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IntroductiontoSpecia1ty一、课程基本信息学时:16学分:1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中文简介:《专业导论》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本学科的整体面貌及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对视觉传达课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产生兴趣。
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方向和具体内容。
以便学生更好的进行职业定位。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视觉传达设计是渗透许多科学的综合艺术。
通过本课程,让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视觉传达的原理。
并能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图形、文字、色彩、编排等设计元素的组合,以及设计思维方法的各种效果。
本课程分析了视觉传达在人类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介绍了传播学的系统结构,强调了传播中的七大要素,对图形符号、文字符号、色彩等的构成形式、不同特征及传达功能分别作了系统的分析。
注重学生掌握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设计思维方法,提高艺术修养、启发独创性、并能运用在实际设计中。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课堂讲授与课程专题实验和作业练习相结合的手段。
通过调查研究和设计考察,指导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向。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页,41页[2]周玉.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N].光明日报.2005-07-19[3]高中羽.视觉表现28谈[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991.2页[4](日)朝仓直己,辛华泉译.造型基础[C].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4[5]何洁.平面广告设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5页[6]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8[7]李砚祖,芦影.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9。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专业导论课程学时:36学时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目标:通过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专业素养,为进一步深入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1. 本专业的概念和定义- 探讨本专业的定义和内涵,介绍该专业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 专业发展历程- 分析本专业的发展历程,了解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和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
3. 专业研究领域- 介绍本专业的研究领域,探讨其内在联系和前沿领域的发展情况。
4. 专业研究方法- 综述本专业常用的研究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培养学生系统运用和创新研究方法的能力。
5. 专业知识体系- 基于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介绍相关理论框架和关键概念,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知识网络。
6. 学术规范和科研伦理- 强调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理使用科研成果的能力。
7. 职业发展前景和就业指导- 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
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
3.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科研项目,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课程结束时,设置考试或综合评价,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专业导论:理论与实践》2. 参考书目:- 《学科导论》- 《专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方法论导论》评价和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40%。
2024级《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024008 开课部门:信息工程学院英文名称:Introduce to Computer 适用年级:2024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适用方向:无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程学分学时:1学分,支配16学时编写人:李晓蕾审核人:何广军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专业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担负着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技术大门的重任,是引领计算机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导游图”。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学问、实力、素养协调发展为目标,突出学生为主体,重视实力培育和素养培育。
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的方方面面,但着重讲解的是基本概念而不是数学模型和技术细微环节,要求做到“广度优先,广而不细"。
课程侧重点在于勾画计算机科学体系的框架,奠定计算机科学学问的基础,为今后深化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各专业理论及实践课程做好铺垫。
(三)课程设计思路用严密性方式将学生引入计算机学科各个富有挑战性的领域。
CC2024 报告要求该课程应讲授那些富有才智的、核心的思想。
还要充分考虑现代教化思想(如CDIO)及其在本学科教化中的应用。
因此在构建课程内容的同时,还要充分留意对学生实力的培育,以及强化学生对学问的载体属性的相识和利用。
本次课程内容设计时,以CCC2024 中课程提纲为依据,采纳CCC2024 举荐的课程设计方法,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究性地提出以实践阅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提纲。
教学方法手段:本课程实行专题讲座的形式,由本专业高职称、高学历的老师进行主题演讲。
1.案例教学:本课程应以实物(典型成果)为引导,呈现主题特色,直观说明主题所阐述的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在那些岗位上应用,将来在哪些方面可以有所突破。
2.自主学习式教学:本课程各主题所涉及的核心技术不宜过多,以2-3点为宜。
一方面,在讲清概念、介绍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专业导论》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引导课程,是所有后继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总体认知,其目的是认识软件工程及计算机学科的本质。
通过对软件工程及计算机学科的研究范畴和教育内容进行系统性和科学性的阐述,使学生理解软件工程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信息化社会的特征以及信息化社会对软件工程及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并步了解软件工程及计算机的专业和学科内涵,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明确今后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专业导论》实验是课内实验,独立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掌握windows、Office软件和internet网络使用,了解并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工具软件。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该课程教学的二个基本目标和任务是认知与导学。
教师应该以科学的认识论和系统的方法论统领整个课程的教学,向学生系统地介绍软件工程及计算机专业和学科的概貌及其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帮助学生系统、正确、概要地认知自己所要学习的专业和学科,了解并体会大学四年所要学习的主要专业知识内容及其关联关系,为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专业认识基础。
应该注意到本课程家学时对专业知识的介绍是系统性,但概要性的。
要给学生的学习留下大量的可激发探究欲望的疑问和问题,为后续课程的教学留下“伏笔”,真正使导论课程的教学起到初步认知与正确导学的作用。
所以,为了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本课程的教学也应尽量以问答学生心中对专业学科及相关知识的疑问,探究式地展开整个教学过程。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信息化社会的特征。
2.理解信息化社会对软件工程及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3.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要求和课程体系。
4.掌握和理解软件工程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5.理解与软件及计算机有关的职业规范及法律法规。
6.通过实验课初步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计算机、信息与信息社会、专业与学科)教学目的和要求、主要内容:明确今后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树立专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导论的基本概念、目标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1. 专业导论的概念和内涵a. 导论的定义和作用b. 专业导论的特点和目标c. 专业导论与学习方法的关系2. 专业导论的知识体系a. 专业导论的学科范畴和相关领域b. 专业导论的核心理论和学术观点c. 专业导论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3. 专业导论的学习方法和技巧a. 文献检索和综述的基本技巧b. 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c. 学术会议和学术合作的重要性4. 专业导论的实践应用a. 专业导论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b. 专业导论在专业发展中的应用和关联c. 专业导论的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分享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评价: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小组讨论、学术论文和实践报告等。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专业发展的参考依据。
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学术期刊、学术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等。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实验室和网络平台等途径获取相关资源,并结合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和研究。
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根据学期具体安排,每周授课2-3学时,总共15周。
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益。
思考题:1. 你认为专业导论对你未来的学习和专业发展有何帮助?2. 在学习和实践中,你遇到过哪些专业导论相关的问题和挑战?3. 如何合理利用专业导论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和研究的效果?结语: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相信你们会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专业导论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强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并为未来的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1A14000课程名称:专业导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pecialty课程类型: □通识必修课□通识核心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总学时:16 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0学分:1适用对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全体大一学生先修课程:无课程负责人:王琦、葛曷一本课程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所设。
主要教学内容有水泥、玻璃、陶瓷、微纳粉体、混凝土、电子材料、合金材料、复合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简史、材料特性、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各方向的教学资源及平台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水泥、玻璃、陶瓷、微纳粉体、混凝土、电子材料、合金材料、复合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的产生发展进程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教学资源,为未来专业分流向学生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专业导论》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水泥、玻璃、陶瓷、微纳粉体、混凝土、电子材料、合金材料、复合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的产生发展进程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教学资源,为未来专业分流向学生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三、教学目标以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和学生互动,通过多媒体课件以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水泥、玻璃、陶瓷、微纳粉体、混凝土、电子材料、合金材料、复合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领域,了解各研究方向的学习内容、教学资源、研究平台及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任务,为日后专业分流及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水泥材料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水泥材料发展简史、水泥材料特性、水泥材料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水泥材料方向的教学资源及平台等,引导部分学生热爱水泥行业。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知道水泥,激发学生对水泥的兴趣。
[授 课 方 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专业导论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所学专业背景和发展前景的课程。
本大纲旨在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指导。
二、课程概述专业导论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领域的核心理论、实践应用以及相关职业发展方向。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认识所学专业的背景、特点和前沿发展动态。
三、课程目标1. 提供全面的专业背景知识,包括学科发展历程、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
2.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意识,使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专业环境。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专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培养其独立判断和批判思维能力。
4. 帮助学生了解专业领域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路径,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四、课程内容1. 专业背景与发展:介绍所学专业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2. 学科理论与方法:深入讲解专业领域中的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3.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实践应用,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行业发展与趋势:介绍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帮助学生拓宽职业发展视野。
5. 职业规划与发展:指导学生制定个人职业规划,了解职业发展路径和就业前景,并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
五、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理论。
2.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式教学活动,共同探讨专业问题。
3. 实践:组织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
4. 辅导:为学生提供个人辅导和职业咨询,帮助解决学习和职业发展中的问题。
六、评估方式本课程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小组作业和期末考试等。
其中,平时表现和课堂参与占总成绩的30%,小组作业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面向小学教育专业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对本专业的性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课程设置及未来就业前景的介绍,以及对师范生人文素养、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等方面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明确在今后四年中专业学习的主要任务,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培养专业情感和创新意识。
通过了解各学年的主要课程和基本内容,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志向及兴趣选修有关课程和开展课外学习活动,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及实践能力。
三、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师范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了解本专业的课程结构和培养目标,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特点等;初步学会设计大学学习规划和人生职业规划;通过学习,掌握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掌握一定的教师教学基本功,如教师语言、普通话演讲、三笔字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介绍、谈话交流、案例学习,认识本专业的特点、了解本专业的课程结构、培养目标和对师范生学习的要求;通过设计专业学习规划,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师范生热爱基础教育的思想和情操;通过了解本专业的课程结构、培养目标和师范生必须具备的素养,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社会竞争意识。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学好本课程,能认识本专业的课程结构和培养目标,对所有的课程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提高学习的计划性、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自编讲义。
六、课程进度表根据课程和专业特点,以讲解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为主。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学习本课程,主要以介绍、谈话、案例分析为主。
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学习方法、社会需求等,增强专业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师范学院图书室、微格室等进一步了解专业特点和学习目标。
高校--产品设计《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代码:1091129003课程名称(中/英文):专业导论/ Introduction to a Professional Degree Program课程类别:设计学类基础课程学分:1总学时:16理论学时:16实验/实践学时:0/0适用专业:产品设计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素描、色彩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开课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二、课程简介1.课程任务与目的《专业导论》是产品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是新生刚入学时开始接触专业学习的引导性课程,旨在为新生介绍本专业的知识框架、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能力需求、行业发展情况、专业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
通过专业案例赏析,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敏感度,让学生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理解专业设计,拥有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能够与文化思想传播、社会生活及商业活动的实际需求接轨,具备设计出符合社会需求、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造型与功能的专业理念。
2.对接培养的岗位能力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产品设计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把握行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岗位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诚实、守信,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准则,保守商业秘密,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职业安全健康标准;能够做好时间和资源管理,做好自我管理,具有积极进取和主动精神,了解社会及自身发展需求,持续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能够深刻理解自己在所服务领域的社会角色,主动承担设计师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意识;能够自主获取专业前沿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适应互联网时代设计行业需求及发展趋势,具有主动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意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1.综合素养目标:能够在产品设计综合设计、设计策划、设计制作、设计管理等方面,表现出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和基本的工程素养;了解产品设计基本理论现状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数据检索、处理与分析;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产品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发展;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基本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性质和基本的知识结构,以及各学年主要课程基本内容。
基本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了解本专业的学习重心和培养方式。
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志向和兴趣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形成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及知识结构。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学时分配《专业导论》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6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理解专业培养要求,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及未来就业方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
教学难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知识结构要求。
(三)教学内容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简介及课程体系设置;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3.各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要求;4.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及培养目标;5.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方向。
第二章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习方法介绍(3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专业基础课学习方法教学难点:专业核心课学习方法(三)教学内容1.专业基础课学习方法;2.专业核心课学习方法;3.专业方向课学习方法;4.实践、实验类课程学习方法;5.典型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或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式等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考核方式及评价要求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方式包括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占30%)、课程论文(占70%)。
课程论文以对本专业的认识、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和人生规划为主。
七、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自编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0200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时:10学分:0.5 学分执笔人:吕雄飞审定人:张东青审批人:郭明良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
《电气工程专业导论》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分析了本专业的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结构等相关内容;阐述了电气工程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本课程作为电子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在不涉及过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对本专业的概貌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起到“导航”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2学时)
1、了解电力系统发展简史
2、了解电力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二)电力系统简介(2学时)
1、了解电力系统简介
2、了解发电厂
3、了解电力网
4、了解电力应用
5、了解电力市场简介
(三)电力电子技术简介(4学时)
1、电力电子技术简介
2、电力电子技术在将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
3、电力电子技术在变频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4、电力电子技术在送电工程中的应用
(四)电气工程新技术应用(2学时)
1、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发软件
2、了解磁悬浮列车技术
三、考核方式
卷面考试成绩占50%;课堂回答问题占15%;出勤占15%;课后应用作业占20%。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中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同时,教学中穿插应用实例,增加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电子教案。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六、参考书
1、贾文超编著,《电气工程导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范瑜主编,《电气工程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七、说明
1、本大纲适用一表和二表学生,可以根据参考教材适当的增加和减少部分内容;
2、本大纲是依据黑龙江科技大学的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
可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对电气工程学科形成整体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