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政治思品五年级下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浙教版习题精选第四十三篇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教案 浙教版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目标: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热爱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了解建国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爱戴革命领袖,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
2.了解建国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难点:1.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能戴革命领袖,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准备:1.搜集毛主席生平事迹。
2.搜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然后出份小报。
3.搜集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在各行各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设计:一、导入1.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哪一天成立的?2.教师出示课题,学生学习课文提示语。
二、“知识窗”1.学生自学“知识窗”。
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教科书中的内容,介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情况,教师做适当补充。
3.小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曙光。
三、“体验园”1.师: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教师出示毛泽东画像,介绍毛泽东生平事迹。
3.学生讲述有关毛主席的小故事。
4.全班学唱歌曲《东方红》。
四、“展示台”1.教师出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照片,教科书中的革命家分别为李大钊、董必武、方志敏、周恩来、刘少奇和朱德。
师: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2.学生上台介绍搜集到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
3.展示学生所编的小报。
4.小结:让我们永远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并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五、“成就园”1.师: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工业生产捷报频传,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中国人还自力更生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桥”……2.学生看图了解中国人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稿
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浙教版品社五下的一个课题,本课题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让学生了解到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事实的阐述,也有对人物事迹的描述,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新中国成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程、意义以及背后的英雄人物,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尤其是对英雄人物的事迹,学生普遍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兴趣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知道新中国成立背后的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背后的英雄人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东方红》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新中国成立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成立背后的英雄人物,分享自己的感悟。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阐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英雄人物的事迹。
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浙教版品社五下的一个课题,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伟大进程。
本课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认识到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跨越。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的主题有很强的共鸣,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掌握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过程和精神风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勇于拼搏、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过程和精神风貌。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的精神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意义。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中国人民站起来过程的理解。
3.史料分析:运用史料,让学生在分析中感受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4.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浙教版品社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史料:与课题相关的历史资料4.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意义。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教学反思浙教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教学反思浙教版第一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教学反思浙教版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小学的《品德和社会》课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核心,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要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涉及到了中国的许多历史知识,它们以散点式呈现,为相关的主题服务。
作为品德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历史资源,使历史成为德育的“激活因子”,在引领学生回顾历史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一、情景描述:(一)从“清朝政府”到“中华民国”,从“旧中国”到“新中国”。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课上我先由一幅趣味漫画激发学生兴趣,巧妙引出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的资料。
“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任务,但是为中国社会的民主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我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的情感进行强化,“自己的国家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听别人的话,都让别人指挥,你自己不能做主,你们的心情会怎样?”这样就将历史的情景与现实相融合,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接着我出示了清朝时期的一些受外国人欺负与新中国当家作主的图片展示给大家。
通过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达到了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之目的。
(二)从“辛亥革命”到“南昌起义”;从“红军万里长征”到“新中国的成立”。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富强,生发爱国之情,我通过多媒体显示旧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播放视频屈辱历史的见证“圆明园的毁灭”,激发了学生对列强的愤恨之情。
教师深情地讲述更让学生了解了旧中国的苦难,清楚旧中国人民受欺负的真正原因。
为了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我提前让学生向身边的老人了解他们过去的生活,课上进行交流。
学生谈到“我的爷爷在抓壮丁时,躲到山头亲戚家七天没敢下来。
”“我外婆那时吃的是番薯,还经常吃不到。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教学设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2.了解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人民站起来运动的情况;3.引导学生知道“能出一份力,尽一份责”的意义;4.学会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教材分析】本节课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核心内容要点,让同学们通过听讲解、观看影片的方式全面展开,进而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历史意义,普及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人民站起来运动的过程和成就,同时在其中穿插培养同学们珍惜现在美好生活、感恩祖国的情感,引导同学们身处现实中,对生活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思考,学会“为祖国,为民族多做贡献”的理念和行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唤起同学们对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的认识,普及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人民站起来运动的过程和成就,引导学生感恩祖国,培养家国情怀、甘于奉献的精神。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真正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实情况,感受到新中国建设成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同时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推进这一运动而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学过程】一、启发思考通过板书、图片、实物来导入本次话题,让学生对话题产生兴趣,并对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有初步的想法。
二、了解新中国的背景1、通过集体阅读《新中国成立背景》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相关历史人物。
2、细读重点句子,例如:“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最重大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社会结束了,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在阅读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主要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例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南北抗战等。
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贡献1、观看《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故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2、总结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人民站起来运动的具体做法、重要意义。
3、分析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人民站起来运动的成就,例如提高农村生产,促进工农业协作,加快了国有化和城乡经济的发展等。
四、培养学生感恩祖国的情感1、与同学们分享描述自己对中国这个国家的感情,以及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与祖国有关的场景、故事等。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拓展资料素材 浙教版 精品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拓展资料第二单元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文字资料:《东方红》歌词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象太阳照到那里那里亮那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那里人民得解放那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那里人民得解放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大救星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少年时期的毛泽东,读书最为用功。
刚过8岁,就被送到离韶山200米处读私塾,接受教育。
从读《三字经》开始,后读《论语》、《孟子》、《诗经》、《左传》、《史记》等,毛泽东少年时酷爱读书,有时读起书来废寝忘食,十分刻苦。
记忆力也很强,过目不忘。
当毛泽东见识初开的时候,当时整个中国正处在激烈动荡之中,土豪劣绅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对广大民众进行政治压迫和经济上的残酷地剥削,迫使人民反抗和斗争,举行起义暴动,来推翻反动统治。
这些国事天下事,对毛泽东影响很大,成为推动少年毛泽东投身革命的重要动力。
1910年的秋天,17岁的毛泽东离开韶山,去湘乡县城读书求学,临行前,毛泽东心潮逐浪,思绪万千,想着要离开父母,离开故乡,便即刻挥笔写下一首诗赠给他的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从诗意可以看出:抒发了这个有志少年发愤图强的远大抱负和四海为家的广阔胸怀。
“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人!”毛泽东用他伟大的思想和社会实践,彻底地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万恶的旧社会,政治为外国人所左右经济命脉被外国所垄断的旧中国,在毛泽东及其战友们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下终于推翻了,中华民族及其人民获得了新生。
在茫茫黑暗之中,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求民族的生存之道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以改变苦难落后的中国为己任,英勇顽强地探索和斗争。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回顾,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文字、图片、数据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新中国成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层含义,以及新中国成立对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变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层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层含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和数据中,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3.案例分析:运用具体的事例和数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如纸张、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通过文字、图片、数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五下思品公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勇堵枪口的黄继光
•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 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 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 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 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 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 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 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 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 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 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 牺牲时年仅22岁。
总结语: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我们要更加 热爱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 美满的生活,用我们的双手去创 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大批建设者投身新中国
的建设中,从而,在第一个五年 计划里制造出了自己的第一根无 缝钢管、第一辆重汽车、第一家 喷气式飞机、第一只电子管…… 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
第一座长江大桥
第一辆载重汽车
第一辆红旗牌轿车
第一架飞机
(四)他们回来了 在新中国成立后,旅居海外的中国
人同样欢心鼓舞,他们为自己的祖国终 于摆脱混乱与落后,开始走向复兴而高 兴。迫不及待的踏上回国的旅途,渴望 将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奉献给国家!例如: 钱学森、李四光等人开创了我国科技的 崭新领域。
阅兵式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 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 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 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 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 垂不朽、一 颗大星和四颗小星分别象征着什么?
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底上更显光明。大的那颗五角星象 征着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也既 当时的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颗小 五角星各有一只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杨洋一、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部编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的一课时的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华儿女经过艰难曲折的救亡之路,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在本课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宏大历史场面,体会新中国诞生的意义以及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上下欢庆的气氛,体会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有关国旗、国歌和国徽的知识。
3.通过相关资料的认识交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知识,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准备1.新中国成立时的录像资料。
2.国旗、国歌、国徽的相关资料3.学习单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历史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观看《开国大典》的片段)视频看完了,老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这个视频中你们知道了些什么?老师要提问了(学生回答):1.这是哪一天?他们在干什么?这是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2.举国上下的老百姓为何如此激动?近代的中国,由于战争的不断爆发,使广大中国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饱尝了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盼来了胜利。
大家怎能不激动。
过渡:1949年10月1日15时,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活动探究,学习新知师:新中国成立了,这个国家由谁来领导呢?当时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党派,这些党派非常支持革命,可以说中国革命成功,离不开各党派的支持和帮助,于是中国共产党提议召开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共27页文档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 国人民站起来了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习题精选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为建立新中国进行准备工作的是A 开国大典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 重庆谈判D 西藏和平解放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是A 1949年10月、北平B 1949年9月、北京C 1949年9月、北平D 1949年10月、北京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 毛泽东B 朱德C 周恩来D 刘少奇4、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中华民国约法》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C 开国大典时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6、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方代表仅能看到的北京建筑是A 天安门城楼B 人民大会堂C 人民英雄纪念碑D 毛泽东纪念堂7、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
把五星红旗定为中国国旗的会议是A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中共八大8、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A 国旗B 国歌C 国徽D 首都9、我国最早采用公元纪年是在A辛亥革命时 B 新中国成立时 C 中华民国时 D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10、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
1949年,居住在北京成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A 英法联军烧杀抢掠B 康、梁组织公车上书C 慈禧太后仓皇出逃D 开国大典11、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A 火烧圆明园B 五四运动C 七七事变D 开国大典12、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性事件是A 五四运动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开国大典D 西藏和平解放13、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A 五四运动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 三大改造的完成D 新政协会议的召开14、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A 三大战役B 渡江战役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 西藏和平解放15、今年(2007年)是西藏解放多少周年A 53年B 54年C 55年D 56年16、我国西藏地区和平解放标志着A 祖国统一B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C 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纪元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1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A 《黄河大合唱》B 《大刀进行曲》C 《义勇军进行曲》D 《毕业歌》18、在新中国成立大典时毛泽东同志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的第一句话是A “中国革命胜利了”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D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A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 国民党政府的垮台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20、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B 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C 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D 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填表格新中国有很多重要的节日是为了庆祝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稿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一个课题,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国家地位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现了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新中国的历程,使学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和伟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新中国成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意义可能理解不深,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国家地位等方面的变化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国家地位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知道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国家地位等方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国家地位等方面的变化。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程,以及各项变化背后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思考和讨论。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场景和各项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图片和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出本课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国家地位等方面的变化。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和各项变化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讲授与展示:教师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历程和各项变化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2019最新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2019最新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翠苑二小葛勤英一.教学内容《人民站起来了》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富国强民之路》中的第一个主题《人民站起来了》中的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辛亥革命、第一次党代会、南昌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国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
2、尝试多渠道地搜集有关辛亥革命、党的生日、南昌起义、红军长征等的资料,并对已有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归类,从中了解有关知识。
3、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解放军,热爱独立自主的新。
三.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学的重要场所和主要阵地。
本课程的设置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升华爱党、爱国的情感。
2.小学高年级是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开国大典及辛亥革命、党的生日、南昌起义、红军长征等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针对本课内容较为枯燥,理论性比较强这一特点,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曾经发生的一幕,弥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不足;再通过小组合作搜索、筛选、整理资料等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然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潜在的爱国情和自豪感,从而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一)了解《开国大典》,激发爱国情感。
1、出示天安门广场图片,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这是天安门。
看到天安门城楼,你会想到什么?教师小结过渡:天安门城楼坐落在我国首都的市中心,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1949年10月1日,新就是在这里宣告成立的。
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回到那庄严的时刻,一起去领略《开国大典》的盛大隆重。
2、播放《开国大典》片段:教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开国大典》的片段,你觉得最让你激动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时刻或哪一个场面?为什么?出示课题《人民站起来了》(一起大声欢呼)1949年10月1日那神圣而庄严的时刻将永远铭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为了这一刻,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精选2019-2020年小学政治思品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富国强民之路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浙教版复习特训九十六
精选2019-2020年小学政治思品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富国强民之路1.中国人民
站起来了浙教版复习特训九十六
第1题【判断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强国梦逐渐变为现实。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2题【判断题】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中华民国。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红军长征历经二万五千公里。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从______以来,中国人民的强国梦逐渐变为现实。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采取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转移,行程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政治思品五年级下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浙教版习题精选第四十三
篇
第1题【判断题】
红军长征历经二万五千公里。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2题【判断题】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强国梦逐渐变为现实。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中华民国。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采取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转移,行程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从______以来,中国人民的强国梦逐渐变为现实。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______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______,新中国成立。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______的开始。
【答案】:
【解析】: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______举行。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______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1911年10月10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4题【填空题】
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全面建设______社会。
【答案】: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A1、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2、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3、工业生产捷报频传,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
4、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