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关于古代铜镜在传统文化上的思考的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1.关于古代铜镜在传统文化上的思考的论文
关于古代铜镜在传统文化上的思考
镜与生命及其永恒
生命的繁衍及人们对长寿的渴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中国是宗法社会,社会关系多靠血缘纽带来维系。子嗣问题关系宗族命运,所以,历来受到人们及大的关注。孟子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断了父母及家族的命脉,这是人生的重大罪恶。而子孙的繁衍昌盛,则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有了生命的诞生,人们随之又希望能健康成长,获得长寿。围绕着人的出生,成长与长寿,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由此产生出了太多的思想信仰与巫术。用镜祈求子孙繁衍,祈求寿命长久,就是人们为了实现此理想而做出的努力。
人们以祈求子孙繁衍,这在镜的早期纹饰铭文中就有相关的表露。从铭文的产生来看,有专家认为:“铜镜上有文字,目前最早的例子是1979年陕西凤翔南指挥西村46号墓出土的一面铜镜,上有一字似为‘车’字简化,时代是西周中期。在传世品中,还看到过有秦国文字的东周铜镜。但是,镜铭的流行还是始于西汉,正式镜铭的这一起点,当不早于文帝后期。编辑:。
”而现在通行的观点认为铭文出现于战国末,西汉初期镜铭也只是作为点缀,武帝后才渐成为镜背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汉代——我国铜镜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产生了一类极为流行的,被后人冠以“长宜子孙”之称的铜镜,其铭文反映的正是祈求子孙蕃昌的内容。《广西出土古代铜镜选介》中就有一面长宜子孙镜:“主题纹饰为四个成熟的石榴,自纽座向外伸出。石榴之间夹以篆体铭文‘长宜子孙’。”而石榴自古以来就是多子的象征。
此后的铜镜中,与子嗣相关的内容显得一发而不可收拾。可以说,在镜铭中对求子心愿的表露已成为历代铜镜的惯例,这种做法直至明清仍很盛行。如清代有喜生贵子镜,“主区饰儿童,宝瓶,金钱和花朵等。镜钮处饰吉祥语‘喜生贵子’四字”。其中,强调的主题就是子孙的繁衍。
总的来看,镜中对祈求子嗣愿望的表露呈现出发展的趋势。至清代甚至产生了一面镜中有三十二个童子的样式,人们称之为“清代百子图镜,”镜背饰三十二个形态不同的天真稚童,其中,有五子夺盔,意为“五子夺魁”,有三重三元,莲生贵子,榴形百子等,寓意都与子孙昌盛有关。在清代还有明显体现祈求意义的送子图形镜:“纽上方和两侧饰有人物,两人作送子交接状,一人手指送子者:下方饰宝瓶。”这些镜中对童子的强调,夸张,渲染,无疑是人们祈求子嗣繁衍思想的集中体现。
镜与婚嫁
婚礼中对镜的运用,已成为古人的生活习惯,因此,人们似乎多对之视而不见,文献中的记载也极为有限,但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为数不多的记载中看出中国传统婚礼中对镜的重视。唐代杜佑《通典》之“后汉纳采礼物”中有阳燧,宋代郑樵《通志》“纳徵聘礼三十物”中也说后汉聘礼三十物中有阳燧,而在古人的认识中,鉴,燧完全是同属的。人们并未注意到二者在形制上的区别,认为阳燧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炼于午日午时火盛之时。
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对镜的运用,表现在婚礼的各个方面。首先是以镜为聘礼。其次是夫妇其结镜钮,以表同心。第三是共拜宝镜,尊其为神圣。第四是新娘佩带或手捧宝镜。第五是以镜照新娘。第六是以镜遍照喜轿或挂于喜轿之上。
人们不仅在婚礼过程中强调用镜,即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表示婚恋关系时也常用到镜。从古至今,人们都广泛的以镜为恋爱婚姻的信物,以此表达双方真挚的情感。以镜为情感信物的最早最确切的记载,当见于汉代镜铭中。汉镜中有一种小型平边镜,镜体厚实,铜质泛黑,铭为“见日之光,长毋相忘。”此铭表明西汉初年社会中已起始用镜子作男女间爱情的表
记,并相互赠送作为纪念。
除了汉代镜铭所记之外,文献中对此的记载较早见于汉代的《神异经》,其中有一则故事说:“昔有夫妻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其妻与人通,镜化为鹊,飞至夫前,夫乃知之。后人因铸镜为鹊,安背上,自此始也。”这表明镜与婚恋中早已有了密切的关系。此后分镜或破镜就指夫妇分离,镜重圆则指夫妻团圆。对此,我们的考古发现也能说明问题。在《陕西安寨县王家湾发现汉墓》中出土有王莽时期的钱币和汉中期的陶器及一件昭明铜镜,“铜镜出土时分为两半,一半放置于男主人头边,[:论文大全网:///culture/traditionalculture/201209/]...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