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_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2)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
利”因素。
1)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
2)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
大获全胜。后两点是“天时”因素。
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10.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如《苦柚》一文中在描写大街上卖柚子的热闹情景时用了“吆喝”一词,并与下文这位文静的小姑娘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教学时,教师就先让学生想象市场上的小贩的叫卖声,然后,引导学生将文中“买柚子,好甜的柚子!”及“先尝后买,不甜不要钱!”两句话用小贩叫卖时的语调模仿出来,并进行分组的竞读,看哪一组最像是街上的小贩。于是,学生的情绪高涨,在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学生对“吆喝”一词的理解也就更加形象化、立体化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生活实践的再现,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了“活”的情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大街上的热闹情景,从而为与下文卖柚子小姑娘的文静进行对比在教学上做了铺垫。
讨论并归纳: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主线,记叙了曹判战前、战中、
战后的论战言论,表现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11.提问:本文的详略安排有何特色?
讨论并归纳: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一段中
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详细具体地表现他“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再
如第三段论战胜的原因,把他的作战必须依靠士气、抓准时机、谨慎而
(六).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六、布置作业
1.造句即便……也……
2.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
小学五年级《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领悟语文心理学认为,学生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的。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实践中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的动手、动口进行体验,从而加深对学习材料的体验、感悟,也只有这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掌握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请求曹刿请见
请让我战则请从

跟随战则请从
服从民弗从也

缘故、原因公问其故
所以故克之
5.虚词

凭何以战
把必以分人

代词指这件事肉食者谋之
助词的小大之狱
代词他,指曹刿公与之乘
6.句式
1)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2)省略句
再而衰第二次(击鼓进军X土气)衰弱了。
3)倒装句
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
曰:‘可矣。”’?
讨论并归纳: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
旗靡,故逐之。”
7.提问:‘肉食者鄙”“鄙”表现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
1)鲁庄公的三答,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2)“公将鼓之”பைடு நூலகம்公将驰之”未察敌情,贸然进军。
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ao空kong塞sa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
1、在古今中外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流血,开动脑筋,千方百计的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不信,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夜莺的歌声》。
[板书]一厘米毕淑敏
(1)动弹(dòng tan):(人、动物或能转动的东西)活动。
(2)借花献佛: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3)窘(jiǒng)迫:非常穷困;十分为难。
(4)迷惘(wǎ2.词性活用
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神弗福也
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公将鼓之
3.通假字
编同“遍”,遍及小惠未偏
4.一词多义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3、围绕课题质疑。(估计会有:夜莺是什么?夜莺的歌声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以“夜莺的歌声”为题?为什么称这个小孩子为夜莺?……鼓励学生将这些问题写到黑板上)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4.提问:第一段写曹刿与鲁庄的对话有几问几答?重点说明了什
么?
讨论并归纳:共三问三答。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
件。
5.提问: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剑曰:‘可
矣”’?
讨论并归纳:因为“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
6.提问: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一厘米_模板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翻译了全文,疏通了文义。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
究文章大意。
三、正课
l.期读课文,尽量背诵。
2提问:本文共有三个自然段,概括一下各写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第三段,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3,提问:第一段写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说明了曹刿“请见”的原因。
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出来。这两段文字,充分地表现了曹刿政治
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论战”的事,如
战争的起因、战斗的状况、战后的处理等,略写或不写。这样剪裁,叙事
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12.提问:本文在https:///ws/In>http://https:///ws/In
3.弗敢加也
古义
今义
4.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三、下列加点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何以战B.必以情
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战
四、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思考课后练习一、三题。
3.就课文大意和.写作特色质疑。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
2、齐读课题,交流预习中了解的情况。(适时介绍时代背景: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抵抗战争,叫“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卫国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有利的因素占领了苏联不少地方,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军发起总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历经4年的卫国战争的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而告终。其间,苏联各地涌现出许多爱国将士,爱国民众。本文中的小男孩只是许许多多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的人民中的一分子,大家都亲切叫他什么?)
8.提问: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
1)战前三问。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
不殆。
9.提问: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
“人和”因素。
(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写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甚至相互争论的研究性学习氛围。”表现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师应注重创设满足学生需要的个性化阅读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特别是学生个体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实践操作、创设情境、语言训练、组织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内心的体验,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曹(gui4)又何(jian4)焉
肉食者(bi3)(fu2)敢专也
小惠未(bian4)大大之(yu4)
小信未(fu2)下视其(zhe2)
二、指出下面加点字古今意义的区别。
1.又何间焉2.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