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教案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2:1.1集合教学设计
第一节集合1.集合的基本概念(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或不属于,表示符号分别为∈和∉.(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 enn图法.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B或B⊇A.(2)真子集:若A⊆B,但∃x∈B,且x∉A,则A B或B A.(3)相等:若A⊆B,且B⊆A,则A=B.(4)空集的性质:∅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集合的基本运算续表1.(人教A版教材习题改编)若集合M={x∈N|x≤10},a=22,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A.{a}⊆M B.a⊆MC.{a}∈M D.a∉M『解析』∵M={x∈N|x≤10}={0,1,2,3},∴a∉M.『答案』 D2.(2013·慈溪模拟)设集合M={x|x<2 013},N={x|0<x≤2 013},则M∪N=() A.M B.NC.{x|x≤2 013} D.{x|0<x<2 012}『解析』M∪N={x|x≤2 013}.『答案』 C3.(2012·广东高考)设集合U={1,2,3,4,5,6},M={1,2,4},则∁U M=() A.U B.{1,3,5}C.{3,5,6} D.{2,4,6}『解析』∵U={1,2,3,4,5,6},M={1,2,4},∴∁U M={3,5,6}.『答案』 C4.若P={x|x<1},Q={x|x>-1},则()A.P⊆Q B.Q⊆PC.∁R P⊆Q D.Q⊆∁R P『解析』∵P={x|x<1},∴∁R P={x|x≥1},因此∁R P⊆Q.『答案』 C5.若集合A={x|x<1},B={x|x≥a},且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a|a≤1} B.{a|a<1}C.{a|a≥1} D.{a|a>1}『解析』∵A∩B≠∅,∴a<1,故选B.『答案』 B(1)(2013·洛阳模拟)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P ={0,2,5},Q ={1,2,6},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9B .8C .7D .6(2)(2013·连云港模拟)已知集合A ={m +2,2m 2+m ,-3},若3∈A ,则m 的值为________.『思路点拨』 (1)先确定a 值,再确定b 值,注意元素的互异性. (2)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知,m +2=3或2m 2+m =3,注意元素的互异性. 『尝试解答』 (1)当a =0,b =1,2,6时,P +Q ={1,2,6}; 当a =2,b =1,2,6时,P +Q ={3,4,8}; 当a =5,b =1,2,6时,P +Q ={6,7,11}.∴当P ={0,2,5},Q ={1,2,6}时,P +Q ={1,2,3,4,6,7,8,11}. 故集合P +Q 有8个元素.(2)∵3∈A ,∴m +2=3或2m 2+m =3,解得m =1或m =-32.当m =1时,m +2=2m 2+m =3,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当m =-32时,A ={-3,12,3}满足题意.故m =-32. 『答案』 (1)B (2)-32,1.解答本题(1)时,若不按分类讨论计算,易漏掉元素,对于本题(2)易忽视元素的互异性而得到错误答案.2.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首先要弄清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含义,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明确集合类型,是数集、点集还是其它的集合.3.对于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1)若定义:A *B ={z |z =xy ,x ∈A ,y ∈B }.设A ={1,2},B ={0,2},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A .0B .2C .3D .6(2)已知集合A ={x |ax 2-3x +2=0},若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 (1)∵A *B ={z |z =xy ,x ∈A ,y ∈B }, 又A ={1,2},B ={0,2},∴A *B ={0,2,4},其所有元素之和为6,故选D. (2)∵A =∅,∴方程ax 2-3x +2=0无实根, 当a =0时,x =23不合题意,当a ≠0时,Δ=9-8a <0,∴a >98.『答案』 (1)D (2)(98,+∞)(1)已知a ∈R ,b ∈R ,若{a ,ba ,1}={a 2,a +b ,0},则a 2 013+b 2 013=________.(2)已知集合A ={x |x 2-3x -10≤0},B ={x |m +1≤x ≤2m -1},若A ∪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思路点拨』 (1)0∈{a ,ba ,1},则b =0,1∈{a 2,a ,0},则a 2=1,a ≠1,从而a ,b 可求.(2)A ∪B =A ⇒B ⊆A ,分B =∅和B ≠∅两种情况求解. 『尝试解答』 (1)由已知得ba=0及a ≠0,所以b =0,于是a 2=1,即a =1或a =-1.又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 =1应舍去,因此a =-1,故a 2 013+b 2 013=(-1)2 013=-1.(2)A ={x |x 2-3x -10≤0}={x |-2≤x ≤5}, 又A ∪B =A ,所以B ⊆A .①若B =∅,则2m -1<m +1,此时m <2. ②若B ≠∅,则⎩⎪⎨⎪⎧2m -1≥m +1,m +1≥-2,2m -1≤5.解得2≤m ≤3.由①、②可得,符合题意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m ≤3. 『答案』 (1)-1 (2)(-∞,3』,1.解答本题(2)时应注意两点:一是A ∪B =A ⇒B ⊆A ;二是B ⊆A 时,应分B =∅和B ≠∅两种情况讨论.2.集合A 中元素的个数记为n ,则它的子集的个数为2n ,真子集的个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n -2.3.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合理利用数轴、V enn 图化抽象为直观.若集合M ={x |x 2+x -6=0},N ={x |ax +2=0,a ∈R },且M ∩N =N ,则实数a 的取值集合是________.『解析』 因为M ∩N =N ,所以N ⊆M . 又M ={-3,2}, 若N =∅,则a =0.若N ≠∅,则N ={-3}或N ={2}.所以-3a +2=0或2a +2=0,解得a =23或a =-1.所以a 的取值集合是{-1,0,23}.『答案』 {-1,0,23}(1)(2012·浙江高考)设集合A ={x |1<x <4},集合B ={x |x 2-2x -3≤0},则A ∩(∁R B )=( )A .(1,4)B .(3,4)C .(1,3)D .(1,2)∪(3,4)(2)(2012·天津高考)已知集合A ={x ∈R ||x +2|<3},集合B ={x ∈R |(x -m )(x -2)<0},且A ∩B =(-1,n ),则m =________,n =________.『思路点拨』 (1)先化简集合B ,求出∁R B ,再借助数轴求A ∩∁R B . (2)根据A ∩B 结构特征求解.『尝试解答』 (1)解x 2-2x -3≤0得-1≤x ≤3, ∴B =『-1,3』,则∁R B =(-∞,-1)∪(3,+∞), ∴A ∩(∁R B )=(3,4).(2)∵A ={x |-5<x <1},B ={x |(x -m )(x -2)<0}, 且A ∩B ={x |-1<x <n },∴m=-1,n=1.『答案』(1)B(2)-11,1.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借助Venn图和数轴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Venn图表示;集合元素连续时用数轴表示,用数轴表示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2.在解决有关A∩B=∅,A⊆B等集合问题时,往往忽略空集的情况,一定先考虑∅是否成立,以防漏解.3.要注意六个关系式A⊆B、A∩B=A、A∪B=B、∁U A⊇∁U B、A∩(∁U B)=∅、(∁U A)∪B =U的等价性.(2012·辽宁高考)已知全集U={0,1,2,3,4,5,6,7,8,9},集合A ={0,1,3,5,8},集合B={2,4,5,6,8},则(∁U A)∩(∁U B)=() A.{5,8}B.{7,9}C.{0,1,3} D.{2,4,6}『解析』因为∁U A={2,4,6,7,9},∁U B={0,1,3,7,9},所以(∁U A)∩(∁U B)={7,9}.『答案』 B一种方法正如数轴是研究实数的工具,Venn图是研究集合的工具,借助Venn图和数轴即数形结合能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其中运用数轴图示法要特别注意端点是实心还是空心.两个防范1.空集在解题时具有特殊地位,它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应时刻关注对空集的讨论,防止漏解.2.在解决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检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结论错误.(见学生用书第3页)从近两年课标区高考试题看,集合间的关系与集合的运算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结合命题,而以集合为背景的新定义题,则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创新探究之一以集合为背景的新定义题(2012·课标全国卷)已知集合A={1,2,3,4,5},B={(x,y)|x∈A,y∈A,x-y∈A},则B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A.3B.6C.8D.10『解析』因为A={1,2,3,4,5},所以集合A中的元素都为正数,若x-y∈A,则必有x-y>0,即x>y.当y=1时,x可取2,3,4,5,共有4个数;当y=2时,x可取3,4,5,共有3个数;当y=3时,x可取4,5,共有2个数;当y=4时,x只能取5,共有1个数;当y=5时,x不能取任何值.综上,满足条件的实数对(x,y)的个数为4+3+2+1=10,即集合B中的元素共有10个,故选D.『答案』 D创新点拨:(1)本题以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为载体,用附加条件“x∈A,y∈A,x-y∈A”定义以有序实数对(x,y)为元素的集合B,通过对新定义的理解与应用来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2)考查创新意识、化归转化能力,以及分类讨论思想.应对措施:(1)准确理解集合B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集合B中的元素是有序实数对(x,y),并且要求x∈A,y∈A,x-y∈A,所以要判断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需要根据x-y是否是集合A中的元素进行判断.(2)为化复杂为简单,以y取何值为标准分类,分别求值.1.(2012·湖北高考)已知集合A={x|x2-3x+2=0,x∈R},B={x|0<x<5,x∈N},则满足条件A⊆C⊆B的集合C的个数为()A.1B.2C.3D.4『解析』由x2-3x+2=0得x=1或x=2,∴A={1,2}.由题意知B={1,2,3,4},∴满足条件的C可为{1,2},{1,2,3},{1,2,4},{1,2,3,4}.『答案』 D2.(2012·山东高考)已知全集U={0,1,2,3,4},集合A={1,2,3},B={2,4},则(∁U A)∪B为()A.{1,2,4} B.{2,3,4}C.{0,2,4} D.{0,2,3,4}『解析』∵∁U A={0,4},B={2,4},∴(∁U A)∪B={0,2,4}.『答案』 C。
(新人教)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1.1集合(1)
一.课题:集合(1)二.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3.熟记有关数集.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集合概念、性质.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初中代数中涉及“集合”提法(二)新课讲解:1.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进一步指出: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例(1)的元素为1、3、5、7,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23x x +>+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例(5)为高一·三班全体男同学.)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三个例子,并指出其元素.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则上几例可表示为……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 ∉ 也可表示为 )两种.请同学们熟记上述符号及其意义.∈请同学回答:已知a b c m ++=,2{|}A x ax bx c m =++=,判断1与A 的关系. [1A ∈]五.课堂练习:课本P 5,练习1、2补充练习:若23{1,3,1}m m m -∈-+,求m 。
[1m =-或2]m =-六.小结:1.集合的概念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其中“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应理解为: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的意义是明确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应理解为: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七.课后作业:课本P 7,习题1.1 第1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概念,进一步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初步理解元素与集合“属于”关系的意义,正确使用“∈”符号。
3、掌握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4、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扎实严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元素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采用“探究法”、“提问法”和“讲练法”,通过创设情景,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分析、归纳而形成概念。
五、教学过程(一)课件展示图片,揭示课题(1).某动物园所有的动物。
(2).某校计算机(1)班所有的同学。
(3).王老师的左手五个手指。
(设计意图,引入教学内容)(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问题:大润发超市食品区新购进一批货,包括:苹果、韭菜、空心菜、梨、榴莲、芹菜、白菜、桔子、葡萄。
如何将这些食品摆放在指定的货架上。
显然:苹果、梨、榴莲、桔子、葡萄摆放在水果架上;韭菜、空心菜、芹菜、白菜摆放在蔬菜架上。
解决:苹果、梨、榴莲、桔子、葡萄组成了水果集合;韭菜、空心菜、芹菜、白菜组成了蔬菜集合。
(设计意图:运用实例引入,使学生自然走向知识点并体会集合的概念)(三)新课教学1、课件展示:①某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
②正数的全体。
③平行四边形的全体。
④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
问:每个例子中的全体是由哪些对象构成?这些对象是否确定?请同学们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学生回答)(设计意图:从具体实例直观感知集合,为给出集合概念做好准备)2、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为集)。
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集合的元素。
例如:大于1小于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设计意图:强调重点、讲解难点、举例说明疑点,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3、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b、c……表示。
第1课时__集合的概念
课题:教学目标: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教学过程:(一)主要知识: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5.若A B B C ⊆⊆,,则A C ⊆6.,,.A A B A B A A B A B ⊆⊆⊆7.A B A B B ⊆⇔= ;A B A B A ⊆⇔= .(二)主要方法: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即元素分析法的掌握.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三)典例分析:问题1:已知集合{}3,M x x n n Z ==∈,{}31,N x x n n Z ==+∈, {}31,P x x n n Z ==-∈,且a M ∈,b N ∈,c P ∈,设d a b c =-+,则.A d M ∈ .B d N ∈ .C d P ∈ .D d M N ∈问题2:设集合{}224A x x a a ==++,{}247B y y b b ==-+.()1若a R ∈,b R ∈,试确定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 ()2若a N ∈,b R ∈,试确定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问题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现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以表示为{},,1b aa ,也可以表示为{}2,,0a ab +,则20082008a b +=问题4:(02新课程)设124{|,}kMx x k Z ==+∈, 142{|k N x x ==+,}k Z ∈则 .A M N = .B M N ⊂≠ .C M N Ý .D M N =∅问题5:①若{}2|10,A x x ax x R =++=∈, {}1,2B =,且A B A = ,求a 的范围②设{}2120P x x x =+-≥,{}132Q x m x m =-≤≤-,若Q P P = ,求m 的范围[机动]设2()f x x px q =++,{|()}A x x f x ==,{|[()]}B x f f x x ==,(1)求证:A B ⊆;(2)如果{1,3}A =-,求B .(四)巩固练习:1.选择:集合{}220P x x =-=( )、{}220Q x x x =+=( )、{}22M y y x x ==+( )、()2{,2T x y y x x ==+且0}y =( ). .A =∅ .B {}2,0=- .C ()(){}2,0,0,0-.D 恰有一个元素 .E ()1,=-+∞ .F [)1,=-+∞2.(06上海)已知集合{}1,3,21A m =--,集合{}23,B m =,若B A ⊆,则实数m 的值为3.满足{}{},,,,a b A a b c d ⊆⊆的集合A 的个数有 个;满足{}{},,,,a b A a b c d ⊆Ü的集合A 的个数有 个.(05湖北)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 若{0,2,5}P =,}6,2,1{=Q ,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是( ) .A 9 .B 8 .C 7 .D 64.调查某班50名学生,音乐爱好者40名,体育爱好者24名,则两方面都爱好的人数最少是 ,最多是5. {}20,A x x px q x R =++=∈{}2=,则p q +=(五)课后作业:1.集合{}2,P x x k k Z ==∈,{}21,Q xx k k Z ==+∈,{}41,R x x k k Z ==+∈,a P ∈,b Q ∈,设c a b =+,则有( ).A c P ∈ .B c Q ∈ .C c R ∈ .D 以上都不对 2.若A 、B 是全集I 的真子集,则下列四个命题①A B A = ;②A B A = ;③()I A C B =∅ ;④A B I = .中与命题A B ⊆等价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集合8|,,3M y y x y Z x ⎧⎫==∈⎨⎬+⎩⎭的元素个数是( ).A 2个 .B 4个 .C 6个 .D 8个4.集合()2{,x y y x =且}y x ==5.如图,I 为全集,M 、P 、S 是I 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 ()M P S .B ()M P S .C ()()I M P C S .D ()()I M P C S 6.已知集合{}16|,M x x m m Z ==+∈,{}123|,,nN x x n Z ==-∈{}126|,p P x x p Z ==+∈,则M 、N 、P 满足的关系是 ( ).A M N P =Ü .B M N P =Ü .C M N P 苘 .D M P N ⊆⊆7. 设集合2{|60}P x x x =--<,{|0}Q x x a =-≥(1)若P Q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P Q =∅ ;求实数a 的范围;8.设2{|2530}M x x x =--=,{|1}N x mx ==,若N M ⊆,则实数m 的取值集合是9.设集合{},,P x y x y xy =-+,{}2222,,0Q x y x y =+-,若P Q =,求,x y 的值及集合P 、Q .(六)走向高考:1.(07全国Ⅰ)设a 、b R ∈,集合{1,,}{0,,}b a b a b a+=,则b a -=( ).A 1 .B 1- .C 2 .D 2-2.(07湖北)设P 和Q 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P Q x x P -=∈,且}x Q ∉,如果{}2|log 1P x x =<,{}|21Q x x =-<,那么P Q -等于( ).A {}|01x x << .B {}|01x x <≤ .C {}|12x x <≤ .D {}|23x x <≤3.(06山东)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y x y x A y B ==+∈∈⊙,设{}0,1A =,{}2,3B =,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A 0 .B 6 .C 12 .D 184.(06江苏)若A 、B 、C 为三个集合,A B B C = ,则一定有( ).A C A ⊆ .B A C ⊆ .C C A ≠ .D A =∅5.(06上海文)已知{1,3,}A m =-,{3,4}B =,若B A ⊆,则实数m =6.(05全国Ⅰ)设I 为全集,321S S S 、、是I 的三个非空子集,且123S S S I = ,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 ).A 123I C S S S =∅ () .B 123I I S C S C S ⊆ () .C 123I I I C S C S C S =∅.D 123I I S C S C S ⊆ ()7.(04湖北)设{|10}P m m =-<<,2{|440Q m R m x m x =∈+-<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则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 ).A P Q Ü .B Q P Ü .C P Q = .D P Q =∅。
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
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以确保教案包括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案包括教学评估的方法,用于测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集合的概念教案篇1第二教时教材:1、复习2、《课课练》及《教学与测试》中的有关内容目的:复习集合的概念;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并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过程:一、复习:(结合提问)1.集合的概念含集合三要素2.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单元集、二元集4.关于“属于”的概念二、例一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平方后仍等于原数的数集解:{x|x2=x}={0,1}2.比2大3的数的集合解:{x|x=2+3}={5}3.不等式x2-x-64.过原点的直线的集合解:{(x,y)|y=kx}5.方程4x2+9y2-4x+12y+5=0的解集解:{(x,y)| 4x2+9y2-4x+12y+5=0}={(x,y)| (2x-1)2+(3y+2)2=0}={(x,y)| (1,3)} 6.使函数y=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解:{x|x2+x-60}={x|x2且x3,xr}三、处理苏大《教学与测试》第一课含思考题、备用题四、处理《课课练》五、作业《教学与测试》第一课练习题集合的概念教案篇2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集合》(第一课时)。
集合这一课里,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特征以及常用集合的表示。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以及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来说是为了引入函数的定义。
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模块中,集合就显得格外的举足轻重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专题0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学案 文
专题0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3.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4.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5.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1.元素与集合(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A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交集的性质: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补集的性质:A ∪(∁U A )=U ;A ∩(∁U A )=∅;∁U (∁U A )=A .高频考点一 集合的含义例1、(1)设a ,b ∈R ,集合{1,a +b ,a }=⎩⎨⎧⎭⎬⎫0,b a,b ,则b -a =________.(2)已知集合A ={x ∈R |ax 2+3x -2=0},若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当a ≠0时,Δ=9+8a <0,∴a <-98.【答案】 (1)2 (2)⎝⎛⎭⎪⎫-∞,-98 【感悟提升】(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首先要搞清楚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含义,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明白集合的类型,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类型集合;(2)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容易忽略,求解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常用于解决集合问题.【变式探究】(1)设集合A ={1,2,3},B ={4,5},M ={x|x =a +b ,a∈A,b∈B},则M 中的元素个数为( ) A .3B .4C .5D .6(2)设a ,b∈R,集合{1,a +b ,a}=⎩⎨⎧⎭⎬⎫0,b a ,b ,则b -a =________.【答案】 (1)B (2)2【解析】 (1)因为集合M 中的元素x =a +b ,a∈A,b∈B,所以当b =4时,a =1,2,3,此时x =5,6,7.当b =5时,a =1,2,3,此时x =6,7,8. 所以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知,x =5,6,7,8. 即M ={5,6,7,8},共有4个元素.(2)因为{1,a +b ,a}=⎩⎨⎧⎭⎬⎫0,b a ,b ,a≠0,所以a +b =0,得ba =-1,所以a =-1,b =1,所以b -a =2. 高频考点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例2、(1)已知集合A ={x|x2-3x +2=0,x∈R},B ={x|0<x<5,x∈N},则满足条件A ⊆C ⊆B 的集合C 的个数为( ) A .1B .2C .3D .4(2)已知集合A ={x|x2-2017x +2016<0},B ={x|x<a},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1)D (2)[2016,+∞)得a≥2016.【感悟提升】(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涉及集合关系时,必须优先考虑空集的情况,否则会造成漏解;(2)已知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关系.常用数轴、Venn 图等来直观解决这类问题. 【变式探究】(1)若集合A ={x |x >0},且B ⊆A ,则集合B 可能是( ) A .{1,2} B .{x |x ≤1} C .{-1,0,1} D .R(2)已知集合A ={x |x =x 2-2,x ∈R },B ={1,m },若A ⊆B ,则m 的值为( ) A .2 B .-1 C .-1或2 D.2或2【解析】(1)因为A={x|x>0},且B⊆A,再根据选项A,B,C,D可知选项A正确.(2)由x=x2-2,得x=2,则A={2}.因为B={1,m}且A⊆B,所以m=2.【答案】(1)A (2)A高频考点三集合的基本运算例3、(1)已知集合A={x|x=3n+2,n∈N},B={6,8,10,12,14},则集合A∩B中元素的个数为( )A.5 B.4 C.3 D.2(2)(2016·浙江卷)设集合P={x∈R|1≤x≤3},Q={x∈R|x2≥4},则P∪(∁R Q)=( ) A.[2,3] B.(-2,3]C.[1,2) D.(-∞,-2)∪[1,+∞)【答案】(1)D (2)B【方法规律】(1)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借助Venn图和数轴使抽象问题直观化.(2)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Venn图表示;集合元素连续时用数轴表示,用数轴表示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举一反三】 (1)设集合M={-1,1},N={x|x2-x<6},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N⊆M B.N∩M=∅C.M⊆N D.M∩N=R(2)(2016·山东卷)设集合U={1,2,3,4,5,6},A={1,3,5},B={3,4,5},则∁U(A∪B)=( )A.{2,6} B.{3,6}C.{1,3,4,5} D.{1,2,4,6}【解析】(1)易知N=(-2,3),且M={-1,1},∴M⊆N.(2)∵A={1,3,5},B={3,4,5},∴A∪B={1,3,4,5},又全集U ={1,2,3,4,5,6},因此∁U (A ∪B )={2,6}. 【答案】 (1)C (2)A高频考点四 集合的新定义问题 例4、若集合A 具有以下性质: (Ⅰ)0∈A,1∈A;(Ⅱ)若x∈A,y∈A,则x -y∈A,且x≠0时,1x ∈A.则称集合A 是“好集”.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 (1)集合B ={-1,0,1}是“好集”; (2)有理数集Q 是“好集”;(3)设集合A 是“好集”,若x∈A,y∈A,则x +y∈A. A .0B .1C .2D .3 【答案】 C-y∈A,所以x -(-y)∈A,即x +y∈A.【感悟提升】解决以集合为背景的新定义问题,要抓住两点:(1)紧扣新定义.首先分析新定义的特点,把新定义所叙述的问题的本质弄清楚,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之中,这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难点的关键所在;(2)用好集合的性质.解题时要善于从试题中发现可以使用集合性质的一些因素,在关键之处用好集合的运算与性质.【变式探究】 (2015·湖北)已知集合A ={(x ,y)|x2+y2≤1,x ,y∈Z},B ={(x ,y)||x|≤2,|y|≤2,x ,y∈Z},定义集合={(x1+x2,y1+y2)|(x1,y1)∈A,(x2,y2)∈B},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77B .49C .45D .30 【答案】 C【解析】 如图,集合A 表示如图所示的所有圆点“”,集合B 表示如图所示的所有圆点“”+所有圆点“”,集合显然是集合{(x ,y)||x|≤3,|y|≤3,x ,y∈Z}中除去四个点{(-3,-3),(-3,3),(3,-3),(3,3)}之外的所有整点(即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即集合表示如图所示的所有圆点“”+所有圆点“”+所有圆点“”,共45个.故中元素的个数为45.故选C.1.【2016高考新课标1理数】设集合{}2430A x x x =-+< ,{}230x x ->,则A B =( ) (A )33,2⎛⎫-- ⎪⎝⎭ (B )33,2⎛⎫- ⎪⎝⎭ (C )31,2⎛⎫ ⎪⎝⎭ (D )3,32⎛⎫⎪⎝⎭【答案】D【解析】因为23{|430}={|13},={|},2A x x x x xB x x =+<<<>-所以33={|13}{|}={|3},22A B x x x x x x <<><<故选D.2.【2016高考新课标3理数】设集合{}{}|(2)(3)0,|0S x x x T x x =--≥=> ,则S T =( )(A) [2,3] (B)(-∞ ,2]U [3,+∞) (C) [3,+ ∞) (D)(0,2]U [3,+∞) 【答案】D3.【2016年高考四川理数】设集合{|22}A x x =-≤≤,Z 为整数集,则A Z 中元素的个数是( )(A )3 (B )4 (C )5 (D )6 【答案】C 【解析】由题意,{2,1,0,1,2}AZ =--,故其中的元素个数为5,选C.4.【2016高考山东理数】设集合2{|2,},{|10},x A y y x B x x ==∈=-<R 则A B =( )(A )(1,1)-(B )(0,1)(C )(1,)-+∞(D )(0,)+∞【答案】C【解析】}0|{>=y y A ,}11|{<<-=x x B ,则AB =∞(-1,+),选C. 5.【2016高考新课标2理数】已知集合{1,}A =2,3,{|(1)(2)0,}B x x x x =+-<∈Z ,则A B =( )(A ){1} (B ){12}, (C ){0123},,, (D ){10123}-,,,,【答案】C【解析】集合{|12,}{0,1}B x x x =-<<∈=Z ,而{1,2,3}A =,所以{0,1,2,3}A B =,故选C.6.【2016年高考北京理数】已知集合{|||2}A x x =<,{1,0,1,2,3}B =-,则A B =( )A.{0,1}B.{0,1,2}C.{1,0,1}-D.{1,0,1,2}- 【答案】C【解析】由}22|{<<-=x x A ,得}1,0,1{-=B A ,故选C.7.【2016高考浙江理数】已知集合{}{}213,4,P x x Q x x =∈≤≤=∈≥R R 则()P Q ⋃=R ð( )A .[2,3]B .( -2,3 ]C .[1,2)D .(,2][1,)-∞-⋃+∞ 【答案】B【解析】根据补集的运算得.故选B .8.【2015高考四川,理1】设集合{|(1)(2)0}A x x x =+-<,集合{|13}B x x =<<,则A B =( )(){|13}A x x -<< (){|11}B x x -<< (){|12}C x x << (){|23}D x x <<【答案】A【解析】{|12},{|13},{|13}A x x B x x A B x x =-<<=<<∴=-<<,选A.9.【2015高考广东,理1】若集合{|(4)(1)0}M x x x =++=,{|(4)(1)0}N x x x =--=,则M N =( )A .∅B .{}1,4--C .{}0D .{}1,4 【答案】A .10.【2015高考陕西,理1】设集合2{|}M x x x ==,{|lg 0}N x x =≤,则MN =( )A .[0,1]B .(0,1]C .[0,1)D .(,1]-∞ 【答案】A【解析】{}{}20,1x x x M ===,{}{}lg 001x x x x N =≤=<≤,所以[]0,1MN =,故选A .11.【2015高考重庆,理1】已知集合A ={}1,2,3,B ={}2,3,则( )A 、A =B B 、A ⋂B =∅C 、A ØBD 、B ØA 【答案】D【解析】由于2,2,3,3,1,1A B A B A B ∈∈∈∈∈∉,故A 、B 、C 均错,D 是正确的,选D . 12.【2015高考福建,理1】若集合{}234,,,A i i i i = (是虚数单位),{}1,1B =- ,则A B等于 ( )A .{}1-B .{}1C .{}1,1-D . 【答案】C【解析】由已知得{},1,,1A i i =--,故AB ={}1,1-,故选C .13.【2015高考山东,理1】已知集合{}2430A x x x =-+<,{}24B x x =<<,则A B =( )(A )(1,3) (B )(1,4) (C )(2,3) (D )(2,4)【答案】C14.【2015高考浙江,理1】已知集合2{20}P x x x =-≥,{12}Q x x =<≤,则()R P Q =ð( )A.[0,1)B. (0,2]C. (1,2)D. [1,2] 【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2,0(=P C R ,∴()(1,2)R P Q =ð,故选C.15.【2015高考江苏,1】已知集合{}3,2,1=A ,{}5,4,2=B ,则集合B A 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 【答案】5【解析】{123}{245}{12345}A B ==,,,,,,,,,,,则集合B A 中元素的个数为5个. 16.【2015高考上海,理1】设全集U R =.若集合{}1,2,3,4A =,{}23x x B =≤≤,则U A B =ð .【答案】{}1,4【解析】因为{|32}U C B x x x =><或,所以{4,1}U A C B =(2014·北京卷) 已知集合A ={x |x 2-2x =0},B ={0,1,2},则A ∩B =( ) A .{0} B .{0,1} C .{0,2} D .{0,1,2} 【答案】C【解析】∵A ={0,2},∴A ∩B ={0,2}∩{0,1,2}={0,2}.17.(2014·福建卷) 若集合{a ,b ,c ,d }={1,2,3,4},且下列四个关系:①a =1;②b ≠1;③c =2;④d ≠4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则符合条件的有序数组(a ,b ,c ,d )的个数是________.【答案】6=1,c=4,d=3或a=3,b=1,c=4,d=2或a=4,b=1,c=3,d=2;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有序数组的个数为6.18.(2014·广东卷)已知集合M={-1,0,1},N={0,1,2,},则M∪N=( ) A.{0,1} B.{-1,0,2}C.{-1,0,1,2} D.{-1,0,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集合的运算.因为M={-1,0,1},N={0,1,2},所以M∪N={-1,0,1,2}.19.(2014·湖北卷)U为全集,A,B是集合,则“存在集合C使得A⊆C,B⊆∁U C”是“A∩B =∅”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若存在集合C使得A⊆C,B⊆∁U C,则可以推出A∩B=∅;若A∩B=∅,由维思图可知,一定存在C=A,满足A⊆C,B⊆∁U C,故“存在集合C使得A⊆C,B⊆∁U C”是“A∩B=∅”的充要条件.故选C.20.(2014·辽宁卷)已知全集U=R,A={x|x≤0},B={x|x≥1},则集合∁U(A∪B)=( ) A.{x|x≥0} B.{x|x≤1}C.{x|0≤x≤1} D.{x|0<x<1}【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A∪B={x|x≤0或x≥1},所以∁U(A∪B)={x|0<x<1}.21.(2014·全国卷)设集合M={x|x2-3x-4<0},N={x|0≤x≤5},则M∩N=( ) A.(0,4] B.[0,4)C.[-1,0) D.(-1,0]【答案】B2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x|x2-2x-3≥0},B={x|-2≤x<2},则A∩B=( )A.[-2,-1] B.[-1,2)B.[-1,1] D.[1,2)【答案】A【解析】集合A=(-∞,-1]∪[3,+∞),所以A∩B=[-2,-1].2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设集合M={0,1,2},N={x|x2-3x+2≤0},则M∩N=( ) A.{1} B.{2} C.{0,1} D.{1,2}【答案】D【解析】集合N=[1,2],故M∩N={1,2}.24.(2014·山东卷)设集合A={x||x-1|<2},B={y|y=2x,x∈[0,2]},则A∩B=( ) A.[0,2] B.(1,3) C.[1,3) D.(1,4)【答案】C【解析】根据已知得,集合A={x|-1<x<3},B={y|1≤y≤4},所以A∩B={x|1≤x<3}.故选C.25.(2014·陕西卷)设集合M={x|x≥0,x∈R},N={x|x2<1,x∈R},则M∩N=( ) A.[0,1] B.[0,1) C.(0,1] D.(0,1)【答案】B【解析】由M={x|x≥0,x∈R},N={x|x2<1,x∈R}={x|-1<x<1,x∈R},得M∩N=[0,1).26.(2014·四川卷)已知集合A={x|x2-x-2≤0},集合B为整数集,则A∩B=( ) A.{-1,0,1,2} B.{-2,-1,0,1}C.{0,1} D.{-1,0}【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集合A={x|-1≤x≤2},其中的整数有-1,0,1,2,故A∩B={-1,0,1,2},故选A.27.(2014·天津卷)已知q和n均为给定的大于1的自然数.设集合M={0,1,2,…,q -1},集合A={x|x=x1+x2q+…+x n q n-1,x i∈M,i=1,2,…,n}.(1)当q=2,n=3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2)设s,t∈A,s=a1+a2q+…+a n q n-1,t=b1+b2q+…+b n q n-1,其中a i,b i∈M,i=1,2,…,n.证明:若a n<b n,则s<t.【解析】(1)当q=2,n=3时,M={0,1},A={x|x=x1+x2·2+x3·22,x i∈M,i=1,2,3},可得A={0,1,2,3,4,5,6,7}.=-1<0,所以s<t.28.(2014·浙江卷)设全集U={x∈N|x≥2},集合A={x∈N|x2≥5},则∁U A=( ) A.∅ B.{2} C.{5} D.{2,5}【答案】B【解析】∁U A={x∈N|2≤x<5}={2},故选B.29.(2014·重庆卷)设全集U={n∈N|1≤n≤10},A={1,2,3,5,8},B={1,3,5,7,9},则(∁U A)∩B=________.【答案】{7,9}【解析】由题知∁U A={4,6,7,9,10},∴(∁U A)∩B={7,9}.30.(2013·重庆卷)已知全集U={1,2,3,4},集合A={1,2},B={2,3},则∁U(A∪B)=( )A.{1,3,4} B.{3,4} C.{3} D.{4}【答案】D【解析】因为A∪B={1,2,3},所以∁U(A∪B)={4},故选D.31.(2013·北京卷)已知集合A={-1,0,1},B={x|-1≤x<1},则A∩B=( ) A.{0} B.{-1,0} C.{0,1} D.{-1,0,1}【答案】B【解析】∵-1∈B,0∈B,,∴A∩B={-1,0},故选B.32.(2013·广东卷)设集合M={x|x2+2x=0,x∈R},N={x|x2-2x=0,x∈R},则M∪N =( )A.{0} B.{0,2}C.{-2,0} D.{-2,0,2}【答案】D【解析】∵M={-2,0},N={0,2},∴M∪N={-2,0,2},故选D.33.(2013·湖北卷)已知全集为R,集合A=,B={x|x2-6x+8≤0},则A∩(∁RB)=( )A .{x|x≤0} B.{x|2≤x≤4}C .{x|0≤x<2或x>4}D .{x|0<x≤2或x≥4} 【答案】C【解析】A ={x|x≥0},B ={x|2≤x≤4},∁RB ={x|x<2或x>4},可得【答案】为C.学 34.(2013·江西卷) 已知集合M ={1,2,zi},i 为虚数单位,N ={3,4},M∩N={4},则复数z =( ) A .-2i B .2i C .-4i D .4i 【答案】C 【解析】zi ==-4i ,故选C.35..(2013·辽宁卷) 已知集合A ={}x|0<log 4x<1,B ={}x|x≤2,则A∩B=( ) A .(0,1) B .(0,2] C .(1,2) D .(1,2] 【答案】D【解析】∵A={x|1<x<4},B ={x|x≤2},∴A∩B={x|1<x≤2},故选D.36.(2013·全国卷) 设集合A ={1,2,3},B ={4,5},M ={x|x =a +b ,a∈A,b∈B},则M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 【答案】B37.(2013·山东卷) 已知集合A ={0,1,2},则集合B ={x -y|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 )A .1B .3C .5D .9 【答案】C【解析】∵x,y∈{}0,1,2,∴x-y 值只可能为-2,-1,0,1,2五种情况,∴集合B 中元素的个数是5.38.(2013·陕西卷) 设全集为R ,函数f(x)=1-x 2的定义域为M ,则∁RM 为( ) A .[-1,1] B .(-1,1)C .(-∞,-1]∪[1,+∞)D .(-∞,-1)∪(1,+∞)【答案】D【解析】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则M={x︱1-x2≥0}=[-1,1],故∁RM=(-∞,-1)∪(1,+∞).39.(2013·四川卷)设集合A={x|x+2=0},集合B={x|x2-4=0},则A∩B=( ) A.{-2} B.{2} C.{-2,2} D.【答案】A【解析】由已知,A={-2},B={-2,2},故A∩B={-2}.40.(2013·天津卷)已知集合A={x∈R||x|≤2},B={x∈R|x≤1},则A∩B=( ) A.(-∞,2] B.[1,2]C.[-2,2] D.[-2,1]【答案】D4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已知集合M={x|(x-1)2<4,x∈R},N={-1,0,1,2,3},则M∩N=( )A.{0,1,2} B.{-1,0,1,2}C.{-1,0,2,3} D.{0,1,2,3}【答案】A【解析】集合M={x|-1<x<3},则M∩N={0,1,2}.42.(2013·浙江卷)设集合S={x|x>-2},T={x|x2+3x-4≤0},则(∁RS)∪T=( ) A.(-2,1] B.(-∞,-4]C.(-∞,1] D.[1,+∞)【答案】C【解析】∁RS={x|x≤-2},T={x|(x+4)(x-1)≤0}={x|-4≤x≤1},所以(∁RS)∪T=(-∞,1].故选择C.43.(2013·江苏卷)集合{-1,0,1}共有________个子集.【答案】8【解析】集合{-1,0,1}共有3个元素,故子集的个数为8.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M={(3,2)},N={(2,3)}B.M={2,3},N={3,2}C .M ={(x ,y)|x +y =1},N ={y|x +y =1}D .M ={2,3},N ={(2,3)} 【答案】 B【解析】 选项A 中的集合M 表示由点(3,2)所组成的单点集,集合N 表示由点(2,3)所组成的单点集,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C 中的集合M 表示由直线x +y =1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集合N 表示由直线x +y =1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即N ={y|x +y =1}=R ,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D 中的集合M 是数集,而集合N 是点集,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对选项B ,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可知M ,N 表示同一个集合. 2.设集合A ={1,2,4},集合B ={x|x =a +b ,a∈A,b∈A},则集合B 中的元素个数为( ) A .4B .5C .6D .7 【答案】 C【解析】 ∵a∈A,b∈A,x =a +b ,∴x=2,3,4,5,6,8. ∴B 中共有6个元素.3.已知集合A =⎩⎨⎧⎭⎬⎫x|x∈Z,且32-x ∈Z ,则集合A 中的元素个数为( ) A .2B .3C .4D .5 【答案】 C4.已知集合A ={-2,-1,0,1,2},B ={x|(x -1)(x +2)<0},则A∩B 等于( ) A .{-1,0} B .{0,1} C .{-1,0,1} D .{0,1,2}【答案】 A【解析】 由A ={-2,-1,0,1,2},B ={x|(x -1)(x +2)<0}={x|-2<x <1},得A∩B={-1,0},故选A.5.已知集合A ,B 均为全集U ={1,2,3,4}的子集,且∁U(A∪B)={4},B ={1,2},则A∩(∁UB)等于( ) A .{3} B .{4} C .{3,4}D .∅【答案】 A【解析】∵U={1,2,3,4},∁U(A∪B)={4},∴A∪B={1,2,3}.又∵B={1,2},∴{3}⊆A⊆{1,2,3},又∁UB={3,4},∴A∩(∁UB)={3}.6.已知全集U=R,集合A={x|lg(x+1)≤0},B={x|3x≤1},则∁U(A∩B)等于( ) A.(-∞,0)∪(0,+∞) B.(0,+∞)C.(-∞,-1]∪(0,+∞) D.(-1,+∞)【答案】 C【解析】lg(x+1)≤0⇒0<x+1≤1⇒-1<x≤0,3x≤1⇒x≤0,则A∩B=(-1,0],∁U(A∩B)=(-∞,-1]∪(0,+∞).7.已知集合M={0,1,2,3,4},N={1,3,5},P=M∩N,则P的子集共有( )A.2个B.4个C.6个D.8个【答案】 B8.已知集合A={x|-1<x<0},B={x|x≤a},若A⊆B,则a的取值范围为( )A.(-∞,0] B.[0,+∞)C.(-∞,0) D.(0,+∞)【答案】 B【解析】用数轴表示集合A,B(如图),由A⊆B得a≥0.9.已知集合A={x|lg x>0},B={x|x≤1},则( )A.A∩B≠∅B.A∪B=R C.B⊆A D.A⊆B【解析】由B={x|x≤1},且A={x|lg x>0}=(1,+∞),∴A∪B=R.【答案】 B10.已知集合P={x|x2≤1},M={a}.若P∪M=P,则a的取值范围是( )A.(-∞,-1] B.[1,+∞)C.[-1,1] D.(-∞,-1]∪[1,+∞)【解析】 因为P ∪M =P ,所以M ⊆P ,即a ∈P ,得a 2≤1,解得-1≤a ≤1,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1,1]. 【答案】 C11.若x ∈A ,则1x ∈A ,就称A 是伙伴关系集合,集合M =⎩⎨⎧⎭⎬⎫-1,0,12,2,3的所有非空子集中具有伙伴关系的集合的个数是( ) A .1 B .3 C .7 D .31【解析】 具有伙伴关系的元素组是-1,12,2,所以具有伙伴关系的集合有3个:{-1},⎩⎨⎧⎭⎬⎫12,2,⎩⎨⎧⎭⎬⎫-1,12,2.【答案】 B12.已知全集U =R ,A ={x |x ≤0},B ={x |x ≥1},则集合∁U (A ∪B )=( ) A .{x |x ≥0} B.{x |x ≤1} C .{x |0≤x ≤1} D.{x |0<x <1}【答案】 D13.设集合S ={x |(x -2)(x -3)≥0},T ={x |x >0},则(∁R S )∩T =( ) A .[2,3] B .(-∞,-2)∪[3,+∞) C .(2,3)D .(0,+∞)【解析】 易知S =(-∞,2]∪[3,+∞),∴∁R S =(2,3), 因此(∁R S )∩T =(2,3).学 【答案】 C14.集合U =R ,A ={x |x 2-x -2<0},B ={x |y =ln(1-x )},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 .{x |x ≥1}B .{x |1≤x <2}C .{x |0<x ≤1}D .{x |x ≤1}【解析】 易知A =(-1,2),B =(-∞,1),∴∁U B =[1,+∞),A ∩(∁U B )=[1,2).因此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 ∩(∁U B )={x |1≤x <2}. 【答案】 B15.设集合A =⎩⎨⎧⎭⎬⎫x ∈N |14≤2x ≤16,B ={x |y =ln(x 2-3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是________.【解析】 由14≤2x≤16,x ∈N ,∴x =0,1,2,3,4,即A ={0,1,2,3,4}. 又x 2-3x >0,知B ={x |x >3或x <0}, ∴A ∩B ={4},即A ∩B 中只有一个元素. 【答案】 116.已知集合A ={x ∈R ||x +2|<3},集合B ={x ∈R |(x -m )(x -2)<0},且A ∩B =(-1,n ),则m +n =________.【解析】 A ={x ∈R ||x +2|<3}={x ∈R |-5<x <1}, 由A ∩B =(-1,n )可知m <1,则B ={x |m <x <2},画出数轴,可得m =-1,n =1.所以m +n =0. 【答案】 017.集合A ={x |x <0},B ={x |y =lg[x (x +1)]},若A -B ={x |x ∈A ,且x ∉B },则A -B =________.【答案】 [-1,0)18.已知集合A ={x |x 2-2 016x -2 017≤0},B ={x |x <m +1},若A ⊆B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x2-2 016x-2 017≤0,得A=[-1,2 017],又B={x|x<m+1},且A⊆B,所以m+1>2 017,则m>2 016.【答案】(2 016,+∞)19.已知集合A={x|x2-2x+a>0},且1∉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1∉{x|x2-2x+a>0},∴1∈{x|x2-2x+a≤0},即1-2+a≤0,∴a≤1.【答案】(-∞,1]。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学案 §1.1.集合的概念
一轮复习学案 §1.1.集合的概念 ☆学习目标: 1.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元素的性质,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语言、思想; 2.能利用集合、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知识梳理:1. 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一个集合.10. 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 ① 若a 是集A 的元素,记作a A ;若b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b A ;②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确定性:设A 是一给定的集,x 是某一具体对象,则a A ∈或a A ∉两者 成立;互异性:同一集合中不应 同一元素;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与元素的排列顺序 .20. 集合的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如: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如:图示法:如:30.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 ;正整数集,记 ;整数集,记 ; 有理数集,记 ;实数集, 记 ;复数集,记 .2. 子集:若集A 的任一元素都是集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或B 包含A ),记作A B ;10. 集合相等: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若A ⊆B 且B ⊇A ,则称A 等于B ,记作A B ; 20. 真子集:若A ⊆B 且A ≠B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0. 性质:① A A ; Φ A ; ② 若A ⊆B ,B ⊆C ,则A C ; ③ 若Card A n =,则集合A 有 个子集(其中有 个真子集).3.全集与补集:10. 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 ; 20. 若S 是一个集合,A ⊆S ,则,S C =}|{A x S x x ∉∈且称S 中子集A 的补集; 30. 简单性质:①S C (S C A ) A ; ②S C S= ,ΦS C = .☆ 案例分析:例1.(1) (08湖北)若非空集合,,A B C 满足A B C = ,且B 不是A 的子集,则 ( )A. “x C ∈”是“x A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B. “x C ∈”是“x A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C. “x C ∈”是“x A ∈”的充要条件D. “x C ∈”既不是“x A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x A ∈”必要条件(2) (08陕西)已知全集{12345}U =,,,,,集合2{|320}A x x x =-+=,{|2}B x x a a A ==∈,, 则集合()U A B ð中元素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 (3) (08山东)满足{}1234M a a a a ⊆,,,,且{}{}12312M a a a a a = ,,,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4) 已知集合P={(x ,y)||x|+|y|=1},Q={(x ,y)|x 2+y 2≤1},则 ( )A.P ⊆QB.P=QC.P ⊇QD.P ∩Q=Q例2. 已知集合2{,,2},{,,}A m m d m d B m mq mq =++=,0m ≠其中,A B =且,求q 的值.例3. ①若{}2|10,A x x ax x R =++=∈, {}1,2B =,且A B A = ,求a 的范围.②设{}2120P x x x =+-≥,{}132Q x m x m =-≤≤-,若Q P P = ,求m 的范围.例4. 已知全集32{1,3,2}S x x x =--,A ={1,21x -}, 如果}0{=A C S ,则这样的实数x 是 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的概念》
教学计划:《集合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以及集合元素的基本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集合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以及集合元素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准确应用集合的概念进行描述和推理。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约5分钟)●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如班级学生名单、水果分类等)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的共同特点,即“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从而引出集合的定义。
●明确目标: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元素性质。
2. 讲授新知(约15分钟)●集合的定义:清晰阐述集合的定义,强调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不同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
●集合的表示方法:介绍列举法和描述法两种表示方法,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具体使用这两种方法来表示集合。
●集合元素的基本性质:详细讲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通过例题和练习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理解。
3. 案例分析(约10分钟)●实例分析: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如班级学生集合、自然数集合等),分析这些实例中集合的构成和元素性质。
●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教师及时解答,促进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集合的基本特点和表示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 练习巩固(约15分钟)●课堂练习: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1)集合概念、子集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1) 总第1个教案【复习目标】:准确理解和使用集合概念;理解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学会对简单的含参变量的讨论. 【复习重点】:注重集合中元素的形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子集与真子集、空集的特殊性 【复习难点】:根据集合的含义求参数;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 1、已知集合A ={}N a a a ∈<≤,40 ,用列举法能够表示为 2、已知集合A ={}m m m ++22,2,若A ∈3,则=m 3、下列集合表示同一集合的有(1)(){}2,3= M ,(){}3,2= N (2)(){}{}1,1,=+==+=y x y N y x y x M (3){}5,4 =M ,{}4,5 =N (4){}21,=M ,{}),(=21N 4、设集合A ={}R a a a x x ∈+-=,452,{}R b b b y y B ∈++==,2442 ,则A 、B 的关系是5、已知集合A =[)4,1,B =()a ,∞-,B A ⊆,则∈a 二、交流质疑 精讲点拔例1、 若R b a ∈,,集合{}⎭⎬⎫⎩⎨⎧=+b a ba b a ,,,,01,求a b -的值. 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 ={}b a b a a 2,,++,B ={}2,,acac a .若A =B ,求c 的值例2、已知集合A ={}R a x ax x ∈=+-,0232.(1) 若A 是空集,求a 的取值范围;(2) 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并将这个元素写出来;(3) 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变式练习:已知1≤a 时,集合[]a a -2,中有且只有3个整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例3、(1)若集合{}{}01,062=+==-+ax x S x x x P =,且P S ⊆,求由a 的可取值组成的集合。
(2)集合{}52≤≤-x x A =,集合{}121-≤≤+m x m x B =.若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集合的概念 教案
1.1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由于空间时间维度的不同, 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解释, 如: 在平面内, 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一个圆;而在空间中, 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一个球面。
因此明确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范围是研究数学问题的基础。
为了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对象及研究范围, 我们需要使用集合的语言和工具。
作为高中数学的第一节, 本节主要通过实例研究研究集合的含义, 表示方法及表示方法, 比较简单。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与“不属于”关系;熟记常用数集专用符号.2.深刻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3.会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 集合概念的理解, 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2.逻辑推理: 集合的互异性的辨析与应用;3.数学运算:集合相等时的参数计算, 集合的描述法转化为列举法时的运算;4.数据分析: 元素在集合中对应的参数满足的条件;5.数学建模: 用集合思想对实际生活中的对象进行判断与归类。
教学重难点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的表示方法.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具体问题中的集合.课前准备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 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预习课本, 引入新课阅读课本2-5页, 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集合和元素的含义是什么?各用什么字母表示?2.集合有什么特性?3.元素和集合之间有哪两种关系?有什么符号表示?4.常见的数集有哪些?用什么字母表示?5.集合有哪两种表示方法?它们如何定义?6.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7.它们使用什么符号表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以小组为单位, 组内可商量, 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二、知识归纳、梳理1.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1)元素: 一般地,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 b, c, …表示.(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 B, C, …表示.(3)集合相等: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 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4.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出来, 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5. 描述法(1)定义: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2)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变化)范围, 再画一条竖线, 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题型一集合的含义例1考查下列每组对象, 能构成一个集合的是()①某校高一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②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相等的点;③不小于3的自然数;④2018年第23届冬季奥运会金牌获得者.A. ③④B. ②③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B解题技巧: (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的标准)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关键看该组对象是否满足确定性, 如果此组对象满足确定性, 就可以组成集合;否则, 不能组成集合.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跟踪训练一1. 给出下列说法:①中国的所有直辖市可以构成一个集合;②高一(1)班较胖的同学可以构成一个集合;③正偶数的全体可以构成一个集合;④大于2 013且小于2 018的所有整数不能构成集合.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 (填序号)【答案】①③题型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2(1)下列关系中, 正确的有()①12∈R;②2∉Q;③|-3|∈N;④|-3|∈Q.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N, x∈N, 则集合A中的元素为________.【答案】(1) C (2) 0,1,2解题技巧: 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 只要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出现即可。
高三数学(文)一轮教学案:第一章第1讲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讲集合的概念及运算考点一集合及其关系1集合的基本概念(1)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记为∈,不属于记为∉.(3)常见集合的符号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N N*或N+Z Q R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表示关系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相同A⊆B且B⊆A⇔A=B子集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A⊆B或B⊇A真子集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是A中A B或B A的元素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A∅B(B≠∅)(1)利用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找到解题的切入点.(2)在解答完毕时,注意检验集合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以确保答案正确.1.思维辨析(1){1,2,3}={2,3,1}.()(2)空集中只有一个元素0.()(3)集合{x2+x,0}中实数x可取任意值.()(4)任何集合都至少有两个子集.()(5)集合{x|y=x-1}与集合{y|y=x-1}是同一个集合.()(6)若A={0,1},B={(x,y)|y=x+1},则A⊆B.()答案(1)√(2)×(3)×(4)×(5)×(6)×2.若集合A={x∈N|x≤10},a=22,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A.{a}⊆A B.a⊆AC.{a}∈A D.a∉A答案D解析A={x∈N|x≤10}={0,1,2,3}而a=22,∴a∉A.3.已知全集U={1,2,3,4,5,6,7},集合A={1,3,5,6},则∁U A=() A.{1,3,5,6} B.{2,3,7}C.{2,4,7} D.{2,5,7}答案C解析由U={1,2,3,4,5,6,7},A={1,3,5,6},∴∁U A={2,4,7},故选C.4.已知全集U ={1,2,3,4,5,6,7},集合A ={1,3,5,6},则∁U A =( ) A .{1,3,5,6} B .{2,3,7} C .{2,4,7} D .{2,5,7}答案 C解析 由U ={1,2,3,4,5,6,7},A ={1,3,5,6},∴∁U A ={2,4,7},故选C.[考法综述] 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是理解集合概念的关键,一般涉及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及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来确定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或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属于基础题.命题法1 集合的基本概念典例1 (1)已知集合A ={0,1,2},则集合B ={x -y |x ∈A ,y ∈A }中元素的个数是( )A .1B .3C .5D .9(2)若集合A ={x ∈R |ax 2-3x +2=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 )A.92B.98 C .0D .0或98 [解析] (1)当x =0,y =0,1,2时,x -y 的值分别为0,-1,-2;当x =1,y =0,1,2时,x -y 的值分别为1,0,-1;当x =2,y =0,1,2时,x -y 的值分别为2,1,0;∴B ={-2,-1,0,1,2}.∴集合B 中元素的个数是5个.(2)集合A 是方程ax 2-3x +2=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集,且A 中只有一个元素,所以方程ax 2-3x +2=0只有一个实数根.若a =0,则方程为-3x +2=0,解得x =23,满足条件;若a ≠0,则二次方程ax2-3x+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Δ=(-3)2-8a=0,解得a=98,所以a=0或a=9 8.[答案](1)C(2)D【解题法】解决集合概念问题的一般思路研究一个集合,首先要看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然后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当集合用描述法表示时,注意弄清其元素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命题法2集合之间的关系典例2已知集合A={x|x<-3或x>7},B={x|x<2m-1},若B⊆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2m-1≤-3,m≤-1,∴m的取值范围是(-∞,-1].[答案](-∞,-1]【解题法】利用集合关系求参数取值范围及集合相等问题(1)根据两集合的关系求参数,其关键是将两集合的关系转化为元素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要合理利用数轴、Venn图帮助分析,而且常要对参数进行讨论.注意点:注意区间端点的取舍.(2)若两个集合相等,首先分析某一集合的已知元素在另一个集合中与哪一个元素相等,有几种情况,然后列方程(组)求解.1.已知集合A={1,2,3},B={2,3},则()A.A=B B.A∩B=∅C.A B D.B A答案D解析由真子集的概念知B A,故选D.2.若集合A={x∈R|ax2+ax+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A.4 B.2C .0D .0或4答案 A解析 ax 2+ax +1=0只有一个根,当a =0时方程无解,当a ≠0,Δ=0时,即a 2-4a =0,a =4,故选A.3.已知集合A ={x |ax =1},B ={x |x 2-1=0},若A ⊆B ,则a 的取值构成的集合是( )A .{-1}B .{1}C .{-1,1}D .{-1,0,1}答案 D解析 B ={x |(x +1)(x -1)=0}={-1,1}.若A ⊆B ,则有以下情况:当a =0时,A =∅,满足A ⊆B ;当a ≠0时,A =⎩⎨⎧⎭⎬⎫x ⎪⎪⎪x =1a ,若A ⊆B ,则A ={-1}时,a =-1;A ={1}时,a =1;故当a =0,-1,1时满足A ⊆B .4.设集合P ={x |x >1},Q ={x |x 2-x >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P ⊆QB .Q ⊆PC .P =QD .P ∪Q =R答案 A解析 ∵Q ={x |x 2-x >0}={x |x >1或x <0}, 又P ={x |x >1},∴P ⊆Q ,故选A.考点二 集合的基本运算1 集合的运算及性质 名称 交集 并集 补集 符号 A ∩B A ∪B ∁U A 数学语言A ∩B ={x |x ∈AA ∪B ={x |x ∈A∁U A ={x |x ∈U且x∈B}或x∈B}且x∉A}图形运算性质A∩B⊆A,A∩B⊆B,A∩∅=∅B⊆A∪B,A⊆A∪B,A∪∅=AA∪(∁U A)=U,A∩(∁U A)=∅,∁U(∁U A)=A(1)A∪B=A⇔B⊆A.(2)A∩B=A⇔A⊆B.(3)A∩B=A∪B⇔A=B.(4)狄摩根定律:∁U(A∪B)=(∁U A)∩(∁U B);∁U(A∩B)=(∁U A)∪(∁U B).注意点空集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空集的可能性,如A⊆B,则有A=∅和A≠∅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1.思维辨析(1){x|y=x2+1}={y|y=x2+1}={(x,y)|y=x2+1}.()(2)若{x2,1}={0,1},则x=0,1.()(3)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关系(A∩B)⊆(A∪B)恒成立.()(4)若A∩B=A∩C,则B=C.()(5)已知集合M={1,2,3,4},N={2,3},则M∩N=N.()(6)若全集U={-1,0,1,2},P={x∈Z|x2<4},则∁U P={2}.()答案(1)×(2)×(3)√(4)×(5)√(6)√2.已知集合A={x|x2-x-2≤0},集合B为整数集,则A∩B=()A.{-1,0,1,2} B.{-2,-1,0,1}C.{0,1} D.{-1,0}答案A解析A={x|(x-2)(x+1)≤0}={x|-1≤x≤2},又B为整数集,所以A∩B={-1,0,1,2},故选A.3.已知集合A={0,1,2},集合B满足A∪B={0,1,2},则集合B 有________个.答案8解析由A∪B={0,1,2}得B⊆A,所以B是A的子集.由A中有3个元素知B有23=8个.[考法综述]集合的基本运算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常与函数、不等式、方程等知识综合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命题法求交集、并集和补集典例(1)已知集合A={x|x2-2x-3≥0},B={x|-2≤x<2},则A∩B=()A.[-2,-1] B.[-1,1]C.[-1,2) D.[1,2)(2)已知全集U=R,A={x|x≤0},B={x|x≥1},则集合∁U(A∪B)=()A.{x|x≥0}B.{x|x≤1}C.{x|0≤x≤1}D.{x|0<x<1}[解析](1)由不等式x2-2x-3≥0解得x≥3或x≤-1,因此集合A={x|x≤-1或x≥3},又集合B={x|-2≤x<2},所以A∩B={x|-2≤x≤-1},故选A.(2)利用数轴分析求解.∵A={x|x≤0},B={x|x≥1},∴A∪B={x|x≤0,或x≥1}.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U(A∪B)={x|0<x<1}.[答案](1)A(2)D【解题法】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方法在进行集合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抽象问题直观化.(1)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进行交、并、补的运算,常采用Venn图法解决,此时要搞清Venn图中的各部分区域表示的实际意义.(2)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进行运算,常采用数轴分析法解决,此时要注意“端点”能否取到.(3)若给定的集合是点集,常采用数形结合法求解.1.已知集合A={-2,-1,0,1,2},B={x|(x-1)(x+2)<0},则A∩B =()A.{-1,0}B.{0,1}C.{-1,0,1}D.{0,1,2}答案A解析因为B={x|(x-1)(x+2)<0}={x|-2<x<1},A={-2,-1,0,1,2},故A∩B={-1,0}.选A.2.已知全集U={1,2,3,4,5,6,7,8},集合A={2,3,5,6},集合B={1,3,4,6,7},则集合A∩(∁U B)=()A.{2,5}B.{3,6}C.{2,5,6}D.{2,3,5,6,8}答案A解析由已知得∁U B={2,5,8},∴A∩(∁U B)={2,5}.3.已知集合P={x|x2-2x≥0},Q={x|1<x≤2},则(∁R P)∩Q=()A.[0,1)B.(0,2]C.(1,2)D.[1,2]答案C解析∵P={x|x≥2或x≤0},∴∁R P={x|0<x<2},∴(∁R P)∩Q=(1,2).4.若集合A={i,i2,i3,i4}(i是虚数单位),B={1,-1},则A∩B 等于()A.{-1}B.{1}C.{1,-1}D.∅答案C解析A={i,-1,-i,1},B={1,-1},所以A∩B={1,-1},故选C.5.设集合M={x|x≥0,x∈R},N={x|x2<1,x∈R},则M∩N=()A.[0,1]B.[0,1)C.(0,1]D.(0,1)答案B解析∵M={x|x≥0,x∈R}.N={x|x2<1,x∈R}={x|-1<x<1,x∈R}.∴M∩N={x|0≤x<1},即M∩N=[0,1).故选B.6.已知集合M={-1,0,1},N={0,1,2},则M∪N=()A.{0,1}B.{-1,0,2}C.{-1,0,1,2}D.{-1,0,1}答案C解析M={-1,0,1},N={0,1,2},M∪N={-1,0,1,2},故选C.7.设集合A={x||x-1|<2},B={y|y=2x,x∈[0,2]},则A∩B=()A.[0,2]B.(1,3)C.[1,3)D.(1,4)答案C解析A={x||x-1|<2}={x|-1<x<3},B={y|y=2x,x∈[0,2]}={y|1≤y≤4},∴A∩B={x|-1<x<3}∩{y|1≤y≤4}={x|1≤x<3}.8.设全集U =R ,A ={x |y =lg (1-x )},则∁R A =( ) A .(-∞,1) B .(0,1) C .[1,+∞) D .(1,+∞)答案 C解析 ∵y =lg (1-x ),∴1-x >0,即x <1,∴∁R A ={x |x ≥1}.9.已知集合A ={x |x =2k +1,k ∈Z },B =⎩⎪⎨⎪⎧⎭⎪⎬⎪⎫x ⎪⎪⎪x +1x -3≤0,则A ∩B =( )A .[-1,3]B .{-1,3}C .{-1,1}D .{-1,1,3}答案 C解析 ∵B =⎩⎪⎨⎪⎧⎭⎪⎬⎪⎫x ⎪⎪⎪x +1x -3≤0={x |-1≤x <3},又集合A 为奇数集,∴A ∩B ={-1,1},故选C.10.已知全集U =R ,A ={x |x >1},B ={x |x 2-2x >0},则∁U (A ∪B )=( )A .{x |x ≤2}B .{x |x ≥1}C .{x |0≤x ≤1}D .{x |0≤x ≤2} 答案 C解析 由x 2-2x >0得x >2或x <0,即B ={x |x <0,或x >2},∴A ∪B ={x |x <0,或x >1},∴∁U (A ∪B )={x |0≤x ≤1}.11.集合M ={2,log 3a },N ={a ,b },若M ∩N ={1},则M ∪N =( )A .{0,1,2}B .{0,1,3}C .{0,2,3}D .{1,2,3}答案 D解析 因为M ∩N ={1},所以log 3a =1,即a =3,所以b =1,即M={2,1},N={3,1},所以M∪N={1,2,3},故选D.12.已知全集U,集合A⊆B⊆U,则有()A.A∩B=B B.A∪B=AC.(∁U A)∩(∁U B)=∁U B D.(∁U A)∪(∁U B)=∁U B答案C解析∵A⊆B⊆U,∴A∩B=A,故选项A不正确;A∪B=B,故选项B不正确;(∁U A)∩(∁U B)=∁U(A∪B)=∁U B,故选项C正确;(∁A)∪(∁U B)=∁U(A∩B)=∁U A,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C.U13.设集合U=R,A={x|2x(x-2)<1},B={x|y=ln (1-x)},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x|x≥1}B.{x|1≤x<2}C.{x|0<x≤1}D.{x|x≤1}答案B解析易知A={x|2x(x-2)<1}={x|x(x-2)<0}={x|0<x<2},B={x|y =ln (1-x)}={x|1-x>0}={x|x<1},则∁U B={x|x≥1},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U B)={x|1≤x<2}.微型专题集合中的创新题型创新考向以集合为载体的创新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这类问题以集合为依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解决创新问题的能力.其命题形式常见的有新概念、新法则、新运算、新性质等.创新例题已知集合A={(x,y)|x2+y2≤1,x,y∈Z},B={(x,y)||x|≤2,|y|≤2,x,y∈Z},定义集合A⊕B={(x1+x2,y1+y2)|(x1,y1)∈A,(x2,y2)∈B},则A⊕B中元素的个数为()A.77B.49C.45D.30答案C解析集合A={(x,y)|x2+y2≤1,x,y∈Z},所以集合A中有5个元素(即5个点),即图中圆内及圆上的整点.集合B={(x,y)||x|≤2,|y|≤2,x,y∈Z}中有25个元素(即25个点),即图中正方形ABCD内及正方形ABCD上的整点.集合A⊕B={(x1+x2,y1+y2)|(x1,y1)∈A,(x2,y2)∈B}中的元素可看作正方形A1B1C1D1内及正方形A1B1C1D1上除去四个顶点外的整点,共7×7-4=45个.创新练习1.设集合S={A0,A1,A2},在S上定义运算⊕:A i⊕A j=A k,其中k为i+j被3除的余数,i,j∈{1,2,3},则使关系式(A i⊕A j)⊕A i=A0成立的有序数对(i,j)总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答案C解析i=1时,j=1符合要求,i=2时,j=2符合要求;i=3时,j=3符合要求,所以使关系式(A i⊕A j)⊕A i=A0成立的有序数对(i,j)有(1,1),(2,2),(3,3),共3对.2.若集合{a,b,c,d}={1,2,3,4},且下列四个关系:①a=1;②b≠1;③c=2;④d≠4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则符合条件的有序数组(a,b,c,d)的个数是________.答案6解析因为①正确,②也正确,所以只有①正确是不可能的;若只有②正确,①③④都不正确,则符合条件的有序数组为(2,3,1,4),(3,2,1,4);若只有③正确,①②④都不正确,则符合条件的有序数组为(3,1,2,4);若只有④正确,①②③都不正确,则符合条件的有序数组为(2,1,4,3),(3,1,4,2),(4,1,3,2).综上,符合条件的有序数组的个数是6.3.设集合S n={1,2,3,…,n},若X⊆S n,把X的所有元素的乘积称为X的容量(若X中只有一个元素,则该元素的数值即为它的容量,规定空集的容量为0).若X的容量为奇(偶)数,则称X为S n的奇(偶)子集.则S4的所有奇子集的容量之和为________.答案7解析根据题意,S4的所有奇子集为{1}、{3}、{1,3},分析可得{1}的容量为1,{3}的容量为3,{1,3}的容量为3,则其容量之和为1+3+3=7.创新指导1.准确转化:解决集合创新问题时,一定要读懂题目的本质含义,紧扣题目所给条件,结合题目要求进行恰当转化,切忌同已有概念或定义相混淆.2.方法选取:对于集合创新问题,可恰当选用特例法、筛选法、一般逻辑推理等方法,并结合集合的相关性质求解,同时注意培养学生领悟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能力.已知集合A ={x |ax -1=0},B ={x |1<log 2x ≤2,x ∈N },且A ∩B=A ,则a 的所有可能值组成的集合是( )A .∅B.⎩⎨⎧⎭⎬⎫13 C.⎩⎨⎧⎭⎬⎫13,14 D.⎩⎨⎧⎭⎬⎫13,14,0 [错解][错因分析] 集合A 为方程ax -1=0的实数解构成的集合,由A ∩B =A ,知A ⊆B ,A 可以为非空集合,也可以是空集.在解题中,很容易漏掉对A =∅的讨论,导致误选C.[正解] 由A ∩B =A ,得A ⊆B .因为B ={x |1<log 2x ≤2,x ∈N }={x |2<x ≤4,x ∈N }={3,4}, 当A =∅时,则方程ax -1=0无实数解,所以a =0,此时显然有A ⊆B ,符合题意.当A ≠∅时,则由方程ax -1=0,得x =1a . 要使A ⊆B ,则1a =3或1a =4,即a =13或a =14.综上所述,a 的所有可能取值组成的集合是⎩⎨⎧⎭⎬⎫0,13,14.故选D.[答案] D [心得体会]………………………………………………………………………………………………时间:45分钟基础组1.[·武邑中学模拟]已知集合A ={0,1},B ={x |x ⊆A },则下列集合A 与B 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A BC .B AD .A ∈B答案 D解析 因为x ⊆A ,所以B ={∅,{0},{1},{0,1}},则集合A ={0,1}是集合B 中的元素,所以A ∈B .故选D.2.[·枣强中学一轮检测]已知集合A ⊆B ,A ⊆C ,B ={0,1,2,3,5,9},C ={2,4,8,10},则A 可以是( )A .{1,2}B .{2,4}C .{4}D .{2}答案 D解析 解法一:因为A ⊆B ,A ⊆C ,所以A ⊆(B ∩C ),故集合A 可以是{2},故选D.解法二:逐项验证,可知当A ={1,2}时,不满足A ⊆C ;同理可知当A ={2,4}和A ={4}时,不满足A ⊆B ,故选D.3.[·衡水中学周测]若集合A ={2,3,4},B ={x |x =m +n ,m ,n ∈A ,m ≠n },则集合B 的非空子集的个数是( )A .4B .7C .8D .15答案 B解析 解法一:因为x =m +n ,m ,n ∈A ,m ≠n ,所以B ={5,6,7},故B 的非空子集有{5},{6},{7},{5,6},{5,7},{6,7},{5,6,7},共7个.解法二:因为x =m +n ,m ,n ∈A ,m ≠n ,所以B ={5,6,7},根据公式可得集合B 的非空子集的个数是23-1=7.4.[·冀州中学月考]已知集合A ={x |y =lg (x -x 2)},B ={x |x 2-cx <0,c >0},若A ⊆B ,则实数c 的取值范围是( )A .(0,1]B .[1,+∞)C .(0,1)D .(1,+∞) 答案 B解析 因为A ={x |y =lg (x -x 2)}={x |x -x 2>0}=(0,1),B ={x |x 2-cx <0,c >0}=(0,c ).因为A ⊆B ,画出数轴,如图所示,得c ≥1.故选B.5.[·武邑中学周测]设a ,b ∈R ,集合{1,a +b ,a }=⎩⎨⎧⎭⎬⎫0,b a ,b ,则b -a =( )A .1B .-1C .2D .-2答案 C解析 因为{1,a +b ,a }=⎩⎨⎧⎭⎬⎫0,b a ,b ,a ≠0,所以a +b =0,从而ba =-1,所以有a =-1,b =1,所以b -a =2,故选C.6.[·衡水中学月考]已知集合A =(-2,5],B =[m +1,2m -1].若B ⊆A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3,3]B .[-3,3]C .(-∞,3]D .(-∞,3) 答案 C解析 当B =∅时,m +1>2m -1即m <2,B ⊆A . 当B ≠∅时,由题意可画数轴m ≥2且⎩⎪⎨⎪⎧m +1>-22m -1≤5解得2≤m ≤3.综上可知m ∈(-∞,3],故选C.7.[·枣强中学猜题]设集合M ={-1,0,1},N ={a ,a 2},则使M ∩N =N 成立的a 的值是( )A .1B .0C .-1D .1或-1答案 C解析 若M ∩N =N ,则N ⊆M .结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得⎩⎪⎨⎪⎧a 2=1,a =-1,所以a =-1.故选C. 8.[·衡水中学期中]若集合A ={x |1≤3x ≤81},B ={x |log 2(x 2-x)>1},则A∩B=()A.(2,4]B.[2,4]C.(-∞,0)∪(0,4]D.(-∞,-1)∪[0,4]答案A解析因为A={x|1≤3x≤81}={x|30≤3x≤34}={x|0≤x≤4},B ={x|log2(x2-x)>1}={x|x2-x>2}={x|x<-1或x>2},所以A∩B={x|0≤x≤4}∩{x|x<-1或x>2}={x|2<x≤4}=(2,4].9.[·武邑中学期中]已知全集U=R,集合M={x|(x-1)(x+3)<0},N={x||x|≤1},则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A.[-1,1)B.(-3,1]C.(-∞,-3)∪[-1,+∞)D.(-3,-1)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M=(-3,1),N=[-1,1],∴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M∩(∁U N)=(-3,-1).10.[·衡水中学期末]设全集U是实数集R,集合M={x|x2>2x},N={x|log2(x-1)≤0},则(∁U M)∩N为()A.{x|1<x<2}B.{x|1≤x≤2}C.{x|1<x≤2}D.{x|1≤x<2}答案C解析x2>2x⇒x>2或x<0.M={x|x>2或x<0},log2(x-1)≤0⇒0<x -1≤1,1<x≤2,N={x|1<x≤2},(∁U M)∩N={x|1<x≤2},故选C.11.[·冀州中学猜题]已知全集U={0,1,2,3,4},A={1,2,3},B={2,4},则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 .{0,2}B .{0,1,3}C .{1,3,4}D .{2,3,4}答案 C解析 集合A ∪B ={1,2,3,4},A ∩B ={2},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1,3,4}.12.[·武邑中学仿真]已知R 是实数集,M =⎩⎨⎧⎭⎬⎫x ⎪⎪⎪2x <1,N ={y |y =x -1+1},则N ∩(∁R M )=( ) A .(1,2) B .[0,2] C .∅ D .[1,2]答案 D解析 ∵2x <1,∴x -2x >0,∴x <0或x >2,∴M ={x |x <0或x >2},∴∁R M ={x |0≤x ≤2}.∵y =x -1+1,∴y ≥1,∴N ={y |y ≥1},∴N ∩(∁R M )=[1,2],故选D.能力组13.[·衡水中学模拟]已知集合A ={0,1},则满足条件A ∪B ={0,1,2,3}的集合B 共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 D解析 由题知B 集合必须含有元素2,3,可以是{2,3},{2,1,3},{2,0,3},{2,0,1,3},共四个,故选D.14.[·冀州中学期中]已知集合A ={x |1≤x <5},C ={x |-a <x ≤a +3}.若C ∩A =C ,则a 的取值范围为( )A .-32<a ≤-1B .a ≤-32C .a ≤-1D .a >-32答案 C解析 因为C ∩A =C ,所以C ⊆A .①当C =∅时,满足C ⊆A ,此时-a ≥a +3, 得a ≤-32;②当C ≠∅时,要使C ⊆A ,则⎩⎪⎨⎪⎧-a <a +3,-a ≥1,a +3<5,解得-32<a ≤-1.由①②得,a ≤-1.15. [·衡水中学仿真]已知集合A ={x |2x 2-2x <8},B ={x |x 2+2mx -4<0},若A ∩B ={x |-1<x <1},A ∪B ={x |-4<x <3},则实数m 等于________.答案 32解析 由2x 2-2x <8,得x 2-2x <3,解得-1<x <3,所以A ={x |-1<x <3}.因为A ∩B ={x |-1<x <1},A ∪B ={x |-4<x <3},所以B ={x |-4<x <1}.由不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可得,-4,1是方程x 2+2mx -4=0的两根,所以-4+1=-2m ,即-2m =-3,解得m =32.16.[·枣强中学预测]已知集合A ={y |y =x 2+2x ,-2≤x ≤2},B ={x |x 2+2x -3≤0},在集合A 中任意取一个元素a ,则a ∈B 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29解析 依题意,函数y =x 2+2x =(x +1)2-1(-2≤x ≤2)的值域是A ={y |-1≤y ≤8};由x 2+2x -3≤0得-3≤x ≤1,即B ={x |-3≤x ≤1},则A ∩B ={x |-1≤x ≤1},因此所求的概率等于1-(-1)8-(-1)=29.第21页共21页。
《集合的概念》参考教案
《集合的概念》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语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3.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基本运算。
2. 难点:理解集合的无限性,掌握集合的描述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基本运算。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课件: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基本运算的图片和例子。
2. 练习题:涵盖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应用。
3. 小组讨论素材:现实生活中的集合问题。
教案部分: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集合的概念,通过展示图片(如苹果、橘子)让学生感受集合的特点。
2. 引导学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所展示的图片。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
2. 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3.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无限性。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案例,让学生运用集合语言描述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3. 分组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基本运算。
2. 布置作业: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六、课后反思(教师)1. 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集合语言的能力。
3.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5分钟)1. 介绍集合的其他表示方法,如维恩图。
2. 讲解集合的限制条件,如互异性、无序性。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集合
3.能使用韦恩图(Venn)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2009年高考的命题情况,我们可以预测2010年集合部分在选择、填空和解答题中都有涉及,高考命题热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集合的运算、集合的有关述语和符号、集合的简单应用等作基础性的考查,题型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以函数、方程、三角、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以集合的语言和符号为表现形式,结合简易逻辑知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题型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综上,a的值为-1或-3.
(2)对于集合B,
=4(a+1)2-4(a2-5)=8(a+3).
∵A B=A,∴B A,
①当 <0,即a<-3时,B= ,满足条件;
②当 =0,即a=-3时,B ,满足条件;
③当 >0,即a>-3时,B=A= 才能满足条件,
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即 矛盾;
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a≤-3.
2.并集:由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A∪B=.
3.补集:集合A是集合S的子集,由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记作 ,即 =.
二、集合的常用运算性质
1.A∩A=,A∩ =,A∩B=,B∩A,A∪A=,
A∪ =,A∪B=B∪A
2. =, =, .
3. ,
,
4.A∪B=A
当a=-1时,代入(*), 解得x=0或x=-1,
而x∈N*.故a≠-1.当a=1时,代入(*),
解得x=1或x=2,符合题意.故存在a=1,使得A∩B≠ ,
此时A∩B={(1,1),(2,3)}.
例4.已知A={x|x2-2ax+(4a-3)=0,x∈R},又B={x|x2-2 ax+a2+a+2=0,x∈R},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A B= ?若存在,求出实数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一.课题:集合的概念二.教学目标: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三.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四.教学过程:(一)主要知识: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二)主要方法: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三)例题分析:例1.已知集合2{1}P y x ==+,2{|1}Q y y x ==+,2{|1}E x y x ==+,2{(,)|1}F x y y x ==+,{|1}G x x =≥,则( D ) ()A P F = ()B Q E = ()C E F = ()D Q G =解法要点: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能化简的集合要化简.例2.设集合{},,P x y x y xy =-+,{}2222,,0Q x y x y =+-,若P Q =,求,x y 的值及集合P 、Q . 解:∵P Q =且0Q ∈,∴0P ∈.(1)若0x y +=或0x y -=,则220x y -=,从而{}22,0,0Q x y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x y +≠且0x y -≠;(2)若0xy =,则0x =或0y =.当0y =时,{},,0P x x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y ≠;当0x =时,{,,0}P y y =-,22{,,0}Q y y =-,由P Q =得220y y y y y -=⎧⎪=-⎨≠⎪⎩ ① 或220y y y y y -=-⎧⎪=⎨≠⎪⎩ ② 由①得1y =-,由②得1y =,∴{01x y ==-或{01x y ==,此时{1,1,0}P Q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例3.设集合1{|,}24k M x x k Z ==+∈, 1{|,}42k N x x k Z ==+∈,则 ( B ) ()A M N = ()B M N ⊂≠ ()C M N ⊇ ()D M N φ= 解法一:通分; 解法二:从14开始,在数轴上表示. 例4.若集合{}2|10,A x x ax x R =++=∈,集合{}1,2B =,且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1)若A φ=,则240a ∆=-<,解得22a -<<;(2)若1A ∈,则2110a ++=,解得2a =-,此时{1}A =,适合题意;(3)若2A ∈,则22210a ++=,解得52a =-,此时5{2,}2A =,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2,2)-.例5.设2()f x x px q =++,{|()}A x x f x ==,{|[()]}B x f f x x ==,(1)求证:A B ⊆;(2)如果{1,3}A =-,求B .解答见《高考A 计划(教师用书)》第5页.(四)巩固练习:1.已知2{|2530}M x x x =--=,{|1}N x mx ==,若N M ⊆,则适合条件的实数m 的集合P 为1{0,2,}3-;P 的子集有 8 个;P 的非空真子集有 6 个.2.已知:2()f x x ax b =++,{}{}|()22A x f x x ===,则实数a 、b 的值分别为2,4-. 3.调查100名携带药品出国的旅游者,其中75人带有感冒药,80人带有胃药,那么既带感冒药又带胃药的人数的最大值为 75 ,最小值为 55 .4.设数集3{|}4M x m x m =≤≤+,1{|}3N x n x n =-≤≤,且M 、N 都是集合{|01}x x ≤≤的子集,如果把b a -叫做集合{}|x a x b ≤≤的“长度”,那么集合M N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112.五.课后作业:《高考A 计划》考点1,智能训练4,5,6,7,8,9,11,12.经典语录1、最疼的疼是原谅,最黑的黑是背叛。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考点导读]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文氏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4. 集合问题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其中字母系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要复杂一些,综合性较强,往往渗透数形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基础练习]1.集合{(,)02,02,,}x y x y x y Z ≤≤≤<∈用列举法表示{(0,0),(0,1),(1,0),(1,1),(2,0),(2,1)}.2.设集合{21,}A x x k k Z ==-∈,{2,}B x x k k Z ==∈,则A B ⋂=∅.3.已知集合{0,1,2}M =,{2,}N x x a a M ==∈,则集合M N ⋂=____________. 4.设全集{1,3,5,7,9}I =,集合{1,5,9}A a =-,{5,7}I C 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8或2___. 5. 已知集合[1,4)A =,(,)B a =-∞,若A B A ⋂=,则实数a 的取值X 围_[4,)+∞___. 6. 已知集合{|10}M x x =+<,1{|0}1N x x=>-,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____ . [X 例解析]例1. 设,a b R ∈,集合{1,,}{0,,}ba b a b a+=,求b a -的值. 分析:利用集合中元素互异性和集合相等性质,得到集合中对应元素的关系.解:由题知,0a ≠,0a b +=,则1b a =-,所以 1baa b ⎧=⎪⎨⎪=⎩,解得11a b =-⎧⎨=⎩,所以2b a -=.点评:本题以集合中元素的性质为载体,考察学生对条件的把握分析能力,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例2.已知集合{026}A x ax =<+≤,{124}B x x =-<≤.(1) 若A B A ⋂=,##数a 的取值X 围;(2) 集合A ,B 能否相等?若能,求出a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1〕对a 进行分类讨论,利用数轴求a 的取值X 围. 解:{124}B x x =-<≤1{2}2x x =-<≤,{026}A x ax =<+≤{24}x ax =-<≤.①当0a =时,A R =,所以A B ⊆不可能;第6题{0,2} {11}x x -≤<②当0a >时,24{}A x x a a =-<≤,若A B ⊆,则21,24 2.a a ⎧-≥-⎪⎪⎨⎪≤⎪⎩解得4a ≥.③当0a <时,42{}A x x a a =≤<-,若A B ⊆,则41,22 2.a a⎧>-⎪⎪⎨⎪-≤⎪⎩解得8a <-.综上所得,a 的取值X 围为(,8)[4,)-∞-⋃+∞.<2>分析一:求出满足B A ⊆时a 的取值X 围,再与〔1〕取交集.解法一:①当0a =时,A R =,所以B A ⊆成立;②当0a >时,24{}A x x a a =-<≤,若B A ⊆,则21,24 2.a a ⎧-≤-⎪⎪⎨⎪≥⎪⎩解得02a <≤.③当0a <时,42{}A x x a a =≤<-,若B A ⊆,则41,22 2.a a⎧≤-⎪⎪⎨⎪->⎪⎩解得10a -<<.综上,B A ⊆时,12a -<≤.A B A B =⇔⊆且B A ⊆,∴若A B =,则(1,2]a ∈-且(,8)[4,)a ∈-∞-⋃+∞,矛盾.所以,集合A 与B 不可能相等.分析二:利用两个相等集合中元素的对应关系,建立等量关系. 解法二:①当0a =时,A R =,所以B A ≠;②当0a >时,24{}A x x a a =-<≤,若B A =,则21,24 2.a a⎧-=-⎪⎪⎨⎪=⎪⎩无解.③当0a <时,42{}A xx a a=≤<-,若B A =,显然不成立. 综上,集合A 与B 不可能相等.点评:在解决两个数集关系问题时,应合理运用数轴帮助分析与求解.另外,在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方程〕时,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分类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分类原则,然后对每一类情况都要给出问题的解答. 例3.〔1〕已知R 为实数集,集合2{320}A x x x =-+≤.若R B C A R ⋃=,{01R B C A x x ⋂=<<或23}x <<,求集合B ;〔2〕已知集合{,0}M a =,2{30,}N x x x x Z =-<∈,且{1}M N ⋂=,记P M N =⋃,写出集合P 的所有子集.分析:〔1〕先化简集合A ,由R B C A R ⋃=可以得出A 与B 的关系;最后,由数形结合,利用数轴直观地解决问题.〔2〕求出N ,由{1}M N ⋂=,可知1M ∈,解得a ,进而求出P . 解:〔1〕{12}A x x =≤≤,{1R C A x x ∴=<或2}x >.又R B C A R ⋃=,R A C A R ⋃=,可得A B ⊆.而{01R B C A x x ⋂=<<或23}x <<,∴{01x x <<或23}x <<.B ⊆ 借助数轴可得B A =⋃{01x x <<或23}x <<{03}x x =<<. 〔2〕由230x x -<,得03x <<;又x Z ∈,故{1,2}N =. 由{,0}M a =且{1}M N ⋂=,可得1a =.{1,0}M ∴=, 故P 的子集为:∅,{0},{1},{2},{0,1},{0,2},{1,2},{0,1,2}.点评:〔1〕研究数集的相互关系时,可通过数轴示意,借助直观性探求,易于理解.〔2〕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n 个子集,21n-个真子集.另注意空集的情况.例4.已知函数2()f x x px q =++,集合{()}A x f x x ==,集合{[()]}B x f f x x ==. 〔1〕求证:A B ⊆;〔2〕若{1,3}A =-,求集合B .分析:〔1〕要证明A B ⊆,根据定义,只要证A 中任一元素都是B 中的元素即可; 〔2〕由{1,3}A =-,可以求出p ,q 的值,从而求出B . 解:〔1〕设0x 是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即0x A ∈.{()}A x f x x ==,∴00()x f x =,即有000[()]()f f x f x x ==.∴0x B ∈.故A B ⊆. 〔2〕{1,3}A =-2{}x x px q x =++=,1∴-,3是方程2(1)0x p x q +-+=的两个根,因为集合B 中的元素是方程[()]f f x x =的根,也就是222(3)(3)3x x x x x ------=的根.方程整理得22(23)(3)0x x x ---=,解得x =-,即{B =-.点评:本题考查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在解决方程问题时的运用,在解答过程中,应脱去集合符号和抽象函数符号的"外衣〞,显出本质的数量关系,要不断实施各种数学语言间的相互转换.原命题若p 则q 否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互互逆否互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一>复习指导: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3、"或〞、 "且〞、 "非〞的真值判断〔1〕"非p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F 的真假相反; 〔2〕"p 且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3〕"p 或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4、四种命题的形式: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二>解题方法指导:例1.用"p 或q 〞、"p 且q 〞或"非p 〞填空,①命题"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是________形式 ②命题"π ∉Q 是____形式 ③命题"1≥1〞是____形式.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分析: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可类比集合的"并〞"交〞"补〞的关系. 解:①p 且q ②非p ③p 或q 真命题的序号为②③.小结:<1>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可类比集合的"并〞"交〞"补〞的关系 A ∪B ={x |x ∈A 或x ∈B };A ∩B ={x |x ∈A 且x ∈B } S A ={x |x ∈S 且x ∉A } 例2.给出下列命题:①"若k >0,则关于x 2+2x -k =0的方程有实根〞的逆命题; ②"若a >b ,则2a >2b -1〞的否命题; ③"若A ∪B =B ,则A ⊆B 〞的逆否命题;④命题p :"x ,y ∈R ,若x 2+y 2=0,则x ,y 全为0〞的非命题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 解:首先写出相应命题:①若关于x 的方程x 2+2x -k =0有实根,则k >0 ②若a ≤b ,则2a ≤2b -1; ③若A ⊆/B ,则A ∪B ≠B . ④x ,y ∈R ,若x 2+y 2=0,则x ,y 不全为0 分别判断知①若关于x 的方程x 2+2x -k =0有实根,则k >-1,故命题为假; ②取21,0==b a ,命题不成立;③由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同假,故③可直接判断原命题,知命题为真;④由实数性质知,命题不成立.综上知真命题序号为③.小结:<1>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同假,故③可直接判断原命题,此种等价性常被认为是反证法理论基础,尽管此说法不完全对.<2>"若p则q〞形式命题它的否定形式不等于否命题.否定形式是对命题结论的否定;否命题是将命题题设、结论分别否定.<3>一些基本逻辑关系式可类比集合运算律:①⌝<p∨q>=<⌝p>∧<⌝q>……U<A∪B>=<U A>∩<U B>②⌝<p∧q>=<⌝p>∨<⌝q>……U <A∩B>=<U A>∪<U B><其中"p∨q〞表示"p或q〞,"p∧q〞表示"p且q〞>.例3.若命题"p或q〞是真命题,命题"p且q〞是假命题,则< ><A>命题p是假命题<B>命题q是假命题<C>命题p与命题q真值相同<D>命题p与命题"非q〞真值相同解:∵p或q为真,∴p或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又∵"p且q〞为假,∴p、q中一真一假.综上可知,答案为<D>.分析:要分清命题的构成,准确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例4.<1>命题p:"有些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p是< ><A>有些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B>有些三角形可能是等腰三角形<C>所有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D>所有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已知命题p:∀x∈R,sin x≤1,则< ><A>⌝p:∃x∈R,sin x≥1<B>⌝p:∀x∈R,sin x≥1<C>⌝p:∃x∈R,sin x>1<D>⌝p:∀x∈R,sin x>1解:<1>命题p:"存在x∈A使P<x>成立〞,⌝p为:"对任意x∈A,有P<x>不成立〞.故命题p:"有些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p是"所有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答案选C<2>命题p:"任意x∈A使P<x>成立〞,⌝p为:"存在x∈A,有P<x>不成立〞.故命题p:∀x∈R,sin x≤1,则⌝p为:∃x∈R,sin x>1;答案选C小结:标准只要求理解和掌握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不要求理解和掌握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量词的命题.对于命题的否定,只要求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通过分析,同学可以总结出常见关键词与其否定形式的表:关键词否定词关键词否定词等于不等于大于不大于能不能小于不小于至少有一个一个都没有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都是不都是是不是没有至少有一个属于不属于<一>复习指导:如果一个命题是"若p则q〞的形式,其中p称为命题的前件、q称为命题的后件,<1>若p⇒q,且q≠>p,则p是q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若q⇒p,p⇒/q,则p是q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q 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若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q也是p的充要条件>;<4>若p⇒/q,且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这四种情况反映了前件p与后件q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判断时应:<1>确定前件是什么,后件是什么;<2>尝试从前件推导后件,从后件推导前件;<3>确定前件是后件的什么条件.证明p 是q 的充要条件,既要证明命题"p ⇒q 〞为真,又要证明命题"q ⇒p 〞为真,前者证的是充分性,后者证的是必要性.常用逻辑用语的重点内容是有关"充要条件〞、命题真伪的试题.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有准确的记忆和深层次的理解,试题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难度不大,要求对基本知识、基本题型,求解准确熟练.<二>解题方法指导:例1.设集合⋅<-=⎭⎬⎫⎩⎨⎧<+-=}|1||{,011a x x B x x xA "a =1〞是"A∩B≠〞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分析:解此类题首先确定命题的前件与后件,可利用划出主谓宾的方法,即: "条件M ‖是条件N 的××条件.〞得出M 是条件.即为命题前件M 、N 为后件,再分别判别. 解:"a =1〞是条件,"A ∩B ≠〞是结论.由题意得A ={x |-1<x <1},B ={x |1-a <x <a +1}. <1>验证充分性由a =1得A ={x |-1<x <1},B ={x |0<x <2}. 则A ∩B ={x |0<x <1}≠成立,即充分性成立. <2>验证必要性 A ∩B ≠,取,21=a 满足,但是a ≠1,所以必要性不成立. 综合得"a =1〞是:A ∩B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例2.<1>条件p :"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是在x 轴的截距的2倍〞;条件q :"直线l 的斜率是-2〞,则p 是q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21=m 〞是"直线<m +2>x +3my +1=0与直线<m -2>x +<m +2>y -3=0相互垂直〞的< ><A>充分必要条件<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Ⅰ>条件p 中的截距为零时,斜率可以为任意值,故答案选D ; <Ⅱ>当21=m 时,两直线斜率乘积为-1,从而可得两直线垂直; 当m =-2时,两直线一条斜率为0,一条斜率不存在,但两直线仍然垂直. 因此21=m 是题目中给出的两条直线垂直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故答案选B ;小结:解析几何中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的数量关系问题.如截距相等要注意为0的特殊情况,对于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分为①k 1,k 2都存在时,k 1·k 2=-1;②k 1,k 2中有一个不存在,另一个为零.类似情况,不要忽略,要注意积累.例3.下列各小题中,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的是①p :m <-2,或m >6;q :y =x 2+mx +m +3有两个不同的零点②1)()(:=-x f x f p ;q :y =f <x >是偶函数 ③p :cos α=cos β;q :tan α=tan β④p :A ∩B =A ;q :U B ⊆U A(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分析:本题以充要条件知识为载体,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知识、偶函数、集合与简单的三角知识. 解:①中:q 成立.则△=m 2-4<m +3>>0,解得m <-2,或m >6.可知①满足条件;②中:p 变形为f <-x >=f <x >.可知是y =f <x >是偶函数;反之,y =f <x >是偶函数时,f <x >可以为0.如y =x 2<x ∈R >是偶函数,但是)0()0(f f 不存在,即p 为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③中:p :cos α=cos β不能推出q 成立.如:.3π,3π=-=βα∴p 成立,而q 不成立;反之q 成立不能推出p 成立.如:⋅+==3ππ,3πβα∴q 成立,而p 不成立; ④中:p 成立,则A ⊆B ,q 成立; 同样,q 成立,则A ⊆B ,即p 成立所以,p 是q 的充要条件. 所以答案选D小结:充要条件的判断,首先要理解条件和结论,其次掌握三种条件的定义与判别方法,同时要注意不同知识点的应用与渗透.例4.已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p 是⌝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依题意⌝p ⇒q ,且q ⇒/⌝p ,由联系四种命题可知"⌝p ⇒q 〞为原命题真, ∴⌝q ⇒p 也为真<逆否命题>. 同理p ⇒/⌝q .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所以答案选B .小结:充分利用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是常见的思想方法.。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10:§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学设计
§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课前·考点引导考情分析考点新知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数学对象或数学问题;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学会区分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学会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之间的互化. 集合含义中掌握集合的三要素.④ 不要求证明集合相等关系和包含关系.回归教材1.已知集合A ={m +2,2m 2+m },若3∈A ,则m =________. 『答案』-32『解析』因为3∈A ,所以m +2=3或2m 2+m =3.当m +2=3,即m =1时,2m 2+m =3,此时集合A 中有重复元素3,所以m =1不合题意,舍去;当2m 2+m =3时,解得m =-32或m =1(舍去),此时当m =-32时,m +2=12≠3满足题意.所以m =-32.2.已知集合{a |0≤a <4,a ∈N },用列举法可以表示为________. 『答案』{}0,1,2,3『解析』因为a ∈N ,且0≤a <4,由此可知实数a 的取值为0,1,2,3. 3.已知集合A =『1,4),B =(-∞,a ),A B ,则a ∈________.『答案』『4,+∞)『解析』在数轴上画出A 、B 集合,根据图象可知.4.设集合A ={x |x =5-4a +a 2,a ∈R },B ={y |y =4b 2+4b +2,b ∈R },则A 、B 的关系是________. 『答案』A =B『解析』化简得A ={x |x ≥1},B ={y |y ≥1},所以A =B . 5.满足条件{1}M{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________.『答案』4个『解析』满足条件{1}M{1,2,3}的集合M有{1},{1,2},{1,3},{1,2,3},共4个.知识清单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 集合的定义: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其中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2) 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 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法.(4) 集合的分类:若按元素的个数分类,可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若按元素的属性分类可分为点集、数集等.应当特别注意空集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集合,解题时切勿忽视空集的情形.(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复数集记作C.2. 两类关系(1)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包括属于与不属于关系,反映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从属关系.(2)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①包含关系:如果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记为A B或B A,读作“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②真包含关系:如果A B,并且A≠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读作“集合A真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真包含集合A”.③相等关系: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即A中的元素都是B中的元素且B中的元素都是A中的元素,则称这两个集合相等.(3) 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共有2n个,真子集共有2n-1个,非空子集共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课中·技巧点拨题型精选题型1正确理解和运用集合概念例1已知集合A={x|ax2-3x+2=0,a∈R}.(1) 若A 是空集,求a 的取值范围;(2) 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并将这个元素写出来; (3) 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 若A 是空集,则Δ=9-8a <0,解得a >98.(2) 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Δ=9-8a =0或a =0,解得a =98或a =0;当a =98时这个元素是43;当a =0时,这个元素是23. (3) 由(1)(2)知,当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时,a 的取值范围是a ≥98或a =0.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已知a ≤1时,集合『a ,2-a 』中有且只有3个整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1<a ≤0『解析』因为a ≤1,所以2-a ≥1,所以1必在集合中.若区间端点均为整数,则a =0,集合中有0,1,2三个整数,所以a =0适合题意;若区间端点不为整数,则区间长度2<2-2a <4,解得-1<a <0,此时,集合中有0,1,2三个整数,-1<a <0适合题意.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1<a ≤0. 变式训练设集合M =⎩⎨⎧⎭⎬⎫x ⎪⎪x =k 2+14,k ∈Z ,N ={x |x =k 4+12,k ∈Z },则M ________N . 『答案』真包含于 题型2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例2 已知a 、b ∈R ,集合A ={a ,a +b ,1},B =⎩⎨⎧⎭⎬⎫b ,b a ,0,且AB ,B A ,求a -b 的值. 解:∵ AB ,BA ,∴ A =B .∵ a ≠0,∴ a +b =0,即a =-b ,∴ ba =-1,∴ b =1,a =-1,∴ a -b =-2.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已知集合A ={a ,a +b , a +2b },B ={a ,ac , ac 2}.若A =B ,则c =________. 『答案』-12『解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 若a +b =ac 且a +2b =ac 2,消去b 得a +ac 2-2ac =0.当a =0时,集合B 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a ≠0.∴ c 2-2c +1=0,即c =1.但c =1时,B 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 ② 若a +b =ac 2且a +2b =ac ,消去b 得2ac 2-ac -a =0. ∵ a ≠0,∴ 2c 2-c -1=0,即(c -1)(2c +1)=0. 又c ≠1,故c =-12.变式训练集合A =⎩⎨⎧⎭⎬⎫a ,b a ,1,集合B ={a 2,a +b ,0},若A =B ,求a 2 013+b 2 014的值.解:由于a ≠0,由ba =0,得b =0,则A ={a ,0,1},B ={a 2,a ,0}.由A =B ,可得a 2=1.又a 2≠a ,则a ≠1,则a =-1. 所以a 2 013+b 2 014=-1.题型3 根据集合的含义求参数范围例3 集合A ={x |-2≤x ≤5},集合B ={x |m +1≤x ≤2m -1}. (1) 若B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 当x ∈R 时,没有元素x 使x ∈A 与x ∈B 同时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1) 当m +1>2m -1即m <2时,B =满足BA ;当m +1≤2m -1即m ≥2时,要使BA 成立,则⎩⎪⎨⎪⎧m +1≥-2,2m -1≤5,解得2≤m ≤3.综上所述,当m ≤3时有B A .(2) 因为x ∈R ,且A ={x |-2≤x ≤5},B ={x |m +1≤x ≤2m -1},又没有元素x 使x ∈A 与x ∈B 同时成立,则 ① 若B =,即m +1>2m -1,得m <2时满足条件;② 若B ≠,则要满足条件⎩⎪⎨⎪⎧m +1≤2m -1,m +1>5,解得m >4.或⎩⎪⎨⎪⎧m +1≤2m -1,2m -1<-2,无解. 综上所述,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m <2或m >4.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已知集合A ={y |y =-2x ,x ∈『2,3』},B ={x |x 2+3x -a 2-3a >0}.若A B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由题意有A =『-8,-4』,B ={x |(x -a )(x +a +3)>0}. ① 当a =-32时,B =⎩⎨⎧⎭⎬⎫x ⎪⎪x ∈R ,x≠-32,所以A B 恒成立;② 当a <-32时,B ={x |x <a 或x >-a -3}.因为AB ,所以a >-4或-a -3<-8,解得a >-4或a >5(舍去),所以-4<a <-32;③ 当a >-32时,B ={x |x <-a -3或x >a }.因为A B ,所以-a -3>-4或a <-8(舍去),解得-32<a <1.综上,当AB 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4,1).新题推荐(教师专享)1. 设集合A ={x |x <2},B ={x |x <a },且满足A 真包含于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答案』(2,+∞)『解析』利用数轴可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2. 已知集合A ={1,2,3,4,5},B ={(x ,y )|x ∈A ,y ∈A ,x -y ∈A },则B 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答案』10『解析』B 中所含元素有(2,1),(3,1),(3,2),(4,1),(4,2),(4,3),(5,1),(5,2),(5,3),(5,4). 3. 若x ∈A ,则1x∈A ,就称A 是“伙伴关系集合”,集合M =⎩⎨⎧⎭⎬⎫-1,0,12,2,3的所有非空子集中具有伙伴关系的集合的个数是________. 『答案』3『解析』具有伙伴关系的元素组是-1;12,2,所以具有伙伴关系的集合有3个:{-1},⎩⎨⎧⎭⎬⎫12,2,⎩⎨⎧⎭⎬⎫-1,12,2.4. 已知全集U =R ,集合M ={x |-2≤x -1≤2}和N ={x |x =2k -1,k =1,2,…}的韦恩(Venn)图如图所示,则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的元素共有________个.『答案』2『解析』由题图示可以看出阴影部分表示集合M 和N 的交集,所以由M ={x |-1≤x ≤3},得M ∩N ={1,3},有2个.5. 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P ={0,2,5},Q ={1,2,6},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答案』8『解析』(1) ∵ P +Q ={a +b |a ∈P ,b ∈Q },P ={0,2,5},Q ={1,2,6},∴ 当a =0时,a +b 的值为1,2,6;当a =2时,a +b 的值为3,4,8;当a =5时,a +b 的值为6,7,11,∴ P +Q ={1,2,3,4,6,7,8,11},∴ P +Q 中有8个元素. 6.已知集合A ={x |ax =1}, B ={x |x 2-1=0},若A ⊆B ,则a 的取值构成的集合是_______ 『答案』{-1,0,1}『解析』由题意,得B ={-1,1},因为A ⊆B ,所以当A =∅时,a =0;当A ={-1}时,a =-1;当A ={1}时,a =1. 又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所以a 的取值构成的集合是{-1,0,1}. 精品题库1. 已知A ={x |x 2-2x -3≤0},若实数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1,3』『解析』由条件,a 2-2a -3≤0,从而a ∈『-1,3』. 2. 现有含三个元素的集合,既可以表示为,,1b a a ⎧⎫⎨⎬⎩⎭,也可表示为{a 2,a +b ,0},则a 2 013+b 2 013=________. 『答案』-1『解析』由已知得ba =0及a ≠0,所以b =0,于是a 2=1,即a =1或a =-1,又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 =1应舍去,因此a =-1,故a 2 013+b 2 013=(-1)2 013=-1. 3. 已知集合A ={x |(x -2)『x -(3a +1)』<0},B =20(1)x ax x a ⎧⎫-<⎨⎬-+⎩⎭. (1) 当a =2时,求A ∩B ;(2) 求使B 真包含于A 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1) A ∩B ={x |2<x <5}. (2) B ={x |a <x <a 2+1}. ①若a =13时,A =,不存在a 使BA ;②若a >13时,2≤a ≤3;③若a <13时,-1≤a ≤-12.故a 的取值范围是⎣⎡⎦⎤-1,-12∪『2,3』. 4. 已知A ={a +2,(a +1)2,a 2+3a +3}且1∈A ,求实数a 的值. 解:由题意知:a +2=1或(a +1)2=1或a 2+3a +3=1, ∴ a =-1或-2或0,根据元素的互异性排除-1,-2, ∴ a =0即为所求. 疑难指导1. 研究一个集合,首先要看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然后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当集合用描述法表示时,注意弄清其元素表示的意义是什么.注意区分{x |y =f (x )}、{y |y =f (x )}、{(x ,y )|y =f (x )}三者的不同.对于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2. 判断两集合的关系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化简集合,从表达式中寻找两集合间的关系;二是用列举法表示各集合,从元素中寻找关系.3. 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元素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需要合理利用数轴、Venn 图帮助分析.。
2020年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集合
【知识必备】
【典型例题】
考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典型例题】
考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典型例题】
考点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典型例题】考点Leabharlann 集合的基本运算【典型例题】
考点三 集合的基本运算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典题演练】
C
B
【典题演练】 A C A
【典题演练】
B
B C
【作 业】
1、完成新数学中的【典例剖析】 2、完成课时作业(一)集合
再见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 集合
【知识必备】
1.集合的三要素:①元素的确定性②元素的互异性③元素的无序性。
2.集合的表示方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③图形表示.
常用集合 ①A={x|y = f(x)}表示 函数y = f(x)的定义域。 ②B={y|y = f(x)}表示 函数y = f(x)的值域。 ③C={(x,y)|y = f(x)}表示函数y = f(x)的图象上的点。 ④D={x| f(x)=0}表示 方程f(x)=0的解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集合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
的常规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
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例题分析:
例1.已知集合2
{1}P y x ==+,2
{|1}Q y y x ==+,2
{|1}E x y x ==+,2{(,)|1}F x y y x ==+,{|1}G x x =≥,则
( D )
()A P F = ()B Q E = ()C E F =
()D Q G =
解法要点: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能化简的集合要化简.
例2.设集合{},,P x y x y xy =-+,{}
2222,,0Q x y x y =+-,若P Q =,求,x y 的值及集合P 、Q .
解:∵P Q =且0Q ∈,∴0P ∈.
(1)若0x y +=或0x y -=,则2
2
0x y -=,从而{}
22,0,0Q x y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x y +≠且0x y -≠;
(2)若0xy =,则0x =或0y =.
当0y =时,{},,0P x x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y ≠; 当0x =时,{,,0}P y y =-,2
2
{,,0}Q y y =-,
由P Q =得22
0y y y y y -=⎧⎪=-⎨≠⎪⎩ ① 或220
y y y y y -=-⎧⎪=⎨≠⎪⎩ ②
由①得1y =-,由②得1y =,
∴{01x y ==-或{
01
x y ==,此时{1,1,0}P Q ==-.
例3.设集合1{|,}24k M x x k Z ==
+∈, 1
{|,}42
k N x x k Z ==+∈,则 ( B )
()A M N = ()B M N ⊂≠ ()C M N ⊇
()D M N φ=I
解法一:通分;
解法二:从
1
4
开始,在数轴上表示. 例4.若集合{}2|10,A x x ax x R =++=∈,集合{}1,2B =,且A B ⊆,求实数a 的取
值范围.
解:(1)若A φ=,则240a ∆=-<,解得22a -<<;
(2)若1A ∈,则2110a ++=,解得2a =-,此时{1}A =,适合题意; (3)若2A ∈,则22210a ++=,解得52a =-,此时5
{2,}2
A =,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2,2)-.
例5.设2
()f x x px q =++,{|()}A x x f x ==,{|[()]}B x f f x x ==, (1)求证:A B ⊆;
(2)如果{1,3}A =-,求B .
解答见《高考A 计划(教师用书)》第5页.
(四)巩固练习:
1.已知2
{|2530}M x x x =--=,{|1}N x mx ==,若N M ⊆,则适合条件的实数m 的
集合P 为1
{0,2,}3
-;P 的子集有 8 个;P 的非空真子集有 6 个.
2.已知:2
()f x x ax b =++,{}{}|()22A x f x x ===,则实数a 、b 的值分别为2,4-.
3.调查100名携带药品出国的旅游者,其中75人带有感冒药,80人带有胃药,那么既带感冒药又带胃药的人数的最大值为 75 ,最小值为 55 . 4.设数集3{|}4M x m x m =≤≤+,1
{|}3
N x n x n =-
≤≤,且M 、N 都是集合
{|01}x x ≤≤的子集,如果把b a -叫做集合{}|x a x b ≤≤的“长度”,那么集合M N I 的
长度的最小值是
112
.
五.课后作业:《高考A 计划》考点1,智能训练4,5,6,7,8,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