型就是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
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其考查形式灵活多样,或给出赏析的角度,或任选一句赏析,或以批注的方式进行赏析。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
1.分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请从××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
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可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找准品析角度。
把握语句特点,判断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等),找准品析角度。
第二步,分析所写内容。
结合语境和相关词语,分析该方法突出了语句的什么内容或所写内容的什么特点。
第三步,体会思想感情或主旨。
体会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与内容主旨之间的联系。
答题模式: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表达方式)+表述内容(特点)十思想感情(主旨)。
(天津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
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
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
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
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
天的意思都没有。
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
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
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
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
我们高兴极了。
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
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
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
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
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
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
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
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
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
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1.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3分)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
(3分)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然飞去。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花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①段交代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看到小院中的花。
C.第④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权,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文章第⑨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忍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
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分)
答案
1.(1)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2)仍然毫无变化(3)叶片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每条1分,共3分)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火、活力无限的形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注意题干中的“从修辞角度”,然后根据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作用,联系语境作答。
由“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可知运用了比喻,由“扇动着,奋争着”“挣脱枝头”可知运用了拟人。
根据比喻、拟人的作用,结合语境,套用“修辞手法+表述内容(特点)+ 思想感情”的答题模式回答即可。
3.BD(4分,只答对一项得2分)解析:B项,由第①段可知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应是“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
D项,由第⑦段可知,“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是因为“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
4.这一.段文字总结全文(1分),表现了作者被三角梅默默积蓄力量,奋力生长,最终绽放出灿烂之花的经历所震撼(1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所蕴藏的坚韧精神的由衷赞叹(2分),升华了文章主旨(1分)。
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译文】
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注释】
⑴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
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
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⑵壑(hè):山谷。
⑶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
⑷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⑸树杪(miǎo):树梢。
⑹汉女:汉水的妇女。
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⑺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
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
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⑻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翻:翻然改变,通“反”。
⑼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
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
最后两句,纪昀说是“不可解”。
赵殿成说是“不敢,当是敢不之误”。
高眇瀛云:“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当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贤成绩而泰然无为也。
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为此二句不可解,何邪?”赵、高二说中,赵说似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