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独立性检验和回归直线复习课说课稿 新人教A版选修2-3
高二数学 (人教a版)选修2-3教案: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第2课时
§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2)【教学过程设计】:同步练习: (基础题)试问新措施对猪白痢的防治效果如何?解:由公式得:()230013236114187.31715015024654k ⨯⨯-⨯=≈⨯⨯⨯,由于7.317>6.635,所以我们有99%的把握认为新措施对猪白痢的防治是有效的。
2、调查某医院某段时间内婴儿出生的时间与性别的关系,得到下面的数据表,试问能以多解:由公式得: 3.689 3.84155343257k =≈<⨯⨯⨯,所以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婴儿的性别与出生时间有关。
3、为了解决初二平面几何入门难的问题,某校在初中一年级代数教学中加强概念和推理教学,并设有对照班,下列是初中二年级平面几何期中测验成绩统计表的一部分,试分析研究解:由公式得:()21003238181216.23410.82850504456k ⨯⨯-⨯=≈>⨯⨯⨯,所以有99.9 %的把握认为在初中一年级代数教学中加强概念和推理教学,与初中二年级平面几何期中测验成绩有关。
解:由公式得:()21003616840 1.458 3.84144562476k ⨯⨯-⨯=≈<⨯⨯⨯,所以这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效果是相互独立的。
5、为了确定居民的头发颜色与居地的依赖关系,分别在两个地区A 、B 调查了两组人群,其结果如下表:由调查得到的结果,能否证实居民的发色与他们的居地有关?解:由公式得:()2100243863210.019 6.63544567030k ⨯⨯-⨯=≈>⨯⨯⨯,所以有99 %的把握认为居民的发色与他们的居地有关。
6、研究某特殊药物有无副作用(比如恶心),给50个患者服用此药,给另外50个患者服用安慰剂,记录每类样本中出现恶心的数目如下表,试问此药有无恶心副作用?解:由公式得:7.86 6.63550501981k =≈>⨯⨯⨯,所以有99 %的把握认为此药有恶心副作用。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人教A选修2-3教案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讲)
3.2.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学目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巩固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并能运用K 2进行独立性检验.教学重点: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基本思想的领会及方法应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练习:(1)某大学在研究性别与职称(分正教授、副教授)之间是否有关系,你认为应该收集哪些数据?女教授人数,男教授人数,女副教授人数,男副教授人数。
(2)某高校“统计初步”课程的教师随机调查了选该课的一些学生情况,具体数据如下表:K 2250(1320107) 4.84423272030⨯⨯-⨯=≈⨯⨯⨯,∵K 2 3.841≥,所以判定主修统计专业与性别有关系,那么这种判断出错的可能性为.(答案:5%) 附:临界值表(部分):二.数学运用例1为考察高中生的性别与是否喜欢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在某城市的某校高中生中随机抽取300名学生,得到如下列联表: 由表中数据计算得到K 的观察值 4.514k ≈. 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为高中生的性别与是否数学课程之间有关系?为什么?(学生自练,教师总结)强调:①使得2( 3.841)0.05P K ≥≈成立的前提是假设“性别与是否喜欢数学课程之间没有关系”.如果这个前提不成立,上面的概率估计式就不一定正确;②结论有95%的把握认为“性别与喜欢数学课程之间有关系”的含义;③在熟练掌握了两个分类变量的独立性检验方法之后,可直接计算2K 的值解决实际问题,而没有必要画相应的图形,但是图形的直观性也不可忽视.例2、为研究不同的给药方式(口服或注射)和药的效果(有效与无效)是否有关,进行了相应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根据所选择的193个病人的数据,能否作出药的效果与给药方式有关的结论?有效 无效 合计 口服 58 40 98 注射 64 31 95 合计12271193分析:在口服的病人中,有59%98≈的人有效;在注射的病人中,有67%95≈的人有效。
高中数学 3.2 独立性检验(2)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3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数学 3.2 独立性检验(2)教案 新人教A 版选修2-3课题: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巩固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并能运用χ2统计量进行独立性检验.教学重点: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方法是重点.基本思想的领会及方法应用是难点. 教学难点: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方法是重点.基本思想的领会及方法应用是难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重视基本思想的领会及方法应用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练习:(1)某大学在研究性别与职称(分正教授、副教授)之间是否有关系,你认为应该收集哪些数据? .(2)某高校“统计初步”课程的教师随机调查了选该课的一些学生情况,具体数据如下表:非统计专业 统计专业男 13 10 女720为了判断主修统计专业是否与性别有关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到χ2250(1320107) 4.84423272030⨯⨯-⨯=≈⨯⨯⨯,∵χ2 3.841≥, 所以判定主修统计专业与性别有关系,那么这种判断出错的可能性为 .(答案:5%)附:临界值表(部分):P(χ20x ≥)0.10 0.05 0.025 0.010 0x2.7063.8415.0246.635二.数学运用 1.例题:例1.在对人们的休闲方式的一次调查中,共调查了124人,其中女性70人,男性54人。
女性中有43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另外27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运动;男性中有21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另外33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运动。
(1)根据以上数据建立一个2× 2列联表; (2)判断性别与休闲方式是否有关系。
解:(1)2× 2的列联表:休闲方式 性别看电视 运动 总计女 43 27 70 男 21 33 54 总计6460124(2)假设“休闲方式与性别无关”χ22124(43332721) 6.20170546460⨯⨯-⨯=≈⨯⨯⨯ 因为χ25.024≥,所以有理由认为假设“休闲方式与性别无关”是不合理的,即有97.5%的把握认为“休闲方式与性别有关”。
人教版数学高二A版选修2-3教案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一课时
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整体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独立性检验是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也是统计学中很常用的方法,更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新增内容.本节内容将反证法与独立性检验进行了合理整合,将假设检验的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材的设计还原了数学的本源、本质,是对“观察发现、抽象概括、感性到理性”等数学认知规律的提炼与总结,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发生、发展.2.课时划分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的教学分三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内容为直观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的基本方法;第2课时内容为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第3课时内容为独立性检验的初步应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例了解分类变量的概念,了解直观判断分类变量相关性的方法,了解列联表和等高条形图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研究、总结等方式使判断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的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体会用样本来研究总体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课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化学生对数学意义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观判断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的方法.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列联表和等高条形图来判断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量,并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观察下面两组变量,分析在取不同的“值”时表示的个体有何差异?(1)国籍、宗教信仰、性别、吸烟与患病是否有关;(2)成绩、身高、年龄、某班学生的百米成绩.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交流认识统一看法.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分类变量的特点,分类变量的取值一定是离散的,而且不同的取值仅表示个体所属的类别.学情预测:(1)中的变量每取不同的“值”时,表示不同的类别;(2)中的变量每取不同的“值”时,表示不同的个体.教师:分类变量:变量的不同“值”表示个体所属的不同类别的变量称为分类变量.分类变量的取值一定是离散的,而且不同的取值仅表示个体所属的类别,如性别变量,只取男、女两个值,商品的等级变量只取一级、二级、三级等等.分类变量的取值有时可用数字来表示,但这时的数字除了分类以外没有其他的含义,如用“0”表示“男”,用“1”表示“女”.注意分类变量的取值一定是离散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分类变量,如何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设计意图:从大量的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体会分类变量的含义和分类变量的特点,使分类变量概念的形成水到渠成,同时也为判断分类变量的必要性做好铺垫.探究新知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有关医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例如: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都与吸烟有关,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这些疾病与吸烟有关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某医疗机构为了了解呼吸道疾病与吸烟是否有关,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共调查了515个成年人,其中吸烟者220人,不吸烟者295人.调查结果是:吸烟的220人中有37人患呼吸道疾病(简称患病),183人未患呼吸道疾病(简称未患病);不吸烟的295人中有21人患病,274人未患病.问题:根据这些数据能否断定“患呼吸道疾病与吸烟有关”?学生活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注意与学生交流,为了研究这个问题,(1)(2)估计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患病的可能性差异.问题:由上述结论能否得出患病与吸烟有关?把握有多大?学情预测:在吸烟的人中,有37220≈16.82%的人患病,在不吸烟的人中,有21295≈7.12%的人患病.由上可以看出,吸烟者中患病的比例与不吸烟者中患病的比例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故“患呼吸道疾病与吸烟可能有关”.教师:类似于上面的表格,我们称分类变量的汇总统计表(频数表)为列联表,一般我们只研究每个分类变量只取两个值,这样的列联表称作2×2列联表.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直观显示两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画出两个分类变量的等高条形图.观察下面的图形,能得到什么结论?(教师在课堂上用Excel 软件演示等高条形图,引导学生观察这类图形的特征,并分析由图形得出的结论)等高条形图学生活动:观察给出的图形,相互讨论,沟通认识. 学情预测:通过上面的等高条形图可以直观看出,吸烟者中患病的比例与不吸烟者中患病的比例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故“患呼吸道疾病与吸烟可能有关”.设计目的:自然合理地提出问题,并通过不同的手段,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方法来分析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理解新知提出问题:一般地,假设有两个分类变量X 和Y ,它们的值域分别为{x 1,x 2}和{y 1,y 2},其2×2列联表和等高条形图如下表所示,试说明如何根据图表来判断分类变量X 和Y 是否可能有关系?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面问题的解决过程并加以适当的提示.学情预测:根据列联表,可估计满足条件X =x 1的个体中具有Y =y 1的个体所占比例a a +b ,也可以估计满足条件X =x 2的个体中具有Y =y 1的个体所占比例c c +d ,两个比例的值相差越大,就意味着X 和Y 有关系的可能越大.由a a +b -c c +d =ad -bc (a +b)(c +d)可知,两个比例的值相差越大即ad 与bc 相差越大,就意味着X 和Y 有关系的可能越大.由于等高条形图的纵轴是频率,故通过等高条形图可以直观展示比例差距的相对大小,进而判断分类变量是否存在关系.提出问题:上面给出的两种判断分类变量是否可能有关系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然后再相互交流.学情预测:列联表有助于直观地观测数据之间的关系,与表格相比,等高条形图更能直观地反映出相关数据的总体状况.但这两种方法都仅能粗略地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是否可能有关系,但无法精确地给出得出结论的可靠程度.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三种直观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使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列联表、等高条形图来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并了解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同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运用新知例1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别与性别有关吗?试用学过的等高条形图进行分析. 分析:根据题设条件中的列联表,画出等高条形图进行直观分析.解:等高条形图如下图所示:由图可以直观看出喜欢体育的在男生中占有较高比例,喜欢文娱的在女生中占有较高比例,故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别在性别上有较大差异,说明课外活动的类别与性别在某种程度上有关系.点评:在画等高条形图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引导学生利用Excel软件进行作图.【变练演编】例2在调查的480名男人中有38人患色盲,520名女人中有6名患色盲,试利用图形来判断色盲与性别是否有关?分析:根据数据列出列联表,然后画出等高条形图,来分析色盲与性别是否有关.根据列联表作出相应的等高条形图:从等高条形图来看在男人中患色盲的比例要比在女人中患色盲的比例大得多,因而,我们认为性别与患色盲是有关系的.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以及变式的学习,进一步学习利用图形直观判断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的要领,并能够画出大致的直观图形.【达标检测】1.下列不是分类变量的是()A.是否吸烟B.成绩C.宗教信仰D.国籍2.假设两个分类变量X和Y,它们的值域分别为{x1,x2}和{y1,y2},其中2×2列联表如下:对于以下数据,对同一样本能说明X与Y有关的可能性最大的一组为()A.a=5,b=4,c=3,d=2 B.a=5,b=3,c=4,d=2C.a=2,b=3,c=4,d=5 D.a=2,b=3,c=5,d=43.服用某种维生素对婴儿头发稀疏或稠密的影响调查如下:服用维生素的婴儿有60人,头发稀疏的有5人;不服用维生素的婴儿有60人,头发稀疏的有46人.试根据以上数据作出列联表.答案:1.B 2.D课堂小结(给学生1~2分钟的时间默写本节的主要基础知识、方法、例题、题目类型、解题规律等;然后用精炼的、准确的语言概括本节的知识脉络、思想方法、解题规律) 1.知识收获:直观判断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的方法.2.方法收获:借助于图形的直观特征分析数据间的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这是一个多维整合的过程,是一个高层次的自我认识过程.补充练习【基础练习】1.下列关于等高条形图说法正确的是()A.等高条形图表示高度相对的条形图B.等高条形图表示的是分类变量的频数C.等高条形图表示的是分类变量的比例D.等高条形图表示的是分类变量的实际高度2.下面是一个2×2列联表:则表中a,b处的值分别为()A.94,96 B.52,50 C.52,54 D.54,52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分类变量是表示个体所属的不同类别的变量B.分类变量是表示个体所属的不同类别的两个以上的变量C.分类变量是表示个体所属的不同类别的一个变量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1.C 2.C 3.A【拓展练习】4.从发生交通事故的司机中抽取2 000名司机的随机样本,根据他们的血液中是否含试结合等高条形图分析血液中含有酒精与对事故负责有关系吗?解:由等高条形图可以看出,血液中含酒精的司机中负交通事故责任的比例要大于血液中不含酒精的司机,由此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认为“血液中含有酒精与对事故负责”有关系.设计说明本节课在数学教材的选取上,力求贴近生活实际,如吸烟与患病、性别与课外活动的类型等,就地取材,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案的设计“以人为本,以学定教”,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通过问题教学法,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倡导合作式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设计问题、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而且大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备课资料用Excel软件画等高条形图用Excel软件画等高条形图的步骤.(1)在Excel软件中输入列联表的数据(也可以直接复制粘贴).(2)画柱形图.选中已输入的数据部分,然后单击工具栏上的“插入”,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图表”.然后在图表菜单中选择图表类型(如柱形图).(设计者:杨雪峰田宗臣)。
高中新课程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3《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案
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共计4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将在必修课程学习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了解和使用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进一步体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认识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会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明确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步骤,并对具体问题进行回归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本节的学习,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去理解回归分析的必要性,明确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从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上我们发现直接求回归直线方程存在明显的不足,从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进行回归分析,进而介绍残差分析的方法和利用R 的平方来表示解释变量对于预报变量变化的贡献率,从中选择较为合理的回归方程,最后是建立回归模型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首先让显示了解回归分析的必要性和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明确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培养我们利用整体的观点和互相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进一步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两个变量的相关系。
教学中适当地增加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多从实际生活中找出例子,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
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理解处理问题的方法与结论的联系,形成实事求是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回归分析的步骤;各相关指数、建立回归模型的步骤;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有些非线性模型通过变换可以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寻找更好的模型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回归系数 a , b ;相关指数的计算、残差分析;了解常用函数的图象特点,选择不同的模型建模,并通过比较相关指数对不同的模型进行比较。
新人教A版数学-选修2-3-教案: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共计3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学习下列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①通过对典型案例(如“患肺癌与吸烟有关吗”等)的探究。
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②通过对典型案例(如“人的体重与身高的关系”等)的探究,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初步应用。
二.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和初步应用,能对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做出明确的判断。
明确对两个分类变量的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具体步骤,会对具体问题作出独立性检验。
2、过程与方法在本节知识的学习中,应使学生从具体问题中认识进行独立性检验的作用及必要性,树立学好本节知识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学习三维柱形图和二维柱形图,并认识它们的基本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为学习下面作好铺垫,进而介绍K的平方的计算公式和K的平方的观测值R的求法,以及它们的实际意义。
从中得出判断“X与Y有关系”的一般步骤及利用独立性检验来考察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并能较准确地给出这种判断的可靠程度的具体做法和可信程度的大小。
最后介绍了独立性检验思想的综合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了解对两个分类博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的必要性和作用,并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与观测值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全面的观点和辨证地分析问题,不为假想所迷惑,寻求问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的数学品质。
加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中学会利用图形分析、解决问题及用具体的数量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学习用图形、数据来正确描述两个变量的关系。
明确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实际价值。
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
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及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并会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 独立性检验和回归直线复习课说课稿 新人教A版选修2-3
独立性检验和回归直线一、教材分析和处理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课本选修2-3第三章《统计案例》中P79-P91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用样本估记总体、线性回归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线性回归方法及其应用,并初步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认识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
本节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是屡见不鲜的,如2020年陕西选9,湖南选4,安徽解20等等,因而是高考中的热点之一。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及应用;(2)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应用。
能力目标:(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探讨、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3.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对回归分析、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课本基础概念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加深的。
要想深刻理解,灵活运用,需要进行全面复习。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加大直观性和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法本课教法以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法为主,因为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为根本,整个过程师生互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参与;教师启发、引导、巡查、点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展示、多黑板演示,多学生讲解,将教师提供的习题分组完成,重点强化,难点突破,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成功表现自我;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积极动手实践,学习热情高涨,合作探究意识明显增强,打造高效课堂。
三、学法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让他们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各自下达学习任务,既明确分工,又互相合作;完成任务,积极演示,全班互动,共同提高。
组内由组长引领,组员互学,互相借鉴,成果共享。
四、教学过程设计这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线,分为导入——展示学习目标——探究学习——反馈练习——学生小结等几个环节。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3《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案10页word
◆教案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1课时) 教材: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事件与事件之间是否有关系”的调查研究,理解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通过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数据分析,得到的直观结论,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必要性,为知识的形成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2)通过一起对典型案例“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并通过和反证法原理的对比,进一步让学生去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3)经历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认识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通过自主调查、设计抽样方案、分析数据、动手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数理统计能力和合作精神.(2) 学生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作出的直观结论的可靠性程度的探究及其过程,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完善思维品质,并过特殊问题到一般性方法的探究,寻求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新的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对比,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3) 在探究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主要通过合作交流,独立思考探究新知,获取新的知识;通过不同层次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练习中设置B组题,让思维和掌握程度较好同学能够“吃饱”.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学生自主研究,进一步体会统计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对具体情景中的问题到寻求一般解决方案,培养由特殊到一般思想,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体验数学中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2) 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如:课前的调查研究,分析数据,通过课堂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经历知识形成过程.(3)通过小组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进行数理统计能力,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综合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实施步骤.难点:(1)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2)了解随机变量2K的含义.【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考虑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理科生,学生层次差异比较明显,动手能力不足,因此通过课前的分组进行课题的调查研究,分析数据,获取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数学思考能力,锻炼动手能力,学会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课中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方式体验知识的形成,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和练习中反映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本节课主要是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课前的调查研究和直观发现的结论和样本的随机性,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必要性,根据所探究问题进行类比联想,寻求突破点,并在过程中分析所得数据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通过与反证法思想的类比,进一步加深对独立性检验思想的理解.课堂中的例题和练习,主要是学生知识的应用为主,体会统计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会统计方法应用的广泛性,以丰富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认识;并且通过身边问题的研究统计,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课也承担着育人的任务,因此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研究有助于完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良好价值观.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中借助信息技术学会利用图形分析、解决问题及用具体的数量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学习用图形、数据来正确描述两个变量的关系.展示学生作品则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学法指导】通过自己设计研究的问题的调查,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引出问题后,通过每个环节不同的问题的思考,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进行有意义学习活动;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意义的引导,放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主动找知识的联系,寻求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充分经历“调查研究——分析统计——数学解释——知识障碍——探究新知——讨论归纳——发现新知——应用新知——回归应用”这一完整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1)学生课前分组调查研究,体会统计方法.(2)借助计算器、多媒体,强化直观感知,体现数形结合.(3) 提供学案“学生活动”,突破理解难点.【教学流程】学生课堂练习题A 组.1.下列关于K 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K 2是用来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的一个随机变量;B. K 2的值越大,两个分类变量间的关系就越大C. K 2的观测值计算公式为K 2=| a d-bc|D.以上都正确 2.在一个2×2列联表中,由其数据计算的K 2观测值k 为7.097,则这两个变量间有关系的可能性为( )A.99%B.99.5%C.99.9%D.无关系3.观察下列图表,期中两个分类变量的关系最强的是( )A BC D 4.如果有95%的把握说事件A 和B 有关系,那么具体计算出K 2的观测值k 的数据可能是( ) A.k>3.841 B.k<3.841 C.k>6.635 D.k<6.6355. 有甲乙两个班级进行一门课程的考试,按照学生成绩优秀和不优秀统计成绩后,得到如下列联表:请画出列联表的等高条形图,并通过图形判断成绩与班级是否有关系;根据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 B 组.1. 给出假设0H ,下列结论中,不能对0H 成立与否作出明确判断的是( )A.235.2=kB.723.7=kC.321.10=k D.125.20=k2.在调查的480名男性中有38名患有色盲,520名女性中有6名患色盲,分别利用图形和独立性检验的方法判断色盲与性别是否有关系?3.在对人们休闲方式的一次调查中,共调查了124人,其中女性70人,男性54人,女性中有43人主要是看电视,另外27人主要是运动,男性中21人主要是看电视,另外33人主要是运动.(1)根据以上数据建立一个2×2的列联表;(2)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25的前提下认为“性别与休闲方式有关系”?。
高中数学 独立性检验与回归分析教案 文 新人教A版选修2-3
回归分析与独立性检验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一节高三文科复习课,复习内容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课本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p1-19页的内容,是在《必修3》概率统计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一些典型案例进一步介绍回归分析、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概率统计的相关知识;2、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3、学生整体基础比较薄弱,但求学意识浓厚,高考压力大。
目标分析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探究,了解回归与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初步应用。
(一)教学目标:1、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2、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二)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回归分析的方法步骤,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实施步骤;难点是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K2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案例典型,方案设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论的形成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研究来完成,强化了学生的相互协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知识体系构建本节内容重在线性相关和列联表,最终体现在应用。
教法分析、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高三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本节课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
1、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尤其注重以典型案例引领学生探索、发现、掌握方法。
2、教师介绍高考要求和最新动态,学生相互补充复习要点,以起到明确目标、互动交流的作用。
3、合理安排例题讲解与习题巩固,以达到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目的。
4、合理采用多媒体手段,扩容增效,强化教学效果。
(二)学法分析:学习过程始终贯穿自主学习,通过分组协作,分工配合,协同完成学习。
教学过程分析一、考纲解读1、会作两个变量的散点图,判断两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3、了解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常见问题:①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②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③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二、高考预测近几年全国高考个别省市对本部分内容考查有加强趋势,大部分地区以容易题为主。
[精品]新人教A版选修2-3高中数学3.2.1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优质课教案
3. 2.1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学目标(1)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 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2)经历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其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基本思想的领会及方法应用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
有关医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例如: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都与吸烟有关,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
这些疾病与吸烟有关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我们看一下问题:某医疗机构为了了解肺癌与吸烟是否有关,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共调查了9965个人,其中吸烟者2148人,不吸烟者7817人。
调查结果是:吸烟的2148人中有49人患肺癌,2099人未患肺癌;不吸烟的7817人中有42人患肺癌,7775人未患肺癌。
问题:根据这些数据能否断定“患肺癌与吸烟有关”?二、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将上述数据用下表(一)来表示:(即列联表)在不吸烟者中,有427817 ≈0.54%的人患肺癌;在吸烟的人中,有492148≈2.28%的人患肺癌。
问题:由上述结论能否得出患肺癌与吸烟有关?把握有多大? 三、建构数学1、从问题“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引出独立性检验的问题,借助样本数据的列联表,柱形图和条形图的展示,使学生直观感觉到吸烟和患肺癌可能会有关系。
但这种结论能否推广到总体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借助于统计理论来分析。
2、独立性检验:(1)假设0H :患肺癌与吸烟没有关系。
即:“吸烟与患肺癌相互独立”。
用A 表示不吸烟,B 表示不患肺癌,则有P(AB)=P(A)P(B)若将表中“观测值”用字母代替,则得下表(二):学生活动:让学生利用上述字母来表示对应概率,并化简整理。
思考交流:||ad bc -越小,说明患肺癌与吸烟之间的关系越 (强、弱)?(2)构造随机变量22()()()()()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其中n a b c d =+++)由此若0H 成立,即患肺癌与吸烟没有关系,则K 2的值应该很小。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3)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初步应用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3)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
初步应用
我是“教评宋老师”,致力于教育教学的
交流和经验分享,也在这里给大家推荐教育类
APP,推荐书籍和分享相关资源,如果感兴趣
的朋友们,可以关注下。
前言
从今天开始不仅分享相关资源,在文章最后也会和大家分享一些“趣味数学”和“数学名家”,希望能给大家帮助,也希望能让大家喜欢,如果感兴趣,请点击上面红色“关注”,你的关注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期待你留下脚印。
具体内容(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以上是本次资源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需要电子版,请私信回复“资源”,我会在第一时间回复并分享。
趣味数学——书生分卷
毛诗春秋周易书,九十四册共无余,毛诗一册三人读,春秋一本四人呼,周易五人读一本,要分每样几多书,就见学生多少数,请君布算莫踌躇。
《毛诗》相传是西汉毛亨、毛苌所著,此题选自明朝程大位所著的《算法统宗》一书。
答曰:《毛诗》四十册,《春秋》三十册,《周易》二十四册,学生一百二十名。
这道题可以用方程组解,也可以用算术方法解。
你会解吗?请在评论区说出你的详细过程。
书籍推荐
你喜欢看哪方面的图书 (多选)
0人
0%
高中相关教辅
0人0% 文学类0人0% 科幻类0人0% 玄幻类0人0% 励志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性检验和回归直线
一、教材分析和处理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课本选修2-3第三章《统计案例》中P79-P91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用样本估记总体、线性回归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线性回归方法及其应用,并初步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认识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
本节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是屡见不鲜的,如2020年陕西选9,湖南选4,安徽解20等等,因而是高考中的热点之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及应用;
(2)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应用。
能力目标:(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探讨、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3.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回归分析、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课本基础概念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加深的。
要想深刻理解,灵活运用,需要进行全面复习。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加大直观性和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法
本课教法以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法为主,因为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为根本,整个过程师生互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参与;教师启发、引导、巡查、点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展示、多黑板演示,多学生讲解,将教师提供的习题分组完成,重点强化,难点突破,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成功表现自我;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积极动手实践,学习热情高涨,合作探究意识明显增强,打造高效课堂。
三、学法
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让他们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各自下达学习任务,既明确分工,又互相合作;完成任务,积
极演示,全班互动,共同提高。
组内由组长引领,组员互学,互相借鉴,成果共享。
四、教学过程设计
这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线,分为导入——展示学习目标——探究学习——反馈练习——学生小结等几个环节。
导入:利用大屏幕,展开“独立性检验与回归直线”的复习课件,教师简要介绍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在高考中屡次出现,应给予重视,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展示复习目标;让学生目的明确,集中注意力,快速完成学习任务。
课前演练做到温故而知新,激发求知欲,明确自己的不足。
然后进入知识要点复习阶段,学生对照大屏幕,仔细阅读复习参考书,强化记忆。
典型习题由学生分组完成,各小组选派优秀组员分别演示、讲解,全班群学,教师一一点评,给予鼓励。
然后进行方法提炼,最后学生进行反馈练习。
反馈练习基于现代教学理念下的一种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策略。
学生小结说明本节课复习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收获了什么。