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专题19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原卷版)
专题19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一、考纲解析2020年、2021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的古代诗歌阅读的第一小题都采用了选择题形式,选项多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角度设计题目,覆盖面广,要求高,需要考生对给出的阅读材料有全面、深刻、细致的理解,进而才能够选出正确的选项。
从近两年的高考古代诗歌选题的命制角度分析,错误项分别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望文生义。
解释诗句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诗句中的字词等。
②无中生有。
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等。
③说法绝对。
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
④胡乱联系。
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生学过的诗句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
⑤拼凑词句,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诗放到一起来解释诗歌。
二、考向分析考向一诗歌选择题设误“4角度”角度一(重点)内容感情判断【设误类型】哀乐颠倒、对象错误、诗句理解错误【失误原因】没有正确理解诗意,不会利用诗歌中的某些暗示性词语进行推导。
角度二形象画面的判断(难点)【设误类型】形象身份理解错误、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判断失误、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描绘不当、意境概括有误。
【失误原因】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当,对诗歌形象的意义理解不当,概括的方法不当,不知常见意象的特点。
角度三表达技巧【设误类型】表达技巧判断错误、表达技巧的作用分析不当、相关内容联系错误等类型。
【失误原因】或表达技巧知识积累不足,或不能理解表达技巧的特征和作用,或不能联系相关内容进行鉴赏分析等。
角度四语言特点判断【设误类型】词语解释错误、语言特色错误、语言风格错误等类型。
【失误原因】对词语的性质特征理解不清(主要为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叠词),对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理解不透,不能准确判断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考向二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两角度解答诗歌鉴赏性选择题,一般从以下两个角度:三、新题解析一、选择题1.(2020·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三一模)下列诗句与传统文化里所描绘的古人活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鉴赏(综合性选择题)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东武望余杭”一句,写词人要从杭州到密州任职, 与友人分别以后只能两地相望。 B.“云海天涯两渺茫”一句以距离的遥远,表达了词 人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惆怅。 典型 C.“功成名遂”表明词人是有志济苍生、安社稷的, 例题 “何日”表明这是词人的一种期望。 D.“醉笑陪公三万场”一句运用虚实结合、夸张的手 法,写日后词人与友人相聚宴饮的欢快。 E.“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两句,写劝友人 痛饮,不必像世俗之人那样悲伤,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
B 项,诗句理解错误。“孤傲高洁、恬然自适 之情”错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是 诗人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后生活情境的写照,因 解析 此“门虽设而常关”体现的是恬然自适之情; 答案 而这里的“云窗雾阁常扃”虽然也是写云雾缭 绕着楼阁,门窗常常紧闭,但门窗“常扃”是 词人自己的主动行为,表明了词人自我幽闭阁
(1)思想情感的判断 设误 哀乐颠倒、对象错误、诗句理解错误。 类型 失误 没有正确理解诗意,不会利用诗歌中的 原因 某些暗示性词语进行推导。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
临江仙①
李清照
庭院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
典型
明。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
例题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
D.颈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 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 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 典型 慰藉。 例题 E.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 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哀痛,起 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D 项,设问,是有问有答。而颈联的意思是“只 要身体健康,哪里还用得着因远隔千山万水而忧 虑?亲人之间的骨肉之情,更不会因为分别而有 解析 所疏远”。前后两句不存在问答关系,第一句应 答案 是反问。E 项,对于判断诗歌语言风格这类题, 首先要掌握诗歌语言风格的类型;其次根据诗歌 中的诗句来分析整首诗歌的风格特点,并用四个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真题直击与解题方法指导(附巩固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真题直击与解题方法指导(附巩固练习与答案解析)【真题直击】[直击高考1](2019·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C项理解错误。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答案:C[直击高考2](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解析: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D项,“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
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
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答案:BD[直击高考3](2015·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醉翁操①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诗歌鉴赏 突破有法——以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为例
骄 妾 妇 ” 句 出 自《 子 》 《 人 一 孟 之 齐
题 暗示 了诗歌 体裁 是 咏物 诗及 其
本 诗 中 除 了 要 注 意 标 题 中 有 一 妻 一 妾 》, 的 是 齐 人 在 坟 前 说
应 有 托 物 言 志 的 基 本 写 作 特 点 , “ 古 ” 提 示 作 用 外 , 确 把 握 乞 求 祭 品 充 饥 ,反 在 其 妻 妾 前 夸 怀 的 准 进 而 可 以 推 知 ,全 诗 应 是 借 歌 咏 注 释 ② 中 对 首 句 “ 魂 ” 词 的 理 耀 有 富 贵 人 家 请 喝 酒 ; 士 甘 焚 死 消 一 “ 山 泉 以 表 达 诗 人 的 某 种 独 特 情 解 ,可 以 有 效 帮 助 考 生 确 定 全 诗 不 公 侯 ” 则 是 春 秋 时 晋 人 介 之 推 怀 。 全 诗 看 , 诗 表 现 出 了 山 泉 的 感 情 基 调 为 哀 怨 的 “ 古 伤 宁 被 烧 死 亦 不 下 山 做 官 的 故 事 。 从 本 怀
[ ] 周 邦 彦 ( 0 6 1 1 : 穿 插 , 卒 章 显 志 , 等 , 突 出 注 ① 1 5 —1 2 ) 或 等 以 字 美 成 , 清 真 居 士 , 塘 ( 浙 诗 歌 内 容 , 显 诗 歌 主 旨 。 诗 歌 号 钱 今 彰 从 声 、 叶 声 、 鸣 声 等 。 雁 : 人 解 诗 歌 内 容 ,探 寻 诗 歌 主 旨有 重 落 虫 ③ 古
诗歌鉴赏
突破有法
以 21 0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1年 ◎ 特级 教 师/ 陈金 华
一
、
标 题 突破法
二 、 解 突 破 法 注
然。
标 题 诗 歌 鉴 赏 的 选 材 ,大 多
三 、 故 突 破 法 典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突破选择题
【读懂诗歌】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刘禹锡
杀气阵阵逼蓝天,瑶民队伍好雄壮。
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 西山红叶林尽染,烧过草地好围歼。
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 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 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猜鹰虑奋迅,惊鹿时跼跳。 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 ——突破选择题
突破选择题 ——“扫除外物,直觅本来”
目录 CONTENTS
一、明确古代诗歌客观题四大设误点 二、突破诗歌综合性选择题“三步骤”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四大考点。选择题和主观 题只是题型不同,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解答诗 歌选择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找到选 项的设误点,仔细分析,认真比对,就可以顺利作答。
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 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 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 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 一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 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 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 “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 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 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边练边悟】
夏日题老将林亭①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张蠙
A.首联写出了老将在经历百战之后,有功成
身退之感,喜欢安静的生活,表达出老将对于仙家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易错点和易考点
1.在语境中正确理解词的古今异义现象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 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 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排遣。
D. 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A解析:这道题设置的考点实际上是对“是日”这两个字意思的理解,选项A是按现代汉语中这两个字的意思来解释的,而“是”在古代有“这”的词义,“是日”的意思是“这一天”。
此用法学生在文言课文中也学过,《兰亭集序》中就有“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这道题提示我们,古诗亦为古文,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例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义推断等,在古诗中也会考查。
2.在语境中正确理解一词多义现象放言(其三)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①。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②。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注释:①钻龟:古人占卜的一种方式,把金属烧热钻烫龟甲,视其裂纹以判断吉凶。
祝蓍(shī):焚烧蓍草,观察草灰的形状,从而判断吉凶。
②作者原注:“真玉烧三日不热,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句中“决狐疑”的意思是:让犹豫不决的人变得坚决起来。
B. 识别玉的真假要烧它三天,辨别树的材质要经过七年的生长。
C. 忠心耿耿的周公开始时被误解有篡权的野心,周公为此恐惧。
D. 篡汉自立的王莽在夺取政权过程中,给人以谦恭退让的印象。
E. 周公、王莽死后,世人无法知道周公和王莽谁是真心谁是假意。
答案:A、E解析:A选项中把“决狐疑”的意思解释为“让犹豫不决的人变得坚决起来”,其中“决”字解释为“坚决”是不对的。
这个词虽有多个义项,但在这个语句中“决”应解释为“解决”,“决狐疑”的意思是“解决疑惑、困惑的问题”,这个句子是说,“我送给您一个方法帮助您解决您识人方面的困惑”。
高中语文诗歌选择题
到满足。
主旨情感
A.“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错误,根据“以彼无 尽景,寓我有限年”可知,作者认为此地风光无限,可以寄 托自己的余生,并非“幽僻苍凉”。 故选A。
示
野 歌 李贺
例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二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D.尾联将笔锋转向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直率而又回味无穷。
语言风格
回顾考题,熟知陷阱
常见的设误角度: 1.意象意境概括不准 2.词句解说曲解原意(内容) 3.手法分析有失精准 4.主旨情感分析不当 5.语言风格分析不当
细循对策,提升几率
1、尽量有效读懂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 注释、关键词句、选项等)。 2、审清题目明要求。 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注意常 设的陷阱,回到原文寻找对应点。) 4、正选排除巧妙用。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 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
比较困难。
词句(内容)概括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
主旨情感分析不当对策
如何准确分析情感主旨: ①明确抓手(意象词、情感词、修饰词),整体把 握。不要只关注答题点的选项,导致脱离文本的跳 读,断章取义,最终理解偏差。 ②寻找诗眼,把握感情总基调。 ③探究典故,分析典故背后的深层用意。
(2020·新高考2卷·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专题01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选择题考点解析(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理解:关键词语,重点语句,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意象意境,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等。
赏析:人物形象,意象意境,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方式、描写 角度等),思想内容,观点态度,重点语句等。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孤”是比喻的写法,“楚山”似乎也有诗 人孤寂的心情。
【解析】“比喻”错误,应该是“拟人”修辞。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王 昌龄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 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 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
【考点突破】
一.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的题干要求: 1.(2023新课标Ⅰ卷/2023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2.(2022新高考Ⅰ卷/2022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词/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3.(2021新高考Ⅰ卷/2021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从三年高考的代表性试卷来看,考查形式没有任何变化,只是考查的知识点 有所侧重(关键词语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分析,艺术手法的鉴赏)。
(二)词句解说设误主要体现在: 一词多义词语内容的解释,违背语境义;词语使用手法(修辞、词类活用、 表现手法等)的解释错误;词语情感体现解析错误;语言特点错误;语体风格错 误等。 知识点剖析: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 故人庄》) “合”“斜”是拟人手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解析】“拟人手法”错误。“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 里指“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 并未用拟人手法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别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破解综合选择题“四步骤”》
高考语文
备•关键能力
破解综合选择题“四步骤” 第一步:整体感知明选项 在整体阅读诗歌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选项,并借助选项进一步全面理解诗歌, 然后再解题。另外,还要注意结合标题、作者、注释及诗中常见意象、关 键词句等来理解诗歌。 第二步:启动情思巧排除 初步感知诗歌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选项进行大 胆筛选。比如,选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 比较牵强,则可以排除;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低,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 为“不恰当”。
第三步:逐项核对再排除 选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词句的理解、修辞手法 的解释等,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排除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选项。 第四步:辨析真伪定答案 在试题提供的选项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的情况,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的 情况,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有时会出现曲解原意的情况。如选项中 出现“都”“全部”之类的判断词时,我们就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 诗内容辨别其真伪。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设误角度与解题策略(考情报告+典例剖析+解题策略+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设误角度与解题策略(考情报告+典例剖析+解题策略+对点训练+答案解析)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四大考点(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选择题通过给出的选项内容,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考情报告】考情调研:2022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卷两套和全国卷两套的古代诗歌阅读题的第一小题都采用了“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选项多是从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角度设计题目,覆盖面广,要求高,需要学生对给出的阅读材料有全面、深刻、细致的理解,才能够选出正确的选项。
1.思想内容:主要从某个词语、句子或整首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给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否符合诗歌内容。
2.形象画面:主要从归纳概括诗歌中的人、事、景、物等形象特征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给出的形象特征的正误。
3.表达技巧:主要从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景物和情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诗歌的结构等角度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中涉及的有关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的正误。
4.语言特点:主要从分析诗歌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对诗歌的语言特色、语言风格等表述的正误。
从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选择题的命制角度分析,错误项的命制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望文生义。
解释诗句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诗句中的字词等;②无中生有。
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等;③说法绝对。
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④胡乱联系。
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生学过的诗句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⑤拼凑词句。
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话放到一起来解释诗歌。
【典例剖析】(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高考诗歌鉴赏八大突破点
高考诗歌鉴赏的八大突破点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也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项。
怎样才能在这个题上获得高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突破。
一、从诗词的标题突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的关键。
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
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二、诗词的注解突破有的诗词鉴赏附有注解,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例如:江城子欧阳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这些意象,揣摩其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
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讲解
4.典故分析错误
【2021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 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本诗中“不及鸟 飞浑自在”一句的主语是谁?这样一问一目了然,结合上下句可知,主语是曾 巩而不是住在山中的僧人,C项“住在山中的僧人”错误。并不是僧人不像飞 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这类错解诗句意思的题型, 其应对措施是联系上下句,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2.错置时令,张冠李戴
• 诗词中的很多叙述和描写往往关涉时序等环境因素,如朝暾、夕月、日暮、归 鸟、黄昏、归舟、春花、秋月、东风、西风、霜雪等。命题者往往涉笔诗词中带 有古代文化常识的领域,错置时序等环境因素,考生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做出 错误判断。 • 【选项】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 【解析】 • A项立足于诗歌中的“时令”来命题,全诗描写的是诗人对“往岁”和“今夕” 的思考变换。诗歌首联由西村思往事:当年游玩来到乱山深处,因为口渴而敲开 了一户人家的门。 • 颔联写进山的情况:刚刚调转好马头,无意中发现紧靠着水边的几户人家自成 村落。 • 颈联写入西村的所见所闻:听禽语,观墨迹。尾联写黄昏时分,清风吹拂,天 边几片细碎的云朵,伴随着一弯新月,诗人有感而发,决意用一首清诗记录下这 个值得回味的黄昏。“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 昏时分”,很明显倒置了时序,“叩门求浆”是在“往岁”,而再到西村决意写 诗记事却是在“今夕”。往事与今事的时辰,张冠李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攻略
2、知识点进行判断对错
我们确定个数后要做的就是在通过已知的知识点进行判断。 在A选项中,第一个信息点特别单纯,这句话是一句环境描写句。
三、高考诗歌选择题命题设误点
高考诗词鉴赏考纲: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 1、鉴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2、赏析语言——练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 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4、理解诗歌内容——背景、题材、作者 5、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诗歌选择题,如何得分
我们应该理解题型的特点。 选择题从其本源上来说是选项的判断正误。一个选 项中会涉及到两道三个信息点需要区分。 而这两三个信息点,需要我们明确考点运用对应解 题方法来判断。 所以,我们做选择题,最重要就是要就是判断一个 选项中有几个知识点,以及他的对错。
实题操作:以湖北省高考元调诗歌鉴赏真题举例
(二)现实创新
采用选择题形式考查古诗歌鉴赏,从现实因素来看, 主要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大背景下的命题调整的需要。
众所周知,高考卷语文科目阅读量增加,题量增加 而考试用时不变是一个大的趋向,在这个大方向下,增 加选择题的分量是命题的一个必然之选;而且古诗歌鉴 赏一直有“考生最头疼的阅读题”之说,阅读存障碍, 题目有难度一直让广大考生畏之如虎,得分率普遍较低。
人物描写作铺垫。
B.“当垆十五半遮面”,用特写镜头描写当垆女子,卖酒少女虽然没有正面亮相,
但显得羞涩动人。
C.“一勺清泉"未必真“能醉人”,水不醉人而饮者自醉。这种拟二句写出了春天的景色和春游的感受,“饶”是“多、盛”的
24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攻破诗歌鉴赏选择题
艺术手法辨析类错误
2.选出对白居易《琵琶行》一诗有关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 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 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与开头“夜”“船”“月” 相呼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 回味的广阔空间。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 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 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
(曾巩与诗人)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 由自在,不如隐居山中的逍遥僧人令人羡慕。
当时黮闇①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行藏终欲付何人”:
糟粕②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迹要靠哪一个人?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
用起承转合突破高考诗歌考题
用起承转合突破高考诗歌高考题诗歌的跳跃性与整体性: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所说:“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诗歌既具有跳跃性,又有极有整体性。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8字,10个意象,意象跳跃极具跳跃性,内涵极为丰富。
若只看“小桥流水人家”,则可理解为宁静详和的江南美景,但与其他意象融在一起,则构成了一幅衰败的政体图画。
一. 突破诗词的“象变”,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我们可以把《雨霖铃》的内容分为两个“象”,从而透析出“象”的变化。
其上片是起承,意象密集,内容丰富,怎么就是一个“象”呢?同理,下片为什么也只是一个“象”呢?我们已经懂得:不论是绝句律诗还是词曲,其“起”句必然切题,“承”句所写对象与“起”句相同,“转”句的“意象”要远离起承句——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把起承所写内容当作一个“象”,而转合所写内容当作一个“象”,也就是说,一首诗词有且只有两个“象”。
又如何找到这个“象”呢?就要将上片众多的“象”进行归类,找出众多意象共同的象,就是“临别”;而下片可以归纳为“别后”:这两个“象”是体现跳跃性,合起来又是一个“离别”的“象”,体现诗歌的整体性。
二. 突破诗词的结构层次,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
诗歌的结构我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从层次的变化来把握诗歌的内容。
为什么只为两层呢?也是基于起承转合,起承所写内容为同一个象,起承切题。
转合为一个象,转的“象”前一层次不同,并且比前一层次更明显地指向于主旨,承当总结全诗、提升意境、结束主题的作用,也就是说会与上一层形成形转或意转或形意皆转的现象。
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含答案(2)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读老杜诗集王令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释】①镌鑱(juān chán):雕刻,刻画。
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平生碌碌,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
B. 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C.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
D. “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
(2)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C(2)①杜诗“气吞风雅”,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
②杜诗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
③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
④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
【解析】【分析】(1)C项,“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错误。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时代的动乱,人民的苦难,国事的艰危,都使诗人在感情上受到巨大的触动。
这就是杜诗创作力量的源泉。
诗人的生活,大多是穷困的,但王令认为不能因此说他们的诗是因“穷而后工”,更不能说是“诗道可以穷人”。
作者并没有认为古代诗人大多是困窘的,也没有认为写诗使人困窘。
故选C。
(2)《读老杜诗集》这首七律,既对杜甫诗歌作出高度的评价,又对诗人一生悲辛的遭际,寄予真挚的同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设计》
[命题点感悟] 本题4个选项中A、B、C三项与D项构成分总的关系(前三个选项是分句 赏析,最后一个选项是全诗整体赏析);C项,错误在于对细节描写的效果分析不准确 (情感解读不准确),这一处细节结合全诗来看,表现了诗人约客不来而夜半时的焦急 心理。
4
@《创新设计》
(二)命题实质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
@《创新设计》
课案八 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1
@《创新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是古代诗歌考查题型的变化,而非考查实质的变动。由主观 考查变客观考查,读诗容易了,试题难度变小了。单独编写此内容,旨在让考生触摸 到选择题考查的实质和命题的来源,消除考生对新题型的陌生感。 一、新题不新,探源题型 (一)历史沿革
11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本节内容结束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12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目录
CONTENTS
1. 一个完美的历史家必须绝对具有足 够的想 象力
2 一个作者的观念看更像是在反映他 自己的 生活于 其中的 那个代 ,而不 是他所 描写的 那个代
3. 历史是有个人特征的人物的王国, 是本身 有价值 而又不 可能重 演的个 别事件 的王国
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 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 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 上的部分障碍。
5
二、命题设误,似是而非
6
@《创新设计》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 蛙声。 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例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 槎:读chá,指小舟。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7
@《创新设计》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创新设计》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再次突出了“还”字。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9
@《创新设计》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创新设计》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的“才”与“遥”呼应,才入扬州,就感到乡关已远;入题即抒发浓重的离情, 简洁明快,调动了读者的情绪,起法高妙。 B.颔联抓住雨霁初晴的特征:上句写雨后初晴,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苍翠;下 句写雨后风起,为结句的“寒气”作了铺垫。 C.颈联由“明沙岸”引出下句“云帆碍浦桥”,一个“碍”字形象地写出了浦桥阻碍 了诗人远眺家乡的视线,体现出诗人悲凉的情怀。 D.尾联的主要意思是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衣衫单薄,更觉雨后的江 风寒气侵入肌骨,不胜其寒。 E.尾联的“客衣”点明了游子身份,“薄”写出诗人生活的困窘;“客衣”之“薄” 与“寒气”之“饶”形成了对比,细腻地表达了诗人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10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创新设计》
设误角度 语言鉴赏不当、情感分析不准
分析
C项,属语言鉴赏不当(曲解文意),“碍”字形容船多造成的拥挤 感,刻画出码头处于水运交通枢纽地位的特征,而非选项所述;E 项,属情感分析不准,无中生有,“韶光易逝”的情感在尾联没 有体现。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4. 不同的历史家对同一现象可以提出 十分不 同乃至 截然对 立,但 又同样 似乎可 能的解 释而不 至于歪 曲事实 ,或违 背通行 的处理 证据的 准则 5、 增 加 阅 读 量,培 养语感 ,积极 发掘规 范使用 虚词的 潜意识 ;
感谢聆听,欢迎指导! 6.这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社会的一个成员。 7.他的一生自然使我想起了《论语》 中孔子 同他的 弟子的 一段对 话。
设误角度 形象特点概括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
分析
B项,形象特点概括不当,“衰败景象”与全诗意境不符;E项,表达技巧 确认不准。不是“想象”,是诗人回到山宅之后,所经泉路依旧,看到烟霞 如昔,这些都是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景,再次突出了“还”字。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8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例2】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泊扬子津 祖咏
8.在这条熟悉的林荫大道上,他偶尔 碰到了 自己在 中学时 代的恋 人。
.老王对公 司的新 措施有 些看法 ,也是 正常的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13
古代诗歌鉴赏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的命题形式并非什么“创新之举”,这种 题型十几年前就早已被大多数考卷采用过,北京卷近些年也一直在采用,全国卷新高 考的“五选二”式选择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原来选择题型的回归和升级。
2
@《创新设计》
[经典回顾] 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约客 赵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