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战役:吴魏赤壁之战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描写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其中,赤壁之战是该小说中的一大战役。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曹操率领大军进攻东吴(孙权所在国家),计划统一中国。
东吴联合刘备(蜀国的创始人)共同对抗曹操。
刘备和孙权在赤壁一带会合,准备迎战曹军。
刘备和孙权的军队采取火烧战术,在赤壁的江面上派出加装火药的船只发动袭击。
由于风大,火势蔓延迅速,曹军船只大量起火,曹操不得不率领残余军队撤退。
赤壁之战实际上是一次古代海战的经典之战。
刘备和孙权的联军成功阻止了曹操的进攻,并且巩固了他们各自在中原和江南的势力。
这场战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中国文学和戏剧中的重要题材。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
以下是赤壁之战的知识点归纳整理:
1. 战争起因:赤壁之战的起因是曹操率军攻打东吴。
由于曹操的军队在渡江失败,被东吴军队打败,曹操率军撤退,随后在赤壁一带与东吴联军交战。
2. 军队兵力:曹操率领的军队约有30万人,东吴联军由孙权和刘备联合组成,兵力约有50万人。
由于曹操兵力较少,又缺乏后援,最终导致败走。
3. 战争过程:赤壁之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火攻,刘备与孙权使用火攻烧毁曹操的船只;第二阶段是陆战,由于曹操的兵力不足,无法抵挡东吴联军的攻势;第三阶段是追击,东吴联军追击曹操,最终曹操败退。
4. 战争结果: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三国时期历史的分水岭。
这次战役使曹操失去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也为孙权和刘备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5. 战争影响: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役使得三国时期的分裂形势更加明显,同时也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谋略——火攻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赤壁之战介绍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三国时期吴国与蜀汉联军对抗曹魏的著名战役,发生于公元208年。
此次战役规模浩大,陆海军协同作战,历时数月,最终以吴蜀联军胜利结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之一。
起因公元208年,曹魏大将军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欲攻伐东吴。
曹操在途中被东吴孙权的将领黄盖火攻打败,只得退兵回北,但并未放弃对东吴的进攻计划。
次年,曹操再度南下,欲攻打东吴,但此时东吴已与蜀汉结盟,共同抵御曹魏进攻。
兵力对比曹魏的兵力是三军之最,共有十三万大军,其中步兵十二万,骑兵一万,水军两千。
东吴军队的总人数约为五万人,其中步兵三万,水军两万。
蜀汉派出了五万人马,其中步兵三万,骑兵两万。
战术准备吴蜀联军的主要战术是采用火攻,这个战术需要大量的木材,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但是如果成功,曹魏的水军和步兵将受到极大的打击。
吴军在战前准备了大量的箭矢、石块等攻击武器,以及铁链、火药、硫磺等材料,为火攻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曹魏则采用三路攻击的战术,分别由徐晃,曹休和张辽率领。
曹魏的水军和步兵数量占绝对优势,因此他们的计划是先用水军阻止吴军的火攻,然后再由步兵攻击吴军。
曹魏的水军使用了铁链和竹筏作为防护,以避免吴军的火攻。
战役过程赤壁之战历时数月,经过了多次激战。
首先,吴军举起旗帜,以表示开始火攻。
曹魏水军接近吴军并尝试阻止火攻,但是由于吴军使用了大量的火药和硫磺,曹魏的水军在火焰中燃烧,导致大量损失。
接着,吴军的船只开始向曹魏的水军前进,然后释放了大量的箭矢和石块,使曹魏的水军更加混乱。
接着,吴军派出精锐水军,进攻曹魏的水军,曹魏水军损失惨重。
随后,吴军陆军由陆逊和周瑜率领,向曹魏的步兵发起了攻击,曹魏步兵也损失惨重。
此时,南风大作,吴军放出船上的小船,用铁链相连,借助风力,以火攻为主,向曹军船队驶去,曹军船队被烧毁殆尽。
最终,在吴军火攻和陆海军协同作战的配合下,曹魏大军惨败,曹操被迫撤退。
吴蜀联军战胜曹魏,使得曹魏失去了南方的机会,为三国历史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打下了基础。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吴国与蜀国联军对抗曹魏的重要战斗。
这场战役以战略巧妙、兵力悬殊、水战精彩和火攻成功而闻名于世。
以下将从战役发生背景、战略布局、战役过程以及战后影响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背景赤壁之战的背景可追溯到公元208年,当时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的计划已经初步形成。
曹操率领大军北上,企图消灭刘备并统一中原。
刘备与孙权意识到,他们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对抗曹操,于是决定在赤壁之地与曹军决战。
二、战略布局赤壁地势狭窄,地理条件对战斗有着重要的影响。
孙刘联军利用长江水势湍急,并以赤壁乃至南岸一带的地形为依托,构筑了一道稳固的防线。
曹操军队则分为两路,一支沿陆路前进,另一支则沿江水道而进。
三、战役过程1. 火攻计谋:刘备派遣黄盖逃投曹营,成功地蒙蔽了曹操。
曹军未能发现黄盖的身份,将其收归麾下。
而刘备则利用这个机会,派遣合肥太守糜竺向曹操投降,提供了关键的情报,使得火攻计划成功进行。
2. 火攻实施:在东风助力下,刘备与孙权军队发动了以火攻为核心的进攻。
周瑜亲自指挥,采用船队包围、点燃船只等策略,对曹操军队进行火攻。
在大火的包围下,曹军大乱,士气低沉。
3. 水战决胜:火攻之后,刘备与孙权军队展开实地战斗。
由于长江水势湍急,曹军缺乏水战经验,且在火攻之后士气低落。
经过多次交战,曹军大败而逃,死伤惨重。
四、战后影响赤壁之战的结果对于整个三国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扭转局势: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对曹魏的一次重要胜利,扭转了曹魏的战略态势,确保了蜀国和吴国的存在。
2. 巩固联盟:赤壁之战加强了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军事和政治联系,奠定了他们在后来的合作基础,巩固了孙刘联盟。
3. 形成鼎足之势:赤壁之战使得刘备、孙权、曹操三个势力形成鼎足之势,进一步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综上所述,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战略巧妙、战术灵活的战斗。
通过火攻和水战的组合运用,孙刘联军成功地击败了曹魏,扭转了战局。
赤壁之战故事详细内容
赤壁之战故事详细内容
以《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赤壁之战》为题,讲述了这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欲攻打孙权的东吴。
而孙权则联合刘备,共同抵御曹操的进攻。
双方在赤壁一带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赤壁之战的战场是在长江之畔,曹操的大军占据了北岸,孙刘联军则在南岸。
曹操为了渡江进攻,派遣了大批船只,但是由于南方的水路复杂,曹操的船只在航行中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而孙刘联军则利用了这个机会,派遣了周瑜、诸葛亮等人,采取火攻的策略,烧毁了曹操的船只,使得曹操的大军陷入了极度的危机。
在火攻之后,孙刘联军趁势发动了进攻,曹操的大军在南北两岸的夹击下,损失惨重。
曹操本人也在战斗中受了伤,不得不撤退。
这场战斗,孙刘联军取得了胜利,曹操的大军也因此被迫撤退。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
这场战斗中,孙刘联军采取了火攻的策略,成功地烧毁了曹操的船只,使得曹操的大军陷入了极度的危机。
最终,孙刘联军取得了胜利,曹操的大军也因此被迫撤退。
这场战斗的胜利,对于孙刘联军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赤壁之战的故事
赤壁之战的故事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
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
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
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数。
曹操南征荆州时,从十五六万北方军人中抽调出步兵八万人、骑兵一万余人,但调集来南征的军队没有全部都参战。
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力。
在一条线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万,超过此数,不仅道路拥塞,后勤也无法保障。
至于荆州兵,总数或许可达七八万,但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南四郡仅仅被抚定,曹军从来没到过那里,所能动用的就是集结在襄阳等地的二万余人。
随后,曹操又留徐晃驻扎樊城,令曹仁镇守江陵。
如此算来,东征进抵赤壁的曹军总兵力约七万人。
对于孙权方面,基本一致按照《三国志》的明确记载,是孙权给了周瑜三万人马参战,而对于刘备方面,则多数以诸葛亮自己说刘备一万加刘琦一万合计两万为准。
大致上均认为是孙刘联军五万人参战。
以五万抵抗七万兵力,人们普遍认为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属实,但双方兵力对比并不十分悬殊。
赤壁之战的影响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曹、刘、孙三家争夺荆州之战揭开序幕。
赤壁之战火烧连营大败曹军
赤壁之战火烧连营大败曹军赤壁之战:火烧连营,曹军大败赤壁之战,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役。
这场战役的结果,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后世的历史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火烧连营是这场战役中的一个关键时刻,也是曹军遭受惨败的重要原因。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的中国分裂为三国时期,东汉王朝早已衰落,诸侯割据,形成了东吴、蜀汉和曹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此时,曹操统一北方,欲南征江南,把东吴和蜀汉两个势力剿灭,从而统一全国。
曹操派大将曹仁率领大军,准备进攻东吴。
而东吴的孙权派出了周瑜和刘备的刘备联军进行抵抗。
曹操率领的军队庞大且战斗经验丰富,他们强大的火器和装备成为了其万夫不当之勇。
然而,东吴联军却策划了一场独特的战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这就是火烧连营的战术。
火烧连营战术的主要思想是在敌军的后方设法引起混乱和火灾,以削弱敌军的战斗力和士气。
在赤壁之战中,孙权的大将黄盖便精心筹划了这一战术。
他在一艘船上打着旗号,声称叛变投降,诱使曹军追击。
当曹军追到赤壁附近时,黄盖突然下令发动火攻,将曹军的船队点燃。
火攻一经发动,烈焰冲天,曹军陷入恐慌。
战船着火,这连绵不断的浓烟和烈焰,让曹军的视野被遮蔽,无法有效地组织反击。
在混乱和惊慌中,许多曹军士兵甚至在火海中溺亡。
同时,东吴联军利用水战的特点,及时出击,集中力量对付曹军。
这一战术的实施使得曹军损失惨重,许多将领被俘或阵亡,曹操只得溃败而逃。
火烧连营的成功不仅在于出人意料的战术,更在于取得了制海权和制空权。
火烧连营战胜利后,东吴联军顺利击败了曹军,使得曹操无法顺利南进,最终导致了曹魏的失败。
这场战役的胜利为东吴提供了长期相对稳定的战略环境,也为历史上其他重要事件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赤壁之战火烧连营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战争史上的佳话,更是中国军事智慧的杰出体现。
历史上的人们通过研究这段战役,深刻认识到合理运用战术和战略的重要性。
在当今世界,人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学习如何在面对复杂和困难的情况下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背景与结果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背景与结果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战役,其中赤壁之战无疑是最为重要和影响深远的一次。
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
赤壁之战的背景复杂而紧张,与当时政治、军事的背景密切相关,最终导致魏国的重要军事力量遭受严重挫败,并为后来的三国鼎立格局埋下了伏笔。
背景:1. 政治分裂: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皇权逐渐衰弱,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东汉末年的政治分裂为赤壁之战的爆发提供了土壤。
2. 三国鼎立: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争夺天下的关键战役。
当时刘备和孙权联合对抗曹操,形成了蜀、吴联军,而曹操则统领魏国军队,处于相对强势地位。
3. 魏国势力扩张:赤壁之战前,曹操率领魏国军队在中原地区逐渐壮大。
曹操野心勃勃,企图一统中国,而赤壁正是他渡江南下的必经之地。
战役过程与结果:1. 孙刘联军的筹备:赤壁之战前,孙权和刘备达成联盟,合力抵御曹操。
孙刘联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准备战役,包括加强军事训练、修建火攻船和筹备粮草等。
2. 赤壁之战爆发:公元208年,曹操率领魏国军队渡江南下,进攻东吴。
孙刘联军利用天际连云、水际退潮的时机,发动了火攻。
在黄盖的指挥下,火攻船燃烧了曹军水军,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伤亡。
3. 曹操惨败,三国鼎立:在火攻的袭击下,曹操遭受了重大损失,失去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
这场惨败使得曹操的中原势力受到严重削弱,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曹操被迫撤退,回到中原,而孙权和刘备则继续推进南方领土的扩张。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战役。
它不仅改变了东汉末年政治局势,也影响了后来的三国鼎立格局。
曹操在这次战役中遭受了惨败,为后来的蜀、吴两国崛起创造了机会。
同时,这场战役也展示了东吴与刘备联军的智勇,以及他们采取的火攻战术的高超水准。
赤壁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佳话,被后人称为古代战争史上的一次经典战役。
关于赤壁之战简介_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
关于赤壁之战简介_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孙权、刘备在今赤壁市三国赤壁古战场(原蒲圻市)进行了一次争夺汗鼎的大战,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
今天小编整理了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目录▼▼●赤壁之战战前形势黄巾起义失败后,董卓、李催、郭汜、袁绍、袁术、吕布、孙坚、公孙赞、韩遂、马腾、曹操、刘表、刘璋等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各据一方,互相混战。
长期的战乱,使得天下到处是“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荒凉惨景。
曹操是位有魄力、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挟天子以征四方,先后消灭了北方的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经过官渡之战,打败了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占据了冀、青、并、衮、豫、徐等八州,统一了北方,形成了独霸中原的局面。
当时南方的主要割据势力是东吴的孙权,裾有扬州六郡地方。
拥有精兵数万,加上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成为曹操东南劲敌。
另一割据势力刘表,占有荆州两湖的广大地区,原来依附袁绍的刘备在“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屯兵新野、樊城,趁机扩充军队,网罗人才。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春,经“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佐,进而与孙权联盟与曹操抗衡。
●赤壁之战:长阪初会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南下,袭击荆州。
八月,刘表病死,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得知消息后,急向江陵退却,并命关羽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
曹操紧紧追赶刘备在当阳长阪坡将其打败占领了江陵。
在曹操袭取荆州以前,东吴打算夺取荆州,与曹操抗衡。
刘表死后,鲁肃进言孙权说:“荆州与东吴接壤,又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鲁肃进一步对孙权分析说:“今刘表刚死,其二子不和睦,军中诸将又各有彼此。
寄居在荆州的刘备也得不到刘表的重用,何况他还曾受诏讨伐曹操,与曹操有宿怨,我东吴完全可以联合他共同对付曹操。
”孙权听了鲁肃一席话,十分高兴,于是就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出使荆州,一方面侦探荆州虚实,一方面打算说服刘备共拒曹操。
《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
周瑜
东吴将领,制定了火攻计划, 成功地利用战术手段击败了 曹魏。
战争的结局和影响
战争结局
赤壁之战联军获胜,曹魏在江东地区受到严重打击。
影响
战争后,中国分裂成魏蜀吴三国,标志着三国时期 的开始。
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1 决定性一战
2 智谋胜过武力
赤壁之战改变了三国格局, 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 基础。
战役中的策略和智慧展示 了军事指挥的重要性。
3 文学与艺术影响
赤壁之战成为传世之作, 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和 戏曲。
结论和总结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它展示了智谋的力 量,并留下了深远的文化和历史影响。
《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
《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其中, 赤壁之战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
背景介绍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东吴
由孙权领导,势力强大,掌握大片江东
蜀国
2
地区。
刘备领导,势均力敌,与东吴长期对峙。
3
曹魏
曹操领导,地盘广阔,力图统一中国。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东吴与蜀国联合抵抗曹魏。这场战役被人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战。
战役策略和战术
火攻
周瑜借助风向,以火攻破坏曹 魏的船队。
奇袭
刘备的军队假装退却,引诱曹 魏分兵追击,然后进行奇袭。
水战
东吴和蜀国的联军运用水战战 术,迅速击败曹魏的军队。
关键角色和其影响
刘备
蜀国领导者,通过奇袭战术, 成功破坏曹魏的计划,对战 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曹操
曹魏领导者,经验丰富,但 在赤壁之战中被击败,导致 他的统一中国计划受挫。
中国历史十大战役
中国历史十大战役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著名的战役,这些战役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的历史面貌。
下面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战役,这些战役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联军联合击败曹操大军的著名战役。
在赤壁之战中,联军采取火烧连营的计谋,最终成功消灭了曹操的水陆大军,使曹操无法南下攻打蜀汉和东吴,确立了吴蜀联盟的稳固基础。
2. 平阳之战平阳之战发生在公元155年,是东汉末年董卓之乱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率军成功击败了反对派联军,巩固了自身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为后来的割据局面埋下了伏笔。
3. 荆州之战荆州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至209年。
在这场战役中,刘备率军攻打荆州,最终夺取了荆州地盘,打破了蜀汉和东吴的同盟关系,为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埋下伏笔。
4. 虎牢关之战虎牢关之战发生在公元190年,是三国时期董卓之乱后的一场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吕布联合张绣率军攻打虎牢关,最终成功夺取了虎牢关,打破了李肃、张梁等董卓部将的防线,为吕布统一并吞并其军队铺平了道路。
5. 白蛇之战白蛇之战发生在公元1363年至1367年,是明朝建立初期的一场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朱元璋率军成功击败了陈友谅,夺取了江西、湖广等地,巩固了明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为建立明朝的稳固基础奠定了基础。
6. 三峡口之战三峡口之战发生在公元1862年,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场关键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清军联合英军成功击败了太平天国军,夺取了三峡口,彻底摧毁了太平天国在长江流域的势力,结束了太平天国运动。
7. 厦门之战厦门之战发生在公元1841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清军被英军击败,厦门被英国占领,为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导致了中国近代史的一系列磨难。
8. 平型关之战平型关之战发生在公元1933年,是中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决战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以下是赤壁之战的知识点的归纳整理:1.历史背景: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曹操领导的东汉政权与孙权领导的吴国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
三国时期,曹操统一北方,孙权控制江南,刘备分据蜀地。
2.曹操北伐:曹操历经长期战争后,统一北方,建立了强大的政权。
为了扩大势力,曹操决定南下攻打孙权的吴国。
曹操率领约30万大军,由陆路沿长江南下。
3.东风四起:赤壁之战发生的前夜,天降大雾,江面上形成了大雾迷漫的景象。
此时,孙权的水军已准备就绪,但对曹操的庞大舰队感到望而却步。
然而,突然之间,东风四起,天空变得晴朗起来,这成为了赤壁之战的关键因素。
4.诸葛亮之计:孙权知道自己的水军不敌曹操,于是向刘备请求支援。
刘备派遣了自己的军师诸葛亮出谋划策。
诸葛亮提出了火攻的计策,利用东风将曹军二十多万军舰推向火海,以火攻曹军。
5.周瑜之计:孙权的武将周瑜也提出了各种计策,最终与诸葛亮合作,共同制定了火攻计划。
周瑜还派遣邹靖去曹营献计,说东风四起时正是准备用火攻的好机会。
6.火攻计划:孙权和诸葛亮共同制定了火攻计划,将船只装满草木和油料,然后点燃一一投入水中,利用风势将火势烧到曹军的船只上。
火焰蔓延后,曹军船只被大火包围,慌乱之中,曹军大军几乎被困在水中。
7.赤壁大战:赤壁之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火攻,曹军受到大火的困扰,无法顺利进攻。
第二阶段是陆战,孙权和刘备的联军趁机发动进攻,击退了曹军的进攻。
8.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去了大量船只和士兵,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孙权和刘备及其联军则获得了胜利。
这个胜利对于孙权和刘备的吴国和蜀国来说,意义重大,也标志着曹操势力在南方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9.赤壁之战的影响:赤壁之战的结果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对后来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操未能攻下江南地区,吴国得以保持独立,孙权成为江东霸主;曹操在赤壁之后再也没有南下的机会,进一步稳固了蜀国在西南的地位。
历史典故:赤壁之战
三国著名战役之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的基础。
中文名称:赤壁之战参战部队:孙刘联军,曹军战争结果:孙刘联军胜利时间:建安十三年(208年)地点:赤壁,乌林人物:曹操周瑜刘备曹下战书这时,曹操写信给孙权说:“最近,我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的叛逆,军旗指向南方,刘琮降服。
如今,我统领水军八十万人,将要与将军在吴地一道打猎。
”孙权把这封书信给部属们看,他们无不惊惶失色。
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虎豹,挟持天子以征讨四方,动不动就用朝廷的名义来发布命令。
今天我们如果进行抗拒,就更显得名不正而言不顺。
况且将军可以抵抗曹操的,是依靠长江天险。
现在,曹操占有荆州的土地,刘表所训练的水军,包括数以千计的蒙冲战船,已由曹操接管,曹操计全部船只沿长江而下,再加上步兵,水陆并进。
这样,长江天险已由曹操与我们共有,而双方势力的众寡又不能相提并论。
因此,依我们的愚见,最好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
”只有鲁肃一言不发。
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房檐下,孙权知道鲁肃的意思,握着鲁肃的手说:“你想说什么”鲁肃说:“刚才,我观察众人的议论,只是想贻误将军,不足以与他们商议大事。
现在,像我鲁肃这样的人可以迎降曹操,但将军却不可以。
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我在迎接曹操,曹操一定会把我交给乡里父老去评议,以确定名位,也还会做一个下曹从事,能乘坐牛车,有吏卒跟随,与士大夫们结交,步步升官,也能当上州、郡的长官。
可是将军迎接曹操,打算到哪里去安身呢希望将军能早定大计,不要听那些人的意见。
”孙权叹息说:“这些人的说法,太让我失望了。
如今,你阐明的策略,正与我想的一样。
”孙权发兵当时,周瑜奉命到达番阳,鲁肃劝孙权把他召回来。
周瑜来到后,对孙权说:“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但实际上是汉朝的贼臣。
将军以神武英雄的才略,又凭借父、兄的基业,割据江东,统治的地区有几千里,精兵足够使用,英雄乐于效力,应当模行天下,为汉朝清除邪恶的贼臣。
军事史上的决战之谋赤壁之战
军事史上的决战之谋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决战,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在策略和谋略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顾和分析,探讨军事史上的决战之谋。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联军对抗曹魏的一场战役。
曹军由督军曹操亲自指挥,拥有数量优势和强大的火船舰队,而蜀汉和东吴联军由刘备和孙权共同指挥,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水战技巧。
这次战役是在赤壁一带的长江上展开的。
首先,赤壁之战的决战之谋体现在选择战场上。
刘备和孙权联军善于水战,而曹操的军队主要擅长陆战。
赤壁地势狭窄,曹军不能充分发挥其地面作战的优势,而蜀吴联军却可以依靠水战技巧在这样的环境中施展拳脚。
因此,选择赤壁为战场使得联军处于有利的地理位置,为他们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其次,赤壁之战的决战之谋也体现在火攻战术的巧妙运用上。
在战前,刘备和孙权联军暗中埋伏了大量火药和火箭,当曹军在战役中展开攻势时,他们发动了一次规模宏大的火攻。
火焰在水上蔓延,曹军不仅受到了严重的伤亡,而且船只也被毁坏。
火攻战术的巧妙运用对于战局的逆转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联军凭借火攻成功地打破了曹军的士气和战斗力,从而取得了胜利。
再次,赤壁之战的决战之谋还体现在联军的军事统一上。
尽管刘备和孙权来自不同的势力,但在这场战役中,他们能够互相信任,合作无间。
他们共同制定了战略计划,协同作战,并且成功地以一体对抗了曹军。
这种军事统一的力量对于决战的胜利至关重要,也展示了统一指挥下的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最后,在赤壁之战中,赤壁之战的决战之谋还体现在灵活运用资源和充分利用情报的能力上。
联军通过对曹军的情报收集和筹划,了解到曹军在长江一带的弱点。
联军善于充分利用这些情报,将火攻战术与地势优势相结合,有效地消耗和困扰了曹军的战斗力,最终取得了胜利。
总结起来,赤壁之战是军事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决战,其决战之谋体现在多个方面。
联军的选择战场、火攻战术的巧妙运用、军事统一和资源利用、情报的运用等,都在这场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的英勇与智慧的故事
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的英勇与智慧的故事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英勇与智慧的故事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文学作品,其中讲述了许多著名的战争故事。
而其中最为著名的战斗之一就是赤壁之战,这场战斗展现了英勇与智慧的真正意义。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蜀国与吴国联军对抗曹魏的一场重要决战。
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江南,而孙刘联军决定在赤壁一带与曹魏军队展开对决。
战役开始时,曹操的军队占尽优势。
然而,孙刘联军依靠英勇的将士和周密的战术布局,以及赤壁独特的地理优势,最终获得了胜利。
在这场战斗中,英勇的关羽和张飞表现出了卓越的战斗力。
关羽是刘备麾下的猛将,他以其威武的形象和无敌的剑术闻名天下。
在赤壁之战中,关羽发挥出色,多次冲入敌阵,为联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张飞则以其勇猛无畏的个性,保卫着孙刘联军的后方,稳定了军队的士气。
而智慧方面,则展现在周瑜和诸葛亮的身上。
周瑜是孙刘联军的重要将领,他通过精心策划和及时决断,成功用火攻战胜曹魏军队。
火攻成为了赤壁之战的关键,曹魏军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最终被迫撤退。
诸葛亮则是刘备的谋士,他洞察形势,给出精准的建议,为联军取得了胜利。
赤壁之战的胜利,不仅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更凸显了智慧的重要性。
只有将智慧与英勇相结合,才能在战场上取得真正的胜利。
这场战斗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智勇双全的代表。
赤壁之战的故事流传至今,并被很多人所称赞。
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丰碑,更是警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同时,也需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总结起来,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让人们铭记的战斗,其中展现了英勇与智慧的极致境地。
将士们的勇气和智慧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
这场战斗并非只是纷争中的胜负之争,更是生活中的智慧和勇敢成长的象征。
它让我们明白,只有力战胜困难,智慧超越自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真正的胜利。
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
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
1、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2、曹操率二十万众顺江而下。
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
黄盖提出了火攻敌船之计,于是,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
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
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第 1 页共1 页。
赤壁古战场
赤壁古战场赤壁古战场,位于中国湖北省荆州市赤壁市境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场之一。
这片古战场见证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战——赤壁之战,也是中国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重要场景之一。
赤壁古战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使其成为了一处备受瞩目和敬仰的旅游胜地。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时为中国东汉末年。
当时,统治中国的汉朝已经分裂为三国,即魏、蜀、吴三国。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吴国与魏国之间的一场重大军事冲突。
吴国由孙权掌控,魏国由曹操领导。
在这场战争中,吴军由周瑜、黄盖等将领带领,最终以火攻战术完胜魏军,战争结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赤壁古战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战场位于长江南岸,与江岸山峦交错,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这使得赤壁古战场在军事战略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此外,这片战场还有云梦山和垒山两座山峰,提供了便于观察和指挥的地势。
这些地理条件为战斗的进行提供了便利,也使得这片战场成为了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地。
赤壁古战场的历史背景亦使其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旅游景点。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赤壁之战是其中的重要情节。
这也使得很多从小就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们对此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赤壁古战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历史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氛围,也可以重温《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
现如今,赤壁古战场已经成为了一处主题公园。
游客们可以参观展览、观看表演,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故事。
不仅如此,公园还有许多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们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
比如,在公园中有一个可以亲身体验火攻战术的项目,“火攻庙”,游客可以亲自操作投掷火球,感受到当年赤壁之战的紧张氛围。
除了游览公园,游客还可以在赤壁古战场周边参观其他的历史遗迹。
例如,在赤壁市境内有一处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之源”的曹操渡口,这是当年曹操率军过江时所经之地,至今仍有许多古建筑物保存完好。
此外,还有一座桥梁,被称为“过江龙门桥”,是中国最早的石拱桥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
[作文]赤壁之战简介3篇
[作文]赤壁之战简介3篇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简介(一):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
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
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赤壁之战简介(二):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是指三国构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赤壁之战简介(三):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是指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详细介绍】赤壁之战介绍战前分析:1、长坂追击战:八月,刘表病死,果然刘备听说曹操到宛城弃新野,走襄阳,刘琮投降曹操。
此时一切太过顺利,曹操已经基本达成此次南下战略。
只剩下一个夙敌刘备而已,此刻他正带着“十万百姓”逃到当阳,即将前往军事重镇江陵。
于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锐部队“虎豹骑”五千人,“一一夜行三百馀里”,在长阪追上刘备,并击溃刘军主力,“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注三)《三国志·先主传》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赤壁之战简介3篇
《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简介(一):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
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
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赤壁之战简介(二):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是指三国构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赤壁之战简介(三):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是指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详细介绍】赤壁之战介绍战前分析:1、长坂追击战:八月,刘表病死,果然刘备听说曹操到宛城弃新野,走襄阳,刘琮投降曹操。
此时一切太过顺利,曹操已经基本达成此次南下战略。
只剩下一个夙敌刘备而已,此刻他正带着十万百姓逃到当阳,即将前往军事重镇江陵。
于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锐部队虎豹骑五千人,一一夜行三百馀里,在长阪追上刘备,并击溃刘军主力,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注三)《三国志先主传》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中国古代著名战役--吴魏赤壁之战
中国古代著名战役--吴魏赤壁之战中国古代著名战役--吴魏赤壁之战争夺江陵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在争夺中原的战争过程中,曹操实行了一些改良政策,如兴办屯田,整修水利,打击豪强势力,减轻百姓租税,选用有才能的地方官吏,整顿和改编军队等等。
这样,受到战乱破坏的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曹操的实力随着不断壮大,他的雄心也更大了。
他打算挥师南下,把盘踞在荆州(今湖南、湖北一带)的刘表和江东(今长江下游各省)的孙权两大势力,挨个儿消灭掉,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率领大军去攻打荆州,走到半路上,听说刘表病死,由刘表的第二个儿子刘琮〔cong从〕继承了荆州牧的职位。
九月,曹军浩浩荡荡到达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刘琮吓坏了,背着刘表的宗弟刘备,暗地里派人向曹操接洽投降。
当时,刘备正驻守在樊城(今湖北省襄阳县北),对于刘琮投降的事,一点也不知道,等到弄清情况,已经来不及组织力量抵抗曹军了。
他只得率领部队匆匆忙忙地向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方面撤退,沿途又收容了不少刘表的部队和当地百姓,所以走得很慢。
诸葛亮看到情况紧急,决定派遣大将关羽带领水军一万人,先由水路乘船退往江陵,等候在那里会师。
江陵是荆州的军事重镇,是兵力和物资的重要补给基地。
曹操怕江陵被刘备占去,就亲自率领5000名精锐骑兵,不分昼夜,紧紧追赶,一天一夜就跑了300多里路,最后在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县东)东北的长坂,赶上了刘备的队伍。
曹军人多,势不可当。
刘备不得不抛弃所有士兵、百姓和轻重粮草,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几十个人甩掉曹军,改道向东面的汉水方面撤退。
曹军一路上缴获了大批人马、物资,并且几乎没费多少力气,就占领了江陵。
刘备和部下退到了汉津口,同关羽率领的水军会合,共同渡过汉水。
刘表的大儿子、江夏太守刘琦也领兵前来接应。
于是,大家合兵一处,一同到了夏口(今湖北省汉口);然后,又退到长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省鄂城县西北),驻扎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著名战役:吴魏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在争夺中原的战争过程中,曹操实行了一些改良政策,如兴办屯田,整修水利,打击豪强势力,减轻百姓租税,选用有才能的地方官吏,整顿和改编军队等等。
这样,受到战乱破坏的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曹操的实力随着不断壮大,他的雄心也更大了。
他打算挥师南下,把盘踞在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两大势力,挨个儿消灭掉,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领大军去攻打荆州,走到半路上,听说刘表病死,由刘表的第二个儿子刘琮〔cong从〕继承了荆州牧的职位。
九月,曹军浩浩荡荡到达新野,刘琮吓坏了,背着刘表的宗弟刘备,暗地里派人向曹操接洽投降。
当时,刘备正驻守在樊城,对于刘琮投降的事,一点也不知道,等到弄清情况,已经来不及组织力量抵抗曹军了。
他只得率领部队匆匆忙忙地向江陵方面撤退,沿途又收容了不少刘表的部队和当地百姓,所以走得很慢。
诸葛亮看到情况紧急,决定派遣大将关羽带领水军一万人,先由水路乘船退往江陵,等候在那里会师。
江陵是荆州的军事重镇,是兵力和物资的重要补给基地。
曹操怕江陵被刘备占去,就亲自率领5000名精锐骑兵,不分昼夜,紧紧追赶,一天一夜就跑了300多里路,最后在当阳东北的长坂,赶上了刘备的队伍。
曹军人多,势不可当。
刘备不得不抛弃所有士兵、百姓和轻重粮草,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几十个人甩掉曹军,改道向东面的汉水方面撤退。
曹军一路上缴获了大批人马、物资,并且几乎没费多少力气,就占领了江陵。
刘备和部下退到了汉津口,同关羽率领的水军会合,共同渡过汉水。
刘表的大儿子、江夏太守刘琦也领兵前来接应。
于是,大家合兵一处,一同到了夏口;然后,又退到长江南岸的樊口,驻扎下来。
曹操占领江陵以后,就打算顺流东下,乘势打败孙权。
他的部下贾诩〔xu许〕向他建议说:应当利用荆州的丰富资源,休整部队,安抚百姓,使内部稳定下来,然后再迫使孙权投降。
从当时的情况来说,贾诩的建议是有道理的。
但是,曹操由于轻易地取得了江陵,收降了刘表的部众,获得了大量军用物资,就滋长了骄傲轻敌思想。
他主观地认为,凭着自己当时的政治优势和军事力量,是有可能迫使孙权归降的,因此没有采纳贾诩的建议,决定乘胜鲸吞江东。
在曹操进兵荆州以前,孙权曾经打算夺取荆州来同曹操对抗。
刘表死后,孙权的重要谋士鲁肃,建议孙权派他以吊丧为名到荆州去侦察情况,并且乘机说服刘备,结成联盟,共同对付曹操。
哪知鲁肃刚到江陵地界,刘琮已经投降,刘备正在从樊城往南退却。
鲁肃和刘备、诸葛亮在当阳长坂坡相会。
他们谈论了当时的形势,一致认为:孙、刘两家只有联合起来,合力抵抗曹操,才能避免被各个击破。
刘备决定派诸葛亮和鲁肃一同前往柴桑去面见孙权,共同商定联合抗曹的大计。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见到孙权,首先针对孙权举棋不定的心理状态,对当时的形势作出透彻的分析。
他说:“全国大乱,将军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收集人马,一同跟曹操争夺天下。
现在曹操已消除了他的劲敌袁绍,平定了北方,又南下攻破荆州,声威震动天下。
刘豫州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逃到这里。
希望您能够根据自己的力量作出决定。
如果您认为可以利用江东的人力、物力同曹操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您认为敌不过曹操,不如赶快解散军队,收起武器,向曹操称臣投降。
现在,您表面上装作服从曹操,内心里却拿不定主意,事情到了紧急关头,您却不能当机立断,恐怕大祸就要临头了。
”诸葛亮的这一番话,正好挑开了孙权的内心矛盾。
孙权沉思了一会,反问诸葛亮:“照你这样说,刘豫州已经被打败,为什么还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听孙权这样一说,不禁暗自高兴,就抓住他的话锋回答说:刘豫州是当世的英雄,许多人都很仰慕他,人心归附他,就像江河流入大海一样。
他已经决定同曹操对抗到底,就是不能取胜,也绝不能向曹操投降!诸葛亮这几句话,果然刺激了孙权。
孙权激动地说:“我不能拿整个江东和10万甲兵,让别人来支配。
我的主意已经定了!现在没有刘豫州是难以抵抗曹操的。
”孙权虽然这样说了,但是他对刘备的力量有所怀疑,对曹操的兵威也有所顾虑。
所以紧接着,他又问诸葛亮:“不过,刘豫州刚被曹操打败,怎么有力量来扭转这个局面呢?”诸葛亮为了解除孙权的顾虑,坚定他的抗曹决心,进一步向他分析了双方力量的实际情况,指出孙、刘联合作战,是可以打败曹操的。
诸葛亮说:“刘豫州虽然刚在长坂战败,但是被冲散的战士已经陆续回来,加上关羽统率的水军,合起来还有精兵一万人。
刘琦统率的江夏军队也不下一万人。
曹操的兵马从北方远道而来,已经非常疲劳。
听说他们为了追赶刘豫州,骑兵一天一夜要赶300多里路,现在他们的力量好比强弩之末,就连一层最薄的绸纱也穿不透了。
况且北方将士,不习惯水上作战。
曹操收编的荆州部队,都是被迫归附的,他们不会替曹操卖命。
”最后,诸葛亮对孙权说:“您如果真能调派儿员猛将,率领几万名精兵,和刘豫州同心协力,联合作战,那就一定能够打败曹操!曹操失败以后,必然退回北方。
这样荆州和江东的局势就可以稳定下来,三分天下的形势也就出现了。
是成功,还是失败,就看您今天怎样决策了。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话很是高兴,立刻召集部下商讨联刘抗曹大计。
正当孙权召集群臣会议的时候,曹操派人给孙权送来了一封信。
信中用威胁的口吻说:“我奉了天子的命令进行征伐,南进以后,刘琮已经投降。
现在我带领大军80万人,打算在江东地方同将军比试个高低!”曹操企图迫使孙权不战而降。
孙权把这封信传给大臣们看,许多人都惊慌起来。
有个叫张昭的说:“曹操挟持着皇帝,动不动就以朝廷的名义征讨四方。
今天我们要抵抗他,在道理上是站不住脚的。
再说,我们可以用来抵抗曹操的,主要是长江天险。
目前,曹操已经占领荆州,把缴获刘表的成千只战船和大批水军,都布置在江面上。
他指挥全部水陆大军,沿江东下。
实际上,长江天险他已占有了一半。
在军队数量上,我军更无法同曹操相比。
因此,当前的上策,恐怕还是同曹操讲和为好。
”对张昭的意见,大臣们和将领们有的赞成,有的不同意,一时议论纷纷。
只有鲁肃坐在一旁一声不吭。
孙权起身要上厕所,鲁肃跟着追了出去。
孙权知道鲁肃有话要说,就在屋檐下等着他。
孙权握着鲁肃的手,问道:“子敬,你有什么话要讲吗?”鲁肃爽直地说:“我认为张昭等人的意见,是要断送您的事业,绝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
讲和等于投降。
要说投降曹操,我鲁肃倒可以这样干,您却无论如何不能这样做。
我投降曹操,至少还能当个县令一级的小官;您如果投降曹操,将会落得怎样的结果呢?希望您能慎重考虑,及早做出决定,千万不要听信张昭他们的议论!”孙权听了鲁肃的话,不禁叹息说:“张昭等人的主张,很使我失望。
你对大局的分析,同我的看法完全一致。
”孙权虽然完全同意鲁肃的意见,不过,和战问题对江东的安危,关系太大了,使得他心中不能不左右盘算:打吧,又害怕曹操兵力强大,没有必胜把握;降吧,自己又不甘心情愿,因此一下子还是决定不下来。
鲁肃看出了孙权的心思,就建议他把东吴最高将领周瑜从鄱阳召回来,共商对策。
周瑜见到孙权,立即建议召开一次大臣会议,再度深入讨论和战大计。
在会上,周瑜具体分析了当时敌我双方形势和战胜曹操的充分可能性。
周瑜指出,曹操这次用兵,有四大不利:第一,北方并没有完全统一,马超和韩遂还割据着凉州,威胁着曹操的后方;第二,曹军多数是北方人,不善于水战,他们舍弃了北方军队善于骑战的特长,而跑到船上来和我们争高低,怎么能获胜;第三,目前天寒地冻,军马缺乏草料;第四,把中原地区的士兵,赶到江湖地带作战,他们不服水土,一定要生病。
周瑜最后下结论说:“以上四点,都是用兵的大忌,但是曹操偏偏要冒这个风险。
要想活捉曹操,今天正是个大好机会!”周瑜提出只要孙权拨给他几万名精兵,进驻夏口,他保证能够打败曹操。
听了周瑜的分析,孙权最后下定了决心,他拔出身上的佩刀,咔嚓一声,把面前的桌案砍掉了一个角,厉声说:“从今天起,有谁再敢说应当迎降曹操的,就同这张桌子一样!”联刘抗曹的大计,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孙权拔出佩刀,把桌案砍掉了一个角。
为了坚定孙权的信心,解除他的顾虑,当晚,周瑜又去见孙权,对他说:“曹操在信上夸口说有水陆大军80万人,实际上,他从北方带来的人马不过十五六万,而且经过长期作战,早已疲惫不堪。
新收编刘表的部队,最多也不过七八万人,这部分人对曹操怀有戒心,军心不稳。
您想想看,曹操带着这样疲劳多病的军队,指挥着心怀二意的降卒,人数虽多,又有什么可怕!”周瑜的一席话,果然把孙权担心曹操兵多的顾虑打消了。
孙权立刻选拔了三万名兵将和战船、粮草及各种军用物资,一齐交给周瑜;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让他们带领部队,会同刘备的人马,一同西上,合力抗击曹操。
建安十三年十月,周瑜和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同曹操的先头部队遭遇。
曹军士兵由于不习惯水上生活,很多人得了疾病,士气很低。
两军刚一接触,曹操方面就吃了一个小败仗。
曹操被迫退回长江北岸,屯军乌林,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为了减轻船舰的颠簸,曹操命令工匠,把几艘或十几艘战船编为一组,用铁链连结起来,在上面铺上木板。
这样,船身稳定多了,不但人可以在上面往来行走,甚至还可以在上面骑马。
这就是所谓“连环战船”,曹操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办法。
周瑜的部下黄盖是一员老将,很有军事经验。
他看出“连环战船”有很大弱点,就向周瑜献计说:“‘连环战船’目标大,行动不便,我们可以用火攻来击破它。
”火攻一般要借助风力。
可是,当时已经进入冬季,经常刮西北风。
曹军在西北方,孙、刘联军在东南方,如果在江面上放火,很容易烧着自己的船只,黄盖的火攻计划实行起来有困难。
周瑜和诸葛亮根据当地的气象变化,进行了仔细研究,估计在冬至前后可能有东南风。
于是,联军方面立即准备实行火攻用的战船,只等东南风一起,就立刻发动火攻。
为了骗取曹操的信任,使进行火攻的战船能够接近曹军水寨,黄盖特意写了一封密信,派人送到曹操帐下。
信上说:“江东六郡的兵力,是无法抗拒您的百万大军的,孙权的失败已成定局。
为了顺应天下大势,我愿意归降您。
周瑜统领的军队人数有限,是不难一举攻破的。
等到双方交锋的时候,我可以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寻找机会,为您效劳。
”曹操看了这封信,起初还有些怀疑,但是他想到自己在政治上、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孙氏政权内部发生分化,黄盖前来投降,是完全有可能的。
曹操的骄傲轻敌思想,使他对黄盖诈降计策深信不疑。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的一个夜晚,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力很大。
周瑜立即命令黄盖按计划出发。
黄盖带领着一支火攻船队,向曹操的水寨急速驶去。
船上装满了浇了油脂的芦苇和干柴,外面围着布幔,加以伪装,船头上插着旗帜,另外,预备一些轻快的小船,系在船尾,以便放火之后换乘撤退。
驶在最前头的是10艘冲锋战船。
这10艘船行至江心,黄盖命令各船张起帆来,船队前进得更快,逐渐看得见曹军水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